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遊基礎知識複習提綱
導遊基礎知識複習提綱
第一章 旅遊和旅遊業
第一節 旅遊的概念、特徵及分類
一、旅遊的產生與發展
旅遊是人類社會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人們最初有意識外出旅行是由產品或商品交換引起的,最早的旅遊形式就是外出經商旅行。
近代旅遊一般是指19世紀40年代到20世紀40年代這段時間的旅遊。近代旅遊興起的根本原因是產業革命的影響。
1841年7月5日,英國人托馬斯·庫克利用包租火車的方式組織的團體旅遊,被認為是近代旅遊和旅遊業產生的標誌。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特別是20世紀60年代以來迅速遍及世界各地的社會化大眾旅遊。現代旅遊產生的根本原因在於二戰後緩和與發展一直佔據主導地位的國際環境的促動。現代旅遊產生的標誌是噴氣式客機的誕生。
現代旅遊的特點:普及性、持續性、地理集中性、季節性。
二、旅遊的概念
1991年6月25日,世界旅遊組織在加拿大召開的“旅遊統計國際大會”上,對旅遊的概念進行了重新定義。1995年在全世界推廣使用。旅遊是人們為了特定的目的而離開通常環境,前往某些地方並作短暫的停留(不超過一年)的活動,其主目的不是為了從訪問地獲得任何經濟收益。
注意:“通常環境”包括兩層含義:一是指人們經常去的地方,即使這個地方離他的居住地很遠;二是指離一個人居住地很近的地方,即使他很少去。
旅遊活動的型別
1、按地域範圍標準劃分,可分為國內旅遊和國際旅遊。
2、按旅遊目的標準劃分,旅遊可分為休閒、娛樂、度假類;探親訪友類;商務、專業訪問類;健康醫療類;宗教/朝拜類與其他類六大類。
3、按組織形式標準劃分,可分為團體旅遊和散客旅遊。
三、旅遊的本質屬性及特徵
旅遊具有消費性、休閒性和社會性等基本屬性。
旅遊的基本特徵是:異地性、暫時性、綜合性。
第二節 現代旅遊的構成要素
一、旅遊主體——遊客
遊客分類
遊客分為旅遊者(又稱過夜遊客)和一日遊遊客(不過夜遊客)。
國際遊客分為國際旅遊者和國際一日遊遊客。國際遊客包括外國人和國外僑民。我國稱國際遊客為入境旅遊者,包括外國人、華僑和港澳臺同胞。
國內遊客分為國內旅遊者和國內一日遊遊客。
國內旅遊者指離開常住地到國內其他地區、停留時間最長不超過12個月的遊客,沒有國籍限制。我國則規定停留最長時間在6個月以內。
二、旅遊客體——旅遊資源
1、旅遊資源:是指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中凡能對旅遊者產生吸引力,可以為旅遊業所開發利用,並能產生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的各種事物和因素。
2、旅遊資源的特徵:觀賞性、區域性、自在性、不可轉移性、時代性和民族性
3、旅遊資源分類。通常按旅遊資源的基本屬性可分為自然旅遊資源和人文旅遊資源。
國家標準:地文景觀、水域風光、生物景觀、天象與氣候景觀、遺址遺蹟、建築與設施、旅遊商品、人文活動。
三、旅遊介體——旅遊業
1、旅遊業的三大支柱是:旅行社業、旅遊交通運輸業和以飯店為代表的住宿業。
2、旅遊業特點:綜合性、依託性、敏感性、涉外性、勞動密集性。
第三節 旅遊市場
一、旅遊市場的概念及構成要素
1、旅遊市場的概念。瞭解即可。
2、旅遊市場的'構成要素。
(1)旅遊產品的生產者或供應者,他們是旅遊市場的賣方主體。
(2)旅遊產品的使用者或消費者,他們是旅遊市場的買方主體。
(3)可供交換的旅遊產品,他們是旅遊市場的客體。
(4)價格,它透過買賣雙方的調節作用而對旅遊產品的供求產生影響。
二、國際旅遊市場
