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若琴絃讀書筆記
命若琴絃讀書筆記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書筆記吧。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命若琴絃讀書筆記 ,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命若琴絃讀書筆記 1
我們可能永遠無法說清命是什麼,但我們能夠打個比方。有人把生命比作一條河,比作一首歌或一臺戲,而作家史鐵生卻用一個看似荒誕卻充滿哲思的故事告訴我們:命若琴絃。
故事的開端這樣寫道:“莽莽蒼蒼的群山之中走著兩個瞎子,一老一少,一前一後,……
每人帶一把三絃琴,說書為生。”那裡的老少兩個瞎子便是故事的主人公。老瞎子是師傅,幾十年來他一向沒有忘記他自我的師傅的叮囑:只要彈斷一千根琴絃,就能夠把琴槽開啟,取出裡面治眼瞎的藥方,然後重見光明。為了這個平生夙願,老瞎子馬不停蹄地向前趕路,說不定彈斷一千根琴絃的地方就是前面的野羊坳。而作為徒弟的小瞎子就沒有師傅那耐性了,他一會兒追野兔,一會兒聽電匣子裡的廣播,異常是到了野羊坳後還被小姑娘蘭秀二吸引住了,心思根本不用在說書彈琴上。最終隨著最終一聲琴響,老瞎子的第一千根琴絃斷了。他迫不及待地拿出藥方去抓藥,卻被告知所謂的藥方竟是一張白紙。失魂落魄的老瞎子在雪地裡找到了因蘭秀兒出嫁而悲痛欲絕的小瞎子,告訴他要彈夠一千二百根弦才能抓藥,是自我記錯了。於是故事又回到開始。
這是史鐵生的小說中為數不多的含義比較淺白的一篇,或許是因為文中所揭示的哲理是我們早已明白,並且需要的。人活在世上,有夢想,有目標是無比重要的,夢想是人生的航標,有夢想,人就有向前的動力,又振作的勇氣。對於瞎子來說,重見光明正是最大的夢想。老瞎子正是懷著重見光明的夢想,才會心無外物地彈到最終。即使當他發現藥方是一張白紙時,憑著一個做師傅的對徒弟的無盡的愛護與職責,他也能鼓起勇氣,編造出一個善意的謊言,讓小瞎子也能朝著目標前行。
這個故事沒有拮据,激昂的琴聲會永遠載著一個接一個的目標響下去。瞎子們不必須能重見光明,當最要緊的是必須記住:人的命就像這根琴絃,拉緊了才能彈好,彈好了就夠了。所以只須“永遠扯緊歡跳的琴絃,不必去看那張無字的白紙。”
命若琴絃讀書筆記 2
總是開著25瓦的小檯燈,在深沉的夜幕中完成作業。早上醒來,雖是短髮卻依然纏繞成死結,從夢境中爬出來的身體如同走出泳池,在一瞬間感覺到史無前例的地心引力,身體沉重。每一天穿過同樣的馬路,眼前交錯著掛滿晾乾的曬洗衣服,橢圓小巧的報刊亭,公交車頂著不一樣的數字,他們的軌跡在城市交錯出繁複的劃痕。
這是我生活的世界,忙忙碌碌,卻不明白為誰而活著。直到某一天,我翻開史鐵生散文集,靜下心來,細細品讀了那一篇小說《命若琴絃》,以往讀了很多遍,這次卻獲得了新的感受,突然感覺到為自我找到生活的理由是多麼重要。老瞎子說:“人的命就像這琴絃,拉緊了才能彈好,彈好了就夠了。”
兩個一老一少的瞎子,每人拿著把三絃琴,穿山越嶺,說書為生。老瞎子期望有生之年能夠彈斷一千根琴絃,然後取出師傅留下的藥方去治好自我的眼睛,好親眼看這完美的世界。而小瞎子則期望能與自我心愛的姑娘在一齊。
二人抱著完美的夢想,揣著完美的嚮往,直到老瞎子彈斷了那一千根弦。可那所謂的藥方只是一張白紙!瞬間,一切都破滅了,一切完美的嚮往都消失不見了。而小瞎子也因為心愛的姑娘遠嫁他方而心疼不已。為了讓渴望光明的小瞎子重新拾起生活的勇氣。老瞎子把師傅的空白的藥方封進了小瞎子琴的琴槽裡,就如當年師傅告訴老瞎子一樣,老瞎子讓小瞎子彈斷一千二百根琴絃,再取出藥方治好自我的眼睛。這善意的謊言,這虛假的目標,這渴望光明的動力,給予一代又一代瞎子藝人生活的勇氣。
800—1000—1200根斷絃支撐著一代又一代瞎子藝人的期望,支撐著他們的夢想,正因為有了這個夢想,所以他們一路走來,便會懷戀起過去的日子,才明白以往那些奔奔忙忙興致勃勃的翻山、趕路、彈琴,乃至心焦、憂慮都是多麼的歡樂。那時有個東西把心絃扯緊,雖然那東西原是虛設。
史鐵生為老瞎子和小瞎子設計了一個人生的目標,可卻又不讓他們去實現。因為實現,等於破滅。可破滅,終究還是破滅,它不可能回到從前,不可能再有以前生活的熱情,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怎樣讓小瞎子堅強地活下去。他應當做到了,因為小瞎子相信了。這時,老瞎子才真的是“生如夏花之燦爛,死如秋葉之靜美”。
現實生活中,我們何嘗不是這樣。此刻的我們,更需要這樣一張白紙,更需要這樣一種追求,需要這些來給我們前進的動力,讓我們努力去拼搏,拉直自我心中的那根弦,才能更穩健地奔向遠方。
此刻我才明白了自我要為誰而活著。因為父母,我必須活下去;因為朋友,我能夠活下去;因為那些未曾謀面的芸芸眾生,證明我活下去;因為自我,我要以堅強的姿態活下去。
一根琴絃需要兩個點才能拉緊。心絃也要兩個點——一頭是追求,一頭是目的。讓我們永遠扯緊歡跳的琴絃,不必去看那張無字的白紙……
掩卷沉思,這樣一句話已銘記在心:“人的命就像這琴絃,拉緊了才能彈好,彈好了就夠了。”
