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七年級下冊數學教案(通用12篇)

北師大七年級下冊數學教案(通用12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編寫教案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麼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北師大七年級下冊數學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北師大七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理解垂線、垂線段的概念,會用三角尺或量角器過一點畫已知直線的垂線。

  2、掌握點到直線的距離的概念,並會度量點到直線的距離。

  3、掌握垂線的性質,並會利用所學知識進行簡單的推理。

  [教學重點與難點]

  1、教學重點:垂線的定義及性質。

  2、教學難點:垂線的畫法。

  [教學過程設計]

  一、複習提問:

  1、敘述鄰補角及對頂角的定義。

  2、對頂角有怎樣的性質。

  二、新課:

  引言:

  前面我們複習了兩條相交直線所成的角,如果兩條直線相交成特殊角直角時,這兩條直線有怎樣特殊的位置關係呢?日常生活中有沒有這方面的例項呢?下面我們就來研究這個問題。

  (一)垂線的定義

  當兩條直線相交的四個角中,有一個角是直角時,就說這兩條直線是互相垂直的,其中一條直線叫做另一條直線的垂線,它們的交點叫做垂足。

  如圖,直線AB、CD互相垂直,記作,垂足為O。

  請同學舉出日常生活中,兩條直線互相垂直的例項。

  注意:

  1、如遇到線段與線段、線段與射線、射線與射線、線段或射線與直線垂直,特指它們所在的直線互相垂直。

  2、掌握如下的推理過程:(如上圖)

  反之,

  (二)垂線的畫法

  探究:

  1、用三角尺或量角器畫已知直線l的垂線,這樣的垂線能畫出幾條?

  2、經過直線l上一點A畫l的垂線,這樣的垂線能畫出幾條?

  3、經過直線l外一點B畫l的垂線,這樣的垂線能畫出幾條?

  畫法:

  讓三角板的一條直角邊與已知直線重合,沿直線左右移動三角板,使其另一條直角邊經過已知點,沿此直角邊畫直線,則這條直線就是已知直線的垂線。

  注意:如過一點畫射線或線段的垂線,是指畫它們所在直線的垂線,垂足有時在延長線上。

  (三)垂線的性質

  經過一點(已知直線上或直線外),能畫出已知直線的一條垂線,並且只能畫出一條垂線,即:

  性質1過一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與已知直線垂直。

  練習:教材第7頁

  探究:

  如圖,連線直線l外一點P與直線l上各點O,

  A,B,C,……,其中(我們稱PO為點P到直線

  l的垂線段)。比較線段PO、PA、PB、PC……的長短,這些線段中,哪一條最短?

  性質2連線直線外一點與直線上各點的所有線段中,垂線段最短。

  簡單說成:垂線段最短。

  (四)點到直線的距離

  直線外一點到這條直線的垂線段的長度,叫做點到直線的距離。

  如上圖,PO的長度叫做點P到直線l的距離。

  例1

  (1)AB與AC互相垂直;

  (2)AD與AC互相垂直;

  (3)點C到AB的垂線段是線段AB;

  (4)點A到BC的距離是線段AD;

  (5)線段AB的長度是點B到AC的距離;

  (6)線段AB是點B到AC的距離。

  其中正確的有()

  A、1個B、2個

  C、3個D、4個

  解:A

  例2如圖,直線AB,CD相交於點O,

  解:略

  例3如圖,一輛汽車在直線形公路AB上由A

  向B行駛,M,N分別是位於公路兩側的村莊,

  設汽車行駛到點P位置時,距離村莊M最近,

  行駛到點Q位置時,距離村莊N最近,請在圖中公路AB上分別畫出P,Q兩點位置。

  練習:

  1、

  2、教材第9頁3、4

  教材第10頁9、10、11、12

  小結:

  1、要掌握好垂線、垂線段、點到直線的距離這幾個概念;

  2、要清楚垂線是相交線的特殊情況,與上節知識聯絡好,並能正確利用工具畫出標準圖形;

  3、垂線的性質為今後知識的學習奠定了基礎,應該熟練掌握。

  作業:教材第9頁5、6、

  北師大七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理解平行線的意義,瞭解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位置關係;

  2、理解並掌握平行公理及其推論的內容;

  3、會根據幾何語句畫圖,會用直尺和三角板畫平行線;

  4、瞭解“三線八角”並能在具體圖形中找出同位角、內錯角與同旁內角;

  4、瞭解平行線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能舉例加以說明、

  [教學重點與難點]

  1、教學重點:平行線的概念與平行公理;

  2、教學難點:對平行公理的理解、

  [教學過程]

  一、複習提問

  相交線是如何定義的?

