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數學小學二年級上冊教案(精選13篇)

義務教育數學小學二年級上冊教案(精選13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編寫教案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我們該怎麼去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義務教育數學小學二年級上冊教案(精選13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義務教育數學小學二年級上冊教案 篇1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第三冊第30頁至32頁。

  教材分析:

  本課時是學生第一次接觸長度單位,它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初步建立1米的觀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觸“米”不多,對長度單位缺乏明確的認識。教材透過讓學生看一看、比一比、認一認、量一量、想一想等實踐活動,使學生對測量長度的工具米尺有一個感性的認識,瞭解1米大致長度,從而初步建立1米長度的表象。教材還根據需要編排了一些讓學生實際測量物體長度的練習和估計長度的練習。

  教學目標:

  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米,瞭解米的實際長度,初步建立1米的長度觀念。會用米尺度量物體的長度,並培養初步的估算能力。

  教學準備:

  米尺、捲尺、1米長繩子、跳繩

  教學過程:

  一、匯入

  1、師:今天老師要和同學們一起來學習“米的認識”,(板書:米的認識)猜一猜,“米的認識”我們會學些什麼內容?你怎麼會想到要學這個?

  學生可能出現回答:

  學習尺子;學習長度;米到底是什麼;(當學生出現各種回答時,問為什麼會想到學這個)(評價:猜想要有根據)

  2、師:你知道有哪些尺子?誰願意把你知道的尺子介紹給大家?(學生介紹,教師補充,學生提到一種尺時,教師儘量出示實物)

  (1)長尺、三角尺:做作業時可以用來劃線,可以測量比較短的物體的長度

  (2)捲尺:測量比較長的距離

  (3)米尺:教師在黑板上劃線用,測量物體的長度

  3、師:哪些地方或什麼時候要用到尺子?

  學生可能出現回答:

  劃線的時候;體檢時量身高時;跳遠比賽時;

  4、這麼多的尺子各有各的用處,這節課我們主要來研究“米尺”。

  二、介紹米尺

  1、(出示米尺實物)師:這是把米尺,請你仔細觀察,你觀察到的米尺是什麼樣的?(學生個別回答)

  學生可能的回答:米尺是直直的長長的,兩面有有線和數(都有些什麼數啊?)。

  2、師:米尺上的線我們叫刻度線,米尺的兩面都有線和數,其中一面的數是從0到100的,很多尺子是從1到99,請同學們找到這一面,其實1的前面還有一個0,99的後面還有一個100(媒體出示尺的兩端),從0刻度線到100刻度線的距離就是1米。(板書:1米)

  3、介紹米:師:米是國際長度單位,它的單位符號是“m”。

  教師範讀,學生跟讀並書空。

  三、初步感知,建立1米的觀念

  1、感知1米的長度

  (1)師:每個同學手中有一根1米長的繩子,請你輕輕地拉起繩子的兩端(教師同時示範),這時你兩臂之間的距離是多少——1米。手臂不要動,輕輕地放掉繩子,看一看,你兩臂伸得多少開就是1米。

  (2)放下手臂,不依靠繩子,直接用手比劃出1米有多長,試試看,如果實在有困難就請繩子再幫你一次忙。

  (3)反饋:誰來告訴老師,1米有多長?(選一個學生表示)他表示的是不是1米呢?給他量一量(同組同學量)

  (4)小組合作,一個同學用手勢表示出1米,一個同學量

  (5)全班用手勢告訴老師:1米有多長。老師測量其中幾個同學。

  2、感知1米的高度

  (1)師:老師把米尺豎放,看一看,從老師的腳底到哪裡是1米?

  (2)請你估計估計,如果在你們身上,1米可能會到哪裡?

  (3)用米尺在你自己的身上比一比,從腳底到哪裡是1米?(每組只有一把米尺,因此指定每組從哪個學生開始)

  (4)反饋:誰來告訴老師,1米有多高?

  為什麼1米到老師的腰上,到他是下巴,到他是嘴巴呢?(感受1米是個固定的長度,是一樣高的,但在不同身高的人身上會到不同的部位)

  3、閉上眼睛想一想,1米到底有多長、多高。

  4、找一找:知道了1米有多長,那麼請你找一找,教室裡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米的?(黑板的寬,門寬……)看哪個小朋友的眼睛最亮。

  能量的及時量,並講授量的方法。

  (量時0刻度線對準要量物體的一端,從0到100就正好是1米)

  四、小小估計員

  1、估計門的高度

  (1)先學生個別估

  師:下面我們做個遊戲:小小估計員。請你能估計一下這扇門的高度,你覺得這門的高度大約是多少?把估計的結果寫在紙條上。

  學生個別估計。

  (2)驗證,教師大致測量,學生把測量結果填進表格。

  (3)估得這麼準,你們是怎麼估計的?

  (表揚估計得準的同學,估計有根有據)

  2、估計黑板的長度

  師:我們上課用的這塊黑板有多長呢,請你估一估。

  (1)學生自由估計,把估計結果寫在紙上。

  (2)驗證:

  A、估計得是不是準,量一下就知道,誰願意上來量一下?

  B、一個人行不行,要不要請助手?(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C、其他同學仔細觀察並思考,測量長度是幾米的物體的時候要注意什麼?(1米量好後要做個記號,然後從記號那裡開始量)

  (除了用米尺量,還可以用什麼尺來量?)

  3、先估計,後測量

  教室的長大約是(8 )米

  教室的寬大約是(6 )米

  講臺桌的高大約是( 1 )米

  跳繩長大約是(2 )米

  (1)估計:請你估一估這些物體的長度。

  (2)分小組測量,選一組測量教室的長,一組測量教室的寬,一組測量講臺的高,其餘組測量跳繩的長,音樂開始時開始測量,音樂停止時停止,如果音樂停止前已經測量完的小組可以輕輕地去測量你想測量的物體的長度。

  (教師到組指導,特別是測量跳繩的一組,測量軟的物體時該注意什麼。)

  五、小結: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什麼知識?你有什麼收穫?

  六、活動:

  1、從教室後面走到前面大約要走幾步?

  測量了教室的長,那麼那麼長的距離,我們走要走幾步呢,想不想走一走?

  2、走10步,量一量走了多少米。

  數學教案-米的認識

  義務教育數學小學二年級上冊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從具體的生活情境中發現問題,掌握解決問題的步驟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

  2、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等良好的學習習慣,初步培養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透過學習,使學生認識到小括號的作用。

  4、透過解決具體問題,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熱愛數學的良好情感。

  教學重點:

  使學生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難點:

  從不同的角度發現並提出問題以及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

  教學準備:

  實物投影、麵包房情境圖。

  教學過程:

  一、情景匯入,激發興趣

  1、談話:小朋友昨天我們去遊樂園,今天,我們去麵包房看看,看看那裡有什麼好看的,想嗎?

  2、投影出示遊樂園麵包房圖,問:“我們看看圖中的小朋友們在做什麼?”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畫面上來。

  3、讓學生觀察畫面,提出問題。教師適當啟發引導:還剩多少個麵包?學生自由發言,提出問題。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觀察主題圖問:看到這個畫面,你想知道什麼?學生自由發言。教師有選擇的板書::還剩多少個麵包?

  2、觀察瞭解資訊:從圖中你知道了什麼?

  3、小組交流討論。

  (1)應該怎樣計算:還剩多少個麵包?