命若琴絃讀書筆記 3
《命若琴絃》講述了兩個瞎子的一段生活經歷,重提了一個自人類產生以來就不斷探尋的問題——人活著是為了什麼?老瞎子五十年來只為彈斷一千根弦取出琴中的復明藥方,當盼望已久的時刻來臨卻是一張無字白紙。老瞎子彷彿就看透了命運,他為了讓小瞎子也能心有所繫的活下去,又把謊言傳給小瞎子。
書中有許多談及命運的內容,聯絡作者其他的作品,他信奉尼采的“愛命運”。愛命運是對人生態度最英明的指引,要對一切命運都要保持愛的態度,“上帝創造了無限種命運,要是你碰上的這一種不可心,你就恨他嗎?”“就好比抓了一手壞牌,你罵它?恨它?耍著賴要重新發牌?”愛命運,應該對它說是,然後將壞牌打得精彩。在《命若琴絃》中,小瞎子經歷了一場一開始就註定是一場悲劇的愛情的打擊後,問“幹嘛咱們是瞎子!,老瞎子平靜地說“就因為咱們是瞎子。””我想這個回答就是愛命運的表現,就因為上帝給予咱們是瞎子,我們就是瞎子,因為無法改變,恨也無濟於事,唯有愛,唯有將命運過得精彩。
“尋常世間尋常看,知青夢斷狂妄間。曾棲地壇悟生死,也緣輪椅在家言。度生命若琴絃,幾回夢歸清平灣,宿命冥冥透析時,病隙碎筆侃侃談。”
因為殘缺,完美才得以顯現。史鐵生意識到:所有的人都有不同程度的殘疾。人生而就有缺陷,問題,不可能完美。所以有的評論家把史鐵生的創作分為兩個階段:1985年之前寫的是殘疾的人,之後寫的是人的殘疾,人的缺陷和問題。意思就是說史鐵生在為自己找到活著的理由之後,又在為別人尋找活著的理由。我們在史鐵生的作品中,往往看到生活的激情,也時時感受到他本人的一份寧靜。所謂“寧靜以致遠”,史鐵生並不是在吶喊,而是在剖析,在闡釋,為了生活。
命若琴絃讀書筆記 4
你的命就在這琴絃上——琴絃是終生緊繃的,一如文中師徒二人令人心酸的故事。盲眼的教師父,為了心中重見光明的願望苦苦拼了一生,到頭來發現是一場空時,為了同樣盲眼的徒弟能夠有期望有目標地活下去用了同樣的謊言,就這樣一遍遍,傳了一代代。
故事的前半段,文字厚重卻不失生機。雖然兩個人的世界沒有色彩,可是他們能夠用心靈傾聽世界。尤其是那個活潑的小瞎子,他對世界充滿了熱愛與好奇,他的感情純真而青澀,讓艱難的生活洋溢位完美與歡樂。然而前面愈是完美,後文當一切真相大白時就愈是沉痛。師徒二人眼瞎的命運無法擺脫,這給故事投下了揮之不去的陰影。隨即而來的是兩個深刻的問題——老瞎子該不該道出實情?如果是我又該怎樣?
老瞎子無疑是一個撞破了真相的不幸之人。這之後他也想試著振作,卻“擺脫不了那無字的白紙”。因為他的一生全在為此奔波,“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行道遲遲,載飢載渴。我心傷悲,莫知我哀”。《詩經》中的這幾句就恰如其分地說盡了他這一生。他的時間和人生閱歷都要更豐富,更成熟。就連他也難以走出來那絕望的心境,小瞎子的情景會比他好嗎?跌在雪地裡想著死去,老瞎子已不忍心再給他鮮血淋漓的心新增重創了。雖然有很多人對於他隱瞞真相的做法表示不肯定,但在我看來,老瞎子只是表現了一種單純的愛——對徒弟的愛。一路上風雨守護,期望一個謊言能夠給予這孩子畢生的歡樂,對於這樣一個飽經滄桑的老人來說已經足夠了。
然而,謊言真的能夠一勞永逸地瞞過小瞎子嗎?先不必說假如他真彈斷了一千二百根琴絃會怎樣,單是小瞎子聲淚俱下的哭訴“我想睜開眼看看!哪怕就看一回”,多麼揪心!真能裝作無動於衷嗎?如果真的讓他為了一個虛無的目標耗盡一生,我總覺得這負了他的努力和期許。那可是日夜辛勞奔波不停的追求啊!可是,正如原文所說,“心絃也要兩個點——一頭是追求,一頭是目的——你才能在中間這緊繃的過程上彈響心曲”;如果小瞎子明白了一切而失去了追求與目的,他的心絃也會斷掉,他就失去了未來。
這個局面就很像作者史鐵生。可是他最終衝破了痛苦的束縛,“命運不是用來被打敗的,關於命運,休論公道。”坦然地理解人生的不幸,就像有人說的一樣,他找到了自我的路,堅強地活了下來,到達了“也無風雨也無晴”的境界。對於小瞎子,他也能夠走出困境然後尋找自我的路,選擇自我的而非註定的人生。我會願意告訴他,但我會像史鐵生的母親一樣做他生命中的引路人,陪他度過失意的時刻,讓他在艱難中學會堅強,並一向不斷地走下去。有時候,讓一個人真正堅強起來,也許比讓他活在虛無的歡樂裡更有價值。唯有真正堅強,才會在生活的大風大浪中泰然不動,而虛無的追求會像一座紙房,最終也只會支離破碎。
所以我覺得,與其細心翼翼地不去傷害到小瞎子的心,不如讓他做一個堅強的人。
於是就想到了這幾天瞭解的蘇軾。盲人努力睜大眼睛去看,天地仍是一片漆黑。蘇軾也一樣,想要憑才華在政壇上鬥過新黨,卻也慘遭貶謫。前日身陷囹圄,昨日九死一生,今日即是他鄉過客。想要取得設想的成果重新被重用,卻發現他無法睜開已是虛無的“雙眼”,因而他也嘆道“世事漫隨流水”之句,可是他很快走了出來並開始享受生活的美:“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清風徐來,水波不興。”重拾信心,在新的人生路上載欣載樂,“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自熟它自美”,應對命運,他毫無畏懼,而是“一蓑煙雨任平生”。他的一生亦是艱辛的,黃、惠、儋州的辛勞十分人能受,但他仍然堅強地挺立。
