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不讓婚禮變成甜蜜的負擔

如何不讓婚禮變成甜蜜的負擔

  編者按:春節期間除了走親訪友、外出旅遊,很多人還忙著籌備婚禮。據重慶、天津等地報道,今年春節已辦了2000多場婚禮。時下情人節又到,不少準新人也“心癢癢”了,準備領證、籌劃婚禮。可真正操辦起來,大小事宜常常把兩家人忙著團團轉。怎樣讓婚禮只有甜蜜、沒有負擔?本期,邀請心理專家幫您支招。

  時間緊張,列計劃表

  說到辦婚禮,上班族小羅最大的感受就是“忙不過來”!今年初,父母告訴他們,5月份有一天是根據兩個人的生辰八字算出來的好日子,最適合完婚,否則再等兩年才會有這樣的日子。在家人的支援下,他們開始著手準備婚禮。

  接下來,訂酒店、拍婚紗照、裝修房子、買喜糖、選婚戒、通知親朋好友……該準備的東西一件都不能少,小兩口每天都處於緊張的“戰備”狀態,忙得暈頭轉向。一邊上著班,一邊抽空安排婚禮。為了早點請假回家,還要努力把單位的活兒多趕一些,有時真是累得心煩氣躁。

  亞洲積極心理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汪冰表示,結婚是人生大事,意味著新生活的開始,每個人都不希望把婚禮辦得太草率。對準新人來說,良好的時間管理是提高效率、克服焦慮煩躁的法寶。最好先訂個“計劃表”,用倒計時的方法,把要準備的.事情逐一列出,完成一項劃掉一項。比如,提前6個月定日期、飯店、婚禮規模,提前3個月拍婚紗照、佈置新房,提前2個月購買衣服首飾,提前1個月發邀請函等。此外,可以發動家人的力量,找幾個助手,讓大家幫著完成“任務”。

  花銷上漲,不扎堆辦

  如今,不少年輕人感嘆“真是結不起婚”!根據相關統計,我國婚禮費用30年漲了46倍,還以每年10%到20%的速度遞增。在北京等大城市,一場婚禮平均消費十幾萬,在中小城市,七成婚禮花費超過5萬元,讓很多處在事業發展期的年輕人感覺壓力不小。

  北京大學精神衛生研究所顧伯美副主任醫師表示,一方面,“80後”獨生子女進入婚齡,父母們覺得“孩子就一個、婚禮僅一次”,寧可“倒貼錢”也要風風光光。另一方面,生活水平的提高帶來攀比心態,很多人覺得“人活一張臉”,結婚咱們“不差錢”。

  其實,婚禮不是“面子工程”,婚姻質量主要在於情感是否和諧。夫妻同心,浪漫和省錢並不矛盾。首先,避開“高峰期”。不要非在所謂的“黃道吉日”裡扎堆,不得不接受高消費。只要是雙方都覺得有意義,就是自己的“好日子”。其次,減少一次性消費。花束、氣球等一次性的物品,能租就不買、小錢也要省。最後,辦“綠色婚宴”。婚宴支出歷來是婚禮的“大頭”,據統計,每場婚宴至少有三成浪費。正所謂新事新辦,自助餐式、野餐式等個性節儉的婚宴已經在慢慢取代傳統的鋪張式婚宴。

  婚前恐慌 互相鼓勵

  經過一輪輪的討論和爭執,婚禮進入倒計時,白紗、紅毯、玫瑰、祝福……都在等著你。可當幸福蓄勢待發時,很多新人心裡卻隱約湧起一種莫名其妙的不安與恐慌,甚至偶爾會出現臨陣脫逃的念頭。這是怎麼回事?

