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要多善於發現孩子的優點
家長要多善於發現孩子的優點
別做孩子的班主任
家長們,請想一想你們一天中對孩子說的最多的三句話是什麼?
現在的很多家長扮演的不是父母的角色,而是班主任角色。班主任下班了,咱們的家長就‘上班了’,見到孩子不是說‘孩子,我愛你!’而是冷冰冰地問‘今天佈置了多少作業?’‘回家不許看電視,先把作業做完!’‘老師今天有沒有特別交代什麼’。彷彿家長做的一切都是接老師的班,咱們的家長都可以到學校去領工資了,幹嗎不做家長,偏做免費班主任呢?
打了一個比方,就像你工作了一天,下班回家,你希望聽到你的丈夫或妻子一進門就問‘今天工作任務完成得怎麼樣,老闆滿意嗎?’還是‘回來啦,累不累!’我想大多數人選後者,為什麼?家不比學校、單位,是人情感抒發的好地方,是最自由最舒心的地方。如果把家也變成了學校、單位,家人變成了老師或領導,那家的存在還有何意義.
家長要做孩子的“同謀”
家長可以分為幾種型別,有司令官父母、道德家父母、警察式父母、批評家父母、百科全書父母、心理學家父母、鬧鐘父母、居委會主任父母、勤雜工父母等等。
比如道德家父母,凡事都要分個是非。孩子跟他說周杰倫多酷,歌多好聽。他姑且不認同,但為了抓住機會教育孩子,他還會說,你別光看周杰倫現在大紅大紫,你要知道他成功的道路多麼艱辛呀,你得和他學這個,而不是學妖魔古怪的造型。你說孩子能聽進去嗎?
比如說在孩子抱怨‘我們老師真壞’的時候,不是劈頭蓋臉就說孩子‘這孩子真不懂事,老師怎麼能壞呢?要尊重老師!’這個時候孩子多半會想,家長和老師都這麼兇,有什麼好尊重的。結果不僅沒起到教育意義,反而關起了孩子傾訴的閘門。相反,如果你陪孩子發洩一陣,讓孩子說出心裡話,心情暢快了再和他交流效果就大不相同。
別隻盯著“5+6=10”不放
南京的一個心理健康老師在一次市民學堂上就子女教育問題和在場家長們進行了交流。 他在黑板上寫了3個算術式,分別是2+8=10、7+3=10和5+6=10,他問在場的`聽眾看出了什麼,結果一個孩童和一個老太太同時說“第三個5+6=10算錯了!”這就是大家習慣性看問題的方法,為什麼大家看不到前兩個算的都是對的呢?對待孩子也是一樣,不能只看到孩子的錯誤,而忽視了他做對的地方。
所以說,我們要善於發現和表揚孩子的優點,而不是不斷髮掘他的缺點。家長最喜歡做的,也是孩子最忌諱、最痛恨的一件事,就是拿自己家孩子和別人家的孩子比,人家的孩子怎麼怎麼好,自己的孩子怎麼怎麼不爭氣。要記住中國有句成語叫敝帚自珍,自己的孩子就是自己的,別人的孩子再好最多就是欣賞,而你真正需要疼,需要愛護的是你自己的孩子!這就是做家長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