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地區城市老年人體育鍛煉的研究

東北地區城市老年人體育鍛煉的研究

  摘要:從社會學角度分析東北地區人口老齡化程度加劇的原因及人口老齡化的現狀,並透過抽樣調查的方式,對城市老年人體育鍛煉的目的、鍛鍊的專案、鍛鍊的頻率、鍛鍊的場地、影響鍛鍊的因素等進行問卷調查和訪談調研;提出發展老年體育的對策:建立老年體育社群服務體系,積極開發老年體育消費市場,加強老年體育專業指導員的人才建設,政府應加大對社群、小區體育健身場地設施建設等建議。

  關鍵詞:老齡化;老年體育;對策

  2015年上半年,有關東北地區人口老齡化問題的報道頻繁見諸於報端,人口老齡化本不是新鮮社會問題,它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世界各國因國情的不同,而表現出不同的社會問題。近幾年,伴隨著低出生率和年輕人才外流現象,東北地區人口老齡化出現加劇的趨勢,老年人口所佔的人口比重遠遠高出全國平均水平,老年人口的增加隨之帶來了一系列社會問題,如何指導老年人科學、健康的鍛鍊身體,提高老年人晚年生活質量,是老齡化社會亟需解決的社會問題。

  一、東北地區人口老齡化的現狀

  1.老齡化程度加劇

  造成東北地區老齡化加劇的原因有兩個,第一,超低的出生率,2010年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資料顯示全國生育率為1.18,遼寧、吉林、黑龍江分別只有0.74、0.76、0.75,如果以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資料為基準,2017年東北地區人口將出現負增長,人口規模將出現萎縮的現象;第二,年輕人外流,由於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的因素,導致國內人口不斷流向經濟發達地區,據中國青年網報道,2010年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資料顯示,遼寧、吉林和黑龍江3省共流出人口400餘萬,減去流入的人口,東北地區人口淨流出180萬,北京、天津、山東、河北是東北人口主要流入地。新生人口的銳減,年輕人的快速南下,造成東北地區人口結構老齡化程度加劇。

  2.老年人口多、比重大

  截至2013年,黑龍江省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為569.8萬人,佔總人口的14.8%;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為340.9萬人,佔總人口的比例為8.8%。據預測,2020年黑龍江省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將達765萬,老齡化水平將達19%;2045年黑龍江省老齡化水平將達33%以上。遼寧、吉林老年人口已達到789萬人和467.4萬人,分別佔兩省總人口的18.5%和15.6%。這些資料顯示,東北地區人口老齡化形式嚴峻,老年人口所佔比重加速上升。

  二、東北地區老年人參加體育鍛煉的現狀

  1.抽樣方法、問卷調查

  本研究於2014年10月至2015年6月,隨機抽取東北三省的九個城市的720位60—79歲之間的老人為調研物件,分別是瀋陽市、鞍山市、鐵嶺市、長春市、四平市、通化市、哈爾濱市、佳木斯市、齊齊哈爾市,每個城市調研80人,其中老年男性為50人,老年女性30人。調查內容包括:是否喜歡參加體育鍛煉;參加體育鍛煉的專案有哪些;參加體育鍛煉的頻率;參加體育鍛煉的場所;參加體育鍛煉的時間;影響參加體育鍛煉的因素。發放調查問卷共計720份,回收問卷710份,其中有效問卷665份,老年男性有效問卷為430份,女性有效問卷為235份。

  2.老年人是否喜歡參加體育鍛煉的情況

  調查統計得出,喜歡參加體育鍛煉的老年女性高於老年男性,對體育鍛煉持有無所謂,沒有感覺的男女比例幾乎相同。這種現象符合正常的老年人參加體育鍛煉的心理規律,老年女性對體育的喜歡程度高於男性,這也是東北地區城市老年人表現出的一個顯著特點,說明東北地區城市老年女性對健康的追求較為強烈。

  3.老年人參加體育鍛煉的專案構成

  資料分析得出,在參加體育鍛煉的專案上,老年男性和老年女性差異較大,老年男性主要以廣場舞、徒步、武術三個專案為主,三個專案所佔比重達到了89.53%,老年女性主要以廣場舞為主,所佔比例為79.15%。這種現象說明,對場地要求不高、參與門檻較低、幾乎沒有經濟投入的專案是老年朋友的首要選擇。

  4.老年人參加體育鍛煉的頻率

  統計結果得出,每週能達到1—2次的鍛鍊人數的比例是最高的,超過了百分之五十,老年男性和老年女性所佔比例幾乎相同;每週鍛鍊3—4次的人數所佔比例為16.84%,每週5—6次及以上的人數更少。從中可以看出,老年人由於對健康的追求,多數人還是喜歡健身,但參加體育鍛煉的頻率較低。

