豎琴卡通簡筆畫圖片
豎琴卡通簡筆畫圖片
豎琴是一種大型彈絃樂器。豎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撥絃樂器之一,以下是“豎琴卡通簡筆畫圖片”希望能夠幫助的到您!
組成
結構組成:琴身(包括琴柱、掛弦板、共鳴箱和底座)琴絃系統(包括琴絃、絃軸、變音傳動機件裝置和踏板)。
使用材質:琴身:木製結構;琴絃:通常(即最理想搭配方式)高音區用尼龍弦,中音區用腸衣弦,低音區用金屬纏弦;
變音傳動機件:使用曲型銅板。
效果
由於具有豐富的內涵和美麗的音質,豎琴成為交響樂隊以及歌舞劇中特殊的色彩性樂器,主要擔任的是和聲伴奏和滑奏式的裝飾句,每每奏出畫龍點睛之筆,令聽眾難以忘懷。
在室內樂中,豎琴也是重要的獨奏樂器。獨奏時能奏出柔和優美的抒情段或華彩樂段,極具感染力。
音色
豎琴早在18世紀時就開始用於歌劇的樂隊中,它具有無與倫比的美妙音色,尤其在演奏琶音音階時更有行雲流水之境界,音量雖不算大,但柔如彩虹,詩意盎然,時而溫存時而神秘,是自然美景的集中體現,由於它的豐富的內涵和美麗的音質,豎琴成為交響樂隊以及歌舞劇中特殊的色彩性樂器,每每奏出畫龍點睛之筆,令聽眾難以忘懷。
豎琴的外型精緻、優美,極富藝術性氣質,高雅、清純如珠玉般晶瑩,如朝露般清澄的音色。
廣闊的音域,獨特的演奏效果,餘韻悠長、彈來趣味盎然,聞之令人心曠神怡。像月光下噴泉汩汩湧出的奇景美感,瀰漫著詩樣的氣氛。在室內樂中,豎琴還是重要的'獨奏樂器。
發展歷史
1.新石器時代至古希臘、波斯、美索布達米亞時期:
豎琴與箜篌、古典吉他、魯特琴等古老的西洋彈撥樂器(箜篌與琵琶一樣,在我國古代是西亞傳入樂器)都是由新石器時代的原始絃琴衍化而來,原始絃琴常在原始部落中扮演占卜、喪葬、祈雨等祭祀工具,可以認為它一切古典式絃琴的起源。
隨著人類音樂藝術發展的不斷需要,原始絃琴開始了拓寬音域的努力,其中一支採用增加弦數拓寬音域,豎琴的樂器形式便產生了(另一支則透過指板按弦改變音高,衍化成魯特琴的雛形)。到古希臘及美索布達米亞時期,古典式絃琴早已從走入民間,成為吟遊詩人的伴奏樂器,不再侷限於祭祀。
2.古希臘、波斯、美索布達米亞時期至中古時期:
“Harpa”這個字的第一次出現,是在公元600年左右;早期文獻內對豎琴的記載,使用名稱並不統一。被髮掘的第一把拱形豎琴(Arched Harp),是出現在美索布達米亞平原,年代為公元前2500年。它與緬甸豎琴相似,有13或14條琴絃。從當時古墓上的圖片可以看出,演奏者以左手撥絃,右手則負責按弦止音。有些中、西非地區,仍能見到這樣的豎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