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數學說課稿《排序》

大班數學說課稿《排序》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用到說課稿,編寫說課稿是提高業務素質的有效途徑。說課稿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大班數學說課稿《排序》,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班數學說課稿《排序》1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本節課作為幼兒大班的學習內容--排序。排序這部分知識已經安排學習過大小、粗細的教學內容,在這基礎上再繼續學習按顏色、形狀等規律特徵進行排序,教材要求讓幼兒透過觀察、操作進行自主發現其規律特徵。

  2、教學目標分析根據本班幼兒的實際學習情況和對教材要求的瞭解,我擬定了這節課的活動目標為:

  (1)過操作活動,學習按顏色、形狀等規律、特徵進行繼續排序。

  (2)提高幼兒的判斷、推理能力及動手能力,感受活動的快樂。

  3、教學重難點分析根據本節課的教學任務,我認為本活動的重點是讓幼兒懂得發現按顏色、形狀等規律特徵進行排序。而教學難點是讓幼兒會畫出按顏色、形狀等規律特徵進行排序。

  二、說教法和學法

  大班幼兒具有一定的動手操作能力,新舊知識遷移的能力,這些能力為本節課的學習做好了充分準備。遵循新課程所倡導的基本理念,本節課採用瞭如下教法和學法:

  1、情景引入法:

  課堂上透過生動的談話、演小品等情境,使幼兒提高學習興趣,產生探索新知的慾望。

  2、觀察法:

  活動中透過安排幼兒觀察兩種範例圖,引導幼兒發現兩種簡單的排序規律,建構知識系統。

  3、自主探索法:

  幼兒在認識的基礎上,透過提供學習材料,讓幼兒進行動手操作,體驗和探究按顏色、形狀等規律特徵進行排序計程車製作過程。

  三、說教學流程

  (一)、整體思路意圖本節課教學內容是在幼兒學習按大小、精細的規律特徵排序的教學內容基礎上展開的教學。整節課教學設計努力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情境為主線、活動為梳心"的原則,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的全過程,透過"小品表演"、"觀察圖形"、"動手畫圖"、"製作頭飾"等活動,讓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為幼兒學得輕鬆、學得愉快,幼兒的積極性、主體性得到充分的表現,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同時在課堂教學中,注重保護幼兒的意見,開發幼兒的創造力,鼓勵幼兒善於發現與眾不同的現象。

  (二)、教學方案

  1、以淡話的形式引入,激發幼兒的興趣。(小品表演)

  2、學習發現有規律的排序。

  (1)引導幼兒學習兩種簡單的排序規律。

  出示範例圖:引導幼兒觀察、發現圖案的排序規律。

  (2)完成的排序掛圖,與幼兒一起尋找掛圖中的排序規律。

  (3)幼兒動手操作,按順序有規律進行繼續排序,教師觀察、指導。

  3、製作頭飾

  (1)提供材料,讓幼兒為自己設計一個頭飾,要求幼兒要按一定順序有規律的排序。

  (2)幼兒動手操作,鼓勵幼兒和別人做的不一樣。

  4、活動延伸讓幼兒用實物,按一定的順序有規律的排序。

  四、教學效果預測

  本節課利用小品表演形式匯入,能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課堂氣氛一定會十分活躍。而且我根據;幼兒的學習的現實起點,直接了出示兩種簡單的排序規律的掛圖,然後讓幼兒觀察尋找圖中的規律,順著幼兒的"學"來"導",在"導"中讓幼兒探究,完成未排完的圖形,建立知識表象使幼兒得到啟迪,悟到方法,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自己,相信課堂能夠真正成為幼兒學習的舞臺。愛玩是孩子的天性,讓幼兒在玩中感知的知識是最深刻也是最牢固的。課中我設計"製作頭飾",讓幼兒全身心投入到玩中,在玩中探求,體驗和鞏固,一定會加深了幼兒對排序的認識,又培養了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拓展了幼兒的思維,內化了所學的知識,還會培養了幼兒創新的能力。

大班數學說課稿《排序》2

  大班數學活動排序說課稿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說教材,設計意圖,活動目標,活動重難點,活動準備,說教學法,活動過程,活動反思等內容,鼓勵幼兒在動手操作的活動中,比較發現物體排列的傳遞性、可逆性,並進行大膽自主的排序活動,增強幼兒對排序操作活動的興趣,逐步發展幼兒的思維、觀察、比較和初步的判斷推理能力,適合幼兒園老師們上大班數學活動課,快來看看排序教案吧。

