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心與教育》讀書筆記
《愛心與教育》讀書筆記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書筆記了!那麼你真的會寫讀書筆記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愛心與教育》讀書筆記,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愛心與教育》讀書筆記1
讀《愛心與教育》時,內心受到很大觸動,引發了很多共鳴,讀到共情處或思考處,隨手寫下一句話,算是讀後的痕跡,有以下幾點:
1.教育為何
我們做教師的,教育的目的到底是什麼?最滿意的回答是:“為了讓每一個生命與眾不同。”尊重個性,順勢發展,才會有更多的獨特性。
2.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聯接
學生的很多問題是家庭教育出現了問題,所以,我們要追本求源,找到問題癥結所在,做好家校溝通,如果能適當對家長進行教育指導就更好了。
3.養成自我反思的習慣
當學生出現問題了,先不要忙著指責學生,要先反思自己,出現了什麼問題,該如何重新構建去彌補。
4.情感是基石
師生間的感情,是教育成功的第一塊基石,教育要充滿人性人道,開啟智慧前,先要開啟情感。
5.給孩子留下什麼
我們和孩子們相處的一年或幾年裡,該給孩子們的未來留下怎樣的生命記憶?我們是否在為孩子們的未來做打算?是否為了他們未來的幸福在做教育?
6.材料儲存
作為一線教師,每天都有故事發生,要養成收集儲存資料的習慣,讓這些材料成為我思考、研究的基石。
7.愛學生,也被學生愛
一名好教師不僅僅是教出的成績好,還要被學生愛,學生離開後,能經常想起你,想起你時是滿滿的幸福,那這樣的老師才是幸福的,才是成功的。
8.何為教育的真愛
《愛心與教育》出版後,便生髮出了“愛心”牌教師,那什麼才是真愛呢?那便是智慧的愛。有溫柔對待,也有嚴格要求,有敞開心扉,也有默默等待。
9.何為教育本身
用心靈贏得心靈,不只是教育的條件,更是教育本身。兒童幸福和充實的精神生活是任何教學大綱都沒有做出規定的。
10.放眼未來
無論學生將來從事什麼職業,都要做一個正直、善良、誠實、上進的人。那麼從學生時代起,就要透過各種方式,教會他們始終不渝地追求真善美,學會合作,學會關心別人,努力拼搏奮鬥。
《愛心與教育》讀書筆記2
出於要完成培訓班讀後感的任務,我把李鎮西老師《愛心與教育》這本書從學校圖書館借了出來。捧讀這本書時,說實話,我真的沒打算逐字逐句地推敲,但不知不覺中,我就被書中描述的師生真實情感所投入,更為充滿愛心、民主、真誠、人性的教育所折服。就這樣,我陶醉著、感嘆著進入了一種會意忘文的閱讀境界,帶著自己的心去讀,帶著自己的夢去讀,帶著自己的實踐去讀,帶著自己的思考去讀。時時反省自身,反省自己與李鎮西老師之間的差距。看看自己,走上講臺也十多年了,隨著歲月的流逝已變得毫無稜角,常常以“平平淡淡才是真”安慰自己。直到捧讀李鎮西老師的《愛心與教育》,我才第一次意識到,實際上所謂的平淡是平庸,是無為。
下面我就談談讀後自己感觸比較深的幾點:
一、教育的本質應該是愛。
李老師在書中這樣寫道:“當一個好老師最基本的條件是什麼?”“是擁有一顆愛學生的心!”他還說:“離開情感,一切教育都無從談起。”“師愛是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良劑。愛學生,就必須善於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須把自己當作學生的朋友,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回首十多年的教學過程,我究竟有沒有做到一個稱職的老師,有沒有去愛我的學生、瞭解我的學生、學生是否又喜歡我這位老師、我以後又是怎樣做呢?……眾多的問題在我腦海裡浮現與思考。
書中最震撼我的是李鎮西老師對教育的深思。以前我也想過該怎樣幫助那些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想過該如何在課堂上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想過該如何培養學生的創造力,也想過該如何讓學生喜歡我但我從未想過,學生到底為什麼來上學?當我讀到教育就是要“每一個從他手中走出的人都能幸福地度過一生。”是我深深震撼了,這是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但這以深深融入到李老師的血液當中,成了李老師的教育追求。所以他不僅僅在學生在校期間盡職盡責,即使在學生離開學校後仍牽掛著他們——所以他會為高考落榜的學生寫信——“這個世界如同一個茂密的大森林:有高大的喬木,也有茂盛的灌木,有參天的巨樹,也有纏繞的藤蘿,有鮮豔的花朵,也有青翠的小草但都在陽光下展現自己的勃勃生機。”讓自己的學生幸福地度過一生——這是一種多麼廣闊的胸懷,多麼博大的愛啊!
二、如何去愛?
李老師和學生間的一個個故事都體現了他為人師表的真心,他對學生的愛,不但是愛優秀生,而且更愛差生。對班級中的優生、中等生、差生堅持按號輪流家訪,對有進步的學生會給他們一張報喜錶帶回家等等,李老師在教育崗位上處處閃耀著愛的火花,這都是我們教師值得學習的地方。
李老師在書中提到了“後進學生”的教育方式。他提到幾點:
1,民主:用心靈贏得心靈;
2,科學:把教育主動權交給學生;
3,個性:不以分數論英雄。這是對待後進生的態度,我們要民主地,科學地,教育學生,並且要尊重學生的個性。我們只有與學生平等地對待,以心交心,他們才會信任你,才會聽取你的意見和教導。學生都有向善向好學習的天性,所以,要把教育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們,只要他們自發的想完善自己,改進自己,他們就會主動地學習自己需要的知道和道理。同樣,對於後進生,不要以分數論英雄,要懂得發現他們的優缺點,並且由衷地讚美他們的長處,並善於用各種方法去引導他們改正缺點。
關於轉化“後進學生”,李老師也提出要主意的幾點:
第一,注重感情傾斜。教師對“後進學生”真誠的愛,是轉化他們的第一劑良藥。上進心。
第二,喚起向上信心。蘇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我想,這對“後進學生”同樣適用。
第三,引導集體輿論。教師要善於把自己對某一學生的批評、表揚、鼓勵、關心、幫助變成集體對這個學生的批評、表揚、鼓勵、關心、幫助。
第四,講究有效方法。李老師書裡講述了他與“後進生”萬同的事例,其中的方法非常值得我們考究和學習,也從這個事例,可以看到,李老師對他學生們的真切之愛。
李老師關於“優秀學生”的培養方式。他提到“優生”一般具有以下特點:
1.思想比較純正,行為舉止較文明,自我控制的能力比較強,一般沒有重大的違紀現象。
2.求知慾較旺盛,知識接受能力也較強,學習態度較端正,學習方法較科學,成績較好。
3.長期擔任學生幹部,演說能力、組織能力以及其它工作能力都較強,在同學中容易形成威信。