  二、新課引入

  平面內兩條直線的位置關係除平行外,還有哪些呢?

  製作教具,透過演示,得出平面內兩條直線的位置關係及平行線的概念、

  三、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位置關係

  1、平行線概念:在同一平面內,不相交的兩條直線叫做平行線、直線a與b平行,記作a∥b、

  (畫出圖形)

  2、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位置關係有兩種:(1)相交;(2)平行、

  3、對平行線概念的理解:

  兩個關鍵:一是“在同一個平面內”(舉例說明);二是“不相交”、

  一個前提:對兩條直線而言、

  4、平行線的畫法

  平行線的畫法是幾何畫圖的基本技能之一,在以後的學習中,會經常遇到畫平行線的問題、方法為:一“落”(三角板的一邊落在已知直線上),二“靠”(用直尺緊靠三角板的另一邊),三“移”(沿直尺移動三角板,直至落在已知直線上的三角板的一邊經過已知點),四“畫”(沿三角板過已知點的邊畫直線)、

  四、平行公理

  1、利用前面的教具,說明“過直線外一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與已知直線平行”、

  2、平行公理:經過直線外一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與這條直線平行、

  提問垂線的性質,並進行比較、

  3、平行公理推論:如果兩條直線都與第三條直線平行,那麼這兩條直線也互相平行、即:如果b∥a,c∥a,那麼b∥c、

  五、三線八角

  由前面的教具演示引出、

  如圖,直線a,b被直線c所截,形成的8個角中,其中同位角有4對,內錯角有2對,同旁內角有2對、

  六、課堂練習

  1、在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可能的位置關係是、

  2、在同一平面內,三條直線的交點個數可能是、

  3、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經過一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與已知直線平行

  B、經過一點有無數條直線與已知直線平行

  C、經過一點有一條直線與已知直線平行

  D、經過直線外一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與已知直線平行

  4、若∠與∠是同旁內角,且∠=50°,則∠的度數是()

  A、50°B、130°C、50°或130°D、不能確定

  5、下列命題:(1)長方形的對邊所在的直線平行;(2)經過一點可作一條直線與已知直線平行;(3)在同一平面內,如果兩條直線不平行,那麼這兩條直線相交;(4)經過一點可作一條直線與已知直線垂直、其中正確的個數是()

  A、1B、2C、3D、4

  6、如圖,直線AB,CD被DE所截,則∠1和是同位角,∠1和是內錯角,∠1和是同旁內角、如果∠5=∠1,那麼∠1∠3、

  七、小結

  讓學生獨立總結本節內容,敘述本節的概念和結論、

  八、課後作業

  1、教材P19第7題;

  2、畫圖說明在同一平面內三條直線的位置關係及交點情況、

  [補充內容]

  1、試說明,如果兩條直線都和第三條直線平行,那麼這兩條直線也互相平行、

  2、在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位置關係僅有兩種:相交或平行、但現實空間是立體的,

  試想一想在空間中,兩條直線會有哪些位置關係呢?(用長方體來說明)

  北師大七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結合全體情境,提出並解決與“倍”有關的數學問題,培養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透過解決問題的活動,進一步體會“倍”與乘、除法運算的聯絡。

  教學重點:進一步理解“倍”的意義。

  教學難點:培養學生看圖收集資訊、自主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準備:主題圖、課件 。

  教學過程:

  一、情景創設

  引導學生看圖同學們,你們經常到花園去玩嗎?

  師: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一幅圖,圖畫上是花園的一角,這裡有許多數學問題,看誰發現的多。

  二、問題探究

  1.理解圖意

  出示掛圖讓學生自己看圖,獨立思考,小組交流,教師巡視

  2.提出問題

  同學們看懂圖意了嗎?根據圖一提問題適時鼓勵

  3.解決問題

  三、體驗感悟

  出示試一試1題:讓學生理解圖意,自己在書上圈一圈、畫一畫。

  訂正結果:16÷4=4

  出示2題:笑臉是哭臉的2倍

  請畫出笑臉

  訂正結果:

  4×2=8(個)

  四、實踐應用

  完成練一練1,2,3題

  1題:讓學生自己估計,測量,讓後填寫

  2題:先數一數在提問

  3題:讓學生收集正確資訊,提出問題並解答

  五、小結你在本節課學會了什麼?

