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研究課題開題報告
教育研究課題開題報告
隨著人們自身素質提升,報告的適用範圍越來越廣泛,不同種類的報告具有不同的用途。我們應當如何寫報告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教育研究課題開題報告,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教育研究課題開題報告1
關鍵詞:田徑方向;碩士研究生;開題報告
1.問題與分析
目前,我國田徑方向碩士研究生在學位論文開題報告中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問題,主要表現在題目與撰寫內容不符,調查問卷設計的科學性、有效性把握不準,研究重點與選題的依據、意義不明確,研究框架設計不合理等方面。導致這一個狀況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學術態度不嚴謹;另一方面是目前田徑方向的碩士研究生往往在人文社科類領域確立論文選題,由於選題與所學專業脫離,且相關學科知識掌握較薄弱,致使最後諸多問題暴露。為了使我國田徑方向碩士研究生在撰寫學位論文開題報告時條理更加清晰、闡述更加準確、思路更加透徹,歸納、總結了以下幾點意見,希望對我國田徑方向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的開題工作提供有益的參考。
(一)文獻綜述是完成高質量開題的關鍵
根據調查得知,近幾年我國田徑方向碩士研究生在撰寫學位論文開題報告時出現的普遍問題是,對文獻資料研讀不夠,對研究背景的瞭解不夠深入,對研究方向國內外的具體進展掌握的不全面、不詳細,資料引用的針對性、可比性不強,有些研究生甚至沒有完全明確撰寫開題報告與文獻綜述的區別,更多的是對前人研究工作的敘述,而對自己的研究設計介紹得甚少。
文獻綜述的基本內容應包括:國內外現狀;研究方向;進展情況;存在問題;參考依據等。文獻綜述不僅是對學術觀點和理論方法的整理。同時,還應具有評論性,因此,作者要以批判的眼光來歸納和評論文獻,而不僅僅是相關領域學術研究的“堆砌”。要想寫好開題報告,必須認真研讀文獻,對所研究的課題有深入的瞭解,明確別人都做了哪些工作,哪些方面可以作為自己研究的切人點,因此,文獻研讀的深度與廣度是影響開題報告質量的重要因素。
(二)研究內容的涵蓋是體現開題細膩程度的重要標誌
研究內容的涵蓋應力求精簡透徹、主次分明。學位論文的開題報告,每個人的報告時間是有規定的,一般在10-15分鐘不等。在有效的時間裡,既要做到報告內容明確,又要控制在一定時間內完成,這就對報告人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借鑑相關領域專家、學者及專業人士的意見,開題報告的主要內容應包括:選題依據,選題意義,國內外研究現狀,課題進行的途徑,步驟及設想,課題的創新之處和預期的創造性成果,課題進行時可能出現的問題及準備採取的應變措施等幾個方面。選題的依據、意義應極具針對性地指向初擬題目,按其研究內容刪選代表性較強的文句作為報告的重點,體現條理化與清晰化;在撰寫國內外研究現狀時應注意,要將其內容層次化,把歸納、總結出來的文獻分列為不同的類別,一般可分為基礎理論研究、現狀性綜述及分析對比性研究等三個方面。同時,還應注意文獻羅列的規範性,所列的內容都應按相同的格式、按事物發展的一般性規律有序地排列。
課題進行的途徑、步驟及設想是開題報告的重點部分之一,主要包括研究途徑、研究方法、研究步驟、初擬的論文框架及可行性分析五個方面,在闡述研究途徑時應說明將運用哪些學科知識、以怎樣的視角作為切入點,並將研究方法、研究的主要內容、研究的重點與難點闡述清楚,主要運用的研究方法、手段應詳細說明。研究的步驟一般按課題預期的研究程式,以時間劃分階段,從頭到尾進行羅列。至於論文的初擬框架,無論是在開題報告中,還是在論文的撰寫過程中,都應視為一個極其重要的部分,需要仔細的揣摩和反覆的斟酌,還應與導師進行積極的溝通與交流,以確保初擬框架設計得更加周密、更為合理。可行性分析則要抓住其內涵撰寫,明確闡述現階段已具備的研究條件與尚缺少的研究條件和擬解決的途徑等。對課題的創新之處和預期的創造性成果的闡述應重點說明,在課題的相關研究領域中,前人累積了哪些研究成果,研究了哪些方面的內容,本課題與他人研究的側重點和不同之處,並圍繞研究的目標,簡要闡述課題的創新點及其成果的形式。
(三)學術態度的嚴謹與否是制約學術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