根據國際旅遊組織的劃分,全球國際旅遊市場分為歐洲、美洲、東亞和太平洋、非洲、中東、南亞六大旅遊市場。
三、中國旅遊市場
1、中國旅遊市場包括海外來華旅遊市場、國內旅遊市場和出境旅遊市場三部分。
2、中國海外來華旅遊市場由外國人、海外華僑和港澳臺同胞三部分構成。其中,港澳臺同胞一直佔我國入境旅遊遊客的絕大部分。據世界旅遊組織預測,到2020年中國將成為世界第一大旅遊目的地國,年接待入境旅遊者將達1.37億人次。
3、中國國內旅遊市場特點:規模大、短程旅遊比重大、以散客旅遊為、人均消費水平較低。
4、中國出境旅遊市場由邊境遊、港澳遊和出國遊三部分組成。據世界旅遊組織預測,到2020年中國出境旅遊將佔世界第四位,出境旅遊人數將達1億人次。
第四節 旅遊組織
一、國際性旅遊組織
二、我國的旅遊行政組織
我國的旅遊行政組織主要指國家旅遊局和地方各級旅遊行政管理機構。
省級及其以下的地方旅遊行政管理機構受地方政府和國家旅遊局雙重領導。
三、我國的旅遊行業組織
第二章 中國歷史文化常識
第一節 皇帝與皇權
一、皇帝稱謂的由來
1、三皇五帝
三皇:、地皇、人皇。
五帝:黃帝、顓頊、帝嚳、唐堯、虞舜。
2、帝王的各種稱號
諡號:是指古代對死去的帝王、大臣、貴族,按其生平事蹟和品德給予的評定褒貶的稱號。諡號始於西周。大致分為三類,屬於褒揚的有文、武、景、惠等;屬於貶斥的有煬、厲、靈、幽等;屬於哀矜的有哀、懷、愍、悼等。諡號中獨立使用,多與廟號結合。
廟號:是指古代帝王死後在太廟立室奉祀以題廟室的名號。始於商代。
尊號:是皇帝或皇后生前接受的尊崇褒美的稱號。始於唐後、中宗之世。又叫徽號。
全稱是廟號、尊號、諡號的合稱。
年號:是帝王繼位為紀年而設定的稱號。始於漢武帝繼位之年的建元元年(前140年)。
陵號:皇帝陵寢的名號。
二、皇族成員的稱謂
太上皇、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嬪妃、皇太子、皇太孫、公主(漢代開始專指皇帝之女)、長公主(漢代皇帝的姊妹)、大長公主(漢代皇帝的姑母)、附馬。
第二節 古代官制與官吏選拔制度
一、古代官制
1、古代官制的發展階段及特點
巫史制時期 夏、商
公卿制時期 西周、春秋
丞相制時期 戰國、秦、西漢前期
尚書制時期 漢武帝到明初
內閣制時期 明、清
2、中央官制
夏 商:巫史、王族成員是國家機構中最有權威的官員和主要成分
西 周:設三公(太師、太保、太傅)輔天子,下設卿士和太史,分掌政務部門和文化教育。
春秋 戰國:行政事務由宰相主持,部隊由將軍統帥。
秦 漢: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九卿為主體的中央官制。
隋唐--宋元:三省(尚書、中書、門下)六部(吏戶禮兵刑工)制。
明 清:六部直歸皇帝。
3、地方官制
二、古代官吏選拔
夏 商 周:按血緣關係分封,世襲
戰國:國君世襲,其他官吏國君任命
兩漢:從高官子弟和士人中選拔(透過徵召、察舉、太學)
魏晉南北朝:九品中正制
隋唐---明清:科舉制
四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
五經:《詩》、《書》、《禮》、《易》、《春秋》
若某人在鄉試、會試、殿試中均考取第一名,稱為“連中三元”。
一般來說,進士一甲三名都授翰林院官職,二、三甲考選為庶吉士的,亦稱翰林,其他人可授給事、御史、主事、中書、太常博士、國子博士、知州、知縣等官職。
第三節 諸子百家
第四節 文學藝術
一、文學
春秋:《詩經》,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
戰國:楚辭體,屈原《離騷》
漢:賦、樂府
唐:近體詩、散文、傳奇(小說),李白、杜甫、白居易,韓愈、柳宗元的散文
宋:詞,歐陽修、辛棄疾、柳永、蘇軾、李清照,詩人黃庭堅、陸游
