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的道理作文

做人的道理作文

做人的道理作文1

  有人嘆“聽了許多道理,仍過不好這一生。”認為人生真理難求。但也有人說,“做人的道理生活都教給了我們。”生活無言,我們如何從中體悟為人處事之道?

  古人有云“世事洞察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為人處事之道滲透於生活的點滴,生活對我的教導有時如春雨潤物無聲,但更多時候以苦難挫折磨礪我們,生活教給我們的道理不像數理定律不可更改,不同的人,不同時代,都可能有不同的人生真義。正因其特徵,我們要追尋人生真義,必須在生活中尋找。

  尋找人生的道理,查閱書籍是絕對不夠的,我們應該走近生活,熱愛生活,方能在生活點滴之間毫末之處窺得人生真義。

  然而有人認為,人應立鴻鵠志,有大作為,心中應懷天下事,生活的細枝末節中如何尋到人生大道理,不過是為人處事的小聰明,不足為道,誠然,尋找真理需要目光放遠,但更需要立足當下生活。抬頭看見了月光,低頭還要撿起六便士。沒有現實生活的理想只是一句空話。沒有“掃一屋”的辛勤,何來掃天下的擔當?

  成大事不拘生活表象不過空想著的詭辯,真正的偉大者往往飽含對生活的熱愛。蘇東坡在繪畫時領會“成竹於胸”的創作內涵,在烹飪中悟出“人間有味是清歡”的哲理。正因為他在任何境遇有對生活始終如一的熱愛,從生活中尋找真知,才能鑄高貴的品格與曠達的胸襟。若能對生活持有熱愛,踏實過每一天簡單平凡的生活,或也能如東坡一般,於苦難中品出樂味,在生活永珍中瞥見無形的人生真義。

  縱觀當下,飛速發展的時代吹來了變革之風,而猛烈風勢同時壓彎了新一代青年的脊樑,吹散了對生活的熱愛。在快節奏生活的裹挾下,有人以“詩和遠方”的蜃景麻醉自己,脫離人生的現實土壤,有人於物欲中迷失,埋頭爭搶蠅頭小利,拋卻了更深層的追求。體悟為人之理當立足生活,以更純淨而去物慾的目光看待生活,懷理想,應以當下生活的根基追求遠方。生活教給我們做人的道理,需要我們熱心而求。

  心事浩茫連廣宇,於無聲處聽驚雷。心中追尋茫遠的人生真義,懷熱情走到生活靜處微處,無聲之處,哲理之音殷殷作響。

做人的道理作文2

  我的爺爺,雖已年過八旬,但是仍然老當益壯。他走起路來腰板挺直,說起話來鏗鏘有力。他眼不花,耳不聾,只是牙齒不太好,一張嘴就露出一排金黃的假牙。爺爺的頭髮略顯蒼白,他長滿皺紋的臉上劃過了一道道歲月的傷痕。就是這樣普普通通的爺爺,卻教會了我許多做人的道理。

  爺爺是一個非常節儉樸素的人,他總是那麼節省,吃剩的飯菜,喝剩的湯都要留到下一頓接著吃,甚至幾顆小小的糖也捨不得一次吃完。有一次,我正在大廳裡聚精會神地寫作業,爺爺一個箭步走了過來,一邊走一邊自言自語:“怎麼能那麼浪費呢?這盞燈開著也沒用。”說完便伸出他那滿是老繭的手關掉了大廳的燈並幫我開了檯燈。我無法理解,大嚷:“爺爺,你無緣無故關燈幹嗎?你沒看到我在寫作業嗎?”爺爺走到我身旁,俯下身子,微微一笑,語重心長地說:“乖孫,我們要學會節約資源,你想想,如果每個人都浪費資源,那麼地球資源將會耗盡。”但是我還是無法理解,甚至認為爺爺很吝嗇。後來在一次“捐款獻愛心”活動中,爺爺把他平時的一部分積蓄捐了出去,我很好奇,疑惑不解地問:“爺爺,你為什麼要把你的一部分積蓄捐出去呢?”“孫兒,做人要當省則省,現在別人有難了,我就不‘節省’了,應該伸出援手。”爺爺面帶微笑地說。雖然事情已過去了兩三年,可爺爺的這句話依然銘記在我心中,每當我看到捐款活動時,都會毫不猶豫地把平時省下來的零花錢捐出去,獻出一份愛心。

