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的同義詞及造句
究竟的同義詞及造句
究竟的同義詞及造句有哪些呢?我們不妨一起來參考下範文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提供到的究竟的同義詞及造句內容,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閱讀參考學習!
究竟的同義詞及造句
一、【同義詞】
終究、到底
二、【詞語注音】
jiū jìng
三、【基本詞意】
原委,有深入研究的意思。佛教語表示至極,所指最高境界。
四、【英文翻譯】
outcome; what actually happened
五、【詳細解釋】
基本解釋
1、結果;原委
不管什麼事,他總愛問個究竟。
究竟怎麼了?
2、到底
他究竟想要去什麼地方?
意思:為什麼 到底 原委
引證詳解
窮盡。
①《史記·三王世家》:“夫賢主所作,固非淺聞者所能知,非博聞彊記君子者所不能究竟其意。”
②漢 馬融《廣成頌》:“上下究竟,山谷蕭條,原野嵺愀,上無飛鳥,下無走獸。”
③《魏書·儒林傳·劉獻之》:“獻之善《春秋》、《毛詩》,每講《左氏》,盡《隱公八年》便止,雲義例已了,不復須解。由是弟子不能究竟其說。”
結束;完畢。
①《三國志·吳志·魯肅傳》:“語未究竟,坐有一人曰:‘夫土地者,惟德所在耳,何常之有!’”
②南朝 陳 徐陵《雙林寺傅大士碑》:“洗浴究竟,扶坐著衣。”
結局;結果。
①元 李壽卿《度柳翠》第三折:“師父,我柳翠將來的究竟,可是如何?”
②清 黃宗羲《<明名臣言行錄>序》:“破城陷邑,智窮不能自免,則以亡滷降人為究竟。”
③清 蒲松齡《聊齋志異·馬介甫》:“此事餘不知其究竟,後數行,乃畢公權撰成之。”
④郭沫若 《文藝論集·論中德文化書》:“孔子的人生哲學正是以個人為本位,它的究竟是望人人成為俯仰無愧的聖賢。”
佛教語。猶言至極,即佛典裡所指最高境界。
①《大智度論》卷七二:“究竟者,所謂諸法實相。”
②唐 王維《西方變畫贊》序:“究竟達於無生,因地從於有相。”
③明 李贄 《六度解》:“此六度也,總以解脫為究竟,然必須持戒、忍辱以入禪定,而後解脫可得。”
畢竟;到底。
①宋 蘇軾《觀妙堂記》:“欲求多分可以說者,如虛空花,究竟非實。”
②《古今小說·遊酆都胡母迪吟詩》:“檜索筆署名,手顫不止,落墨汙壞了奏牘。立刻教重換來,又復汙壞,究竟寫不得一字。”
③清 李漁《奈何天·崖略》:“紅顏薄命有成律,不怕閨人生四翼。饒伊百計奈何天,究竟奈何天不得。”
④曹禺《雷雨》第二幕:“這些年我也學乖了,我只想看看他,他究竟是我生的`孩子。”
⑤郭沫若《今昔集·再談中蘇文化之交流》:“他們的作品固然有永不可磨滅的價值,值得我們寶貴,但古代人的生活和現代人的生活究竟不同。”
⑥宋· 楊萬里《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推求;追究。
①《高子遺書·會語四》:“人要於身心不自在處,究竟一箇著落,所謂困心衡慮也。”
②《兒女英雄傳》第二六回:“我兩個連忙就朝著那盞燈磕了頭,算領了父母之命。究竟起來,他的父親--我的公公,還在山陽縣縣監裡,他的母親--我的婆婆,還在淮安城飯店裡呢!”
深入研究;通曉。
①明 陶宗儀《輟耕錄·狷潔》:“﹝鄭所南先生﹞晚年究竟性命之學,以壽終。”
②清 黃宗羲 《<趙漁玉詩鈔>序》:“少年向予欲學詩古文者,每阻之曰:‘究竟時文,而後可從事於此也。’”
猶多少。
周立波《暴風驟雨》第一部十八:“老孫頭說著,把手裡的貂皮遞給蕭隊長看:‘這有啥好?我看和狗皮貓皮差不究竟。’”
猶打算。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三》:“汝居此樓,作何究竟?”
六、【拓展延伸】
1、聽到喊聲,大家匆忙趕過去看個究竟。
2. 究竟參加哪個課外活動小組,我還得算計算計。
3、結果究竟怎麼樣,還需要進一步確認。
4. 究竟去不去,還得你自己拿主意。
5、曉紅養成了遇到問題總要問個究竟的習慣。
6、遠方傳來一個孩子的呼救聲,人們趕緊跑過去看個究竟。
7、孩子們天性好奇,什麼事都想問個究竟。
8、不知道那束花究竟暗示著什麼?
9、他究竟是你的兒子,你就原諒他吧。
10、她究竟是受過高等教育的人,說話很有禮貌。
11、這件事關係到每個人的利益,大家都想知道個究竟。
12、事態究竟將怎樣發展,誰也難以預料。
13、門前圍滿了人,小勇也想去看個究竟。
14、我怎麼也猜想不出究竟是誰在廚房裡弄得叮叮噹噹地。
15、在這次運動會上,究竟誰是優勝者,人們都拭目以待。
16、雙方勢均力敵,究竟鹿死誰手,目前還很難估計。
17、以木本水源,究竟我們天朝要算萬邦根本了。
18、雖遇著幾多施主,究竟仰食他人,朝不及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