  六、佈置作業一課一練第35頁

  板書設計

  花園

  小鳥是蝴蝶的幾倍?24÷4=6

  密封有多少隻? 4×2=8(只)

  紅花是白花的幾倍?8÷2=4

  教學反思:

  在教學過程中,透過多媒體電腦演示,清晰的展現相關知識點,能使學生感受深刻。學生的學習興趣被激發出來,進入了最佳的學習狀態,學習的效果也好!

  北師大七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透過練習,提高學生綜合應用能力,提高用乘法解決問題的能力。

  2、透過有趣的遊戲方式,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對數學的興趣。

  3、在有趣的情境中鞏固乘法的運算,記憶乘法口訣。

  教學重難點

  1、 正確、熟練的計算

  2、 靈活運用乘法知識解決問題

  教具準備

  小黑板、(畫好表格,寫清組別。)紅花。

  教學過程

  一、匯入,激趣

  師:今天,我們一起來完成練習二。請小朋友們開啟課本第24頁。這節課我們來一次奪紅花比賽。積極發言、勤于思考、專心聆聽、遵守紀律的孩子都有機會得到紅花。

  二、完成練習

  1、完成第1題。

  (1)審題。

  師:同學們請看第1題(讀題):小明到商店買了下列商品。誰來說一說都有什麼,花了多少錢呢?

  生:小明買了一根跳繩,花了3元,一個鉛筆盒5元,一輛玩具車8元,還有筆記本5元,布娃娃8元……

  (因為物品較多,可以請兩個學生分別說一半。教師應注意引導學生口頭表達的條理性。)

  師:很好!你的表達能力很強。下面誰來把小明買的物品歸類一下?

  (給學生一點思考的時間,然後回答。)

  生:可以歸為三類。一類是學習用品,有鉛筆盒、筆記本和鋼筆三樣;另一類是體育用品,有跳繩、羽毛球、毽子;第三類是玩具,有玩具車和布娃娃。

  (師對回答得有條理的學生予以表揚。)

  (2)回答問題。

  ①師:看清了小明買的物品,接下來我們來回答書上提出的問題。請同學們先獨立思考解答,等一下再請你們說一說你是怎麼做的。

  (學生獨立解答,教師巡視,個別指導。)

  ②交流反饋。

  a、交流問題(1)。

  師:誰來說說買學習用品花了多少錢?怎麼做?

  生:我列式:5×3=15(元),一共花了15元錢(學生一邊說教師一邊板書算式。)

  師:你為什麼這樣列式計算呢?

  生:因為學習用品有鉛筆盒、筆記本、鋼筆,它們的價格都是5元,有3個5元。所以這樣列式。

  師:說得真好。這道題還可以怎樣算?

  生:還可以用加法算,5加5再加5。

  師;那你剛才為什麼不用這種方法?

  生:我認為用乘法算更加簡便。

  師:你真會思考!獎勵一朵小紅花。

  b、交流問題(2)。

  師:買體育用品花了多少錢?

  生:花了9元。我也用乘法算:3×3=9(元),(師板書算式。)

  師:3乘3表示什麼?

  生;體育用品共有3件,每件3元,三三得九。

  c、交流問題(3)。

  師:我們再看第(3)小題。小明還買了什麼?花了多少錢?

  生:小明還買了玩具車和布娃娃,共花了16元,列算式是8×2=16(元)。

  生:也可以是8+8=16(元)。

  d、交流問題(4):小明帶了50元錢,買這些東西夠不夠?

  師:要想知道50元錢夠不夠,我們要先算出什麼?

  生:要先算出小明買這些物品一共花了多少錢。

  師:哇,把這圖上標的每個價格都加起來嗎?那實在太多了。

  生:不要,只要把剛才算出的學習用品15元,體育用品9元,玩具16元,這三個數加起來就可以了。(教師邊聽學生邊說板書出:15+9+16)。

  師:用50元錢夠嗎?

  生:夠,共花了40元錢。40比50小。

  生:我可以估算,把15看成20,9看成10,16看成20,全加起來就是50。我剛才把原來的每個數都增大了,所以一定夠。

  師:真棒!在生活中我們是常常要用到估算的。

  (3)對這一環節進行小結,對錶現良好的學生和小組獎勵紅花。

  三:佈置作業,教師總結

  北師大七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篇5

  一、教材分析

  本章是在小學瞭解了隨機現象發生的可能性基礎上,進一步學習事件的機率。生活中機率大量存在,與我們的生產生活密切相關。本節主要是瞭解隨機事件和有關概念,教科書中設定了三個問題,透過問題1抽籤試驗和問題2擲骰子試驗,主要讓學生感受到,在一定條件下重複進行試驗時,有些事件是必然發生,有些事件是不可能發生的,有些事件是有可能發生也有可能不發生的,在這兩個具體問題探討的基礎上,提出隨機事件等有關概念,要求學生能夠在具體的情境中判斷一個事情是隨機事件還是確定性事件。問題3是一個摸球試驗,主要探討隨機試驗發生的可能性,以及隨機事件發生可能性相對大小的定性描述,並要求透過試驗驗證判斷。透過問題3,讓學生了解隨機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不同的隨機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大小很可能不同,並能夠判斷幾個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的相對大小。透過這三個問題,為下一節機率的學習做好鋪墊。