  爺爺不僅是一個節儉的人,他還是一個熱愛生命的人。爺爺用實際行動告訴我生命是如此精彩:他常常面帶笑容、和藹可親地與他人交談;他堅持讀書看報,關心國事、家事、天下事;他堅持戶外運動,如飢似渴地呼吸新鮮空氣。爺爺經歷過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新中國建立的初期,大風大浪都經歷過了,每當遇到煩心事或苦惱的時候,爺爺總是說:“沒事,一切都會過去的。”這句話鼓勵我用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勇敢地面對生活,我將弘揚老一輩的優良品格,做一個胸懷廣闊、博覽群書、熱愛運動、不畏困難的人。

  爺爺是一個平凡而又不平凡的老人,他用他樸素的為人道理引導我不斷成長,爺爺,我愛您!

做人的道理作文3

  卡夫卡曾言:“我是自由的,那就是我迷失的原因。”而不論置身任何時代,對於紛繁世象中自由漫步摸索的我們,又該如何在蕪雜的外象中撥開雲霧,在迷霧的繚亂中站定點亮世象之外的根本與道理?

  若說生活是自然圖景,個人經歷、人際紐帶的集合,那麼道理或許就來源與個體觀察上的主觀歸納聯絡。自然的執行中,洞察的是與日常起居相關的用度方法;交往的積累中,沉澱的是為人立世的基本準則。我們在觀察生活永珍中構建著社會標準,道德原則,並在經驗的口授身傳中將生活的道理延續流長。

  因此,生活永珍堆砌,其本身存在實則不變,變化的是人們加以觀察整合的目光,即如叔本華有言:“事物本身是不變的,變的只是人的感受。”

  然而而今追求感官刺激,人們的主觀感受被日趨豐富的外象填滿無餘的當下,觀察的目光是否所向皆有用?不加思索的攫取攝食,最終究竟是體悟道理的方式,還是膨脹的物慾刺激?

  “世界不過是思維的運作。”如何將客觀所融及之表象內化為主觀世界的精神指引,或許各中關鍵便是思維的投入,眼之所及需要有效整合,脈絡釐清依賴深入思索。

  這種思索,是對觀察到的世界的抽取脈絡、分類歸納,“事有必至理有固然。”而沒有了思維的參與,表象終究只能成為理所當然的淺薄存在;富於啟發的萬事萬物,也難以在空洞的目光中凝聚出震撼人心的力量。

  同時,我們也不應忽視個體差異所帶來的結論偏差。世象本就各色各異,主觀價值的不同加諸其上,更是碰撞出了不同個體眼中的各色生活。而唯有思索自己所理想的境界,個人價值與生活表象的協調統一,才能做到即使表象多變,最終也能做出屬於自己的取捨判斷。乃至攀援至去留無意,不以他人觀花之行涉自己尋芳之路。

  當然,還應看到的是,無數人將個人價值定位於批判戾氣,觀察與取捨出社會的陰暗,情願溺於泥濘而控訴出全體的汙濁。由此,思索之後,觀察之中,不應只是快意於一時宣洩,生活永珍,道理各色,我們更應以主動面對,構建未來的態度將無聲之理施就天下四方。

  “超以象外,得其環中”需要深思的沉澱,呼籲理性建構的迴歸。

做人的道理作文4

  在我的童年生活中,我經歷過許多事,但唯一那件事,使我終生難忘,它使我明白了一個道理。

  那是上星期四的一次測驗,我正在做試卷,做著做著,我遇到了一道難題,我左思右想也想不出來,只好先做了別的題,大約做了半個鐘頭,快收捲了,按照先例,我從頭到尾進行檢查,這時,我才發現還有一題沒做,我絞盡腦汁地想著,老師說:“離收卷時間還有十五分鐘。”聽了這句話,我可慌了。心想:怎麼辦,怎麼辦,這題我還沒做呢。

  就在這時,我清楚地聽到後座已交卷的同學在議論答案。這使我很矛盾:寫,還是不寫;寫,但這樣我就不誠實;不寫,這道題可是10分,不能讓它白白溜走!

