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教學計劃

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教學計劃

  日子如同白駒過隙,不經意間,我們的工作又將在忙碌中充實著,在喜悅中收穫著,現在就讓我們好好地規劃一下吧。相信大家又在為寫計劃犯愁了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教學計劃,歡迎閱讀與收藏。

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教學計劃1

  一、學情分析

  這一學期我擔任x縣xxxx小學三年級(2)班的數學教學工作,本班現有學生36人。三年級學生已經有兩年的數學學習經歷,對一些基礎性的數學知識有了初步的認識。學生已經比較習慣於新教材的學習思路和學習方法,大多數學生認識到數學知識無處不在,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這為學生對本冊的學習打下了重要的基礎,也為提高學生的解決問題能力和實踐能力創造了條件。

  二、教材分析

  這冊教材對於教學內容的編排和處理,是以整套教材的編寫思想、編寫原則等為指導,力求使教材的結構符合教育學、心理學的原理和兒童的年齡特徵,體現了前幾冊教材同樣的風格與特點。所以本冊教材仍然具有內容豐富、關注學生的經驗與體驗、體現知識的形成過程、鼓勵演算法多樣化、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體現開放性的教學方法等特點。同時,由於教學內容的不同,本教材還具有下面幾個明顯的特點。

  1.改進筆算教學的編排,體現計算教學改革的理念,重視培養學生的數感。

  (1)精心設計教學順序,加大教學的步子。計算的教學順序要符合兒童學習計算的認知規律,同時符合計算知識本身發展的規律。

  (2)讓學生在自主探索中獲得對筆算過程與算理的理解,不再出現文字概括形式的計算法則。總結、理解並且記憶計算法則,是以往筆算教學的重要環節。當前的數學課程改革,強調讓學生在現實的情境中理解概念和法則,避免機械記憶。

  (3)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理解計算的意義和作用,培養學生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良好的數感。計算是幫助人們解決問題的工具,只有在解決問題的具體情境中才能真正體現出它的作用。

  (4)筆算與估算結合教學,加大估算教學的力度。估算的學習對培養學生的數感具有重要的意義;同時,估算也具有重要的實用價值,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只需要估算結果。

  2.量與計量的教學聯絡生活實際,重視學生的感受和體驗。

  量與計量的各種概念,例如千米、噸、秒等,都是從人們生活和生產的需要中產生的。這些概念,如長度、質量、時間,都比較抽象,但它所反映的內容又是非常現實的,與人們的生活、生產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絡。所以,這部分知識的教學,應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驗、感受、理解這些概念的含義,初步發展起長度、質量和時間的觀念,認識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提高應用這些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在有關量與計量內容的編排上,實驗教材注意設計豐富的、現實的、具有探索性的活動,讓學生在現實背景下感受和體驗有關的知識,經歷探索和發現的過程。

  3.空間與圖形的教學,強調實際操作與自主探索,加強估測意識和能力的培養。

  在本冊教材中,關於空間與圖形的教學內容,有四邊形和測量的大部分內容,這些內容對於學生理解、把握、描述現實空間,獲得解決實際問題的知識,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都有著重要的作用。對於這些內容的編排,教材一方面注意讓學生透過實際操作獲得豐富的感性經驗,另一方面則是讓學生透過自主探索獲得對知識的理解。幾何形象直觀的探索活動不僅為發展學生的創新意識提供了更有利的條件,而且為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奠定了很好的基礎。

  三、教學目標

  這一冊教材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

  1.會筆算三位數的加、減法,會進行相應的估算和驗算。

  2.會口算一位數乘整十、整百數;會筆算一位數乘二、三位數,並會進行估算;能熟練地計算除數和商是一位數的有餘數的除法。

  3.初步認識簡單的分數(分母小於10),會讀、寫分數並知道各部分的名稱,初步認識分數的大小,會計算簡單的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法。

  4.初步認識平行四邊形,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會在方格紙上畫長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邊形;知道周長的含義,會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能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並會進行測量。

  5.認識長度單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千米=1000米;認識質量單位噸,初步建立1噸的質量觀念,知道1噸=1000千克;認識時間單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時間觀念,知道1分=60秒,會進行一些有關時間的簡單計算。

  6.初步體驗有些事件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則是不確定的;能夠列出簡單實驗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知道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對一些簡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7.能找出事物簡單的排列數和組合數,形成發現生活中的數學的意識和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9.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0.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主要教學措施

  1、重視教學情景的創設,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加強學生的操作活動,結合生活實際幫助學生建立有關的數學概念。

  2、培養學生估測、估算的意識,重視培養學生的估測、估算能力。

  3、讓學生透過解決實際問題來學習計算,提高教學的實效性,

  4、運用“遷移”法進行教學,培養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

  5、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合作交流,讓學生體驗探究的樂趣。恰當、適時地運用小組合作學習方式,重視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6、重視直觀教學,充分發揮教具、學具的作用。

  7、注重學生對計算過程和方法的理解,抓住重點,突破難點,使學生打下紮實的知識基礎。

  8、讓學生充分經歷猜想、實驗、驗證的過程,主動建構數學知識。

  一、本冊教材總的教學要求:

  1:(1)認識萬,知道十個一千是一萬,瞭解萬以內數位順序表。理解萬以內數的意義,掌握數的讀寫方法,能在具體情境中把握數的相對大小關係。

  (2)會口算兩位數加減兩位數,整百數加整百數及相應的減法,整千數加、減整千數,兩位數除以一位數及整百數乘一位數。

  (3)能正確估計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的得數是幾十多,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商是幾十多,三位數乘一位數的積是幾位數,三位數乘一位數的積大約是多少。

  (4)能正確列豎式筆算兩位數除以一位數、三位數乘一位數,知道0與一個數相乘得0,會驗算除法。

  (5)結合具體情境初步理解分數的意義,能讀寫分數,在具體材料的支援下能比較兩個幾分之一或兩個同分母分數的大小。能正確計算同分母分數加減法。

  (6)在現實生活情境裡感受並認識千克與克,透過動手實驗知道1千克=1000克。

  (7)瞭解24時記時法,能進行普通記時法的換算。

  2:(1)瞭解長方形正方形的特點,瞭解長方形和正方形相同的地方。知道長方形的長與寬,正方形的邊長。

  (2)理解平面圖形周長的含義,能正確計算長方形、正方形和其他簡單平面圖形的周長。

  (3)知道物體的正面、側面和上面;知道從一個角度觀察長方體形狀的物體,最多隻能看到3個面;能指出從正面、側面或上面觀察到的由三個同樣的小正方體擺成的物體的檢視,能根據檢視擺出相應的物體。

  3:(1)能用比較有效的方法收集整理資料,會用表格或簡單的條形圖表達統計的結果。

  (2)初步理解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有時相等,有時大些或小些。會用偶爾、經常等詞語描述可能性的大小。

  二、各單元教學要求:

  第一單元:

  1、使學生經歷探索兩位數除以一位數計算方法的過程,掌握整十數、兩位數除以一位數(每一位整除的)的口算和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筆算方法;能正確計算兩位數除以一位數;會用乘法對除法進行驗算。

  2、使學生在解決問題、探索演算法的過程中,初步學會進行簡單的、有條理地思考;能運用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除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能對解決問題的過程進行反思,與他人進行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

  3、使學生在教師的鼓勵和幫助下,積極參與解決問題、探索演算法的活動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體會到數學活動充滿著探索與創造,在不斷克服困難取得成功的過程中逐步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第二單元:

  1、使學生經歷數數的過程,體驗數的發展;初步認識計數單位萬,能說出數位順序。

  2、使學生透過操作實踐和聯絡實際的活動,初步理解萬以內數的實際含義,瞭解萬以內數的組成,能認、讀、寫萬以內的數;會比較萬以內數的大小;會口算整千數加減整千數,整千數加整百數及相應的減法;會進行簡單的估計,發展估計意識和能力。

  3、使學生學會用數描述身邊的事物,並與他人交流;培養用數學的眼光看待周圍的事物、用數的觀念分析日常生活中各種現象意識和能力,初步體驗量化的思想,促進數感的發展。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增強同學之間相互合作、交流的意識。

  第三單元:

  1、使學生在具體生活情境中,感受並認識千克和克,初步建立千克和克的質量觀念。

  2、使學生透過動手實踐,瞭解用秤稱物體質量的方法,能夠根據物體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質量單位進行表達和交流;瞭解千克和克之間的進率,會進行簡單的換算;會進行簡單的估測,逐步提高估測能力。

  3、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學會與

  他人合作交流,獲得積極的數學學習情感。

  第四單元:

  1、學生經歷探索兩位數加減兩位數口算方法的過程,能口算和在100以內的兩位數加兩位數以及相應的減法。

  2、讓學生經歷探索和交流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感受解決問題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學會用兩步計算解決一些相應的實際問題。

  3、使學生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體驗數學的價值,

  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

  4、讓學生在數學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進一步增強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自信心,初

  步形成獨立思考和研究問題的意識、習慣。

  第五單元:

  1、透過具體的生活情景,使學生了解24時記時法,回用24時記時法正確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時刻。

  2、結合生活實際,使學生能夠進行一些有關經過時間的簡單計算。

  4、使學生在認識24時記時法的過程中,體會24時記時法在生活裡的應用;幫助學

  生建立時間觀念,會合理地安排作息時間,養成珍惜時間的良好習慣。

  第六單元:

  1、使學生透過觀察和操作等活動,感受並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徵,

  並能判斷一個圖形或物體的某一個面是不是長方形或正方形;認識周長的含義,會指出並能測量簡單圖形的周長,能利用對圖形的認識計算一些平面圖形的周長,探索並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計算方法。

  2、使學生透過觀察、測量和計算等活動,在獲得直觀經驗的同時發展空間觀念。

  3、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體會現實生活裡的數學,發展對數學的興趣,培養交往、合作和探究的意識與能力。

  第七單元:

  1、使學生經歷探索三位數乘一位數演算法的過程,會口算整百數乘一位數、幾百幾時乘一位數(各位都不進位),會筆算三位數乘一位數,能估計三位數乘一位數積的大致範圍,進一步體會演算法的多樣化。

  2、使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應用數學方法和知識解決相應的實際問題,並能合理地運用口算、筆算、或估算,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進一步發展數學思考,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3、使學生在探索演算法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絡,增強自主探索的意識,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獲得成功的體驗,樹立學習的信心。

  第八單元:

  1、使學生透過實際的觀察、操作和比較,認識到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可能是不一樣的;知道物體的正面、側面、上面;知道從一個角度觀察長方體形狀的物體,最多隻能看到三個面;能指出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由三個同樣的小正方體擺成的簡單物體的檢視,能根據檢視擺出相應的物體。

  2、使學生經歷觀察物體的過程,豐富對現實空間的認識,體會直觀思考的價值,發展初步的空間觀念,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3、培養學生觀察物體的興趣,使學生逐步形成良好的探究學習的情感和態度。

  第九單元:

  1、使學生經歷和體驗收集、整理、分析資料的過程,學會用畫正字的方法收集整理資料,認識條形圖,初步學會用條形圖描述資料,能完成相應的統計圖,並體會統計是研究、解決問題的方法之一。

  2、使學生經歷實驗的具體過程,從中體驗某些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的大小,能對見帶實驗可能發生的結果或某些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的大小作出判斷,並作出適當的解釋,能正確使用經常、偶爾、差不多等詞語描述一些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的大小,並和同學交流自己的想法。

  3、培養學生積極參與數學活動的意識,初步感受動手實驗是獲得科學結論的一種有效方法,激發主動學習的積極性,進一步發展與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識與能力。

  第十單元:

  1、使學生結合具體的情境初步認識分數,知道把一個物體或一個圖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幾份可以用分數表示;能用實際操作的結果表示相應的分數;能讀寫簡單的分數。

  2、使學生學會運用直觀的方法比較分子都是1的兩個分數以及同分母的兩個分數的大小;探究並學會簡單的同分母分數加減計算,並能與他人交流自己的演算法。

  3、使學生體會分數來自生活實際的需要,瞭解分數產生與發展的大致歷程,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絡,進一步產生對數學的好奇心和興趣。

  第十一單元:

  1、透過整理與複習更好地掌握本學期所學習的內容。

  三、本冊教材的重難點:

  1、感受數學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體會數與形都能用來描述現實生活中的一些現象,逐步產生對數學的興趣,積極參與數學活動。

  2、經過獨立思考、動手實踐以及與同學合作交流,克服學習中的一些困難,經常獲得成功的體驗,相信自己有能力學好數學。

  3、透過教科書裡的“你知道嗎”欄目以及報刊書籍、電視廣播和網路等多種資源,瞭解更多的有關數學的知識,初步感受到數學是人類的一種文化,是人類文明的結晶。

  4、學習客觀的評價自己與評價別人。

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教學計劃2

  一、教材分析

  本學期教材內容包括下面一些內容: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筆算,有餘數的除法,多位數乘一位數,分數的初步認識,四邊形,千米和噸的認識,可能性,數學廣角等。

  二、指導思想

  1、改進筆算教學的編排,體現計算教學改革的理念,重視培養學生的數感。

  2、量與計量的教學聯絡生活實際,重視學生的感受和體驗。

  3、空間與圖形的教學,強調實際操作與自主探索,加強估測意識和能力的培養。

  4、提供豐富的現實學習素材,體現知識的形成過程。

  5、逐步發展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注重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

  三、目的要求

  (一)、知識和技能方面

  1、會筆算。會筆算三位數的加、減法,會進行相應的估算和驗算。

  2、會口算一位數乘整十、整百數;會筆算一位數乘二、三位數,

  並會進行估算;能熟練地計算除數和商是一位數的有餘數的除法。

  3、初步認識簡單的分數(分母小於10),會讀、寫分數並知

  道各部分的名稱,初步認識分數的大小,會計算簡單的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法。

  4、初步認識平行四邊形,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會在方

  格紙上畫長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邊形;知道周長的含義,會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能估計一些

  物體的長度,並會進行測量。

  5、認識長度單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千米=1000米;認識質量單位噸,初步建立1噸的

  質量觀念,知道1噸=1000千克;認識時間單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時間觀念,知道1分=60秒,會進行

  一些有關時間的簡單計算。

  6、初步體驗有些事件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則是不確定的;能夠列出簡單實驗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知道

  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對一些簡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7。能找出事物簡單的排列數