這樣想來,如果小瞎子也能夠如此堅強樂觀,那麼無論應對怎樣的打擊,他也能夠在這世上堅持琴絃一樣的堅韌與頑強,命若琴絃的哀傷,也能夠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命若琴絃讀書筆記 5
對於史鐵生,我是從《我與地壇》認識他的,以前對文字沒什麼概念,感覺只是標誌一般的東西而已,沒想到史鐵生的文字改變了我對文字的看法,看到了一個人在生活中倒下了,但在精神上又站起來的過程讓我震撼了。我的確感受他的那份心裡的變化,或悲或喜,也感受到了他在地壇裡面心裡的安逸和飄得很遠的思緒。文字的感動開始了,於是我又讀了史鐵生的《命若琴絃》。
《命若琴絃》講的是七十歲的老瞎子帶著十七歲的小瞎子走鄉穿寨,跋山涉水,不辭辛苦地說書賣唱,三絃琴上的琴絃斷了一個又一根。原先五十年前,老瞎子的師傅說過:僅有彈過的琴絃到了一千根,用它們做藥引子,那個讓眼復明的藥方才管用。老瞎子抱著“要看看世界到底是個什麼樣貌”的信念,彈琴賣藝為生,不知不覺最終湊夠一千根了,他興沖沖地照方拿藥,可是誰都說他拿的是一張白紙。他驚呆了!在藥鋪前的臺階上坐了幾天幾夜,想起了師傅臨終時說的話:“記住,人的命就像這琴絃,拉緊了才能彈好,彈好了就夠了。”老瞎子忽然想起了他的徒弟,他明白自我死期將至,可那孩子在等他回去。
原先當他們經過一個小山村時,小瞎子情竇初開,喜歡上一個姑娘,老瞎子勸他不要想得太好,因為他比誰“看”得都清楚。果然,老瞎子趕回時,正是小瞎子痛不欲生之時,因為來他心愛的姑娘已經嫁人了。等到小瞎子緩過勁來,問老瞎子:“我們為什麼是瞎子呢?我也要看看世界的模樣。”老瞎子說:“要想復明,務必彈斷一千二百根琴絃,然後用藥才有效。我記錯了,所以眼睛沒法治了,你還小,必須好好彈下去。”於是,他們又像往常一樣走街串巷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的東西是顯而易見的,認的一生有些東西很重要,也有些東西讓我們在無所謂的執著著,我們很難看破,因為我們很難懂得。作家對於讀者,呈現於文字背後而見,清晰而又模糊。對於史鐵生,我更多了一份猜想,多了一份讓我看不透的神秘。
對於身殘的史鐵生,開始並沒有志堅。以前千方百計尋找機會的史鐵生,不會想到這天已獲得如此多人的認可。之所以能活下去,是因為它為活著找到了充分的理由。他選取了寫作,寫作成了他的生存方式。能夠說,他是被生活逼上文學道路的,可他卻比比別人走得更遠,因為人的殘缺證明了精神的完美。因為身殘,他有了更多的思考機會;因為身殘,他更多地關注人的精神;因為身殘,他更懂得了人的生存境地;所有這些,為他鑄就了長遠的文學道路,並且越走越遠。
讀完《命若琴絃》讓人更加明白為自我找到生活的理由是多麼重要。老瞎子的師傅在臨終前告訴他有一張復明藥方,但非要彈斷一千根琴絃,否則就不靈。這張藥方支撐著老瞎子走過了七十多個春夏秋冬,老瞎子的人生目標就是將一千根琴絃彈斷,以圖看到世界一眼。之後,老瞎子發現復明藥方可是白紙一張,復明計劃失敗,他千方百計找到小瞎子,對他說:“是我記錯了,是一千二百根,師傅記錯了,記住,是一千二百根!”老瞎子明白,這一千二百根琴絃意味著什麼。這意味著小瞎子的生命。他們的生命就寄託在脆弱的琴絃上,這不是一個玩笑!琴絃脆弱但有韌性,人的生命也就應如此!空間相簿名稱作者為老瞎子和小瞎子設計了一個人生的目標,可卻又不讓他們去實現。因為實現,等於破滅。老瞎子找到藥方,發現只是一張白紙的時候,才明白師傅的良苦用心。可破滅,終究還是破滅,它不可能回到從前,不可能再有以前生活的熱情,他能做的就是怎樣讓小瞎子堅強地活下去。他就應做到了,因為小瞎子相信了。這時,老瞎子才真的是“生如夏花之燦爛,死如秋葉之靜美”。
在讀史鐵生之時,常會使我們想到加繆。加繆認為荒謬是人與世界之間聯絡的紐帶,荒謬是不可能被消除的,人只能帶著裂痕生活。可是人務必超越荒謬,在荒謬的生活中獲得好處。史鐵生也是這樣。他意識到人生的困境和殘缺,卻將它們看作獲得生命好處的題中應有之義。生命的殘缺,人生的虛無狀態,反而為戰勝自我,超越困境和證明存在的好處敞開了可能性空間。
人的生存是荒謬的,沒有任何理由,但在一個夢想主義者看來,務必賦予它以好處,務必有東西證明它的好處。“僅有人才把怎樣活著看得比活著本身更要緊,僅有人在頑固地追問並要求著生存的'好處。”人務必選取一種東西作為生存好處的證明。史鐵生選取的是寫作。在史鐵生看來,寫作無非是一種生命的存在方式,一種好處的證明,他說“只是因為我活著,我才不得不寫作。”因為殘缺,完美才得以顯現。史鐵生意識到:所有的人都有不一樣程度的殘疾。人生而就有缺陷,問題,不可能完美。所以有的評論家把史鐵生的創作分為兩個階段:1985年之前寫的是殘疾的人,之後寫的是人的殘疾,人的缺陷和問題。意思就是說史鐵生在為自我找到活著的理由之後,又在為別人尋找活著的理由。我們在史鐵生的作品中,往往看到生活的,也時時感受到他本人的一份寧靜。所謂“寧靜以致遠”,史鐵生並不是在吶喊,而是在剖析,在闡釋,為了生活。
“無所謂從哪兒來、到哪兒去,也無所謂誰是誰……”人生就是一條漫長的河流。你也可能會是老瞎子。這時候你會怎樣辦?