  就在我提筆的一瞬間,我感到不安,手也在抖動。

  終於收捲了,我下定決心,不能改,要做個誠實的人,於是,我便把試卷交了上去,雖然這次測驗我只得了90分。但是我很開心,因為它是我真實的成績!

  透過這件事,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無論我們在哪裡,誠實是做人的原則!

  瞧,90分,它在向我微笑;真正的100分,在向我招手呢!

做人的道理作文5

  論語,讓我明白了論語,讓我明白了人類的文化藝術如香氣撲鼻的苗圃,香氣襲人;如浩瀚的'夜空,星光璀璨;如一首蘊含人生哲理的小詩,如幻如夢。

  相信大家聽到一位老者的名字都不會陌生——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孔子是春秋時期魯國人,為漢族人,我國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世界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記載於語錄體《論語》。

  《論語》共12篇,本書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纂而成。它以語錄體和對話體為主,記錄了孔子一生的言行。集中體現了孔子的道德觀念,政治主張和教育原則等。

  讀著論語,使我沉醉在理論書香中;使我漂泊在哲理的海洋上;是我沉浸在道理人生中。

  “溫故而知新”令我懂得,學習不能光顧著預習新知識,複習舊知識。不能死學,而要從舊知識中得到新知識,來完善自己的知識漏洞。

  從古至今,許多有成就的名人,就是牢記這一點,最終才能成功。他們善於總結上一次的經驗,吸取上一次失敗的教訓,學習上一次失敗中的優點,才能不斷卓越發展。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已成為現在人們口中廣為流傳的一句口頭禪了,用處極為廣泛。例如現在起綽號這種陋習。“綽號”人人都不願意別人把自己不論哪方面的缺點編成一個難聽的名稱像個罪名似的,沉重的砸在頭上,使自己抬不起頭。所以,“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會讓起綽號的人明白,不應亂給別人起綽號,更不應用綽號去笑他人。

  論語,是你讓我懷著“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心,去對待身邊的每一人,讓愛永存。是你讓我把生活化繁為簡,思想洗刷汙濁,過濾雜質。是你讓我帶著“溫故知新”找到學習中的精華,為藍天添上白雲,為小溪加上伴奏。

  伴著你,我那平靜簡單的心多了一絲澎湃;伴著你,我那缺少勃發的心多了一絲鬥志;伴著你,讓我平淡枯燥的生活多了一絲情感!

做人的道理作文6

  今天晚上,我做錯了一件事情,但願寫完這篇文章後能消除我和爸爸媽媽之間的隔閡。

  吃完晚飯,我和老爸準備去打羽毛球。到了體育場,老爸就和他的同事們打球去了。我孤零零一個人待在旁邊無所事事,心裡有點不高興,心想:“為什麼爸爸只跟他的同事打球,不陪我練習呢?”後來有一個小男孩過來了,聽說他參加過羽毛球專業訓練,打羽毛球的水平蠻高的。這時,老爸過來,叫我和他去挑戰一個那個小男孩和他的爸爸,來一個羽毛球男雙PK。我不想去,但最終被老爸說動了。打完了,我和老爸輸了。這樣的結果令我情緒低落,自己躲到一個安靜的角落去慢慢消氣。可是有一位伯伯過來跟我說剛剛打球的事情,說我練習不刻苦,球技不如人,這真是火上澆油!我非常生氣,於是就用一種敷衍的態度回應那位伯伯。回到家裡,爸爸罵了我一頓,說我打球輸了,連帶著做人的道理也丟了。我傷心難過至極,自己在房間裡靜靜反思。

  透過這件事,我懂得了“勝不驕 敗不餒”的道理,而且把自己的氣發洩到別人的頭上是悲觀者的所作所為。今後我一定要樂觀豁達,學會溝通協作,讓自己做到即便輸球了,也不做輸人的事情。

做人的道理作文7

  前言 曾經聽說過這樣一句話“花美在精神,而精神是要人來感受的”。我一直都喜歡白色的玫瑰花,喜歡它純潔的白,喜歡它文靜的外表,喜歡它深層的內在。我每到花店都要買上一枝,放在房間裡,霎那間我的房間從滿了生機……

  (一)

  有一位花販告訴我幾乎是所有的白花都很香,愈是顏色豔麗的花愈是缺乏芬芳,他的結論是:人也是一樣,愈是樸素單純的人愈有內在的芳香。

  (二)

