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物學教學論》讀書筆記
《中學生物學教學論》讀書筆記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書筆記吧。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書筆記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中學生物學教學論》讀書筆記,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由劉恩山主編的《中學生物學教學論》第二版是一本值得在職教師細讀的實踐性強的從業指導書。
作者從中學生物學教師的任務與崗位要求的角度來編排本書。本書分為十二章,分別是:中學生物學課程、科學的本質與生物素養、生物學教育有關的學習和教學理論、基本教學技能、教學策略、直觀教學與直觀教具、現代教育技術的利用、中學生物學實驗、生物學教師的備課、中學生物學教育評價、生物學研究性學習活動與教學中的安全、,中學生物學教師的教育研究及專業素養的發展。它包含了中學生物學教學的基本理論、教學策略,教學手段以及教學方法。從“臺前”到“幕後”,從準生物教師的適應到在職教師的持續發展,本書都一一進行闡述。
在緒論中,本書向讀者提出了一個建議:以教師(或實習教師)的身份參與到本課程的學習,以教師的角度主動觀察,主動思考。把自己當成一教師,我們才可能快速轉變角色,適應角色。
面對現在教育界片面強調向學生傳遞生物學知識這一現狀,作者在第二章引入自然科學有四個維度以及科學課程四個維度要有適當的均衡理論。作者把理論與現實狀況緊緊聯絡在一起,有力的表達了科學課程還應該向學生傳遞科學的思維方式和探究方法,向學生展示科學、技術與社會的相互作用。在我看來科學課程應該是一門有趣的課程,但現實往往是相反的。如果你在一項探索活動開始之前就被告知結果,你還會有探索的慾望嗎?很多時候,我們獲得了知識,也開始依賴現成的答案......這些跟我們的教育制度和教育方法有撇不清的關係。
在本書第三章,作者向我們介紹了建構主義的學習觀。對於其中的“個人的學習被看做是新舊知識、經驗互動作用的結果。學習發生的最佳情境不應是簡單抽象的,只有在真實世界的情景中才能使學習變得更為有效。”這段話,我深有體會。高中階段學習球的體積公式時,我做過各種各樣的相關題目,機械而麻木。就在有一天,我嚐到了學習的樂趣和意義。一隊建築工人不懂球的計算公式,用圓的面積公式代替。我和侄子用我們學過的知識計算出那個近似球狀石塊的體積,避免了堂哥多花錢。我們實實在在地感受到了知識的實用性,感受到了可以運用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的樂趣。我對球的體積公式有了全新理解。所以,
我認為建構主義的學習觀是值得推崇的。本書的第九章涉及了生物學教師的備課。我十分認同作者“瞭解學生的前科學概念”以及“以學生的前科學概念為起點”的觀點。瞭解學生的“知”與“不知”,瞭解學生的“知”的來源和內容,瞭解他們的思維方式,只有這樣,教師才能對症下藥,有針對性的進行教學活動。同時我覺得教師應該知道他的學生會在哪個學習環節有困難,在哪個知識點上會出現認知偏差。也就是說,教師應該從宏觀和微觀的水平了解學生的學習和認知水平,這樣才能保證“教”與“學”的不脫節。
作者在第五章介紹了概念圖策略和運用合作學習的教學策略。概念圖間接地促進了學生把新的知識整合到先前的知識當中。這就意味著概念圖能幫助學生聯絡前後的知識,從而進一步形成較完整的知識網路。如果中學時代有人明確地指導我運用概念圖去梳理知識,構建知識網路,或許我就不用學習的那麼辛苦了,也不用在班級的中游辛苦折騰了,因為當時我一直都覺得我學到的知識是孤立的、零散的,無法聯絡在一起,也無法融匯在一起。
合作學習是一種能讓學生相互學習,互相幫助,共同進步的策略。作者介紹了合作學習的原則和方法,總的來說就是從目標、資源、利益、分工與責任等方面將每個成員緊緊捆綁在一起。我覺得學生的分組和學習程序的跟蹤指導是需要教師特別注意的事。讓一個合作學習小組順利完成任務的基礎是組內成員融洽相處,成員分工明確。教師要安排適當的人做組長,還要安排人選對整個過程進行監督,方便自己瞭解情況。高中一年級的時候,我們班就進行過學習小組的嘗試,後來不了了之。我始終覺得學習小組的人數過多是一個致命之傷。小組成員有10多個,導致了溝通區域性不暢,分工不明確,成員責任感不強,所以我認為小組成員過多是導致我們班的學習小組活動失敗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最後一個章節裡,作者介紹了中學生物學教師的教育研究與專業素養的發展,為在職教師的持續發展提供了專業的指導。透過本書的學習,我瞭解到作為一名中學生物老師,我不僅要學會各種的教學技能,各種教學理論,還要理解課程理念,學會從科學的本質出發,整體把握生物課程的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