透過走訪相關領域的專家得知,目前,在我國田徑方向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開題報告中存在著明顯的學術不嚴謹現象,主要表現在,開題報告中的錯字與漏字較多、文句表述不通順和不完整、論述條理不清晰、參考文獻的書寫格式不規範、撰寫開題的整個思路不明確、研究的重點難點把握不住等。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學術水平的提高。因此,為了使我國田徑方向碩士研究生的學術水平與寫作能力得到真正意義上的改進,除了端正學習態度以外,還必須重視研究性思維能力的培養和基本功的訓練。
研究性思維能力由以下三個要素構成:一是思考,思考是研究的前提,假如研讀材料時感悟不出它們可以解釋的物件,瞭解某個研究領域時不知道可以深入探討的問題,專研某篇學術文章時找不出其薄弱環節,運用別人的理論觀點時不明白其精髓,收集眾多資料後卻不清楚應從哪個方面入手,高質量的開題報告就寫不出來。所以,必須善於懷疑,勤于思考;二是積累,積累是研究的基礎,學問是積累出來的,知識儲備多了,就容易駕輕就熟,得心應手。不善於積累,經常前讀後忘,就不能適應日後研究工作的進一步深入,所以要善於累積,做好讀書筆記;三是分析,分析是研究的手段之一,與思考既有聯絡又有區別。經常思考有利於分析能力的提高,但經常思考不等於分析能力就一定強,所以,要學會思考,並把握好思考的方向,否則,思考的結論就會出現反差,就會變成一種低水平的思考。
2.小結
田徑方向碩士研究生的開題報告不是形式,故此,一定要研究實質。為了能使我國田徑方向碩士研究生的學術水平、研究能力和開題報告撰寫能力得到真正意義上的提高,首先,研究生必須從思想上重視開題報告,在平時的學習中注意積累,加強思路梳理、文句表達等方面基本功的訓練,尤其要注意培養透過理論思維發現問題的研究能力。開題報告是研究工作的開始,良好的開端才能為高質量的學位論文奠定實質基礎。
教育研究課題開題報告2
一、本課題的意義和價值
1.課題研究的理論意義及價值
世界上任何一個民族,要想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必須擁有自己獨特的文化,而國學就具備這種獨一無二的特質。國學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對中國政治、經濟、軍事、文化、思想等各方面都影響極大,對於傳承文明、增強民族凝聚力,以及中華民族的復興都起著重要作用。而中國的國學思想,是中華民族共同的血脈和靈魂,國學經典中就蘊藏著中華五千年全部文明和智慧的精髓,作為中國歷史和文化的基礎,它構成了中華民族精神生活的客觀環境,維繫著中華文化之根。
20xx年3月26日,教育部下發《完善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檔案,此時距中華民國總長蔡元培先生全面引進西方教育體系102年,距陳獨秀先生開啟新文化運動99年,中國教育在經歷了百年學習西方之路後,終於回頭重新審視和學習自己的傳統了,傳統文化教育將成為學校教育的必不可少的部分。此時,如何建設一種適應當代學校、簡單易行、切實有效的國學教育,就成為當務之急。而學校的國學教育是基礎教育,是屬於國民基本教育。國民基本教育就是每一箇中國人都應該接受的教育,是國民教育的基礎部分,其主體應在中小學幼兒園的教育中完成。古人說:“童蒙養正”,就是這個道理。只有在童蒙時期,形成“做好人”的習慣,把自私的心、自私的行為改變過來,從原人變成好人,才能激發其善性的本能。而如何養?怎麼養?就是本課題需要在內容、形式和方法上的研究。
2.省內外同類研究現狀述評及本課題的創新之處
如今,隨著傳統文化的重要地位重新被人們認識,國學教育也隨之廣泛開展。但是,針對幼兒國學教育的研究還處於起步階段,以“幼兒國學教育”為關鍵詞,在中國知網上搜索,僅有18篇論文,最早發表論文的時間為20xx年。這一情況說明,直到最近幾年,國內學界才意識到這一問題的重要性,而相關的理論與實踐研究,都還處於探索階段。我們省內這方面的研究,更是處於拓荒階段,目前還沒有文獻著錄。就現有成果來看,杜潔瓊的《幼兒國學教育內容選擇及方法》著眼於幼兒國學教育的內容選擇及方法,做了比較基礎的分析和研究;李靜的《國學經典與幼兒禮儀教育》研究的是幼兒禮儀教育與國學經典的結合,因篇幅所限,只有較為簡單的分析。閆蕾的《小議幼兒國學經典教育的現狀及改進措施》,關注的是現在幼兒國學經典教育中存在的問題,材料翔實,立論中肯。除此之外,還有《幼兒國學教育之我見》、《在國學教育中促進幼兒品德和習慣的養成》等幾篇文章,大都從一兩個側面來研究幼兒國學教育的某個方面,整體而言,還需要加強實踐基礎,這樣才能更好地推進幼兒國學教育研究的進展。
