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看《開學第一課》心得體會(精選8篇)

觀看《開學第一課》心得體會(精選8篇)

  當我們經過反思,對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往往會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能夠給人努力向前的動力。很多人都十分頭疼怎麼寫一篇精彩的心得體會,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觀看《開學第一課》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分享。

  觀看《開學第一課》心得體會 篇1

  新學期開始,老師要求我們每一位學生都要觀看CCTV面向全國中小學生播出的《開學第一課》,放學回到家,我就迫不急待的開啟電腦,開始觀看節目。

  故事的內容令我非常感動。其中有一個叫劉浩的盲童,特別喜歡音樂,4歲的時候開始彈電子琴,7歲開始彈鋼琴,他媽媽看他這麼喜歡彈琴,就帶他去北京尋找好老師,他們叩了四十多位老師的家門,結果帶來的卻是失望,但他們並沒有放棄,終於一所盲童學校招收了他,裡面有專業的音樂老師教他彈琴,他非常高興,學的非常刻苦。

  因為家裡條件不好,沒錢給劉浩買盲文歌譜,他的媽媽就照著普通歌譜一針一針的紮成盲譜讓他練習,經過幾年的努力,劉浩的鋼琴彈的越來越好,但是媽媽臉上的皺紋卻漸漸增多了。在劉浩十歲的時候,就獲得了德國舒曼國際青少年鋼琴大賽第三名的好成績。劉浩的媽媽為她的兒子感到自豪,對劉浩來說幸福就是能做自己的事,對他的媽媽來說幫助劉浩實現夢想就是幸福,我被他們堅持不懈的精神深深的感動了。

  我也非常喜歡鄧亞萍,她是乒乓球世界冠軍。小的時候她的成績不錯,可是自身條件不好,身材矮小,許多教練都說她沒有任何的發展前途,可她自己卻認為她還是有一定天賦的,她堅信只要肯吃苦,沒有什麼做不到的事情,最終還是獲得了成功。

  我也曾經學過乒乓球,老師說我的球感很好,有一定的天賦,但是因為我懶惰、怕吃苦,而且常常因為貪玩放棄練球,最終還是半途而廢了。看完這個節目以後,我覺得很慚愧。

  我是一名學生,在以後的生活道路中,我要堅守自己的理想,堅守自己的夢想,透過自己一步一個腳印的去努力,我相信最終一定能成功。

  觀看《開學第一課》心得體會 篇2

  今天我看了中央一臺的《開學第一課》,從中我受益匪淺。主題是幸福是什麼?其中有很多感人的故事,最讓我感動的就是有一個小朋友他眼睛看不見,但是他很熱愛音樂,很愛彈鋼琴,他七歲才開始練鋼琴,到現在已經獲得了很多國際大獎,雖然他從沒考過級。他從來沒有覺得自已比別人差,他說除了我的眼睛看不見之外,我和別的小朋友沒有什麼不一樣,他很自信,也很堅持自已的愛好和理想,所以才取得了今天這樣的成績。當然,他取得這些成績,還歸功於他有一個鼓勵他,支援他的好媽媽,如果不是他媽媽的堅持,他也不會有今天的成就。

  我聯想到我自已,我也學了鋼琴,但是到現在我的鋼琴水平還不高,我有一雙眼睛,但是我卻趕不上那個小朋友。我以後一定也要堅持自已的愛好,我很喜歡畫畫,跳舞,彈鋼琴,只要我堅持,努力,我也一定會成功的。

  從中間,我還知道了,幸福的含義,我們現在是幸福的,因為我們可以健康快樂的長大,有疼愛我們的爸爸媽媽,有愛我們的老師以及我們的好朋友。我以後應該更自信,更樂觀地生活。

  開學了,新學期開始了,我也有了很大的進步,我現在可以自已一個人睡覺了,我還可以幫媽媽做家務,洗衣服,洗碗……

  裡面說,只要今天比昨天進步了,你就是幸福的。是的,我昨天滑滑板,我還不敢自已一個人上,今天我在爸爸媽媽的鼓勵下終於會一個人上滑板了,所以我今天比昨天進步了,我是幸福的。

