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兒童營造適宜的早期經驗環境的方法
為兒童營造適宜的早期經驗環境的方法
重視早期經驗的影響,對於半歲之前的孩子,主要是感覺和知覺的發展期,在結合對孩子的護理從聽覺、視覺、觸覺等方面對孩子進行早期教育和鉀力開發時,也不要忽視注意力的培養。
由於孩子小,受孩子大腦和神經系統發育的限制,孩子一天中大部分的時間是處於睡眠狀態,清醒的時間也比較少,加之觸覺發育還不成熟,引起孩子注意的主要是聽覺和視覺。所以在這一階段主要是利用視覺和聽覺來引導孩子的無意注意和維持孩子的注意。例如用顏色鮮豔的帶有響聲的玩具逗引孩子,多和孩子進行“會談”式的情感交往,尤其要重視積極應和2-3個月的孩子發現出來的那種希望“交談”的息願。孩子在吃飽、穿暖、身體感到十分舒服的時候,就開始強烈地渴望與大人進行交往。如果你俯身去觀看孩子,他先是會定定地凝視你,然後就會衝著你嫩笑,並且一邊活潑地搖手蹬腿,一邊使勁地鼓動嘴巴,同時嘴裡發出“哦奧”地聲音,似乎是想和你說些什麼。如果你應和了孩子的話,孩子的反應會更強烈,並且這類“交談”可以持續很長的時間。這種山孩子發出的交往訊號實際上是一種早期的生理現象,心理學家注意到,就是先天聾啞的新生兒也會出現這種現象,但是當他們稍大一些的時候這種現象就會慢慢地消失,積極滿足和迎合孩子希望“交住”的意願,不但可以保持孩子神經系統和腦中樞的適宜興奮,促進孩子神經系統和大腦的進一步發育,而且可以對孩子認識的發展產生強大的影響。科學家發現那些從2-3個月就強烈渴望與大人交往的孩子長大以後能夠更加有日的地仔細觀察實物,能夠更長時間地玩耍同一個玩其,這說明這些孩子具有較好地注意集中能力和穩定能力。
對於1歲以內的孩子,大人與孩子之間的情感交往對孩子認讓讓的發展形響很大,不僅影響注意力的發展,而且對知覺、思維、記憶、個性等方面的'發展都有顯若的影響。小孩子的新成績往往出現在大人在場的時候:學會說新的話,爬幾米遠去取玩具,向你迎面走幾步等。小孩子在生命的第一年內所取得的許多成續正是在與大人的情感交往的過程中取得的。
多帶孩子進行戶外活動,開放的環境可以給孩子提供更多的觀察機會,大人可以在培養孩子注意的靈活性和穩定性方面對孩子施加影響。例如引導孩子有目的的觀察某個實物,介入孩子的活動使孩子的觀察持續更長的時間等。這一階段的孩子偏愛數里多而小的刺激物。
應如何為兒童營造適宜的早期經驗環境
第一、胎兒環境。
懷孕時母親的情緒、壓力以及胎兒的出生方式,其實都是生成胎兒早期經驗的外部環境。大量臨床資料證明,母親的精神壓力、憂鬱情緒對胎兒的未來人格影響甚大,不同的分娩方式也會對胎兒的腦部留下不同的經驗。國外現有一門新的心理學稱之為出生創傷心理學,透過對大量成人的催眠術,都可以回溯到每個人生命的早期,甚至胎兒在子宮時的經驗,發現越是早期的創傷經驗(分娩之前),往往形成以後人格的核心部分,而出生之後的創傷,特別是三歲之後的創傷是位於人格的邊緣部分。
第二、家庭環境。
家庭是兒童成長的第一所學校,也是鑄造孩子良好性格的重要場所。家庭環境的優劣直接影響兒童的身體健康及學習成績,而且對兒童心理健康產生正反兩方面影響。在兒童成長過程中,家長應當積極為孩子提供一個和睦友愛、富有親情或情趣的家庭環境,儘量減少家庭矛盾,尤其是父母要成為孩子的表率,不為小事斤斤計較,做到心胸豁達、樂觀,使孩子受到良好薰陶,減少焦慮及憂鬱等不健康問題的發生率,促進兒童身心均得以健康發育。
第三、母親的素質。
母親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最重要的精神導師,是孩子靈魂世界的第一奠基人,是孩子社會化過程中的引路人,因此,家庭中母親的素質是非常重要的。據資料顯示:如果是男孩子,男孩子的問題一般出在母親身上;如果是女孩子,問題一定是母親帶來的。母親對待孩子的態度對兒童性格的形成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如果母親的態度是民主的,兒童的性格就是獨立的、直爽的、協作的、親切的、社會的、創造的;如果母親的態度是專制的,兒童的性格就是依賴的、反抗的、情緒不安的、以我為中心的、大膽的。因此說明,兒童性格的形成與母親的影響有直接關係。另外母親的素質也會影響孩子的智商水平,據美國一份資料披露:父母均是小學文化程度的兒童平均智商為98.3;初中文化者的孩子智商可為103.3;父母高中畢業的孩子智商可為108.1;大學專科以上文化的父母的孩子智商則達1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