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版三年級數學什麼是周長說課稿

北師版三年級數學什麼是周長說課稿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編寫說課稿是提高業務素質的有效途徑。那麼你有了解過說課稿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北師版三年級數學什麼是周長說課稿,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北師版三年級數學什麼是周長說課稿1

  一、說教材分析:

  本單元是在學生初步認識了三角形、平行四邊形、長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圖形的基礎上開始學習的。是學生以後學習各種圖形周長計算的基礎,在整個幾何知識教學體系中起著承前啟後的作用。教材在編寫上注重學生的生活經驗,密切聯絡生活,強調在解決現實問題的過程中,讓學生經歷抽象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和應用的過程,讓學生具體感知什麼是周長,從而真正理解周長的概念。

  二、說學情分析:

  學生在學習本節內容時已經認識了三角形、平行四邊形、長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圖形,並且已經掌握了這些平面圖形的基本特徵。學習了長度單位米﹑分米﹑釐米﹑毫米及各單位之間的簡單換算,知道如何測量物體的長度。由於周長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學生是第一次接觸,因此在教學時我透過“描一描”﹑“摸一摸”圖形或透過物體的邊線來具體感知什麼是周長,從而真正理解周長的概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周長意義裡“長度”含義的理解可能會有困難。但低年級學生對身邊的、有趣的學習內容特別感興趣。

  因此,我在本課教學中注重創設有趣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在觀察演示、動手操作等生動的學習過程中建構新知。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課標中的要求,結合教材特點以及三年級學生的實際水平、認知規律,我確定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結合具體事物或圖形,透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周長;能測 1

  量並計算三角形、長方形、梯形等圖形的周長。

  (2)過程與方法:在“描一描”“摸一摸”等學習活動中培養獨立思考,動手操作的能力;在估腰圍、測腰圍的過程中培養估測的能力,同時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合作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結合具體情境,感知周長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絡,享受學習數學的樂趣 。

  四、說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是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理解周長的含義;

  (2)教學難點是能測量並計算三角形、長方形、梯形等圖形的周長。

  五、說教法與學法:

  根據教學內容以及本班學生實際,我在教學中注意創設情境,用觀察演示和動手操作相結合的教學方法;讓學生透過“描一描、摸一摸”等豐富多彩的學習活動,充分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逐步建立周長的空間觀念。

  教學準備:為了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我在課前準備了各種平面圖形的圖片,多媒體課件 測繩等教具,同時讓學生採集樹葉,準備軟尺,彩筆、直尺。

  六、說教學過程:

  根據《課標》指出的“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理念,我安排了以下五個環節:

  (一)創設情境,初步感知。

  三年級學生對童話故事非常感興趣,因此我創設了森林裡舉行“森林運動會”馬上要舉行的是小螞蟻短跑比賽的情境,用三隻小螞蟻賽跑的故事作為開頭,投學生之所好,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給整節課起了一個好頭。透過觀看三隻小螞蟻爬樹葉的過程,學生清晰的辨析出什麼才是完整的一週,為後面理解周長作了有利的鋪墊。透過這個環節:學生學到的陳述性知識有:圖形的一週是指圖形邊線的起點與終點的重合。程式性知識是:看螞蟻爬的路線,用手指螞蟻爬的路線。

  (二)自主探索,建立模型。

  新課標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而動手操作、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為體現這一新理念,我設計了

  (1)描一描

  讓學生用彩筆描出手中樹葉的邊線,並說出打算用什麼方法畫。學生描好後選一幅貼黑板上。課件出示小螞蟻說的話,然後問學生:它的話中哪個關鍵詞給你留下了深刻印象?學生回答後教師板書周長。這樣就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激活了學生的思維,初步建立周長的概念。這時候再讓學生能從我們身邊找些例子說一說什麼是周長。

  (2)摸一摸

  課桌面的邊線

  數學書封面的邊線

  平面圖形的一週

  這一環節中,我讓學生從已知的圖形或物體上去找、摸一週,讓學生充分體驗“邊緣”“一週”,豐富了學生的表象,幫助學生建立“周長”這一數學模型,體現了從具體到抽象的設計思路,也使學生初步體會到“周長在圖形上”,使學生在操作中積累了豐富的感性材料,對周長的認識由事物上升到了半抽象,再讓學生去摸一摸,學生對一週這個概念就有了一定的認識。

  (三)合作交流,建立新知(小結周長的定義)