  觀看《開學第一課》心得體會 篇3

  開學了,我們全班觀看了《開學第一課》,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

  今年的開學第一課時長一個小時四十五分,主題為“美在你身邊”。一共為四個小段:探索美、創造美、傳遞美、和諧美。有的部分嚴肅、感人,如講最美司機吳斌時,也有的部分很輕鬆,讓大家學中玩、玩中學。

  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第四個小段:和諧美。這段主要借中國體操男團齊心協力在奧運會上奪金,和內蒙古少年合唱團的事蹟向我們展示了合作的魅力。五個體操精英組合起來,取長補短,就能成為一個優秀的團隊,許多人在一起才能唱出最和諧、美妙的聲音。

  美,無處不在。團隊之間的合作原來就是一種美。這不禁使我想起了平時我們班排隊做操時的和諧美。我們班作為一個集體,站在操場上,每個人都挺胸昂頭。橫排、縱列,都整整齊齊,很少有一個人破壞這個場面:或不耐煩地抖抖身子,或與別人竊竊私語······為了不破壞紀律,大家儘自己的一份力。做操時,我們班動作規範,每個人都一心為集體爭光,把我們班的風采展現給全校。班級同學之間默契地配合,不也是一種美嗎?只要做好小美,就能成大美。一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眾人合作才能有無限的力量。沒有完美的個人,只有完美的團隊。這,就是和諧美的真諦。

  “我們的生活並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這是法國雕塑家羅丹說的話。所以,只要我們用眼睛細細地觀察,用耳朵靜靜地傾聽,就能探索到美,創造美,傳遞美,讓世界更美好。美,就在你身邊!

  觀看《開學第一課》心得體會 篇4

  今天,我看了一部名叫《開學第一課》的節目。看過了這個節目,我產生了很多的感想。

  今年《開學第一課》的主題是“美就在你身邊”。

  如果想讓生活充滿美,首先先要學會發現美。生活中不是不充滿美,而是缺少一雙發現美的眼睛。這種美不單單是視覺上的美,外表的美。這種美,可以是媽媽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美,;可以是老師美麗溫柔的美;也可以是環衛工人樸實,善良的'美。

  我們不但要發現美,還要學會創造美。就像于丹老師和他的學生一樣,那種關係已經遠遠超過了師生關係。我們也要學會創造美,只要多做好事,我們這些小孩子也可以創造美。

  傳遞美也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現在我還可以回想起來在六月六日中午是一點三十五分二十七秒在大巴車上發生的那一幕,吳斌叔叔被一塊重大七公斤重的鐵塊砸中了腹部。那時,吳斌叔叔忍著痛苦把車平穩的停了下來,而這一切的一切,吳斌叔叔只用了四十五秒的時間。最後,吳斌叔叔還是因搶救無效而離開了我們。他一個人感動了一座城,他犧牲了自己,卻把車上二十四個人的生命延續了下去。我們一定要把這種美傳遞下去!在常石磊哥哥的《愛的接力》的歌聲下,第三節課結束了。

  沒有完美的個人,只有完美的團隊。說的沒錯啊,一個人的力量是渺小的,而一個團體的力量是無比巨大的。就像以陳一冰為隊長的中國體操男團一樣,如果沒有團隊合作零失誤的情況下,我們中國隊肯定會與倫敦奧運會的男子體操金牌擦肩而過的。團隊之間的和諧也是美的,我們一定要留住這樣一份非常可貴的美。

  看了《開學第一課》我知道了“四美”。我也要把和生活連線到一起,學會“發現美”“創造美”“傳遞美”“和諧美”!