  (2)獨立思考後,把自己的想法在組內交流。

  (3)選派組內代表在班中交流解決問題的方法。

  4、把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記錄在黑板上。

  方法一、54-8=46(個)46-22=24(個)

  方法二、8+22=30(個)54-30=24(個)

  5、比較兩種方法的異同。明確兩種方法的結果都是求:還剩多少個麵包?,在解決問題的思路上不同。

  6、把兩個小算式你能寫成一個算式嗎?學生嘗試列綜合算式。

  板書:(1)54-8-22(2)54-(8+22)

  交流:你是怎麼想的?若第二種綜合算式有困難教師進行點撥指導。特別強調計算時先算小括號裡面的。

  7、完成練習一第5題先讓學生仔細看圖,明確要解決的問題,並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8、小結。

  三、練習鞏固,應用實踐

  1、練習一的第2題,讓學生說明圖意,明確計算的問題後,讓學生獨立列式解答。然後請幾名學生說一說解決問題的方法,給有困難的學生以啟發。

  2、練習一的第3題,讓學生自己獨立完成。彙報解決問題的思路時,強調小括號的使用。

  四、課堂總結

  透過今天這節課我們又學到了什麼本領?你能把我們今天學會的知識解決我們生邊的問題嗎?

  義務教育數學小學二年級上冊教案 篇3

  設計說明

  1、培養學生用多種方式分析數量關係。

  理解數量之間的關係是解決問題的前提條件。為了讓學生理解數量之間的關係,本節課注重讓學生經歷從示意圖中發現數學資訊、提出問題並解決問題的過程,並讓學生結合示意圖,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思考過程,將對數量關係的分析與平均分聯絡起來。透過圖形表徵和語言表徵等多種形式,將具體問題和運算的意義聯絡起來,使學生有理有據地選擇演算法。

  2、經歷由具體到抽象的過程,讓學生獲得方法,提高能力。

  解決問題主要是分析數量之間的關係,而數量之間的關係的分析則是學生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問題的過程。本節課充分利用主題圖呈現的用除法解決的兩種不同的現實情境,幫助學生把抽象的問題具體化、直觀化,讓學生經歷從現實生活或具體情境中抽象出數學問題的過程。同時啟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讓學生自主交流解決問題的方法,體會要解決的問題與除法意義之間的聯絡,進一步加深學生對除法意義的理解,讓學生獲得解決問題的基本經驗和方法,從而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

  學生準備圓片

  教學過程

  談話匯入

  1、課件出示教材23頁例3主題圖,說說你看到了什麼。(分組交流各自從圖中看到的資訊)

  2、組織學生彙報。

  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

  1、教學例3,探究解題方法。

  (1)引導學生從圖中發現數學問題,並講給同桌聽。

  (2)學生討論、交流,並彙報。

  預設

  生1:15只蠶寶寶,平均放到3個紙盒裡,每個紙盒放幾隻?

  生2:15只蠶寶寶,每個紙盒裡放5只,要用幾個紙盒?

  (3)引導學生分析第一個問題。

  ①學生小組合作,先分析問題,然後彙報方法。

  預設

  方法一:用圓片代替蠶寶寶,動手分一分。

  方法二:用筆畫一畫。

  ②教師強調:我們可以用動手操作的方法幫助分析數量關係。

  (4)引導學生列出算式,並說說自己是怎麼想的。

  ①學生列出算式:15÷3=5(只)。

  ②彙報想的過程:求每個紙盒放幾隻,就是求每份數,這是平均分,應該用除法計算。

  (5)引導學生自己動腦思考,第二個問題該怎樣解決,並說明理由。

  ①學生列出算式:15÷5=3(個)。

  ②彙報解題思路:15只蠶寶寶,每個紙盒裡放5只,求要用幾個紙盒,就是求15裡面有幾個5,這也是平均分,應該用除法計算。

  (6)透過解決這兩個問題,引導學生髮現它們的不同點和相同點,並與小組裡的同學討論。(學生討論,然後交流討論的結果)

  不同點:第一個問題是求每份數,第二個問題是求份數。

  相同點:兩個問題都是平均分,都用除法計算。

  2、學習用乘法檢驗。

  (1)引導學生質疑:大家解決的這兩個問題到底對不對呢?你們能想辦法檢驗一下嗎?

  (2)學生在小組內討論檢驗方法,並檢驗解答是否正確。

  (3)引導學生總結檢驗方法:可以用乘法檢驗。

  3、總結。

  我們剛剛用學過的知識解決了一些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這就是這節課我們要學習的內容。

  設計意圖:先將學生置身於現實問題情境中,引導學生選取自己所需的資訊,提出問題,並解決問題。再在分析、比較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讓學生掌握分析數量關係和解決問題的方法,為進一步學習乘除法應用題作鋪墊。

  義務教育數學小學二年級上冊教案 篇4

  教學內容:7的乘法口訣、8的乘法口訣、9的乘法口訣、乘法口訣表以及用7~9的乘法口訣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目標:

  知識點:

  1、經歷編制7—9的乘法口訣的過程,體驗 7—9的乘法口訣的來源。

  2、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訣的意義,初步記熟7—9的乘法口訣,能用乘法口訣進行簡單的計算。

  3、會用乘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透過編制乘法口訣,初步學會應用類推的方法學習新知識。

  能力點:

  使學生能用乘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德育點:

  結合教學使學生受到愛學習、愛勞動的教育,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獨立思考等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讓學生體驗 7—9的乘法口訣的來源。理解乘法的意義,在理解的基礎上熟記7--9的乘法口訣。

  教學模式:“自主探究”教學模式。

  教學難點:7--9的乘法口訣。

  課時安排:

  1、7的乘法口訣 4課時

  2、8的乘法口訣 3課時

  3、9的乘法口訣 4課時

  4、整理複習 1課時

  1、7的乘法口訣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教材第72頁。

  教學目標:

  知識點:

  1、經歷編制7的乘法口訣的過程,體驗 7的乘法口訣的來源。掌握口訣的特徵,並熟記口訣。

  2、讓學生主動投入到學習中去,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動手能力和合作交流的意識。

  能力點:

  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及團結協作的良好品質。

  德育點:

  經歷知識形成的全過程,體驗探究的樂趣;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體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教學重點:經歷編制7的乘法口訣的過程。

  教學難點:掌握口訣的特徵,並熟記口訣。

  教學模式:“自主探究”教學模式。

  教具準備:每人一套七巧板。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教師出示七巧板,介紹:這是我們祖先很早就發明的七巧板,它是由七個小圖形組成的。只要你喜歡開動腦筋,這七個神奇的圖形就會變出許多美麗的圖案。請你們拿出自己的七巧板擺一擺,看能擺出那些可愛的圖案。

  學生獨立拼擺,在班裡交流。

  師:看來同學們都會用這七個七巧板擺自己喜歡的圖案,那你們看七巧板還能擺出哪些可愛的圖形?

  出示教材第72頁例1的圖案和統計表。

  二、自主探究:

  1、師:有這麼多美麗的圖案,老師想知道拼擺這些圖案一共用了多少個七巧板?同學們你們有哪些好的辦法呢?

  學生彙報。

  師:這麼多的方法你最喜歡哪種方法?

  2、完成統計表。

  仔細觀察統計表裡的資料,你發現了什麼?

  學情預測:每多擺一個圖案就多用7個七巧板。

  1個7是7,2個7是14,……7個7是49。

  3、師:想一想我們學過的“求幾個幾是多少?”可以用什麼方法來計算?

  學生獨立寫出相應的乘法算式。小組合作編出口訣。

  師:經過大家共同努力,編出了7的全部口訣,那我們就用讀的方式來享受一下自己的勞動成果。

  交流一下編口訣的方法。

  4、比一比誰先記住7的全部口訣。交流記口訣的方法。

  5、對口令。(師生、生生)

  三、拓展應用:

  1、一個星期有幾天?2個星期有幾天?3個星期有幾天?4個、5個、6個、7個呢?