創新之處:(1)本專案在國學教育的視野下,對幼兒品性、生活及學習能力的培養進行整體觀照研究,省內還未見有學術文獻報道;(2)本專案的研究方法將在傳統的文獻資料研究基礎上,將社會學、心理學等學科方法結合,以幼兒行動及個案研究為依託開展工作,在方法和視角上較為新穎,走在了幼兒教育研究的前沿。
二、研究目標、內容、思路
1.研究目標
本課題的最終完成,要實現以下幾個方面的目標:(1)本課題的研究,要培養起幼兒對本民族文化的熱愛之情和認同感,培養幼兒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一致的道德認知與道德品質,為其未來成為講文明、有愛心、知榮辱、守信用、有理想、有國際視野、敢於擔當的現代中國人奠定基礎;(2)本課題的研究,要培養幼兒正直、善良、真誠的品性,這是一個人的立身之本。所謂童蒙養正,必須從孩子入手,才可能完成;(3)本課題的研究,要針對幼兒生活及學習態度、習慣、能力等方面完成。(1)學習生活常識和基本自理能力;(2)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進而初步培養正確的人生態度;(3)掌握學習的基礎知識和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2.研究內容
以古代傳統蒙學讀物《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規》、《增廣賢文》、《孝經》、《聲律啟蒙》等內容,對3—6歲幼兒進行傳統文化教育潛移默化的滲透與影響,探索實施幼兒國學教育,根植中華傳統文化的教育策略。具體從以下方面開展研究:(1)構建“家園合一”的教育影響策略。國學教育歸根到底畢竟是品性教育,即使缺乏各種物質條件,但只要有老師和家長的品格在,言行在,就可以培育出善良、有氣節、有品位的孩子,那麼國學教育的基本目的就達到了。所以國學培訓、讀書研討、提升自我是實施國學教育的關鍵所在;(2)探索幼兒一日生活中的教育影響策略。透過每天對幼兒進行視聽環節的學習,潛移默化的對3——6歲幼兒進行傳統文化教育;教幼兒學習有韻律感的吟誦,影響幼兒的性格傾向、價值取向、精神氣質和審美情趣;每週開展一次主題教育活動。如,尚禮崇德,尊重生命,感恩父母,學習愛等;(3)培育特色教育活動,建構幼兒園園本課程。以實驗班為重點,各年齡組制定子課題,加強每學期國學特色的課程建設。透過課程實施培養幼兒良善品性。
3.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收集國學教育素材,分析和整理有關傳統文化的資料和教育理論,透過學習研究,提高在課題實施過程中的有效融入與滲透;(2)行動研究法:本課題的研究與幼兒一日生活緊密結合,在研究過程中,針對幼兒年齡特點,設計具體的教育實施方案,及時反思、調整教師的指導策略,並最佳化與改良教育環境;(3)個案研究法:針對不同的幼兒,有不同的教案、不同的教法、不同的進度,有不同的教育目標,並做好詳細的分析與記錄,找尋適合幼兒學習的方法;(4)總結研究法:教師透過學習、實驗,總結教育實踐中的成功經驗,撰寫經典案例、報告及論文。
4.研究思路
結合我國目前幼兒園國學教育的理論觀點和研究現狀,瞭解與學習國學文化精神,找尋國學教育在幼兒園實施的方法和途徑;以培育特色教育活動為突破口、家園合一,在一日生活中滲透國學教育,根植傳統文化;提出實施國學教育的理論原則,形成園本文化課程,培養幼兒良好品行和習性。
三、研究基礎
本課題負責人鬱東利曾主持參與了“十一五”以來的多項省市重點科研課題,主持的省重點課題“透過案例研究促進青年教師專業成長”的研究,已順利結題,並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師培養模式。課題研究人員朗瑞平是河北北方學院國學教師,研究成果豐厚。這些研究成果,都是本課題研究的重要基礎。
教育研究課題開題報告3
一、課題研究的型別目的和意義
《全日制義務教育階段數學課程標準》要求培養學生“能積極參與數學學習,對數學有好奇心與求知慾。”教師在數學教學活動中,應該幫助學生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使學生積極參與數學活動,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關注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慾,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發展。科學的學習方法是掌握數學知識、提高數學能力的前提,有計劃、有步驟、分階段、分層次地指導學生建立有效的學習方法,是幫助學生構建數學思維方法、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獨立學習的基礎,對培養學生數學能力及持續發展有著深遠意義。興趣是學習動力中最現實最活躍的成分,也是學好數學的必要因素,因此,關注並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是數學教學的關鍵內容。這正是本課題研究的目的之所在。
