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儀知識之體語

禮儀知識之體語

  體語是相對語言而言的。人們通常所講的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實際上是大語言概念中的言語部分,大語言概念的全部內涵除了言語部分之外,還有非言語的部分,即體語,包括視覺語言、表情語言、聲音、聲調、體姿等。事實上,體語作為非言語符號,其形成和使用較之語言的出現和運用歷史悠久得多,而且其使用頻率和使用廣度較之言語亦更甚。據體態語言學大師伯德惠斯戴爾的測定,兩人溝通時,有65 % 以上的資訊是用非言語符號,即體語傳遞的。越來越多的科學測定也表明,非言語符號系統的資訊負荷量要遠遠大於言語符號系統。

  為什麼非言語符號會有如此大的效應呢? 這是因為:

  第一,非言語符號可以表達言語所不能表達的思想情感和意義。中國古人有“言不盡意”的說法,今天我們也常可以聽到“我的心情無法用語言來表達”之類的話,這些無法用言語表達的心理境況正是可以藉助非言語符號來表達。在無限痛苦、悲哀或無比激動的時候,眼淚可以向人們開啟心靈的窗戶;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的行動表示支援時,緊緊有力而又長時間的握手加之一系列的面部表情較之“我堅決支援你”之類的話要寓意深遠得多。而假如在一次氣氛友好的會談中,突然有人往椅背上一靠,不耐煩地叉起雙臂,此時對方應該意識到,將會發生麻煩了。真可謂“此時無聲勝有聲” 。

  第二,非言語符號有時比言語符號更為簡單和生動。非言語符號比言語符號的抽象層次要低,往往比較形象,因而更能生動地表現人的'內心活動。人高興時會笑,悲傷或生氣時會皺眉或拉長著臉;點頭表示贊同和肯定,搖頭表示不同意和否定,這幾乎是全球一致的行為模式。對他人無力相助而又不便說出口時,可以用一種無可奈何的體姿來表達,而且表達起來很自然,對方理解起來也簡單。

  第三,非言語符號有時可以揭示人真正的內心活動。人們在交談說話時,為了某種需要,常想隱瞞自己的真正思想和內心世界,但有時往往會表現出口頭言語與表情言語不相一致的不協調情況,從而使其真正的內心動機暴露無遺。口稱讚同,卻不由自主地搖著頭;嘴說歡迎卻不知不覺地皺著眉;一邊要求別人保持鎮靜,一邊卻控制不住自己發抖的聲音;一邊說留客吃飯,一邊卻下意識地擺出送客手勢,等等,都是我們能夠回憶得起來的幾組生活中的真實現象。這時,對明眼人來說,一定更相信他的非言語符號所表達的真正資訊。正如匈牙利電影藝術理論家貝拉· 巴拉茲所說的那樣:“面部表情和手勢比之語言文字更是內在衝突的直接反應。”弗洛伊德也曾有一句名言:“凡人皆無法隱瞞私情。儘管他的嘴可以保持緘默,但他的手指卻會多嘴多舌。”

  從以上的種種分析,我們可以發現:在交際活動中,商務人員不但應當透過觀察他人的言行來判斷出對方內心活動的真實軌跡,而且也應當善於利用體語符號表達自己的意願,加深與對方的溝通與相互理解。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