  說一說你是怎樣想的?

  2、計算,說口訣。

  7×3 7×5 7×6 7×4 7×7 7×2

  7×1 3×7 5×7 2×7 6×4 6×5

  4×7 6×7 5×2 1×7 6×6 5×4

  3、遊戲:郵遞員送信。

  35 21 42 28

  7×5 7×6 5×7 4×7 3×7 7×4

  6個7 5個7 6×7 7個3 4個7

  4、73頁第4題。

  學生說明圖意,你能提出問題嗎?自己獨立解答。

  5、7×2+7 7×5+7 7×7-7

  這三題可以怎樣計算?能用乘法口訣計算嗎?哪句口訣?

  6.:開放題:如果忘記了7*6=?你可以怎樣想積?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教材第74-75頁。

  教學目標:

  知識點:

  理解7的乘法口訣的意義,記熟7的乘法口訣,能用乘法口訣進行簡單的計算。

  能力點:

  會用乘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德育點:

  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體會學習乘法的用處。

  教學重點:記熟7的乘法口訣,能用乘法口訣進行簡單的計算。

  教學難點:用乘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模式:“自主探究”教學模式。

  教具準備:實物圖、小棒。

  教學過程:

  一、基本練習:

  1、背7的乘法口訣。

  2、對口令。

  3、填空:

  二七( ) 四( )二十八 三七( )

  ( )三十五 六七( ) ( )七四十九

  三五( ) ( )七得七 三四( )

  4、看卡片說得數和口訣。

  7×5 7×3 7×6 6×4 5×2

  7×2 7×4 7×7 6×5 6×2

  5×7 6×6 3×7 5×5 4×7

  5、看數說它是由幾和幾相乘得來的。

  12 21 28 16 35 14 42 36

  二、自主探究:

  教室裡要擺3行花,每行7盆。一共要擺多少盆?

  水彩筆每盒5元,買7盒, ?

  問:要求問題也就是求什麼?用什麼方法計算?

  學生獨立分析計算,再交流想法。

  三、拓展應用:

  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星

  請將本月的日曆記錄在上表中。

  1、第一個星期日是( )號;第二個星期日是( )號;

  第三個星期日是( )號;第四個星期日是( )號。

  2、仔細觀察著四個數字,你有什麼發現?根據你的發現解決下面的問題。

  第二個星期日是()=()+7×();

  第三個星期日是()=()+7×();

  第四個星期日是()=()+7×()。

  義務教育數學小學二年級上冊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數學廣角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從二年級上冊開始新增設的一個單元,是新教材在向學生滲透數學思想方法方面做出的新的嘗試。排列和組合的思想方法不僅應用廣泛,而且是學生學習機率統計的知識基礎,同時也是發展學生抽象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的好素材,本教材在滲透數學思想方法方面做了一些努力和探索,把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透過學生日常生活中最簡單的事例呈現出來。

  教材的例1透過2個卡片的排列順序不同,表示不同的兩位數,屬於排列知識,例1給出了一幅學生用數字卡片擺兩位數的情境圖,學生可以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然後小組交流擺卡片的體會:怎樣擺才能保證不重複不遺漏。教材以學生熟悉而又感興趣的生活場景為依託,重在向學生滲透這些數學思想方法,將學習活動置於模擬情景中,給學生提供操作和活動的機會,初步培養學生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為學生今後學習組合數學和學習機率統計奠定基礎。

  學生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需要用排列組合來解決的知識。如體育中足球、乒乓球的比賽場次,密碼箱中密碼的排列數等等,作為二年級的學生,已有了一定的生活經驗,因此在數學學習中注意安排生動有趣的活動,讓學生透過這些活動來進行學習,經歷簡單的排列組合規律的數學知識探索過程,讓學生在活動中探究新知,發現規律,從而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

  教學目標:

  1.透過觀察、實驗等活動,使學生找出最簡單的事物的排列數和組合數,初步經歷簡單的排列和組合規律的探索過程;

  2.使學生初步學會排列組合的簡單方法,鍛鍊學生觀察、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3.培養學生有序、全面思考問題的意識,透過小組合作探究的學習形式,養成與人合作的良好習慣。

  設計理念:

  根據學生認知特點和規律,在本節課的設計中,我遵照《課標》的要求和低年級學生學習數學的實際,著眼於學生的發展,注重發揮多媒體教學的作用,透過課件演示、實物投影、動手操作、遊戲活動等方式組織教學,做到:

  a、創設情境 活用教材

  我對教材進行了靈活的處理,創設了六一參觀體育館這樣一個情境,在一個又一個的活動情境中滲透排列和組合的思想方法,讓學生親身經歷探索簡單事物排列和組合規律的過程,在活動中主動參與,在活動中發現規律。

  b、關注合作 促進交流

  以小組合作的形式貫穿全課,充分應用分組合作、共同探究的學習模式,在教學中鼓勵學生與同伴交流,引導學生展開討論,使學生在合作中學會了知識,體驗了學習的樂趣,思維活動也更加活躍。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師:馬上就是六一兒童節了,你們打算怎麼度過這個屬於我們自己的節日呢?

  學生自由回答。

  師:老師決定今天這節課帶大家去體育館玩一玩,你們願意嗎?

  (課件出示體育館的場景,學生興趣盎然。)

  [創設參觀體育館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符合低年級兒童的年齡特點,抓住了童心,為新課的順利進行作好了鋪墊。]

  二、合作學習,構建模型

  1.初步感知。

  師:瞧!有這麼多運動員在這兒參加比賽,現在想請大家給運動員試著編一個號。

  課件顯示:

  學生同桌討論,指名回答:12和21。

  2.合作探究。

  師:(課件在原基礎上加一個3)如果是1、2、3三個數字呢?能編出幾個號?能組成幾個兩位數?請大家拿出數字卡片動手擺一擺,組長把大家的討論結果記錄在答題卡上。比比看,哪個組找的最多。

  (活動開始,教師巡視。)

  以組為單位派代表上臺彙報,將答題紙展示在投影儀上。

  師:有的組擺出了4個不同的兩位數,有的組擺出了6個不同的兩位數,你們是怎麼擺的?有什麼好辦法?

  (鼓勵方法的多樣化,對各組的不同方法進行肯定和表揚。)

  結合發言,引導學生進行評價,選出優勝組。

  師生共同歸納:用數字排列組成數,要按照一定的順序確定十位上的數,然後考慮個位上有哪些數可以與其搭配。

  板書:不重複、不遺漏、有順序

  [在合作交流的過程中讓小學生經歷了簡單的事物排列與組合規律的過程,由2個數過渡到3個數的排列,給學生留有較大的探索交流空間,這樣做,既有利於學生的學習,又培養了學生樂於合作的習慣。]

  3.握一握。

  師:剛才各組同學都合作得非常好,大家真了不起!(走到優勝組旁邊,伸手和優勝組的4名同學握手)向你們表示祝賀!

  師:握手是我們見面時表示禮貌的一種方式,提到握手啊,老師要考考你們了,如果組內的4名同學每兩人握一次手,一共要握幾次呢?猜猜看!

  (指名回答,學生進行猜測。)

  師:究竟是幾次呢?請大家互相握握看吧!

  請一個組的同學上臺演示,其他同學一起數數。

  [用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實踐和應用意識,感受到數學的樂趣,從根本上體現了課堂的發展按學生的思維發展進行。]

  三、分層練習,鞏固新知

  1.乒乓球賽。

  師:這裡在幹什麼?

