【推薦】問候禮儀的基本知識

【推薦】問候禮儀的基本知識

  寒暄和問候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在各種場合中,這是一種互相表現友好的方式,那麼問候有哪些禮儀呢?下面就來和小編一起看看問候禮儀的基本知識吧。

  一、問候的內容:

  問候內容分為兩種,分別適用不同場合:

  直接式:所謂直接式問候,就是直接以問好作為問候的主要內容。它適用於正式的交往場合,特別是在初次接觸的陌生商務及社交場合,如:“您好”、“大家好”、“早上好”等。

  間接式:所謂間接式問候,就是以某些約定俗語成的問候語,或者在當時條件下可以引起的話題,主要適用於非正式、熟人之間的交往。比如:“最近過得怎樣”、“忙什麼呢”、“您去哪裡”等,來替代直接式問好。

  二、問候的態度:

  問候是敬意的一種表現,態度上一定要注意:

  主動:向她人問候時,要積極、主動。那同樣當別人首先問候自己之後,要立即予以回應,千萬不要擺出一幅高不可攀的樣子。

  熱情:向她人問候時,要表現得熱情、友好、真誠。毫無表情,或者拉長苦瓜臉表情冷漠的問候不如不問候。

  大 方:向她人問候時,主動、熱情的態度,必須表現得大方。矯揉造作、神態誇張,或者扭扭捏捏,反而會給人留下虛情假意的壞印象。而且一定要專注。問候的時 候,要面含笑意,與她人有正面的視覺交流,以做到眼到、口到、意到。不要在問候對方的時候,目光遊離、東張西望,這樣會讓對方不知所措。

  三、問候的次序:

  在正式場合,問候一定要講究次序。

  一對一的問候:一對一,兩人之間的問候,通常是“位低者先問候”。即身份較低者或年輕者首先問候身份較高者或年長者。

  一對多的問候:如果同時遇到多人,特別在正式會面的時候。這時既可以籠統地加以問候,比如說“大家好”;也可以逐個加以問候。當一個人逐一問候多人時,既可以由“尊”而“卑”、由“長”而“幼”地依次而行,也可以由“近”而“遠”依次而行。

  四、稱呼禮儀

  稱呼對方時要遵循先上級後下級,先長輩後晚輩,先女士後男士,先疏後親的禮遇順序進行。

  1、親緣性稱呼:爸爸、媽媽、叔叔、大爺、大哥、二姐、姑媽、舅舅、姨媽、表哥、表姐之類。這在家庭生活、親族聚會時候常用,按輩分身份稱呼,顯得親切溫馨。

  2、職場性稱呼:與交往物件的職務、職稱等相稱,如“孫院長”、“林教授”、“鄭老師”、“陳經理”、“李博士”、“王醫生”之類,以示身份有別、尊敬有加,這是一種常見的稱呼。

  3、姓名性稱呼:其一,連名帶姓稱呼(單字名的另當別論),顯得比較生硬,只在開會等少數場合使用。其二,只呼其姓,並在姓前加上“老、小”等字首,如“老張”、“小黃”,比較尊敬隨和,也較常用;姓加字尾,如“王老”、“林公”之類則尊敬有加,只能對德高望重者。其三,只稱其名,比較親切,常用於長輩稱呼晚輩,在親友、同學、同事、鄰里之間使用。

  4、泛稱性稱呼:對未知其姓名職務身份者,可用泛尊稱。在公司、服務行業對男士稱“先生”、未婚女性稱“小姐”、已婚女性稱“女士”;購物、問路等場合常用同志、師傅、老闆、服務員、小姐、小妹、小朋友之類的泛稱,也可用“大爺”、“大娘”、“大哥”、“大姐”、“叔叔”、“阿姨”之類帶親緣性的稱呼,顯得更為親切。

  5、稱呼注意三因素:關係、場合、動聽。人際關係隨著場合變更而有所不同,稱呼也要相應改變。稱呼要讓對方感到動聽,覺得受到重視尊重,一般以“就高不就低”為好。

  五、問候禮儀要注意什麼

  兩人以上同行遇到熟人時,你應主動介紹一下這些人與你的關係,如這是我的同事 ,但沒必要一一介紹,然後應向同伴們介紹一下你的這位熟人,也只要說一下他(她)與你的.關係即可,如這是我的鄰居。被介紹者應相互點頭致意。

  如果男女兩人一同上街,遇到女士的熟朋友,女士可以不把男伴介紹給對方,男士在她倆寒暄時,要自覺地隔開一定距離等候,待女伴說完話後繼續一同走;女士對男伴的等候應表示感謝,且與人交談的時間不可太長,不應該讓同伴等很長時間。如果遇到男士的熟朋友,男士應該把女伴介紹給對方,這時女士應向對方點頭致意。如果是兩對夫婦或兩對情侶路遇,相互致意的順序應是:女士們首先互相致意,然後男士們分別向對方的妻子或女友致意,最後才是男士們互相致意。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感受,就是在路上遇到不很熟悉的異性很覺尷尬,不打招呼顯得不禮貌,打招呼又不太好意思,或怕對方誤會。正確的做法應該是,一位女士偶然在路遇見不很熟悉的男士,理應點頭招呼,但不要顯得太熱情,亦不要用冷冰冰的面孔來點頭;一位男士偶然在路遇見不太相熟的女士,應首先打招呼,但表情不可過分殷勤。

  見到很久不見的老朋友,不要大聲驚呼,也不要隔著幾條馬路或隔著人群就大聲呼喚,如果邊喊邊穿馬路,那就可能會有危險了。寒暄之後,如果還想多談一會兒,應該靠邊一些,避開擁擠的行人,不要站在來往人流中進行攀談。

