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第一課的觀後感多篇
開學第一課的觀後感多篇
觀後感的表達方式靈活多樣,基本屬於議論範疇,但寫法不同於一般議論文,因為它必須是在觀看後的基礎上發感想。簡單來說就是觀賞過後的感觸。開學第一課的觀後感應該怎麼寫?
開學第一課的觀後感篇一:
恪守職責雖沒有曇花一現的美麗,也沒有流星劃破漫漫長空的壯麗,但卻是人們心中永恆的風景,永恆的美麗。
恪盡職責,締造出人間無盡的光輝。英雄飛行員李劍英用生命堅守了自己的職責。為了不使墜落的飛機傷及村莊人們和財產,用最後的生命時刻實現了自己應盡的職責。塑造了一種坦蕩無私的而又多麼崇高的境界,在碧空之下綻放出無盡的光芒。
當汶川地震來臨時,那些堅守在營救前線的官兵們,何嘗不是一道美麗的風景線。危難時刻更能顯現出美麗而動人的風景。這些內在的淳樸與樸素幻化成人世間的光輝。
也許風雨中的獨自堅守,也許烈日下熾熱的'暴曬並不一定能得到別人的認可。風雪中的黯然綻放只是自己的意願,但當看見自己種下的種子長成參天大樹時,看見曾經的小溪涌流成盒時,看見屬於自己的春天悄然來臨時,曾經的繁瑣又怎不會一掃而空呢?
恪守自己的職責,創造屬於自己的那份美麗。在如櫻花飛舞落英繽紛的桃花源中漫步,獨賞美麗的人生。
開學第一課的觀後感篇二:
這是一堂特殊的以“愛”為切入點的,讓我們受益一生的課《開學第一課》將從愛入手,進行愛的教育。以自尊之愛,親人之愛,朋友之愛,自然之愛。上至祖國之愛,家鄉之愛,從小愛到大愛。
愛是什麼?愛是分享,愛是力量,愛是承擔,愛是榮耀。
愛不分長幼,不分民族,不分貧富。
愛可以凝聚無窮的力量。就如臺灣受災,功夫之王李連杰和他的朋友陳巖和林海麗都去救災了。連S·H·E和李宇春還有楊利偉等知名人物都來到了《開學第一課》課堂上。令我最感動的是馬鵬飛。
馬鵬飛8歲就開始挑起了家庭的重任,每天放學他都從校門飛奔出去,跑4公里的路到家裡只要半個小時,回家給奶奶做飯。
在馬鵬飛8歲那年的一天,是他奶奶的生日。馬鵬飛準備給他奶奶一個驚喜。就帶著奶奶上菜市場買了一條鯉魚和一根粉腸,先把鯉魚燒成湯,再把粉腸切成一片一片的。第二天早上,馬鵬飛把魚頭給自己吃,把魚肉給奶奶吃,由於奶奶的眼睛失明,是他餵奶奶吃的。
馬鵬飛把一天的作息時間表安排的滿滿的,凌晨五點十分起床,再做飯,然後打掃衛生·····
開學第一課的觀後感篇三:
紅軍長征為什麼會勝利呢?因為,他們有著勇敢和不怕犧牲的精神。給我印象最深的人,就是賀炳炎。他22歲時,便擔任了師長。在瓦屋塘一戰中,他的右臂中了一彈,必須截肢。由於當時沒有器具和麻藥,所以就在他的嘴裡塞上毛巾,用從老百姓家裡借的鋸子把賀炳炎的胳膊給鋸了下來,用了整整兩個小時!想一想,平時打針看到針頭時都心驚肉跳,更何況是看到鋸子了。但是賀炳炎卻十分鎮定,鋸胳膊也是一聲也沒吭,這種勇敢的精神,我們難道不應該學習嗎?
在這麼艱苦的環境下,紅軍並沒有退縮。他們斬關奪隘,搶險飛渡,殺退了千萬阻力,翻越了高聳入雲的雪山,跋涉了遼闊無垠的草地,這種勇敢的精神,充分的顯示了中國工農紅軍無比的生命力和無堅不摧的戰鬥力量。
彈指一揮間,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徵勝利已經有80年了。時光如流水,當年一臉稚氣的紅軍小戰士,現在也已經是飽經歲月滄桑的白髮老人了。一切的一切,都早已隨著時代的變遷而物是人非了。然而今天,當我們追憶那段紅色的歷史,重走那段紅色的歷程時,仍然會熱血沸騰,感慨萬分的。
9月1日晚上,我在父母的陪同下,觀看了《開學第一課》,這次的內容就是紅軍長征。
在長征中,紅軍經常沒吃的,沒喝的,還經常遇到襲擊。可為了生存,他們變吃野菜,吃樹皮,甚至連隨身攜帶的皮帶和槍帶也煮了吃,還一邊行軍一邊打仗。
何炅老師也在《開學第一課》中說道:“我們這一代人,要走好我們這一代人的長征路。”是啊,長征雖然過去了,但是長征精神卻永遠也過不去。
作為有著鴻鵠之志的新少年,你可曾想過,在新的長征中,我們肩上負載著怎樣的全新責任?少年興,則國興;少年強,則國強。同學們,為了民族的偉大復興,讓我們共同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