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解中國古代的見面禮儀

瞭解中國古代的見面禮儀

  人們在社會交往活動中,為了相互尊重,在儀容、儀表、儀態、儀式、言談舉止等方面約定俗成的,共同認可的行為規範。禮儀是對禮節、禮貌、儀態和儀式的統稱。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瞭解中國古代的見面禮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1、作揖

  作揖,漢族民間傳統的一種禮節。相對於庶民打招呼的萬能性禮節“拱手”,“作揖禮”是士相見或感謝時常用隆重性的禮節。

  然而,近代隨著西方文化傳入中國,中國人接受並使用握手禮,像作揖這樣優美的見面的行禮方式卻漸漸地被中國人所摒棄甚至遺忘。

  2、長揖

  古代交際禮儀風俗,流行於全國大部分地區,即拱手高舉,處上而下(雙手抱拳舉過頭頂,鞠躬)。上古時開始流行,不分長幼尊卑都可用。但多數用於平輩之間。

  3、跪拜

  跪拜是中國古代最主要的禮節之一,又稱叩頭,磕頭。中國古代傳統文化中,下輩/社會地位低的人對長輩/社會地位高的人所施的禮儀。不僅中國古代如此,亞洲大多數國家都如此。按照現代人的習慣,除非在特殊的`場合,如今幾乎沒有人願意再行跪拜禮。

  4、頓首

  頓首即叩首,九拜之一。古人席地而坐,姿勢和跪差不多,行頓首拜時,取跪姿,先拱手下至於地,然後引頭至地,便立即舉起。

  因為頭觸地時間很短,只是略作停頓,所以叫頓首。頓首是平輩之間的拜禮。稽首是稱揚之辭,頓首是請罪之辭。後來,又因其拜禮至重,人們在有重大的事情請求時也用“頓首”。

  5、稽首

  稽首(qǐ shǒu),指古代跪拜禮,為九拜中最隆重的一種。常為臣子拜見君父時所用。跪下並拱手至地,頭也至地。

  稽首,稽是“停留,拖延”的意思,稽首的意思就是頭觸碰在地上且停留一會兒。稽有(jī)和(qǐ)兩個發音。有學習禮儀的學者認為稽首的發音應該是jī shǒu。

  注意,中國傳統禮儀的稽首動作和佛教的叩頭動作是不一樣的,手的動作是不一樣的,當然它所代表的意義也是不一樣的。佛教的叩頭動作手心是向上的,意為承接佛法。

  古代見面禮儀有:

  1、下級向上級拜見時要行拜見禮,官員之間行揖拜禮,公、侯、駙馬相見行兩拜禮,下級居西先行拜禮,上級居東答拜。

  2、平民相見,依長幼行禮,幼者施禮。外別行四拜禮,近別行揖禮。

  3、另外,清末以前,普通老百姓見官員仍需行繁瑣的跪拜禮,但隨著辛亥革命成功建立民國廢除跪拜禮後,即便是見官員,老百姓也需打拱作揖表示禮貌即可。

  擴充套件資料:

  另外,“九拜”是古代行禮時的九種禮拜方式。這九種禮拜方式分別叫稽首、頓首、空首、振動、吉拜、兇拜、奇拜、褒拜、肅拜。“九拜”所不同的不僅僅是名稱,連其動作要領也大為不同。

  “三叩九拜”是古代的大禮,在一般的理解中,“九拜”就是連續拜九次,而禮法上真實的“九拜”卻是另外的樣子。“九拜”是古代行禮時的九種禮拜方式。這九種禮拜方式分別叫稽首、頓首、空首、振動、吉拜、兇拜、奇拜、褒拜、肅拜。

  “九拜”是一個非常籠統的說法,它涵蓋了古時所有的禮拜方式。“九拜”中既包括了吉禮,又包括了凶禮,既包括了男人行禮的方式,也包括了女人行禮的方式。很顯然,在任何一次儀式之上,都不可能窮盡這九種禮拜方式,因為,“九拜”中包含了性質完全不同的禮拜形式。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