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學生《開學第一課》觀後感範文

七年級學生《開學第一課》觀後感範文

  《開學第一課》是自2008年起教育部與中央電視臺合作的大型公益節目,於每年新學年開學之際推出。為大家分享了《開學第一課》觀後感,歡迎借鑑!

  《開學第一課》觀後感1

  做人如果沒有夢想,和鹹魚有什麼區別?這是喜劇大師周星馳電影《少林足球》裡的一句臺詞,捶打著我們人生的警鐘。成功的路有千萬條,有的人夢想當明星,有的人夢想當發明家,有的人夢想當宇航員……可是,在這個人人都談夢想的年代,我們除了關注夢想是什麼,也要去思考怎樣讓夢想踏進現實。

  中央電視臺開播的《開學第一課》,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成龍和現場觀眾的隔空對話。成龍講述了他演藝生涯中多次受傷仍堅持工作和拼搏故事。從跑龍套的無名小演員到獲得奧斯卡終生成就獎,這位“中國名片”把功夫帶到了全世界,實現了自己的英雄夢。成龍滿是傷痕的故事告訴我們:創造,要有夢想,還要敢於拼搏。一個人僅僅有夢想是不夠的,如果沒有拼搏的精神,不去努力實現它,那麼夢想也只是夢想而已,永遠無法踏進現實。

  在演講中,成龍講了一個在拍戲中發生的事情,他說:“一個年輕人因手裡被紮了個刺而疼得直叫,我覺得挺誇張的`。成龍的話讓全場觀眾忍俊不禁,也讓我們從中感受到了他的樂觀與幽默。是啊,現在的我們生活優越,讓很多人卻成了溫室裡的花朵,實現夢想的口號喊得響亮,真去做的時候卻受不得一點挫折傷痛,遇到困難就退縮。可是,不經歷摸爬滾打的人是實現不了的夢想。

  節目裡,同學們也暢談了自己的夢想,有的想成為樂高老師,有的張成偉作家,撒貝南老師也說了自己兒時的夢想是成為一名火車司機。夢想雖然有大有小,但每一份夢想都是我們社會前進的動力,無論夢想是大是小,夢想的崛起都要依靠我們的不懈努力,有時甚至要付出汗水和淚水才能實現。

  夢想是未來的種子,是探索的物件,是奮鬥的目標。這顆種子,看似渺小,卻有非常強大的生命力,只有你用汗水和努力去澆灌,它才會頂開所有壓在頭上的瓦礫頑石,長成參天大樹,開出美麗的花朵。

  《開學第一課》,讓我明白:努力拼搏、不斷奮鬥,才能讓夢想踏進現實。

  《開學第一課》觀後感2

  九月的風是微涼的,吹在我們的臉上很愜意。金秋九月,又是一年的開學季,開學前夕,我們坐在電視前,興致盎然地觀看《開學第一課》。

  《開學第一課》已經陪伴了我們11年了,每年都有一個讓我們喜歡的主題,今年的主題是“創造向未來”。隨著科技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這個世界變得越來越神奇,我們能看到許多智慧機器人,也見識到了人工智慧、無人駕駛、語音識別、移動支付等等最新的技術和概念,這一切都是創造精神帶給我們的,也讓我們對未來充滿了更多的期待。

  這一期的《開學第一課》給我印象最深的是解海龍老師,他拍了幾十年的照片,也得了很多的獎。解老師攝影到底是為了什麼呢?就連他自己也不太清楚,直到有一天,他看到了新聞裡的一條訊息,就是九年義務教育法頒佈了,當時中國有十億人,有八億多農民,他們當中,沒有多少人上過高中,讀過大學,於是解老師就下決心,用鏡頭去了解當時基礎教育的現狀。解老師拍了那麼一張照片,一位小學教師揹著5個月大的孩子去教課,就是這樣,她也沒給孩子們少上一堂課。解老師就想知道,中國還有多少這樣的老師,還有多少這樣的小學。為了找答案,解老師用了十年的時間,走了兩萬多公里,去到了100多所學校,接觸了上萬名的孩子,拍攝了上萬張照片。其中,有3張照片,令人印象最深刻,“大眼睛”蘇明娟,“小光頭”張天義和“大鼻涕”胡善輝,他們因為解老師的照片,改變了自己的命運,也透過自己的努力,找到了自己理想的工作。解老師說:“攝影就是記錄,記錄今天,告訴未來,我們就是拍出照片,讓更多的人去感悟。”

  我們每個人,能夠為改變世界提供助力,迎接未來。我們要永不言棄,充滿信心向未來。青年興,國家興;青年強,國家強。作為中國的青少年,我們要當海闊天空的追夢者,也要當腳踏實地的圓夢人。

  《開學第一課》觀後感3

  今年《開學第一課》播出了,主題是“創造向未來”。今年的《開學第一課》參加的是柯老師、撒老師等。無論是王泓翔和虛擬歌手“犀”共同唱的《墨梅》,還是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民用的大飛機,亦或是神秘“嘉賓”無殼孵化小雞,都在展示創造的魅力。

  在今年的《開學第一課》節目中,成龍說:“未來需要夢想,我生活在一個每天都發生奇蹟的時代,創造精神讓我們對未來充滿了期待!”

  夢想,往往是促進人們向前的新動力,因為有了夢想,我們就要為之奮鬥,向前努力;有了夢想就有了去遠方的單程票,去進一步實現人生的目標,所以說夢想創造未來。

  夢想,總是在創造未來的奇蹟。如果說生命是一曲經久不衰的歌,那麼夢想就是動人心絃的情感。夢想,創造人生的奇蹟,創造美好的未來。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