命若琴絃讀書筆記 6
讀了現代作家史鐵生的作品集《命若琴絃》,它講的是七十歲的老瞎子帶著十七歲的小瞎子走鄉穿寨,跋山涉水,不辭辛苦地說書賣唱,三絃琴上的琴絃斷了一個又一根。原先五十年前,老瞎子的師傅說過:僅有彈過的琴絃到了一千根,用它們做藥引子,那個讓眼復明的藥方才管用。老瞎子抱著“要看看世界到底是個什麼樣貌”的信念,彈親賣藝為生,不知不覺最終湊夠一千根了,他興沖沖地照方拿藥,可是誰都說他拿的是一張白紙。他驚呆了!在藥鋪前的臺階上坐了幾天幾夜,想起了師傅臨終時說的話:“記住,人的命就像這琴絃,拉緊了才能彈好,彈好了就夠了。”老瞎子忽然想起了他的徒弟,他明白自我死期將至,可那孩子在等他回去。
原先當他們經過一個小山村時,小瞎子情竇初開,喜歡上一個姑娘,老瞎子勸他不要想得太好,因為他比誰“看”得都清楚。果然,老瞎子趕回時,正是小瞎子痛不欲生之時,因為來他心愛的姑娘已經嫁人了。等到小瞎子緩過勁來,問老瞎子:“我們為什麼是瞎子呢?我也要看看世界的模樣。”老瞎子說:“要想復明,必須彈斷一千二百根琴絃,然後用藥才有效。我記錯了,所以眼睛沒法治了,你還小,必須好好彈下去。”於是,他們又像往常一樣走街串巷了。
作家對於讀者,呈現於文字背後而見,清晰而又模糊。對於史鐵生,我更多了一份猜想。
對於身殘的史鐵生,開始並沒有志堅。以往千方百計尋找自殺機會的史鐵生,不會想到今日已獲得如此多人的認可。之所以能活下去,是因為它為活著找到了充分的理由。他選擇了寫作,寫作成了他的生存方式。能夠說,他是被生活逼上文學道路的,可他卻比比別人走得更遠,因為人的殘缺證明了神的完美。因為身殘,他有了更多的思考機會;因為身殘,他更多地關注人的精神;因為身殘,他更懂得了人的生存境地;所有這些,為他鑄就了長遠的文學道路,並且越走越遠。
讀完《命若琴絃》讓人更加明白為自我找到生活的理由是多麼重要。老瞎子的師傅在臨終前告訴他有一張復明藥方,但非要彈斷一千根琴絃,否則就不靈。這張藥方支撐著老瞎子走過了七十多個春夏秋冬,老瞎子唯一的人生目標就是將一千根琴絃彈斷,以圖看到世界一眼。之後,老瞎子發現復明藥方可是白紙一張,復明計劃失敗,他千方百計找到小瞎子,對他說:“是我記錯了,是一千二百根,師傅記錯了,記住,是一千二百根!”老瞎子明白,這一千二百根琴絃意味著什麼。這意味著小瞎子的生命。他們的生命就寄託在脆弱的琴絃上,這不是一個玩笑!琴絃脆弱但有韌性,人的生命也應當如此!
作者為老瞎子和小瞎子設計了一個人生的目標,可卻又不讓他們去實現。因為實現,等於破滅。老瞎子找到藥方,發現只是一張白紙的時候,才明白師傅的良苦用心。可破滅,終究還是破滅,它不可能回到從前,不可能再有以前生活的熱情,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怎樣讓小瞎子堅強地活下去。他應當做到了,因為小瞎子相信了。這時,老瞎子才真的是“生如夏花之燦爛,死如秋葉之靜美”。
在讀史鐵生之時,常會使我們想到加繆。加繆認為荒謬是人與世界之間聯絡的唯一紐帶,荒謬是不可能被消除的,人只能帶著裂痕生活。可是人必須超越荒謬,在荒謬的生活中獲得意義。史鐵生也是這樣。他意識到人生的困境和殘缺,卻將它們看作獲得生命意義的題中應有之義。生命的殘缺,人生的虛無狀態,反而為戰勝自我,超越困境和證明存在的意義敞開了可能性空間。
人的生存是荒謬的,沒有任何理由,但在一個夢想主義者看來,必須賦予它以意義,必須有東西證明它的意義。“僅有人才把怎樣活著看得比活著本身更要緊,僅有人在頑固地追問並要求著生存的意義。”人必須選擇一種東西作為生存意義的證明。史鐵生選擇的是寫作。在史鐵生看來,寫作無非是一種生命的存在方式,一種意義的證明,他說“只是因為我活著,我才不得不寫作。”
因為殘缺,完美才得以顯現。史鐵生意識到:所有的人都有不一樣程度的殘疾。人生而就有缺陷,問題,不可能完美。所以有的評論家把史鐵生的創作分為兩個階段:1985年之前寫的是殘疾的人,之後寫的是人的殘疾,人的缺陷和問題。意思就是說史鐵生在為自我找到活著的理由之後,又在為別人尋找活著的理由。我們在史鐵生的作品中,往往看到生活的活力,也時時感受到他本人的一份寧靜。所謂“寧靜以致遠”,史鐵生並不是在吶喊,而是在剖析,在闡釋,為了生活。
“無所謂從哪兒來、到哪兒去,也無所謂誰是誰……”人生就是一條漫長的河流。你也可能會是老瞎子。這時候你會怎樣辦?
命若琴絃讀書筆記 7
《命若琴絃》是我在我在很多年前讀過的,這幾天翻出來重讀,感受頗深。裡面給我印象最深的兩句話是“目的雖是虛設的,可非得有不行,不然琴絃怎麼拉緊;拉不緊就彈不響”,“那時有個東西把心絃扯緊,雖然那東西原是虛設”。
人確實是都在為著自己的夢想而活著,記得很小上幼兒園的時候,老師就會問我們,有什麼夢想,那時候我們都說,長大了要當科學家,火車司機,宇航員,我覺得那時候的根本不算什麼夢想,因為不過是自己的幻想,又有多少人記得自己曾經說過的的夢想呢?