  這並不是愛情出了錯,這些小小的不和諧音符,是婚前很多人普遍存在的心理。想到就要進入“圍城”,守著“柴米油鹽”,誰都會不安。根據統計,有90%的新人或多或少存在“恐婚”。

  為了克服“婚前恐懼”,首先,要明確責任。認識到建立新家庭,意味著要為自己和對方的將來負責,敢於擔當。擺脫對婚姻生活過高的幻想,不要把另一半想得樣樣都好。其次,互相寬慰。準備婚禮的同時,可以像戀愛時那樣,兩個人抽空“壓馬路”、吃“大排檔”,重溫約會的感覺。最後,婚姻不是快餐,越是謹小慎微、深思熟慮,越容易在等待的過程中心懷忐忑,不如順其自然、保持冷靜,該吃就吃、該睡就睡,用一顆平常心迎接即將到來的重要時刻。

  家長分歧 各退一步

  從相識、相戀到相伴,張金和女友都是順風順水、一路甜蜜地走過來。眼看就要牽手了,討論婚禮的時候,雙方家長卻有了矛盾,張金的父母堅持要按家鄉的風俗辦事,女方的父母卻覺得老家的風俗太陳舊,會委屈了自己的女兒,要辦西式婚禮。兩家人各執己見,誰也不肯遷就。兩個年輕人左右為難,一籌莫展。

  與戀愛不同,婚姻意味著兩個家庭的結盟。而現在的很多新人都是“80後”,是獨生子女,從小被視為掌上明珠,是家庭的希望和寄託,父母把兒女的終身大事看成自己面子和尊嚴的體現,因此也就格外重視。特別是所謂農村“鳳凰男”和城市“孔雀女”的結合,就更容易遭遇經濟、習俗、城鄉差異等各方面的矛盾了。

  對此,一方面,家庭之間要相互尊重和忍讓,雙方家長最好互相妥協、各自退讓一步,商定一個“雙贏”方案。另一方面,兒女充當“潤滑油”,把難處向父母訴訴苦,博得父母的憐愛和理解,為小家庭的和諧運轉打好感情基礎。一家人不說兩家話,親人之間是沒有隔夜愁的。

  意見不一 自己拍板

  就要把自己的一生交給對方“保管”,娜娜和“準老公”吵架的次數卻越來越多了。定什麼酒席、請多少客人、要不要蜜月旅行等,都可能出現分歧。特別是裝修新房,除了兩位新人,雙方家長也都各有想法,有人喜歡歐式、有人偏愛中式。有時不僅談不攏,一家人還鬧得不歡而散。娜娜發現原來百依百順的男朋友不見了,指責和猜忌替代了甜蜜又憧憬的新婚情緒;男友也覺得,自己除了安排婚禮,還要隨時哄她,真是自討苦吃。

  北京回龍觀醫院院長楊甫德表示,每個人都有獨特的生活方式,意見不統一是正常現象。但是,家庭的維持需要相互依存、關心和滿足。首先,雙方要不斷調節,才能產生默契。其次,婚禮是家庭大事,親朋好友都想出一份力,這種情況下,“軍師”越多,反而越容易影響判斷和決策。但自己的事情還得自己做主,不妨在籌辦婚禮前,一家人就定好規矩,意見不統一時,由誰負責拍板說了算。

  最後,專家提醒,婚禮只代表起點,平凡的日子才最真實,不要因為婚禮的細節,給婚姻留下物質和心靈包袱。

  程式繁瑣,找專人管

  車隊迎親、背新娘、藏新鞋、踩氣球、換服裝、戴戒指……如今的婚禮就像一場華麗的表演,每對新人都力求達到盡善盡美、無可挑剔。

  然而婚禮畢竟不是演出,新人不是專業演員,程式太多太雜,難免出現瑕疵和意外。比如接新娘時塞車誤了良辰、表達愛的宣言時忘了臺詞,很可能讓另一半心裡不是滋味,甚至責怪;接待來賓照顧不周,忙著招呼孃家親人疏忽婆家的親戚,或者交談時準備不足,也有可能在重視傳統風俗的長輩們心裡產生芥蒂。

  為了避免這些尷尬,第一,簡化婚禮流程。婚禮重點圖個熱鬧、團圓,省略一些不必要的花樣和程式,也就相當於給自己減少了出現“麻煩”的機會。第二,找個“婚禮秘書”。可以請個好朋友,專門負責清點、檢查婚禮物品,同時拿好婚禮流程,隨時提醒新人。第三,情感交流更重要。世界上沒有絕對完美的事,婚禮也難免會有美中不足,對此不要太在意。不少人操辦婚禮時過分於看重物質和形式。要知道,愛情的“能見度”不是透過奢華婚禮展示的,而是結婚後踏踏實實地經營。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