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開學第一課的觀後感範文500字(通用12篇)

2022開學第一課的觀後感範文500字(通用12篇)

  品味完一部作品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觀後感吧。千萬不能認為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2021開學第一課的觀後感範文500字(通用12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開學第一課的觀後感500字 篇1

  9月1日晚上,我觀看了《開學第一課:先輩的旗幟》,我被艱苦卓絕的長征感染了。

  《開學第一課:先輩的旗幟》中,我印象最深的是賀陵生講述父親賀炳炎的故事。在一次戰鬥中,賀炳炎的右手被敵人用子彈打碎了,只有鋸掉右手才能存活。無奈之下,醫生借了一個木鋸,把他綁在木板上,在沒有麻藥,也沒有醫學器材的情況下,只用一個木鋸,用了兩個多小時,活生生地把他的右手給鋸了下來。不用麻藥直接鋸手,這是多麼痛苦啊!而我們呢,跑個步,哪裡不小心摔傷了,就覺得非常疼,而這點疼痛和賀炳炎將軍的鋸手相比,是多麼微小啊!

  紅軍長征是1934—1936年,共產黨領導軍隊向陝甘蘇區進行的戰略撤退和轉移。雖然長征已經過去了,但是長征精神仍留在我們的心中。

  在生活中,有的同學遇到困難就退縮。學腳踏車時,學了好久,腳踏車仍是左搖右晃的,便放棄了;做題時,遇到不會的,想了好久也想不出來,便不做了……而紅軍長征有時候還沒有吃的,他們爬雪山、過草地、遇到的困難比我們大多了,卻都能挺得過去,我們還有什麼理由退縮呢?

  我們現在的美好生活,都是紅軍當年為我們打下的江山,為我們創造出來的。我們應該傳承長征精神,學習紅軍不怕困難、積極向上、勇往直前的精神,並時刻激勵自己好好學習,長大了回報祖國。

  開學第一課的觀後感500字 篇2

  9月1日是全國中小學開學的日子。2016年是中國共產黨建黨95週年和紅軍長征勝利80週年,教育部和中央電視臺聯合制作了大型公益電視節目《開學第一課》,以先輩的旗幟為主題,圍繞長征精神,講述紅軍故事,深入開展理想信念教育。據瞭解,節目將於9月1日(星期四)20:00在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CCTV—1)首播。

  對所有家長來說,每年秋季的開學日,都具有不同尋常的意義。經過一個暑假的休息娛樂和調整,孩子們又要升一個年級啦。開學日除了分發新課本,部署新學期的學習規劃,各學校也為學生們精心準備了開學日的第一道大餐——開學第一課,這已成為學校教育非常重要的環節。每一年,開學第一課的主題都不盡相同,從今天開始,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那些別具特色的開學第一課。

  今年的開學第一課,我們學什麼?今年是紅軍長征勝利80週年。9月1日晚上8點,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播出的大型公益節目《開學第一課》,將以先輩的旗幟為主題,圍繞長征精神,為同學們講述紅軍長征路上的故事。

  節目分為信念不移、勇往直前、百折不撓、堅持不懈四節課,節目主持人撒貝南、董卿、何炅將帶領同學們一起聆聽長征故事,學習長征精神,在展現長征精神的同時尋找長征與當下的結合點,給青少年以價值觀的啟迪和引導。

  在第一個篇章《信念不移》中,撒貝南以《三棵柳樹》的感人故事作為開場白,也為整節課的致敬長征主題定下基調。第二個篇章《勇往直前》的主持人何炅,則邀請獨臂將軍賀炳炎之子,講述這位傳奇英雄的故事。

  董卿接棒第三個篇章《百折不撓》,對話將軍的後人們,講述了許多紅軍百折不撓的故事。第四篇章《堅持不懈》,撒貝南將提出新時代,我們應該怎樣傳承長征精神的思考。

  今年的《開學第一課》還邀請了多位經歷過長征的老紅軍,他們平均年齡都超過百歲。在革命歲月,是他們用自己的雙腳踏出了長征路,用自己的意志譜寫了長征精神。

  其中有一位叫秦華禮的通訊兵,已經104歲高齡,在過去的長征歲月中他就是一位紅色聽風者。他們白天行軍,晚上學習無線電,在艱苦的環境中還要繼續前行與學習,每天晚上都是在滴滴答答的電報聲中度過。前半生學習通訊知識,後半生獻身於通訊事業,把自己的一生都獻給了祖國的通訊事業。

