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氣功的特點及練習方法

健身氣功的特點及練習方法

  編者:健身氣功是一種很多人都比較喜歡的保健運動,但是健身氣功僅僅只有健身的功效,和真正的氣功可是完全不同,電視上或者哪些民間藝人表現的氣功絕活千萬不可嘗試哦!

  健身氣功的特點1、

  健身氣功·六字訣的逆腹式呼吸法在練習時要與形體動作相配合,動作上升或外開時吸氣,動作下降或內合時呼氣。

  健身氣功的特點2、

  健身氣功·六字訣形體動作有升、降、開、合的轉換,且動作在轉換切分處稍作停頓以體現鬆緊和虛實的結合,所以,在運用逆腹式呼吸時,應在動作升降開合的轉換切分處停頓時,作短暫的停閉,形成“吸停一呼”的逆腹式停閉呼吸。

  健身氣功的特點3、

  健身氣功·六字訣的逆腹式呼吸過程中要注意做到深、長、勻“深”是指吸“氣”感覺要到小腹(丹田),有別於自然呼吸法的吸“氣”感覺只到胸部;

  “長”是掛呼吸節律要放慢,一吸一呼間的時間儘量延長來配合動作的柔和緩慢和完整性;“勻”是指從吸氣開始至呼氣結束,氣流在體內的入與出的整過程中,都要儘量做到均勻一致。

  健身氣功的特點4、

  健身氣功·六字訣的逆腹式呼吸法在呼氣時,要結合每一字訣的相應臟腑部位稍加意念。

  “噓”字訣意在兩脅;“呵”字訣意在下胸部;“呼”字訣意在腹部;“四”字訣意在上胸部;“吹”字訣意在腰部;“嘻”字訣意在整體的胸部、腹部(三焦),按照自上而下的順序進行。

  健身氣功的特點5、

  健身氣功·六字訣的逆腹式呼吸法在吸氣時不要吸得太滿,呼氣時不要呼得太盡,要留有餘地,以免造成憋氣現象。

  氣功在老人中是非常受熱捧的一種健身方式,很多的老人都開始練習氣功,當然老人練習的健身氣功是沒辦法和真正的硬氣功相提並論的,只是能起到一些保護身體的效果。氣功入門有哪些方法?氣功怎樣才算入門?

  氣功入門

  第一步:呼氣注意心窩部。練功準備就緒,即微合雙眼,先注視鼻尖片刻,接著閉目內視心窩部,耳聽呼吸,勿使有聲。意念隨每次呼氣自喉部下達心窩部,儘可能逐漸放慢、放長,每次呼氣的時間,以每分鐘呼8—12次為宜。吸氣時任其自然,無念無識。

  練功時若有雜念,要用數息法制之:只須數呼氣之數,從1—10,再回頭從1—10,反覆進行,雜念平息,即不必數息。本步練功時間每日3次,每次20分鐘。儘可能固定每日練功時間,易於形成條件反射。若不能固定時間者,則每日早、中、晚3次不可缺。

  練功約3—5日,便自覺心窩部有沉重感,至10日左右心窩部有溫熱感,即告第一步完成,為第二步奠定了基礎。煉本步期間,無練功基礎者,可能出現頭昏,腰痠背痛,呼吸不自然,舌抵上顎不習慣等。

  這些是初練時的生疏現象,只要堅持按要求去練,便會逐漸純熟,各種不自然現象漸會消失。在練本步過程中,一般脾胃虛寒、食慾欠佳、精神不振者,可漸增食慾,精神日振。

  第二步:意息相隨丹田趨。當第一步功法練至每次呼氣自覺心窩部發熱時,即可意息相隨,於每次呼氣時,以意引心窩之熱氣流逐漸向下延伸,一步步趨向丹田(小腹內)。但必須注意輕鬆自然,不可過分用意和操之過急。

  如此每日練功3次,每次半小時左右,約10天左右,即可於每次呼氣時出現一股熱流下達丹田的感覺。此時可出現小腹中汩汩有聲,矢氣增多,食慾增進,大小便異常者漸趨正常。

  第三步:調息凝神守丹田。接上步,當每次呼氣皆有熱流下沉丹田,丹田溫暖發熱後,即把呼吸有意無意地止於丹田,即意守丹田,不必過分注意呼氣。每日練功3次,每次40分鐘左右。本步鍛鍊時間約需40天左右,即可感到丹田內形成一個“氣團”。

  健身氣功是什麼?氣功入門練習怎麼做

  氣功是什麼?