  一、說教材

  設計意圖:

  排序,在我們的生活中到處充滿了排序:服裝花紋上的排序、皮包上圖案的排序、飾品排列上的排序、環境裝飾上的排序、物品包裝上的排序、公園中花草種植的排序……這些有規律的排序帶給我們生活中的美。孩子們在生活中有意或無意識地會發現生活中存在一些排序的現象。如:吃飯的碗和盤子周邊的漂亮的花邊;裙子袖口和裙邊的花邊;衛生間瓷磚排列的圖案……而我們教師正是孩子發現、運用和創造這種有規律的美的引導者。

  幼兒學習排序可以為幼兒建立初淺的數學概念做好準備。幼兒學習排序,可以按物體量的差異排序,也可以按物體的某一特徵或者規律排列順序。大班幼兒已經積累和建立了有關物體在顏色、形體和數量等特徵差異排序的數學經驗,可以更進一步地學習按照物體量的差異和數量的不同進行10以內正逆排序,初步體驗序列之間的傳遞性、雙重性和可逆性的關係。新《綱要》提出"在幼兒的生活中進行數學的學習",讓幼兒在生活中學數學、玩數學、用數學,教師引導幼兒在遊戲和玩樂中初步接受和學習有規律的排序,並鼓勵幼兒將之應用於生活。

  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學習能力,並結合《綱要》精神,我為幼兒選擇的教學活動為"按物體的特定規律排序",並設定在大班第二學期進行。

  二、說活動目標

  (1)鼓勵幼兒在動手操作的活動中,比較發現物體排列的傳遞性、可逆性,並進行大膽自主的排序活動。

  (2)增強幼兒對排序操作活動的興趣,逐步發展幼兒的思維、觀察、比較和初步的判斷推理能力。

  分析:目標(1)為認知目標,重在鼓勵幼兒在動手操作的活動中,比較,發現物體排列的傳遞性、可逆性,並進行大膽自主的排序活動。其中發現和學習物體遞增遞減的排序規律是本次活動的新知識點,也是難點部分。

  目標(2)是能力和情感目標,重在激發幼兒對排序活動的興趣,掌握排序操作的方法,發展幼兒的排序能力。

  三、說重難點

  重點:鼓勵幼兒在動手操作的活動中,比較發現物體排列的傳遞性、可逆性,並進行大膽自主的排序活動。

  難點:引導幼兒發現遞增遞減的排序規律,並學習排序。

  為了解決重難點,我以佈置新家為切入點,準備了各種形象、有趣的教具。透過各種形象有趣的排序活動的操作,讓幼兒學習排序並激發幼兒對排序活動的興趣。大班的幼兒喜歡一些具有挑戰性的操作,在活動中藉助一些啟發性的、具有探索性的問題,讓幼兒自主探索排序的方法,從中找到排序的規律。

  四、說活動準備

  1、知識經驗準備:已經有按照物體某一特徵規律進行排序的經驗:如按照物體的顏色規律的排序、長短規律、寬窄規律、高矮規律的排序等等。

  2、物質準備:新家藍圖,幼兒分組操作材料:鋪地磚(藍白泡沫毯)、串彩鏈(長短寬窄顏色不同的長條手工紙)、圍圍牆(四種顏色的炮彈玩具)、種樹(高矮品種不同的樹)遞增遞減排序示範卡片三張、雪花片、黑白序列的排序圖樣、黑白方塊若干。

  五、說活動過程

  1、第一環節:教師出示新家的藍圖,提出今天活動的要求。直接引出主題,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2、第二環節:教師介紹裝修的材料,提出裝修的要求。幼兒自主探索物體簡單的排序規律,進行分組操作。

  ⑴鋪地磚:按照藍白顏色變化規律排序。

  ⑵圍圍牆:按照炮彈顏色及節數規律排序。

  ⑶做彩鏈:根據紙條長短、寬窄、顏色的不同有規律串彩鏈。

  ⑷種樹:按照樹的形狀、高矮不同規律排序。

  在這一個環節中,可以讓幼兒靈活地運用所學知識來解決問題,幼兒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選擇不同活動材料進行操作,這也便於教師的分層指導及因材施教。在幼兒的自主操作、同伴間的探索交流和師生的共同小結的活動中,重點目標的第一層次得以解決。