有時候一個人在異鄉冷清的午夜醒來,腦海中不禁冒出一個念頭,我的理想是什麼?應該如何實現?每當這時候,我想起了《命若琴絃》裡面的兩句話,一個人對於夢想的渴望,確實是很遙遠的,並且是需要付出艱辛努力而使之實現,一位法國著名作家說過:“一個沒有夢想的人,就像是一隻沒有翅膀的鳥。雖然每個人的夢想都不一樣,但是夢想起到的作用是相同的。它讓我們在困境中不氣餒,勝利中不驕傲,一直支援我們走下去,讓整個人生有了一個完整的奮鬥過程,這就是為什麼說有人生長期的規劃和短期的計劃,如果沒有計劃,人生是一團亂麻,我們在勝利時就驕傲,失敗時就氣餒,也許這一輩子將是庸碌無為,連自己不知道該從哪裡開始起步。曾經我的聽一位朋友說過,“書籍買了很多,卻不知道要從何看起。看書的心是有,但是就是沒有行動”,我想這是行動上懦夫吧?正如車爾尼雪夫斯基說,“人的活動,如果沒有思想的鼓舞,就會變得空虛而渺小”。
人生真實如琴絃一樣,就看我們如何把這根琴絃拉緊,我個人有種比較偏激的看法,這裡不敢奢求諸位都能認同,姑妄言之,姑妄聽之,我覺得人生最邪惡的地方在於,每個人的時間都只會往前走,而人的青春只有一次,我們不知道將來將會發生什麼,所以說我們為了一種可能,或需要做一萬種準備。取決於如何去看待這樣一個漫長準備的過程,如果你覺得這是一個蓄力的過程,那麼必然會鼓足幹勁,做好量變的積累,為日後的質變做準備;如果你覺得這是個浪費時間的過程,不知道會不會成功,對於自己的付出,要麼幻想立竿見影,要麼患得患失,久而久之,必然懈怠,迷失自我,這就是設立個目標的重要性。或許最終你並沒有成功,但是你走過,奮鬥過,人生才精彩。所以史鐵生說:人生就像是琴絃,有夢想才能拉得緊,拉得緊,才能彈得響。
每個人的目標都不一樣,目標也不一定非得能實現得了的,因為有時候實現了目標以後,也會導致自我的一種迷失,這就是為什麼總是跑第一的人,往往是沒有目標的,因為他會失去競爭意識,陷入自我的一種圈子裡,固步自封,剛愎自用,最終導致失敗。如果都是用那些很美好卻又實現不了的夢想,似乎就是阿Q的“精神勝利法”。中國人用精神勝利法似乎是天生的,因為我們總是不服輸,有時卻又不得不面對失敗,所以傳承了這樣的一套自我解圍的方法。選擇的目標要適當,我覺得,可以在自己能力範圍內,適當提高自己目標的難度,這樣,一來可以激發自己的潛能,讓目標本身更有意義,二來呢,不會覺得沒有什麼挑戰性,這就好比,你伸手就能摘到的果子,往往你不怎麼感興趣,而那些要透過一段助跑,跳躍而得到的果子,雖然過程辛苦,但是吃起來,更加香甜。
寫到這裡,我忽然想到了自己,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我的自己的琴絃拉緊了嗎?很多時候,人往往只看到自己的長處和別人的缺點,卻沒有看到自己的的缺點,這不是就本末倒置了嗎?
堅持自己的理想,在自己不懈努力的驅動下,夢想的船終將駛向成功的彼岸。
命若琴絃讀書筆記 8
《命若琴絃》,一看到這個題目,就是一種悽慘絕倫的感覺,琴絃該是多麼的脆弱,命在一線間,是怎樣的驚心動魄呢!
讀完《命若琴絃》全書,明白這個命其實是一種期望。講的是兩個瞎子討生活,老瞎子告訴小瞎子,自我只要彈斷千根弦,就能夠把自我師傅放在琴盒裡的藥方拿出來,吃了藥,自我就能夠看見這個世界了。憑著這樣的一種信念,老瞎子認真的彈每一次琴,最終到達千根弦,老瞎子拿著琴盒裡的藥方去抓藥,可是人們卻告訴他,這是一張白紙,老瞎子頓時懵了,如果不是有個徒弟在身邊,他必須沒有命活了。等他找到徒弟,看到徒弟因為某個姑娘,沒有生的慾望,結果老瞎子告訴他,自我記錯了,其實師傅說的是1200根,我是沒有期望了,可是你有,只要你彈斷1200根弦,必須是認認真真彈的,就能夠拿著藥方去抓藥,你就能夠親眼看看這個世界了。故事情節很簡單,讀來卻很震撼。想想每個擁有明亮雙眼的人,在他的內心深處,何嘗沒有瞎了的那隻眼呢,生活很迷茫,沒有方向。
小時候,我們的那個藥方就是好成績,只要考試考好了,什麼都有了。拼命努力學習,就是要跳出農門,不再和那黃土地打交道了,不用早晨五點起床,僅僅是揀一些別人割剩的麥子,不用這兒放假,那兒就到田裡點化肥,冬天被刺骨的寒風吹,夏天被玉米葉子割傷稚嫩的小臉蛋,那個小小的我,長得和玉米差不多高,無論怎樣努力,也無法將頭伸出玉米杆外,汗水流過的地方,更是又疼又癢。那時心中僅有一個目標,不停的做題目,不停的背書。
晚上11點,全家人都在睡夢中,我依然是站在門前,看看遠處的莊稼,回過頭又繼續學習。最終拿到那個藥方了,才發現,那個藥方上頭還有許多其他的要求,不是一味就能治好病的。於是,我們繼續努力,繼續前行,等我們最終老去的那一刻,才突然發現,那可是是一張白紙,而我們也走過了整個人生。
我們都是那彈琴的人,我們期待著早日彈斷那一根根琴絃,其實絃斷了,我們的心也就斷了,最好的生活,大概還是享受彈琴的過程吧!