  (課件播放錄影片段:乒乓球比賽。)

  師:三個運動員每兩位只打一場,他們要決出冠軍需要進行幾場比賽?

  如果老師也參加進去呢?

  學生各抒己見,自由發言。

  2.搭配服裝。

  師:激烈的比賽結束了,馬上就要進行頒獎典禮了,這裡有兩件衣服和兩條褲子,同學們,獲獎選手可以怎樣搭配衣服呢?

  (課件出示圖片。)

  學生拿出學具卡片,獨立解決問題。

  彙報交流,投影展示,說說自己為什麼這樣設計。

  師:你想讓他們穿哪套呢?你是怎麼想的?

  3.付錢問題。

  師:為了獎勵獲獎運動員,組委會決定給他們買一份特別的獎品。

  (課件出示獎品盒以及標價:5元。)

  現在有一張5元,2張2元、5張一元,可以有幾種拿法?

  學生擺學具,上臺彙報,教師及時進行表揚。

  [讓學生在活動中運用新知識,三個層次的情境安排,給學生留有充足的空間,讓他們利用學過的數學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體現了數學的應用價值。]

  四、暢談收穫,全課小結

  師:今天大家玩的開心嗎?你有什麼感受和收穫?

  學生自由發言,暢談學習收穫。

  評析:

  本節課的教學設計始終以小組合作為主,改變了重教師講知識、輕學生構知識的教學模式,按照新的教學理念和兒童的認知特點,創造性的設計教學,將學生的學習活動置於參觀體育館這樣一個模擬情境中,凸現了數學學習的生活化。

  整個教學過程教師給了學生很大的學習空間,創設了給運動員編號、搭配衣服、買獎品等活動情境,使得學生始終在玩中感受數學,在玩中體會排列的知識,透過師生的雙邊活動、合作交流和自主探究,使學生完全在平等、自由、和諧的氛圍中學習。

  總之,這節課教師注重把數學和生活相溝通,讓學生在知識的活動中得到發展,在發展過程中習得知識,整個課堂充滿了生活氣息和生命活力!

  義務教育數學小學二年級上冊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明白東南西北的方向概念。

  2、能夠正確辨別物體的方向。

  3、能夠利用東南西北來描述物體的方位。

  4、透過學習東南西北的知識來感受我們祖國的地大物博,認識到生活中處處都存在數學的道理。

  教學重點:

  1、正確辨別物體的方向。

  2、利用東南西北來描述物體的方位。

  教學難點:

  1、建立東南西北的方向概念。

  2、在實際生活中正確運用東南西北的知識來為生活服務,特別是同一物體相對於不同參照物的方向的體會。

  教學準備:

  教學課件,卡片,學生課前收集生活中判斷方向的物體。

  教學設計:

  一、活動引入

  1、學生根據老師口令做動作。

  2、提問引入,提示課題。

  二、初步感受東、南、西、北的相對位置

  1、為學生分組並命名:東方隊,南方隊,西方隊,北方隊,中心隊。

  2、說一說:中心隊的前、後、左、右各是什麼隊?

  3、說一說:四周各隊的對面各是什麼隊?體會北方隊與南隊,東方隊與西方隊是相對的。

  三、在地圖上認識東、南、西、北

  1、觀察地圖,認識方向標。

  2、透過內蒙古自治區,海南,西藏,上海四個地方,在地圖上認識東南西北。

  3、 小結:面對地圖,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4、活動記憶。

  四、闖關大行動

  第一關:“五嶽”命名我能行!

  第二關:東、南、西、北我能辨!

  第三關:靈活運用我最棒!

  第四關:智慧生活我能行!

  義務教育數學小學二年級上冊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結合具體情境給定一個方向(東、南、西或北),能辨認其餘的七個方向,並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位置。

  2.能力目標:藉助辨認方向的活動,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絡。教學重點給定一個方向(東、南、西或北),能辨認其餘的七個方向。

  教學難點:

  藉助辨認方向的活動,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解決策略:

  合作探究前置作業根據主題圖說出體育館、商場、醫院和郵局分別位於學校的什麼方向。

  教學內容:

  知道東南、東北、西南、西北

  教學過程:

  一、情境匯入

  出示主題圖讓學生觀察:你看到什麼,並說出它們的方向。

  讓學生將自己置身於學校這個位置,用已經學過的方向知識,說一說體育館、商店、醫院、郵局分別在學校的什麼方向。教師先讓學生4人一組說一說,再由教師指名讓學生自己說一說。

  學生口頭回答後,教師讓學生填在書上,並讓學生在圖中將東、南、西、北四個方向標出。

  二、總結

  教師讓學生觀察剩下的4個建築物所在的方向與以前所認識的方向有什麼特別之處。教師讓學生討論後說一說少年宮、電影院、動物園所在的方向。教師引導學生髮現這樣描述方向真是太麻煩了,請大家分別給這4個方向取名字。小組討論後,將所取名字寫在書中的建築物的旁邊。教師讓學生多說一說這4個建築物分別在學校的什麼方向,最後教師總結。在教學中應該糾正學生北西、北東、南西、南東等錯誤說法。師生共同製作方向板,教師在黑板上板書指導,先將8個方向的點找出,並將北的方向給出,再讓學生自己寫出剩下的7個方向,

  學生製作,教師巡視指導。教師讓學生上臺展示方向。

  試一試(小組活動)

  (1)利用方向板說一說教室裡8個方向分別有什麼?

  (2)讓學生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教師給出班級面朝的方向,小組內說一說自己的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分別是哪位同學。小組活動後,指名說一說。使用方向板時,教師應讓學生注意方向板中的方向應與現實中面朝的方向相符。

  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學生小組交流,彙報。

  義務教育數學小學二年級上冊教案 篇8

  教材簡析

  這節課的教學是在學生已經認識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四個方向,是本單元教學的重點。教材尊重學生已有的經驗,注重引起學生反思,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讓學生主動構建方位知識,並且在試一試和想想做做中設計了與生活緊密聯絡的問題情境,幫助學生加深對方位的認識。

  目標預設:

  1、創設情景,使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正確辨認東南、東北、西南、西北,能根據給定的方向(東、南、西或北)辨認其他方位。

  2、引導學生有效地利用自身的生活經驗幫助理解方位知識,並學會利用指南針有條理地推斷出方位,同時明白位置的相對性,提高思維能力。

  3、在運用知識的過程中體會數學的價值,形成對數學的積極態度。

  教學重點:認識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四個方向。

  教學難點:在具體場景中根據不同的參照物來確定方向。

  教學準備:(學生分成4組,每組8人,分佈於教室的東、南、西、北四個方向)

  多媒體課件、方向板4塊、每組8個方位詞。

  一、引入

  按照座位說一說,你們組分別坐在這束花的哪一面。說對了,獎勵一面旗子。

  引出東、南、西、北。並用手指一指。

  二、展開

  1、在實際生活中,東、南、西、北大家都認識得很清楚,那麼在地圖或平面圖上,你們也能認識嗎?是怎樣認的?(誰知道十字指向標向上的箭頭指著什麼方向?)

  電腦出示圖1:實驗小學全景圖。

  師:同學們,告訴大家一個好訊息;咱們灌南縣要建公園啦!這個現代化的兒童活動中心就建在我們學校的正南方向。你們知道哪個方向是南嗎?

  電腦出示圖2:

  讓學生說說:學校的東、南、西、北面各有哪些建築物?