  和組合數,形成發現生活中的數學的意識和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

  (二)、數學思考方面

  1、能運用生活經驗,對有關數學資訊作出解釋,並初步學會用具體的資料描繪現實世界中的簡單現象。

  2、能對簡單物體和圖形的形狀、大小、位置關係、運動的探索過程中,發展空間觀念。

  3、在教師的幫助下,初步學會選擇有用的資訊進行簡單的歸納和類比。

  (三)、解決問題方面

  1、經歷從生活中發現並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感受數學在日常生

  活中的作用。

  2、瞭解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辦法。

  3、有與同學合作解決問題的經驗。

  4、初步學會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

  (四)、情感與態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積極參與生動、直觀的教學活動。

  2、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能克服在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獲得成功的體驗,有學好數學的信心。

  3、經歷觀察、操作、歸納等學習數學的過程,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導下,能夠發現數學活動中的錯誤,並及時改正。

  5、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6、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四、教學的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萬以內數的加法和減法、四邊形

  教學難點:時分秒的認識、四邊形

  五、教學措施

  1、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多采取遊戲式的教學,引導學生樂於參與數學學習活動。

  2、在課堂教學中,注意多一些有利於孩子理解的問題,而不是一味的難、廣。應該考慮學生實際的思維水

  平,多照顧中等生以及思維偏慢的學生。

  3、佈置一些比較有趣的作業,比如動手的作業,少一些呆板的練習。

  4、加強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聯絡,適當教給家長一些正確的指導孩子學習的方法

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教學計劃3

  一、教材分析: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筆算,有餘數的除法,多位數乘一位數,分數的初步認識,四邊形,千米和噸的認識,時、分、秒,可能性,數學廣角和數學實踐活動等。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筆算、多位數乘一位數以及四邊形是本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

  在數與計算方面,這一冊教材安排了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筆算、多位數乘一位數、有餘數的除法以及分數的初步認識。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筆算是小學生應該掌握和形成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也是進一步學習多位數筆算乘、除法的基礎。例如,兩位數的乘法中要把兩個部分積加起來,實際是計算三、四位數的加法,兩位數除法中每次試商後通常要做三位數減法。同樣,多位數乘一位數也是學習兩、三位數乘法的基礎,因為不論因數是幾位數,在計算過程中都要分解成用幾個多位數乘一位數。有餘數的除法是表內除法學習的繼續,也是學習多位數除法的基礎。分數的初步認識是數概念教學的一次擴充套件,學生理解掌握會有一定的難度,所以本冊出現的內容是最初步的,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和具體例項使學生理解一些簡單分數的具體含義,給學生建立分數的初步概念,初步學會用簡單的分數進行表達和交流,進一步發展數感,併為學習小數和進一步學習分數做好鋪墊。

  在空間與圖形方面,這一冊教材安排了四邊形一單元,這是教材的另一個重點內容。透過這部分內容的學習,讓學生認識平行四邊形,掌握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瞭解周長的含義,學會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等。同時使學生透過直觀、操作,進一步感知平面圖形之間的關係,促進空間觀念的發展。

  在量的計量方面,這一冊安排的是認識長度單位千米、質量單位噸以及時間單位分、秒。這些內容的教學可以進一步發展學生的質量觀念和時間觀念,並透過實際操作與具體體驗,培養學生估量物體質量和時間長短的意識。

  在統計知識方面,本冊教材讓學生初步學習可能性。透過對周圍現實生活中有關事例的感受和體驗以及實際活動,使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存在著不確定現象,知道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激發學生探索生活中的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

  本冊教材安排了“數學廣角”的教學內容,繼續引導學生透過觀察、猜測、實驗、推理等活動找出事物簡單的排列數和組合數,培養學生觀察、操作及歸納推理的能力。

  本冊教材根據學生所學習的數學知識和生活經驗,安排了兩個數學實踐活動,讓學生透過小組合作的探究活動或有現實背景的活動,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體會探索的樂趣和數學的實際應用,感受用數學的愉悅,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和實踐能力。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方面

  (1)認識“萬”,會口算兩位數加、減兩位數,整百數加整百數及相應的減法;

  (2)能正確列豎式筆算兩位數除以一位數、三位數乘一位數,知道0與一個數相乘得0,會驗算除法;

  (3)瞭解24時記時法,能進行普通記時法與24時記時法的換算;

  (4)瞭解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點,能正確計算長方形、正方形和其他簡單兩面圖形的周長;

  (5)知道物體的正面、側面和上面;知道從一個角度觀察長方體形狀的物體最多隻能看到3個面;

  (6)能用比較有效的方法收集、整理資料;

  (7)初步理解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有時相等,有時不等。

  2、數學思考方面

  (1)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會進行簡單的、有條理的思考,並在與同伴交流中逐步學會清晰地表達自己的觀點;

  (2)能應用學到的數學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並在解決這些問題過程中初步體會到現實生活中蘊含大量的數學資訊。

  3、解決問題方面

  (1)能在教師的指導下,聯絡學過的知識和方法,初步體會現實生活中蘊含的數學資訊,學會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問題、理解問題,發展初步的應用意識,鍛鍊實踐能力。

  (2)在綜合運用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中,體會對同樣的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方法,從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和理解問題可以得到不同的結果,從而培養初步的策略意識和創新意識。

  (3)進一步學會與同學合作,學會與他人交流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學會在交流中不斷修正和完善自身的思考,從而體會合作交流的意義,增強合作交流的意識。

  (4)學會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學會在表達前整理,在傾聽後思考,逐步增強評價與反思的意識。

  4、情感與態度方面

  (1)進一步感受數學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體會數與形都能用來描述現實生活中的一些現象,逐步產生對數學的興趣,能積極參與數學活動;

  (2)學會客觀地評價自己與評價他人。

  三、學生情況分析:

  本班大部分學生的學習習慣較好,上課認真聽講、積極動腦,能認真完成作業,能夠熟練地口算表內乘法,能提出並解決生活中一些簡單的數學問題,對位置、圖形、統計等方面的知識也能較好地掌握。對於他們來說,學習是一件輕鬆愉快的事情。也有些學生上課紀律欠缺,他們上課不願意動腦,不舉手發言,作業質量也不盡如人意,成為班級中的後進生,對於這些學生,改正他們學習習慣是關鍵。

  透過本冊知識的學習,鍛鍊他們的思維、口頭敘述的能力、動手操作的能力是一個重要的時刻。

  四、完成目標和提高教學質量的具體措施:

  1、深鑽教材,領會教材編寫意圖,備好課,好課,向課堂四十分鐘要質量。

  2、改進課堂教學,加大課堂密度。運用啟用練習,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3、瞭解學生,因材施教,及時反饋,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況,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

  4、注意落後生的輔導工作,力爭使他們逐步趕上來。

  5、加強學生的計算能力的訓練,並注意他們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6、虛心向其他教師學習,取長補短,積極參加教研教改活動。

  7、廣泛閱讀各類書籍,不斷充實自己,開拓思路。

  8、加強集體教研,掌握上下兩個年級的知識銜接,深鑽教材,瞭解教材的編寫意圖。按照教學大綱的具體要求教學。

  9、用好教材,改革課堂教學結構,加強引導。

  10、根據學生年齡特徵,知識要有易到難、由簡到繁、由低到高,循序漸進進行。

  11、注重培養學深的積極性,主動性和獨立性。

  12、加強能力和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

  五、教學中需要準備的教具和學具

  1、直尺

  2、時鐘盤

  3、四邊形模型

  4、圓形

  六、教學進度:

  第一週:測量:毫米、分米的認識

  第二週:測量:千米的認識和噸的認識

  第三週:萬以內數的加法和減法

  第四周:萬以內數的減法、加減法的驗算

  第五週:加減法的驗算

  第六週:國慶假日

  第七週:整理和複習、四邊形

  第八週:四邊形、平行四邊形

  第九周:周長、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

  第十週:估計、有餘數的除法

  第十一週:有餘數的除法

  第十二週:時、分、秒:秒的認識、時間的計算

  第十三週:多位數乘一位數:口算乘法

  第十四周:多位數乘一位數:筆算乘法(一位數乘二、三位數)

  第十五週:多位數乘一位數:末尾、中間有0的乘法、整理和複習

  第十六週:分數的初步認

  第十七週:分數的初步認識、可能性

  第十八週:數學廣角

  第十九周:總複習

  第二十週:期末複習、測試

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教學計劃4

  一、本學期教學的指導思想

  1、重視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知識和生活經驗為基礎,提供學生熟悉的具體情景,以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

  2、增加聯絡實際的內容,為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的數學,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

  3、注意選取富有兒童情趣的學習素材和活動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獲得愉悅的數學學習體驗。

  4、重視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合作交流與自主探索的氣氛中學習。

  5、把握教學要求,促進學生髮展適當改進評價學生的方法。

  二、班級學情分析:

  三(5)班共有學生50人。多數學生已掌握了基本的計算技巧,具備初步了理解、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並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上課時能積極思考,積極發言,作業認真按時完成。部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尚缺少主動與同學交流的習慣。存在的問題也不少:一是個別學生的計算還沒有過關。二是理解題意的能力不強。三是學生的表達能力還有待於加強,課堂上討論不起來。四是課堂學習習慣方面,有一部分學生的習慣很差,表現為作業馬虎、插嘴、課堂活動缺少主動性和對活動的專注。五是一部分學生對學習不感興趣,同伴間缺乏合作與競爭。

  三、本冊教材分析

  人教版第五冊數學主要包括九個單元的學習內容和一個總複習單元,其中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筆算、多位數乘一位數以及四邊形是本冊的重點。在數與計算方面,這冊教材安排了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筆算、多位數乘一位數、有餘數的除法以及分數的初步認識;在空間和圖形方面,安排了四邊形的認識;在量的計算方面,安排了長度單位千米、質量單位噸以及時間單位分、秒;統計方面,讓學生初步學習可能性。此外,教材還安排了"數學廣角"和兩個數學實踐活動

  四、教學的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萬以內數的加法和減法、四邊形、多位數乘一位數

  教學難點:時分秒的認識、四邊形

  五、本學期教學的主要目的要求

  這一冊教材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

  1、會筆算三位數的加、減法,會進行相應的估算和驗算。

  2、會口算一位數乘整十、整百數;會筆算一位數乘二、三位數,並會進行估算;能熟練地計算除數和商是一位數的有餘數的除法。

  3、初步認識簡單的分數(分母小於10),會讀、寫分數並知道各部分的名稱,初步認識分數的大小,會計算簡單的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法。

  4、初步認識平行四邊形,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會在方格紙上畫長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邊形;知道周長的含義,會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能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並會進行測量。

  5、認識長度單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千米=1000米;認識質量單位噸,初步建立1噸的質量觀念,知道1噸=1000千克;認識時間單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時間觀念,知道1分=60秒,會進行一些有關時間的簡單計算。

  6、初步體驗有些事件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則是不確定的;能夠列出簡單實驗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知道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對一些簡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7、能找出事物簡單的排列數和組合數,形成發現生活中的數學的意識和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9、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0、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口算的分階段要求初步擬訂如下:

  有餘數的除法6%以內絕大多數達到每分鐘做8題4%以內絕大多數達到每分鐘做10題。

  六、教學措施

  1、重視教學情景的創設,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加強學生的操作活動,結合生活實際幫助學生建立有關的數學概念。

  2、加強導優輔差工作,讓每個學生都得到發展。

  3、設計一些探索性操作活動,培養實驗能力、動手能力和創新精神。

  4、結合課題,在課堂交流和培養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方面做些調查、分析,進行一些嘗試。

  5、精心設計教學過程,認真做好課前準備,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及時進行課堂教學的總結反思。

  6、注意將數學的課堂教學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結合,創設生活化課堂情境,將教學內容中的數學問題生活化。

  7、注意課堂教學的開放性,有步驟地滲透數學思想方法,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

  8、嚴格抓好學生的課堂學習習慣。

  9、引導學生主動提出問題,重視培養問題意識。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如可以結合當時學生們普遍關注的社會熱點問題替換材料內容,以便學生更深刻地體會數學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絡。教師還應加強指導,讓學生初步學會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選擇相關資訊解決問題,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10、在處理教材時,注意教學目標的正確定位。不要隨意拔高和降低難度。

  七、全冊課時安排:(約61課時)

  (一)、測量(7課時)

  千米的認識……………………………………………4課時左右 噸的認識3課時 ……………………………………3課時左右

  (二)、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

  (二)(9課時)

  加法……………………………………………………3課時左右 減法……………………………………………………3課時左右 加法和減法的驗算……………………………………2課時左右 整理和複習……………………………………………1課時

  (三)、四邊形(6課時)

  (四)、有餘數的除法(5課時)

  (五)、時、分、秒(3課時)

  填一填、說一說………………………………………1課時

  (六)、多位數乘一位數(13課時)

  口算乘法………………………………………………3課時左右 一位數乘

  二、三位數…………………………………5課時左右 中間、末尾有0的乘法 ………………………………4課時左右 整理和複習……………………………………………1課時

  (七)、分數的初步認識(5課時)

  (八)、可能性(4課時)

  (九)、數學廣角(3課時)

  擲一擲…………………………………………………1課時

  (十)、總複習(4課時)

  八、各單元教學計劃

  第一單元:單元教學計劃

  單元教學內容:第一單元(測量)

  單元教材分析:

  本單元不僅要讓學生學會單位的換算,在實際問題中加以應用,更重要的是要建立長度觀念、質量觀念。一些比較大的單位(千米、噸),由於學生很難用量一量、掂一掂的方式去感受,主要是結合生活中的例項來幫助學生認識。主要特點有:

  1.藉助學生的生活經驗引出長度單位,幫助學生建立長度觀念和質量觀念。

  2.重視估測意識和能力的培養。

  單元教學要求:

  1.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分米、千米和質量單位噸,建立1毫米、1分米、1千米的長度觀念和1噸的質量觀念。

  2.使學生學會單位名稱間的換算。

  3.使學生經歷測量的過程,發展測量技能,培養估測意識和能力。

  單元教學重、難點:

  1、在活動中,學生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長度觀念,以及初步建立1噸的質量觀念,知道1噸=1000千克。

  2、建立長度觀念和質量觀念的基礎上,培養學生估測物體長度和質量的意識。

  單元課時安排:約6課時

  第二單元:單元教學計劃

  單元教學內容:第一單元[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

  (2)單元教材分析:

  本單元主要是三位數加、減三位數,加減法的驗算。以前這部分內容與萬以內的加減法

  (一)共同編排在第四冊。在編排上有以下特點:

  1.結合解決實際問題教學計算。

  2.加強估算。

  3.體現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

  4.讓學生運用遷移類推能力進行計算。

  5.對於算理,不再借助直觀圖,也不再用動態的豎式計算過程來幫助學生理解。

  單元教學要求:

  1.使學生正確計算三位數加、減三位數。

  2.使學生能結合情境進行估算,提高估算意識和能力。

  3.理解驗算的意義,會進行加減法的驗算,初步養成檢查和驗算的習慣。

  單元教學重、難點:

  1、讓學生運用遷移類推能力並且在結合解決實際問題中來提高計算能力。

  2、加強學生的估算意識,體會估算在實際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單元課時安排:約9課時

  第三單元:單元教學計劃

  單元教學內容:第三單元:四邊形

  單元教材分析:

  本單元的內容包括:四邊形、平行四邊形的認識,周長的概念,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計算,長度的估計等。在編排上的特點是:

  1.從日常生活中引入幾何概念,使學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學習幾何知識。

  2.利用活動鞏固對幾何概念的認識。

  3.周長的概念更強調從一般性的角度引入,體現知識的形成過程。

  單元教學要求:

  1.使學生認識四邊形的特徵,初步認識平行四邊形,會用不同的方式表示平行四邊形。

  2.使學生了解周長的概念,會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

  3.透過對長度和周長的估計,培養學生的長度觀念。

  單元教學重、難點:

  1、認識四邊形的特徵,會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

  2、透過對長度和周長的估計,培養學生的長度觀念。

  單元課時安排:約6課時

  第四單元:有餘數的除法

  單元教學內容:第四單元:有餘數的除法

  單元教材分析:

  本單元的內容是二年級學過的表內除法知識的延伸和擴充套件。關鍵是讓學生用規範的格式進行豎式計算,為以後除數是幾位數的除法作好準備。在編排特點具有以下特點:

  1、結合生活情境讓學生體會有餘數除法的實際背景。

  2、注意知識的前後聯絡。

  3、體現彈性要求。計算有餘數除法時,可以用口算,也可以用筆算。

  單元教學要求:

  1、使學生結合具體教學情境,感知有餘數的除法意義。

  2、使學生能比較熟練地口算和筆算有餘數的除法。

  3、使學生初步學會作有餘數的除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單元教學重、難點:本單元主要學習有餘數的除法的意義和用豎式計算有餘數的除法、並用有餘數的除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即“解決問題”。

  單元課時安排:約5課時

  第五單元:單元教學計劃

  單元教學內容:第五單元:時、分、秒

  單元教材分析:

  本單元是學生第三次接觸時間,學生已經認識了幾時幾分,而本單元主要在這些基礎上來認識“秒”,建立“時分秒”的時間觀念。教材在編排上具有如下特點:

  1、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幫助學生認識抽象的時間概念。

  2、藉助活動讓學生體驗一段時間,建立正確的時間觀念。

  3、注意讓學生收集有關時間的資訊,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單元教學要求:

  1、使學生認識時間單位時、分、秒,知道1分=60秒,進行一些有關時間的簡單計算。

  2、初步建立時、分、秒的時間觀念,養成遵守和愛惜時間的意識和習慣。

  單元教學重、難點:初步建立時、分、秒的時間觀念。

  單元課時安排: 約4課時。

  第六單元:單元教學計劃

  單元教學內容:第六單元:多位數乘一位數

  單元教材分析:

  多位數乘一位數是在學生學了表內乘法的基礎上展開教學的,是對錶內乘法的拓展。本單元的教學內容有口算乘法(整十、整百、整千數乘一位數;乘法的估算)和筆算乘法(不進位的兩位數乘一位數;一次進位的兩位數乘一位數;連續進位的兩位數乘一位數;連續進位的三位數乘一位數;因數中間或末尾有0的多位數乘一位數)在編排上有以下特點:

  1、在具體情境中教學計算知識。

  2、重視知識間的前後聯絡,口算、估算、筆算相互配合,讓學生根據計算的實際需要選擇合適的演算法。

  3、不再出現算理敘述和直觀操作,而是讓學生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自主探索,用遷移類推的方法掌握新知識。

  單元教學要求:

  1、比較熟練地口算整十、整百數乘一位數。

  2、使學生經歷多位數乘一位數的計算過程,學會多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方法。

  3、使學生能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估算。

  4、使學生會運用多位數乘一位數的計算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單元教學重、難點:運用遷移的方法自主探究多位數乘法的計算方法。

  單元課時安排:約10課時。

  第七單元:單元教學計劃

  單元教學內容:第七單元:分數的初步認識

  單元教材分析:

  這部分教材是在學生掌握了一些整數知識的基礎上初步認識分數的含義,從整數到分數是數概念的一次擴充套件。無論在意義上、讀寫方法上以及計算方法上,分數和整數都有很大差異。學生初次學習分數會感到困難。因此,本單元主要是創設一些學生所熟悉並感興趣的現實情境,並透過動手操作,幫助學生理解一些簡單的分數的具體含義,給學生建立初步的分數概念,為進一步學習分數和小數打下初步的基礎。考慮到兒童的年齡特點和接受能力,本單元在分數的範圍上進行了一定的控制,只出現常見的分母比較小的分數(分母一般不超過10)。在編排上為了適應兒童的認知規律,先認識幾分之一,再認識幾分之幾。所有這些措施都是為了便於學生更好地理解分數的含義,本單元安排的分數大小的比較和分數的加減法,其目的也是如此。編排特點如下:

  1、提供生活情境和直觀圖示,使學生認識分數產生的必要性,理解分數的意義。

  2、設計實際操作活動,在活動中直觀認識分數。使學生在積累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礎上,逐漸形成分數的正確表象。如讓學生用紙折出1/4。用塗色的方法來比較分數大小。

  單元教學要求:

  1、結合具體情境初步理解分數的意義。

  2、學生初步認識幾分之一和幾分之幾,會讀、寫簡單的分數,知道分數各部分的名稱,初步認識分數的大小。

  3、會計算簡單的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法。

  單元教學重、難點:初步理解分數的意義。

  單元課時安排:約5課時

  第八單元:

  單元教學計劃

  單元教學內容:第八單元:可能性

  單元教材分析:

  在以資訊科技為特徵的現代社會里,人們面臨著更多的機會和選擇,常常需要在不確定的情境中,根據大量無組織的資料作出合理的決策。因而收集、整理和分析資訊的能力已經成為資訊時代每一個公民基本素養的一部分。因此,課標把“統計與機率”作為學習內容四個領域之一提出,可見地位的重要。本單元的內容包括事件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以及可能性的大小(兩種結果、三種結果)。在編排上有以下特點:

  1.選取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幫助學生理解抽象的數學知識。主題圖選取學生熟悉的抓鬮表演節目的活動。例2選取了學生熟知的自然現象來描述事件的確定性與不確定性。

  2.設計豐富的遊戲活動,使學生透過觀察、猜想、實驗驗證等過程來體會可能性大小。摸棋子、摸球活動、轉盤遊戲、塗色活動、擲硬幣、猜硬幣遊戲、抽籤遊戲。

  單元教學要求:

  1.使學生初步體驗事件發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

  2.使學生學會列出簡單試驗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

  3.使學生知道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大小是不同的,能對一些簡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大小進行比較。

  單元教學重、難點:明白機率不等同於運氣,是不能以自己的意志所改變。

  單元課時安排:約4課時

  第九單元:單元教學計劃

  單元教學內容:

  第九單元:數學廣角 單元教材分析:

  數學思想是數學的靈魂,誰掌握了數學思想誰將終身受益。以往數學思想滲透在數學各部分知識之中,新課程不僅這樣,而且還把數學思想作為一個專題系列來進行教學。數學廣角是數學思想方法的集中教學。如,二上數學廣角是排列組合,三上也是排列組合,三下是學集合思想,四上是統籌思想,四下是植樹問題,五下是編碼問題等等。排列組合與機率關係十分密切,排列組合知識是學習機率的準備知識。二年級上冊已經學過簡單的排列組合,這兒學習稍微複雜一點的排列組合。在編排上有以下特點:

  1.藉助操作活動或學生易於理解的事例來幫助學生找出排列數或組合數。

  2.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讓學生逐步建構新的知識。衣服搭配、擺幾位數、求比賽場次等例子在二年級上冊都出現過。

  3.利用直觀圖示幫助學生有序地、不重不漏地找出排列數或組合數。

  單元教學要求:

  1.使學生透過觀察、猜測、實驗、驗證等活動,找出簡單事件的排列數或組合數。

  2.培養學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和習慣。

  3、使學生感受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嘗試用數學的方法來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

  4、使學生在數學活動中養成與人合作的良好習慣,並初步學會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

  單元教學重、難點:培養有序地全面地思考。

  單元課時安排:約4課時

  第十單元

  單元教學計劃

  單元教學內容:

  第十單元總複習

  單元教材分析:

  本單元的複習包括本冊所學的主要內容。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數與計算:

  1、萬以內的加減法(筆算)

  2、多位數乘一位(口算、筆算)

  3、有餘數的除法

  4、分數的初步認識

  二、量與計量:

  1、測量(毫米、分米、千米、噸)

  2、時、分、秒

  三、空間與圖形:

  1、四邊形

  2、周長

  四、統計與機率:可能性

  五、數學思想方法:數學廣角(排列與組合)

  六、實踐活動

  總複習的編排注意突出本學期的教學目標,以及知識間的內在聯絡,便於在複習時進行整理和比較,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認識。學生獲得的知識更加鞏固,計算能力和估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全面達到本學期的教學目標。

  單元教學目標:

  1、會筆算三位數的加減法,會進行相應的估算和驗算。

  2、會口算一位數乘整十、整百數;會筆算一位數乘兩、三位數,並會進行估算;能熟練地計算除數和商是一位數的有餘數的除法。

  3、初步認識簡單的分數(分母小於10),會讀、寫分數並知道各部分的名稱,初步認識分數的大小,會計算簡單的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法。

  4、初步認識平行四邊形,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會在方格紙上畫長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邊形;知道周長的含義,會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能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並會進行測量。

  5、認識長度單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千米=1000米;認識質量單位噸,初步建立1噸的質量觀念,知道1噸=1000千克;認識時間單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時間觀念,知道1分=60秒,會進行一些有關時間的簡單計算。

  6、初步體驗有些事物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則是不確的;能夠列出簡單實驗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知道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對一些簡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7、能找出事物簡單的排列數和組合數,形成發現生活中的數學的意識和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9、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0、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單元教學重點、難點:萬以內加法和減法筆算,多位數乘一位數、四邊形以及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單元課時安排:

  約5課時。

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教學計劃5

  一、教材編排特點及重點訓練專案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筆算,有餘數的除法,多位數乘一位數,分數的初步認識,四邊形,千米和噸的認識,時、分、秒,可能性,數學廣角和數學實踐活動等。

  這冊實驗教材對於教學內容的編排和處理,是以整套實驗教材的編寫思想、編寫原則等為指導,力求使教材的結構符合教育學、心理學的原理和兒童的年齡特徵,體現了前幾冊實驗教材同樣的風格與特點。所以本冊實驗教材仍然具有內容豐富、關注學生的經驗與體驗、體現知識的形成過程、鼓勵演算法多樣化、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體現開放性的教學方法等特點。同時,由於教學內容的不同,本實驗教材還具有下面幾個明顯的特點。

  1.改進筆算教學的編排,體現計算教學改革的理念,重視培養學生的數感。

  2.量與計量的教學聯絡生活實際,重視學生的感受和體驗。

  3.空間與圖形的教學,強調實際操作與自主探索,加強估測意識和能力的培養。

  4.提供豐富的現實學習素材,體現知識的形成過程。

  5.逐步發展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注重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

  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筆算、多位數乘一位數以及四邊形是本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

  二、教學目標:

  這一冊教材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

  1、會筆算三位數的加、減法,會進行相應的估算和驗算。

  2、會口算一位數乘整十、整百數;會筆算一位數乘二、三位數,並會進行估算;能熟練地計算除數和商是一位數的有餘數的除法。

  3、初步認識簡單的分數(分母小於10),會讀、寫分數並知道各部分的名稱,初步認識分數的大小,會計算簡單的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法。

  4、初步認識平行四邊形,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會在方格紙上畫長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邊形;知道周長的含義,會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能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並會進行測量。

  5、認識長度單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千米=1000米;認識質量單位噸,初步建立1噸的質量觀念,知道1噸=1000千克;認識時間單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時間觀念,知道1分=60秒,會進行一些有關時間的簡單計算。

  6、初步體驗有些事件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則是不確定的;能夠列出簡單實驗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知道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對一些簡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7、能找出事物簡單的排列數和組合數,形成發現生活中的數學的意識和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9、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0、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教學措施:

  本班學生,兩年來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藉助遠端教育資源上的內容,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上課時能積極思考,積極發言,作業認真按時完成。大部分同學能夠熟練地口算表內乘法,能提出並解決生活中一些簡單的數學問題,對位置、圖形、統計等方面的知識也能較好地掌握。但個別學生還沒達到計算正確、迅速,今後要加強輔導。

  1、深鑽教材,領會教材編寫意圖,備好課,好課,向課堂四十分鐘要質量。

  2。、改進課堂教學,結合遠端教育資源加大課堂密度。運用啟用練習,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3、瞭解學生,因材施教,及時反饋,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況,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

  4、加強學生的計算能力的訓練,並注意他們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5、虛心向其他教師學習,取長補短,積極參加教研教改活動。

  6、加強集體教研,掌握上下兩個年級的知識銜接,深鑽教材,瞭解教材的編寫意圖。按照教學大綱的具體要求教學。

  7、根據學生年齡特徵,知識要有易到難,由簡到繁。由低到高。循序漸進的進行。

  8、注重培養學深的積極性,主動性和獨立性。

  9、充分利用遠端教育資源上的課件,案例,教學實錄等媒體資源結合教材,改革課堂教學結構,加強引導。

  四、教具和學具

  1.計數器、方木塊、小棒、釘子板、捲尺和測繩、七巧板、鐘面、轉盤

  2。其他教具教師還可以根據各部分教學內容的需要自己設計製作一些教具和學具。如把教科書第92頁的月餅插圖畫在硬紙板上,剪下,製成較大的“月餅”,作為課上的教具。又如將教科書第123頁思考題圖影印多份,發給學生,讓學生試著剪一剪。

  五.教學進度:

  一、測量(7課時)

  千米的認識………………………………………4課時左右

  噸的認識3課時…………………………………3課時左右

  二、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二)(9課時)

  加法………………………………………………3課時左右

  減法………………………………………………3課時左右

  加法和減法的驗算………………………………2課時左右

  整理和複習……………………………………………1課時

  三、四邊形(6課時)

  四、有餘數的除法(5課時)