元:散曲、雜劇,關漢卿的《竇娥冤》、《救風塵》,白樸的《牆頭馬上》、《梧桐雨》,馬致遠《漢宮秋》,王實甫《西廂記》
明代:羅貫中《三國演義》(我國最早長篇小說),施耐庵《水滸傳》,吳承恩《西遊記》,蘭陵笑笑生《金瓶梅》。
清代:吳敬梓《儒林外史》,曹雪芹《紅樓夢》(古代白話小說高峰),蒲松齡《聊齋志異》
現代:小說、戲劇。魯迅的代表作有《狂人日記》、《阿Q正傳》、《祥林嫂》;郭沫若的代表作有《屈原》、《虎符》;茅盾的代表作有《子夜》、《林家鋪子》;巴金的代表作有《家》、《春》、《秋》;老舍的代表作有《駱駝祥子》、《茶館》、《四世同堂》;曹禺的代表作有《日出》、《雷雨》。
二、對聯
對聯起源於古代的制桃符。一般認為五代時期後蜀之主孟昶所撰寫的“新年納餘慶,佳節號長春”為我國對聯發展史上的長一副對聯。
對聯分類:按內容可分為敘事聯、狀景聯、抒情聯、曉理聯、評論聯等;按文字長短可分為長聯、短聯;按寫作方式可分為自擬聯、集句聯。通常按照對聯的應用範圍可將其分為春聯、門聯、堂聯、喜聯、壽聯、輓聯、交際聯和名勝古蹟聯等。
對聯特點:對仗嚴謹、聲律和諧、示意完美。
三、古代詩詞
《詩經》中大部分為四言詩。漢代以後出現了五言詩。南朝劉宋時期七方詩的寫作開始受到重視。鮑照為我國第一個大量寫作七言詩的詩人,在其代表作《行路難》十八首之中有著名的純七方詩。大約在南朝梁代開始出現了七方近體詩的雛形,發展唐代,最終形成近體詩。
近體詩按形式可分這律詩、絕句、長律三大類。
詞是一種依照樂譜曲調來填詞的詩歌體裁,萌芽於隋,興起於唐,成熟於晚唐、五代,大盛於兩宋。
四、戲曲
1、戲曲的淵源
中國戲曲淵源於秦漢時期的樂舞、俳優和百戲。唐代出現參軍戲,北宋時期形成雜劇。南宋時在溫州一帶出現了“南戲”,一般認為這是中國戲曲的最早成熟形式。金末元初北方出現了唱北曲的雜劇。元代戲曲的創作和演出空前繁榮。明清時期形成了以唱南曲為主,兼用北曲的傳奇劇,名地方劇種廣泛產生。劇中人物分別由生、旦、淨、醜等角色行當扮演。
2、戲曲中的角色
生:指戲曲中扮演男性人物,分為老生、小生、娃娃生、武生
旦:指戲曲中扮演的女性人物,如青衣旦(正旦)、花旦、武旦、刀馬旦、老旦
淨:指大花臉,一般扮演男性人物,如正淨、副淨、武淨
醜:指小花臉,即丑角,可分為文丑、武丑,扮演人物可男可女,扮演女性人物時稱為彩旦或丑旦、搖旦。
3、京劇
京劇是中國影響最大的劇種,被稱為國粹。京的誕生始於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四大徽班進京,鹹同以後,經程長庚、譚鑫培、梅蘭芳等人發展,逐步形成完整的藝術風格和表演體系。程長庚被譽為京劇的開山祖師,譚鑫培為京劇的一代宗師。
京劇基本上屬於板腔體,表演上唱、念、做、打併重。傳統劇目有一千餘種。
五、繪畫
中國畫歷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仰韶文化時期。
1、中國畫種類劃分
導遊基礎知識複習提綱
第一章 旅遊和旅遊業
第一節 旅遊的概念、特徵及分類
一、旅遊的產生與發展
旅遊是人類社會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人們最初有意識外出旅行是由產品或商品交換引起的,最早的旅遊形式就是外出經商旅行。
近代旅遊一般是指19世紀40年代到20世紀40年代這段時間的旅遊。近代旅遊興起的根本原因是產業革命的影響。
1841年7月5日,英國人托馬斯·庫克利用包租火車的方式組織的團體旅遊,被認為是近代旅遊和旅遊業產生的標誌。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特別是20世紀60年代以來迅速遍及世界各地的社會化大眾旅遊。現代旅遊產生的根本原因在於二戰後緩和與發展一直佔據主導地位的國際環境的促動。現代旅遊產生的標誌是噴氣式客機的誕生。