  點擊出現(東、南、西、北)這四個字樣。

  3、小結:東、南、西、北是我們已經認識的4個方向。

  4、隨著經濟的發展,也為了更好地方便咱們灌南人民的休閒、購物等活動,縣政府近年來在學校周圍興建了一些重要的場所。

  5、電腦出示,你知道英雄廣場在學校的哪一面嗎?小組討論一下,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你真聰明,我們把東面和北面之間的叫東北面(師用手勢比劃講解)

  小結:英雄廣場在學校的東北面。

  師指名學生再說說,英雄廣場在學校的( )面。並配合手勢練一練。

  6、電腦分別出示:這裡還有圖書館、華聯超市、鹽河二橋,它們又分別在學校的哪一面呢?小組同學討論一下。

  指名彙報交流。(彙報時先問問為什麼?)

  7、小結:同學們透過看圖,又認識了東北、東南、西北和西南這4個方向。(點擊出現4個方向)

  電腦出示圖:

  總結:同學們都知道,我們用上北、下南、左西、右東能很快的標註圖上的東、南、西、北這4個方向,怎樣才能很快地記住今天學習的東北、東南、西北、和西南這4個方向呢?請大家在小組之間說一說你是怎樣記住這幾個方位詞的。

  三、練習。

  ①指南針

  師:在野外或大海航行的時候,由於沒有建築物,很難辨別方向。在古代我們的祖先就發明了一種辨別方向的儀器,叫指南針。就指向哪兒?

  出示掛圖:你能根據指南針給出的一個方向來確定其餘七個方向嗎?

  先想一想,怎樣填得快,再在書上填一填,誰來說一說,你是怎樣填的,先填什麼?

  ②動物找家

  同學們一共認識了8個方向,這到哪也不會迷路了。可是有幾隻小動物在體育場參加運動後找不到家了,但它們都記得家住在哪,你能幫它們送回家嗎?聽聽它們是怎麼說的。

  ③製作方向板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能處處都寫著這8個方位詞,假如到了操場,到了自己家裡,怎樣才能很快地來辨別這8個方向呢?(找一個,就能找到另7個)我們可以制一個方向板來辨別方向。下面按照老師的要求操作。

  請組長拿出事先準備好的7個方位詞,發給每個小朋友一個詞。請按照指向標北的方向將方位詞擺在硬紙板相應的位置上。

  擺好後展示,並做移動位置說方向遊戲。(每一組由組長指令,按順序一起移動位置並報出你所在的方向)師示範操作。

  課後我們還可以用這個方向板去操場、校園外辨別方向了。

  ④動作比劃

  誰來說一說,教室的西北面在哪裡?

  師示範做手勢:如:東北伸出手先指向東,再伸出手指向北,兩手同時向中間拍一下,這時手就指向東北面了。

  全體小朋友起立,學生反覆練習,東北、東南、西南並指學生將拿著彩旗站在指定位置。

  四、小結:

  誰來說說今天學到了哪些知識?拿著小旗的同學起立,舉起來,向大家展示。

  這就是我們學過的一個成語四面八方。

  五、引申:

  (出示省地圖),你認識它嗎?它就是一幅江蘇省地圖,找找我們連雲港在哪?

  現在想去蘇州樂園遊玩,它在我們連雲港的什麼方向?你能做小導遊介紹一下嗎?

  義務教育數學小學二年級上冊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認識東北、東南、西北、西南四個方向;在辨認方向的活動中,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2.結合具體情境給定一個方向(東、南、西或北),能辨認其餘七個方向,並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位置,體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絡。

  3.會辨認平面示意圖,並根據平面示意圖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在學生學會辨認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辨認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四個方向,並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位置。教材設計的活動與學生生活密切聯絡,為學生提供思考與合作交流的空間。因此,我在教學中藉助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創設現實的活動情境,增加學生探索、體驗的機會,讓所有學生都能參與到數學活動中去。

  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

  我校是一所廠辦子弟小學,班上的47名學生中大部分是本廠子弟。班上的學生對數學學習充滿興趣,遇到問題敢於發表自己的想法,敢於嘗試解決,思維比較活躍。由於學生在二年級上學期已經學習了東、南、西、北這四個基本方向,因此對於本課的學習是有一定知識基礎的。

  教學設計

  第一部分教室裡

  (一)折一折

  (設計意圖透過折方向板的活動,喚起學生原有的知識基礎,複習已學過的東、南、西、北四個方向。)

  1. 折方向板

  同學們都喜歡摺紙遊戲,這節課一開始,我們就一起折一個方向板。

  請拿出一張正方形的紙,先對摺一下,再對摺一下,然後開啟,中間就有一個十字形的摺痕,這就是一個方向板了。想一想我們學過哪些方向。(東、南、西、北)請把這些方向寫在方向板上。這個方向板我們就做好了。

  2.在地圖上是怎樣規定方向的?你知道我們教室的北面在哪嗎?你是怎麼知道的?

  請大家把方向板的北面對準教室的北面放好。教室的南面在哪?請你向南面招招手,請你面朝東面敬個禮,請你面朝西面點點頭,面朝北面大聲地說:我認識方向了!

  (二)認一認

  (設計意圖藉助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透過創設情境,讓學生給方向起名字,從而激發學生主動探索的興趣,積極參與教學活動。)

  出示課題:辨認方向。

  (課件演示某一街區的地圖,出示以學校為中心,在它的東、南、西、北方向上的建築物。)

  1. 你能用東、南、西、北四個方位詞,說一說學校與這四座建築物的相互位置嗎?還有不同說法嗎?

  2.在學校的周圍還有一些建築物,你知道它在學校的哪個方向嗎?(課件逐一出示其他位置上的建築物。)

  有不同的看法嗎?你是怎樣想的?

  3.現在請辨認方向的高手指南針來告訴我們。(課件演示)

  普通的指南針上一般刻有八個主要方向,有北、南、西、東,剛才大家給這個方向起了一個名字,指南針也給它起了一個名字,叫作它跟大家起的名字一樣,你們真棒!

  (學生歡呼。)

  4.我們認識了四個新方向,現在,大家能不能準確地說出這些建築物分別在學校的什麼方向?(互相說說。)

  5.你還能提出哪些問題?

  (三)折一折

  (設計意圖透過讓學生自制方向板,對所學的新方向進行整理,培養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和空間觀念。)

  我們學習了四個新方向,你能在方向板上把它們表示出來嗎?

  1. 想想怎樣折,再寫一寫。

  2.你是怎樣做的?(演示)

  現在方向板上有八個方向了,我們可以用它幫我們找準方向,想一想、試一試。

  (四)試一試

  (設計意圖能正確使用方向板,會用它來辨認生活中的方向,能用語言描述物體所在的位置,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1. 怎樣使用方向板呢?(學生說想法。)

  使用方向板時,必須要先找準教室的某個方向(如北面),然後將方向板的這一方向(如北面)對準教室的相應方向(北面)擺好,這樣,就可以找準方向了。

  2.利用方向板,說一說教室裡的不同方向各有什麼。(互說)

  3.利用方向板,誰能給大家介紹一下,你周圍同學坐在你的哪個方向上?

  請第幾位學生站起來,和你們東北方向上的同學握握手

  4.誰能說說老師現在站在你的哪個方向上?

  大家都說對了,可為什麼你們的說法不同呢?是老師站的位置變了嗎?

  (學生悟出:因為觀察位置不同,所以說法不同。)

  第二部分教室外

  (設計意圖透過創設遊動物園這個情境,給學生提供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的空間、讓學生經歷從辨認平面示意圖上的方向到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這一過程,增加學生探索、體驗的機會,讓所有的學生都能參與到數學活動中,進一步發展他們的空間觀念。)

  師:剛才,我們在教室裡學習了八個方向,還在教室裡找準了方向。請同學們帶好方向板,現在我們就準備去遊動物園。

  師:老師把學校裡的花園設計成一個動物園,現在想請5名同學做動物管理員,其他同學做遊客。

  (一)公園大門口(物件:動物管理員)

  這是動物園的示意圖,在蘑菇亭的周圍有哪些動物館?你喜歡它們嗎?你想負責管理哪種動物?