  觀看《開學第一課》心得體會 篇5

  今天下午,老師佈置讓我們回家後看《開學第一課》。於是一放學,我向媽媽要了鑰匙,然後一路小跑回到家,趕緊開啟電視看《開學第一課》。

  今年的《開學第一課》主題是“幸福”。成龍、鄧亞萍、楊利偉等一些名人從不同方面闡釋了他們對幸福的理解。

  一個叫孟佩傑的女孩從8歲開始照顧母親劉芳英,如今已有12年了。她要上大學了,就把母親帶在身邊,人們稱她臨汾“最美女孩”。我都不敢相信,一個8歲的小姑娘竟然照顧起了母親,而她的母親還是她的養母!據她的養母講,佩傑剛開始做飯時還沒有灶臺高,就踩在小凳子上做飯,為此還摔了很多次。不知不覺我流淚了,孟佩傑8歲時就能照顧母親,而我們8歲時正是在父母懷抱裡撒嬌的時候,她太了不起了!她卻說:只要媽媽活著,自己就很幸福。原來幸福竟然這麼簡單!

  還有一個故事讓我也非常感動。有一個男孩叫劉浩,是一個盲童,今年10歲了。在國際鋼琴大賽上,他得了第三名。他所取得的成績連我們這些正常人都自嘆不如。劉浩從小喜歡彈鋼琴,母親為了完成他的願望,就帶著他來到北京求學,許多老師因為他是盲童就拒絕接受他。最後,還是在北京一個愛心組織的幫助下他上了盲校,有機會得以繼續學彈琴。靠著母親一針一針扎出來的樂譜,他的琴藝不斷提升,最終得了大獎。看了劉浩的故事,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只要有恆心,什麼事情都可以辦到。同時,我也真正感受到了母愛的偉大!

  《開學第一課》讓我收穫了很多,我知道幸福有很多種:活著是幸福,關愛是幸福,努力是幸福,樂觀是幸福,分享是幸福……幸福就在我們身旁,需要我們珍惜。幸福很簡單,每一個人都可以擁有自己的幸福。

  觀看《開學第一課》心得體會 篇6

  開學了,又開始了一個全新的學習當中,讓你獲得更多的知識。《開學第一課》這是每年一次的大型公益節目,它會讓我們明白許多的道理,知道如何“孝”,“愛”,“強”等多個不同的方面,感受不同的韻味。

  第一課是“孝”如何孝順父母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童話大王:鄭淵潔就是第一位講師,他用自己的筆墨會寫出一個個有趣的童話故事,它不僅僅是一味的神奇,還會在其中懂得一些道理。他用自己的行為來影響自己的兒子如何懂得“孝”,兒子也會照著自己的父母一樣孝順爸爸媽媽。“孝”不是靠口頭上說,而是用自己的行動感化身邊的每一個。

  第二課是“禮”要學會禮節是每個人應有的,學會如何懂禮貌,如何尊敬別人,互相給予一些關愛。一點一滴的家風,都是從一件件小事做起的。學會“禮”互助互愛,禮儀之邦。第三課是“愛”用自己的一生去關愛自己的孩子,愛可以是無私的,也可以是奉獻的。讓我最印象深刻的是:一個帥氣的搖滾歌手:秦勇,他是一位曾經在歌壇上有一定地位的歌手,可是誰會想他,他為了自己的兒子——大珍珠,放棄了自己的職位,離開歌壇,做上了一個普普通通老爸,他用自己的時間,用自己的精力,讓兒子學會各種各樣的生活方式,他用自己的力量來幫助兒子學會與人交流……傾注了全部的精力與時間來感化兒子。第四課是“強”少年強,則國強,生活在西藏的孩子們,用武術震撼了我們,讓我們感慨萬分。

  每一次的觀看都讓我眼前一亮,讓我懂得了很多的道理,每一個人都要用自己的行動來感化身邊的每一個人!