  根據小螞蟻的話:(樹葉)一週的長度就是(樹葉)的周長,學生很容易說出課桌面一週的長度就是可桌面的周長,而可桌面的形狀就是長方形,進而推匯出長方形一週的長度就是長方形的周長,學生經歷了從具體的物體抽象出我們學習過的平面圖像,在這樣的基礎上師生小結板書周長的概念:圖形一週的長度就是這個圖形的周長。

  這裡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陳述“周長”,對“什麼是周長”的理解有兩次飛躍。第一次是大量感性直觀的知識,結合具體事物陳述什麼是樹葉(數學書封面,課桌面,黑板面,長方形,三角形,梯形)的周長。第二次是由具體到抽象,什麼是周長——圖形一週的長度。從具體事物中抽象出來,揭示周長的定義,建構新知識。新課程倡導小組合作這一重要的學習方式,這個環節教師組織學習同桌,小組交流,讓學生經歷知識形成過程,從而建立數學模型,形成陳述性知識——圖形一週的長度就是圖形的周長。

  (四)鞏固練習,解釋應用

  為了及時鞏固內化新知,訓練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因此,我注重問題的層次性,開放性和生活化。這個環節我採用一個智力大比拼的活動,充分利用學生積極性強的心理,強化所學習的知識,我設計了三個闖關的練習

  第一關:辯一辯,下面哪些圖形有周長?哪些沒有?為什麼?

  引導學生根據周長的含義進行討論。最後師生共同總結出封閉圖形才有周長。強化學生對周長的概念的理解。

  第二關:下面兩個圖形的周長一樣嗎?

  讓學生判斷兩個圖形周長是否一樣,強調平移方法,講解測量計算圖形的周長,這是為了讓學生真正體會到周長的含義,就是一週的長度;讓學生說說自己是怎麼來解決這個問題的,讓學生感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促使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第三關:量一量,算一算三角形、平行四邊形、梯形的周長

  學生獨立完成,然後說說你是怎麼算的,目的是使學生感受學習數學的目的就是為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從而使學生了解學習數學的價值。

  (五)回顧總結,建構體系。

  透過交流本節課的收穫,激發學生進一步研究周長問題的興趣。使學生獲取的不僅僅是數學知識,而更多的是對數學的好奇心以及探索數學世界的熱情。引導學生對本節課學習的內容進行回顧總結,幫助學生將零碎的,分散的知識整理成條理的,系統的知識過程,更是學生將所學的新知識內化,與原有知識融合形成新的知識的過程。同時師生,生生間的積極評價,使學生產生獲取知識的喜悅,充滿後續學習的信心。

  (六)實踐任務

  1.回家量一量爸爸媽媽的胸圍,腰圍和臀圍。 2.量一量一片樹葉的周長。

  七、說板書設計

  最後,我再來說一說我的板書:

  好的板書就是一個微型教案,我的板書力求重點突出,簡潔明瞭,使學生感受到了數學的簡潔美和邏輯美。

北師版三年級數學什麼是周長說課稿2

  一、說教材

  1、說課內容:

  我說課的內容是北師大版小學三級年上冊第五單元第一課時的內容《什麼是周長》。

  2、教材分析:

  本單元是在學生初步認識了三角形、平行四邊形、長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圖形的基礎上開始學習的。是學生以後學習各種圖形周長計算的基礎,在整個幾何知識教學體系中起著承前啟後的作用。教材在編寫上注重學生的生活經驗,密切聯絡生活,強調在解決現實問題的過程中,讓學生經歷抽象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和應用的過程,讓學生具體感知什麼是周長,從而真正理解周長的概念。

  二、說學生:

  學生已經認識了三角形、平行四邊形、長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圖形,並且已經掌握了這些平面圖形的基本特徵。學習了長度單位米﹑分米﹑釐米﹑毫米及各單位之間的簡單換算,知道如何測量物體的長度。由於周長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學生是第一次接觸,因此在教學時我透過“描一描”﹑“摸一摸”圖形或透過物體的邊線來具體感知什麼是周長,從而真正理解周長的概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周長意義裡“長度”含義的理解可能會有困難。但低年級學生對身邊的、有趣的學習內容特別感興趣。因此,我在本課教學中注重創設有趣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在觀察演示、動手操作等生動的學習過程中建構新知。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課標中的要求,結合教材特點以及三年級學生的實際水平、認知規律,我確定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結合具體事物或圖形,透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周長;能測量並計算三角形、長方形、梯形等圖形的周長。