  五、時、分、秒(3課時)

  填一填、說一說………………………………………1課時

  六、多位數乘一位數(13課時)

  口算乘法…………………………………………3課時左右

  一位數乘二、三位數……………………………5課時左右

  中間、末尾有0的乘法…………………………4課時左右

  整理和複習……………………………………………1課時

  七、分數的初步認識(5課時)

  八、可能性(4課時)

  九、數學廣角(3課時)

  擲一擲…………………………………………………1課時

  十、總複習(4課時)

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教學計劃6

  一、本學期教學的指導思想

  1、重視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知識和生活經驗為基礎,提供學生熟悉的具體情景,以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

  2、增加聯絡實際的內容,為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的數學,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

  3、注意選取富有兒童情趣的學習素材和活動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獲得愉悅的數學學習體驗。

  4、重視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合作交流與自主探索的氣氛中學習。

  5、把握教學要求,促進學生髮展適當改進評價學生的方法。

  二、班級情況分析:

  本班有學生40人,在經過了兩年的數學學習後,學生在數學基本知識、技能方面已經達到一定的水準,對學習數學有著一定的興趣,樂於參加到學習活動中去。特別是對一些動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學習內容都比較感興趣。但是一部分學困生在遇到思考深度較難的問題時,有畏縮情緒。有一些後進生的基礎比較差,計算能力、思維能力還需要進一步提高,一些數學學習中的良好習慣還有待於加強,對於這些學生要在本學期的教育教學中培養孩子的良好學習習慣,增強孩子的自信心,探尋良好的學習方法,採用各種激勵機制,讓孩子迎頭趕上。

  三、教材分析

  本學期教材內容包括下面一些內容:測量(毫米、分米、千米和噸的認識),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筆算,有餘數的除法,多位數乘一位數,分數的初步認識,四邊形,時、分、秒,可能性,數學廣角和數學實踐活動等。

  四、教學任務目的和要求

  1、知識與技能

  (1)透過觀察、數數、交流、類推等活動,認識“萬”,知道10個一千是一萬,瞭解萬以內數位順序表。理解10000以內數的意義,掌握數的讀、寫法,能在具體情境中把握數的相對大小關係。

  (2)會口算兩位數加、減兩位數,整百數加整百數及相應的減法,整千數加、減整千數,兩位數除以一位數(每一位都能整除)及整百數乘一位數。

  (3)能正確估計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的得數是幾十多,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商是幾十多,三位數乘一位數的積是幾位數,三位數乘一位數的積大約是多少。能正確列豎式筆算兩位數除以一位數、三位數乘一位數,知道0與一個數相乘得0,會驗算除法。

  2、過程與方法

  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會進行簡單的、有條理的思考,並在與同伴交流中逐步學會清晰地表達自己的觀點;能應用學到的數學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並在解決這些問題過程中初步體會到現實生活中蘊含大量的數學資訊。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數學和日常生活密切聯絡,體會數與形都能用來描述現實生活中一些現象,逐步產生對數學的興趣,能積極參與數學活動;學習客觀地評價自己與評價他人。

  五、教學重難點

  重點:探索演算法,正確進行除法的筆算。認識“萬”以內的數,合理靈活地比較萬以內數的大小。初步建立千克和克的質量觀念,自主發現千克和克的關係。掌握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的口算方法,用兩步計算解決相關實際問題。理解24時計時法。

  難點:商末尾有0且有餘數的除法。建立正確的千克和克的質量觀。計算的正確性,合理估算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的結果。普通計時法和24時計時法之間的換算。

  六、教學措施

  1、努力創設和諧、寬鬆、民主的課堂學習氛圍,切實做到以學生為中心,尊重、愛護每一位學生,因人因材施教,使每位學生都有收穫,都能享受到成功的愉悅。

  2、在課堂教學中,注意多一些有利於孩子理解的問題,而不是一味的難、廣。應該考慮學生實際的思維水平,多照顧中等生以及思維偏慢的學生。

  3、佈置一些比較有趣的作業,比如動手的作業,少一些呆板的練習。

  4、認真鑽研教材,結合三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教給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使學生學會學習,逐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5、加強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聯絡,適當教給家長一些正確的指導孩子學習的方法。

  七、課時安排:

  1、測量(7課時)

  千米的認識,4課時左右

  噸的認識,3課時左右

  2、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二)(9課時)

  加法,3課時左右

  減法,3課時左右

  加法和減法的驗算,2課時左右

  整理和複習,1課時

  3、四邊形(6課時)

  4、有餘數的除法(5課時)

  5、時、分、秒(3課時)

  填一填、說一說,1課時

  6、多位數乘一位數(13課時)

  口算乘法,3課時左右

  一位數乘二、三位數,5課時左右

  中間、末尾有0的乘法,4課時左右

  整理和複習,1課時

  7、分數的初步認識(5課時)

  8、可能性(4課時)

  9、數學廣角(3)課時

  擲一擲(1)課時

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教學計劃7

  一、班級情況分析:

  本學期我任教3年級數學。總體來說經過了兩年的數學學習後,學生在數學基本知識、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經達到一定的水準,對學習數學有著一定的興趣,樂於參加學習活動中去。多數學生已掌握了基本的計算技巧,具備初步的理解、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並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上課時能積極思考,積極發言,作業認真按時完成。但是還有部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尚缺少主動與同學交流的習慣。存在的問題也不少:一是個別學生的計算還沒有過關。二是理解題意的能力不強。三是學生的表達能力還有待於加強,課堂上討論不起來。四是課堂學習習慣方面,有一部分學生的習慣很差,表現為作業馬虎、插嘴、課堂活動缺少主動性和對活動的專注。五是一部分學生對學習不感興趣,同伴間缺乏合作與競爭。因此對這些學生,我應該關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經基本形成的興趣再接再厲的保持,要在本學期的教育教學中培養孩子的良好學習習慣,增強孩子的自信心,探尋良好的學習方法,採用各種激勵機制,讓孩子迎頭趕上。

  二、教材分析:

  本學期教材內容包括下面一些內容: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筆算,有餘數的除法,多位數乘一位數,分數的初步認識,四邊形,千米和噸的認識,時、分、秒,可能性,數學廣角和數學實踐活動等。

  這冊教材對於教學內容的編排和處理,是以整套教材的編寫思想、編寫原則等為指導,力求使教材的結構符合教育學、心理學的原理和兒童的年齡特徵,體現了前幾冊教材同樣的風格與特點。所以本冊教材仍然具有內容豐富、關注學生的經驗與體驗、體現知識的形成過程、鼓勵演算法多樣化、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體現開放性的教學方法等特點。同時,由於教學內容的不同,本教材還具有下面幾個明顯的特點。

  1.改進筆算教學的編排,體現計算教學改革的理念,重視培養學生的數感。

  2.量與計量的教學聯絡生活實際,重視學生的感受和體驗。

  3.空間與圖形的教學,強調實際操作與自主探索,加強估測意識和能力的培養。

  4.提供豐富的現實學習素材,體現知識的形成過程。

  5.逐步發展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注重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 “數與代數”領域以萬以內的認數和四則計算(筆算和估算兩位數除以一位、三位數乘一位數以及兩位數的加和減)為主線,結合安排了認識常量單位(克與千克、24時記時法)以及直觀認識分數(一個物體或圖形平均分得到幾分之一和幾分之幾)。重點:認數與四則計算;難點:24時記時法。

  “空間與圖形”領域在二年級觀察物體基礎上,進一步教學物體的正面、側面和上面,安排了從這三個角度觀察一些簡單的物體和由三個同樣大的正方體擺成的物體(三檢視);在一年級直觀認識長方體與正方體的基礎上,教學這兩種平面圖形的特點以及計算周長的方法。重點:周長意義與計算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方法;難點:觀察物體。

  “統計與機率”領域,在學生初步理解了“可能”“一定”“不可能”的基礎上,教學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有時大些、有時小些,學會用“經常”“偶爾”等詞語描述事件發生的可能性。重點:把收集的資訊進行整理,能用統計表或條形統計圖呈現;難點:正確描述事件發生的可能性。

  “實踐與綜合應用”領域共安排了五次實踐活動,其中《稱一稱》、《週末一天的安排》、《周長是多少》、《摸牌與下棋》都是操作型的活動,而《農村新貌》是場景型的活動。重點讓學生知道獨立探索的同時要加強合作交流,明白“傾聽”、“尊重”、“互補”會讓問題解決得更好;難點:如何有效地組織活動。

  三、本學期教學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識和技能方面

  1.會筆算.會筆算三位數的加、減法,會進行相應的估算和驗算。

  2.會口算一位數乘整十、整百數;會筆算一位數乘二、三位數,並會進行估算;能熟練地計算除數和商是一位數的有餘數的除法。

  3.初步認識簡單的分數(分母小於10),會讀、寫分數並知道各部分的名稱,初步認識分數的大小,會計算簡單的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法。

  4.初步認識平行四邊形,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會在方格紙上畫長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邊形;知道周長的含義,會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能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並會進行測量。

  5.認識長度單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千米=1000米;認識質量單位噸,初步建立1噸的質量觀念,知道1噸=1000千克;認識時間單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時間觀念,知道1分=60秒,會進行一些有關時間的簡單計算。

  6.初步體驗有些事件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則是不確定的;能夠列出簡單實驗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知道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對一些簡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7.能找出事物簡單的排列數和組合數,形成發現生活中的數學的意識和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二)數學思考方面

  1.能運用生活經驗,對有關數學資訊作出解釋,並初步學會用具體的資料描繪現實世界中的簡單現象。

  2.能對簡單物體和圖形的形狀、大小、位置關係、運動的探索過程中,發展空間觀念。

  3.在教師的幫助下,初步學會選擇有用的資訊進行簡單的歸納和類比。

  (三)解決問題方面

  1.經歷從生活中發現並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瞭解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辦法。

  3.有與同學合作解決問題的經驗。

  4.初步學會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

  (四)情感與態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積極參與生動、直觀的教學活動。

  2.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能克服在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獲得成功的體驗,有學好數學的信心。

  3.經歷觀察、操作、歸納等學習數學的過程,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導下,能夠發現數學活動中的錯誤,並及時改正。

  5.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6.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7.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教學的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萬以內數的加法和減法、四邊形。

  教學難點:時分秒的認識、四邊形。

  五、本學期提高教學質量的具體措施:

  本班學生,兩年來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上課時能積極思考,積極發言,作業認真按時完成.大部分同學能夠熟練地口算表內乘法,能提出並解決生活中一些簡單的數學問題,對位置、圖形、統計等方面的知識也能較好地掌握。但個別學生還沒達到計算正確、迅速,今後要加強輔導。

  1、深鑽教材,領會教材編寫意圖,備好課,好課,向課堂四十分鐘要質量.

  2.、改進課堂教學,加大課堂密度.運用啟用練習,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3、瞭解學生,因材施教,及時反饋,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況,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

  4、注意落後生的輔導工作,力爭使他們逐步趕上來.

  5、加強學生的計算能力的訓練,並注意他們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6、虛心向其他教師學習,取長補短,積極參加教研教改活動。

  7、廣泛閱讀各類書籍,不斷充實自己,開拓思路。

  8、加強集體教研,掌握上下兩個年級的知識銜接,深鑽教材,瞭解教材的編寫意圖。按照教學大綱的具體要求教學。

  9、用好教材,改革課堂教學結構,加強引導。

  10、根據學生年齡特徵,知識要有易到難,由簡到繁。由低到高。循序漸進的進行。

  11、注重培養學深的積極性,主動性和獨立性。

  12、加強能力和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

  六、教學進度:

  測量7課時

  萬以內數的加法和減法9課時

  四邊形6課時

  有餘數的除法5課時

  時、分、秒3課時

  多位數乘一位數13課時

  分數的初步認識5課時

  可能性4課時

  數學廣角3課時

  總複習4課時

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教學計劃8

  第一單元 對稱 教學計劃

  對稱是《數學課程標準》“空間與圖形”領域中“圖形與變換”的重要內容,是這次課程改革加強的內容。《數學課程標準》第一學段安排的圖形與變換的內容標準有三條:⑴結合例項,感知平移、旋轉、對稱現象。⑵能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簡單圖形沿水平方向、豎直方向平移後的圖形。⑶透過觀察、操作、認識軸對稱圖形,並能在方格紙上畫出簡單圖形的軸對稱圖形。

  在《大綱》教材中,也有認識軸對稱圖形的要求,具體內容一般安排在六年級圓的認識之後學習。新教材不但把“對稱”的知識移到了第一學段(1~3年級),而且增加了平移、旋轉等圖形變換的內容和要求。這種改革的基本思考有三點:第一,現實生活中,對稱、旋轉、平移的現象隨處可見,學生對這些現象也很感興趣;第二,結合具體的例項,讓學生感知對稱、平移、旋轉的現象,進而認識簡單的圖形對稱和平移,不會困難;第三,這些內容的學習,有利於學生空間觀念發展。考慮到對稱現象和簡單對稱圖形的作圖要求對學生來說相對容易些,因此,本套教材先學習對稱的內容,三年級下冊再學習平移和旋轉。

  本單元的對稱是學生學習圖形與變換知識的開始,教材透過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大量的具有對稱性質的事物,感受對稱現象,認識對稱圖形,為以後學習其它的圖形與變換的知識奠定基礎。本單元的主要內容有感知對稱現象和認識軸對稱圖形。結合本單元的學習內容,教材還設計了“有趣的剪紙”的實踐活動。

  在教學中要讓學生在“折一折、比一比、畫一畫”等活動中,認識軸對稱圖形的基本特點,即對摺後兩邊能完全重合,並知道這一條折線就是對稱軸;二是在“猜一猜,剪一剪”的活動中,透過提供軸對稱圖形的一部分,讓學生充分地發揮自己的想象力,進一步鞏固對軸對稱圖形的認識;三是讓學生判斷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圖案,以拓展對軸對稱圖形的認識;四是安排動手畫一畫、剪一剪的活動,進一步提高學生對軸對稱圖形的認識。教學時,教師充分感知對稱的特點。要注意以下兩點:一是多給學生展示有軸對稱現象的圖片,使學生從中充分感受對稱的意義和圖形中的美。課下可以請學生收集軸對稱圖形的圖片,並組織全班進行展示交流活動。二是多組織“折一折,剪一剪”“猜一猜”等活動,以增強學生對軸對稱圖形特點的體驗,做到有序,有效。

  練習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學習過程中重要的實踐活動。在教學中,要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認知水平,精心設計有價值的、有思考空間的練習,充分發揮練習的功能,減少學生練習的無效或低效勞動,提高練習的實效