  1. 崗前培訓

  禮貌接客。如果遊客能準確地說出動物所在的位置,不但請他看動物,還要送他一枚動物館的紀念章;如果說得不正確,就請他回到蘑菇亭重新辨認方向,再試著找動物。

  2.找位上崗

  看看示意圖,你負責的動物在蘑菇亭的哪個面?現在,我們一起去蘑菇亭看看,再找一找。

  (管理員找準方向成功上崗後,帶上動物頭飾。)

  (二)公園外(物件:遊客)

  1. 明確目的

  遊客們,請集合,我們準備進動物園了。進園時,請各位遊客拿好方向板,辨認好方向。因為只要你能找準方向,不但能看到你喜歡的動物,還可以獲得動物館裡漂亮的紀念章!

  2.介紹情況

  這個動物園有兩扇大門――南門、北門。如果你從南門進動物園,根據示意圖,很容易就能找準方向看到喜歡的動物;如果你從北門進動物園,那可具有挑戰性,因為一不留神,就很容易找錯方向。

  想想,你決定從哪扇門進動物園呢?

  請決定走南門的站這邊,決定走北門進的站那邊。(分開站好。)

  3.提出要求

  示意圖要看仔細,這樣才方便尋找動物所在的方向。

  動物園的正中心是蘑菇亭,咱們就以它為觀察點好嗎?不管你往哪扇門進,都要先到動物園的正中心蘑菇亭去集合,聽清了嗎?

  你可以邀請周圍的同學和你一塊逛動物園,商量好了嗎?出發吧!

  (三)蘑菇亭

  請各位遊客拿好方向板,準確地辨認好方向,才能看到自己所喜歡的動物並得到動物館的紀念章。游完動物園的遊客回到這兒集中。開始活動。

  (活動中,遊客要向動物管理員指出他所管理的動物館在蘑菇亭的哪個方向,只要遊客答對,管理員就在他的方向板上蓋紀念章;如果遊客答錯了,管理員將請遊客回到蘑菇亭重新辨認方向。)

  1. 反饋

  (1)你得了幾枚紀念章?

  (2)介紹你在蘑菇亭的哪個方向上看到了哪種動物。

  (3)我們要去猴山,就要往東走。我們一起去看猴子,猴子正在吃桃子呢!

  2.提出問題

  (1)老虎林在猴山的哪個方向?大象館呢?

  (2)剛才在蘑菇亭觀察老虎林是在東北面,大象館在東南面,為什麼這會兒又說它們分別在猴山的北面和南面呢?(生:位置變了。)

  3.小結

  今天大家都動腦筋積極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在學習上,我們還要向今天從北門進動物園的同學學習,學習他們不怕困難、敢於克服困難的精神,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學到更多的知識。

  教學反思

  本節課是根據學生是學習的主人的教學思想設計每一個教學環節的。在上課的過程中,我和學生一起發掘學習的樂趣。我覺得這節課的教學設計是成功的,在教學設計上,我把整節課分為課內學習和課外實踐兩大環節。

  課堂中,我讓學生根據已有的經驗辨別教室裡的物體所在的方向,製作方向板,並應用多媒體CAI,啟發他們自己編方向的名稱。當他們發現指南針上的方向名和自己編的方向名相同時,不禁歡呼起來,因為他們品嚐到成功的喜悅。當問及老師站在同學們的哪個方向上時,學生產生了一場小小的爭論,最後,他們非常了不起地說出:因為我們觀察的角度不同,所以我們說法不同。在課堂學習的過程中,學生成為學習的真正主人。

  課外設計了遊動物園的.實踐活動,我利用學校內的小花園,接著教材的情境繼續創設一個遊動物園的問題情境,給學生提供獨立思考與合作探索、體驗生活中物與物之間位置關係的機會。學生在生活中根據遊園示意圖透過小組的合作學習,找到正確的方向(東南、東北、西南、西北等),觀看自己所喜歡的動物,在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情境中的兩扇入園門的設計,注重了學生間的差異。總之,此遊戲讓所有的學生都積極參與到數學活動中,進一步發展了學生的空間觀念。

  透過這節課,我感受到只有在教學設計上緊扣新課程理念,學生在課堂上才會樂學、願學,學到真正有價值的數學。

  案例點評

  本節課的目標定位旨在促進學生的發展,重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設計上,教師敢於分地點教學,把整節課分為課內學習和課外實踐兩大環節。

  課堂中,教師讓學生根據已有的經驗辨別教室裡的物體所在的方向,製作方向板,並應用多媒體CAI,啟發學生自己編方向的名稱,認識平面示意圖,讓學生在觀察、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完成了從生活空間中辨別方向到平面圖中辨別方向的抽象認識過程。

  課外設計了遊動物園的實踐活動,把學生的視野拓寬到生活空間。利用學校內的小花園,創設了一個遊動物園的問題情境,給學生提供一個觀察生活中物與物之間的位置關係的材料與機會。學生在生活中根據遊園示意圖透過小組合作,找到正確的方向(東南、東北、西南、西北等),觀看自己所喜歡的動物,喚起了學生主動參與的熱情,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學生不但從中體驗了成功的喜悅,而且使學生完成從辨認平面示意圖方向到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這一過程。

  教師在創設情境時,有一設計值得提倡,即設計了兩扇門,由學生自己選擇入園的門。由於示意圖的指向標方向全是指北面,學生從北大門進,動物園中的動物方向就剛好與示意圖位置相反,這樣,所提供的資訊讓學生有了選擇性,讓不同的學生在學習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義務教育數學小學二年級上冊教案 篇10

  教材簡析:

  學生在一年級時已經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圖形,這是本節課的學習的支撐點。本課教材緊密聯絡學生的已有經驗,引導學生先把已經學過的長方形、正方形按邊的數量統一命名為四邊形,並以此為起點,引導學生主動關注圖形邊的數量,使學生在自主探索中認識五邊形和六邊形,形成要知道一個圖形是幾邊形,可以數一數它有幾條邊的認識,為今後進一步學習關於平面圖形作準備。

  在想想做做教材安排了折、剪、拼、搭等多種操作活動,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充分感知四邊形、五邊形、六邊形的特點,讓他們在興趣盎然的活動中充分感受圖形之間的聯絡和變換,發展空間觀念。

  教學目標:

  1、讓學生透過觀察、比較,初步認識四邊形、五邊形、六邊形等平面圖形。

  2、透過圖形的折、剪、拼、搭等實踐操作活動,使學生體會圖形的變換和聯絡,發展空間觀念。

  3、初步激發學生在活動中的參與意識,培養對數學的興趣,培養合作、交往的意識和創新意識。

  教學重點:

  透過觀察、比較、歸納等活動,初步認識四邊形、五邊形、六邊形等平面圖形。

  教學難點:

  在折、拼、剪、搭等活動中體會圖形的變換和聯絡。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學具準備:

  每人若干根小棒、一個信封,內裝一套四、五、六邊形紙片(地磚紋樣)、一張正方形紙,一把剪刀。

  教學過程:

  一、情境匯入,激發興趣

  出示情景圖:小朋友,新年裡小狗史努比蓋了一座新房子,看多漂亮!可惜還沒鋪地磚,史努比正為該鋪什麼地磚發愁呢!小朋友們,你們願意幫它去挑選一下嗎?