二、國內外研究現狀、水平和發展趨勢
目前,國內外關於小學生數學合作性學習,自主性學習,研究性學習,開放性學習等方面研究成果頗豐,對小學生數學學習興趣培養方面的理論也成爭鳴之勢。但是鑑於地域性差異和學生個體差異,其具體針對性尚有欠缺之處。找到一套適合我地區小學生數學學習方法指導及學習興趣培養的教學方法需要我們自行探索。
三、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建構主義理論行動研究理論。
四、課題研究的基本內容
探索小學生數學學習方法的規律及可行的數學學習科學方法,同時揭示學生興趣對數學學習方法形成激發作用,是本課題研究的基本內容。
五、課題研究的方法
本課題核心方法為行動研究法,同時伴以文獻研究、調查法、個案跟蹤法和試驗法。首先在專家的指導下對現行的小學數學學習方法進行甄別和梳理工作,針對現行小學數學興趣培養手段的弱點加以分析,重建學法指導和興趣培養的理論,探索新的教育教學模式。然後由專家、高校教育工作者、一線教師共同實踐和研討,三位一體合作對實驗學校的教學實踐進行共建和交流,及時調整研究過程中的偏差,記錄成功的經驗。透過兩個學年的行動研究,及期末和期終實驗班和對照班的測評資料,進行過程性評價和定性分析,總結出研究經驗,以小學生數學學習方法及興趣狀況調查報告行式形成研究中期成果,並提出指導意見向廣大教師推廣。
六、課題研究的實施週期、步驟和預期成果
課題研究的實施週期:20xx年7月~20xx年12月1
準備階段:20xx年7月~20xx年1月
成立課題組,收集相應資料,開展小學數學學法指導和興趣培養經驗交流和討論,制定課題研究的方案和計劃,對數學學法指導和興趣培養理論進行重新建構,並著手調查研究。
實驗階段:20xx年3月~20xx年1月分兩個階段進行:
第一階段:20xx年3月~20xx年1月透過經驗交流對共建學校數學學法指導和興趣培養進行教學實踐,選定實驗班和對照班,同年級的其他班級作外部參照。實驗班的教學主要以數學學法指導和興趣培養教學為主,對照班用常規教學法進行第一階段的行動研究,完善數學學法指導和興趣培養的教學理論。
第二階段:20xx年3月~20xx年1月在第一階段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數學學法指導和興趣培養的教學手段,實驗教師在專家、高校教育工作者的指導下獨立進行教學設計和教學,並做好研究過程的記錄。期終對第二階段進行評估,總結經驗,得出最終結論。
結題階段:
20xx年3月~20xx年12月整理各種資料形成研究成果,同時邀請教育領導部門和兄弟學校有關教研人員進行評測、推廣和借鑑。
預期成果:形成《小學學生數學學習方法指導及興趣培養研究報告》並結題;參與實驗者各自撰寫研究成果論文。
教育研究課題開題報告4
一、數學課堂進行遊戲教學的意義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生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因此,數學不再是單一的、枯燥的學習。遊戲的趣味性不但激勵學生去探索,去了解其中的規律,而且在探索、瞭解的過程中,使學生嚐到積極思維的無窮樂趣,學生的'思維習慣、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得到了發展。融入數和運算規律的遊戲是激發學生探索的動力和途徑之一。
二、數學課堂實施遊戲教學的具體過程
課堂中的遊戲教學法,要求教師的身份必須既是指導者,又是參與者,應該和學生一起唱歌,一起跳舞,一起遊戲,融入到學生中去。
借某校三年級上了一堂數學課,班級共有27人,學生學習基礎和學習習慣較好。教學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三年級上冊“數學廣角”中的擲一擲。在教學前,制訂了以下幾個教學目標:1.運用遊戲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積極探索規律。2.運用探索的規律,瞭解遊戲的執行原理。3.運用遊戲方法和規律,探索“可能性的大小”。
具體教學過程如下:
1.創設遊戲性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師:小朋友們我們一起來擲一擲,看看得到的兩個數的和是多少?並把他們記下來。
學生操作,然後思考得到的結果有什麼特點?
