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開學第一課》的有感

觀《開學第一課》的有感

  開學第一課觀後感

  家裡的兩個老人年過半百,父母決然不讓他們再操勞。老人固執的心是很難變更的,他們僻了塊地,栽起了蔬菜。用他們自己的話來說,就是“這老胳膊老腿忙活了大半輩子,想閒都閒不住!”

  我們也經常去看他們,幫著掃掃院子,倒倒垃圾,掃掃地,擦擦地。

  說起這些,是要細細講的。都得刨根尋底,找尋幼時的痕跡。

  小時候,就極聽父母之命。我們從未向二老要過一分一毫。

  母親不信理,她最大的絕招是打,打得讓人沒臉面。試問有哪個父母還這樣教育孩子的?

  那時給母親做些打雜,她常常瞅著機會教育我。

  就舉個很典型的例子,我同學的爺爺是退休人士,領著退休金還開著鋪子,這位同窗便經常向爺爺拿錢買這買那,偶爾也有其他親戚給她付了要買的東西的錢。我很羨慕。這很正常,那個時候,能有誰保證自己能心態平和?我不認為我能做到那麼海納百川。

  我便拿這事和母親說理,試圖說服她相信我,相信我說的:這樣做沒人領她的情。但是母親當即給了我一巴掌。她狠狠地看著我,彷彿要把我看穿一個洞,並狠狠地告訴我,別人是別人,你是你!你聽我的話,沒壞處!

  年少輕狂,我當然是也沒相信這樣做有什麼好處。

  現實總要跟我反著來,多年後我忽然發現這樣做是對的。爺爺奶奶應該我們養,而非老一輩把錢砸在我們身上。

  這事情我一直記了很久,後來竟然像得了後遺症似的,從未向爺爺奶奶拿過一分一釐。

  ——這還只是母親,父親的要求更是苟刻。

  嫂嫂剛進門的時候,給父親奉茶,由於是單手遞的,父親一直壓著性子沒有接,直到嫂嫂知道錯了才作罷。那以後我就時刻謹記著,給比自己年長的人遞東西,一定要雙手,不然不愉快的必然是自己。每個週一,週三,週五,他都要我們到爺爺奶奶那裡,幫著收拾收拾。對待爺爺奶奶,不能沒大沒小……諸如此類的話語,數不勝數。三天三夜都說不完。

  “這次第,怎一個孝字了得”?

  父親和母親的孝,是刻在了骨子裡的,是眾人皆知的。他們要我必須把這孝道傳下去。

  到了我們這一輩,仍然在一出生時就灌輸了這樣的思想。

  開學第一課觀後感(二)

  當暑假收起最後的彩霞,我便迎來了從初中校園照來的黎明曙光。步入初中,我們依然離不開“開學第一課”的教誨和第一天的心靈導向。

  2014年的“開學第一課”主題是“父母教會我”,這是一篇半命題,因為答案太多了。父母是我們人生的第一位老師,從認字,學步,到讀書,上學,一步步都是父母的引領,當他們迎來我們的第一聲啼哭,歡笑中,他們同時揹負起了一個沉甸甸的擔子——責任。

  隨著時光似水般的流逝,孩子更把父母所教給他們的,給予給他們的看作是一種理所當然,更多的索取,“回報”卻總是掛在嘴邊。而我們現在更應該做的是在寫下一撇一捺之前,寫下一個“孝”字。

  開學第一講,是孝,童話大王鄭淵潔寫了30年“動畫大王”,“為了讓父親高興。”他曾說過,自己的孝順會被兒子看見,他怎麼對父母,下一輩人就會怎麼對他。“不善待父母就難取善與人”,百善都已孝為先,如若你連基本都做不好,談何走向社會,讓人尊重?普天之下,誰家沒有老人?誰家沒有人會老?當你以回報面對長輩,後輩也會放下社會的擔子,對你盡孝。

  我曾看過這樣一個廣告“不要讓等待成為遺憾。總是讓父母等待著我們的成熟是不可能的,在他們充滿愛的眼神中,我們永遠都是長不大的孩子,沒有長大的那一天。孰不知歲月的無情?時光飛逝,不知不覺他們會一天天變老,很快就會步入晚年,我們應該抓緊現在,他們還有年輕的朝氣,多陪他們聊聊天,幫他們乾乾活,為他們都拍下幾張照片,在父母老的時候,沒有任何的遺憾,回想幾十年的`付出,心裡也滿是幸福。

  主題是“父母教會我”,到不說是學會對父母的教育之恩有所回報,當今少年最缺少的就是一顆熾熱的心,在他們眼中,回報,多半是長大後為父母蓋起洋房,為父母添上一部轎車,因為這常是父母對子女說的回報,物質上的回報。其實誰真正能這樣完成要求呢?父母也並不奢望這樣的生活,一次真心的談話,一次愉快的出遊,一個從遙遠的邊疆打來的問候電話,甚至是在家裡的一句噓寒問暖,對他們來說,和轎車洋房是等值的。

  開學有四講,孝,禮,愛,強,每個字後面都有一段段感人肺腑的故事,每一段故事都一直在延續,傳承著每一屆學生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