  有一位花販告訴我,夜來香其實白天也很香,但很少聞得到,他的結論是:因為白天人的心太浮躁了,聞不到夜來香的香氣,如果一個人白天的心也很靜,就會發現夜來香、桂花、七里香、連酷熱的中午也是香的。

  (三)

  有一位花販告訴我,清晨買蓮花一定要挑那些盛開的,結論是:早上是蓮花開放最好的時間,如果一朵蓮花早上都不開放,可能中午和晚上都不會開了。我們看人也是一樣,一個人在年輕的時候都沒有志氣,中年或晚年時很難有志氣了。

  (四)

  有一位花販告訴我,愈是昂貴的花愈容易凋謝,那是為了要向賣花的人說明:要珍惜青春呀,因為青春是最名貴的花,是最容易凋謝的。

  後言

  花和人都一樣,不但美在外表,更美在精神,而精神需要自己在心靈花園裡建立,就像起房子那樣要一塊磚一塊磚地去搭建,不容虛假。沿著花香的小徑,我們會發現,不同的花會教會我們不同的做人道理,只要我們敞開自己的心扉去接受身邊大自然的每個美妙的音符。

  一朵白色的花蕾,在我的心房裡燦爛綻放……

做人的道理作文8

  一個學期轉眼間又已經到了快結束的時候,我複習書上的課文時發現了一些我原來忽略的東西。原來這麼多課文裡都在教我們做人的道理。

  就比如第十三課《釣魚的啟示》,裡面第十自然段裡有這樣一句話: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把釣到的鱸魚放回湖中,一個人要是從小受到這樣嚴格的教育的話,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這句話告訴我:生活中有很多“鱸魚”,這“鱸魚”代表了金錢、權利等,但是這個“鱸魚”要靠自己來爭取,而不是走捷徑用不好的方法來獲得。如果一次考試中我靠抄襲得到了高分,那就不是自己真實的成績;如果靠自己做題雖然可能會分數不高,但是卻能知道我錯在哪裡,就可以改正,以後都能記住了。

  再比如第十五課《落花生》,透過父親和孩子們的談話,我懂得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能做只講體面的人。要學習花生不求虛名、默默奉獻、造福人類的貢獻。

  還有第十九課《“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這篇課文講了父親和母親對我截然不同的態度,一個總是說“精彩極了”,另一個總是說“糟糕透了”。學課文之前,我會對父親的做法很反對,但是學習之後,我懂得了父親和母親都是愛作者的,他們的愛像兩股風吹向作者,這兩個極端的斷言有一個共同的出發點,那就是愛。在愛的鼓舞下,作者努力地向前走去。我也是這樣。有時候爸爸媽媽批評我,我會很恨他們。但是回過頭來仔細想一想,他們都是為了讓我更好。

  ……

  感謝語文課教給我這麼多做人的道理,它讓我慢慢走向成熟。

做人的道理作文9

  暑假的一天,天真熱呀,來罐飲料解解渴吧。我開啟冰箱,哎呀,只剩一罐了,我不由得縮回了手,沒捨得喝。

  這時,來了一個收廢品的阿姨,她身後跟著一個三四歲的小女孩。我上下打量著這個小姑娘,她穿著一件皺巴巴的,並不十分乾淨的紅色半袖上衣,下身穿著一條黑“褲子”,那衣服有些大,很不合體。手裡拿著一角已經吃得幾乎沒有瓜瓤兒的西瓜,“挺漂亮的小姑娘,怎麼打扮成這個樣子”我不解的思摸著。爸爸叫我把陽臺上的空易拉罐拿來,我把那個盛空易拉罐的塑膠袋提過來,“嘩啦”一聲,全倒在了地上,只見小姑娘蹲下身子,數著散落在地上的空易拉罐“一、二、三、四……”,聲音不大,是那種我也說不清楚的鄉土口音。“你看人家孩子”爸爸讚許道:“多懂事。”我卻不以為然,哼,不就是數數嘛,誰不會呀。小女孩似乎有點害羞地衝著我和爸爸說:“二十三個,兩塊三”。正在她媽媽掏錢的時候,爸爸轉身回到屋裡,從冰箱裡取出僅剩下的那一罐飲料遞給了小姑娘,並從她手上拿過了那塊西瓜皮。小女孩用不解的目光看著爸爸,輕輕的搖了搖頭,沒有說話,“謝謝,謝謝。”她的媽媽連忙道謝。