  現場還將舉行一場特殊的升旗儀式。老紅軍們和TFBOYS一起高舉國旗,全場起立高唱國歌。TFBOYS和同學們作為新時代的接班人,身上肩負的責任和散發出的朝氣與紅軍們的精神相應,這一環節也將晚會的現場氣氛推向高潮。

  開學第一課的觀後感500字 篇3

  昨天我在電視上看了《開學第一課先輩的旗幟》這個節目,從tboys的歌《開學第一課》開始了。

  首先,主持人請來了許多抗戰老兵為我們講故事,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賀炳炎的兒子的故事:當時他參加長征的時候只有16歲,有一天,鬼子襲擊了長征的隊伍,於是他拔出大刀對鬼子說:“你們步兵把槍栓卸了,騎兵只能拿一個槍栓,再跟我比!”鬼子們按他說的方法做了,結果他單槍匹馬地抓了42個俘虜!

  長征還很艱苦,紅軍過雪山時草鞋壞了,有的軍人撕下一塊牛皮綁在腳上過雪山,而有的軍人只能赤腳走路。更糟的是過草地,因為紅軍沒有乾糧了,他們只能吃野菜,結果,有15位紅軍因誤食毒草而死。

  在長征中,約有80萬人參加,結束時只剩下了約8萬人,犧牲了72萬人!我們習近平總書記的夫人彭奶奶唱過一首歌叫《英雄讚歌》,其中有一句是這樣的:“為什麼戰旗美如畫,英雄的鮮血染紅了它,為什麼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開鮮花。”抗日戰爭中,英雄們用自己的生命與鮮血保家衛國。每寸土地都是由我們的革命先烈的鮮血換來的!

  所以,我們應該珍惜現在幸福生活,努力學習,成長為國家棟梁之才,把我們的國家建設得更加富強,讓別的國家再也不敢欺負我們!

  開學第一課的觀後感500字 篇4

  長征,是一個令世界震驚的奇蹟。紅軍長征兩萬五千裡,爬雪山過草地,面對飢餓、疾病、敵人等重重艱難困苦,沒有絲毫退縮,最終獲得了勝利。而創造這個奇蹟的,正是一種“長征精神”的體現。我們這些生長在新中國的孩子們雖已不用再吃那樣的苦中苦,但我們也要走好屬於我們這一代人的“長征”。今年9月1日的“開學第一課”,為我們深刻詮釋了先輩們的“長征精神”,也讓我們明晰了我們所要肩負的“長征路”。

  紅軍為什麼要長征?第一,為了建國;第二,為了解放人民。也正是這兩個堅定的信念,支撐著紅軍不畏艱苦,不畏困難。所以,只要我們為著一個目標努力,並且不放棄,不三心二意,就有可能成功。“信念不移”,這是第一個“長征精神”。我認為,有了這一個“信念不移”的精神,才會有長征的奇蹟。

  賀炳炎,被毛主席稱為“唯一一名不用敬軍禮的將軍”。賀將軍的故事,讓我肅然起敬。在戰鬥中,他的手臂被子彈擊中,需要截肢。當時醫療物資缺乏,沒有麻藥,沒有手術刀,怎麼辦?醫生就將他綁在木板上,用布堵住他的嘴,用百姓家的木工鋸直接將胳膊鋸了下來。對於我們這些連打針都怕痛的孩子,這需要多大的勇氣!所以,“勇往直前”,才能衝向夢想。這是長征的第二個重要精神。勇往直前,才能走向成功。

  在前進的道路上,總會有許多困難。耿彪將軍,開國元勳之一,在長征路上被瘧疾折磨。這種病的症狀是忽冷忽熱,異常痛苦,有時甚至還要人抬著。但是一遇到戰鬥,他就一咕嚕翻身下地,堅持指揮作戰。在過草地的時候,最大的困難就是飢餓,糧食袋空了,戰士們就每天靠吃一粒黃豆生存。一粒黃豆吃一天!我們早餐喝的一杯豆漿,還要幾百粒黃豆才能磨出來呢。但先輩們就做到了,他們每天只吃一粒黃豆也堅持下來了。他們克服了一切困難——苦、累、餓……這,就是“百折不撓”,長征最關鍵的一種精神。百折不撓,永不言敗,才能走向成功。