  3、第三環節:教師出示三張遞增、遞減規律排序的卡片,(卡片1:蝴蝶不變,小花逐一增多;卡片2:蝴蝶不變,小花逐一減少;卡片3:蝴蝶逐一減少,小花逐一增多)。幼兒透過觀察、比較,發現圖形遞增、遞減排序的規律。然後幼兒用不同色彩的雪花片,學習按物體數量的遞增和遞減的規律排序。在這一個環節中,透過觀察、比較、發現、操作等方法解決了重難點目標,這訓練了幼兒進行初步判斷和推理的能力。

  4、第四環節:欣賞黑白序列,教師出示黑白序列,讓幼兒觀察尋找序列中黑白兩色是以幾個為一組進行排列,知道黑白兩色也可組成許許多多有趣的序列。鼓勵幼兒設計運用已有的排序知識設計一條"黑白配"小毛巾。幼兒介紹自己設計的"黑白配"小毛巾,說明排序規律。這一環節透過欣賞、觀察分析、和設計表述等方法,使活動的重難點目標得以突破提升。

  5、活動延伸:觀察家裡、大自然中具有規律的排序現象,讓幼兒互相交流。讓幼兒帶著問題觀察生活,將所學到的數學知識滲透到生活情景之中並進行再運用,有利於培養幼兒對數學活動的興趣,促進其創造能力的發展。

  六、說教法學法

  大班幼兒具有一定的動手操作能力,新舊知識遷移的能力,這些能力為本節

  課的學習做好了充分準備。遵循新課程所倡導的基本理念,本節課採用瞭如下教法和學法:

  1、情景引入法:

  課堂上透過生動的談話、演小品等情境,使幼兒提高學習興趣,產生探索新知的慾望。

  2、觀察法:

  活動中透過安排幼兒觀察兩種範例圖,引導幼兒發現兩種簡單的排序規律,建構知識系統。

  3、自主探索法:

  幼兒在認識的基礎上,透過提供學習材料,讓幼兒進行動手操作,體驗和探究按顏色、形狀等規律特徵進行排序計程車製作過程。

大班數學說課稿《排序》3

  一、什麼是“說課”關於“說課”,網上有不少的資料,但對其內涵沒有統一的界定。提供以下幾種說法,幫助大家對說課建立初步的印象。

  1、說課是教師透過對教育目標本身的分析,表述具體課題的活動設想及其理論依據。通俗的講就是要說清:教什麼、怎麼教、為什麼這麼教。“說課”以說為主,是教師對教案本身的分析和說明,是一種口頭敘述為主的教案分析。

  2、說課是一種教學研究活動,它要求教師以教育理論、教學大綱、教材為依據,針對某一課題的自身特點,結合教育物件的實際情況,口頭表述該課題教學的具體設想、設計及其理論依據。

  3、說課是指教師在備課基礎上,於授課之前面對領導、同行或評委主要用口頭語言講解具體課題的活動設想及其依據的一種教研活動,它是教師將教材理解、教法及學法設計轉化為“具體活動”的一種課前預演,也是督促教師進行業務學習和教育教學研究、提高業務水平的重要途徑,還是評估教學水平的有效手段。

  二、“說課”與授課的異同說課與授課既有相同點,又有不同處。其相同點在於二者都是同一活動的教材。

  不同處在於:

  第一,目的不同。授課的目的是將教材內容轉化為幼兒的理解,進而培養能力,進行思品教育,即“使幼兒會學”;說課的目的則是向聽者介紹一次活動的活動設想,“使聽者聽懂”。

  第二,內容不同。授課的主要內容在於讓幼兒理解哪些內容,怎麼教。說課則不僅要講清上述的主要內容,而且要講清“為什麼這樣做”。

  第三,物件不同。授課的物件是幼兒。說課的物件是領導、同行或專家、評委。第四,方法不同。授課是教師與幼兒的雙邊活動,說課則是以教師自己的解說為主。

  三、“說課”的意義

  1、說課有利於提高教研活動的實效以往的教研活動一般都停留在組織幾次活動,再請幾個人評議,組織活動的老師處在一種完全被動的地位,聽課的老師也不一定能理解授課教師的意圖,導致了教研實效低下。透過說課,讓授課教師說說自己組織活動的意圖,說說自己處理教材的方法和目的,讓聽課教師更加明白應該怎樣去教,為什麼要這樣教,從而使教研的主題更明確,重點更突出,提高教研活動的實效。另外,我們還可以透過對某一專題的說課,統一思想認識,探討教學方法,提高活動效率。