  “總共才賣了兩塊三,一罐飲料就值兩塊五,這可好,賣廢品沒賣多少錢,還賠了二毛,”我滿腹牢騷的嘟囔著,甚至還埋怨起小女孩子的媽媽,“收費品還帶著一個小丫頭,要知道他們來,我剛才把飲料喝了多好,哼!”爸爸把我叫到身邊,撫摸著我的頭說:“你看見她穿的是什麼樣的衣服嗎?她手裡的西瓜吃的只剩下皮了,還沒捨得扔;這麼小的孩子就和媽媽一起出來謀生,這些事情你想過是為什麼嗎?”當時,我只知道我沒捨得喝的飲料給小女孩喝了,誰會想得那麼多呀。

  事情過了幾天,我本以為把它忘了。可是有一天,在我家樓下,我聽見一個小女孩奶聲奶氣地對她媽媽說:“媽媽,我要喝水。”巡聲望去,小女孩穿著一件紅色半袖上衣,她媽媽正忙著整理收廢品用的三輪車,不耐煩地說道:“沒看見我正忙著了嗎,你就不能待會兒!”小女孩委屈地哭了。此時,一種不明的愧疚感湧上我的心頭,我想起了爸爸和我說的那些話,我頓時覺得這個小女孩是那麼委屈,那麼值得同情和愛憐。我飛快跑回家,拿了一罐飲料,送到小女孩兒手中,他用小手擦著眼淚:“謝謝大哥哥。”我的心,感覺忽悠一下,一種以前從沒有過的愉快,就象是完成了一件了不起的大事。

  我為以前的想法感到慚愧,能夠幫助別人,比得到幫助還要快樂!

做人的道理作文10

  雖然我們已經接受了將近九年的素質教育,從書面上、口頭上明白了許多做人的道理,但是它卻比不上生活中的種種事物所給予我們的一切,因為身教重於言傳,活靈活現的瞬間使我們受益匪淺……

  爸爸是個體戶,開了家店鋪賣副食,我經常在那裡幫忙。一次,店裡來了一位老人家約六七十歲吧,我熱情地招待她。她買了兩瓶6.5元的鮑魚汁和一盒2.5元的涼粉,算好帳後我微笑著對她說:“總共15.5元。”老人家掏出一張20元的鈔票給我找,我又說:“有沒有5毛錢?給我5毛。”老人家慢條斯理地說:“有。”然後給了我5毛錢,我拉開錢櫃,利索地拿出一張5元和一張10元紙幣,“砰”一聲把錢櫃推進去,找了錢給老人家,這一系列動作都好像習以為常似的。老人家接過錢後異常地看了看兩張紙幣,這時的我早已在店門口站著準備招待下一位顧客。站了片刻,老人家在背後說:“靚女啊,那些錢我給回你爸爸啦!”我回過頭去,懵懵地站在那裡,想:“什麼錢?那又關我什麼事啊?”爸爸說:“你找回她多少錢?”這是我才恍然大悟,原來我找多了10元錢,我支支吾吾地說:“啊?哦,找回她5元錢就對了。”幸虧爸爸沒罵我,也許是因為……待我回過頭來,那個亮麗的身影也悄然走出了店門口,無聲無息地緩緩地消失在我的視野中……此刻我對那位老人家既感激有敬佩。感激是因為爸爸不用虧了那十元錢,現在掙錢不容易啊,每一分都積累著父母的血汗;敬佩是因為她誠實,人性的光輝使我對她產生了強烈的敬佩之情,也使我的內心感到欣慰。

  原來世界並非平時我們所想的那麼糟糕,那麼一無事處。就像夜晚的星空,無論多麼黑暗,總會有璀璨的“明珠”鑲嵌!老人家那默默無聞的一舉使我對誠實有了更高層次的理解,做人就是要這樣!不要被世俗的貪念玷汙了我們純潔的心靈。

  如果我們生活在泥塘中,就要做一朵聖潔的蓮花;

  如果我們生活在黑夜中,就要做一顆璀璨的明星;

  如果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就要做一個誠實的人!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