  二、實踐操作,自主探究

  (一)認識四邊形

  1、引導觀察:

  ⑴讓我們先來看看地磚樣品吧(多媒體出示)請小朋友把自己信封中的地磚樣品拿出來放在桌上。

  看,這些地磚的形狀可真多。你認識其中的哪幾種圖形呢?把它們找出來放在一邊。

  ⑵學生獨立操作。

  ⑶指名彙報:你找的是哪些圖形?(根據學生的回答逐一出示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等圖形)

  ⑷引導發現:觀察一下,這幾種圖形有什麼相同的地方?(都有四個角,四條邊)

  (評:巧妙設計貼近生活的情境,使抽象的幾何圖形的認識建立在已有的經驗上,使新知的展開顯得十分自然。)

  2、建立概念

  ⑴認識邊:真不錯,你們已經認識邊了!誰來把正方形的邊指給大家看看?(指名板演)

  ⑵揭示邊:象這樣直直的一條,我們就叫它邊(板書:邊)

  ⑶數邊:

  ①先拿起自己的正方形,摸一摸它的邊,再數一數正方形有幾條邊?(教師根據學生數的方法強調:數的時候要按一定的順序,注意首尾相連)

  ②小結:正方形有四條邊,我們就說正方形是由四條邊圍成的。(演示:圍成)

  ③那麼長方形和平行四邊形是由幾條邊圍成的呢?先自己數一數,再告訴同桌。

  ⑷小結:透過數一數這些形狀的邊,我們發現它們都是由四條邊圍成的,(板書:4)我們就可以把它們歸為一類,給他們取個共同的名字,叫四邊形(板書:四邊形)

  (評:在這個環節中,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透過找一找,數一數,喚起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並以此為起點,引導學生關注這些圖形邊的數量,並體會到可以根據圖形的邊的數量來命名,為後面學習五、六邊形巧設伏筆。)

  3、鞏固認識:

  ⑴再找一找,你們桌上還有四邊形地磚嗎?(指名展示)

  其他同學判斷:你們認為他找得對嗎?為什麼?

  ⑵完成想想做做第1題

  判斷:下面哪些圖形是四邊形?是的在( )裡畫。

  學生獨立完成後彙報,並說說剩下的圖形為什麼不是四邊形?

  (評:抓聯絡是認識事物的一種方法。這裡讓學生繼續找出其他的四邊形,使學生能用聯絡的眼光來認識四邊形有四條邊的共性,並透過使學生對四邊形的認識更進了一步。)

  (二)認識五邊形、六邊形

  1、分類、探究

  ⑴提出要求:觀察桌上剩下的地磚,你能把它們按照形狀分一分嗎?

  ⑵學生操作:先分一分,再告訴你的同桌,你是根據什麼分的?指名板演。

  ⑶彙報分法:你是怎樣分的?(五條邊的分在一起,六條邊的分在一起)為什麼要這樣分?你能分別給他們取個名字嗎?(根據學生回答板書:五邊形、六邊形)

  ⑷驗證:他說得對嗎?讓我們一起拿起自己的地磚數數看。

  ⑸小結:由五條邊圍成的圖形叫什麼名字?由六條邊圍成的呢?

  2、鞏固認識:(完成想想做做第2題)

  ①提問:你會用小棒搭一個五邊形嗎?

  ②嘗試操作:每人獨立搭一個五邊形

  ③交流彙報:搭一個 五邊形,你用了幾根小棒?(指名板演)

  思考:搭一個五邊形最少需要幾根小棒?為什麼?

  搭一個六邊形最少需要幾根小棒呢?請你搭搭看。

  (評:透過組織分類、取名活動,使學生利用認識四邊形的經驗自主遷移,從而建立五、六邊形的概念,並形成要知道一個圖形是幾邊形,可以數一數它有幾條邊的認識,使學生充分體會到學習數學的樂趣。)

  3、課堂小結,揭示課題:

  剛才,我們把這些地磚按形狀分成了幾類?在分的過程中我們認識了哪些圖形?(四邊形、五邊形、六邊形)真了不起,今天我們要認識的圖形,你們都已經認識啦!(板書課題)

  三、鞏固練習,深化認識

  1、完成想想做做第3題

  ①提出要求:先數一數這些圖形各有幾條邊,照樣子寫在圖形上,再填表。

  ②學生獨立完成後彙報。

  2、完成想想做做第4題

  ①先電腦演示折法,讓學生說說折出的是幾邊形。

  ②讓學生照樣子折,邊折邊自己填空。

  ③學生獨立完成後彙報。

  3、完成想想做做第5題

  ①嘗試練習:先自己試著動手分一分。

  ②彙報交流:(指名展示)你是怎樣分的?

  ③小結:分的時候可以從一個頂點開始,每次分出一個三角形,就能使分到的三角形個數最少。

  四、全課總結

  今天,我們認識了哪些圖形?你有什麼收穫呢?

  五、拓展思維(完成想想做做第6題)

  ⑴提出問題:在一張正方形的紙上剪下一個三角形,剩下的是一個什麼圖形?

  ⑵小組交流、合作:先動手剪一剪,看看和你猜的一樣嗎?再互相交流。

  ⑶全班交流,互相展示

  (評:在鞏固環節,教師透過組織各種折、剪、拼、搭等實踐操作活動,不僅使學生對這些圖形的認識更深刻、更清晰,而且也使學生對圖形間的聯絡和變換產生濃厚的興趣,這樣做有利於培養學生空間觀念,培養學生在動態中認識事物。也有利於激發學生富有個性的探索和嘗試,啟用學生髮散性思維,培養創新意識和數學能力。)

  義務教育數學小學二年級上冊教案 篇11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經歷認識線段的活動過程,會描述線段的特徵,會畫線段。

  2.聯絡學生生活的實際,培養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感受生活與數學的密切聯絡。

  教學具準備

  學具:每人一根毛線、一張彩紙。

  教具:吸管兩根(一曲一直)、課件。

  教學過程

  一、曲直對比,引入新課

  1.師:出示兩根吸管(一直、一彎)你發現它們有什麼不同?

  2.師:圖上的兩組小朋友在玩什麼?(一組跳繩、一組拔河)兩組同學手中的繩子有什麼不同?

  3.師:觀察你桌上的毛線,你發現什麼?(彎的)

  二、動手操作,認識線段

  1.變曲為直,初步認識線段

  (1) 師:你能想辦法把這根彎的毛線變直嗎?(板書:直)試一試。

  (2) 請生彙報演示:你是怎樣做的?

  若出現:A 用手捏住繩子的兩頭,拉緊繩子。

  B只捏住毛線的一端,另一端讓毛線自然下垂。

  討論:哪一種作法使毛線更直?

  (3) 師:把線拉直,兩手之間的一段就是線段。(板書:線段)

  觀察同桌手中的毛線,哪一段是線段?互相指一指。

  (4) 師演示:同學們捏住的毛線的兩頭,在數學上叫做線段的端點,線段有幾個端點?(板書:兩個端點)

  (5) 師:你認為線段有哪些特點?(直,兩個端點)

  2.實物感知,強化線段特徵

  過渡:生活中有沒有一些物體的邊是直的,也有兩個端點的情況存在呢?

  (1) 師示範:拿起一把直尺,摸一摸直尺的邊,你有什麼感覺?

  再用兩手去捏住邊的兩邊,你有什麼感覺?

  小結:直尺的邊是直的,也有兩個端點,我們就可以把這條邊看作是一條線段。

  (2) 師:你還能在課本上、黑板上找到直的,有兩個端點的邊嗎?