  2、說課有利於提高教師備課的質量很多教師的備課筆記從總體上講都是很認真的,但是老師都只是簡單地備活動的目的、準備、過程等,至於此活動的目的、教法、學法的理論依據是什麼,去探索的很少,導致備課缺乏理論依據,只流於形式,使備課質量不高。透過說課活動,可以讓教師在活動中既“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這就能從根本上提高教師備課的質量。

  3、說課有利於提高活動的效率教師透過說課,可以進一步明確活動的重點、難點,理清活動的思路,這樣可以克服活動中重點不突出、引導不到位等問題,提高活動的效率。

  4、說課有利於提高教師的自身素質一方面,說課要求教師具備一定的理論素養,這就促使教師不斷地去學習學前教育的專業理論,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另一方面,說課要求教師用語言把自己的活動思路及設想表達出來,這就在無形中提高了教師的組織能力和表達能力,提高了自身的素質。

  四、“說課”的內容

  (一)說教材

  (l)說教材內容及在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透過分析所選活動主題的內容特點,指明其在整體或主題網路教學中的地位。

  (2)幼兒現狀簡要分析。主要包括幼兒的年齡特點、身心發展狀況,幼兒原有知識和基礎技能的掌握情況、智力的發展情況;幼兒的非智力因素,包括幼兒的興趣,動機,行為習慣,意志等發展狀況。

  (3)說目標。先說主題目標,再說本次活動目標,主要從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綜合地表達出來,並能體現主題的教育要求,最後說確立此目標的依據。

  (4)說活動重點、難點的確定和解決。

  (二)說教法說教法主要說明教學方法及教學手段的選擇和運用。要根據教材的特點、幼兒的實際、教師的特長以及教學裝置情況等,來說明選擇某種方法或手段的依據。說活動準備,包括活動前的準備(家長工作、社群協調、環境創設、資料收集、幼兒園活動等),活動中的準備(即有關玩具、教具等材料,包括幼兒用書、教學掛圖等)。

  (三)說學法說學法就是說出要教給幼兒哪些學習方法,培養幼兒哪些能力,並結合活動目標、教材特點、幼兒年齡特點具體地說出理論依據,主要說明幼兒要“怎樣學”的問題和“為什麼這樣學”的道理。要講清教師是如何激發幼兒學習興趣、引導幼兒主動、積極探索的;還要講出教師是怎樣根據班級特點和幼兒的年齡、心理特徵,運用哪些教育教學規律指導幼兒進行學習的。(根據活動內容和採取的方法及手段,教給幼兒一些學習的方法,做到“授之以漁”。)

  (四)說活動過程說活動過程是說課的重點部分,因為透過這一過程的分析才能看到說課者獨具匠心的活動安排,它反映著教師的教學思想,教學個性與風格,也只有透過對活動過程設計的闡述,才能看到其活動安排是否合理、科學,是否具有藝術性。說活動過程就是說明整個活動的流程,即各個活動環節的實施過程。按照活動的先後順序說明每一環節所用的大體時間,重點說明主要環節的雙邊活動,要致力於活動難點和重點的突破。

  具體內容只須概括介紹,只要聽者能聽清楚“教的是什麼”、“怎樣教的”就行了,不能按教案像組織幼兒活動那樣講。注意,在介紹活動過程時不僅要講活動內容的安排,還要講清“為什麼這樣教”的理論依據(包括《綱要》依據、課程標準依據、教學法依據、學前教育學和學前心理學依據等)。

  (五)展示自己參與設計的輔助課件。所製作的課件要起到突出本次活動重點,降低難度,以突破難點的作用。展示課件時還要簡述自己設計、製作的思路和過程。說課要堅持從實際出發,不能搞一刀切。應因材、因時、因地、因人(幼兒、教師)的不同採取不同的說課方式和方法,提高說課的科學性和可行性。