引導學生得出最小的和是1+1=2,的和是6+6=12,不可能有和13。
興趣是一種帶有情感色彩的認識傾向。它以認識和探索某種事物的需要為基礎,是推動人去認識事物,探求真理的一種重要動機,是學生學習中最活躍的因素。根據數學學科特點和小學生好動、好新、好奇、好勝的思維特點,設定遊戲性情境,把新知識寓於遊戲活動之中,透過遊戲使學生產生對新知識的求知慾望,讓學生的注意力處於高度集中狀態,在遊戲中得到知識,發展能力,激發興趣。教師的引導也使學生對遊戲的秘密進行思考,提高了思考的效度。
2.激發動機、研究規律,提高學習興趣。
老師和學生比一比,如果是5、6、7、8、9就算老師贏,如果是另外的6個就算你們贏。
學生操作,記錄結果,看誰能贏。
結果肯定是老師贏,學生很好奇很想知道原因。
對規律的探索和遊戲秘密的揭開,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對尋找規律,探索未知的.熱情,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學習的有趣和親切,提高了對數學的興趣。探索是數學的生命線,猜想的提出、驗證,方法的得出,都是學生個體主動參與、合作探究的結果。雖然整個過程一帆風順,但教師適當地製造“碰壁”,反而會推動學生走向成功,教師所起的作用只是相繼誘導。這樣的教學,培養了學生的探究精神,並在探究過程中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
3.運用規律、誘導學生大膽想象、勇於創新。
發表格和骰子,兩人一組輪流擲。和是幾,就在几上面塗一格,塗滿其中一列,遊戲結束。
小組交流,哪些和出現的可能性大,哪些小?為什麼?
引導學生得出:5可以分成幾和幾,6可以分成幾和幾,7可以分成幾和幾。
應用學生髮現的規律和方法這是對學生的一種肯定,透過填表的練習,讓學生感到自己探索的價值,同時也反映了教師對《標準》教學觀念的體現。引導學生聯想,消除學生依賴的心理,培養學生進取、自信的精神,拓展思維空間。遇到問題就馬上聯想到與之有聯絡的知識,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既能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又能培養和鞏固創新思維能力。
三、數學課堂實施遊戲教學的成效與反思
小學生的思維水平處於表象、直觀階段。有著天真、活潑好動的天性,對任何新穎有創意的活動都懷有“好玩”的思想傾向。遊戲教學剛好迎合小學生的這種心理特徵。教師有目的地組織學生以觀察、操作為主的教學,讓學生在擺、拼、畫、折、量的實際操作中,手腦並用,以動促思,培養了學生遊戲的興趣。
綜觀整個教學過程,教師改變了以往“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方式,體現了教師要從“一個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學生髮展的促進者”這一觀念,將限度的時間和空間留給學生探索和交流。雖然學生的語言有時不夠規範,但我能真切地感受到,他們是發自內心的、真誠的。這樣的課堂真正做到了:我們的課堂我做主,課堂也在學生和老師的遊戲中靈動。
教育研究課題開題報告5
教育教學研究課題經主管部門評審立項後,課題主持人會收到一份專門的檔案---《課題立項通知書》。《通知書》除列明課題名稱課題類別課題編號等課題基本資訊外,還會提出及時組織開題(一般為接到立項通知書 3 個月內),並將開題報告電子稿傳送到指定郵箱等要求。不少教師就會問:什麼是開題報告?開題報告與課題研究方案有何不同?如何撰寫開題報告呢?這就需要對課題開題報告有一些基本的瞭解。
一、課題開題報告與課題研究方案的聯絡與區別。
對教育教學課題研究而言,開題報告是研究者申報的課題被教育科研管理部門批准立項後,在課題研究正式實施之前,由課題負責人(主持人)向課題組人員、課題研究指導人員(專家組)或其他相關人員進行的關於課題研究的書面論證材料。
開題報告與課題研究方案一樣,都是對一項課題所作的論證及研究工作設想,其內容結構大體相同,但其區別也較為明顯。
一方面,課題研究方案論證設計在課題立項之前,是對所選擇課題的價值、科學性、創新性、可行性的思考和論述,主要是闡明課題研究的必要和可行,目的是為了能夠透過立項而課題開題報告論證設計在課題立項之後(如果沒有被批准立項,就不存在課題開題),是在選題論證的基礎上,對課題研究的依據、價值、內容、方法等進行的更加具體和系統的思考與論述,是對研究過程、研究人員、研究保障等作出的科學規劃和全面安排,是為完成研究任務、實現研究目標而進行的總體謀劃和文字表述。可以說,開題報告是對課題研究方案的再設計、再修改,其內容相較於研究方案更加完善和充實,其論證和構想更加科學、全面和可行,研究工作安排更具可操作性。
