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話的問題大家都要注意哪些
說話的問題大家都要注意哪些
嗓子嘶啞多因用聲不正確
楊蓓蓓解釋,正常的人體聲帶結構,聲帶位於喉部,也就是氣管的最上端,在我們呼吸的時候聲帶會一張一合地運動,當氣流從氣管裡出來的時候透過聲帶黏膜的震動就會發出聲音,當說話比較多,比較勞累的時候,尤其是感冒後都會有聲音嘶啞的感覺,這時就可以看到聲帶黏膜會發生腫脹,這時候聲帶的震動就不好了,因此聲音就表現得很嘶啞。
嗓子出現問題,多半是發音不正確,導致用聲過度而造成的。我們平時講話,發音都不成問題,正確發聲的話,講上半天一天都不會累。但碰到有噪音時,或者小孩子吵鬧,需要提高音量講話時,聲帶閉合發生震動過度,碰撞的部位就會引起水腫,聲帶閉合不嚴密,又會使得講話需要格外費力,而且有漏氣。這時候,就要注意要少講話,否則就得用更多的力氣去講話,導致聲帶水腫。久而久之,還會形成聲帶小結、息肉。
同樣,小孩子朗誦、唱歌過量,也會形成聲帶問題。通常我們一張嘴就能看見的部位叫做咽部,再往下稱為喉部,統稱為咽喉部。民間說法叫“嗓子”,但是具體到發聲的部位應該是聲帶。由於聲帶的位置比較深,無法看見,而且早期症狀比較輕微,會出現嗓子不舒服或者勞累、聲音嘶啞,經過休息和簡單的用藥一些人都可以恢復,因此也不太重視。用嗓過度後嗓子的前端是最容易磨損,也就是最容易長息肉的,所以手術後不注意保護嗓子是有可能再長息肉的。
嗓音嘶啞宜馬上治療
近年來,職業用聲人員的聲帶類疾病發病率在逐漸增高。最常見的疾病有聲帶炎、聲帶息肉、聲帶結節,甚至還有難以醫治的聲帶白斑、喉角化病及聲帶癌等。有些人認為聲音嘶啞算不上什麼大毛病,用不著小題大做,吃點兒消炎藥或者泡點胖大海喝喝就行了。其實,第一聲嘶啞就是病變的開始,至少已埋下難以預料的隱患。碰到聲音嘶啞,注意休息最重要,要減少發音。平時用聲不要過長、過高、過累。要戒菸、少酒、及時治療急性炎症、急性喉炎及呼吸道疾病,變聲期、感冒、月經期要減少發聲。此外,學會科學發音十分重要。要善於高、低、中音交替使用,因為發高音時用聲帶前1/3,發中音時用聲帶中1/3,發低音時用聲帶後1/3。這樣發音不但有聲有色,還可以使聲帶交替休息。
不要擅自亂用藥
平常人雖然沒有患什麼病,可有時也會感到咽部發癢,嗓子裡有東西的感覺,感到不清爽,老想咳咳才舒服,俗稱“清清嗓子”。這大多是由於吸入粉塵、油煙或其他刺激性氣體造成的“咽異感症”。有時講話多了,也會產生此感。但這不是病,是環境因素刺激咽喉所致,與個人健康狀況也有些關係,一般不會產生嚴重後果。但是,經常想咳咳才舒服,就得找醫生瞧瞧了。這多半是有咽喉慢性炎症存在,得及時使用對得上號的中、西藥品(但不能動不動就吃抗生素、激素一類的藥品)。
有的人會突然發不出聲音,這種情況最常見的就是急性喉炎,由於說話過多、吃了過鹹的東西導致聲帶急性充血。經過一段時間休息或者一般的`治療是可以恢復的,主要是由於炎症引起的。
一些中藥對於保護嗓子有很好的療效,如菊花、胖大海、麥冬等,都有清熱、利咽、解毒、潤喉等作用。也可進行霧化吸入,用一些消炎藥物,放在機器中變成霧氣吸入嗓子中,對於咽部咽炎、聲帶病變,甚至氣管的病變都可以起到簡便直接的治療作用。任何咽喉病只要及時治療,都是可以治癒的。就算是轉為慢性病,經過一段時期的集中治療,也是可以治癒的。
秋季咽炎宜調理為主
進入秋季,風高物燥,受氣候影響,慢性咽炎患者常常症狀加重。慢性咽炎可以是由於急性咽炎反覆發作所致,也有較多人因長期菸酒刺激引起。還有,上呼吸道的慢性炎症、貧血、消化不良、肝病、腎臟病等,以及一些職業因素,也常與本病有關。
杭州市中醫院耳鼻喉科的姜莽兒主任介紹,慢性咽炎屬於中醫學“喉痺”範疇,包括“虛火喉痺”、“陽虛喉痺”、“簾珠喉痺”等。慢性咽炎常為臟腑虛損,耗傷陰分,虛火上炎於咽喉而致,或因風熱喉痺反覆發作,餘邪滯留,或粉塵、濁氣刺激,嗜好菸酒辛辣,勞傷過度等引起。肺陰虛,則津液不足,咽喉失於濡養,兼之虛火循經上炎;腎陰虛,腎之經脈上絡於肺,致使肺也陰虛,虛火上炎,遂致喉痺。另外,虛火上蒸,煉津成痰,加之脈絡痺阻,氣機不利,致氣滯痰凝,痰火鬱結。
慢性咽炎是一種常見而難治的疾病,其症狀頑固,且易復發。中醫認為慢性咽炎主要是由於臟腑虛損所致,所以如何調理人體生理功能,預防臟腑虛損顯得尤為重要。姜莽兒主任建議從多方面進行調理。生活上戒除菸酒等對咽喉的不良刺激;起居有常,勞逸適度,氣候變化時,注意保暖,避免感冒;忌食辛辣燥熱之物,以防蘊熱傷陰;注意口咽衛生。
另外也可同時採取飲食調理。
●豬皮約500克煮成膠狀過濾,加蜂蜜、大米粉各250克,文火煮開,攪勻,每日兩次,每次一至兩匙。
●將鮮芝麻葉洗乾淨後,嚼爛,慢慢吞嚥,每日3次,每次6片葉。
●生蜂蜜20克,香油5滴,雞蛋一枚,將蛋清打入碗中攪勻,取極沸水衝熟,頓服,一日兩次,早晚空腹服,連服兩週。
●五汁飲(荸薺汁、梨汁、鮮蘆根汁、麥門冬汁、藕汁)頻頻飲服,有養陰清熱生津作用。
●冬日蘿蔔擠汁頻飲,有清熱潤肺生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