  總的來說,路上遇到熟人,談話時間不可過長。如果有很多話要說,可以找一個交談場所,或另約時間、地繼續交談。

  問候禮儀的有哪些

  一、問候的順序

  在禮儀規則中,問候的順序是這樣說明的:一般是地位低者、年紀輕者、後進入者先開口問候大家。也就是說,在工作場合裡地位低的人要先問候地位高的人,這倒不是巴結或是溜鬚拍馬,而是起碼的禮貌;如果與客戶見面也應主動招呼客戶,對他是一種尊重的表達;若是同事之間,那麼年紀輕的要先問候長者。還有一種情況,就是集體會面時,後進入的人要先問候已到達的人,然後大家再回應問候。

  二、問候的技巧

  問候僅有熱情還不夠,若想獲得理想的問候效果,你得需要一些小技巧。

  第一,要爭取主動。一般來說,主動問候會給對方一個溫暖的感受,也會在接下來的談話中佔據主動的位置。而且先問候別人並不說明你的地位低,領導先問候員工也是鼓勵員工的一個好方式,平易近人的領導顯然更受人愛戴。表達對員工的認可、信賴和獎勵的方式有許多種,真誠主動的問候就是其中一種。

  第二,問候的聲音要清澈明亮。碰面後,對方的心態我們不可預知,但一聲響亮的問候,也許就能將氣氛和心情調動起來。如果聲音過小,對方儘管聽到你說話了,但又沒聽清楚,他就會追問一聲“你說什麼”,原本誠懇的問候倒變成了一種解釋,如此豈不尷尬?而且對方若沒聽清楚,只看見你的嘴在嘟噥,也許還會誤認為你在說什麼不好聽的話。因此,問候的聲音要響亮明確,將發自內心的熱忱傳達給對方,才能起到良好的溝通作用。

  第三,問候時要形神兼具。問候的時候要注視對方的眼睛,明確而又坦誠地表達對對方的歡迎,同時這也是一種尊重。微笑、點頭和致意,這樣的問候才能起到傳情達意的效果。生硬而單純的嘴唇表達,有時就是一種蹩腳的演出,反而會給對方造成不受尊重、被敷衍的感覺,因此不要讓“問候”流於程式、流於形式。

  第四,問候要因人而異。問候不能一概而論,比如接待客戶時,就要區別客人的年齡、性別、身份、場合等綜合因素。如果看到一位母親帶著孩子來買票,就應該先親切地問候一聲“小朋友,你好”。

  老北京愛問別人“您吃了嗎”,其實本意就是想表達“您好”。你若是當真了,真回答一句“還沒吃”,對方就糗大了。甚至,某些南方人或是一些外國人不明就裡,可能就真會因為這句話誤解對方要請自己吃飯。

  在阿拉伯人中間,也有曾有這樣一句話,與老北京人的表達有異曲同工之處,他們見面時會問一句“牲口好嗎”。這句話的本意並不是羞辱你,把你當作牲口,而是真誠地問候,關心你家裡的經濟狀況。要知道,對遊牧為主的阿拉伯人來說,牲口是最重要的。可見,問候不是一件隨意的事情,問候的物件不同,內容和方式也就要因此改變。

  其實,一般在職場就以“您好,最近忙嗎”之類話語打招呼為好,這樣既不疏遠又不干預對方的私生活。私人的事情還是不要打聽、不要過分關注為好,問候的時候應該表達善意的、誠懇的內容。

  第五,問候應當簡潔明瞭。問候與寒暄應當化繁為簡,畢竟它只是見面時最初的一個小禮節,無須過分渲染。

  問候是簡單而有學問的事兒。只有發自內心的熱情問候,才能感染和打動別人。良好而得體的問候會使你和同事的關係越發融洽、和諧,使你與客戶的關係變得熟絡親切,從而工作事半功倍。

  問候如茶,希望每個人都能端著這杯清香的茶滋潤自己的生活。

  不同地區問候禮儀

  在亞洲的許多地方,還有非洲和拉丁美洲的一些地方,直盯別人的眼睛,尤其是直盯比你年長的人的眼睛被認為是不尊重別人的表現。而對於我們自己本國人來說也一樣,直接和長輩對視表示對長輩缺少尊重,這也是美國本土的傳統。

  在日本,傳統的日常問候是鞠躬。許多美國人認為鞠躬是一種很失體面的行為,他們往往會大聲地宣佈:“我不會向任何人鞠躬!”而在日本,鞠躬則被視為尊重和謙虛的行為。大多數有經驗的從事國際商務的人都明白“尊重別人”和“謙虛”的好處,所以他們在這種情況下是會毫不猶豫的向別人鞠躬的。

  在東南亞,“wai”就表示問候。在印度,同樣的這種問候被稱作合十禮。合十禮就是以祈禱的方式雙手合掌於胸前,同時微微把頭低下。對於美國人來說,無論是男性還是女性對此最合適的回應應該是禮貌地點頭,不需要wai.

  在紐西蘭,毛利部落中人們相互問候的方式是互相磨擦鼻子;而在中非的部分地區朋友之間互相問候時就互相吐唾沫於對方的腳上;在中國西藏,傳統的問候方式是要伸出你的舌頭。對於初次來訪的客人來說,人們往往不會期望他們使用任何類似的問候方式。但如果是第二次來來訪,或者以後和招待你的主人熟悉了,為了表示尊敬,效仿當地人的問候方式則可能更受當地人的欣賞。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