  其實我們在學習、生活中遇到的每一個困難,解決它的過程都是一段長征。先要有一個堅定不移的信念,然後努力前進,並不為小坎坷退縮。這個過程就是一個“長征”。讓我們接下先輩的旗幟,學習長征精神,走好我們的長征!

  開學第一課的觀後感500字 篇5

  我們隨著時間隧道遊至1935年10月,心中頓時捲起濤濤浪花,那是歷史上最莊嚴的一刻,也是紅軍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遵義會議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是黨的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此後,“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喜踏岷山雪”等無不顯示工農紅軍的大無畏氣概。1935年10月,中央紅軍終於到達陝甘革命根據地的吳起鎮,與陝北的紅軍勝利會師。於次年10月,紅二方面軍和四方面軍到達甘肅,同前來接應的紅一方面軍勝利會師。紅軍三大全會後,宣告了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徵的勝利結束,舉國上下,萬民慶賀。

  直到今天,新世紀的少年仍舊不忘紅軍歷經千辛萬苦才取得的長征勝利。可惜的是,這些少年所重視的不是紅軍殺敵衝前,保衛國家的英勇過程,他們關注的只是長征勝利的結果。如若毛爺爺再現的話,定會拍案而起,警告後生晚輩:世界上成名的人實在太多了,我們現在絕大部分的人都盲目一味地去崇拜他們,這一點,我們不會阻擋。但是,同志們啊,我們所注重的,不應該只是他們的成功啊!在他們身上,值得我們更多的瞭解的是他們成功背後的付出和努力。我國偉大的女詩人冰心曾寫過這麼一首小詩,說:“成功的花,人們只驚羨她現時的明豔!然而當初她的芽兒,浸透了奮鬥的淚泉,灑遍了犧牲的血雨。”這不也正告訴了我們這個道理嗎?

  前幾天,我看了《關心下一代週報》中有一篇文章說:一位母親教育女兒不能只欣賞名人的名譽,而是多多瞭解他艱苦奮鬥的過程。對此,我覺得這位母親教導的正是。二萬五千里長徵的勝利,向人們展示的不僅僅是三大主力會師,更引起人們注意的是:紅軍在面對困難、面對敵人、面對槍炮時,那勇往直前,不畏艱難險阻,不畏犧牲,處處為他人著想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正是因為具備了這些常人所沒有的精神,長征才取得了勝利,相同的是,名人也是在不斷奮鬥,努力後,才取得了驕人的成績。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自長征勝利以來,轉眼就70年過去了。直此長征勝利70週年之際。作為新世紀的小主人,我們不會再一昧地追求、崇拜名人,我們更會去更多地瞭解,名人在成功背後的付出。照亮新世紀。

  說到這兒,覺得還是冰心老人的詩最能概括這一點:成功的花,人們只驚羨她現時的明豔。然而當初她的芽兒,浸透了奮鬥的淚泉,灑遍了犧牲的血雨。

  開學第一課的觀後感500字 篇6

  作為一箇中國人,“長征”這一詞語對於我們並不陌生,但是,又有多少人真正瞭解長征,能體會長征精神?這一次,我看了《開學第一課》,感到自己渺小的同時,又發自內心地想揚起長征先輩的光榮旗幟!