  五、“說課”的實施說課,不同於一般的發言稿和教育活動,它要求說者比較系統地介紹自己的活動設計及其理論依據,而不是宣講教案,也不是活動的濃縮,它的核心在於說理,在於說清為什麼要這樣教,說課的重點在於活動重點和難點的突破上。在說課過程中,要注意把握以下幾點:

  1、使用普通話。目前,全社會都在大力推廣使用普通話,作為教師要首當其衝。在說課過程中,使用普通話,有利於成功。

  2、充滿激情,慨慷自然。說課時不但要精神飽滿,而且要充滿激情,要使聽者首先從表象上感到說課者對說課的決心與自信,從而感染聽者,引起共鳴。3、緊湊連貫,簡練準確。說課的語言應具有較強的針對性,語言表達要簡練乾脆,要有聲有色,靈活多變,前後連貫緊湊,過渡流暢自然。4、自然而有效地使用媒體。在說課時,要注意將現代化的電教器材組合在說課的主體裡,來刺激聽者,使說課更加生動,從而取得最佳效果。

  (六)“說課”中應遵循的幾項原則

  1、科學性原則——說課活動的前提科學性原則是組織活動應遵循的基本原則,也是說課應遵循的基本原則,它是保證說課質量的前提和基礎。科學性原則對說課的基本要求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教材分析正確、透徹。說課中,教師不僅要從微觀上弄清弄懂活動內容的內涵和外延,做到準確無誤,更重要的是要從宏觀上正確把握本活動、本年段、本主題中的地位、作用以及本活動內容的知識結構體系,深刻理解之間的關係。(2)分析客觀、準確,符合實際。

  說課中教師要從幼兒理解本內容的原有基礎和現有困難兩個方面分層次的、客觀、準確的分析情況,為採取相應的對策提供可靠的依據。(3)活動目的明確,符合《綱要》要求、教材內容和幼兒實際。(4)教法設計緊扣活動目的、有利於發展幼兒智慧,可行性強。說課中,教師既要說清本次活動的總體構想以及依據,又要說清具體的活動設計,尤其是關於重點、難點的教法設計的構想及其依據,使教法設計思路清晰、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

  2、理論聯絡實際原則——說課活動的靈魂說課是說者向聽者表達其對某次活動設想的一種方式,是教學與研究相結合的一種活動,因此在說課活動中,說課人不僅要說清其活動構想,還要說清其構想的理論與實際兩個方面的依據,將學前教育理論與活動實際有機的結合起來,做到理論與實踐的高度統一。

  (1)說課要有理論指導。在說課中對教材的分析應以專業基礎理論為指導,對活動情況的分析和教法的設計一概以學前教育學、學前心理學理論為指導,力求所說內容言之有理、言之有據。

  (2)教法設計應上升到理論高度。教師在實踐中,往往注意到對教法本身的探索、積累與運用,而忽略了將其總結上升到理論高度並使之系統化、規律化,因而淡化、淺化了實踐的功能。說課中,教師應儘量把自己的.每一個教法設計上升到學前教育教學理論高度並接受其檢驗。

  (3)理論與實際要有機統一。在說課中,既要避免空談理論,脫離實際,“放之四海而皆準”;又要避免只談做法不談依據;還要避免為增加理論色彩而張冠李戴,理論與實際不一致、不吻合。要做到理論切合實際,實踐是在理論指導下的實踐,理論與實踐高度統一。

  3、實效性原則任何活動的開展,都有其鮮明的目的。說課活動也不例外。說課的目的就是要透過“說課”這一簡易、速成的形式或手段來在短時間內集思廣益,檢驗和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教研能力,從而優化了活動過程,提高活動效率。因此,“實效性”就成了說課活動的核心。

  為保證每一次說課活動都能達到預期目的、收到可觀實效,至少要做到以下幾點。

  (1)目的明確。大體上,說課可用於檢查、研究、評價、示範等多種目的。一般來說,檢查性說課主要用於領導檢查教師的備課情況;研究性說課主要用於同行之間切磋教法;評價性說課主要用於教學評比、競賽活動;示範性說課則是為了給教師樹立說課的樣板,供其學習、參考。在開展說課活動前,首先要明確目的,也就是將要開展的是哪一型別的說課活動,以便做好相應的準備工作。

