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研修先進學校經驗材料範文
校本研修先進學校經驗材料範文
多年來,我校一直堅持以新課程改革為中心,以教師為研究主體,遵循“培訓方式教研化,教研工作主題化”的原則,堅持研培一體的發展思路,將科研、教研、培訓等工作全面整合,務本求實、開拓創新,圍繞課堂教學,創造性地開展校本研修工作,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與成績。僅在二0一一年度,先後被評為:全國教育科研實驗學校;省教育科學普及百佳先進學校;市教育局教研(培訓)工作先進集體;市教育系統特色辦學先進單位;市教師專業發展“三.五”工程先進單位;市教學質量優勝單位;市教學管理先進單位;市校本研修先進單位;市“每人一絕”先進單位等諸多榮譽稱號。
一、構建學習型組織,提高學習意識
伴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逐步推進,我校逐年加大對教師專業發展的研培力度,並逐漸形成自己的特色,建立“外出培訓”、“市本研修”“區本研修”和“校本研培”四級學習型培訓組織,逐級對教師進行研培活動。以“校本研培”為例,我校業務領導多次以專題講座輔導、集體培訓、自主學習等方式對教師進行理論方面的提升。同時鼓勵教師自我學習和提高,每位教師都要參與到專業化提升的學習中,制定自我提高計劃,確定自己的讀書計劃,透過下發《教育教學問題提交單》,將教師作為問題的發現者,引發教師對自己教學實踐的反思,明確自己的努力方向,針對教學中存在的實際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研究和提高,讓教師在學習中提高、發展、成長。同時在自我反思的基礎上形成對重大問題的共識,從而確定校級教研和科研主題,在繞該主題開展校本研修活動。
二、開發創造性做法,拓寬研修渠道
(一)小課題研究促課改
教務處對教師提交的教育教學中的問題進行整理,確定學校、學年組、學科組和教師自我研修的主題。
我們開展了適合於小組合作研修的課題:如何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如何對待學困生,“先學後教當堂訓練”教學模式的靈活應用,現代教學媒體與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的研究等,小組成員分工承擔課題的研究任務,結合課題研究過程,開展探索、實踐和共同的研修活動。
青年教師和骨幹教師在自己實際教學中,自我反思發現問題,確立適合自己研究的“微型課題”,運用行動研究法系統研究。如何進行自我反思,如何設計自學指導,如何實施分層教學,如何培養學生解讀自學指導,語文第二課時如何進行自學檢測等課題,有效的解決了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小課題研究堅持自我實踐反思的同時,與年級組的主題論壇活動相結合,業務領導每月定期深入到各學段的主題教學論壇活動中,組織教師進行教學論壇活動,發揮專業引領的作用,讓教師在真實的課堂教學中發現真實的屬於自己的問題,解決自己身邊的問題,提高教師的參與意識和教學研究能力。
(二)備課改革促發展
我校以實施演示型電子教學模式為突破口,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提升學校的辦學水平。
在2011年寒假前,以年段備課、分頭製作、交流互動、指導檢查為流程,開始教案的開發製作。學校精選了17名骨幹教師以學科組為單位集體備課後,進行教育教學技能強化培訓,一是教師全員的媒體運用技能培訓,二是教師優秀教學設計技能培訓。寒假,17名教師開始教案模板的製作。一個假期,教師們的教材解析與教學設計能力、媒體技能操作能力均得到迅速提升。製作的教案既彰顯個性,又共享智慧。
學校採取系列的研培措施和管理機制,以集中培訓,同伴互助,專業引領,全員過關為流程,以“三檢一測、分頭管理”的模式來保證教案是高效應用。
1、集中培訓:期初備課期間,業務領導針對電子教案的特點與使用進行詳細的闡述輔導。使每位教師瞭解教案的模式,科學進行二次備課;教案製作者對教案製作的要點、設計思路等進行講解,使每位教師瞭解所教年段教案的設計思路以及操作要點,能結合實際科學使用。
2、同伴互助:每所學校教師結成一個合作小組,開展小型的備課研討等活動落實教案的實際操作與使用。
3、專業引領:教學領導深入每所學校,對教師進行一對一的培訓指導,對共性問題集中輔導。
4、全員驗收。教導處與資訊處組成驗收小組,對每位教師的課堂教學進行驗收。為了檢驗電子教案高效的備課情況,我們開展了“教材解讀與媒體運用技能”大比武活動,運用模板進行備課,40分鐘後進行演示性講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使電子教案的高效備課得到了實踐驗證。
5、科學規範的評價管理。科學的監測管理與評價機制可以使教師的熱情和應用得以保持與提高,我們採取各村小校長和中心校業務領導分頭管理,以“三檢一測”為方式,把評比結果記入月考核並納入年終考核,強化了教師的應用意識與打造優質課堂的意識。三檢:即每週必檢二次備課的進度,每月抽檢二次備課的質量,每月末檢查二次備課流程和教學手記;一測即每次隨堂聽課必進行當堂教學效果檢測,對三率進行分析,以此檢測教師二次備課的深度與教案使用的效果程度。
校本培訓與規範的管理有利的促進了高效課堂的形成。電子教案的實效應用,使課堂的教學容量和密度增大,學生的學習時間得以保證,生動的課堂教學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了教師整體業務素質的提升。聽課必檢的做法提高了教師的質量意識。電子教案的製作過程成為教師深入備課、快速成長的過程,電子教案的使用過程,是優質資源共享的過程,是對素質相對差的'教師的專業引領過程,也是約束教師不備課就上不了課的監督過程,既達到了師生減負提質,也有效的緩解了教師的職業倦怠。
每學期末,學校把教師二次備課的教案模板收存後下發給教師,提出備課要求,教師利用假期對教案進行修改性的二次備課,開學初的集中備課,以年級組為單位分頭闡述教學設計,集中解決備課中存在的問題。
2012年,我校成立電子備課室,制定電子備課工作制度,把教師的二次備課和集體備課進行有機結合,業務領導每週跟蹤檢查指導,解決了集體備課流於形式的問題,也成為業務領導和教師共同成長的有效載體。
(三)校本教研重實效
教務處針對教學難點和重點問題,確定學校大型教研活動主題。
基本環節為“課前設計——課堂觀摩——課後研討”。具體做法是:
1、教務處下發教研主題和內容,教師根據主題進行理論學習,然後選擇一個課例設計教學方案。
2、授課教師進行課堂教學,其他教師有針對性地觀察課堂,與自己備好的教學方案對比,引發對困惑的解釋、分析和思考。
3、對課例進行研討,並反思教學方案與實際效果的差距。在深入反思、討論中,思考教學方案是否合理,是否到位,尋找改進策略。
4、研修小組要把反思的結果形成文字連同教學方案一起整理好後上交學校教導處。
按照“問題—設計—行動—對比—反思”的模式,要求老師在持續的教學實踐中養成“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探究問題—討論問題”的思維習慣,使“研究的意識”貫穿到日常具體的教學過程中。關注教師反思和學習的習慣的培養,要求教師反思教學理念、反思教學過程、反思學習過程、反思教學方式等。
幾年來的堅持與努力,使我校逐漸形成了教師群體研究的氛圍,每位教師都在教學中有了研究意識,教師們在研究中提高了自身素質,促進了專業發展,在課堂教學、課題研究等領域取得了諸多榮譽。
我們將繼續根植於這塊沃土,不斷地去激發和喚醒教師研究和發展的慾望,使校本研修成為教師發展的最佳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