  觀看《開學第一課》心得體會 篇7

  度過了兩個月的暑假,迎來了新的學期。9月1日晚上,我認真觀看了中央電視臺舉辦的《開學第一課》,這一課的主題是幸福問題。以前我認為幸福就是吃好、穿好、玩好,可以自由地享受,可以盡情的玩電腦、上網,自己需要什麼就可以有什麼,這就是幸福。看了開學第一課,使我對幸福問題有了新的認識和理解。認識到我以前對幸福的理解是錯誤的。

  幸福需要自信和超越。鄧亞萍姐姐個子矮小,別人都說她不是打兵乓球的料,可鄧亞萍姐姐就不信這個邪,她說:“我喜歡打兵乓球,有這個特長,個子矮,可以透過多練習,就可以揚長避短,打好乒乓球。”正是由於她的刻苦鍛鍊,終於拿到了奧運冠軍的獎牌。以後,她又面臨著退役的問題。退役後是當個兵乓球教練,還是幹別的什麼,鄧亞萍想到了超越,決心去清華大學讀書,奧運冠軍又變成了一個大學的學生。從鄧亞萍的身上,我們看到了自信和超越帶來的幸福。

  幸福需要樂觀和感恩。棄嬰孟佩傑三歲父母雙亡,被人收養。八歲時,養母癱瘓,養父出走。孟佩傑用稚嫩的肩膀挑起了照顧養母的擔子,連續十二年,一邊照顧養母,一邊學習,最後還考上了大學。為了照顧癱瘓的養母,她還帶著養母一起上大學。主持人問她,什麼是幸福,她說:“幸福就是讓養母的病快點好起來,過得健健康康。”你能說孟佩傑不幸福嗎!

  幸福需要奉獻和分享。航天英雄楊利偉駕駛飛船遨遊藍天,實現了中國人的飛天夢想,這需要多麼的的勇氣和奉獻精神。可他說:“我一下飛船,就想起了無數人為飛船上天,默默無聞地工作,使他們成就了他的飛天夢想。”他還說:“每個人都需要有人幫助,每個人都可以幫助別人,提供方便。從幫助別人中收穫快樂和幸福,這就是楊利偉的幸福觀。

  對於幸福,各人有各人的想法,作為我們小學生,祖國的未來和希望就是要樹立正確的幸福觀,好好學習科學文化知識,長大了報效祖國,服務人民。為人民服務而學習,為人民服務而工作,這就是我們的幸福。

  觀看《開學第一課》心得體會 篇8

  在《開學第一課》中提到了愛是分享、愛是力量、愛是承擔和愛是榮耀,在愛是力量中的一個小遊戲中六個人每人用兩隻手指把一個人舉起來了,就想在這一刻所說的一樣“只要我們人人付出一點點愛,齊心協力,什麼困難我們都可以戰勝!每個人都獻出一點愛,我們的國家,我們的民族會越來越強大。”在這《開學第一課》中的愛是力量的班會小節中我覺得十分棒班會小結:在災難面前,愛是渡過難關強大的武器;在平常時期,愛是建設祖國持久的動力。讓我們每一個人都成為愛的源頭,付出愛,傳遞愛,小愛就能匯聚成大愛。大愛中國從小愛做起。愛,讓中國更美麗!

  在愛是分享中於丹教授帶領我們思考著“愛是分享”的定義:“大家到現在還忘不了2008年的512大地震,那一次地震之後,雖然我們付出很多代價,但是學會了什麼呢?就是學會了分擔痛苦和分享愛的快樂。”“一場苦難讓人覺得愛不是索取,而是給予。當他能給別人愛的時候,他們就長大了。所以其實我們今天都在說,人人是喜歡被愛的,人人是渴望被人愛的,但是這個開學第一課,讓我們換了一個角度,愛是給予,愛是分享,當我們能去愛別人的時候,我們的生命就有力量。”

  最後于丹還與青春偶像李宇春一起,和孩子們做起了互動遊戲“愛是支援與分享”,她的即興點評贏得了久久的掌聲:“我們平時做前排人的時候,我們都希望世間有愛,但做後排人的時候,因為沒有危險,所以不會那麼輕易、積極地伸出雙手。所以今天這個遊戲看起來是考驗前排的孩子是不是信任後排,最後我還想呼籲,當我們大家都平平安安做後排人的時候,別忘了,隨時伸出你的雙手。”

  總而言之,言而總止,我在這《開學第一課》中受益匪淺,我難以用文字形容但是我想最後說一句:我愛你,中國!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