  【單元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例項,在觀察、交流和操作過程中感受並認識對稱現象,能找出並判斷生活中的對稱現象。

  2.認識軸對稱圖形,能在方格紙上畫出簡單軸對稱圖形的另一半。

  3.在觀察、操作、描述對稱圖形的過程中,發展空間觀念。

  4.瞭解自然界和生活中有著很多的對稱現象,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絡,學會欣賞對稱的美,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單元教學重點】

  1.學生能透過自己的觀察、操作、交流等活動能真正理解“對稱”的含義,能用語言準確說出“對稱”的概念。

  2.認識軸對稱圖形,能準確的在方格紙上畫出簡單軸對稱圖形的另一半,感受對稱的美。

  課時設定

  本單元設計4課時

  第二單元 加、減法 教學計劃

  “加、減法”屬於“數與代數”領域的內容。本單元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100以內加、減法,認識了1000以內數以及掌握了1000以內簡單加減法口算的基礎上安排的。

  本單元主要內容有三個知識內容:①三位數加減法,②加、減法驗算,③加減混合運算。單元最後安排了“跳繩遊戲”和“調查當地的樹木”的實踐活動。

  本單元學習的三位數加、減法,是本套教材最後一次安排的整數加、減的內容。教材設計注意選擇學生熟悉的、身邊的現實問題,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兩位數加、減法的計算技能,讓學生在自主嘗試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會計算的方法,掌握計算的技能。更重要的是使學生形成將三位數加、減的計算方法類推到多位數加、減計算的能力。

  因為學生在一年級下學期、二年級上學期和下學期已經學習了100以內加、減法,認識了1000以內數以及掌握了1000以內簡單加減法口算。已經具有了一定的口算和筆算的基礎,所以教學時一定要充分利用學生原有的計算基礎和生活經驗讓學生在開放的“數學活動中”學會本單元知識。

  本單元的教材設計,注意選擇學生熟悉的、身邊的現實問題,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兩位數加減法的計算技能,讓學生在自主嘗試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會計算的方法,掌握計算的技能。

  【教材編排特點】

  其一,打破傳統教材中“先學習計算方法,然後再解決應用問題”的傳統教材體。教材中呈現學生熟悉的、有一定生活知識背景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在嘗試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認識到計算的重要性,學會三位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其二,在教學計算的過程中,首先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方法試著計算,在交流的基礎上,學習新的計算方法。這樣的設計,有利於學生體會數學在生活中的作用,更有利於學生個性化學習方式的培養。

  其三,選材貼近生活。這些素材或是學生的最熟悉不過的課堂,或是學生的生活環境等。與傳統教材相比,這樣的計算教學的設計更容易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絡。

  其四,增設的“跳繩遊戲”和“調查當地的樹木”欄目,結合班內同學的實際情況來鞏固所學的知識。這樣編排,力求體現數學來源與生活,從生活中學習數學的設計理念,有利於促進學生計算能力的發展。

  教學時要注意幾點:

  1.讓學生透過解決實際問題來學習計算。

  計算往往是與應用緊密結合的,是解決實際問題的需要。教學中應注意從實際問題中引出計算,並透過計算去解決實際問題。教材在學習計算之前都提供了相應的生活例項和背景,教師可利用教材提供的背景,引導學生提出數學問題,學習計算方法。也可以選用學生身邊熟悉的事例,從中引出數學問題,進行計算解答。

  2.運用“遷移”的方法進行加、減法的計算教學。

  “遷移”是學習過程中經常出現的一種心理現象。在數學教學中,運用遷移,使已掌握的知識技能對新知識、新技能的學習產生積極的促進影響,是經常採用的有效方法。在本單元教學前學生已經學過了用豎式計算加、減法,基本掌握了加、減法的計算法則,在此基礎上,本單元教學可採用嘗試、討論等方式學習新的內容,充分發揮知識的遷移效力,又可體現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3.注意加強估算,培養學生估算的意識和能力。

  在加法和減法的教學中,教材都安排了“先估計一下”的教學環節,教師要重視這一環節,不能因為估算內容在考試中難以體現而不教或一帶而過。要充分認識估算的作用,它是體現數學課程標準要求的一個重要方面。在練習中,也應注意提出估算的要求,培養學生的估算習慣和意識。

  4.恰當、適時地運用合作學習方式。

  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學習是《標準》倡導的重要學習方式。教師在教學中要善於結合教學內容有機地、適時地運用這些學習方式。教材中結合有關教學內容,設計了合作、討論的學習情境,在進行這些內容的學習時,教師應留給學生充裕的時間,讓學生進行自主地探索、討論和交流。在交流中,教師適當引導,讓學生充分發表意見和看法,絕不能包辦代替。同時應注意學生的合作與交流,必須建立在學生獨立思考和自主探究的基礎上。

  【單元教學目標】

  1.經歷自主嘗試與他人交流演算法的過程,會計算三位數加減法,並能進行驗算。

  2.結合具體情境,瞭解小括號的作用,會計算帶小括號的加、減混合運算。

  3.能結合具體情境進行加減法估算,並解釋估算的過程。

  4.能靈活運用簡便的方法進行計算,並能對計算的合理性做出解釋。

  5.能靈活運用不同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能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

  6.感受數學與自然及人類社會的密切聯絡,在自主探索、嘗試的學習活動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增進學好數學的信心。

  【單元教學重點】

  1.學生對於驗算是上學以來第一次接觸,所以剛開始可能理解起來不太容易,教師注意結合加、減法各部分的關係來進行教學,幫助學生理解驗算的意義和方法。

  2.估算是本單元的難點,在教學中教師要講解估算的意義和方法。讓學生更好地進行估算,體會到估算給我們生活帶來的方便。

  課時設定

  本單元設計12課時

  第三單元 可能性 教學計劃

  可能性是《數學課程標準》中“統計與機率”領域的內容,“統計與機率”主要研究現實生活中的資料和客觀世界中的隨機現象,它透過對資料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以及對事件發生可能性的刻畫,來幫助人們做出合理的決策。在本學段中,學生將對資料統率統計過程有所體驗,學習一些簡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資料的方法,能根據統計結果回答一些簡單簡單的問題,初步感受事件發生的不確定性和可能性。教學中,應注重對不確定性和可能性的直觀感受。

  在現實世界中存在著大量的隨機現象,讓學生從不確定現象中探索,把握可能性大小的規律,並能在不確定的情景中做出合理的判斷,對於學生更好地認識世界、提高其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義。

  本單元教學安排兩部分內容:(一)體驗事件發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對於紛繁的自然現象與社會現象,如果從結果能否預知的角度出發去劃分,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現象的結果總是確定的,即在一定的條件下,它所出現的結果是可以預知的,這類現象稱為確定現象。例如,拋一個石塊,可預知它必然要下落;在標準大氣壓下且溫度低於 0℃時,可預知冰不可能融化。另一類現象的結果是無法預知的,即在一定的條件下,出現哪種結果是無法事先確定的,這類現象稱為隨機現象或不確定現象。例如,擲一枚硬幣,我們無法事先確定它將出現正面,還是出現反面。本單元透過摸球遊戲和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使學生初步體驗有些事件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則是不確定的。(二)能夠列出簡單試驗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知道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隨機現象雖然對於個別試驗來說無法預知其結果,但在相同條件下進行大量重複試驗時,卻又呈現出一種規律性,我們稱它為隨機現象的統計規律性。機率論正是揭示這種規律性的一個數學分支。結合轉盤遊戲使學生知道有些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這部分內容雖然與學生日常生活的聯絡十分緊密,但由於對不確定現象和可能性大小的規律的認識以及描述,對於學生來說是一個全新的內容。教學時,教師要充分利用教材中設計的數學活動,如,摸彩球、調查做家務情況、玩手指遊戲,玩轉盤遊戲等,讓每個學生都能經歷觀察、操作、交流等活動的過程,感受不確定現象,逐步豐富對不確定現象和可能性的體驗。

  單元教學目標

  1.結合例項感受不確定現象,初步體驗有些事件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則是不確定的。

  2.初步瞭解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3.能對生活中的不確定現象和一些簡單事件的可能性作出描述,並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4.透過觀察、操作、猜想、驗證、交流等數學活動,感受可能性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激發數學學習的興趣。

  教學重點

  在具體事物中,學會用“一定”“不一定”“偶爾”“不可能”描述可能性;透過自己的親身體驗來感受事物的不確定性。

  課時設定

  本單元設計4課時

  第四單元 乘除法 教學計劃

  乘除法是《數學課程標準》中“數與代數”領域裡的內容。《數學課程標準》中具體要求有:突出對數與量意義的理解,注重在情境中理解運算的價值與意義,掌握必要的運算(包括估算)技能。使學生能計算兩位數乘一位數的乘法和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除法;能靈活運用不同方法解釋生活中的簡單問題,並對結果的合理性進行判斷;探索計算和搭配等的簡單規律。本單元是在學生學習了表內乘除法的基礎上學習的。選擇現實生活中的熟悉事物,讓學生在解決與這件事物有關問題的過程中,學習數學計算知識;同時讓學生在自主探索、交流的過程中學習計算方法,即在一個事物中,設計多個問題,使學生運用已有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成為不斷學習數學知識與計算方法的過程。教學中,教師應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資訊,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靈活解決問題,幫助學生不斷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探索現實問題解決方案的過程中,學習數學計算方法。本冊乘除法計算的內容較多。在內容設計上,改變傳統教材透過“例題”講授計算方法,再解決簡單問題和進行數學計算的構建模式,而是選擇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讓學生在自主嘗試解決有關問題的過程中,學習計算方法。如,第42頁在解決“把48枝玫瑰”怎樣插在花瓶中的問題中,學習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計算;第44頁在研究“把60個玩具熊裝箱”問題的過程中,學習整十數除以一位數;在第46頁在討論“把82個皮球裝盒”問題的過程中,學習兩位數除以數有餘數的除法等。本單元先出口算乘除法,是因為學生在表內乘除法的基礎上繼續學習用一位數乘整十數、整十數除以一位數比較容易接受。同時,由於筆算乘法,如12×3,在計算時要算2×3和10×3,這就要用到整十數乘一位數。因此在教學筆算乘法時需要有口算的基礎。兩位數乘除一位數的筆算是本單元教學的重點,它是多位數乘除法的基礎。但筆算乘除法與筆算加、減法有很大差異,其中計算步驟較多,要顧及的問題也很多,學生在計算過程中容易出錯。因此教材在幫助學生理解筆算算理的基礎上,採取各個突破的辦法來克服筆算乘除法的難點。這樣編排重點突出,分散了難點,便於學生在已學知識的基礎上,用類推的方法掌握新知識,從而既節省了教學時間,又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能力。本單元加強了“解決問題”的教學。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創設了一些問題情境,讓學生提出問題,使學生體會到乘除法計算並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蘊涵在許多現實情境中的一個個問題。二是將乘法計算置於現實情境中,增加練習的趣味,同時讓學生體會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絡。“有與同伴合作解決問題的體驗”、“初步學會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是《標準》關於“解決問題”方面的具體目標要求。隨著學生生活經驗的不斷豐富和所學知識以及認知水平的不斷提高,本單元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習計算外,還給學生提供小組合作、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內容。設計衣服搭配、食品搭配問題

  單元教學目標

  1.會計算兩位數乘一位數的乘法和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除法。

  2.結合生活實際,瞭解單價、數量、總價的意義,會解決生活中與這些量有關的問題。

  3.能從熟悉的情境中發現並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會用乘除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發展應用意識。

  4.經歷探索搭配問題的過程,發展初步的歸納推理能力,能有條理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5.能積極參與數學活動,有與同伴合作解決問題的體驗,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

  在自主探究中,學習兩位數乘、除以一位數,乘除法的豎式,運用“單價×數量=總價”的數量關係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課時設定

  本單元設計12課時

  第五單元 混合運算 教學計劃

  混合運算是《數學課程標準》中“數與代數”領域中的“數的運算”的內容,《數學課程標準》中第一學段對這一部分內容的具體要求是:能結合具體情境,體會四則運算的意義。

  結合《課標》中提出的“結合現實素材理解運算順序,並進行簡單的整數四則混合運算(一兩步為主,不超過三步)”的要求,本套教材在關於混合運算內容的安排上突出了以下特點: 第一,同級混合運算結合有關計算單元安排,如,加減混合運算(包括帶小括號的加減混合運算)都是結合加減法的計算學習;第二,在知識內容構建上,打破“先學混合運算的計算方法,在解決應用問題”的傳統教材體系,而是讓學生在嘗試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理解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在混合運算的編排和活動設計上,都是採取“呈現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學生自主嘗試解決——試著寫成一個算式的這種過程來學習的。

  計算工具在當今社會和現實生活中已經相當普及了,人們已經不大需要使用紙筆進行大數目、多步數的計算。但是,四則計算的原理與方法、混合運算的順序、步驟仍然是基礎教育階段的重要教學內容。因為這些知識及其思想方法是學生繼續學習其他數學知識的基礎,是更好地使用計算工具的前提,也是發展數學思考、提高學生智力水平的載體。學生透過學習這部分知識,有助於學生加深對數學的理解,激發潛在的創造力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有助於學生獲得必須的知識和必要的技能,透過相關的計算能有效的發展學生的計算能力,而且能引導學生感受數學的思想方法,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逐步積累活動經驗,有助於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的發展。

  本單元教材的學習是在學生學習了加、減、乘、除法的基礎上,在認識了小括號、掌握了帶小括號的加減混合運算的基礎上學習的。他們學會了連加、連減、加減混合的運算,並知道,在同級運算中,應按照“從左往右,依次計算”的運算順序來計算。本單元是第一次以單元的形式獨立編排混合運算。教學中,教師要緊密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消除學生接觸新知識時的陌生感,讓學生積極主動去學習。要重視學生的個體差異,對於理解得不太好的同學,教師要提供有針對性的幫助,使他們樹立學習數學的自信心,從而提高計算能力。

  本單元的主要內容包括不帶括號的兩級混合運算、帶括號的兩級混合運算和簡單的三步混合運算,結合本單元內容還安排了探索樂園。

  單元教學目標:

  1.結合現實素材理解兩級混合運算的順序,會進行兩級混合運算的計算。

  能靈活運用不同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能進行簡單、有條理的思考。

  瞭解同一問題有不同的解決辦法,初步學會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

  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數學運算與思考過程的合理性。

  教學重點:

  1.能聯絡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理解並掌握兩步混合運算的順序。

  2.在認識和理解混合運算順序的過程中,積累學習的經驗,形成計算技能,並且能用兩步計算解決相關的實際問題。

  課時設定

  本單元設計6課時

  第六單元 周長 教學計劃

  本單元在課標中屬於“空間與圖形”這一領域的內容。本單元知識是學生在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徵,學習了米、分米、釐米等長度單位,經歷了用不同方式測量物體基礎上學習的。主要內容包括:周長的認識、探索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公式、室外測量等內容。

  我們先一起來比較一下《大綱》和《標準》對這部分內容的要求:《大綱》中要求本單元要掌握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概念,能夠計算它們的周長。《標準》中要求本單元要學生學會指出並能測量具體圖形的周長,探索並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公式。

  從上述的要求中,我們發現《大綱》和《標準》有幾點不同:第一,《大綱》中的周長概念只涉及長方形、正方形周長,而《標準》強調“圖形周長”不單單是長方形和正方形;第二,《大綱》強調掌握概念(往往形成背誦概念),《標準》強調指出和測量(周長概念的表達和實際測量);第三,《大綱》要求能計算周長(用公式計算),《標準》強調探索並掌握公式(在計算周長的過程中探索,結合公式——形成模型)。上述變化,反映了課程理念和價值觀的不同,《大綱》重視的是學會、掌握周長公式,然後應用公式計算;《標準》重視的是基本“周長”概念的建立和利用已有知識經驗的測量,然後再是寫公式(形成模型)。把探索和掌握作為數學知識建構的過程,而不是單純用公式計算。

  本套教材將長方形、正方形的認識與周長計算分開編排在兩個學期(二年級下冊安排了“四邊形”單元),一方面加強長方形、正方形特徵的探索和認識,另一方面,重視“周長”的認識、周長概念的建立和測量,強調在利用已有知識進行周長計算的過程中,探索長方形、正方形周長公式。按照這樣的編排思路,本單元教材首先選擇了生活中常見的小布藝,透過如何確定“小布藝花邊的長”這一問題,讓學生在合作研究、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引出周長的概念,並結合硬幣面、課本封面、課桌面邊線的長,進一步認識周長的含義。在理解周長概念的基礎上,教材安排了探索長方形、正方形周長公式的內容,透過個性化的計算方法的交流、討論,大家來總結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公式。最後教材設計了室外測量的實踐活動,將學到的知識、技能運用於生活,使學生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

  本單元的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相連,教學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注重所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

  首先應當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或具體事物出發展開教學,使學生透過觀察、操作、探索、交流等多種形式的活動,獲得對空間與圖形知識的直觀經驗,並逐步形成初步的空間觀念。最後應當讓學生運用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去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

  2.讓學生親歷“做數學”的過程

  可以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在生動、有趣的具體情境中呈現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材料,提供充分的數學活動的機會,如觀察、估計、測量、比較等一系列活動,引導學生在自主探索和充分交流的過程中理解並掌握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教學時還要滿足多樣化的學習需求,應肯定不同的探究過程。

  3.關注學生對測量的體驗

  應組織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測量。可以由學生主動選擇測量工具和方式,並交流測量結果和體會。估測是測量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實際生活中,對一個量的估計十分重要,所以在課本中安排了估計校園內的花壇、乒乓球檯、羽毛球場的周長的活動,進行這樣的活動不僅要關注結果,更要關注學生是否願意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活動中去,是否願意相互合作、相互交流,是否能針對實際情況採取不同的估測方法。

  單元教學目標

  1.指出並能測量具體圖形的周長,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公式。

  2.在探索長方形、正方形周長公式的過程中,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能與同伴合作解決測量問題,學會表達測量的大致過程和結果。

  4.在他人的鼓勵與幫助下,能克服在數學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獲得成功的體驗,有學好數學的信心。

  單元教學重點

  指出並能測量具體圖形的周長,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公式。在探索長方形、正方形周長公式的過程中,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課時設定

  本單元設計4課時

  第七單元 生活中的大數 教學計劃

  本單元“生活中的大數”,這部分內容除萬以內數的認識和感受大數以外,還有近似數的概念以及萬以內數加、減法的估算和解決問題等。素材的選擇都是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和問題,是名符其實的生活中的大數。

  認識萬以內的數,是學生適應社會生活必需的重要的數學知識,也是學生建立初步數感的重要材料。由於在二年級下學期已認識了1000以內的數,數的讀、寫,數的組成,數的大小比較等都有了一定的知識基礎,本冊第二單元也已學習了三位數的加、減法。同時,學生在生活中對萬以內的數以及數的應用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所以教材充分利用學生原有的認知水平和生活經驗,選擇商品價錢、購物等素材,鼓勵學生在自主學習活動中,完成本單元知識的學習。

  教材編排特點

  1.將學生的生活經驗作為認識數的基礎,本單元的標題為“生活中的大數”,體現了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由於數的範圍的擴大,本單元一開始就列舉了一些生活中的大數,作為學習本單元內容的重要資源和必備基礎。教學時,教師讓學生親自找一找生活中的大數並進行交流,使學生充分感受大數的意義。

  2.組織學生進行多種多樣的數學活動。,如讓學生數一數、寫一寫、比一比、估一估、說一說等活動,使學生透過大量的感性經驗形成表象,並進一步體會數的意義。本單元教材設計了多種情境,在緊張有趣的活動中,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

  3.注重培養學生的估算能力。教材安排了加減法的估算,使學生進一步理解估算和計算的不同意義,感受估算在生活中的應用,提升學生的生活經驗。

  單元教學目標

  1.結合現實素材感受數的意義,能認、讀、寫萬以內的數,知道萬以內數的組成;初步學會用萬以內的數表示生活中的事物。

  2.初步學會用萬以內的數描述現實生活中的簡單現象,能選擇合適的近似數描述生活中的事物。

  3.能結合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資訊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能進行簡單的加減法估算,能表達解決問題及估算的過程和結果。

  4.能用已有知識和經驗自主學習新知識,瞭解可以用數描述生活中的某些現象,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

  教學重點

  1.萬以內數的讀法和寫法。萬以內數的組成。感受一萬的實際意義。認識計數單位“千”“萬”,並瞭解單位間的關係。理解並熟記萬以內數位順序。

  2.掌握萬以內數的大小的比較方法,能正確比較兩個數的大小。

  3.初步學會用萬以內的數表示生活中的事物。能進行簡單的加減法估算,能表達解決問題及估算的過程和結果。

  課時設定

  本單元設計9課時

  第八單元 噸的認識 教學計劃

  本單元是在認識了千克、克,而且具有了一定的生活經驗和計算能力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主要內容包括:認識質量單位噸,選擇恰當的質量單位表示物體的質量,以及對質量單位的整理和解決問題。噸是較大的質量單位,不便於學生直接親身體驗和感知,因此,教材在內容上的選擇上注意聯絡了學生的現實素材、已有的生活經驗和較為熟悉的事物和動物,使學生感受和認識到噸,如,透過用不同方法計算30名學生的體重是多少千克,使學生初步感受到1噸的實際意義。結合生活中的熟悉的物品,使學生學會選用恰當的質量單位。

  這部分教材在編排時注意了以下三個方面:

  1.多次體驗,親歷中鞏固觀念的建立。體驗是經驗中充滿詩意與個性色彩的一種形態,是一種注入了生命意識的經驗。計量單位觀念的建立,體驗是非常重要的。對於米、分米、釐米等一些計量單位來說,體驗不是一件難事,但如何讓學生體驗大計量單位的確很難,這也是教師覺得這樣的課難上的根本原因。

  課中設計了多次讓學生體驗的環節,“體驗—感悟—再體驗—再感悟”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讓學生在體驗中感悟,在體驗中把自己的感官充分作用於具體物件,在一次又一次的感官與實踐的刺激中使學生有實實在在的經歷和感受,加深對這些計量單位的感知。這樣的教學,可以使學生最後獲得的不僅僅是一些模糊、抽象的數學知識。

  2.反覆猜測,反差中強化觀念的建立。猜測是數學學習的重要方法。這一方法運用在大計量單位的教學中是非常有效的。課中設計了較多的“猜一猜”的環節,先讓學生猜測,然後再讓學生透過計算或教師揭示答案來得到正確資料,讓學生在猜測資料與真實資料的強烈反差中產生一種震撼,這樣的心理活動往往會給學生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從而可以強化大計量單位觀念的建立。安排一次又一次的猜想,也有意於讓學生透過這樣的活動對學習有一個較好的提升過程,每一次的猜想都是對這些大計量單位觀念的一次強化。我們發現學生每一次猜想都比前面更加合理、更加接近正確答案,這說明學生在猜想時及時調起前面的學習內容,已作了較好的聯想,而不是憑空胡亂猜測。

  3.結合實際,運用中整合多元目標。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這些內容要有利於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這堂課數學學習材料的選擇是根據這一要求來設計開展的。透過與學生年齡、生活實際相符的內容設計,讓他們感受到所學知識與生活的密切聯絡,產生一種親切感,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知識與生活的這種密切聯絡也可以使學生每當接觸到這些事物時,就能調起對所學知識的回顧,以此來促進大計量單位觀念的建立。

  整個教學流程的設計始終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自身及實際的密切關係,始終處於一種主動學、有興趣學這樣的學習狀態中,教學的設計將新課標所要求的三維目標很好地整合起來。

  單元教學目標:

  1.經歷感受並認識噸的過程,知道1噸=1000千克,並能對克、千克、噸進行簡單的換算。

  2.體會質量單位噸的實際意義,會選擇恰當的質量單位表示常見物品的質量。

  3.能解決與質量有關的簡單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會進行簡單、有條理的思考,並能初步學會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

  4.激發學生參與數學活動的積極性,並獲得與同伴合作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學重、難點

  1. 使學生建立對噸的認識,認識噸與其他重量單位間的關係,並能比較熟練到進行簡單的化的計算。

  2.培養學生利用遷移和對比來掌握知識的學習方法,並能在實際生活中解決相應問題。

  課時設定

  本單元設計8課時

  第九單元 乘法 教學計劃

  乘法是《數學課程標準》中“數與代數”領域中“數的運算”的內容。本單元是在學生已經熟練地掌握了表內乘法,及兩位數乘一位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三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是本單元教學的重點,它是多位數乘法的基礎。但筆算乘法與筆算加、減法有很大差異,在計算過程中,多位數乘一位數不是相同數位上的數相乘,而是要用一位數分別去乘另一個因數的每一位,再把所得的積相加。其中計算步驟較多,要顧及的問題也很多,學生在計算過程中容易出錯。因此教材在幫助學生理解筆算算理的基礎上,採取各個突破的辦法來克服筆算乘法的難點。學生透過本單元的學習,能計算一位數乘三位數的乘法;能對計算結果進行估計;能結合具體的情景進行計算;能靈活運用不同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並能對結果的合理性進行判斷。

  計算本身是枯燥乏味的,但在現實生活中又是非常重要的內容,學好計算對於學生體會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絡有著重要的意義。透過學習這部分知識,學生不僅能夠學會運算技能,而且可以拓展數學視野和應用數學的空間。本單元內容安排了三個知識點:包括“一位數乘三位數”、“乘數中間有0的乘法”、“乘數末尾有0的乘法”。單元最後安排了綜合應用的內容“花籃中的數學”,激發學生參與數學活動的興趣,同時讓學生獲得與同伴合作解決問題的情感體驗。

  為了讓學生對枯燥乏味的計算教學產生濃厚的興趣,在教學時,老師可以為學生提供積極思考與合作交流的空間,提供有利於學生進行觀察、試驗、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動。無論是新課題的引入還是教學內容的展開,都力求創設啟發性問題情境,體現知識的形成過程。對於新課的引入,大都是藉助卡通朋友的話,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性的學習活動,也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合作交流的機會。如教材100頁“乘法”的引入,大頭娃說:“這個“3”是怎麼算出來的?”藍靈鼠的話“不計算,你能判斷積是幾位數嗎?”,教材101頁“試一試”,藍靈鼠說:“一個星期可賣出多少箱?”,大頭娃的話:“把你的演算法和大家交流一下。”等。這些都為學生創造了試驗、交流、觀察、探索、推理和歸納的平臺。這樣的教材編排,有助於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學好數學的信心。

  讓學生在解決問題中學習計算方法。透過反映多種資訊的、學生熟悉的情境和問題情境,使學生從中體會乘法的意義,在解決具體的實際問題過程中,學會計算一位數乘三位數。例如,教科書第99頁設計了“買300本《保健小常識》”和“每本4元”情境,鼓勵學生髮現資訊,自己提出問題。又如第107頁是“花籃中的數學”的情境,也都與學生的生活密切相關,這樣,一位數乘三位數的乘法就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應運而生了。透過解決這些具體問題,使學生學習一位數乘三位數的計算方法,認識乘法計算在生活、生產中的作用。

  單元教學目標:

  1.會正確地計算一位數乘三位數的乘法。

  2.能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初步學會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

  3.激發學生參與數學活動的興趣和積極性,樹立良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

  1.一位數乘三位數的筆算方法

  2.理解“0”的乘法。

  3.解決實際問題——花籃中的數學。

  先讓學生認真觀察情境圖,發現教材中的數學資訊,小組合作嘗試用乘法知識解決問題。再讓學生透過交流,選出最佳的解決問題方案,並能做出合理的解釋。

  課時設定

  本單元設計9課時

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教學計劃9

  一、教材分析

  本學期教材內容包括下面一些內容: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筆算,有餘數的除法,多位數乘一位數,分數的初步認識,四邊形,千米和噸的認識,時、分、秒,可能性,數學廣角等。

  二、指導思想

  1、改進筆算教學的編排,體現計算教學改革的理念,重視培養學生的數感。

  2、量與計量的教學聯絡生活實際,重視學生的感受和體驗。

  3、空間與圖形的教學,強調實際操作與自主探索,加強估測意識和能力的培養。

  4、提供豐富的現實學習素材,體現知識的形成過程。

  5、逐步發展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注重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

  三、目的要求

  (一)、知識和技能方面

  1、會筆算.會筆算三位數的加、減法,會進行相應的估算和驗算。

  2、會口算一位數乘整十、整百數;會筆算一位數乘二、三位數,並會進行估算;能熟練地計算除數和商是一位數的有餘數的除法。

  3、初步認識簡單的分數(分母小於10),會讀、寫分數並知道各部分的名稱,初步認識分數的大小,會計算簡單的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法。

  4、初步認識平行四邊形,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會在方格紙上畫長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邊形;知道周長的含義,會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能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並會進行測量。

