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悲劇都源於不當的激勵機制
一切悲劇都源於不當的激勵機制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伯特·奧曼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一切悲劇源於不當的激勵。對於所有經濟體,最根本的問題都出在激勵機制上。”
情況的確如此,有許多的領導都非常重視激勵,但大多數的激勵沒有取得實際效果,甚至是適得其反。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我們的激勵機制出了問題。要麼過於依賴物質獎勵,要麼獎勵的方向錯了。
我們先來看下面這樣兩個案例:
案例一:物質獎勵不是萬能的
有這樣一個國有企業,老闆十分推崇嘉獎,厭惡扣罰。他認為管理就是為了讓大家“幹好活”,如何讓大家幹好活呢?就是對那些“幹好活”的單位和員工實行嘉獎。所以,這個老闆喜歡向下面的員工作出許諾:“幹好了這批活,嘉獎!”每當說出這句話,老闆都會有“控制一切”的感覺,下面的員工也很歡喜。但是,這個企業管生產的排程卻常常抱怨下面“不幹活”,即使是一些日常的生產作業計劃,下面也常常以各種理由推脫。為什麼會這樣呢?一位員工說出了心裡話,這是為了引起上層領導對“這批活”的重視,以便再次得到“嘉獎”。
為了鼓勵員工的創新和奉獻精神,給予適當的獎勵是應該的,但不能把“獎勵”作為員工“幹活”的等價物。你越是依賴獎勵,下屬越是依賴獎勵。最終的結果是,不獎勵就不幹活。
美國管理學家拉伯福曾經有這樣的一個研究發現:你不會得到你所希望的、要求的,你會得到的是你所獎勵的。他認為,要求人們做出什麼行為,與其僅僅停留在希望、要求上,不如對這種行為作出明明白白的獎勵。
拉伯福的觀點讓許多人深受啟發,也因此“誤導”了許多人。“獎勵什麼,就得到什麼。”但實際的情況是:你獎勵什麼,不一定就能得到什麼。
案例二:不要偏離了你的方向
有一個國有企業的老闆非常重視安全工作,常常為安全上的.事情大發其火,但還是斷不了發生一些不應該發生的事故。這是為什麼呢?就是因為老闆的獎勵有問題。有一次,一個車間發生了意外事故,車間主任率領人員及時趕到現場,大家奮勇爭先,處置及時得當,沒有造成更大的損失。車間主任以此向上“邀功”,老闆對他們的“救火”行為表示讚賞並進行了嘉獎。
事故發生的原因是什麼?責任人受到了教育和處罰沒有?所有的這一切都被一個“嘉獎”掩蓋了。“放火”無罪,“救火”有功。
如果你的問題不斷,如果你的目標不能有效地實現,你就要考慮你的獎勵是不是“獎”錯了方向。就如拉伯福曾經說過的,人們很容易掉入這樣的陷阱:獎勵錯誤的行為,而忽視或懲罰正確的行為。結果是,我們希望得到A,卻不經意地獎勵B,而且還在困惑為什麼會得到B.
結論:激勵的兩個條件
那麼有效的激勵是什麼?有效的激勵不是獎勵,也不是“胡蘿蔔加大棒”。有效的激勵要滿足以下兩個條件,一是你的激勵是對方所需要的,人們願意為此而付出;二是你的激勵方向是正確的,人們的付出是你所期望的。
就如羅伯特·奧曼說的:“要提供合適的激勵機制,驅動人們去做你想讓他們做的事,但與此同時,也讓他們能滿足自己的需求。”
一切悲劇源於不當的激勵,你要想避免悲劇的發生,就要建立正確的激勵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