4.課外涉獵比較廣泛,愛好全面,知識面較廣。
5.由於智力狀況比較好,課內學習較為輕鬆,因而容易自滿,不求上進。
6.長期處於學生尖子的位置,比較自傲自負,容易產生虛榮心。
7.在畸形的“升學率”壓力下,有的“優生”之間容易產生互相嫉妒、鉤心鬥角的狹隘情緒和學習上的不正當競爭。
8.從小就處在受表揚、獲榮譽、被羨慕的順境之中,因而對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遠不及一般普通學生。
相應要注意的幾個關鍵:第一,引導“優生”樹立志向。第二,幫助“優生”認識自己。第三,教育“優生”保持童心。第四,激勵“優生”超越自我。第五,訓練“優生”受挫心理。第六,培養“優生”創造能力。這也是李老師對學生無私的愛,結出的智慧果實,都是值得我學習和借鑑的,我會嘗試在以後的教學中更加靈活地運用各種方法,培養出真正優秀的學生。
對於學生青春期教育,一直是老師們痛的問題,而李老師也分享了他寶貴的經驗。“目前教育最缺乏的內容之一便是心理教育——雖然近幾年許多學校在這方面已做了不少有益的嘗試,但比起廣大中學生的心靈需求,還是遠遠不夠的。不少教師仍然習慣於把學生的心理疾病、性格弱點,當做“政治思想”、“道德品質”問題來解決,或熱情地教育,或嚴肅地批評,這些“牛頭不對馬嘴”的思想工作怎麼會奏效呢?”李老師的肺腑之言,也是正是我們憂心的學生青春期教育現狀。我作為初中的思想政治老師,更感覺到身上的擔子之沉重。李老師提出心理教育的途徑與形式:
1,創設和諧氛圍氛圍的和諧有利於心靈的舒展、愉悅,而從某種意義上講,學生具備了舒展、愉悅的心靈,教師的心育便成功了一半。所謂和諧氛圍,主要指師生之間的和諧關係與班級內部的和諧環境。
2,開設專題講座是一種集體談話形式。班主任根據學生已經出現或將會出現的種種問題,將有關的心理學知識和心理保健方法傳授給學生,引導他們積極主動和科學地健全自己的心理素質。
3,進行個別談話,個別談話是青春期教育最重要、最廣泛的一種形式。這裡說的個別談話是心理輔導,與單純的教育性談心不同。心理輔導的談話具有兩個特點:傾聽與協商。
4,保持書信交流對於處在青春期的中學生,有時候交談並不是心靈溝通的最好形式,在這種情況下,書信便成了師生對話的合適途徑。對學生來講(尤其是對一些性格內向的學生),這樣做既避免了面談的侷促不安,又能與自己信任的老師進行心靈的交流。對班主任來說,與學生建立並保持書信聯絡,意味著贏得了學生的信任,這本身就是一種教育的成功,更重要的是,透過師生書信往來,教師可以比當面談話更全面、更真實、更細膩地感受到學生的內心世界及其變化,從而更主動、更準確、更有效地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
5,推薦有益讀物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有針對性地推薦一些有益的書籍報刊資料,這也是進行心理輔導的有效方法之一。
6,爭取家長配合父母與子女的特殊關係,確定了他們在青春期教育中的特殊作用。實踐證明,學生家長的參與是青春期教育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李老師從他與學生點滴的交流中,看到他對學生們真切的愛。而所有這些寶貴的經驗,都讓我受益匪淺,對比自己的教學,可以更全面的做好學生的工作,進行正確的心理輔導,讓他們全身心的健康成長。
李老師的《愛心與教育》,是教育界不可多得的珍寶,也是我們教育學生的難得範本。李老師對學生傾注了畢生的愛心,是我學習的好榜樣,我將奉獻出我的愛心,讓愛心掌舵,揚起教育風帆,讓學生們都能在我的引導和教育下,開始幸福快樂的人生。
《愛心與教育》讀書筆記3
《愛心與教育》這本書終於看完了,起初是抱著涉獵的心態閱讀的,可越讀越覺得離自己好近好近,不知不覺將自己的一些感受和困惑與之相聯絡,相比較。此時的心情不能用言語來表達,心靈的震撼更是不言而喻的,有感動、有感激、有慚愧、有反省,各種感覺交織在一起,而大腦中則凸顯著幾個鮮明的大字——愛心的堅持創造教育的奇蹟。
“當一個好老師的基本條件是擁有一顆愛學生的心。”李振西老師讓我明白,只有愛心的堅持才會創造奇蹟。“我覺得我的運氣好,每教一批學生,他們都對我特別好。比起學生對我的感情,我欠他們的實在太多太多!”讀著李老師的這句話,我不由地思緒起伏,我想學生之所以對李老師好,並不是因為李老師的運氣好,而是李老師為學生付出的太多太多,試想有幾人能做到每天給學生煮雞蛋?又有誰能做到李老師對寧瑋、伍建那樣的關愛,更何況萬同這樣的學生。李老師那份長達近五十頁的“我與萬同的故事”,著實讓我震撼。我在閱讀中不斷地被感動著,不斷地思索著,如果我遇到像萬同這樣的學生,我會有多少耐心來等待他的轉變,又會有多少愛心和毅力來對待他身上的這些讓人難以預料的反覆?想到這些,不覺感到自慚形穢,羞愧無比!從萬同身上,我看到了轉化一個後進生的艱難,更看到了李老師的愛心、耐心、信心。萬同的每一點變化,無論是朝哪個方向,都牽動著老師的心,而萬同身上所體現出的反覆,足以考驗最有耐心的教師。我想李老師之所以會有如此的耐心與愛心,是因為李老師始終有一顆感恩的心吧!因為感恩,他不斷地付出,因為不斷地付出,他不斷地收穫著學生的感恩,這樣如此這般,週而復始,才使李老師有那麼好的“運氣”,遇到了那麼好的學生。因此不要抱怨學生不懂事,不知道感恩,只是因為我們還沒有做到,做好,做深,做透。
一個人做一件好事並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同樣,做一時、一天的好老師並不難,難的是每時每刻心中充滿對學生的牽掛和愛護;愛一個好學生並不難,難的是愛一個如李老師所說的象萬同這樣的差生。閱讀此書時,我不斷的反覆自問:如果是我遇到象萬同這樣的學生,我會怎樣。我覺得自己也是個富有愛心的老師,可遇到象萬同這樣的學生一而再,再二三的犯錯誤,我還會象李鎮西老師那樣耐心細緻地對待他,談心,講道理嗎?我不會,我會生氣,會憤怒,會覺得他無可救藥,會放棄。我們花的功夫和心血遠遠不如李鎮西老師,我們的教育智慧、技巧遠遠不如李老師。我們對學生的愛是零星的、間斷的、不恆定的,而李鎮西老師的愛一如行走沙漠的疲憊者得到了甘霖,又如同痛苦無助、暗夜孤獨的人贏得了星光,讓人找到自信、自尊,讓人振奮。這正是李鎮西老師受孩子衷心愛戴的根本原因。他對“逆境”學生的關懷,,對“優秀”學生的培養,是我們學習的楷模,值得每一位教師一讀。
讀了《愛心與教育》,反思自己與李鎮西老師之間的差距,我們才能走出淺薄,走出自滿,走近學生,走進教育!相信只有愛心的堅持才能創造教育的奇蹟。
《愛心與教育》讀書筆記4
一個真誠的教育者同時必定又是一位真誠的人道主義者。素質教育,首先是充滿感情的教育。離開了情感,一切教育都無從談起。
這些是我在看李鎮西名著《愛心與教育》的手記一中所摘抄下來的句段。李老師是我最崇敬的名師之一,今讀了他的《愛心與教育》的手記一,我更是對他萬分崇敬。在手記一里,李老師所具有的一顆童心令我仰慕,李老師對學生的愛心更是令我震撼!學生生日時親手送上的一本書、一張賀卡、幾句誠心的祝福,為學生辦生日晚會,跟學生一起舉行篝火晚會,一直關注高考落榜學生寧瑋令學生感動的同時,也折射出了師者崇高的師德風範,然而李老師卻把這一切說成是在還學生的債,這是何等的難能可貴!