  氣功在我國有悠久的'歷史,有關氣功的內容在古代通常被稱為吐吶、導引、行氣、服氣、煉丹、修道、坐禪等等。在古書記載中很少有“氣功”二字,偶爾出現“氣功”的提法,亦無完整的解釋。

  直到本世紀50年代,劉貴珍在《氣功療法實踐》一書中寫到:“‘氣’這個字,在這裡代表呼吸的意思,‘功’字就是不斷地調整呼吸和姿勢的練習……”

  一般認為“氣功”二字從此被確定和傳播開來。國外有些資料將氣功譯為“深呼吸鍛鍊法”,國內有些工具書也如是照搬,顯然是未認識到氣功的真。

  ,實際上氣功鍛鍊包括呼吸、體勢、意念三類手段,每一類手段又有多種鍛鍊方法,深呼吸只是眾多呼吸鍛鍊方法中的一種。可見,將氣功的定義解釋為“深呼吸鍛鍊方法”,是過於片面了。

  如果從中醫學角度定義氣功:氣功是透過調神的自我鍛鍊,使自身氣機變得協調的鍛鍊方法。

  第一步:

  呼氣注意心窩部。練功準備就緒,即微合雙眼,先注視鼻尖片刻,接著閉目內視心窩部,耳聽呼吸,勿使有聲。意念隨每次呼氣自喉部下達心窩部,儘可能逐漸放慢、放長,每次呼氣的時間,以每分鐘呼8—12次為宜。吸氣時任其自然,無念無識。

  練功時若有雜念,要用數息法制之:只須數呼氣之數,從1—10,再回頭從1—10,反覆進行,雜念平息,即不必數息。本步練功時間每日3次,每次20分鐘。儘可能固定每日練功時間,易於形成條件反射。若不能固定時間者,則每日早、中、晚3次不可缺。

  練功約3—5日,便自覺心窩部有沉重感,至10日左右心窩部有溫熱感,即告第一步完成,為第二步奠定了基礎。煉本步期間,無練功基礎者,可能出現頭昏,腰痠背痛,呼吸不自然,舌抵上顎不習慣等。

  這些是初練時的生疏現象,只要堅持按要求去練,便會逐漸純熟,各種不自然現象漸會消失。在練本步過程中,一般脾胃虛寒、食慾欠佳、精神不振者,可漸增食慾,精神日振。

  第二步:

  意息相隨丹田趨。當第一步功法練至每次呼氣自覺心窩部發熱時,即可意息相隨,於每次呼氣時,以意引心窩之熱氣流逐漸向下延伸,一步步趨向丹田(小腹內)。但必須注意輕鬆自然,不可過分用意和操之過急。

  如此每日練功3次,每次半小時左右,約10天左右,即可於每次呼氣時出現一股熱流下達丹田的感覺。此時可出現小腹中汩汩有聲,矢氣增多,食慾增進,大小便異常者漸趨正常。

  第三步:

  調息凝神守丹田。接上步,當每次呼氣皆有熱流下沉丹田,丹田溫暖發熱後,即把呼吸有意無意地止於丹田,即意守丹田,不必過分注意呼氣。每日練功3次,每次40分鐘左右。本步鍛鍊時間約需40天左右,即可感到丹田內形成一個“氣團”。

  隨著功夫的積累,氣團逐漸增大,小腹充實飽滿有力,有時會出現陰部作癢,會陰跳動,腎區及四肢發熱等,這些現象或感覺可因人而異。一般患有失眠、陽痿、月經不調、二便異常者漸可明顯好轉。

  第四步:

  通督勿忘復勿助。接上步,當丹田真氣充實到一定的程度,即會沿脊柱上行。此時,意念須隨之上行而不為別的事情分散注意力(勿忘);當其止於某處不復上行,甚或有所退下時,也不要用意向上導引(勿助)。

  因為上行之快慢完全取決於丹田中真氣充實的程度,丹田越充實,上行的力量越大,速度越快;反之則上行中止,甚或倒退。當上行至腦後“玉枕關”,屢屢欲上難透過時,可用內視頭頂法,一般即可衝過玉枕關。本步是關鍵的一步。

  每日練功次數可適當增加至4—5次,每次需1小時左右。一般在一週之內,氣流即可衝過“玉枕關”。這也是因人而異的,快者一下子就可透過,力量也很猛;其次者須數次;慢者需數天;個別人可因特殊情況而久久難以透過。

  練本步過程中,可出現項背強急,頭如緊箍等情況,是衝關通督之前兆,不可疑慮放鬆;通關後(尾閭、夾脊、玉枕)自然輕鬆愉快。通關後呼氣時熱流直下丹田,吸氣時熱流沿脊而上過頭頂至口腔,形成任督迴圈(即“小周天”)。

  至此境界,凡患有頭暈、耳鳴、失眠健忘、性慾低下、月經不調、心悸氣短、精神恍惚等病證者,皆可明顯改善,長期堅持可望康復。無病者亦可致身輕體捷,精力充沛。

  第五步:

  元神蓄力育生機。任督迴圈形成後,一般仍意守下丹田,同時其他經脈也可相繼開通。如頭頂出現動力,可改守上丹田(腦中),可以靈活掌握。練功時間仍每日3次,每次一小時左右。

  此期間,會出現頭皮奇癢,舌尖顫麻,全身如有電流亂竄,皮膚麻癢如有蟻爬,眉心、鼻樑緊張,環頭拘緊等反應,亦因人而異,不必害怕,也不要追求,約一月後各種動象漸會自然平息。此後各種慢性病皆可明顯好轉或痊癒。

  總結:其實現在人們健身所用的健身氣功和真正的氣功還是有本質上的差別的,所以不要以為你也是練過氣功的,那麼氣功絕活你可以做,千萬不可亂試小心有生命危險!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