命若琴絃讀書筆記 9
一個老瞎子和一個小瞎子走南闖北,二個瞎子以彈三絃琴和說書為生,走一個村又到另一個村。二個瞎子為了去彈琴與說書翻山越嶺極其不容易,邁開步伐艱辛的往前走。什麼力量支撐著二個瞎子一直走下去,似乎是生計的因素,小瞎子的父親就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從老瞎子那兒學生三絃琴的技能以及說書的才能,將來可以獨自生存下來。然而,老瞎子似乎不是這麼簡單,真正推動老瞎子幾十年如一日的堅持下來,那就是能重見光明的夢想。他的師傅曾經告訴他,只要他彈斷一千條弦,就可以得到琴裡的藥方,藥方上的藥可以治好瞎子的眼病,可以重見光明。老瞎子一直努力去彈琴,希望有一天可以彈破一千條琴絃。
有一天,當他終於把第一千條弦彈斷掉了,他拿出所有的彈斷琴絃,內心極度的歡喜,重見光明夢想在這時就要實現了。他激動的連手都在發抖,發抖的手拿出藏在琴裡面的藥方。拿著藥方出發啦!他毅然的去追尋自己的夢想。
過了好久,人們對老瞎子的記憶都漸漸的模糊了。老瞎子又在村莊裡出現,他的眼睛依然還是瞎的。後來,找到小瞎子時,小瞎子以為老瞎子已經重見光明瞭,後來發現老瞎子還是瞎眼的,老瞎子就說自己記錯了,他說:自己聽錯了,師傅告訴他要彈破一千二百條弦。他依然踏著夢想的痕跡走下去,一輩子就是為“重見光明”的夢想而活著,這樣的夢想使他堅定的走下去,真是至死方休。
有了夢想,單調的生活不再讓老瞎子覺得無聊;有了夢想,破落的住處不再讓老瞎子覺得傷心;有了夢想,不便的行動不再讓老瞎子覺得痛苦。為了向夢想靠近,老瞎子堅強的生存在天地之間。雖然全書充滿淒涼的情景,小說開始淒涼的描寫著二個瞎子在山路上行走著,小說的結束又是描寫二個瞎子在山路上行走著,多麼淒涼的畫面,然而,宿命論讓二個瞎子的對現實的低頭,樂觀的面對現實。
沒有夢想的人就是對現實低頭,任憑命運對自己的捉弄,不願意從現在的處境裡突破出來。有夢想的人就會一直往前看,夢想產生人生使命,使命給自己帶來成就,一個人有成就感,他一定是一個幸福的人。凡為人的都要有夢想,用生命來維護夢想,讓夢想產生使命,讓自己為使命而活著,用時間去建樹自己的使命,時間使使命有成就,只有有成就感的人才配得幸福。
從某種意義上說,老瞎子是幸福的,他一生都忙碌去彈三絃琴和說書,這樣有事做的人生就是幸福,幸福的人生有一個很基本的條件就是有事情做。生理的疾病造成了可悲的處境,可悲的處境並沒有使老瞎子驅服,他一生踏著夢想的痕跡前進,雖然,這樣的夢想不一定實現,但是這樣的夢想帶出工作,工作是為有一天可以實現夢想,工作帶給老瞎子是一種成就,透過自己的才藝給生活單調的人生增加一絲的樂趣,這一種生命的成就感,帶給老瞎子真正的幸福。老瞎子比起那些無所事事的人們,幸福的多啦!人生真正的悲劇就無知的活著,沒有夢想就不知道自己一生要成就什麼,這樣目標的混亂,使人一事無成。
從老瞎子對夢想的執著來看,一個沒有夢的人,沒有資格生存在天地之間,沒有夢想的人生就產生生命的激情,更沒有奮鬥的慾望,生命無法產生成就,這樣的人不是比老瞎子更悲哀嗎?只不為活著而活著,這樣的活著如同行屍走肉。但老瞎子並是一個悲劇性的人物,他的一生就是為完成一個夢想而活著,並且是艱難的活著,並沒有讓他退步,他堅定的走下去,只走到生命的終極。
親愛的讀者們,透過一個小小的故事,告訴了我,人的生存處境並不是自己所能左右的,生存的處境無論已成這定局。在自己現實的處境中一定要夢想,夢想可以給你信心的翅膀,飛出現實的困境。人生最大的悲哀並不是自己的處境,人生最大的悲哀莫過於沒有夢想。你的夢想是什麼呢!這是你現在需要去追求的問題,當你確定自己的夢想是什麼時,人生前進路已經開啟,你就是踏上夢想之路,一直朝想的目標前進。
親愛的讀者們,透過一個小小瞎子的故事,告訴了我確定自己的夢想之後,一生為夢想而活著,把自己的所有時間,把自己的所有精力,把自己的所有才華,都投入在自己的夢想之中,為要使自己的路越來越向夢想靠近。時刻記住:“為夢想所付的一切都是有價值的,有一天會結出豐盛的果子,使上帝在自己的生命裡得到榮耀。”
命若琴絃讀書筆記 10
在老師的要求下,我知道了一篇叫《命若琴絃》的作品,並且拜讀了。讀畢,深有感觸:
小說的開頭“莽莽蒼蒼的群山之中走著兩個瞎子,一老一小,一前一後,兩頂發了黑的草帽起伏躦動,匆匆忙忙,像是隨著一條不安靜的河水在漂流。無所謂從哪兒來,也無所謂到哪兒去,每人帶一把三絃琴,說書為生。”和小說的結尾“莽莽蒼蒼的群山之中走著兩個瞎子,一老一小,一前一後,兩頂發了黑的草帽起伏躦動,匆匆忙忙,像是隨著一條不安靜的河水在漂流。無所謂從哪兒來、到哪兒去,也無所謂誰是誰,”,前後照應,使小說瀰漫著一種宿命的味道,也不禁使人深思:人生也許就是一個圓,就是這樣週而復始的接受命運的拷問。穿透力極強,哲理性與思考性也在字裡行間中不知不覺地浮現。
《命若琴絃》講述了兩個瞎子的一段生活經歷,重提了一個自人類產生以來就不斷探尋的問題——人是為了什麼而活著?
那懷了一生的期望的老瞎子,只為師傅留下的那張在琴裡的藥方,為了能夠看一眼這個明亮的世界,他堅忍地漂泊了一生,雖然中間有過迷茫,琴聲煩躁不安,像是年年曠野裡的風雨,像是日夜山谷中的溪流,像是奔奔忙忙不知所歸的腳步聲。但是,他仍然堅持著彈斷了一千根琴絃,但是,最後,他發現,這張藥方不過是一張白紙的時候,老瞎子的心絃斷了,他不想再動彈,吸引著他活下去,走下去的東西驟然消失乾淨,就像一根不能拉緊的弦,再難彈出賞心悅目的曲子。他的心絃斷了,身體裡的一切都在熄滅。所幸的是,他在生命的最後終於懂了什麼是命,終於明白了為什麼師傅說“咱們的命就在這琴絃上”。也領悟到了為什麼師傅在臨終前告訴他有一張復明藥方,但非要彈斷一千根琴絃,否則就不靈。更重要的是他在復明計劃失敗後,千方百計找到小瞎子,對他說:“是我記錯了,是一千二百根,師傅記錯了,記住,是一千二百根!”他希望小瞎子也能心有所繫的活下去,從而給了小瞎子一個活下去的信念;老瞎子知道,這一千二百根琴絃意味著什麼。這意味著小瞎子的生命。他們的生命就寄託在脆弱的琴絃上,如題所言:“命若琴絃”。這時,老瞎子才真的是“生如夏花之燦爛,死如秋葉之靜美”。
而小瞎子,心愛的姑娘嫁人,愛情的火焰也瞬間熄滅。他的心裡也痛不欲生,為情所傷,問老瞎子:“幹嘛咱們是瞎子!”“就因為咱們是瞎子。”師徒的簡短話語摻揉了多少心酸與無奈。對於他們是瞎子的事實,他們能做的就是接受它。不能改變,也沒法改變,身理上的缺陷為他們帶來多少不便,甚至愛情都不能像普通人一樣。這是否是一個玩笑!琴絃脆弱但有韌性,人的生命也應該如此吧!