另一方面,在課題研究方案論證設計之前,課題研究者要做的準備工作一般包括對教育教學問題的診斷,對教育經驗的梳理,對學習所得的思考,對相關文獻的檢索,等等。而在課題開題報告論證設計之前,課題研究者要做的工作一般包括開展相關調研,對課題組人員進行必要的調整和結構最佳化,對課題研究方案進行細化、最佳化和充實、完善,開展相關培訓,等等。
應該說,從課題研究方案設計到課題開題報告論證,是一個從模糊到具體的過程,是對研究什麼、為什麼研究、怎麼研究相關問題更加明確的過程,是由課題研究的初步設想轉化為具體的研究操作的關鍵步驟。
因此,課題開題報告絕不是課題研究方案甚至是課題立項申報評審書相關內容的簡單複製。作為課題研究者,既要明確二者之間的聯絡,又要弄清其在設計目的和要求等方面存在的不同。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實施課題研究,使課題研究思路和目標更加清楚,內容和方法更為適當,研究人員結構更加合理,以便更好地完成預期研究任務,達到課題研究的目的。
二、課題開題報告的內容與結構。
課題開題報告的內容一般包括:開題報告題目、課題研究的背景和目的意義、課題概念的界定、課題研究的基本內容和主要方法、課題研究的步驟和計劃、課題研究的預期成果與表現形式、課題研究的組織和人員分工、課題研究的保障措施等。
開題報告題目常常採用課題名稱 + 開題報告的形式表述,如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策略研究開題報告.課題名稱必須與課題管理部門審批的名稱(專家評審時會對個別申報的課題名稱作必要改動)即《課題立項通知書》列明的名稱完全一致,否則會被不予認可。開題報告一般不使用副標題。
課題開題報告題目下面須署課題研究單位課題組名稱,如學校課題組,一般不署撰寫者個人姓名。署名的目的是表示對開題報告論證設計的負責。
在開題報告正文之前一般還應有一段序言。序言主要是說明課題選題、立項、批准的過程,以及開題前所做的工作等,要力求簡明扼要、儘快入題,切忌面面俱到、不著邊際。
接下來的正文部分不僅標誌著課題組對所研究課題的理解、論證水平,細節處往往也顯示出課題組成員的學術素養,因此,一定要觀點鮮明、語言準確、語意清晰、邏輯性強、層次清楚、結構完整。
課題研究的背景和目的意義內容包括:課題研究的背景(歷史背景、現實背景),課題研究的依據(理論依據、政策依據、實踐依據),課題研究的現狀(國內國外、省內省外的研究現狀及問題述評),課題研究的目的(解決哪些教育教學實際問題、達到什麼目的),課題研究的價值(理論價值、應用價值),課題研究的意義(對教育教學改革的現實意義、長遠意義等)。語言表述要針對問題,適度、準確,既不能空喊口號,也不能漫無邊際。
課題概念的界定主要是對課題核心概念的界定,有時也包括對其他主要概念的界定。核心概念是關於核心問題的概念,其他主要概念則是相關的對核心概念起限定作用的概念。比如在小學學科學習策略實驗研究課題中,學習策略就是核心概念,應著重對其在該課題中的內涵和外延作出科學界定,同時也應結合課題研究的具體物件和研究操作,對小學學科和實驗研究作簡要界定。課題研究的基本內容是對課題研究核心問題的細化表述,可以從不同維度分別列出。比如在小學學科學習策略實驗研究課題中,可以從學科維度列出小學語文學習策略實驗研究小學數學學習策略實驗研究小學英語學習策略實驗研究等內容,也可以從學習過程維度列出小學學科課前預習策略研究小學學科課堂學習策略研究小學學科課後複習策略研究等內容。研究內容要按照一定的邏輯順序逐一表述,可適當展開,語言應簡要、準確。
課題研究的主要方法是對課題研究所選用方法的具體表述。適合教育教學研究的方法較多,如文獻研究法、調查研究法、觀察研究法、個案研究法、實驗研究法、經驗總結法、行動研究法等,不同的課題往往會根據研究問題型別的差異,採用一種或幾種不同的研究方法。比如小學學科學習策略實驗研究,很明顯是要採用實驗研究法,當然,在實驗過程中也有可能用到觀察法而高中生課外閱讀現狀研究則需主要採用調查研究法.表述時不能只簡單寫明某種研究方法,還應適當說明如何運用這一研究方法及應注意的問題。
課題研究的步驟與計劃主要是從時間維度上將研究過程劃分為幾個階段,並分別說明各階段的時間安排、主要研究任務和要實現的目標。一般來說,可將課題研究過程分為三個階段,即準備階段實施階段總結階段,而實施階段又往往要再分為若干環節。研究者可借鑑類似課題的研究過程,思考、確定自己所承擔課題的具體研究步驟。