  (2)針對性強。這主要是針對檢查性、研究性兩種說課活動而言。檢查性說課一般來說主要針對以下問題:教師的工作態度、專業知識、教學能力、教研能力;研究性說課應主要針對承上啟下的活動、難度較大的活動、結構複雜的活動以及教師之間意見分歧較大的活動等。只有加強了說課的針對性,才便於說課人和評說的準備和對問題的集中研究與解決。

  (3)準備充分。說課前說課人、評說人都圍繞本次說課活動的目的進行系統的準備,認真鑽研大綱和教材,分析情況,做到有的放矢。說課人還要寫出條理清楚、有理有據、重點突出、言簡意賅的說課稿。

  (4)評說準確。評說要科學準確,指導性強。說課人說完之後,參加評說的人員要積極發言,抓住理論上的重大問題和活動中帶有傾向性、普遍性、規律性的問題進行重點評說。主持人還應該將已達成的共識和仍存在分歧的問題分別予以歸納總結,以便在活動中貫徹執行或今後繼續進行研究。

  4、創新性原則——說課活動的生命線說課是深層次的教研活動,是教師將活動構想轉化為具體活動之前的一種預演,其本身也是集體備課,尤其是研究性說課,其實質就是集體備課。在說課活動中,說課人一方面要立足自己的教學特長、教學風格,另一方面更要藉助有同行、專家參與評說、眾人共同研究的良好機會,樹立創新的意識和勇氣,大膽假設,小心求證,探索出新的思路和方法,從而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進而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只有在說課中不斷髮現新問題、解決新問題,才能使說課活動永遠“新鮮”、充滿生機和活力。

大班數學說課稿《排序》4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本節課作為幼兒大班的學習內容--排序。排序這部分知識已經安排學習過大小、粗細的教學內容,在這基礎上再繼續學習按顏色、形狀等規律特徵進行排序,教材要求讓幼兒透過觀察、操作進行自主發現其規律特徵。

  2、教學目標分析

  根據本班幼兒的實際學習情況和對教材要求的瞭解,我擬定了這節課的活動目標為:

  (1)透過操作活動,學習按顏色、形狀等規律、特徵進行繼續排序。(2)提高幼兒的判斷、推理能力及動手能力,感受活動的快樂。

  3、教學重難點分析

  根據本節課的教學任務,我認為本活動的重點是讓幼兒懂得發現按顏色、形狀等規律特徵進行排序。而教學難點是讓幼兒會畫出按顏色、形狀等規律特徵進行排序。

  二、說教法和學法

  大班幼兒具有一定的動手操作能力,新舊知識遷移的能力,這些能力為本節課的學習做好了充分準備。遵循新課程所倡導的基本理念,本節課採用瞭如下教法和學法:

  1、情景引入法:課堂上透過生動的談話、演小品等情境,使幼兒提高學習興趣,產生探索新知的慾望。

  2、觀察法:活動中透過安排幼兒觀察兩種範例圖,引導幼兒發現兩種簡單的排序規律,建構知識系統。

  3、自主探索法:幼兒在認識的基礎上,透過提供學習材料,讓幼兒進行動手操作,體驗和探究按顏色、形狀等規律特徵進行排序計程車製作過程。

  三、說教學流程

  (一)、整體思路意圖

  本節課教學內容是在幼兒學習按大小、精細的規律特徵排序的教學內容基礎上展開的教學。整節課教學設計努力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情境為主線、活動為梳心”的原則,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的全過程,透過“小品表演”、“觀察圖形”、“動手畫圖”、“製作頭飾”等活動,讓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為幼兒學得輕鬆、學得愉快,幼兒的積極性、主體性得到充分的表現,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同時在課堂教學中,注重保護幼兒的意見,開發幼兒的創造力,鼓勵幼兒善於發現與眾不同的現象。

  (二)、教學方案

  1、以淡話的形式引入,激發幼兒的興趣。(小品表演)