其實,人生就是如此。在人的一生之中,摻揉了許許多多的無奈與痛苦,在人力無法改變的時候,我們如何堅強的走下去呢?人活著,就要有目標,有希望,有信念,有前行的動力。當全世界都誤會你的時候,你仍然可以一步步的走下去。不管對這個世界有多失望,你仍然可以笑著拍拍自己的臉,對自己說聲,堅持下去!!!人可以在物質生活上追求不用太刻意,可是,精神世界一定要豐富多彩,一定要強大,要有自己的精神支柱。給自己一個可以一直堅持走下去的理由。不怕天不怕地不怕死,可是,就怕一個人沒有目標,沒有追求,沒有活下去的動力。這樣的人活著有何意義?必須找到支撐我們走下去的動力,也就是如何將心絃繃緊,因為只有彈唱出熱情、充滿活力的心曲,才能使我們即使在無奈與痛苦的時期也能活出自己的精彩。
也許有人說,虛設的目的又有什麼意義呢?也許我們一輩子也不可能實現,到頭來也是一場空,也許只能像老瞎子那樣傷心與失望。是的,當老瞎子發現那治盲藥方原來只是一張白紙的時候,把他那五十年來繃得緊緊的心絃一下子震斷了。可是,這就意味著他的這一生就沒有意義了嗎?不是的,雖然他最終也不能睜開眼看一眼這個彩色的世界,但是他的生命也不是沒有意義的。當他穿梭於大山為村民們說書的時候,不僅“給寂寞的山村帶來了歡樂”,同時“這也是老瞎子最知足的一刻,身上的疲勞和心裡的孤寂全忘卻”。確實,正是“他的一輩子都被那虛設的目的拉緊,於是生活中叮叮噹噹才有了生氣”。“重要的是從那繃緊的過程中得到歡樂”。當我們站在生死邊緣的時候,回想這一
生,也許你們會認為“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勞碌一生不知為何。但是你們能知道你們曾經體會過什麼,得到了什麼,也許是痛苦,也許是歡樂,是感動,是溫暖,能知道你們能為在世的人們留下了什麼,也許是你的音容笑貌,也許是你的幫助、撒下的溫暖,那就已經足夠了。“彈好了就夠了”。
作者為老瞎子和小瞎子設計了一個人生的目標,可卻又不讓他們去實現。因為實現,等於破滅;目標,不過是一個精彩的活下去的藉口,
這張藥方支撐著老瞎子走過了七十多個春夏秋冬,老瞎子唯一的人生目標就是將一千根琴絃彈斷,以圖看到世界一眼
命若琴絃讀書筆記 11
一個人的一生中,有許多事情能自己選擇,但有更多的事情卻是自己無力更改的。
比如,我們無從抉擇自己所生的年代,所生的家庭,我們無法主宰自己將有怎樣的容顏,將有怎樣的命運。但我們依然堅強地活著,是信仰伴著我們一路走來。
讀了史鐵生的《命若琴絃》,深深地為其感動和深思。之所以會有如此的震撼,也許正是在於史鐵生自己是一個在生命最應綻放的年紀遭遇無法想像的挫折,卻最終挺過來的人吧。
因為盪開的筆墨有一個真實的背景,所以它不是無病呻吟,而顯出了它的深度。
故事很簡單,在蒼茫的深山之中,匆匆走著兩個瞎子,一老一少,他們遊走於各個村落之間,以拉三絃說書為生。老瞎子有一個心願,他的師傅曾經告訴他琴槽裡有一張治療失明的藥方,只有彈斷一千根琴絃才能把藥方取出來抓藥。於是老瞎子天天盼、夜夜盼,盼了五十年,盡心盡力的彈斷一根又一根。終於有一天大功告成了,他欣喜激動的取出了藥方去藥鋪子抓藥,結果沒料想到那裡面竟是一張無字的白紙,信仰在瞬間崩塌,老瞎子覺得忽然覺得生命已無所依。他回到徒弟身邊,告訴小瞎子,只有他彈斷1200根時,才能開啟琴槽去取藥方。他想,1200根對於小瞎子是個遙遠的數字,他希望小瞎子永遠的扯緊歡跳的琴絃,不必開啟那無字的白紙,不要再去承受夢想破滅的痛苦。
在《命若琴絃》裡,我們能看到信仰,能看到生存的意義,還有存在的價值。忘記在誰的書裡讀到這樣一句話:生命本身是無意義的,你賦予它什麼意義它就是什麼意義。於是人們必須找到某種信仰,心懷信仰,一切幸福或者痛苦的遭遇便轉化為崇高的價值,於是產生對一切事物理解後的超然,本能的順應了天命承受的生命之重。
人一直企圖尋找生命的意義,然而在生命的荒野裡,有什麼東西是真正存在不會消逝、值得用一生去追尋的嘛?當老瞎子發現他一生的信仰竟是他的師傅的一個善意的謊言時,就不可遏止地滑向墮落的深淵。但他最終想明白,自己的一輩子正是被那虛無的目標拉緊,生活中才有了生命的活力,正是這個過程讓他享受到了快樂。
“人的命就像這琴絃,拉緊了才能彈好,彈好了就夠了。”年少時理解不了這句話的老瞎子,在七十年的光陰磨洗中,終於悟出了這句話的意思。他才會鄭重地為小瞎子封好三絃,為徒兒創造一個新的不能實現的夢,一個小瞎子一生的信仰。
老小瞎子的故事結束了,但小瞎子以後是不是會帶上自己的小徒弟呢?小瞎子的徒弟又會不會有新的徒弟呢?簡單的故事似乎進入了一個無盡的輪迴,在輪迴中昇華,生命變得渺小,但渺小中透出的堅韌,卻不由得讓靈魂產生一陣悸動。
命若琴絃。
“生命的價值正在於彈撥的過程,彈過,歡笑過,落淚過,體會過,便不枉此生。彈好了就夠了,至於那個遙遙無期的願望,是不實現都無所謂了。”
生命的美麗源在於一路的風景,而不是那最終的結局。就像史鐵生在《病隙碎筆》裡說的那樣,“皈依,在路上”。
命若琴絃讀書筆記 12
人的一生該如何走過,人生的價值是什麼,人生又是什麼?這些看似平常卻又迷茫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問題,還將繼續迷茫下一代又一代的人。