愛學生,就必須善於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首先就必須把自己當作學生的朋友,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李老師是我們的楷模,值得我們每一個為人師者好好地去學習。李老師所採用的一連串教育方法更是令我茅塞頓開,受益無窮。在以後的工作中,我會以李老師轉化你的成功事例為榜樣,以蘇霍姆林斯基說的:一個好的教師,就是在他責備學生的不滿,發洩自己的憤怒的時候,他也時刻記住:不能讓兒童那種成為一個好人的願望的火花熄滅。為指導思想,耐心地去對待我的任何一個學生。
在新課程改革的今天,學生不僅要學會學習,還要在實踐中學會發現、創造。這就要求教師關注每個學生:不偏愛分析能力強的優等生,不歧視具有實踐創造能力的中等生和後進生。老師們,不同愛好的學生不可能都成為具有成功智力的人,但是,如果老師能針對學生的差異進行教學,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就能充分體現,成功智力的學生也會大大增加,個性+特長的學生也會不斷湧現,社會所需要的成功智力的人。才才會層出不窮
李鎮西老師時時反思自我,時時向學生學習,他也認為學生的心靈純潔可愛,學生的心靈比老師高尚得多。在這裡,我在平時的教學生活中也有這樣的認識,我也和李鎮西老師在書中坦然自述的一樣,是個急脾氣的人,有時和學生之間難免因為急躁而發生不該有的誤會,特別是和那些學習、紀律上的困難生,還經常怨聲載道的,每次過後,我都後悔不迭,但學生從來不跟我記仇,一節課的時間,他們又和你玩在一起;反思一下,作為老師覺得很慚愧,常常用有色眼鏡看待學生,其實孩子是多麼天真無邪呀!今後,在和學生相處中,我要格外注意樹立教師的形象,用真心喜愛學生,與學生和諧相處。愛學生,才能對學生的缺點寬容處之,慢慢等待他們戰勝自我,取得進步,並和學生一起成長;愛學生,才能細心指導學生,如李鎮西老師在給新生的信中,對新學期的準備就提出了具體的要求;愛學生,就有耐心和學生真誠溝通,用談心、寫信的方式而不是一味用批評去教育學生。李老師轉化萬同的方法和耐力很值得借鑑。例如:我班的王祖衡同學,性格憨厚,思維緩慢,做什麼事都拖拖拉拉的,尤其是每次作業,所有同學都能當天完成,可他待到第二天也不能交納,錯誤率高。面對這樣的孩子,我時常表現急躁催促,對他大發雷霆,可是於事無補,成效不佳。時後與他拉近距離,細心談話,加以耐心輔導,發現他的數學思維不是我之前個人認為那樣不可救藥。所以我們對學生真正瞭解了,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去關愛他。你才會體會到我們的孩子是懂事的,是會對老師有種莫名的感激之情。
讀了《愛心與教育》,我深刻認識到,教育學生,需要的是羅森塔爾的期待效應;需要的是李鎮西老師的那份堅持。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要為學生打造一個精神家園式的班級,關注每一個學生,帶給學生希望、力量、光明、自信……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去創造自己燦爛美好的明天!
《愛心與教育》讀書筆記5
從孔子的“愛之,能勿勞乎?忠焉,能勿誨乎?”到夏丏尊的“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從羅素“凡是教師缺乏愛的地方,無論品格還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得到發展”,到蘇霍姆林斯基的“我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古今中外的教育家們教育理念各有不同,教育風格各有千秋,但是,我以為他們的精髓是一致的,那就是——愛即教育。
李鎮西老師說:“一個受孩子衷心愛戴的老師,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只有童心能夠喚醒愛心,只有愛心能夠滋潤童心。”什麼樣的人才“富有人情味”呢?我認為是一個懷有仁愛之心的人。
我把自己當作學生的朋友,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走進她們的情感世界。課堂上,看到孩子們的學習興趣不高時,我會因勢利導,讓自己變得時而可愛、時而搞笑、時而誇張、時而溫柔、時而嚴肅、時而撒嬌……讓學生在我的角色轉換中把枯燥的學習變得興趣盎然;課間,看到孩子們圍在一起“高談闊論”,我會加入到其中,和她們分享我的觀點和看法;飯後,看到孩子們在操場運動、遊戲,我也會參與其中,和她們一比高下……在孩子們向我問好時,我一定大聲地回應她們;在氣溫驟變時,我會下意識地提醒她們增減衣服;在他們因犯錯受到批評之後,冷靜下來的我會由憤怒又轉為心疼,再找機會去安慰他們……
誰說小孩子不懂得感恩?當孩子們感受到了我對他們的愛,他們對我也特別的關心和照顧,時常跑過來安慰我,叫我不要太辛苦。倘若我上課的時候因嗓子不舒服而不能大聲講課時,她們會瞬間變得安靜乖巧。如果哪天衝他們發了火,孩子們反過來會用小紙條、小插圖、擁抱的方式來表達他們對我的愛。我和我的學生、我的課堂、我的課餘生活都因為充滿了“人情味”而變得豐富多彩。
李鎮西老師在激勵“優生”方面同樣給了我們很好的啟示:
1、儘可能多地讓他們參入實踐,以發現並發展自己的潛質;
2、鼓勵他們在日常生活中挑戰自我;甚至有意識設定一些困難去“折磨”他們,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讓他們在一次次自己與自己“過不去”的過程中,體驗到人生的樂趣與輝煌不光要戰勝自我,更要超越自我。
為了更好的鍛鍊提升“優生”的能力,讓他們引領帶動更多的同學進步,我做了這樣一些嘗試:
1、舉行“拜師儀式”,發揮“小老師”的作用。
簡單的拜師儀式,讓“小老師”更有成就感和責任感,“徒弟”們面對“小老師”的無私幫助和悉心輔導,也會更好的約束自己,奮起直追。“小老師”代表分享了他們的輔導計劃和方式,談到了如何合理利用課餘時間、怎樣查漏補缺、不定期的和徒弟談話、必要時進行心理疏導……他們的幫輔如此具體,如此用心。在“師徒結對”中,雙方受益,於“小老師”而言,所學的知識得到再次消化鞏固,還提高了自己的組織能力、表達能力;於“徒弟”而言,有了一個亦師亦友的好夥伴,課上沒有弄懂的問題可以得到“小老師”兒童化的補習,他們的講授往往比老師更通俗易懂,因為他們用的是純兒童化的語言。我的共同進步的目標也得以實現。
2、把自習時間留給班幹部管理。
每天的語文自習時間,如早讀、午自習,班長或是語文課代表會把當天的學習任務寫在黑板上,並坐在講桌前維持紀律,在我值班或是處理其他事情的時候,也能保證學生學習任務明確,教室紀律良好。如果學習任務完成的不理想或是紀律糟糕時,我會佯裝生氣,找當值的班幹部,讓她們自己找問題,找原因,想對策,並對他們提更高的要求,讓他們變壓力為動力,變“老師要我這樣做”為“我應該這樣做”、“我可以做的更好”。學生的管理讓我有更多的時間思考自己的教學得失,事半功倍。
在《愛心與教育》這本書的最後,李鎮西老師說:“人不能沒有原則,但要擁有自己的原則,首先必須學會感動。做一個善於感恩和感動的人!”雖然我從事教育工作的時間不長,但是讓我感恩和感動的人和事很多。
一日,我在改作文的時候,看到謝馨玥同學的文章,我特別感動,她是從紅星小學轉來的孩子,文中她記敘了兩年前在紅星小學發生的事情。那時我在紅星小學任教,她還是個二年級的小姑娘,每到週四,我總會給住讀的小姑娘梳頭髮,這樣的小事被小姑娘深深記在心裡,並感恩在懷。小小年紀竟有一顆感恩之心,著實讓我意外和感動。
一天,我收到李想媽媽的微信,信中這樣寫到:李想告訴媽媽長大以後要當和朱老師、顏老師一樣棒的老師!李想媽媽感謝兩位老師對孩子的引導和對學生做出的榜樣。家長能把我們對孩子的教誨和關愛銘記在心,說出這般感謝的話語,怎不讓我驚喜和感動?