  二、教學目標

  1、理解必然發生的事件、不可能發生的事件、隨機事件的概念。

  2、瞭解隨機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不同的隨機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的大小不同。

  3、學生經歷體驗、操作、觀察、歸納、總結的過程,發展學生從紛繁複雜的表象中,提煉出本質特徵並加以抽象概括的能力。

  4、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絡,積極參與對數學問題的探討,認識動手操作試驗是驗證得出結論的好方法。

  5、能根據隨機事件的特點,辨別哪些事件是隨機事件.引領學生感受隨機事件就在身邊,增強學生珍惜機會,把握機會的意識。

  三、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掌握隨機事件的特點,會判斷現實生活中的隨機事件。

  難點:判斷現實生活中哪些事件是隨機事件.

  四、教學方法

  動手試驗 交流歸納

  五、教學媒體工具

  多媒體、乒乓球、撲克牌、骰子

  六、教學過程

  (活動一)情境匯入

  1、觀看圖片回答問題 (見ppt)

  2、摸球遊戲:

  三個不透明的袋子中分別裝有10個白色的乒乓球、5個白色的乒乓球和5個黃色的乒乓球、10個黃色的乒乓球.(小組內挑選3名同學來參加)。

  遊戲規則:每人每次從自己選擇的袋子中摸出一球,記錄下顏色,放回.然後攪勻,重複前面的試驗.每人摸球5次.按照摸出黃色球的次數排序.次數最多的為第一名.其次為第二名、第三名.

  教師活動:引導試驗

  學生活動:積極參與並歸納

  設計意圖:學生積極參加遊戲,透過操作、觀察、歸納,猜測出在第1個袋子中摸出黃色球是不可能的;在第2個袋子中能否摸出黃色球是不確定的;在第3個袋子中摸出黃色球是必然的。

  透過生動、活潑的遊戲,自然而然地引出必然發生的事件、隨機事件和不可能發生的事件.這樣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且有利於學生理解.能夠巧妙地實現從實踐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過渡。

  (活動二)自主探究(問題1)

  問題1五名同學參加演講比賽,以抽籤方式決定每個人的出場順序.為了抽籤,我們準備了五張背面看上去相同的紙牌,上面分別標有出場順序的數字1,2,3, 4, 5.把牌充分洗勻後,小軍先抽,他在看不到紙牌上數字的情況下從中任意(隨機)抽取一張紙牌.請思考以下問題:

  (1)抽到的數字有幾種可能的結果?

  (2)抽到的數字小於6嗎?

  (3)抽到的數字會是0嗎?

  (4)抽到的數字會是1嗎?

  透過簡單的推理或試驗,可以發現:

  (1)數字1, 2,3,4,5都有可能抽到,共有5種可能的結果,但是事先無法預料一次抽取會出現哪一種結果;

  (2)抽到的數字一定小於6;

  (3)抽到的數字絕對不會是0;

  (4)抽到的數字可能是1,也可能不是1 ,事先無法確定.

  在一定條件下,有些事件必然會發生.例如,(1)“抽到的數字小於6”,這樣的事件稱為必然事件.

  相反地,有些事件必然不會發生.例如,(2)“抽到的數字是0”.這樣的事件稱為不可能事件.

  必然事件與不可能事件統稱確定性事件.

  在一定條件下,有些事件有可能發生,也有可能不發生,事先無法確定.例如,(4)“抽到的數字是1”,這個事件是否發生事先不能確定.在一定條件下,可能發生也可能不發生的事件,稱為隨機事件.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自我試驗

  學生活動:積極操作、試驗、思考、分析,初步感知事件發生的情況類別。

  25.1隨機事件與機率:同步練習

  1.全面兩孩政策實施後,甲、乙兩個家庭有了各自的規劃,假定生男生女的機率相同,回答下列問題:

  甲家庭已有一個男孩,準備再生一個孩子,則第二個孩子是女孩的機率是______;

  乙家庭沒有孩子,準備生兩個孩子,求至少有一個孩子是女孩的機率?