  兩萬五千里長徵,這是一場漫長而遙遠的征程,無數英勇的戰士前赴後繼,為了國家做出貢獻,甚至壯烈犧牲,戰死沙場。或許有些人對兩萬五千裡沒有什麼概念,換句話說,如果一個人每天走八千步,要日夜不休地走上七年。更何況紅軍戰士還要扛著刀槍戰鬥呢?其艱難可想而知。正如主席所說:“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

  看了《開學第一課》,我認識了94歲的梁文天,99歲的胡正先,104歲的秦華禮。我知道了這些感人的事蹟:賀炳炎將軍右臂中彈,在沒打麻藥的情況下用鋸子把右臂鋸掉,成為唯一一個不用敬軍禮的戰士;耿飈在長征路上得了瘧疾,時冷時熱,每天僅吃一粒黃豆,仍堅持走完了長征;長征路上過草地最困難,那時候沒有食物,地上只有草,數十名戰士就因為吃了有毒的草而犧牲。在這些故事中,我印象最深的還是賀龍將軍和女兒賀捷生的故事。

  賀捷生參加長征時僅僅出生18天,賀龍帶著她,把她放在馬背上的搖籃裡。為了安全,賀龍把她揣在自己的衣兜裡。後來,在一次戰鬥中,賀龍把她丟在了草叢裡,她險些喪命。最終,賀龍把她留下來時說:“我們如果連自己的孩子都保護不了,還怎麼取得勝利?”就這樣,她書寫了生命的奇蹟。

  長征精神就是永不言敗,勇往直前,為國家奉獻一切,克服再大的困難,堅定自己的信念。最近南蘇丹維和行動中犧牲的兩名戰士,就是當代軍人體現長征精神的最好示範。那些為國貢獻的人都有長征精神。可我們青少年有嗎?我們的存在是那麼的渺小。所以,為了自己,為了祖國,我們要需要有長征精神,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揚起先輩的旗幟。

  開學第一課的觀後感500字 篇7

  2016開學第一課主題為“先輩的旗幟”,節日將於9月1日在央視一套播出。TFBOYS三小隻王俊凱、王源、易烊千璽參與了節日錄製。

  2016年《開學第一課》主題為“先輩的旗幟”,將於9月1日晚8點在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CCTV—1)播出。

  據悉,今年《開學第一課》被列為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週年群眾性主題教育活動之一,主題是“先輩的旗幟”。節目分為“信念不移、勇往直前、百折不撓、堅持不懈”四節課,注重長征精神與時代的結合,啟迪人生價值,讓孩子們在向英雄的致敬中獲得寶貴的精神財富。

  《開學第一課》是教育部與中央電視臺合作的大型公益節目。自2008年起,教育部就和中央電視臺密切合作,於每年新學年開學之際推出《開學第一課》。這一節目針對中小學生的特點而設計,靠他們喜歡的方式,使他們在潛移默化中受到陶冶,有利於增強教育的針對性;每年都是針對當年最重要的事情選定節目內容,有利於增進教育的實效性。

  在節目中,“紅色聽風者”秦老講述了在紅軍通訊學校學習的故事和南郵創業故事,講述了刻骨銘心的長征人生,作為老紅軍代表升國旗,並在少先隊員敬獻的紅五星上簽名,弘揚偉大的長征精神和民族精神。央視董卿、撒貝南、何炅主持該節目。

  秦老說,他與通訊結緣八十一年,感謝黨的培養,黨的信任。他希望青少年繼承和發揚長征精神,以“百折不撓”的精神努力學習。

  TFBOYS組合三小隻連續第三年參與《開學第一課》節目錄制,王俊凱、王源、易烊千璽青春洋溢坐姿端正,滿滿的三好學生範兒。節目由董卿、撒貝南、何炅擔任老師,將於9月1日在央視一套播出!

  開學第一課的觀後感500字 篇8

  今天,我們邁著矯健的步伐,踏著春天的綠意,昂起激昂的額頭,迎著美好的晨曦,挺起強健的胸膛,懷揣著激揚的熱情,就這樣,浩浩蕩蕩,踏上“長征路”,一起去緬懷革命先烈先烈長征精神。