  2、學習發現有規律的排序。

  (1)引導幼兒學習兩種簡單的排序規律。出示範例圖:引導幼兒觀察、發現圖案的排序規律。

  (2)完成的排序掛圖,與幼兒一起尋找掛圖中的排序規律。

  (3)幼兒動手操作,按順序有規律進行繼續排序,教師觀察、指導。

  3、製作頭飾

  (1)提供材料,讓幼兒為自己設計一個頭飾,要求幼兒要按一定順序有規律的排序。

  (2)幼兒動手操作,鼓勵幼兒和別人做的不一樣。

  4、活動延伸

  讓幼兒用實物,按一定的順序有規律的排序。

  四、教學效果預測

  本節課利用小品表演形式匯入,能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課堂氣氛一定會十分活躍。而且我根據;幼兒的學習的現實起點,直接了出示兩種簡單的排序規律的掛圖,然後讓幼兒觀察尋找圖中的規律,順著幼兒的“學”來“導”,在“導”中讓幼兒探究,完成未排完的圖形,建立知識表象使幼兒得到啟迪,悟到方法,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自己,相信課堂能夠真正成為幼兒學習的舞臺。愛玩是孩子的天性,讓幼兒在玩中感知的知識是最深刻也是最牢固的。課中我設計“製作頭飾”,讓幼兒全身心投入到玩中,在玩中探求,體驗和鞏固,一定會加深了

  幼兒對排序的認識,又培養了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拓展了幼兒的思維,內化了所學的知識,還會培養了幼兒創新的能力。

大班數學說課稿《排序》5

  一、說活動教材

  排序,在我們的生活中到處充滿了排序:服裝花紋上的排序、皮包上圖案的排序、飾品排列上的排序、環境裝飾上的排序、物品包裝上的排序、公園中花草種植的排序……這些有規律的排序帶給我們生活中的美。孩子們在生活中有意或無意識地會發現生活中存在一些排序的現象。如:吃飯的碗和盤子周邊的漂亮的花邊;裙子袖口和裙邊的花邊;衛生間瓷磚排列的圖案……而我們教師正是孩子發現、運用和創造這種有規律的美的引導者。

  幼兒學習排序可以為幼兒建立初淺的數學概念做好準備。幼兒學習排序,可以按物體量的差異排序,也可以按物體的某一特徵或者規律排列順序。大班幼兒已經積累和建立了有關物體在顏色、形體和數量等特徵差異排序的數學經驗,可以更進一步地學習按照物體量的差異和數量的不同進行10以內正逆排序,初步體驗序列之間的傳遞性、雙重性和可逆性的關係。新《綱要》提出“在幼兒的生活中進行數學的學習”,讓幼兒在生活中學數學、玩數學、用數學,教師引導幼兒在遊戲和玩樂中初步接受和學習有規律的排序,並鼓勵幼兒將之應用於生活。

  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學習能力,並結合《綱要》精神,我為幼兒選擇的教學活動為“按物體的特定規律排序”,並設定在大班第二學期進行。

  二、說活動目標

  1、活動目標

  (1)鼓勵幼兒在動手操作的活動中,比較發現物體排列的傳遞性、可逆性,並進行大膽自主的排序活動。

  (2)增強幼兒對排序操作活動的興趣,逐步發展幼兒的思維、觀察、比較和初步的判斷推理能力。

  2、重點:鼓勵幼兒在動手操作的活動中,比較發現物體排列的傳遞性、可逆性,並進行大膽自主的排序活動。

  3、難點:引導幼兒發現遞增遞減的排序規律,並學習排序。

  分析:目標(1)為認知目標,重在鼓勵幼兒在動手操作的活動中,比較,發現物體排列的傳遞性、可逆性,並進行大膽自主的排序活動。其中發現和學習物體遞增遞減的排序規律是本次活動的新知識點,也是難點部分。

  目標(2)是能力和情感目標,透過各種形象有趣的排序活動的操作,對幼兒進行排序學習,重在激發幼兒對排序活動的興趣,掌握排序操作的方法,發展幼兒的排序能力。

  三、說活動準備

  1、幼兒經驗準備:已經有按照物體某一特徵規律進行排序的經驗:如按照物體的顏色規律的排序、長短規律、寬窄規律、高矮規律的排序等等。

  2、環境材料創設準備:新家藍圖,幼兒分組操作材料:鋪地磚(藍白泡沫毯)、串彩鏈(長短寬窄顏色不同的長條手工紙)、圍圍牆(四種顏色的炮彈玩具)、種樹(高矮品種不同的樹)遞增遞減排序示範卡片三張、雪花片、黑白序列的排序圖樣、黑白方塊若干。