  (2)、過程與方法:在“描一描”“摸一摸”等學習活動中培養獨立思考,動手操作的能力;在估腰圍、測腰圍的過程中培養估測的能力,同時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合作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結合具體情境,感知周長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絡,享受學習數學的樂趣。

  四、說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是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理解周長的含義;

  (2)、教學難點是能測量並計算三角形、長方形、梯形等圖形的周長。

  五、教法與學法:

  根據教學內容以及本班學生實際,我在教學中注意創設情境,用觀察演示和動手操作相結合的教學方法;讓學生透過“描一描、量一量、摸一摸、估一估”等豐富多彩的學習活動,充分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逐步建立周長的空間觀念。

  教學準備:為了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我在課前準備了各種

  平面圖形的圖片,多媒體課件測繩等教具,同時讓學生採集樹葉,準備軟尺,彩筆、直尺

  六、說教學過程:

  根據《課標》指出的“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理念,安排了以下四個環節: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三年級學生對童話故事非常感興趣,因此我創設了森林裡舉行“森林運動會”馬上要舉行的是小螞蟻短跑比賽

  的情境,用小螞蟻的話來告訴同學們:它跑了一週的長度就是樹葉的周長,從而引出新課。透過實踐這一環節,能夠有效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合作探究、理解新知

  新課標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而動手操作、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為體現這一新理念,我設計了(1)畫一畫

  讓學生用彩筆畫出手中樹葉的邊線,並說出打算用什麼方法畫。學生畫好後選一幅貼黑板上。課件出示小螞蟻說的話,然後問學生:它的話中哪個關鍵詞給你留下了深刻印象?學生回答後教師板書周長。這樣就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激活了學生的思維,初步建立周長的概念。這時候再讓學生能從我們身邊找些例子說一說什麼是周長。(2)小組活動:找一找,摸一摸課桌面的邊線

  數學書封面的邊線

  這一環節中,我讓學生從已知的圖形或物體上去找、摸周長,體現了從具體到抽象的設計思路,也使學生初步體會到“周長在圖形上”,使學生在操作中積累了豐富的感性材料,對周長的認識由事物上升到了半抽象,再讓學生去摸一摸,學生對周長這個概念就有了一定的認識,然後,師生小結板書周長的概念:

  圖形一週的長度,就是這個圖形的周長(3)思考、討論。

  課件出示:”<”有周長嗎?

  引導學生根據周長的含義進行討論。最後師生共同總結出封閉圖形才有周長。

  1、聯絡實際,鞏固新知

  我曾聽說過這樣一句話:我聽見了,我就忘了;我看見了,我就記住了;而我做了,我就理解了.依據這樣的教育理念,我設計了這樣的實踐活動。

  實踐活動:讓同學們先估計老師的腰圍,然後動手量一量。首先用課件出示測量注意的問題,接著學生互相量腰圍,及時反饋量的情況,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在這個時候,我向同學們灌輸發展體育運動,增強身體素質的思想,讓其養成鍛鍊身體的良好習慣。 5.拓展聯絡,深化新知

  為了及時鞏固內化新知,訓練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因此,我注重問題的層次性,開放性和生活化。我設計了三個環節的練習

  第一題:課後練習1:描出不同圖形(不規則)的邊線

  這是為了鞏固新知,形成技能

  第二題:課後練習2:量一量,算一算三角形、平行四邊形、梯形的周長

  學生獨立完成,然後說說你是怎麼算的,目的是使學生感受學習數學的目的就是為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從而使學生了解學習數學的價值。

  第三題:出示練習3:比較幾個不同形狀圖形的周長是否一樣。

  讓學生說說自己是怎麼來解決這個問題的,讓學生感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促使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6.課堂小結

  透過交流本節課的收穫,激發學生進一步研究周長問題的興趣。使學生獲取的不僅僅是數學知識,而更多的是對數學的好奇心以及探索數學世界的熱情。

  7、佈置作業

  (1)測量一元硬幣的周長

  (2)請在方格紙上畫出周長為12釐米的圖形(每格邊長1釐米)

  七、說板書設計

  最後,我再來說一說我的板書:

  好的板書就是一個微型教案,我的板書力求重點突出,簡潔明瞭,使學生感受到了數學的簡潔美和邏輯美。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