有的人認為人生的價值在於達到心中最完美的理想彼岸,有的人認為人生就是不斷重複前人走過的路,也有人認為人生是精靈,而我們只是來人間欣賞短短人生中的風景,而結果只不過是一個結果罷了。
讀了史鐵生的《命若琴絃》更讓我深深感受到這樣的想法,或者說小說也引導我們去考慮這個問題。文章的開篇是這樣的:“莽莽蒼蒼的群山之中走著兩個瞎子,一老一小,一前一後,兩頂發了黑的草帽起伏躦動,匆匆忙忙,像是隨著一條不安靜的河水在漂流。無所謂從哪兒來,也無所謂到哪兒去,每人帶一把三絃琴,說書為生。”小說並沒有多少的著筆之處,平淡的描寫中卻摻雜著悲涼、冷漠的感覺。全文的整體感情基調便由此定下。
小說沒有塑造較鮮明的人物形象,文章更像是一篇寓言,作者把他自己領悟到的人生哲理,藉助寓言的形式表達出來。文中的“莽莽蒼蒼的群山”、“老小瞎子”、“琴絃”、“藥方”包含這太多的象徵意味。“群山”就是我們生活的世界,“老小瞎子”就是我們自己,“琴絃”則是我們的生活工具,而“藥方”象徵著我們的希望。
文章的高潮點是老小瞎子在野羊坳的部分,老瞎子知道他就要實現自己最美好的願望——見到光明——因為他就快彈斷1000根琴絃了。但事實卻並不是他想象的那樣,師傅給他的藥房僅僅是一張白紙,一劑定心針。“他只是不想動彈,吸引著他活下去、走下去、唱下去的東西驟然間消失乾淨。就像一根不能拉緊的琴絃,再難彈出賞心悅目的曲子。老瞎子的心絃斷了。現在發現那目的原來是空的。”
而小瞎子在野羊坳也有了自己喜歡的人——蘭秀兒,他們試著親嘴、吹氣兒、扭打親熱,就當兩人的關係進一步發展時,蘭秀兒卻嫁到山外去了!——“小瞎子正跌倒在雪地裡,一動不動,想那麼等死。”
故事的急轉直下讓人難以接受,可現實就是那麼殘酷,也印證了小說中的話:“記住,人的命就像這琴絃,拉緊了才能彈好,彈好了就夠了。而目的本來就沒有。”
文中有這樣一句話:“幹嘛咱們是瞎子!” “就因為咱們是瞎子。”這一問一答,看似簡單,但在其中卻透露出蒼涼悲壯。老瞎子一生的夢想、一生的追求換來的竟是一張白紙。小瞎子對人生充滿美好的憧憬,也被現實摧殘的遍體凌傷。
小說的結尾與開頭相差不多,這應該是作者刻意為之。這就是人生,我們不斷的在重複著前人做過額事情,而我們的後人也將跟我們一樣,做我們做過的事。——小瞎子就是老瞎子的過去,老瞎子就是小瞎子的未來。現實的殘酷是無法改變的。
史鐵生先生自身也是一位殘疾人,他也深知殘疾人的痛苦,殘疾使他無法或是要付出更多才能像常人一樣去完成他想要的夢想。
由此來看史鐵生僅僅是將自己生活的不幸搬入作品中,如果僅僅看到這些那就完全沒有理解他的思想了。在我看來,恰恰相反史鐵生的文章從表面上來看是悲涼的、壓抑的,但這強烈的對比出了他要表達塑造一個精神上極其強大的巨人,他不能被打敗,即使肉體受著非人的折磨。而這也是我認為史鐵生先生所想要表達的。
文章中有這樣兩個小細節。
第一個:老瞎子有一個電匣子,另小瞎子十分著迷——“這隻神奇的匣子永遠令他著迷,遙遠的地方和稀奇古怪的事物使他幻想不絕,憑著三年朦朧的記憶補充著萬物的色彩和形象……其實人人都是根據自己的所知猜測著無窮的未知,以自己的感情勾畫出世界的樣子。每個人的世界就都不同。”
第二個:小瞎子喜歡上了村裡的蘭秀兒,他與蘭秀兒在一起的時光是那麼的美好。“蘭秀兒撥出的氣吹在小瞎子臉上,小瞎子感到了誘惑,……蘭秀兒並不躲。”
文章為什麼要有這樣的描寫呢,我個人認為作者是要表達他的內心世界。小瞎子雖然看不見,但是他卻對身邊和山外的未知世界很感興趣,電匣子便是他獲取和了解外面世界的唯一途徑,也是他想擺脫自身缺陷的一種方法,當他在聽電匣子裡講得東西時,是另他最高興的時候。而同蘭秀兒在一起時他也是他嚮往的時候,即使他不懂得那是愛情。作者給我們表達出他抗爭現實的不公,內心不滿現狀,追求自我的精神狀態。告訴人們現實即使在殘酷,也打敗不了內心有信念的人。
作者在文中也表達出自己對生命,對人生的理念。人生的意義在於過程。因為目的永遠不會是完美的。小說容易使人想到存在主義理念:世界是荒誕的,人生也是荒誕的。老瞎子的師傅留下的那張無字藥方似乎正是這種存在主義理念的象徵:只是一張白紙,意味著人生沒有意義,而且無法改變;於是,追求不會有意義,奮鬥不會有結果,恰如推巨石上山的西緒弗斯,不斷掙扎的結果最終也只是徒勞。
除此以外,存在主義思想家加繆筆下的西緒弗斯還是這樣廠種人:明知其無意義卻仍然要堅持做下去。《命若琴絃》中的老瞎子和他的師傅就是這樣的“西緒弗斯”:明知重見光明無望,明知掙扎下去沒有意義,卻仍然要堅持做下去,將復明的希望繼續傳遞下去。因為老瞎子和他的師傅都知道,為了生存,必須要有一個目標或者希望;沒有這樣一個東西,生命就沒有支撐點,靈魂和精神就會漂泊無依,生存就難以繼續。而在現實與希望之間的距離,就是生命的一個過程,瞎子們正是在整個過程中奏出了生命的絕唱。雖然這個過程要始終面對生存困境,但瞎子們不會因此絕望——
生命過程中的追求與奮鬥永遠閃動著最耀眼的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