  一路上,雖然沒有窮兇極惡的敵人,沒有槍林彈雨的威脅,沒有寒冷陡峭的雪山,沒有使人陷絕入境的草地沼澤;也不用飢腸轆轆的捱餓,不用吃野菜充飢,泥水止渴,不用穿草鞋走遍荊棘林,不用單衣禦寒等等。但我們有著共同的精神和理想——堅持不懈,吃苦耐勞,團結互助,心繫他人,構建和諧繁榮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我們走在路上,邊走邊唱著謝霆鋒的黃種人,累了,堅持住,因為我們明白:我們的“長征”比起革命先烈的長征簡直就是小巫見大巫; 渴了,我們忍耐住,因為我們明白草地沒有水喝;餓了,我們堅持住,因為我們明白的是雪山沒飯吃。到了最後,我們每個人都到了極限,整個人彷彿如機器般的重複著行進的步伐,我們的心中只剩下了一個信念——那就是堅持,堅持,再堅持,我們一定會到達終點的,我們必勝。終於我們到了陵園,站在革命先烈的墓碑前,激動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先烈付出了那麼多,才換來我們如今的幸福生活,我們只有好好學習,將來努力回報祖國,才能對得起革命先烈。望著革命先烈的墓碑我不禁想起了毛澤東的“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你們將永遠是我們心中的榜樣。

  祭奠了革命先烈後,我們踏著春光,揹著餘暉,滿身汗水,相攜而歸。雖然很苦很累,但是我們心中充滿了喜悅。因為我們不僅征服了遙遠的路程,更戰勝了自己,從中真正體會到了長征精神的內涵。我們今後必將繼承和發揚革命先烈們的精神,為構建和諧繁榮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努力。

  開學第一課的觀後感500字 篇9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每當我聽到這首激昂豪邁的長征時,我的眼前都會浮現出這樣的一組場景:瀘定橋邊。大渡河畔珍藏了他們英勇無畏的身影;雪山草地,高山峻嶺留下了他們堅毅執執著的腳步;四出奇兵,赤水河記錄著他們勝利後的笑容;三軍會師,會寧載歌載舞恭賀他們創造人間神話。七十年前,先輩們用熱血和生命譜寫了驚天地,泣鬼神的長征之歌;七十年後,作為新世紀的主人,我們又會做出怎樣的回答呢?

  今天,我們重溫長征的歷史,並不是號召大家再次用腳步去丈量那漫長的征程,而是要我們用心靈去感受,去領悟長征精神,去傳承,去發揚長征精神,去培育我們新時代的長征精神。堅定的信念和必勝的信心是紅軍戰勝困苦的精神動力。長征途中,先輩們腳下踏著華夏堅實的土地,手中高擎著民族振興的大旗,心中升騰著祖國騰飛的夢想。正是這樣的信念將他們緊緊地凝聚在一起築成了一道摧不垮的鋼鐵長城。正是這樣的信念支撐著他們走過艱難,走過兇險,走出希望,走出了一片藍天。今天,我們面前雖然沒有了雪山和草地。但前進的道路依然曲折而漫長。構建設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中國走向繁榮富強的必由之路,也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又一次偉大而艱鉅的長征。進行新的長征,我們同樣需要堅強的意志,堅定的信念和必勝的`信心。

  艱苦奮鬥,甘於奉獻的革命精神是紅軍取得勝利的根本保障。長征途中,在強大敵人和險餓的自然環境面前,紅軍正是憑者這種精神,征服千難萬險,戰勝了敵人,取得了最終的偉大勝利,為中國革命創出了一條嶄新的道路。今天,步入新世紀的我們,是否還需要這種精神呢?輕歌曼舞的歡樂,鳥語花香的芳馨,燈紅酒綠的痴迷,艱苦的環境似乎離我們遠去了。但是,我們依然需要這種精神。有了這種精神,我們才能以蓬勃向上的風貌,激發創新能力,燃燒創業激情,煥發無堅不摧的力量。這種精神是我們人生走向輝煌的基石。

  七十年前的長征精神,已經作為一個符號,走進了歷史,銘刻在我們記憶的深處,而歲月沉定的長征精神卻象古酒一般在我們心中釀出了味道,釀出了感情,成為我們多彩人生的一道美味佳餚。

  新世紀,新時代,新希望,新藍圖。一切都是新的。‘路漫漫其修遠兮,誤將上下而求索。‘為了民族的偉大復興,同學們,就讓我們一起努力,一起書寫我們新的長征吧!

  開學第一課的觀後感500字 篇10

  2016年9月1日晚上20:00,《開學第一課》在CCTV—1播出了。《開學第一課》

  這次的主題是“先輩的旗幟”,主要講述了紅軍長征時的故事。

  紅軍走了2萬5千里的長征路,就是走了大半個中國,幾乎每走600米,就會犧牲1人。本來參加長征有30萬人,但到了最後,就只剩下3萬人了。他們信念不移,他們百折不撓,他們勇往直前的精神值得我們學校呀!

