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第一課校長致辭範文

開學第一課校長致辭範文

  今天是你們人生中最重要的時刻之一.各位新同學從五洲四海匯聚到這裡,與未名湖、博雅塔結緣,為古老的燕園注入了新的活力.作為校長和老師,看到大家一張張鮮活的面孔,我由衷感受到“得天下英才而育之”的快樂.

  北大是各位同學曾經的夢想.來到這裡,你們又站在了一個實現更大夢想的起點上.進入北大,意味著進入了一個更寬廣的舞臺,從這裡眺望世界,會讓你豁然開朗.這裡的機會很多,資源也很多,再加上北大崇尚自由、張揚個性的傳統是如此深厚,有時難免會讓人目迷五色、眼花繚亂.

  當你四顧茫然時,請不要急躁,路永遠都在自己的腳下.對於很多年輕的北大人來說,缺少的往往不是雄心壯志,而是“守正篤實,久久為功”的精神.在今天這堂開學第一課上,我想送給各位新同學的,也正是這八個字.

  守正,就要有主心骨.沒有挺拔的脊樑,再光鮮亮麗的外表也只是浮華,一個人沒有精氣神,沒有積極向上的價值觀,這個人是立不起來的.1919年7月,北大教授胡適在“少年中國學會”演講時,提到三種人生觀是“少年中國”的“仇敵”:“第一種是醉生夢死的無意識生活,第二種是退縮的人生觀,第三種是野心的投機主義.”雖然時代已經改變,但這三種錯誤的人生觀並沒有完全失去市場,仍然值得我們警惕.希望同學們把人生的扣子從一開始就扣好,積攢和激發正能量,鑄就守正、剛毅的主心骨,再來觀察社會永珍、制訂人生規劃,那時對一切疑惑和彷徨就會洞若觀火、清澈明瞭,也自然能做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

  篤實,就是要腳踏實地,埋頭苦幹.不同的人生階段,有不同的主題.現在同學們來到北大,未來幾年的主題毫無疑問應當是“求學”,研究學問最要緊的是踏實、勤奮,是老老實實、一絲不苟的態度和苦學、苦幹、苦熬的功夫.蔡元培先生1917年就任北大校長時說:“大學者,研究高深學問者也.”他希望同學們“抱定宗旨,為求學而來”.今天的'北大,學科齊全,大師雲集,文理醫工交融並蓄,學術資源得天獨厚.大學階段是學習的黃金時期,請同學們務必珍惜.北大提倡博雅教育,希望同學們不要囿於一隅,處理好“專”與“博”的關係,抓住可以利用的時間廣泛涉獵,研習古今中外的經典.

  北大培養人才,重在“道”而不在“術”,重在“打通”而不在“隔斷”,這就是博雅教育的精髓.

  久久為功,就是要有“咬定青山不放鬆”的定力,有持之以恆的毅力.在追逐夢想的道路上,不可能總是一帆風順的,難免遇到荊棘坎坷.不能見風就是雨,不能當牆頭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如果這樣,就做不了大學問、大事業.各位要想獲得成功,就要付出比別人更多的艱辛和努力,希望各位同學要有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勁頭,不要目光短淺,為急功近利所驅動.

  這裡,我還想跟同學們分享1958級校友、敦煌研究院院長樊錦詩的人生故事.1963年,作為一個柔弱的女生,樊錦詩從北大考古專業畢業,她放棄留在大城市工作的機會,選擇到千里之外的敦煌.初到敦煌之時,她也有過猶豫動搖,因為“和北京相比,那裡簡直就不是同一個世界,到處是蒼涼的黃沙.”但她堅持了下來,在敦煌已經堅守了51年.她說:“當年決定來敦煌並沒有想到過幹一輩子,只是覺得要找到一樣自己喜歡乾的事兒.幹著幹著就愛上了,就離不開了.現在,別說離開,哪怕出差時間長點,就會想敦煌,想盡快回到敦煌.”

  像樊錦詩這樣守正篤實、久久為功的北大人還有很多,比如堅守在人跡罕至的西北邊陲十餘年如一日的鄧稼先校友,比如潛心數學研究最終贏得世界尊敬的張益唐校友,比如不久前因長期超負荷工作勞累過度,犧牲在崗位上的甘肅臨洮縣縣長柴生芳校友,還有剛剛去世的湯一介先生,他們從不隨波逐流,始終堅守自己的理想,“事不避難,義不逃責”,寵辱不驚,處之泰然.

  他們的事業之所以成功,人生之所以有意義,還因為他們志存高遠,將個人選擇同國家需要、人民利益和人類文明進步結合在一起.我們北大人,與生俱來就被賦予了“吾曹不出如蒼生何”的歷史使命感和理想主義情懷.我自己也是1977年高考的親歷者,當時我們這批學生都十分珍惜來之不易的上學機會,如飢似渴地學習.而事實上,許多77級、78級學生日後成了各行各業的領軍人物,成了國家改革發展的中流砥柱.

  當然,胸懷大志的同時,也要著眼於小事情,從“掃一屋”做起,方能“掃天下”.

  希望你們珍惜韶華,發憤圖強,希望你們守正篤實,久久為功.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