現代旅遊的特點:普及性、持續性、地理集中性、季節性。
二、旅遊的概念
1991年6月25日,世界旅遊組織在加拿大召開的“旅遊統計國際大會”上,對旅遊的概念進行了重新定義。1995年在全世界推廣使用。旅遊是人們為了特定的目的而離開通常環境,前往某些地方並作短暫的停留(不超過一年)的活動,其主目的不是為了從訪問地獲得任何經濟收益。
注意:“通常環境”包括兩層含義:一是指人們經常去的地方,即使這個地方離他的居住地很遠;二是指離一個人居住地很近的地方,即使他很少去。
旅遊活動的型別
1、按地域範圍標準劃分,可分為國內旅遊和國際旅遊。
2、按旅遊目的標準劃分,旅遊可分為休閒、娛樂、度假類;探親訪友類;商務、專業訪問類;健康醫療類;宗教/朝拜類與其他類六大類。
3、按組織形式標準劃分,可分為團體旅遊和散客旅遊。
三、旅遊的本質屬性及特徵
旅遊具有消費性、休閒性和社會性等基本屬性。
旅遊的基本特徵是:異地性、暫時性、綜合性。
第二節 現代旅遊的構成要素
一、旅遊主體——遊客
遊客分類
遊客分為旅遊者(又稱過夜遊客)和一日遊遊客(不過夜遊客)。
國際遊客分為國際旅遊者和國際一日遊遊客。國際遊客包括外國人和國外僑民。我國稱國際遊客為入境旅遊者,包括外國人、華僑和港澳臺同胞。
國內遊客分為國內旅遊者和國內一日遊遊客。
國內旅遊者指離開常住地到國內其他地區、停留時間最長不超過12個月的遊客,沒有國籍限制。我國則規定停留最長時間在6個月以內。
二、旅遊客體——旅遊資源
1、旅遊資源:是指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中凡能對旅遊者產生吸引力,可以為旅遊業所開發利用,並能產生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的各種事物和因素。
2、旅遊資源的特徵:觀賞性、區域性、自在性、不可轉移性、時代性和民族性
3、旅遊資源分類。通常按旅遊資源的基本屬性可分為自然旅遊資源和人文旅遊資源。
國家標準:地文景觀、水域風光、生物景觀、天象與氣候景觀、遺址遺蹟、建築與設施、旅遊商品、人文活動。
三、旅遊介體——旅遊業
1、旅遊業的三大支柱是:旅行社業、旅遊交通運輸業和以飯店為代表的住宿業。
2、旅遊業特點:綜合性、依託性、敏感性、涉外性、勞動密集性。
第三節 旅遊市場
一、旅遊市場的概念及構成要素
1、旅遊市場的概念。瞭解即可。
2、旅遊市場的構成要素。
(1)旅遊產品的生產者或供應者,他們是旅遊市場的賣方主體。
(2)旅遊產品的使用者或消費者,他們是旅遊市場的買方主體。
(3)可供交換的旅遊產品,他們是旅遊市場的客體。
(4)價格,它透過買賣雙方的調節作用而對旅遊產品的供求產生影響。
二、國際旅遊市場
根據國際旅遊組織的劃分,全球國際旅遊市場分為歐洲、美洲、東亞和太平洋、非洲、中東、南亞六大旅遊市場。
三、中國旅遊市場
1、中國旅遊市場包括海外來華旅遊市場、國內旅遊市場和出境旅遊市場三部分。
2、中國海外來華旅遊市場由外國人、海外華僑和港澳臺同胞三部分構成。其中,港澳臺同胞一直佔我國入境旅遊遊客的絕大部分。據世界旅遊組織預測,到2020年中國將成為世界第一大旅遊目的地國,年接待入境旅遊者將達1.37億人次。
3、中國國內旅遊市場特點:規模大、短程旅遊比重大、以散客旅遊為、人均消費水平較低。
4、中國出境旅遊市場由邊境遊、港澳遊和出國遊三部分組成。據世界旅遊組織預測,到2020年中國出境旅遊將佔世界第四位,出境旅遊人數將達1億人次。
第四節 旅遊組織
我國的旅遊行政組織主要指國家旅遊局和地方各級旅遊行政管理機構。
省級及其以下的地方旅遊行政管理機構受地方政府和國家旅遊局雙重領導。
三、我國的旅遊行業組織
第二章 中國歷史文化常識
第一節 皇帝與皇權
一、皇帝稱謂的由來
1、三皇五帝
三皇:、地皇、人皇。
五帝:黃帝、顓頊、帝嚳、唐堯、虞舜。