  5、認識長度單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千米=1000米;認識質量單位噸,初步建立1噸的質量觀念,知道1噸=1000千克;認識時間單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時間觀念,知道1分=60秒,會進行一些有關時間的簡單計算。

  6、初步體驗有些事件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則是不確定的;能夠列出簡單實驗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知道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對一些簡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7.能找出事物簡單的排列數和組合數,形成發現生活中的數學的意識和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二)、數學思考方面

  1、能運用生活經驗,對有關數學資訊作出解釋,並初步學會用具體的資料描繪現實世界中的簡單現象。

  2、能對簡單物體和圖形的形狀、大小、位置關係、運動的探索過程中,發展空間觀念。

  3、在教師的幫助下,初步學會選擇有用的資訊進行簡單的歸納和類比。

  (三)、解決問題方面

  1、經歷從生活中發現並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瞭解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辦法。

  3、有與同學合作解決問題的經驗。

  4、初步學會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

  (四)、情感與態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積極參與生動、直觀的教學活動。

  2、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能克服在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獲得成功的體驗,有學好數學的信心。

  3、經歷觀察、操作、歸納等學習數學的過程,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導下,能夠發現數學活 /article/動中的錯誤,並及時改正。

  5、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6、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四、教學的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萬以內數的加法和減法、四邊形

  教學難點:時分秒的認識、四邊形

  五、教學措施

  1、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多采取遊戲式的教學,引導學生樂於參與數學學習活動。

  2、在課堂教學中,注意多一些有利於孩子理解的問題,而不是一味的難、廣。應該考慮學生實際的思維水平,多照顧中等生以及思維偏慢的學生。

  3、佈置一些比較有趣的作業,比如動手的作業,少一些呆板的練習。

  4、加強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聯絡,適當教給家長一些正確的指導孩子學習的方法。

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教學計劃10

  一、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三年級二班現有學生72人。在經過了兩年的數學學習後,學生在數學基本知識、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經達到一定的水準,對學習數學有著一定的興趣,樂於參加學習活動中去。特別是一些動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學習內容都比較感興趣。但是一部分學困生在遇到思考深度較難的問題時,有畏縮情緒。只有課堂和數學學習的活動中,才能充分的體現一個孩子學習的真實狀況。因此對這些學生,我應該關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經基本形成的興趣再接再厲的保持,並逐步引導的思維的樂趣、成功體驗所獲得的樂趣中。再加之有一些厚愛生的基礎比較差,計算能力、思維能力還需要進一步提高,一些數學學習中的良好習慣還有待於加強,對於這些學生要在本學期的教育教學中培養孩子的良好學習習慣,增強孩子的自信心,探尋良好的學習方法,採用各種激勵機制,讓孩子迎頭趕上。

  二、教材分析

  三年級上冊教材包括四大方面的內容: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實踐與綜合應用、統計與機率。

  數與代數:克、千克、噸的認識;除法的口算、估算;簡單的、稍複雜兩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筆算及驗算;混合運算;口算乘法: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混合運算;分數的初步認識與簡單的分數加減法。

  空間與圖形:初步認識軸對稱圖形及對稱軸;在東、西、南、倍和東北、西北、東南、西南中,給定一個方向,辨別其餘七個方向。初步認識平移、旋轉現象;認識面積和麵積單位,會進行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計算。

  實踐與綜合運用:感知影子長短與時刻變化的關係;合理安排雙休日。

  統計與機率:可能性的大小

  三、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初步理解分數的意義,能認、讀、寫簡單的分數。

  2、結合具體情境,進一步理解四則運算的意義,會計算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兩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除法即含有兩級運算的四則混合運算。初步形成獨立思考和探索意識。結合現實素材進行估算,並解釋估算的過程,初步形成估算意識。

  3、在具體情境中,感受並認識克、千克、噸,並能進行簡單的換算。

  4、結合例項認識面積的含義,能自選單位估計和測量圖形的面積,體會並認識面積單位,會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發展學生的觀察、想象和操作能力,形成初步的空間觀念。

  5、探索並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公式,能估計給定的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

  6、結合例項,進一步感知對稱、平移和旋轉現象。

  7、在東、西、南、倍和東北、西北、東南、西南中,給定一個方向,辨別其餘七個方向。並能用這些詞語描繪物體所在的方向;會看簡單的路線圖。形成初步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情感與態度目標:

  1、在他人的指導下,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事物有好奇心和興趣,能積極參與數學活動。

  2、瞭解可以用數和形來描述某些生活現象,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體驗學習數學的作用。

  3、在他人的鼓勵與幫助下,能克服在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

  四、教學重點、難點

  乘法、除法的口算、估算;兩三位數除以一位數除法筆算;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這些內容是“數與代數”部分的教學重點。

  “空間與圖形”的內容比較抽象,是教學難點。

  五、教學措施及預期目標

  1、創造性的使用和處理教材。教學選取的素材要密切聯絡學生的現實生活,新穎有趣,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2、在教學中,要注重利用“資訊窗”“情境圖”,引導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強化學生的問題意識。要創設有趣的數學活動,使學生能充分體驗,把主動權放給學生。重視有效的小組研討,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體驗合作的快樂。

  3、儘量採用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激發學生對口算和計算的興趣,提高學生準確計算的能力。提倡多樣化的學習方式,重視學生個性發展。

  4、應用題的教學要重視學生理解題意,分析題意的過程,準確的把握數量關係,逐步提高舉一反三的能力。

  5、要充分利用數學學具,重視學生操作,讓學生積極的動手、動腦、動口。

  6、作業佈置力求少而精,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應區別對待。作業批改要及時,並努力做好批改記錄,以便進行有的放矢的反饋和矯正。

  7、對後進生要多給與關心和幫助,多給他們提供成功的機會,激發其上進心。鼓勵學生間的相互幫助,使後進生樂於接受。

  8、努力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多讀書,多查閱資料,掌握先進的教學理念。多聽課,多評課,汲取先進教師的教學經驗,不斷完善自己的教學方法。

  六、教學進度建議

  本冊教科書安排了60課時的教學內容,另外有4課時留作機動,便於教師創造性地安排教學。書中各部分內容的教學課時安排進度如下:

  (一)動物趣聞——克、千克、噸的認識4課時

  (二)富饒的大海——兩三位數乘一位數12課時

  (三)走進新農村——位置與變換5課時

  實踐活動——變化的影子1課時

  (四)風箏廠見聞——兩三位數除以一位數(一)14課時

  (五)美化校園——圖形的周長8課時

  (六)奇妙的變化——分數的初步認識7課時

  (七)摸名片——統計與可能3課時

  實踐活動——變廢為寶1課時

  回顧整理——總複習5課時

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教學計劃11

  一、本冊教材總的教學要求:

  1:(1)認識萬,知道十個一千是一萬,瞭解萬以內數位順序表。理解萬以內數的意義,掌握數的讀寫方法,能在具體情境中把握數的相對大小關係。

  (2)會口算兩位數加減兩位數,整百數加整百數及相應的減法,整千數加、減整千數,兩位數除以一位數及整百數乘一位數。

  (3)能正確估計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的得數是幾十多,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商是幾十多,三位數乘一位數的積是幾位數,三位數乘一位數的積大約是多少。

  (4)能正確列豎式筆算兩位數除以一位數、三位數乘一位數,知道0與一個數相乘得0,會驗算除法。

  (5)結合具體情境初步理解分數的意義,能讀寫分數,在具體材料的支援下能比較兩個幾分之一或兩個同分母分數的大小。能正確計算同分母分數加減法。

  (6)在現實生活情境裡感受並認識千克與克,透過動手實驗知道1千克=1000克。

  (7)瞭解24時記時法,能進行普通記時法的換算。

  2:(1)瞭解長方形正方形的特點,瞭解長方形和正方形相同的地方。知道長方形的長與寬,正方形的邊長。

  (2)理解平面圖形周長的含義,能正確計算長方形、正方形和其他簡單平面圖形的周長。

  (3)知道物體的正面、側面和上面;知道從一個角度觀察長方體形狀的物體,最多隻能看到3個面;能指出從正面、側面或上面觀察到的由三個同樣的小正方體擺成的物體的檢視,能根據檢視擺出相應的物體。

  3:(1)能用比較有效的方法收集整理資料,會用表格或簡單的條形圖表達統計的結果。

  (2)初步理解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有時相等,有時大些或小些。會用偶爾、經常等詞語描述可能性的大小。

  二、各單元教學要求:

  第一單元:

  1、使學生經歷探索兩位數除以一位數計算方法的過程,掌握整十數、兩位數除以一位數(每一位整除的)的口算和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筆算方法;能正確計算兩位數除以一位數;會用乘法對除法進行驗算。

  2、使學生在解決問題、探索演算法的過程中,初步學會進行簡單的、有條理地思考;能運用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除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能對解決問題的過程進行反思,與他人進行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

  3、使學生在教師的鼓勵和幫助下,積極參與解決問題、探索演算法的活動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體會到數學活動充滿著探索與創造,在不斷克服困難取得成功的過程中逐步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第二單元:

  1、使學生經歷數數的過程,體驗數的發展;初步認識計數單位萬,能說出數位順序。

  2、使學生透過操作實踐和聯絡實際的活動,初步理解萬以內數的實際含義,瞭解萬以 內數的組成,能認、讀、寫萬以內的數;會比較萬以內數的大小;會口算整千數加減整千數,整千數加整百數及相應的減法;會進行簡單的估計,發展估計意識和能力。

  3、使學生學會用數描述身邊的事物,並與他人交流;培養用數學的眼光看待周圍的事 物、用數的觀念分析日常生活中各種現象意識和能力,初步體驗量化的思想,促進數感的發展。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增強同學之間相互合作、交流的意識。

  第三單元:

  1、使學生在具體生活情境中,感受並認識千克和克,初步建立千克和克的質量觀念。

  2、使學生透過動手實踐,瞭解用秤稱物體質量的方法,能夠根據物體實際情況選擇合 適的質量單位進行表達和交流;瞭解千克和克之間的進率,會進行簡單的換算;會進行簡單的估測,逐步提高估測能力。

  3、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學會與 他人合作交流,獲得積極的數學學習情感。

  第四單元:

  1、學生經歷探索兩位數加減兩位數口算方法的過程,能口算和在100以內的兩位數加兩位數以及相應的減法。

  2、讓學生經歷探索和交流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感受解決問題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學會用兩步計算解決一些相應的實際問題。

  3、使學生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體驗數學的價值, 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

  4、讓學生在數學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進一步增強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自信心,初 步形成獨立思考和研究問題的意識、習慣。

  第五單元:

  1、透過具體的生活情景,使學生了解24時記時法,回用24時記時法正確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時刻。

  2、結合生活實際,使學生能夠進行一些有關經過時間的簡單計算。

  3、使學生在認識24時記時法的過程中,體會24時記時法在生活裡的應用;幫助學 生建立時間觀念,會合理地安排作息時間,養成珍惜時間的良好習慣。

  第六單元:

  1、使學生透過觀察和操作等活動,感受並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徵, 並能判斷一個圖形或物體的某一個面是不是長方形或正方形;認識周長的含義,會指出並能測量簡單圖形的周長,能利用對圖形的認識計算一些平面圖形的周長,探索並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計算方法。

  2、使學生透過觀察、測量和計算等活動,在獲得直觀經驗的同時發展空間觀念。

  3、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體會現實生活裡的數學,發展對數學的興趣,培養交往、合作和探究的意識與能力。

  第七單元:

  1、使學生經歷探索三位數乘一位數演算法的過程,會口算整百數乘一位數、幾百幾時乘一位數(各位都不進位),會筆算三位數乘一位數,能估計三位數乘一位數積的大致範圍,進一步體會演算法的多樣化。

  2、使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應用數學方法和知識解決相應的實際問題,並能合理地運用口算、筆算、或估算,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進一步發展數學思考,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3、使學生在探索演算法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絡,增強自主探索的意識,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獲得成功的體驗,樹立學習的信心。

  第八單元:

  1、使學生透過實際的觀察、操作和比較,認識到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可能是不一樣的;知道物體的正面、側面、上面;知道從一個角度觀察長方體形狀的物體,最多隻能看到三個面;能指出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由三個同樣的小正方體擺成的簡單物體的檢視,能根據檢視擺出相應的物體。

  2、使學生經歷觀察物體的過程,豐富對現實空間的認識,體會直觀思考的價值,發展初步的空間觀念,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3、培養學生觀察物體的興趣,使學生逐步形成良好的探究學習的情感和態度。

  第九單元:

  1、使學生經歷和體驗收集、整理、分析資料的過程,學會用畫正字的方法收集整理資料,認識條形圖,初步學會用條形圖描述資料,能完成相應的統計圖,並體會統計是研究、解決問題的方法之一。

  2、使學生經歷實驗的具體過程,從中體驗某些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的大小,能對見帶實驗可能發生的結果或某些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的大小作出判斷,並作出適當的解釋,能正確使用經常、偶爾、差不多等詞語描述一些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的大小,並和同學交流自己的想法。

  3、培養學生積極參與數學活動的意識,初步感受動手實驗是獲得科學結論的一種有效方法,激發主動學習的積極性,進一步發展與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識與能力。

  第十單元:

  1、使學生結合具體的情境初步認識分數,知道把一個物體或一個圖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幾份可以用分數表示;能用實際操作的結果表示相應的分數;能讀寫簡單的分數。

  2、使學生學會運用直觀的方法比較分子都是1的兩個分數以及同分母的兩個分數的大小;探究並學會簡單的同分母分數加減計算,並能與他人交流自己的演算法。

  3、使學生體會分數來自生活實際的需要,瞭解分數產生與發展的大致歷程,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絡,進一步產生對數學的好奇心和興趣。

  第十一單元:

  1、透過整理與複習更好地掌握本學期所學習的內容。

  三、本冊教材的重難點:

  1、感受數學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體會數與形都能用來描述現實生活中的一些現象,逐步產生對數學的興趣,能積極參與數學活動。

  2、經過獨立思考、動手實踐以及與同學合作交流,克服學習中的一些困難,經常獲得 成功的體驗,相信自己有能力學好數學。

  3、透過教科書裡的“你知道嗎”欄目以及報刊書籍、電視廣播和網路等多種資源,了 解更多的有關數學的知識,初步感受到數學是人類的一種文化,是人類文明的結晶。

  4、學習客觀的評價自己與評價別人。

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教學計劃12

  一、工作指導思想

  提高優生的自主和自覺學習能力,進一步鞏固並提高中等生的學習成績,幫助後進生取得適當進步,讓後進生在教師的輔導和優生的幫助下,逐步提高學習成績,並培養較好的學習習慣,形成數學基本能力。培優計劃要落到實處,發掘並培養一批數學尖子,挖掘他們的潛能,從培養數學能力入手,訓練良好學習習慣,從而形成較紮實基礎和較強計算和分析能力,並能協助老師進行輔差活動,提高整個班級的數學素養和數學成績。