  四、說活動過程

  活動環節

  環節一:教師出示新家的藍圖,提出今天活動的要求。

  (解決問題、達成目標:此環節起到引題並激起幼兒學習興趣的作用。)

  環節二:教師介紹裝修的材料,提出裝修的要求。幼兒自主探索物體簡單的排序規律,進行分組操作。

  鋪地磚:按照藍白顏色變化規律排序。

  圍圍牆:按照炮彈顏色及節數規律排序。

  做彩鏈:根據紙條長短、寬窄、顏色的不同有規律串彩鏈。

  種樹:按照樹的形狀、高矮不同規律排序。

  (解決問題、達成目標:在這一過程中,訓練幼兒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不同層次的幼兒可以選擇不同活動材料進行操作,便於分層指導、因材施教。在幼兒的自主操作、同伴間的探索交流和師生的共同小結的活動中,重點目標的第一層次得以解決。)

  環節三:出示三張遞增、遞減規律排序的卡片,(卡片1:蝴蝶不變,小花逐一增多;卡片2:蝴蝶不變,小花逐一減少;卡片3:蝴蝶逐一減少,小花逐一增多)。幼兒透過觀察、比較,發現圖形遞增、遞減排序的規律。然後幼兒用不同色彩的雪花片,學習按物體數量的遞增和遞減的規律排序。解決問題、達成目標:在這一過程中,透過觀察、比較、發現、操作等方法解決了重難點目標,這是對幼兒進行初步判斷、推理能力的訓練。

  環節四:欣賞黑白序列,教師出示黑白序列,讓幼兒觀察尋找序列中黑白兩色是以幾個為一組進行排列,知道黑白兩色也可組成許許多多有趣的序列。鼓勵幼兒設計運用已有的排序知識設計一條“黑白配”小毛巾。幼兒介紹自己設計的“黑白配”小毛巾,說明排序規律。

  解決問題、達成目標:這一環節透過欣賞、觀察分析、和設計表述等方法,使活動的重難點目標得以突破提升。

  活動延伸:

  觀察家裡、大自然中具有規律的排序現象,讓幼兒互相交流。讓幼兒帶著問題觀察生活,將所學到的數學知識滲透到生活情景之中並進行再運用,有利於培養幼兒對數學活動的興趣,促進其創造能力的發展。

  四、說活動特色

  首先,教師為幼兒提供了他們在生活中熟悉的情境。在教學中,教師以佈置新家引題,讓孩子作為幼兒園的小主人佈置新家,因為孩子都有參與裝修自己的家的經驗,所以孩子的興趣很快被激發。羅傑斯認為:越是兒童不熟悉、不需要的內容,兒童學習的依賴性、被動性就會越大,只有當兒童覺察到學習內容與他自己有關時,才會全身心投入,意義學習才會發生,才會產生自覺主動的學習行為。

  其次,教師注重在引發幼兒已有經驗的基礎上深入學習新的知識點。在活動中,幼兒的第一次操作,就是引發幼兒的已有經驗,幼兒按照顏色、數量、長短、寬窄、高矮等特徵進行排序,幼兒在鞏固舊知識的基礎上更加容易接受新知識。

  再次,教師在教學中注重幼兒尋找操作材料的過程,並視之是數學思維的過程。讓幼兒在排序操作中,從眾多複雜多樣的材料中篩選出可供排序的材料,正是體現了數學知識自身的嚴密性和關係變化的複雜性,並培養了幼兒思維的準確性與變通性。

  最後,創設開展多種排序活動,幫助幼兒多角度理解排序活動。在教學活動中,教師綜合了顏色規律的排序、長短規律、寬窄規律、高矮規律、數量的遞增遞減規律的排序,幫助幼兒從多角度建立排序的概念,起到舉一反三的教學作用。

  教學反思:

  在活動中,透過讓孩子看動作做的門簾和幻燈,引導幼兒觀察兩種物體進行按一種特徵進行排序,教會幼兒分析特徵並掌握其中的規律。讓幼兒在有趣、直觀、形象的情景中,使幼兒始終以角色身份參與遊戲,這一方面,既符合小班幼兒好動的特點,又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讓幼兒在有趣的遊戲中體驗並探索發現,使幼兒能正確區別,理解排序的實際意義,引起幼兒對數學活動的好奇和探索興趣。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