課題研究的預期成果及表現形式是對課題研究結果的預期。教育課題研究成果一般有研究報告、學術論文、教育教學專著等表現形式。階段成果可以同時用多種形式呈現,省級以上課題還會要求在研究過程中至少正式發表一篇相關的學術論文;最終成果則一般要求以研究報告和研究專著的形式呈現,其中研究報告是必須有的成果形式。表述時要註明成果形式、成果名稱及完成時間,可採用表格式呈現。
課題研究的組織和人員分工是對課題研究團隊和任務分擔的安排。應寫明課題組人員的構成及年齡、學歷、職稱、研究專長、研究經驗等結構特點,並詳細說明每個成員承擔的工作任務。
課題研究的保障措施是對課題研究順利開展並取得預期成果所需條件的分析與承諾,主要包括研究基礎、研究保障等內容。研究基礎應寫明課題組成員完成的相關研究課題及取得的成果情況,研究保障主要寫明該課題研究所需的文獻資料、設施裝置、時間、制度、學習培訓、學術交流及經費等條件和保障情況。
開題報告的結尾一般應寫幾句感謝、希望以及表態性的話語。主要是感謝曾經指導或參加過課題論證而又不在課題組的人員,希望有關方面繼續給予幫助,表明研究者的態度,等等,語言要簡明、誠懇。
完成課題開題報告的撰寫並經課題組反覆討論定稿後,就可選擇一個適當的時間召開課題開題會議,邀請專家對課題研究的科學性和可行性進行評議,並提出意見和建議。如無不妥,開題工作即告完成,課題研究就將進入具體實施的新階段。
教育研究課題開題報告6
一、課題名稱:
《如何的》
二、課題研究的目的與意義:
1、本課題研究目的
“三xx”教學模式真正地關注學生自身的各方面能力的發展,可是就中學生課堂來說,提問意識弱、提問水平低、對老師的話不敢有任何的質疑等一系列問題仍然改變不了。尤其在中學物理課上,表現的很突出,導致課堂氣氛沉悶等一系列新問題。其實新課程呼喚會問的學生、會質疑的學生,更呼喚有心於學生質疑問難能力培養的教師。但是,在本人長時間的觀察和調研當中,無論是“新課改”還是“傳統教育”都只是涉及到了現代教育的皮毛,老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都存在著很大的問題,尤其在物理課程中表現明顯。
教師過多的提問壓制了學生髮問的慾望,阻礙了學生髮問的機會。正是在老師的這種精心誘導下,學生慢慢散失了自己探究知識的動力,正是在老師的這種層層逼問中,學生逐漸失去了疑問的主動權。多元思維被一元思維所替代,致使學生沒有發揮自己質疑能力的空間和動力。手段被目的化,教學成了一種過場,學生根本散失了自己的思想。
“三xx”教學模式下注重的就是學生的學習能力培養,因為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創新精神的培養最基本、最重要的基礎就是質疑精神。只有敢於疑別人之不疑,不滿足已有結論,不迷信權威的仲裁,敢於提出問題才能有創造的契機。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有助於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是學生本身發展的需要。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就是使學生逐步養成獨立思考、獨立解決問題的學習意識。在此過程中學生擁有自己的學習空間,透過“問題——探索——解決”強化自我意識,逐漸形成自己的學習方法,成為學習的主人,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
2、研究的意義
在現有的對高中生問題意識的研究中,往往側重理論性的分析,操作性不強。本研究希望透過調查分析研究得出具有科學性、客觀性的高中生問題意識的現狀及對策,豐富教師教學的研究,促進該研究的全面化、深入化;具體研究不同類別的高中生的需求特點,為教育教學研究提供一定的依據,研究結論對教師激勵學生問題意識有一定的理論價值,對高中生質疑意識的發展和思想創新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培養創新性人才,已成為新世紀教育明確的目標和任務。而創新性人才的一個特徵,就是具有敏銳的問題意識和敢於質疑,善於質疑,並能不懈地探索答疑的能力。對於高中生問題意識的研究,我們可以借鑑前人的研究成果和結論,這些研究是本研究的基礎。本研究透過實證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結合,透過調查的形式,獲取第一手的資料,瞭解中學生問題意識的實際情況,並進一步研究學生因教師授課情況、態度、時間等不同而出現的不同的反應特點。高中生對物理的學習離不開質疑,問題意識的提高可促進學習的不斷髮展與進步,在提問的過程中能使學生的思維品質得到很好的培養。為了使學生在融入社會後能成為有創造性的人才,教師應利用教學環節中的各種途徑,重視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問題意識。