  二、培優物件和輔差物件

  培優物件:雷景強 楊凡 彭章穎 周幀智

  輔差物件:趙良威 陳宇傑吳紫嫣

  三、 制定目標

  在這個學期的培優輔差活動中,培優物件能按照計劃提高計算與分析的綜合數學能力,成績穩定在95分左右,並協助老師實施輔差工作,幫助後進生取得進步。輔差物件能按照老師的要求做好,成績有一定的提高。特別是數學的計算這一基本的能力。

  培優主要是繼續提高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介紹或推薦適量課外資料,讓優生擴大知識面攝取更多課外知識,尤其是分析問題,多給他們一定的指導,以期在數學中能靈活運用,提高分析能力,同時安排一定難度的練習任務要求他們完成,全面提高數學能力。

  輔差的內容是教會學生敢於做題,會做題,安排比較基礎的內容讓他們掌握,逐步提高後進生的計算能力,可先佈置他們互相出題目。然後獨立完成。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教會他們正確的學習方法,訓練後進生的口頭表達能力,課堂上創造情境,堅持不懈地關愛後進生,讓後進生嘗試說、敢於說,進而爭取善於說。

  四、主要措施

  l.課外輔導,利用課餘時間,組織學生加以輔導訓練。

  2.採用一優生帶一後進生的一幫一行動。請優生介紹學習經驗,後進生加以學習。

  3.充分了解後進生現行學習方法,給予正確引導,朝正確方向發展,保證後進生改善目前學習差的狀況,提高學習成績。

  4.課堂上創造機會,用優生學習思維、方法來影響後進生。

  5.對後進生實施多做多練措施。優生適當增加題目難度,並安排課外練習,不斷提高計算和分析能力。

  6.採用激勵機制,對後進生的每一點進步都給予肯定,並鼓勵其繼續進取,在優生中樹立榜樣,給機會表現,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和成就感。

  7.充分了解後進生現行學習方法,給予正確引導,朝正確方向發展,保證後進生改善目前學習差的狀況,提高學習成績。

  8.及時與家長聯絡,協助解決後進生的學習問題。

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教學計劃13

  一、學情分析這一屆三年級學生已使用了兩年的實驗教材,對一些基礎性的數學知識有了初步的認識。學生已經比較習慣於新教材的學習思路和學習方法,大多數學生認識到數學知識無處不在,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這為學生對本冊的學習打下了重要的基礎,也為提高學生的解決問題能力和實踐能力創造了條件。

  二、教材分析這冊實驗教材對於教學內容的編排和處理,是以整套實驗教材的編寫思想、編寫原則等為指導,力求使教材的結構符合教育學、心理學的原理和兒童的年齡特徵,體現了前幾冊實驗教材同樣的風格與特點。所以本冊實驗教材仍然具有內容豐富、關注學生的經驗與體驗、體現知識的形成過程、鼓勵演算法多樣化、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體現開放性的教學方法等特點。同時,由於教學內容的不同,本實驗教材還具有下面幾個明顯的特點。

  (1)改進筆算教學的編排,體現計算教學改革的理念,重視培養學生的數感。計算是幫助人們解決問題的工具,是小學生學習數學需要掌握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本冊實驗教材的教學中有接近二分之一的內容是計算的教學內容(27課時),並且大量的是筆算的教學內容。當前的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改革中,筆算是被削弱的內容,不僅“降低了筆算的複雜性和熟練程度”,《標準》中還提出:提倡演算法多樣化、避免程式化地敘述“算理”等改革理念。本冊實驗教材在處理筆算教學內容時,注意體現《標準》計算教學改革的理念,在內容編排的順序、例題的安排、素材的選擇等各個方面都採取了新的措施。

  (2)讓學生在自主探索中獲得對筆算過程與算理的理解,不再出現文字概括形式的計算法則。總結、理解並且記憶計算法則,是以往筆算教學的重要環節。當前的數學課程改革,強調讓學生在現實的情境中理解概念和法則,避免機械記憶。因此,在筆算教學中,本冊實驗教材根據學生已有基礎,提出一些啟發性的問題,引導學生利用知識的遷移,“拾級而上”逐步理解筆算的算理,掌握筆算的方法。而不再出現文字概括形式的計算法則,只是在適當的時候(如整理和複習時),讓學生透過小組討論交流,總結筆算時應注意的問題。這樣,一方面避免了學生在不完全理解算理、演算法的情況下,機械地記憶“計算法則”,減輕了學生記憶的負擔;另一方面,也與演算法多樣化的理念相吻合,鼓勵學生採用不同的方法計算,培養學生多樣、靈活的解決問題能力。

  (3)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理解計算的意義和作用,培養學生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良好的數感。計算是幫助人們解決問題的工具,只有在解決問題的具體情境中才能真正體現出它的作用。所以,應該把計算與實際問題情境聯絡起來,將計算作為解決問題的一個組成部分,這樣才能使學生較為深刻地理解為什麼要計算,知道什麼時候選擇什麼方法進行計算更合理。這對於培養學生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良好的數感都是十分有利的。本冊實驗教材的計算教學部分,仍然與前幾冊教材一樣,注意在現實的問題情境中教學計算,將計算教學與解決問題教學有機地結合在一起,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理解計算的意義和作用。

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教學計劃14

  一、班級學生情況分析

  三年級學生已使用了兩年的新教材,對一些基礎性的數學知識有了初步的認識。學生已經比較習慣於新教材的學習思路和學習方法,大多數學生認識到數學知識無處不在,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這為學生對本冊的學習打下了重要的基礎,也為提高學生的解決問題能力和實踐能力創造了條件。

  本學期除了要加強學生的基礎知識訓練以外,還要加強對潛能生的個別輔導及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培養,力爭使學生的整體素質得到提高。

  二、教材分析

  1.本學期教材內容包括下面一些內容:

  一、時、分、秒;

  二、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筆算;

  三、倍的認識;

  四、多位數乘一位數;

  五、分數的初步認識;

  六、長方形和正方形;

  七、測量:毫米、分米、千米和噸的認識;

  八、數學廣角—集合(重疊問題)和數學實踐活動(數字編碼)等。

  2.這學期本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是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筆算、多位數乘一位數以及四邊形。所以培養他們的計算能力及空間思維能力是關鍵。在教學中加強數學數量關係的分析,讓學生學會分析,學會審題,提高解題能力。最後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方面多尋找方法,幫助他們樂學、會學、學會。

  三、教學重點

  萬以內數的加法和減法、多位數乘一位數、長方形和正方形。

  四、教學難點

  時、分、秒的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分米和千米、長方形和正方形。

  五、教學目標

  (一)知識和技能方面

  1.會正確筆算三位數的加、減法,會進行相應的估算和驗算。

  2.會口算一位數乘整十、整百數;會筆算一位數乘二、三位數,並會進行估算。

  3.初步認識簡單的分數(分母小於10),會讀、寫分數並知道各部分的名稱,初步認識分數的大小,會計算簡單的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法,會解決簡單的有關分數的實際問題。

  4.會區分和辨認四邊形,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會在方格紙上畫長方形、正方形;知道周長的含義,會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能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並會進行測量。

  5.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釐米=10毫米、1分米=10釐米、1千米=1000米;認識質量單位噸,初步建立1噸的質量觀念,知道1噸=1000千克,會進行簡單的換算,會恰當地選擇單位;認識時間單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時間觀念,知道1分=60秒,會進行一些有關時間的簡單計算。

  6.理解“倍”的意義,掌握“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和“求一個數的幾倍”的實際問題的方法。

  7.學生會藉助直觀圖,利用集合的思維方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二)數學思考方面

  1.體會數學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絡,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絡,初步體會集合思維,逐步形成空間的觀念。

  2.結合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靈活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3.結合具體情境,透過直觀操作,初步理解分數的意義,體會學習分數的必要性。

  (三)解決問題方面

  1.經歷從生活中發現並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瞭解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辦法。

  3、有與同學合作解決問題的經驗。

  4.初步學會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

  (四)情感與態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積極參與生動、直觀的教學活動。

  2.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能克服在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獲得成功的體驗,有學好數學的信心。

  3.經歷觀察、操作、歸納等學習數學的過程,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導下,能夠發現數學活動中的錯誤,並及時改正。

  5.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6.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六、教學措施

  1.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多采取遊戲式的教學,引導學生樂於參與數學學習活動。

  2.在課堂教學中,注意多一些有利於孩子理解的問題,而不是一味的難、廣。應該考慮學生實際的思維水平,多照顧中等生以及思維偏慢的學生。

  3.儘量佈置一些比較有趣的作業,比如動手的作業,少一些呆板的練習;另外,對於不同層次的學生,佈置難易程度不同的作業。

  4.加強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聯絡,適當教給家長一些正確的指導孩子學習的方法。

  七、課時安排 (預計)教學時間

  一、時、分、秒(4課時) 9月5日-- 9月11日

  秒的認識………………………….1課時

  時間的計算………………………….1課時

  練習一 ………………………….1課時

  複習………………………….1課時

  二、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5課時) 9月12日-- 9月20日

  兩位數加兩位數………………………….1課時

  兩位數減兩位數………………………….1課時

  筆算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1課時

  加、減法的估算………………………….1課時

  整理和複習………………………….1課時

  三、測量(8課時) 9月21日-- 10月16日

  毫米、分米的認識………………………….3課時

  千米的認識………………………….2課時

  噸的認識………………………….1課時

  解決問題………………………….1課時

  複習………………………….1課時

  四、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二)(6課時) 10月17日-10月30日

  1、加法………………………….2課時

  2、減法………………………….3課時

  整理和複習………………………….1課時

  五、倍的認識(4課時) 10月31日-- 11月13日

  倍的認識………………………….1課時

  解決問題………………………….2課時

  複習………………………….1課時

  六、多位數乘一位數(11課時) 11月14日-- 11月30日

  1、口算乘法………………………….1課時

  2、筆算乘法………………………….8課時

  整理和複習………………………….1課時

  數字編碼………………………….1課時

  七、長方形和正方形(4課時) 12月1日-- 12月11日

  四邊形………………………….1課時

  周長………………………….1課時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1課時

  複習………………………….1課時

  八、分數的初步認識(5課時) 12月12日-- 12月18日

  1、分數的初步認識………………………….2課時

  2、分數的簡單計算………………………….1課時

  3、分數的簡單應用………………………….1課時

  複習………………………….1課時

  九、數學廣角—集合(1課時) 12月19日-- 12月22日

  十、總複習(4課時) 12月22日-- 12月30日

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教學計劃15

  一、班級分析:

  本學期,我擔任三(1)班和三(2)班的數學,兩班共有學生96人。二年級下半學期開始,我就帶他們兩個班的數學,總的來說多數學生已掌握了基本的計算技巧,具備初步的理解、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並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上課時能積極思考,積極發言,作業認真按時完成。部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尚缺少主動與同學交流的習慣。存在的問題也不少:一是個別學生的計算還沒有過關。二是理解題意的能力不強。三是學生的表達能力還有待於加強,課堂上討論不起來。四是課堂學習習慣方面,有一部分學生的習慣很差,表現為作業馬虎、插嘴、課堂活動缺少主動性和對活動的專注。五是一部分學生對學習不感興趣,同伴間缺乏合作與競爭……

  二、教材分析: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筆算,有餘數的除法,多位數乘一位數,分數的初步認識,四邊形,千米和噸的認識,時、分、秒,可能性,數學廣角和數學實踐活動等。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筆算、多位數乘一位數以及四邊形是本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

  三、教學目標:

  這一冊教材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

  1、會筆算三位數的加、減法,會進行相應的估算和驗算。

  2、會口算一位數乘整十、整百數;會筆算一位數乘二、三位數,並會進行估算;能熟練地計算除數和商是一位數的有餘數的除法。

  3、初步認識簡單的分數(分母小於10),會讀、寫分數並知道各部分的名稱,初步認識分數的大小,會計算簡單的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法。

  4、初步認識平行四邊形,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會在方格紙上畫長方形、 正方形和平行四邊形;知道周長的含義,會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能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並會進行測量。

  5、認識長度單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千米=1000米;認識質量單位噸,初步建立1噸的質量觀念,知道1噸=1000千克;認識時間單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時間觀念,知道1分=60秒,會進行一些有關時間的簡單計算。

  6、初步體驗有些事件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則是不確定的;能夠列出簡單實驗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知道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對一些簡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7、能找出事物簡單的排列數和組合數,形成發現生活中的數學的意識和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9、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0、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教學措施:

  1、深鑽教材,領會教材編寫意圖,備好課,好課,向課堂四十分鐘要質量.

  2.、改進課堂教學,結合遠端教育資源加大課堂密度.運用啟用練習,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3、瞭解學生,因材施教,及時反饋,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況,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

  4、加強學生的計算能力的訓練,並注意他們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5、虛心向其他教師學習,取長補短,積極參加教研教改活動。

  6、加強集體教研,掌握上下兩個年級的知識銜接,深鑽教材,瞭解教材的編寫意圖。按照教學大綱的具體要求教學。

  7、根據學生年齡特徵,知識要有易到難,由簡到繁。由低到高。循序漸進的進行。

  8、注重培養學深的積極性,主動性和獨立性。

  9、充分利用遠端教育資源上的課件,案例,教學實錄等媒體資源結合教材,改革課堂教學結構,加強引導。

  五、教學進度:

  一、測量(9課時)

  毫米、分米的認識……………………………….4課時

  千米的認識………………………………………2課時左右

  噸的認識3課時 …………………………………3課時左右

  二、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二)(9課時)

  加法………………………………………………3課時左右

  減法………………………………………………3課時左右

  加法和減法的驗算………………………………2課時左右

  整理和複習……………………………………………1課時

  三、四邊形(6課時)

  四、有餘數的除法(5課時)

  五、時、分、秒(3課時)

  填一填、說一說………………………………………1課時

  六、多位數乘一位數(13課時)

  口算乘法…………………………………………3課時左右

  一位數乘二、三位數……………………………5課時左右

  中間、末尾有0的乘法 …………………………4課時左右

  整理和複習……………………………………………1課時

  七、分數的初步認識(5課時)

  八、可能性(4課時)

  九、數學廣角(3課時)

  擲一擲…………………………………………………1課時

  十、總複習(4課時)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