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央視《開學第一課》觀後感(精選5篇)

2022年央視《開學第一課》觀後感(精選5篇)

  當觀看完一部作品後,這次觀看讓你有什麼體會呢?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觀後感吧。那麼你會寫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2021年央視《開學第一課》觀後感範文(通用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央視《開學第一課》觀後感 篇1

  九月一號開學的第一天,班主任給全班同學佈置了一個新任務:寫一篇《開學第一課》的觀後感作文。於是,帶著這個寫作目的,我觀看了央視CCTV -1準時播出的專題節目《開學第一課》。看完之後,我的內心受到了很大的啟發,對很多事情有了不一樣的看法。

  節目以“少年強,中國強”為主題,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為理念,還邀請了鍾南山、張伯禮、張文宏等榮譽嘉賓,為我們一一講述了整個疫情期間的抗疫故事。

  節目中第一篇章的內容讓我尤為深刻。第一篇章的主題是“擔當”,邀請了“共和國勳章”獲得者鍾南山作為主講人。鍾南山,可以說是為這次疫情作出突出貢獻的領軍人物。作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和著名呼吸病學專家,他不顧自身安危,奮戰在一線,努力尋找戰勝病毒的措施和方法。在節目中,鍾南山爺爺講述了自己的故事,愛國主義從小植根在他心裡,毅然決然選擇從醫,一直到現在。其中,他還講了這次疫情的經過,以及自己所經歷的故事。他還提到“人的命是最重要的人權”。

  聽完了鍾南山院士的講話,我的心裡十分感觸。在這次疫情中,有多少像他一樣的醫護人員,不顧自身安危,馳援湖北,只為所有人的平安。雖然年輕一代經歷的事情較少,但在這場劫難面前,90後和00後毅然選擇奔赴“戰場”,肩負起自己的責任和擔當。

  今天的《開學第一課》帶給我前所未有的感受,鍾南山院士等人物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榜樣,“擔當”一詞是我們需要謹記並且付出行動的,“少年強,中國強”的節目主題更是引人深省:不管遇到什麼困難,只有青少年一代意識到自己身上的責任與擔當,並且勇於為國為民,那麼,所有的苦難都會迎刃而解,國家才會變得強大。正所謂少年強,則中國強。青年一代趕緊行動起來吧。

  央視《開學第一課》觀後感 篇2

  轉眼間,難忘的暑假生活就這樣結束了,隨著九月的到來,學生們也正式返回校園之中,開始新一階段的學習生活。在這開學之際,一年一度的《開學第一課》也正式在2020年9月1號晚上八點正式播出。《開學第一課》作為全國中小學生必看的一檔節目,每當節目播出時,都會吸引廣大學生的觀看與注目,今年《開學第一課》主題是“少年強,中國強”。

  在節目開始後,我們可以看到被譽為央視boys的撒貝南、朱廣權、尼格買提、康輝攜著歡快的節目音樂,為我們主持開學第一課現場流程,並透過端正有力的話語,使我們深刻的記住這一個個的節目,感受震撼鼓舞的抗疫精神。

  在觀看第一篇章:“擔當”時,鍾南山院士說:“什麼東西是最大的人權?人的命是最重要的人權”這一句話時,就能深深的體會到鍾爺爺對於人民的生命安全有多麼的看重,也唯有看重生命,才會在艱難的抗疫過程中,無怨無悔付出如此之多,將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這個主題體現的淋漓盡致。

  而第二篇章的張定宇院長,更是直言要為病人,為城市,為我們的國家鑄就一道生命的長城,是啊!國家為了抗擊疫情,不知花費了多大的代價,不僅有極多的物資被源源不斷的運輸到抗疫一線;廣大白衣天使們,也為了保衛人民生命安全,從全國各省各地到抗疫一線中,日夜穿戴著厚厚的防護服,與病毒奮力抗擊,保衛生命,實實在在的為我們的人民與國家築起一道“生命的長城”。

  精彩的節目在給我們帶來極好的視覺觀感的同時,也讓我們深深的體悟到抗疫英雄們在這個過程中都做出哪些先進卓越的貢獻,正式因為有這麼一群時刻熱愛祖國的英雄們存在,才讓我們祖國在面臨危機之時,不斷的戰勝困難,取得最後的勝利。

  今年的《開學第一課》讓我們感到非常的難忘,不管是節目抗疫節目過程中展現的種種事蹟,還是各位抗疫英雄的現身講解,都給我們帶來很大的震撼,是我們深深的感受到,在抗疫過程中所遇到的諸多不易,但只要有恆心,即使我們遇到再大的困難,也能被我們一一克服,最終取得最後的勝利。

  就猶如今年《開學第一課》“少年強,中國強”主題一樣,作為新世紀祖國的少年,我們中小學生更要將愛國之心深藏於心,努力學習,等待未來長大以後,為我們的祖國做出自己的貢獻。

  央視《開學第一課》觀後感 篇3

  今天晚上,在爸爸媽媽的陪伴下,我們一起收看了2020年的《開學第一課》。從今年的節目裡,我感受到了人民的擔當和生命的意義,也更加體會到小學生肩上的責任感。“少年強,中國強”,在這樣的激勵下,我開啟了新一學年的學習。