  25.1隨機事件與機率:課後練習

  一.選擇題(共20小題)

  1.(2018?達州)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開啟電視機,正在播放《達州新聞》”是必然事件

  B.天氣預報“明天降水機率50%”是指明天有一半的時間會下雨”

  C.甲、乙兩人在相同的條件下各射擊10次,他們成績的平均數相同,方差分別是S甲2=0.3,S乙2=0.4,則甲的成績更穩定

  D.資料6,6,7,7,8的中位數與眾數均為7

  2.(2018?長沙)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任意擲一枚質地均勻的硬幣10次,一定有5次正面向上

  B.天氣預報說“明天的降水機率為40%”,表示明天有40%的時間都在降雨

  C.“籃球隊員在罰球線上投籃一次,投中”為隨機事件

  D.“a是實數,|a|≥0”是不可能事件

  北師大七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用列舉法(列表法)求簡單隨機事件的機率,進一步培養隨機概念。

  2、用畫樹形圖法計算機率,並透過比較機率大小作出合理的決策。

  3、經歷實驗、列表、統計、運算、設計等活動,學生在具體情境中分析事件,計算其發生的機率,滲透數形結合,分類討論,由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透過豐富的數學活動,交流成功的經驗,體驗數學活動充滿著探索和創造,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培養積極思維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運用列表法和畫樹形圖法求事件的機率、

  教學難點

  運用畫樹形圖法進行列舉,解決較複雜事件機率的計算問題、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填空:(1)擲一枚硬幣,正面向上的機率是、

  (2)擲一枚骰子,向上一面的點數是3的機率是、

  過渡:在試驗中,如果可能出現的結果只有有限個,且各種結果出現的可能性大小相等,那麼我們可以透過列舉試驗結果的方法,求出隨機事件發生的機率、

  二、新課教學

  例1同時拋擲兩枚質地均勻的硬幣,求下列事件的機率:

  (1)兩枚硬幣全部正面向上;

  (2)兩枚硬幣全部反面向上;

  (3)一枚硬幣正面向上、一枚硬幣反面向上、

  教師引導學生思考、討論,最後得出結論、

  北師大七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能正確熟練地計算9和幾、8和幾、7和幾、6和幾的進位加法。

  教學重點、難點:

  進位加法的思考過程。

  教學準備:小黑板、投影、卡片。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說說數的組成。

  2、說說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拆數湊+再加)

  二、練習第1題

  1、獨立計算。

  2、說說你是怎麼算的?

  三、練習第2、3題

  1、讓學生算出得。

  2、觀察算式,說說每一豎列的算式有什麼規律。

  3、交流規律。

  四、練習第4題

  1、指導學生看懂題意,明確做題方法。

  2、學生完成練習。

  3、交流結果。

  五、練習第5、7題

  1、學生完成第5題,評出奪得紅旗者,給予表揚。

  2、仔細觀察算式,說說你發現了什麼?

  3、完成第7題,評出做得又對又快者,給予獎勵。

  六、練習第6題

  1、指導學生弄懂題意。

  2、學生完成後交流結果。

  七、練習第8題

  1、讓學生觀察圖,理解圖的意思。

  2、列式計算。

  3、說說你是怎樣列式的。

  八、開放練習

  1、第9題,讓學生填寫,鼓勵學生對後2題寫出多種答案。

  2、教學遊戲。

  (1)、拿出準備好的卡片,老師拿出一個得數,小朋友找出這個得數的算式。(同桌合作)

  (2)、同桌間一生拿結果,一生找算工。

  九、總結。

  北師大七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會比較兩個小數的大小以及將幾個小數按大小順序排列。

  2.在比較小數大小的過程中,發展推理能力。

  【教學重、難點】

  會比較兩個小數的大小以及將幾個小數按大小順序排列。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嘗試比較

  創設少年演講比賽的情境,比較兩個同學的得分誰的高一些。

  1.小組討論:9.87和9.90哪個數大,並說明自己是怎樣想的。

  2.彙報:透過全班的討論明確,從數位來考慮,兩個數的整數部分相同,就看十分位,十分位上大的那個數就大。

  二、多個小數按大小順序排列

  “張華比李明表現好,但不能得10分”讓學生說說這句話的意思,明確張華的分數在9.90和10之間。

  讓學生自己確定一個分數,然後將三個人的分數按順序排列。

  全班交流、歸納出比較小數大小的'方法。

  三、練一練

  第1題:先讓學生在直線上找到9.8和10.1的位置,從直線圖上很容易看出結果,體會到直線右邊的數一定比左邊的數大。

  第4題:這個練習進一步加深學生對位值制的理解。讓學生先獨立思考幾分鐘,再在小組中交流各自的想法。

  四、數學遊戲:

  這個遊戲有利於增進學生對小數相對大小的具體感受。不要求學生用小數減法計算出準確結果。

  五、作業

  練一練 第9頁 2、3

  北師大七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篇9

  本課時的教學要對學過的小數的知識進行全面地複習,並聯系學生的現實生活讓學生體會這些小數的意義,以元、角、分為背景,使學生理解小數的意義,掌握小數比較大小的方法,同時提高學生計算一位小數加減法的能力。本節複習課在教學設計上關注以下幾點:

  1.重視基礎知識的積累。

  對學過的小數的相關知識進行回顧,結合教材習題,對學過的小數的意義、大小的比較、簡單的計算進行集中、系統地複習,加深學生的記憶,為以後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2.關注學生對知識的應用。

  在教學過程中,結合教材中的習題以及這些知識在生活中的運用,讓學生對所學的小數的相關知識有深刻而具體的認識,進而能夠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做到學以致用,體現數學的應用價值。

  課前準備:PPT課件

  教學過程:

  ⊙整理複習

  1.回顧本學期學習的知識。

  師:本學期即將結束了,請同學們回顧本學期你學到了哪些數學知識?

  預設

  生:年、月、日;整數四則混合運算;整十、整百、整千數乘(除以)一位數的口算;觀察物體和周長;兩、三位數乘一位數;小數的初步認識和小數加減法。

  師:這節課我們先來複習小數的相關知識。

  2.結合教材習題,複習小數的意義。

  (1)課件出示情境圖,請同學們結合下面情境,說一說每個小數表示的意思。

  同桌間互相交流後彙報。

  預設

  生1:第一幅圖的2.50元表示一本日記本的價錢是2元5角。

  生2:第二幅圖的3.00元表示一個卷筆刀的價錢是3元。

  生3:第三幅圖的2.80元表示一把剪刀的價錢是2元8角。

  生4:第四幅圖的3.05米表示這條綵帶的長度是3米5釐米。

  生5:最後一幅圖的5.55米表示這棵松樹的高度是5米5分米5釐米。

  (2)把上面的前三種文具的價錢從小到大排列,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學生獨立排列,與同桌交流自己的想法後彙報。

  預設

  生:因為日記本和剪刀的價錢都沒到3元,所以卷筆刀的價錢最高,又因為2.50元是2元5角,2.80元是2元8角,所以2.50元<2.80元。於是這三種文具的價錢從小到大排列為2.50元<2.80元<3.00元。

  (3)我會讀,我會寫。

  課件出示習題:

  讀出小數:5.30  15.0  70.0

  寫出小數:三點四零 七點八零 十二點五

  學生獨立完成,師巡視指導。

  (4)我會算。

  課件出示習題:

  師:請同學們獨立計算,並說一說為什麼小數點要對齊。

  學生獨立完成,師巡視指導。

  指名彙報結果並說出小數點要對齊的原因。(小數點對齊,就是相同數位對齊,且在計算時和整數加減法一樣要從末位開始算起)

  設計意圖:對小數部分的各個知識點進行有序的回顧,並結合有針對性的練習,有效地鞏固所學知識,使學生對所學知識有系統地掌握。

  北師大七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1.透過動手掂一掂、稱一稱的活動,讓學生親身體驗到物體有輕有重,逐步加深對輕重的感受和理解.

  2.使學生體會到物體的輕重和物體的體積之間沒有必然的聯絡.

  3.提高小組合作的能力,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

  教學重點

  透過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夠分辨什麼樣的物體輕,什麼樣的物體重.

  教學難點

  1.透過中介物體、等量代換比較物體的輕重.

  2.運用多種方法比較物體的輕重.

  教學用具

  彈簧秤、皮筋、簡易天平、水槽和托盤、藍、綠、黃、紅四種顏色的盒子各九個(綠的和藍的為空盒子,綠的比藍的輕,黃和紅盒子中裝東西,輕重相近,比白藍盒子都重,四個盒子中綠的最大,藍的最小,黃的和紅的大小中等且相近.)

  教學過程

  一、活動一:“掂球遊戲”感受輕重

  (一)遊戲

  教師介紹遊戲:遊戲叫“看誰扔的遠”.同學們每人拿一個球在同一條線後面往前扔,如果有兩個球讓你挑,為了扔的最遠,你會怎麼挑呢?