  令我感觸最深的是耿飈將軍。耿飈將軍1933年就得了瘧疾,長征時只能讓戰士們抬,但一聽到要打仗,一軲轆就從擔架上爬起來打仗去了。他從12歲開始背搶杆,到92歲就只有一個信念,那就是解放全中國。我們的先輩是多麼為祖國,為我們著想呀!

  我要感謝我們的先輩,一定好好學習,長大後為過爭光!

  開學第一課的觀後感500字 篇11

  2016年是紅軍長征勝利80週年。今天,我和弟弟一起觀看了《開學第一課:先輩的旗幟》,我深有感觸。

  99歲的胡正先爺爺說,他12歲參軍。在祁連山,冰天雪地48天沒有一口糧食。長征路上,紅軍戰士們穿的鞋子是由稻草編的,而在祁連山,放眼望去,白雪皚皚,連一棵草的影子都沒有,就別提稻草了。有些戰士就把牛皮裹在腳上,有些戰士什麼都沒有,就只好光著腳在冰冷的雪面上走路,要知道,有多少人能吃得消啊!胡爺爺一生只有兩個信念:一就是當紅軍跟著紅軍走,二為國家盡一份自己的力量。

  在“百折不撓”這節課,104歲的老紅軍秦華禮爺爺講述了自己和夥伴們在長征中”移動的通訊學校”中克服各種困難、堅持學習無線電技術的故事。秦華禮爺爺通訊學校為"三無學校",一年只有一隻鉛筆、沒有紙張、沒有教具,在土地上用樹枝畫電路圖,在戰士們背後背上寫著單詞的小木板、邊走邊學英語,最後秦華禮和通訊班的夥伴們在草地中心畢業,從此一生奉獻給通訊事業。

  爬雪山,過草地,二萬五千裡的長征路途,就是日夜不停地走,也得走上7年。而當年參加紅軍的有30多萬人,待到紅軍結束時,只剩下3萬人了。為了這心中永存的信念,紅軍戰士們克服重重困難,浴血奮戰。正因為這心中永存的信念,才有了“紅軍不怕遠征難”的精神!正因為這心中永存的信念,紅軍才有了“萬水千山只等閒,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的英雄氣概!

  從長征路到飛天路已有80年的歷程了,新的長征已經開始,作為新時代的少年兒童,我們有責任,有義務的傳承長征精神,

  開學第一課的觀後感500字 篇12

  看了秋季《開學第一課》後,那一幕幕感人的故事,跳躍在我眼前。

  在戰爭中,一雙雙扯著親人衣襟的手,一雙雙渴望和平的眼睛,一聲聲哭泣號啕,一次次慘痛失敗,都向人們告戒著戰爭的危險性,戰爭好象是一包炸藥,隨時都可以爆發,可戰士門義無返顧地衝向沙場,因為,如果戰士門退卻了,他們的父母、兄弟、孩子、村民將陷入更深的苦難,如果他們退卻了,他們的餓同志已經流過的血就白流了,如果退卻了,他們剛剛燃燒起的理想將隨著生命消失而破滅。

  當年長征,條件極其艱苦,爬雪山,過草地,遇沼澤,還有敵人的阻擊,都危及著紅軍戰士的生命,考驗著他們的意志,最後,紅軍戰士終於戰勝了難以想象的險阻,他們靠的是什麼?靠的是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靠的是全黨全民的堅強團結和軍民之間的大團結;靠的是紅軍戰士不屈不饒,不被任何困難所征服的英雄氣概。

  有一種精神值得我們學習,那就是寧可犧牲自我,也要去保全集體的團結精神!

  沐浴著新世紀的陽光,歷史的重任將落在我們這一代少年的肩上,作為21世紀的我,一個小學生,深深的感到自己肩上的重任,祖國的繁榮昌盛,都是無數革命者用鮮血換來的,我們只有繼承和發揚這份精神,在學習上,不怕困難,永登高峰,使祖國更加強盛,才能無愧於革命先烈!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