三、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問題意識它包含四個要素:①主客體要素:主體是指具有社會性的從事認識和實踐活動的現實的人。客體又稱為認識物件,簡而言之,它是人的認識所指向的目標,具體地說,認識物件可以是一種進入認識視野的自然、社會、精神等各個領域的事物和現象;可以是主體考慮加以解決的問題,包括日常生活方面的問題,社會實踐中的問題,各行各業、不同領域、不同範圍的問題,全域性性、戰略性的或區域性性、戰術性乃至操作性的問題等等;也可以是主體醞釀創造或改進的某種產品,包括物質產品、精神產品和社會關係產品,以及塑造人才這種特殊的“產品”等等。②需要要素:認識物件要適應人的實踐和科學研究的需要或存在於人的“最近發展區”,這樣才能成為人們的思維物件,值得人們去“打破沙鍋問到底”。麻省理工學院的著名教授李躍茲指出:“認識到某種社會需要是在創造發明活動中邁出的第一步”。③最佳化要素:主體對現狀的不滿或否定並想方設法去改進或主體欲從被打破的,處於不平衡的認知結構狀態過渡到有序的、平衡的認知結構狀態。④動力要素:問題意識能否最終達成依賴於主體是否具有旺盛的求知慾和好奇心以及頑強的創新意志。狹義的問題意識概念主要是針對動力要素而言的,就是指主體懷有探索情境真實問題的強烈慾望。
美國著名的認知派心理學家和教育學家布魯納的“發現學習”理論,體現了透過教師提出要求解決或研究的問題,創設問題的情境,使學生面臨矛盾,產生疑惑,教師帶領和指導學生進行探索和發現的過程。其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探究性思維能力,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產生探索、解決問題的願望,有利於培養學生創造態度和創造思維,可以使學生學會探究問題的方法,形成一套探索、解決問題的思維模式。
早在二十世紀初,美國教育家杜威針對傳統教育的弊端,提出了以培養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為重點的“問題—假設—驗證—結論”教學四個階段的觀點,即:“確定問題情境—提出解決方案—蒐集資料驗證假設—得出結論。”其策略主要是創設一個開放的學習環境,使學生多渠道獲取知識,學生學習的知識採用類似科學家發現知識的過程獲得,這種以“問題解決”為中心的探究性學習,造就了一大批動手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很強的人才。
四、課題研究目標、主要研究內容、研究方法:
(分兩個層面表述研究內容,包括研究內容和研究思路與方法)
(一)高中生問題意識的現狀。
主要了解高中生聽課時的思想動態,是否有過問題意識。
(二)高中生問題意識的特徵。
學生有疑問或者想提問的具體表現,和他們質疑能力的強弱。
(三)高中生問題意識與思維品質及學習效果的關係。
(四)提高高中生物理學科問題意識的對策性建議
從學生方面入手,從老師方面入手,具體分析原因以及解決對策。
五、研究工作的步驟:
第一階段:XX.3~XX.4準備階段:
收集整理有關課堂教學中問題意識培養文獻和實踐經驗材料
第二階段:XX.4~XX.5實施階段:
(1)在實際課堂教學和課題實施的過程中不斷總結培養學生問題意識和質疑能力的經驗,並隨時進行反思,並及時對課題方案進行修正,再實踐,逐步積累經驗。
(2)在研究過程中,運用個案分析法隨時記錄研究的步驟、心得體會、典型個案、案例。
第三階段:XX.5~XX.7總結、結題階段:
彙總、整理課題材料,撰寫研究報告。
六、課題研究的預期成果:
本研究在參閱學生質疑意識的文獻資料的前提下,運用統計分析等科學的研究方法,瞭解本校師生的整體情況,同時結合性別、年齡、求知慾特點。最後根據調查分析的中學生質疑特徵,提出以學生問題意識培養中存在的問題和提高學生問題意識的策略,以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質疑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