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特別不聽話的處理方法
孩子特別不聽話的處理方法
張小姐和丈夫都是公務員,孩子今年14歲,讀初三了,馬上面臨中考,可他卻整天若無其事,不但學會了撒謊, 還逃課去打遊戲。她丈夫是一個脾氣暴躁的人,只要孩子一犯錯,就要痛打一頓。這樣一來,孩子很怕爸爸,每次逃學張小姐又不敢告訴老公。眼看兒子正處在長身體、中考衝刺的關鍵時刻。張小姐很焦慮,不知道該怎麼辦。
心理分析:
張小姐把全部的愛傾注給孩子,可為什麼全身心的付出得不到理想的回報呢?孩子的問題只是焦點,不是全部,孩子的問題往往也與父母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孩子興沖沖地想跟父母談事時,但父母卻總是敷衍,或者責罵孩子,不去了解事情的真相。久而久之,孩子與父母之間產生隔閡。事後,父母又會抱怨孩子怎麼會成這個樣子呢?似乎有恨鐵不成鋼之意。而孩子的變壞,恰恰都是孩子在家感到無聊或無趣才走出家門。因為孩子也有學習生活上的苦惱,如果他不能從父母那裡得到同情和理解,他就會走進遊戲機室去尋找快樂。
專家建議:
要想改變這種狀況,父母必須要調整心態,不僅要給孩子必要的滿足,更重要的是給孩子信任和尊重。孩子都有自己的思想和對人生的看法,要以朋友的身份去了解他,找出他迷戀遊戲機的原因,然後幫助他排除這些困難和障礙,而不是橫加干涉。在雙休日一家人到郊外野炊或遊玩,或坐在家裡講講笑話,在寬鬆、溫暖的家庭氛圍裡,建立與孩子的友誼和信任。其次要允許孩子失敗和犯錯誤,並讓他知道錯在哪裡以及如何改過,而不是使他難堪……
心理諮詢認為,行為的改變需要透過一系列的中介過程,針對孩子的問題,其實張小姐和丈夫是這個中介過程的關鍵人物,與他們進行正面的心理對話,是促使家庭氣氛轉變的重要因素。
當然這只是改變孩子玩遊戲的必要條件,但不是充分條件。在諮詢過程中,張小姐與丈夫需要一個新的認知結構,即孩子的行為與家庭也是有關係的。而這種新觀念的改變需要透過他們的努力才能促成。更重要的是,張小姐與丈夫後來也相當配合,主動
在矯正孩子迷戀遊戲機的這個個案中,重點在於指導這個家庭建立一種新反應模式,並敦促他們在現實生活情境中加以練習。因為,孩子玩遊戲是對父母不滿的一種對抗行為。一旦父母在情境中表現溫和、親情時,孩子會從融洽的親情中學習新的行為,如果適當地加以表揚強化這種改變的行為,就會大大地促進這些新學會的行為的穩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