  5.老年人參加體育鍛煉的場地

  分析得出,超過一半的老年人都是在小區空地上進行健身,主要是因為,在小區裡參加活動方便,離家較近,節省路途時間,一旦家裡有事,又可以馬上回家,這種便捷性是老年人參加活動時考慮的主要因素。小區空地雖然給老人提供了健身的方便,但是國內大多數小區的規劃中,很少有供人們健身使用的空地,老人們只能選擇稍微寬闊一點的地方作為健身場地,開展簡單的體育鍛煉;公園是老年人鍛鍊的最佳場所,但是城市中公園的數量較少,如果去公園參加鍛鍊,要走很遠的路程,加上老人出行不方便,所以公園成為很多老年人可望而不可及的地方;有相當一部分老人選擇了馬路邊進行鍛鍊,由於城市車輛的增多,汽車尾氣帶來的汙染越來越嚴重,馬路邊鍛鍊對老年人身體造成的危害不容忽視。6.影響老年人參加體育鍛煉的因素統計結果來看,沒有時間和沒有場地是影響老年人參加體育鍛煉的主要原因,隨著社會生活節奏的加快,年輕人,對老人依靠為較嚴重,在家務上、照顧下一代上都需要老人的幫扶,這就導致老人很難有規律性的參加體育鍛煉。透過對東北地區城市老年人體育鍛煉現狀調查,可以看出,城市老年人體育鍛煉開展的情況並不樂觀,雖然老年人對體育鍛煉有著美好的願望,但現實中,健身場地的缺失,健身專案的單調,家庭事務的纏身,沒有固定的.健身組織,導致老年人健身活動不規律,健身效果不佳。

  三、發展老年人體育鍛煉的對策

  1.建立老年體育社群服務體系

  目前國家已明確了城市社群建設主要任務包括“經常組織具有社群特色的群眾性文體活動,豐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同時也明確了“社群服務主要是開展面向老年人、兒童、殘疾人、優撫物件的社會救助和福利服務。”在國家政策的指導下,社群工作應該把老年人體育鍛煉工作納入到日常服務中,結合社群情況,維護老年人體育鍛煉的合法權益,為老年人創造一個愉快、和諧的體育鍛煉環境,提高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質量,使他們安度晚年。

  2.積極開發老年體育消費市場

  隨著老齡化程度的提高,老年人口的增多,關於老年人的“夕陽產品”也迎來了春天,老年體育消費是“夕陽產品”中最受關注的一個領域,因此,要依據老年人消費水平和消費行為特點,推出老年人體育消費產品的多樣化,同時,要重點加強老年人的思想工作,使“花錢買健康”的觀念深入人心。

  3.加強老年體育專業指導員的人才建設

  我國部分體育院校從上個世紀末開始建設社會體育專業,培養社會體育指導員,從目前情況來看,社群指導員人數還不能滿足社會的需求,特別是老年體育社會指導員是薄弱環節,從事指導老年體育工作的人更是寥寥無幾。因此,體育類高校要加大社群指導員人才隊伍建設,培養更多專業技術能力過硬,理論知識豐富,熱愛社群體育工作的專業人員;同時,社群要為體育指導員提供合適的工作崗位,提高指導員的待遇,只有這樣,才能使體育人才走入到基層,走入到老年人體育鍛煉中。

  4.政府加大對社群、小區體育健身場地設施建設

  綜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和本研究的實地調研情況,發現健身場地是制約老年人健身的主要原因,先前,報紙電視等媒體不乏報道過老年人為了跳廣場舞,轉戰到地下車庫,移開馬路邊的私家車等情況,可見,居民小區裡健身場地是多麼的匱乏,在場地資源得不到保證的前提下,探討老年人健身只是紙上談兵,沒有實際意義。因此,政府應運用行政手段,干預小區的規劃建設,讓那些沒有體育設施,沒有健身場所的小區不能掛牌銷售,同時,當地體育主管部門,加大社群體育健身器材、健身場地的建設,從制度上為老年人創造一個良好的健身環境。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民政部關於在全國推進城市社群建設的意見>的通知,中辦發[2000]23號》

  [2]鄔滄萍,社會老年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454.

  [3]霍鵬,老年人參加體育鍛煉的行為因素[J].中國老年學雜誌,2014;34(13),3729-2.

  [4]藍根林,黃仙紅.杭州市社群居民體育鍛煉水平與生命質量相關性分析[J].中國農村衛生事業管理,2012;32(6):569--70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