今年是我加入洛陽教育的第三個年頭,在此,我要感謝洛陽教育的各位領導,謝謝你們對我的信任、鼓勵和引導;我同樣感謝與我朝夕相伴的前輩們,謝謝你們對我的包容和不吝賜教,謝謝你們對我工作的幫助和支援;我也要感謝和我年齡相仿的小夥伴們,謝謝你們的陪伴,正是你們的陪伴讓我倍感溫暖。我熱愛教育事業,不僅僅是因為天真無邪的孩子,還因為洛陽教育這個溫馨的大家庭。
《愛心與教育》敘述的是李鎮西老師自己的教育故事,我在讀這本書的時候,看到了我們身邊很多老師的影子。作為一名青年教師,我會不停地從教育家的論述中汲取教育的精華,我會不斷地向身邊的老師請教,虛心學習,保持對教育的初心,同時也希望自己成為一個心中有愛,眼中有光,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深受學生愛戴的老師。
《愛心與教育》讀書筆記6
在這個世界上人人都渴望被關心、關注、關愛,在我們的校園裡又何嘗不是呢?我們的每一位孩子都渴望得到老師的關注、關愛。可是由於老師繁忙的工作很難保證給與每一位孩子這樣的“待遇”。然而,蘇州大學教育哲學博士、特級老師李鎮西在他的成名作《愛心與教育》中以手記的形式,敘述了他教書育人的感人故事。李老師對學生真摯的愛,學生對老師愛的回報,讓我深為震撼和自省,書中的很多處讓我不由得落淚。尤其在書中讀到他從不忘記學生的生日,還在學生生日時給學生送上一份生日禮物;在課間經常和學生一起活動;在課餘時間和假期帶領學生一起走進大自然;對班級的優等生、中等生、差生按號輪流家訪等等。李老師在教育崗位上處處閃耀著愛的火花。李老師用自己的真誠和愛心為我們刻畫了崇高的教育也教給了我們為人師的道理。
一、擁有一顆愛學生的心
愛學生就必須善於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須把自己當做學生的朋友,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去了解他們最關心和感興趣的是什麼他們有哪些快樂與痛苦。當我們把愛心自然而然地給學生時,學生會不僅僅我們當做老師。擁有一顆愛學生的心,是我們教育事業永不言敗的一道防線。
二、用心靈贏得心靈
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面向全體學生就意味著面向為數不少的後進生。教育者對後進生的愛,絕不應是為了追求某種教育效果而故作姿態的“平易近人”,而是教育者真誠情感的自然流露。而當我們真正走進學生心靈時,將是無比幸福的,而他們也樂於主動向我們敞開心扉時,我們的教育之舟便已駛入了成功的港灣。
三、做擁有積極的人生觀和正確的世界觀的教師
要讓學生感受到幸福,就要給學生灌輸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如果老師自己都是不知所以,整天渾渾噩噩的過日子,只為拿點工資打發時間的,那又怎麼談得上教育別人呢?作為教師我們也要經常給自己充電,多看有益的書籍,多做有益的事,多思多想,讓自己作為一個老師的生活也豐多彩起來。同時老師也要有自己理想,這種理想不要僅僅侷限在物質方面,可以更多地多考慮作為一個老師應該有的理想,淡泊名利,活得開心充實就行,並且老師也要為自己的理想不懈地追求奮鬥著,言傳身教,給學生做榜樣,促動學生們為自己的目標奮鬥。
在這本書裡,我體會到了李老師慈母般對孩子們那種無私奉獻的師愛,將自己教育的歷程付諸於筆端,活靈活現的給我們展現了一個個精彩的教育故事。同為教育人,我的心亦等同於李老師的心,我們都希望自己能成為學生前行的明燈,去照亮他們成長的歷程。
相
《愛心與教育》讀書筆記7
平日裡由於工作比較忙,很少靜下心來看書,但是聽說李鎮西老師的《愛心與教育》一書特別好,尤其值得一看,所以我利用課餘時間認真地拜讀了這本書。書中所描述的李老師和學生間的很多故事充分體現了他對學生滿滿的愛,真的是受益匪淺!李老師的很多言行都讓我由衷地佩服、尊敬!比如在課間經常和學生一起活動;在課餘時間或假期中帶領學生一起走進大自然;對班級中的優生、中等生、差生堅持按號輪流家訪等等,這絕對是一般教師很難做到的……
都說教師的愛是博愛,當然的確也應如此,但是要將這份愛達到平衡的標準,對我而言是十分困難的。因為從學生角度看,每個孩子都是不一樣的,無論教師怎麼對待,在他們心中都會有著各種不平衡,即便是我自己也會有這樣類似的感覺。比如對於優生而言,教師的欣賞和器重是理所應當的,而對後進生的批評和漠視也不足為奇,這在我們的教育中的確是非常普遍的現象。有時候我也常認真地反省自己的教學工作,似乎無論我怎樣努力擺正師愛的天平,好像永遠都是搖晃的,面對優生的時候表揚和期望是我的正常情感,而面對差生時,對他們搗亂課堂,不認真完成作業等做法總是非常氣憤,怒其不爭的同時,進行數次教育,無果之後便是無可奈何的放棄。因此,要對所有學生做到一樣的“愛”,的確非常不容易,這需要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才能達到,然而李鎮西老師做到了!
李鎮西老師說:“教師應把更多的關注、更多的情感投向那些極度缺愛的同學。因為弱勢群體是不幸的,他們長期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很難擁有健康、快樂、自信、向上的精神生活。如果我們能還他們健康、快樂、自信、向上,那該是多麼好的教育!”是啊,只有愛才是開啟學生心靈大門的鑰匙,也只有愛才能換來學生的真心和信任,成為真正受學生愛戴的老師。作為教師,我真的把愛傳遞給學生了嗎?自省過後,我發現自己做得的確不夠。作為一名初中生物教師,由於同時帶七八兩個年級,總共6個班,同時兼任801的班主任等,所以平均與每班孩子相處的時間並不多,經常是上課進教室,下課出教室,很少有時間和學生坐下來談心,所以學生對我也並不是特別親近和了解。其實我也是愛他們的,我會由衷地為他們的進步而高興,為他們的失敗而難過,真的!但作為教師,我總是在潛意識裡把學生看成是教育的物件,可能太過追求在學生面前的威嚴了。其實師生在人格上應是平等的,教師不應自視比學生高人一等,因此,我們對學生的愛,不應是居高臨下的,而是平易近人才對……
李鎮西老師的教育方法是獨特的,教育成效是卓越的!他的愛是建立在真正民主的基礎之上,是真正平等的愛,發自內心的愛,不含任何雜質的愛,而更為重要的是,這份愛不是單向的灌輸,而是雙向的互動!