2、帝王的各種稱號
諡號:是指古代對死去的帝王、大臣、貴族,按其生平事蹟和品德給予的評定褒貶的稱號。諡號始於西周。大致分為三類,屬於褒揚的有文、武、景、惠等;屬於貶斥的有煬、厲、靈、幽等;屬於哀矜的有哀、懷、愍、悼等。諡號中獨立使用,多與廟號結合。
廟號:是指古代帝王死後在太廟立室奉祀以題廟室的名號。始於商代。
尊號:是皇帝或皇后生前接受的尊崇褒美的稱號。始於唐後、中宗之世。又叫徽號。 全稱是廟號、尊號、諡號的合稱。
年號:是帝王繼位為紀年而設定的稱號。始於漢武帝繼位之年的建元元年(前140年)。
陵號:皇帝陵寢的名號。
二、皇族成員的稱謂
太上皇、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嬪妃、皇太子、皇太孫、公主(漢代開始專指皇帝之女)、長公主(漢代皇帝的姊妹)、大長公主(漢代皇帝的姑母)、附馬。
第二節 古代官制與官吏選拔制度
一、古代官制
1、古代官制的發展階段及特點
巫史制時期 夏、商
公卿制時期 西周、春秋
丞相制時期 戰國、秦、西漢前期
尚書制時期 漢武帝到明初
內閣制時期 明、清
2、中央官制
夏 商:巫史、王族成員是國家機構中最有權威的官員和主要成分
西 周:設三公(太師、太保、太傅)輔天子,下設卿士和太史,分掌政務部門和文化教育。
春秋 戰國:行政事務由宰相主持,部隊由將軍統帥。
秦 漢: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九卿為主體的中央官制。
隋唐--宋元:三省(尚書、中書、門下)六部(吏戶禮兵刑工)制。
明 清:六部直歸皇帝。
二、古代官吏選拔
夏 商 周:按血緣關係分封,世襲
戰國:國君世襲,其他官吏國君任命
兩漢:從高官子弟和士人中選拔(透過徵召、察舉、太學)
魏晉南北朝:九品中正制
隋唐---明清:科舉制
四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
一般來說,進士一甲三名都授翰林院官職,二、三甲考選為庶吉士的,亦稱翰林,其他人可授給事、御史、主事、中書、太常博士、國子博士、知州、知縣等官職。
一、文學
春秋:《詩經》,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
戰國:楚辭體,屈原《離騷》
漢:賦、樂府
唐:近體詩、散文、傳奇(小說),李白、杜甫、白居易,韓愈、柳宗元的散文 宋:詞,歐陽修、辛棄疾、柳永、蘇軾、李清照,詩人黃庭堅、陸游
元:散曲、雜劇,關漢卿的《竇娥冤》、《救風塵》,白樸的《牆頭馬上》、《梧桐雨》,馬致遠《漢宮秋》,王實甫《西廂記》
明代:羅貫中《三國演義》(我國最早長篇小說),施耐庵《水滸傳》,吳承恩《西遊記》,蘭陵笑笑生《金瓶梅》。
清代:吳敬梓《儒林外史》,曹雪芹《紅樓夢》(古代白話小說高峰),蒲松齡《聊齋志異》
現代:小說、戲劇。魯迅的代表作有《狂人日記》、《阿Q正傳》、《祥林嫂》;郭沫若的代表作有《屈原》、《虎符》;茅盾的代表作有《子夜》、《林家鋪子》;巴金的代表作有《家》、《春》、《秋》;老舍的代表作有《駱駝祥子》、《茶館》、《四世同堂》;曹禺的代表作有《日出》、《雷雨》。
二、對聯
對聯起源於古代的制桃符。一般認為五代時期後蜀之主孟昶所撰寫的“新年納餘慶,佳節號長春”為我國對聯發展史上的長一副對聯。
對聯分類:按內容可分為敘事聯、狀景聯、抒情聯、曉理聯、評論聯等;按文字長短可分為長聯、短聯;按寫作方式可分為自擬聯、集句聯。通常按照對聯的應用範圍可將其分為春聯、門聯、堂聯、喜聯、壽聯、輓聯、交際聯和名勝古蹟聯等。
對聯特點:對仗嚴謹、聲律和諧、示意完美。
三、古代詩詞
《詩經》中大部分為四言詩。漢代以後出現了五言詩。南朝劉宋時期七方詩的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