  (二)教師出示兩個大小一樣但輕重不同的球,讓一個學生到前面挑一挑.教師雙手端平並同時遞給學生並給予協助,讓其他學生看到掂的過程.

  (三)小結

  看來物體是有輕重的,有的比較輕,有的比較重,而且有時候,分辨他們的輕重,是很重要的.並且用我們的兩隻小手,就能感受到它們的輕重,你們想不想都來感受感受?

  二、活動二:掂自己身邊的物體,感受輕重

  (一)請你從你身邊選兩樣物品,用手仔細的掂一掂,感受一下誰輕誰重,並把你的感受告訴給你同組的同學聽,看誰選的物品和別人不一樣.

  (二)小組彙報

  教師:哪個組已經掂完了,願意把你的感受說給大家聽一聽嗎?

  三、活動三:掂不同的盒子,感受輕重

  教師:看來你們的感覺非常準.老師有幾樣物品,想借你們的小手感受一下,判斷一下他們的輕重,願意嗎?

  (一)實驗一

  教師:我看到想參加我們活動的同學,現在都已經坐好了,在等我把東西發給他.

  1.發藍盒子和綠盒子

  要求:絕對不許動,只能看,觀察觀察 ,猜一猜這兩個盒子哪個比較輕,哪個比較重,但你猜的一定要有道理,一會說給大家聽一聽.

  2.你覺得他們兩個比,誰輕誰重?為什麼?(大的重)

  3.到底誰輕誰重,趕快試一試!(學生動手掂.)

  4.說說你的感受?還想接著玩嗎?

  (二)實驗二

  教師:想玩的同學又已經做好準備了,眼睛都看著老師呢.

  1.老師這裡還有一個黃色的盒子,還是不能動手,你再猜猜看.這3個盒子中誰比誰重?誰比誰輕?可以四個人小聲的商量商量,一會把你猜的道理說給同學聽聽.

  2.教師請同學說自己的猜想.

  3.到底誰猜的對呀?你們是不是特別想知道.動手試試吧!

  4.教師提問:這個綠盒子怎麼一會兒輕,一會兒重?它到底是輕還是重?

  5.這次為什麼很多同學沒猜對呢?

  6.小結:看來,並不是物體越大就一定越重,越小的物體就一定輕.

  (三)實驗三

  教師:如果還想玩就請把綠、藍盒子輕輕放到位子裡,看哪個組的動作又快又輕!

  1.老師這兒還有一個盒子,還是不能動,你能判斷出他們誰輕誰重嗎?只憑觀察,你們能判斷嗎?

  2.怎麼這次有很多同學都不做判斷?怎麼不發表意見了,有什麼困難嗎?

  3.同學們都認為,只憑觀察已經不能判斷它的輕重了,你們想怎麼辦?(動手掂一掂)

  4.說說你的感受,有不同的感受嗎?換手再掂一掂.

  教師提問

  (1)你們有同樣的感覺嗎?(學生出現分歧.)

  (2)咱們的意見不一樣了,這可怎麼辦呀?

  (3)看來,在有的時候用我們的一雙小手也不能準確的判斷出物體的輕重了,那麼有沒有辦法呢?

  北師大七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篇1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換律和結合律。

  2、藉助觀察、比較、概括等方法,應用乘法交換律和結合律進行簡便計算,培養學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3、培養學生運用新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1、使學生理解並運用乘法交換律和結合律。

  2、乘法交換律和結合率的運用。

  教具準備:

  口算卡片

  教學過程:

  一、匯入

  1、出示口算卡片

  50x70=125x8=40x5=11+7=4+25=

  70x50=8x125=5x40=7+11=25+4=

  2、複習乘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稱:

  板書:5x4=20

  因數因數積

  二、教學實施

  1、領會主題圖

  (1)、觀察圖意

  (2)、說說你從圖中你瞭解到了那些資訊

  (3)、根據圖中帶給我們的資訊,可解決那些問題?

  2、出示例1:負責挖坑、種樹的一共有多少人?