其實從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我也發現:擁有一顆愛心,真心地付出,孩子們也同樣會對你真心喜歡。愛心還表現在對學生的讚美與寬容,尊重孩子的成功,哪怕只有一點點的進步,千萬不要吝嗇你的讚美,漸漸地你會發現他們臉頰上那甜甜的微笑讓人陶醉,這種莫名的愛融入彼此,也教育了他們要繼續努力爭取更好成績;犯了過錯,要細心教導,讓他們感受老師是因為愛他們才教導他們的,這種愛不需要言語來表達,他們也能感受到老師的一顆愛心,於是,他們就會注意不犯類似的錯誤。因為有了愛心,讓孩子更加努力,你會發現這樣的教育更有意義,也讓人更容易接受!也就是說我們不僅需要有顆愛人的心,更重要的是有顆智慧的愛心!
就這樣,我陶醉著、感嘆著進入了一種絕佳的閱讀境界,帶著自己的心去讀,帶著自己的實踐去讀,帶著自己的思考去讀……時時反省自我,反省自己與李鎮西老師之間的差距。教書近二十年,隨著歲月的流逝已變得毫無稜角,常常以“平平淡淡才是真”安慰自己。直到拜讀李鎮西老師的《愛心與教育》,我才第一次意識到所謂的平淡其實就是平庸,是無為,作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對我而言真的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加油!
《愛心與教育》讀書筆記8
——淺談新時期如何做個好老師
我很慶幸在我最浮躁最沒有方向的時候讀到李鎮西老師的《愛心與教育》,尤其當我讀到教育就是要“每一個從他手中走出的人都能幸福地度過一生”的時候,我深深震撼了,這是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但這已深深融入到李老師的血液當中,成了李老師的教育追求。
學校如同軍營,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我們當老師的一生教過一屆又一屆的學生。我們經常會聽到退伍的老兵懷念和感謝自己在軍營裡度過的歲月,因為那是他們最受益匪淺的時光,毅力、勇氣、忠誠、友情等等等等都會在當兵的時候得到。那麼我們的學生呢?我們的學生在若干年後還會懷念甚至感謝他們在學校裡、在我們的班級裡所度過的歲月嗎?肯定有,但是苦澀、後悔甚至怨恨的人也大有人在。這是為什麼?我相信我們每一個老師都應該根據蘇霍姆林斯基的那句話捫心自問:我有讓每一個從我手中走出的學生都幸福地過一生嗎?或者退一步,至少要問問:我有沒有可能讓每一個從我手中走出的學生都幸福地過一生呢?
要實現讓每個學生幸福的教學目標,做一個好老師,我覺得教師迫切要做的就是自我認識與反省。
一、教師要有積極的人生觀和正確的世界觀。
要讓學生感覺到幸福,就要給學生灌輸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如果老師自己都是不知所以,整天渾渾噩噩地過日子,只為拿點工資打發時間的話,又怎麼談得上教育別人呢。作為老師,我們也要經常給自己充電,多看有益的書籍,多做有益的事情,多思多想,讓自己作為一個老師的生活也豐富多彩起來。同時老師也要有自己的理想,這種理想不要僅僅侷限在物質方面,可以更多地去考慮作為一個老師應該有的理想,淡泊名利,活得開心充實就行。並且老師也要為自己的理想不懈地追求並奮鬥著,言傳身教,給學生們樹立榜樣,促動孩子們為自己的目標奮鬥。
二、要有成為一個好老師的決心和信心。
作為老師,我們要不僅僅會紙上談兵,叫學生積極向上,成為品學兼優的好學生,我們自己也要切實地實踐起來,爭取做個“品教兼優”的好老師。在工作方面,我們應該本著為學生負責,不讓每一個學生掉隊的基本原則,認真備好、教好我們的每一節課,改好每一本作業,爭取在成績方面讓班級的學生處在同齡兒童的前列。正如我們教育學生“也許你不是天生資質聰慧,但是你一定要盡力”一樣,雖然我們老師也不是每一個都能把自己的班級教到名列前茅,但作為老師我們就要盡力,要盡到自己的責任,即使班級學生的學習成績再怎麼不理想,都不要輕言放棄,因為一旦放棄,可能就改變了某些孩子一生的命運。同時我們也不要吝嗇自己的優點,不僅要讓學生看到我們作為老師的優點,也要讓孩子們看到我們作為大人表現出來的成熟、穩重等優點。總之,要讓學生從你的課堂上學到東西,也要讓孩子從你這個人身上學到東西。
三、要為自己是個老師而自豪。
如今社會“利”字當頭,在物慾橫流的社會,金錢就代表著地位和權力。教師的工資和待遇不算很高,雖然現在國家出臺政策不斷在上調教師工資,
但是一些中小城市教師的工資基數本身就小,上調的幅度相對物價飛漲的生活來說也是杯水車薪。所以我們老師如何自處,是個很重要的問題。90年代流行下海,現在很多老師又蠢蠢欲動,看到周圍的人都發達了,也想搞點副業。心不大的做做家教,搞搞補習班,心大的利用課餘時間自己也開個店。另外一些老師自己不會去做,但是看周圍的人發財了,不禁開始抱怨學校,抱怨政府,教學的積極性也慢慢減退。更有甚者發展成為“混日子”的。這些都只能證明我們有些老師思想認識不深刻,不明理。從公了講,教師教學,根本目的在育人,商人經商,根本目的在盈利,所謂道不同不相為謀,我們老師和其他人的目的不一樣,沒有可比性,要想發財,乾脆學前人下海經商,不要做著教師,學著商人,兩頭誤,自己誤了不說,最重要誤了學生;從私了講,商人接觸的環境使得商人有機會贏取更多的利潤,老師呢?老師周圍的書香之氣也是旁人無法企及的,我們老師也可以利用這個優勢繼續讀書深造,我們可以在職讀研,可以深造,往一線城市去發展,待遇也會相應提高,又何必怨天尤人!老師是一個神聖的職業,當我們桃李滿天下的時候,那種快樂應該比金錢帶給我們的快樂更持久更有意義。
老師,是一個多麼神聖的稱謂,它之所以神聖,不僅僅是因為別人在歌頌它,而是因為別人在看著這個稱謂下的一群人,看著他們默默付出,看著他們始終守著那片淨土,耕耘,播種,施肥,開花結果!
