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社交禮儀課程教學內容方式及考核辦法改革探索
關於社交禮儀課程教學內容方式及考核辦法改革探索
社交禮儀主要是指人們在社會交往活動中自覺形成並遵守的道德準則與行為規範。當今社會,一個人的一舉一動都能體現他的素質和禮儀。高等院校是培養人才的搖籃,應該自覺的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公民。高校可以透過開設相應的課程來培養四有公民,所以社交禮儀課便順勢而出,不少高校還把它設為必修的基礎課程。
一、社交禮儀課內容的變動
高校中的學生學習素養和文化禮儀已經有了較好的基礎,同時也擁有一定的學習能力。所以可以在社交禮儀課的教學過程中以實踐為主,理論為輔。清楚了教學目標後,就可以將所要交給學生的東西進行歸納整理成禮儀概論、穿衣禮儀、見面禮儀、交往禮儀、交談禮儀、吃飯禮儀等。並且要將儒家文化中的“禮”貫穿於傳授社交禮儀的整個過程中。禮不光是中國人的文化傳統,是中國文化中不可缺少的核心部分,更是每一箇中國人引以為傲的精神支柱。然而,我們目前的禮儀教學內容逐漸向國際靠攏,以國際禮儀通則為準,在課堂上也主要講述西方的禮儀規範,對於中國禮儀的講解較少,學生能學到的也不多,更談不上繼承、創新和傳承了。因此在傳授的過程中,老師可以給學生推薦一些與禮儀的歷史起源等有關的書籍,如《周禮》、《禮記》等,更方便學生的理解。除去對理論的教學,還要重視在實踐上的應用,社交禮儀並不是透過理論就能理解透徹的,更多的還要學生們自身的實踐,在任何場合都能處變不驚,舉止得體,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二、教學課程開展方式的革新
(一)嚴格挑選授課老師
老師的嚴格挑選對於保證社交禮儀的高效性十分關鍵。雖然現在有很多高校都有這門課程,但是在老師的挑選上沒有一個嚴格的標準。就以筆者在的青島港灣職業技術學院為例,社交禮儀一直是一門必修的基礎課程,然而授課的老師卻因為專業的不同而有了差異,有新聞專業、中文專業、法學專業、政治專業等;老師的來源也比較廣泛,既有本校的老師,也有外聘的老師,還有學校的行政管理人員。來源複雜反而讓人覺得不夠專業。在筆者看來,要想社交禮儀課程能有一個好的發展,首先要在老師的篩選上面下功夫。在現今社會,考取證書是一個既普遍又能得到認可的方式。學校可以規定,教授社交禮儀課的老師,除了擁有高校教師資格證以外,還需要考取國際禮儀培訓師資格證。雖然過分的提高要求可能會導致高分低能的現象,但是,總有這個證書,就說明老師經過了嚴格的禮儀授課培訓。
(二)老師集中備課
站在授課老師的角度來看,如果要保證課程的高質量,就需要老師們集中在一起備課。這樣的環境下能夠引發所有參與教師思維的碰撞,由於每個人的生活閱歷不同,尤其是目前還有專門的社交禮儀專業研究,從事社交禮儀課程教學的老師正如筆者所說,專業涉及面很廣,術業有專攻,大家聚在一起備課能夠最大程度的發揮每個人的優勢,取精去粕。前段時間,有老師問我對於自己目前從事的教學職業的看法,對於工作是否有倦怠期。我仔細思考並且回想我的日常,我發現並沒有這種感覺並且很難產生這樣的感覺。正好借題發揮一下,在我看來集體備課能減小老師對於工作的倦怠感。如今,知識的更新速度日益加快,老師要給學生一杯水,首先自己就得有一桶水。並且是一桶能給人補充最新營養的水。集中備課的條件下,任何有上進心的老師都不願在同行面前出醜,不想說陳舊的知識,不願意被人拖著走,就要不斷的更新自己的知識庫,追隨時代的步伐。
(三)利用多媒體教學
由於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多媒體技術也以非常快的速度覆蓋了我們生活的每個角落,在教學過程中,多媒體技術的優勢也顯而易見。例如,在講社交禮儀課的形態部分,要講述站姿,一般老師都會把基本的動作進行分開教學,然後再深入的講一些不良站姿,透過老師自己來講述和示範,一節課45分鐘,大概只能講這一個知識點。然而透過多媒體來教學,直觀的講解配上圖片或者影片裡專家的示範,圖文並茂,可以極大程度的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多媒體資訊量大並且簡單易懂的演示同時也提高了學習的效率。然而,在許多大專院校,因為沒有嚴格的教學管理制度,老師過度的依賴多媒體教學,就有點像給病人看病開藥只靠看片子的醫生一樣,並不會傳統的望聞問切,肯定會影響到教學的效果。筆者提議,在社交禮儀課程中,儘量多的利用多媒體為課堂增色,而少的去依賴它減少教學負擔。