  今年的“開學第一課”是圍繞新冠疫情展開的,相比往年,這個主題更加深刻,更加讓每個人都感同身受。節目中有我最最喜愛和敬佩的鐘南山爺爺,他和我們分享了自己學醫的故事;我還看到了疫情期間,建議我們小朋友“早餐不要只喝粥”的張文宏主任,他幽默風趣,是一個很親切的醫生;當然,還有最讓我期待的陳薇院士帶來的“疫苗”的訊息。

  “疫苗”是戰勝疫情的終極武器,也是最有效的科學手段之一,陳薇院士帶領團隊研製的新冠疫苗已經進入了三期國際臨床試驗階段,真的太厲害了!陳薇院士還分享了很多她們和病毒抗爭的故事和疫苗的知識,聽完之後,我感覺自己的知識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升。疫苗生產線下線的當天,剛好是陳院長的生日,她說:“除了勝利,別無選擇!”我想,這應該是她收到的最好的生日禮物。

  開學第一課,讓我感受到了我們國家科學技術的.進步,我們的醫療水平相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升,體現在我們應對疫情的能力上,也體現在我們研製疫苗的能力上。未來,我們的科學技術一定還會有更大提升。

  開學第一課雖然播完了,但是它帶給我的感動和鼓勵卻永遠刻在了我的心中。

  央視《開學第一課》觀後感 篇4

  今晚,我懷揣著激動和期待的心情,在8點的時候準時觀看了《開學第一課》,主持人是我最喜歡的撒貝南和何炅老師。

  《開學第一課》主要是圍繞創造向未來,一共講述了四個主題,第一堂課是夢想,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的夢想,夢想是走向未來的燈塔,是拼博的力量,只要我們每個人都為自己的小夢想努力,就可以實現中國夢;第二堂課是奮鬥,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小目標,在奮鬥的時候也許會遇見困難和挫折,但我們必須要有面對困難和戰勝困難的勇氣,就象會珠心算的王桐晶姐姐一樣,12年演算過的卷子,可以鋪滿100間小學生教室,只要我們不斷挑戰自已的極限,就會如同她胸前的那些徽章一樣閃著耀眼的光芒;第三堂課是探索,我們做為小學生,就要敢於去探索人世間的奧妙,不怕困難,堅持不懈就一定能創造出奇蹟;第四堂課是未來,科技創造改變未來,無論是“京劇小達人”王泓翔和虛擬歌手共同演唱的《墨梅》,還是神秘“嘉賓”無殼孵化小雞“小茶缸”,都是在展示我們的創造力。我們做為下一代的接班人,一定要充分地發揮自己的想象力與創造力。

  《開學第一課》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攝影師解海龍老師以“我要上學”為主題的系列照片,改變了“大眼睛”、“大鼻涕”、“小光頭”等人的命運。這個故事深深的震撼了我,讓我深刻體會到,愛心可以獲得希望,知識可以改變命運,夢想可以讓人成長。我一生下來就可以在爸爸媽媽的關愛下生活得無憂無慮,是幸運的。可以在明亮的教室裡上課,有像媽媽一樣無微不至關懷我們的老師,是幸福的,所以我沒有理由不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

  關於夢想,可能每個人都會不同,我也有一個小小的夢想,那就是跟我舅媽一樣,當一名邊疆老師。曾聽舅媽說,有很多少數民族的孩子一輩子都沒走出過大山,見過最高的房子就是三層的學校,更不知電梯為何物,放學後一個個都變成了小牧童,家長們對孩子的學習完全不重視,更別提有機會學習特長了。我希望長大以後,能用自己的知識與特長去改變那些孩子們的命運,讓他們都能有機會走出大山。

  我想實現我的夢想,就要對自己設立一個長遠計劃,首先,要一步一個腳印,腳踏實地的向前走。其次,要學好語文,數學,英語等文化知識,還要堅持練好小提琴,舞蹈,音樂,書法等專業特長,因為我覺得知識可以改變命運,而特長可以提高文化素養。

  加油吧,少年,未來由我們來創造!

  央視《開學第一課》觀後感 篇5

  時光匆匆溜走,我們拼命追逐,可還是跑不過時間,所以我們要珍惜時間,好好學習,努力奮鬥。轉眼間已經到了金秋九月,意味著又是一個嶄新學年的開始,全國中小學生都陸陸續續地準備回校上課。與此同時,每個學年的開學日子,我們都會迎來央視專題節目《開學第一課》,這不,9月1日的來臨,晚上8點是我們準時收看節目的時間。這一期的《開學第一課》又是一個新主題的呈現,不曉得已經觀看的小夥伴們內心有何感言?

  說起《開學第一課》,深受廣大老師學子關注,所以節目以慢慢成為了類似春晚一樣的隆重。每年的主題不同,還會邀請很多嘉賓來給我們做出現場示範與演講,整個節目向觀眾們呈現出來的效果甚是有意義,無論哪一期的主題,不少朋友和同學們都感觸頗深。不知不覺,今年是建黨100週年,因而這一期的《開學第一課》讓我們深刻地感受到中國共產黨的偉大和祖國的繁榮,同時讓身為中國人的我們甚感驕傲與自豪。

  透過觀看金秋九月的《開學第一課》,我們可以體會到倘若沒有共產黨,我們也許就不會生存在如今這般幸福的時代。是中國共產黨給了無數中國人希望的曙光,是我們理想的太陽,一直照耀著我們前進。所以,身為新時代青少年的我們更是要好好學習,以優秀的人才作為自己的榜樣,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為祖國和黨的未來能更好貢獻自己的力量,收穫理想的人生。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