《愛心與教育》讀書筆記9
一、擁有一顆愛學生的心
愛學生,就必須善於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須把自己當做學生的朋友,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去了解他們最關心和最感興趣的是什麼,他們有哪些快樂和痛苦。擁有一顆愛學生的心,是我們教育事業永不言敗的一道防線。
二、用心靈贏得心靈
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面向全體學生就必然面向為數不少的後進生。教育者對後進生的愛,絕不應是為了追求某種教育效果而故作姿態的“平易近人”,而是教育者真誠情感的自然流露。而當我們走進學生心靈時,將是無比幸福的,而他們也樂於主動向我們敞開心扉時,我們的教育之舟便已駛入了成功的港灣。
三、做擁有積極的人生觀和正確的世界觀的教師。
要讓學生感覺到幸福,就要給學生灌輸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如果老師自己都是不知所以,整天渾渾噩噩地過日子,又怎麼談得上教育別人呢。作為老師,我們也要經常給自己充電,多看有益書籍,多做有益的事情,多思多想,讓自己作為一個老師的生活也豐富多彩起來。同時老師也要有自己的理想,這種理想不僅僅侷限於物質方面,可以更多地去考慮作為一個老師該有的理想,淡泊名利,活得開心充實就行。並且老師也要為自己的理想不懈的追求並奮鬥著,言傳身教,給學生樹立榜樣,促動孩子們為自己的 目標奮鬥。
《愛心與教育》讀書筆記10
近日讀了李鎮西老師的《愛心與教育》,不得不為李老師的人格魅力所深深折服。真實而感人的事例一次又一次地出現在腦海裡,只覺得做他的學生實在是無比幸福的事。李老師用自己的真誠和愛心為我們刻畫了崇高的教育,也教給了我們為人、為師的道理:
1、擁有一顆愛學生的心
愛學生,就必須善於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須把自己當做學生的朋友,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去了解他們最關心和最感興趣的是什麼,他們有哪些快樂和痛苦。教師對學生真摯的愛是感染學生的情感魅力,這種愛不應該是居高臨下的,而應是發自肺腑的對朋友的愛。當我們故作尊嚴,甚至以犧牲學生的尊嚴來換取自己的尊嚴時,學生根本不會買我們的帳,只會向我們投來冷漠的眼光;而當我們“無視”自己的尊嚴,努力追求高尚的品德、出色的教育、真誠的感情,並隨時注意維護、尊重學生的尊嚴時,學生會把他們全部的愛心和敬意奉獻給我們。教師對學生愛的表達是無微不至的,又是不由自主的:學生失意的時候,給他一點鼓勵;學生遇到困難的時候,給他一點幫助;學生悲傷的時候,給他一點安慰;學生高興的時候,走到他們中間一起分享快樂??當我們把愛心自然而然地獻給學生時,學生會不僅把我們當做老師。擁有一顆愛學生的心,是我們教育事業永不言敗的一道防線。
2、用心靈贏得心靈
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面向全體學生就必然面向為數不少的後進生。教育者對後進生的愛,絕不應是為了追求某種教育效果而故作姿態的“平易近人”,而是教育者真誠情感的自然流露。蘇霍姆林斯基告誡教育者:不能讓兒童那種“成為一個好人”的願望的火花熄滅。即使是那些被自己認為“一無是處”、“無可救藥”的學生,其心靈深處或多或少也有美好的道德的萌芽。對後進生的轉化,與其向他們“灌輸”,不如引導他們發現自己身上的善良之處、高尚之處,幫助他們樹立“我是一個有缺點的好人”的道德自信。這種做法,絕不僅是一種教育技巧,而首先是一種有真誠而產生的相互信任。而當我們真正走進學生心靈時,
將是無比幸福的,而他們也樂於主動向我們敞開心扉時,我們的教育之舟便已駛入了成功的港灣。
3、激勵優生超越自我
教師對優生的感情幾乎是不需要培養的,我們總是希望自己班上的優生多一些,因為他們有較強的知識接受能力,學習成績優異,各方面的工作能力突出,可以成為老師的助手。但他們也存在著作為老師的'“好學生”,家長的“好孩子”所特有的一些毛病:容易自滿,不求上進,比較驕傲自負,容易產生虛榮心,面對困難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較差,當然還有個性方面的一些特點。培養優生,要注意:一、引導優生樹立志向。引導優生意識到,成績比別人好,就意味著將來比別人多一份責任,從現在就應比別人多一份努力;幫助優生認識自己。幫助優生超越具體的考試分數和名次,透過與其他傑出的少年英才的比較,透過對自己求學過程中成功的經驗與失敗的教訓的冷靜分析,透過各種具體的課內外實踐,正確全面的認識自己,進而針對性的發展自己;三、教育優生保持童心。讓他們透過與班上同學的平等相處,感受同學們身上值得自己學習的優良品德,讓他們在同學服務的過程中體驗一種奉獻的幸福,讓他們面對分數和榮譽會淡然處之互相謙讓,以培養自己豁達而淡泊的心境。四、激勵優勝超越自我。儘可能多地讓他們在各個方面實踐,以發現並發展自己以前沒有意識到的潛質,鼓勵他們在日常生活一點一滴的小事中戰勝自我,甚至有意識設定一些難題去“折磨”他們,讓他們在一次次自己與自己“過不去”的過程中,體驗到人生的樂趣與輝煌,從戰勝自我到超越自我。
對於孩子,要教導他們,有時很困難,有時也很容易,只要真正愛他們,他們會愛你得更深、更真切。當愛存在與師生之間的時候,就無堅不摧。作為一個教師,當然需要淵博的知識,也需要紮實的基本功本領,但更需要愛。
《愛心與教育》讀書筆記11
在這個寒假中,我讀完李鎮西老師的《愛心與教育》,我深深感動於李鎮西老師高超的教育智慧、樸素的而執著的教育情懷、一個個教學事例,猶如陣陣暖流湧入心田,他高尚的人格魅力猶如一盞明燈照亮了我前行的路,讓我的人生目標和教育目標更加明朗。但是更多的是我們教育行為的改變。讀完《愛心與教育》對我最大幫助有以下兩個方面:
一、受益終生的話——讓人們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第一次讀到這一句話是在李老師轉化萬同的案例中。那一刻,我驚羨於李老師追求完美的思想境界,“讓人們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這不僅是一句承諾,而且是一種甘於付出的奉獻、是一種寬廣的胸懷。這一句話太精彩了!我決心以此句話為導向,引導我班的孩子慢慢學做一個“讓人們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的人。我想,如果一個孩子心中萌生了這樣的思想,他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家中,都會竭盡全力做有意義的事情,哪怕是一個甜甜的微笑、一句親切的問候,如果人人都有了這樣的意識,在一個班集體裡生活學習是多麼幸福的一件事啊!
二、教會我包容問題學生。
之前,對於問題學生心生厭惡,在情感上很難理解他們。當他們做錯了事情,經常採取訓斥與批評的方式,很少考慮他們內心的感受。從李老師轉化萬同的案例中我發現了自己曾經的冷漠,對於犯錯誤的孩子感情基調是討厭、是恨,那是極其錯誤的教育方法,是無效的教育。如果能像李老師一樣從根本上去了解問題學生的成因,去傾聽問題孩子內心的聲音,他們犯錯誤的機率一定會逐漸減少的。我們當老師的不能只喜歡優秀的學生,那些脾氣暴躁、性格掘強、有毛病、有缺點的孩子是最需要老師去關心、去幫助的。
李老師對教育故事,自然真切,濃濃的師生情包蘊在字裡行間。從飽含深情地文字中,我似乎窺見了李振李老師教育成功的秘密只在一個“愛”字。讀這本書,最為打動我的是李老師對學生深深的牽掛及與學生心與心的交融。李老師用真情和學生溝通,一顆真誠的心感染者無數顆幼小的心。讀《愛心與教育》我的心情五味雜陳,有喜、有悲、有笑、有淚。
《愛心與教育》全文沒有深奧難懂的理論,一則則真實感人的教育案例凝聚著李老師博大的教育情懷和對教育現象細緻而深入的思考。合上這本書,諸多的內容和細節都記不清了,但李鎮西老師對教育事業的鐘情、對學生無微不至的關愛已深深地植根於我的心中。在心得一個學期,我會秉承著他的教育思想踏步向前。
《愛心與教育》讀書筆記12
拜讀了李老師的《愛心與教育》之後,李老師對教育事業和對學生的執著的愛深深打動了我。
李老師曾有這樣一段話:“素質教育,首先是充滿感情的教育。一個真誠的教育者必定是一位真誠的人道主義者。一個受孩子衷心愛戴的老師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只有童心能夠喚醒愛心,只有愛心能夠滋潤童心。離開了情感,一切教育都無從談起。”但這種情感,不是裝模作樣的“平易近人”,也不是教師對學生居高臨下的“感情恩賜”,甚至不是為了達到某種教育目的而採取的“感情投資”,而是朋友般平等而真誠的感情。李老師的教育中追求的是師生之間多麼樸素,多麼和諧的情誼呀!