(四)點面結合實踐教學
在教學過程中,老師要讓學生把理論落實到實踐中,因為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透過社交禮儀課培養學生們的社交能力,是我們最終要達到的目標。每堂課的內容中都要點面結合,涉及到實踐與理論,並且貫穿整個課堂。比如接待禮儀,點的訓練可以有模擬電話、互換名片等,面的訓練可以有辦公室接待或者用餐接待等情景練習。讓同學們根據自己的思維去實踐,完成點和麵的結合。老師可以透過課堂授課來評價學生們的行為,做的好與不好,是否標準等等。這種微互動的教學方式比死板的老師單方面講課更容易激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利用實踐的方式,讓學生把禮儀規範應用在實際生活中,養成良好的禮儀喜歡,促進學生的各方面發展。除了課堂實踐之外,還可以把上課地點延伸至會展中心、簽約儀式、接待賓客等。利用與企業的合作來帶領學生去企業的具體崗位實習,讓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收穫更多的知識與技能。
三、考試方法的變革
社交禮儀課程主要是以實踐為重,考試不僅是為了檢測學生們對理論知識的掌握情況,還能檢驗學生們的基本人文素養與禮貌修養,考驗他們是否把學習的'理論知識應用在實踐中了,考驗他們是否具備現代高校學生應當擁有的禮儀規範和文化修養。很明顯,傳統的紙質試卷的考試方式已經無法滿足教學檢驗的目的了,所以對考試方法進行了變革。下面三種考核方式是筆者研究並且實踐後,發現的效果較好的考核方式。
(一)場景測試題
場景測試題是一種筆試考試。題目是用文字進行的場景描述,整個場景要包含無數個禮儀型別,比如個人禮儀、接待禮儀等等。學生要透過卷面上的文字在腦海中形成場景,並且根據所學到的知識進行答題。整個考試過程可以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小組隨機抽取題目,給一定的時間審題、理解、探討後,再進行單獨的答題。
(二)情景面試題
情景面試題是從場景測試題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情景式的教學是指編造一些包含真實事件或是真是問題的情景,讓學生在探索答案的過程中,更好的理解知識,應用知識。在情景面試題環節,筆者認為可以設定多個環境,供學生隨機挑選。比如:餐桌禮儀、接待禮儀等,學生自覺將場景佈置好,方便考生在考試中真情實感,身心投入的表現出來。在考試期間要注意自己的禮儀規範。老師在考核過程中,仔細的觀察,並且記錄學生的優缺點,嚴格的評分,在考試後一併反饋給學生。
(三)禮儀小品表演
這裡的小品就是指簡短的關於說和演的藝術形式,小品要求表演者語言清晰、體態自然、儘可能的理解和表現所表演的角色。因此,禮儀小品就是要求表演內容與禮儀相關聯。學生可以由2到6人自由結合,在考試前的一週進行準備,小組統一意見後以禮儀的若干章節為基礎,自己創作小品,自編自演,時間控制在十分鐘內。老師可以根據小品所表現的內容,學生的表演情況來給學生評分,最後的分數便是考核成績。這樣小型的表演,能夠讓學生們清楚的知道正確與錯誤的禮儀規範之間的區別,已經錯誤的禮儀產生的不良後果,不僅能調動學生們的積極性,提高參與的熱情度,還能讓學生在日常的生活中主動的使用正確的社交禮儀。
總之在當今社會的大環境中,人們在交往中十分看中禮儀,好的禮儀規範和修養能夠讓剛畢業的高校生在初入社會時具有一定的優勢,這些優勢表現在去公司面試時的良好表現,與人初次見面時的第一印象等。我國禮儀課程的教學內容應當以我國的傳統文化為主,傳承我國文化中的精髓,並且根據時代的發展變革禮儀傳承的形式,讓禮儀課程在我國更加廣泛且高效的開展,將禮儀課程能夠產生的好的影響帶給全國高等院校的學生,讓整個社會更加文明與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