  (1)、分析數量關係

  (2)、列式計算:4x25=100(人)或25x4=100(人)

  (3)、引導觀察,比較兩種解決的結果,這兩個算式之間可以用什麼符號連線?(4x25=25x4)

  (4)、這個等式說明了什麼?(把4和25兩個因數交換位置,積不變)

  (5)、舉例

  (6)、歸納總結:

  交換兩個因數的位置,積不變,叫乘法交換律。

  (7)、用字母表示乘法交換律

  AxB=BxA

  說一說A、B可以是那些數?(A、B可以是任何兩個不同的數)

  (8)、找一找,主題圖中哪個問題可以用乘法交換律來解決。

  師:加法中有結合律,乘法中是不是也會有結合律呢?乘法的結合律會是什麼樣的?我們一起研究一下。

  2、出示例2:有25個小組,每組要種5棵樹,每棵樹要澆2桶水。一共要澆多少桶水?

  (1)、讀題,分析數量關係。

  (2)、請同學用不同的方法解答。板書解題思路。

  方法一:(25x5)x2方法二:25x(5x2)

  =125x2=25x10

  =250(桶)=250(桶)

  (3)、小組討論兩種解法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4)、這兩個算式之間可以用什麼符號連線?

  板書:(25x5)x2=25x(5x2)

  (5)、觀察下面三組算式,說說你發現了什麼?

  (15x6)x10( )15x(6x10)

  (125x80)x3( )125x(80x3)

  (12x25)x4( )12x(25x4)

  (6)、歸納總結:

  三個數相乘,先乘兩個數,或者先乘後兩個數,積不變,叫乘法結合律。

  (7)、用字母表示乘法結合律:(AxB)xC=Ax(BxC)

  這裡A、B、C表示的是大於或等於0的整數。

  3、比較、概括、歸納

  比較加法交換律和乘法交換律,加法結合律和乘法結合律,你發現了什麼?

  交換律是兩數相加(乘)的規律,既交換兩個加(因)數的位置,和(積)不變;結合律是三數相加(乘)的規律,既可以從左往右計算,也可以先把後兩個數先相加(乘),和(積)不變。

  4、鞏固提高

  (1)、填一填:

  75x26=( )x( )8x2=2( )

  AxB=( )x( )ax( )=15x( )

  125x7x8=( )x( )x7(40x15)x[]=40x([]x6)

  25x(4x[])x([]x4)x132x4x6x5=(4x6)x([]x[])

  (2)、學校教學樓共有4層,每層有5間教室,每個教室安6盞燈。一共需要多少盞燈?

  5、課堂小結:

  透過本節課的學習,你都有哪些收穫?

  北師大七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篇12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解決生活問題中理解連減的簡便計算方法,體驗計算方法的多樣化。

  2、培養學生根據具體情況選擇演算法的意識與能力,發展思維的靈活性。

  3、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絡,能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理解連減時不同演算法的算理。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師:同學們,寒假期間,你都去過哪些地方?

  二、小組合作,探索新知

  1、出示情境圖。(多媒體演示)

  師:現在正是踏青的好季節,李叔叔打算外出旅遊。在出發前,他要查閱資料。請同學們看,你從圖上能瞭解到哪些資訊?

  《自助旅遊》這本書共234頁

  李叔叔昨天看了66頁,今天又看了34頁。

  問:還剩多少頁沒看。

  師:這個問題同學們會解決嗎?那就試試吧。

  2、小組交流彙報。

  師:你們是怎麼想的?

  第一種解法:234—66—34(從總頁數中減去昨天看的,再減去今天看的。)

  第二種解法:234—(66+34)(先算出昨天和今天一共看了多少頁,再從總頁數中減掉。)

  第三種解法:234—34—66(先從總頁數中減去今天看的,再減去昨天看的。)

  師:同學們用不同的方法解決了這個問題,下面就請你從這三個算式中任選一個計算一下吧。

  3、交流。

  你是用哪種方法計算的?

  4、小精靈(動畫人物)總結。

  透過解決問題可以看出,在計算連減時,有多種方法。可以從左往右按順序計算;也可以把減數加起來,再從被減數里去掉;還可以先減去後面的減數,再減去前面的。我們可以根據算式中資料的特點選擇合適的演算法,進行連減的計算。(板書課題:簡便運算)

  5、現在我把234改成266,想一想,你認為怎樣計算簡便?

  (學生思考回答)

  三、鞏固練習

  1、比一比,誰的方法簡便。

  621—82—18560—178—22756—189—156

  2、利民水果店原有711千克蘋果,已賣了476千克,壞了24千克,還剩多少千克好蘋果沒賣?

  3、提出可以用連減計算解決的實際問題。

  四、小精靈總結全課

  同學們在運用不同方法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瞭解了連減計算的不同方法,並且都能把所學的數學知識巧妙的運用到生活中。希望你們平時多留心、多觀察,發現和解決更多的數學問題,獲得更多的數學知識。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