“以心靈贏得心靈,以人格塑造人格”這是李鎮西教師的教育名言,也是其教育的宗旨和指導思想。《愛心與教育》這本書也是作者愛心與智慧的昇華,也是一曲用愛心來譜寫的教育之歌!
愛心成就夢想,愛心傳遞希望,愛心喚醒力量,愛心鑄就輝煌。陶行知先生說:“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因為有愛,我們才有耐心;因為有愛,我們才會關心;因為有愛,我們才和同學心貼心。讓我們的愛心化甘露,去滋潤每一位學生的心田,讓我們的愛在每一個學生心間生根發芽,直至愛滿人間。
李鎮西老師在《愛心與教育》中也說過“當一個好老師最基本的條件是擁有一顆愛學生的心!”“愛心和童心,是我教育事業永不言敗的最後一道防線。”在讀過之後,我的體會更加深刻。是的,正是因為一顆愛心才使我快快樂樂守在學生身邊,也是我具備了一顆童心,隨時隨地在學生身邊體會幸福與快樂;而童心也使我更近距離的接近學生的心靈,在學生心靈中寫下美妙的詩行,互相傳遞愛心,傳遞幸福。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應該以李鎮西老師為榜樣,奉獻我們的愛心。上課要面面俱到,給他們展示自己的機會;下課後多與學生交流,細心觀察學生,給學生以指導,鼓勵與關心。讓學生感到對他們的關注與關愛。
當然,僅僅有愛心是不夠的,這就涉及到李老師教育思想的另一個方面——民主教育,懂得互相尊重,寬容學生,我們才能獲得融洽的師生關係,才能抓住教育契機,與學生進行心與心的交流,取得潛移默化的教學效果。
在課堂教學中,我鼓勵學生大膽的說出自己的看法,允許學生有不同的聲音,為學生創造民主自由的課堂,而不是隻有老師是權威的一言堂。在討論問題的時候,同學們的理解是多種思路的,要給他們時間讓他們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
總之,在愛的呵護下,創設自由民主的課堂,是我讀完《愛心與教育》之後最大的收穫。我決心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讓智慧點燃智慧;以民主。平等的態度對待每一位孩子;做學生愛戴的師長和真誠的朋友;用我們的真心、愛心和責任心,在每一位孩子的心田都播下希望的種子,以一顆智慧之心,仁愛之心,包容之心去擁抱我們的事業,擁抱我們的孩子!
《愛心與教育》讀書筆記13
暑假讀了李鎮西老師的《愛心與教育》,書中的內容深深地吸引著我,李老師運用許多學生的原話真實地寫出他怎樣地愛學生,學生又是怎樣地愛他,真是讓人感動。
書中所描述的李老師和學生間的一個個故事都體現了他為人師表的盡心,超越了一般父母對子女的愛。他對學生的愛是一種真正的愛。一般的老師是難以做到的,他對學生的愛,不但是愛優秀生,而且更愛差生。尤其我在書中讀到他從不忘記學生的生日,還在學生生日時給學生送上一份生日禮物;在課間經常和學生一起活動;在課餘時間或假期中帶領學生一起走進大自然;對班級中的優生、中等生、差生堅持按號輪流家訪等等,李老師在教育崗位上處處閃耀著愛的火花。
李老師對愛的執著也深深打動了我。李老師做的許多事情都很普通,我們也都可以做到。可為什麼李老師能成為名師?而我們卻在日常工作中變得越來越平庸呢?這是因為李老師對教育的一份執著,對愛的一種堅持。正如李老師所說“愛心與童心”是我教育事業永不言敗的最後一道防線。他把教育事業當成自己的事業,把帶給學生一生的幸福當成一生的追求,而我們只是把教育當成自己謀生的工作。正如做一件好事不難,難的是做一輩子好事。一個老師創造一個感人的場面並不難,但一個老師,能夠長期像李鎮西老師對待萬同那樣對待每一個學生,難!在萬同的身上,我們看到轉化一個後進生有多難。更看到了一個為人師者的愛心,耐心,信心。萬同的每一點變化,無論是朝著哪一個方向,都牽動著老師的心。而萬同身上所體現的反覆,
足以考驗最有耐心的老師,只有愛心的堅持才能創造這樣的奇蹟。 李老師在書中這樣寫道:“當一個好老師最基本的條件是什麼?”“是擁有一顆愛學生的心!”他還說:“離開情感,一切教育都無從談起。”“師愛是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良劑。愛學生,就必須善於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須把自己當作學生的朋友,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所以,讓我們對孩子多一份愛吧。
跟李老師比起來我感到卑微和慚愧,回想以前,面對個別孩子的頑劣和鬆散,尤其是反覆不定時,我總是忍不住會煩躁,會發怒。可每當發過脾氣,總會有一點自責:他們畢竟還只是孩子!於是,每次我又都會找藉口親切地同他們聊聊天,似乎這樣心裡才有一點平衡。現在想起來,孩子們曾經給過我多少尊嚴和寬容啊!和他們的愛比起來,我們這些老師甚至是大人的愛附加了太多的東西,顯得那麼單薄!試問自己;對於一個責備或是訓斥過自己的人,既不是父母又不是兄長,你能這樣去寬容和包容嗎?可這些孩子們能做到。他們眼中沒有絲毫的雜質,透出的都是單純、坦誠。跟李老師相比,我的學生年紀更年輕、心靈更稚嫩,更需要我去呵護、去關心、去琢磨、去引導他們。
《愛心與教育》這本書給我一種領悟,一種發現!它啟發我們在日常的教育活動中,不要吝嗇自己動人的微笑,由衷的讚歎,熱情的鼓勵,真誠的幫助和無私的愛心,它們是滋補孩子們心靈的靈丹妙藥。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像李鎮西老師那樣,用我們的真心、愛心和責任心,在每一位孩子的心田都播下希望的種子,以一顆智慧之心,仁愛之心,包容之心去擁抱我們的事業,擁抱我們的孩子!
《愛心與教育》讀書筆記14
有幸拜讀了李鎮西的《愛心與教育》一書,透過閱讀該書,感觸非常深。記得有這樣的一種描述,“教育彷彿是行駛的列車,老師就好像是乘務員,不同的時段迎來不同的乘客,這一批乘客我們還沒等充分了解,也許在下一站他們就要離開這列火車,同時上來另一批乘客。這些乘客也許來自同一個省份,也許來自全國各地,但是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就是搭乘這列火車到達心中的目的地。不管道路有多坎坷,不管沿途的風景有多美妙,不管天氣有多劣,將這批乘客安全送達,將是我們最基本的責任。珍惜上來的每一批乘客,關心每一位乘客,為他們送上最貼心的服務,最真誠的問候,最美好的祝願,讓每一位乘客在乘車的過程中都得到心靈的享受,這樣的旅途才算愉快。”教育作為一個服務行業,需要我們在崗的每一位教師都能帶著我們真摯的愛去發現並扶正每株幼苗,讓它不斷壯大。
書中有這麼幾句我很喜歡,“有時候,教育是一種含蓄而明朗的暗示以及暗示之後充滿信心的期待。當孩子們與教師產生了朋友般的依戀之情後,點燃學生心中“想做好人”的願望,便是教師實施教育的關鍵。”“教育者的尊嚴是學生給的!”所以教育,僅有愛心是不夠的,我們的大多數老師都是有愛心的,對於後進生,我們每一位老師都會想到用愛心感化他,可面對一些後進生的屢教不改時,我們又有多少老師能有耐心反覆地對其進行教育呢?大多人想到的都是放棄或憤怒。教育更需要的是足夠的耐心,不能輕易放棄任何一個孩子。
上學期我們班的成績一直很不理想,剛開始聽到的聲音是說我們班班風太差了,我的潛意識就覺得是我太溺愛我們班學生了,就開始嚴加管理。我們班很多學生都開始怕我了,怕我罰他們,不給他們面子。有一次王孟傑的檢討上寫道:每次作業不完成老師總是第一次讓我站起來,第一個收拾我,明明他們也有人沒寫完。我的媽媽一直在鄭州打工,沒時間回來看我,我爸從來都沒回過家,也沒給過我零花錢。我不是不想寫作業,我是因為太想媽媽了,我上課總是聽不進去。那一刻我意識到了我的問題,我不該對他們過於嚴厲,有時候多跟他們談談話,聽聽他們內心的聲音,給他們做心理輔導會比我們施加暴力效果要更好。
這個學期來學校,我們班學生對五二班的學生說,我們班主任這學期對我們特別好,我們現在特別想上她的課。其實嚴慈相濟,合適的教育才是有效的教育!
《愛心與教育》這本書給我一種領悟,一種發現!它啟發我們在日常的教育活動中,不要吝嗇自己動人的微笑,由衷的讚歎,熱情的鼓勵,真誠的幫助和無私的愛心,它們是滋補孩子們心靈的靈丹妙藥。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像李鎮西老師那樣,用我們的真心、愛心、責任心和耐心,在每一位孩子的心田都播下希望的種子,以一顆智慧之心,仁愛之心,包容之心去擁抱我們的事業,擁抱我們的孩子!
李鎮西老師對學生傾注了畢生的愛心,是我學習的好榜樣,我將奉獻出我的愛心,讓愛心揚起教育風帆,讓學生們都能在我的引導和教育下,開始幸福快樂的人生!
《愛心與教育》讀書筆記15
有人說,童年得到的愛,是未來生活的光。作為一名教育者,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我們怎麼教育孩子就顯得尤為重要。教育應該怎麼做,我們一直在反覆思考,我們是否成為了孩子童年的那一束亮光,指引他們探尋遠方。我想我們要做有溫度的教育,讓孩子們感受我們深深的愛。
假期,我閱讀了李鎮西老師的《愛心與教育》一書,李老師用他一個個教育事例,闡述著他的教育理念,以及他對教育的思考。就如同書名《愛心與教育》一樣,李老師是一個富有愛心的教育者,是一個有溫度的教育者!
李老師強調“素質教育,首先是充滿感情的教育,只有童心能喚醒愛心,只有愛心能滋潤童心。當一個好老師的基本條件是擁有一顆愛學生的心。”手記一中描述了孩子們給李老師準備的生日驚喜,李老師給每位孩子的生日祝福,和學生寧瑋多年的書信來往,和孩子們一起幫助貧困生伍建......從這些小故事裡深深地感受到了李老師和孩子們之間的愛。“良師益友,就必須善於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要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首先就必須把自己當作學生的朋友,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去了解他們最關心和最感興趣的是什麼,他們有哪些快樂和痛苦。”李老師對學生真摯的愛,成為他感染學生的情感魅力。
李老師書中提到“後進學生”的轉化。也是很多老師頭疼的問題。李老師在這一篇章中表述了他對後進生的認識和轉化,用他的教育事例,給了我們很多關於後進生轉化的教育方法。他從後進生形成的家庭原因,學校方面原因,個人原因分析,和他與“後進生”長期的磨合過程中,給出了一些他曾經採用過的措施:如寫家校聯絡本,填報喜單,每日九問,安排當班幹部,推薦好書等等.....在萬同的身上,可以看到轉化一個後進學生有多難,更看到了一個為人師者的愛心,耐心和信心。萬同的每點變化,不論是朝著哪個方向,都牽動著李老師的心。而萬同身上所體現的反覆,足以考驗老師的耐心,只有愛心的堅持才能創造這樣的奇蹟。
手記三中,李老師還談論了“優秀學生的培養”。教師對優生的感情幾乎是不需要培養的,我們總是希望自己班上的優生多一些,因為他們有較強的知識接受能力,學習成績優異,各方面的工作能力突出,可以成為老師的助手。但他們也存在著作為老師的“好學生”,家長的“好孩子”所特有的一些毛病:容易自滿,不求上進,比較驕傲自負,容易產生虛榮心,面對困難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較差,當然還有個性方面的一些特點。
李老師提出,培養優生,要注意六個方面:
一、引導優生樹立志向。引導優生意識到,成績比別人好,就意味著將來比別人多一份責任,從現在就應比別人多一份努力,引導他們樹立理想,明確志向,真正做到“志存高遠”。
二、幫助優生認識自己。幫助優生超越具體的考試分數和名次,透過與其他傑出的少年英才的比較,透過對自己求學過程中成功的經驗與失敗的教訓的冷靜分析,透過各種具體的課內外實踐,正確全面的認識自己,進而針對性的發展自己;
三、教育優生保持童心。讓他們透過與班上同學的平等相處,感受同學們身上值得自己學習的優良品德,讓他們在同學服務的過程中體驗一種奉獻的幸福,讓他們面對分數和榮譽會淡然處之互相謙讓,以培養自己豁達而淡泊的心境。
四、激勵優勝超越自我。儘可能多地讓他們在各個方面實踐,以發現並發展自己以前沒有意識到的潛質,鼓勵他們在日常生活一點一滴的小事中戰勝自我,甚至有意識設定一些難題去“折磨”他們,讓他們在一次次自己與自己“過不去”的過程中,體驗到人生的樂趣與輝煌,從戰勝自我到超越自我。
五、訓練優生受挫心理。首先明確他們在班上無特殊化,對所有同學都一視同仁。給他們創設一些品嚐失敗的機會,讓他們學會坦然面對人生路上的失敗、挫折和各種意想不到的打擊。
六、培養優生創造能力。培養他們追求科學、崇尚真理的理性精神,讓他們養成善於質疑、勇於否定、獨立思考、積極創新的治學方法和人生態度。
從《愛心與教育》一書中,種種事例都能感受到了李老師富有愛心的教育。他是一位有溫度的教育者,用他的愛溫暖每一個孩子的心靈。
這本書給我一種領悟,一種發現!將心比心,以心換心,做有溫度的教育,前提是愛。教育沒有情感,沒有愛,就如同池塘沒有水;沒有水,就不能稱其為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愛,不僅僅是和孩子一起玩兒,而首先應是理解學生的精神世界,學會用他們的思想感情投入生活,和學生一起憂傷、欣喜、激動、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