  總結:直尺、課本、黑板的每條邊都可以看成是線段。

  (3) 師:線段具有哪些特點?(直、有兩個端點)

  3.根據特徵,自建線段模型

  (1) 師:你能根據感受到的線段的特點,把它畫在紙上嗎?試一試。

  (2) 全班交流:你是怎樣畫線段的?為什麼這樣畫?

  部分作品實物展臺下展示對比,讓學生根據線段特點進行判斷。

  (4) 師適時示範線段畫法。師:線段就可以用這樣的圖形來表示。請學生用直尺畫一條線段。

  (5) 依據線段模型練習。

  P45第1題 說一說下面哪些是線段?

  師:為什麼是線段(不是線段)?

  三、聯絡應用,拓展認識

  1.P45第2 題 哪些物體的邊可以看作線段?

  出示校園環境圖片,請學生找一找哪些物體的邊可以看作線段嗎?根據學生彙報,軟體同時在該物體某邊上呈現出線段。

  2. P45第3題 下面圖形各是由幾條線段圍成的?

  (1) 請學生指出某圖形橫向、縱向各一條線段的頂點,讓學生感受公共點。

  (2) 師:三角形是由三條線段圍成的,四邊形是由四條線段圍成的,五邊形是由五條線段圍成的,你發現了什麼?

  3. P45第4題

  (1) 用長方形紙任意折一下,觀察摺痕,你發現什麼?(CAI演示,摺痕就是一條線段)

  (2) 請學生折一條比垂直摺痕長的線段,短的線段。(對不能直觀看出長或短的線段,引導學生比較)

  4.P45第5題

  (1) CAI出現兩個點,師:你能以這兩點為端點畫出線段嗎?你能畫幾條線段?

  (2) CAI出現三個點,並同時出現題目。

  師:每兩點之間畫一條線段是什麼意思?猜一猜畫出來是什麼圖形?

  (3) 學生獨立練習,實物展臺展出,集體講評。

  5.P45第6題

  (1) 猜一猜你能畫出幾條線段?畫一畫。

  (2) 實物展臺展出學生不同的作品,進行評價。

  6.全課總結:

  和大家交流,你今天有什麼收穫?你最滿意自己的哪一方面?

  7.課外作業:請你向爸爸、媽媽說一說哪些物體的邊是線段?

  義務教育數學小學二年級上冊教案 篇12

  教學目標:

  1、利用兒歌編制5的乘法口訣。

  2、在具體情境中,學會5的乘法口訣,進一步理解乘法的意義。

  教學重點:

  利用兒歌編制5的乘法口訣。

  教學難點:

  在具體情境中,學會5的乘法口訣,進一步理解乘法的意義。

  教學過程:

  課前預習

  這幅圖呈現的是一位老師與兩個小朋友觀看雜技表演――騎腳踏車的情景。主資訊是5輛車,每輛車上5個人,其中每人手中轉著2塊紅方巾。先讓學生找圖中的數學資訊,並提出數學問題,引出對5和2的乘法口訣的探索。

  一、匯入新課

  師:同學們喜歡看雜技表演嗎?今天老師就帶大家去欣賞一場精彩的雜技表演(出示課件:伴隨音樂出示課本主題圖),你都看到了什麼?你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

  二、新授

  師:咱們編首兒歌來找答案吧。 1輛小車2個輪,上面共有5個人;2輛小車4個輪,上面共有10個人;3輛小車( )個輪,上面共有( )個人 你能接著往下編嗎? 小組合作填寫沒編完的兒歌。

  師:誰能說說你是怎麼想的? (根據學生回答板書乘法算式)

  師:為了計算更方便,人們總結出了乘法口訣,比如,第一句一輛小車5個人,我可以用乘法口訣一五得五來概括。你能根據兒歌或者乘法算式試著往下編嗎?

  師:同學們願意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組中交流一下嗎?

  師:哪個小組願意來交流一下你們組的成果?學生交流發現的規律。 (設計意圖:交流後宜採用多種有趣的活動形式讓學生掌握口訣,如:二人對口令,小組開火車,男女生對抗賽等。讓學生在理解口訣意義的基礎上進行記憶,逐步提高熟練程度。) 學生獨立觀察。 全班交流後學生可能會有以下幾種回答。

  1、相鄰的兩句口訣之間相差5。

  2、5的乘法口訣的得數個位上的數字都是0和5。

  3、有5句,前一個因數分別是1、2、3、4、5,後一個因數都是5。

  三、知識應用

  師:應用2和5的乘法口訣可以解決很多問題,讓我們回到雜技表演現場看看你能用5的乘法口訣解決哪些問題?

  師:哪個小組願意來交流一下你們組發現的問題?

  1、一共轉動著多少塊紅方巾?

  2、一共有多少個車輪?

  3、一共亮著多少個燈籠? 全班交流。學生自由發言。 師: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哪些問題可以利用我們今天學的乘法口訣來解決?

  第一關:算得數寫口訣。

  15=( )口訣:( ) 35=( )口訣:( ) 25=( )口訣:( ) 54=( )口訣:( ) 55=( )口訣:( )

  第二關:看圖列算式。

  加法算式

  乘法算式

  第三關:你會算嗎?

  第四關:你行我也行。

  選擇你最喜歡的一句乘法口訣編一道應用題,請其他同學幫助解答。

  四、課堂檢測

  1、完成下面的乘法口訣。

  一五得( ) ( )二十五 三五( ) 四五( ) ( )一十

  2、根據口訣寫算式。

  三五十五 二五一十 ( ) ( ) ( ) ( )

  3、解決問題。

  每個杯子3元、王老師買了5個杯子需要多少元?

  五、總結

  這一節課你有什麼收穫?你還有什麼問題?

  六、課後作業

  尋找生活中可以用5的乘法口訣來解決的問題。

  義務教育數學小學二年級上冊教案 篇13

  教學目標:

  1、在動手實踐中,認識並理解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實際問題,要用除法解決。

  2、進一步瞭解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增強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獨立思考的習慣。

  教學重點:

  理解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含義。

  教學難點:

  能對解決問題的方法作出簡單的解釋。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圖片、小棒、花片

  教學方式:

  動手操作、師生互動、情境創設

  教學過程:

  一、 情境創設、複習鋪墊。

  1、看圖說說各是幾個幾。

  (1)

  (2) ○○○○ ○○○○

  (3)□□□□□□ 6裡面有()個3。

  (4)◎◎◎◎◎◎◎◎ 8裡面有()個()。

  (5)口答:小雞: ○○○

  小鴨 : ●●● ●●●

  小雞有3只,小鴨有( )個3只,

  小鴨的只數是小雞的()倍。

  [幾個幾的知識的複習,為溝通舊知幾個幾與新知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聯絡作了良好的鋪墊,降低了幾倍的意義的教學難度。]

  二、操作探究、初建概念

  1、 師生探討。

  匯入:同學們,我們實驗小學的校園非常漂亮,為了把校園裝扮得更加美麗,成校長決定在校園內再擺放一些像這樣的花壇。看,花兒們開的多豔啊!誰能說說花壇裡有幾種顏色的花呢?

  (1)出示情境圖(電腦演示三個小朋友的對話,並分別閃動藍花、黃花和紅花)

  (2)引導學生擺花片:擺2朵藍花片

  我們還知道黃花有6朵,怎樣擺黃花呢?(學生討論後試擺)

  (3) 指名上黑板擺黃花。

  問:他擺的是幾朵花?他是怎樣擺的?

  問:比較一下藍花和黃花,你發現了什麼?

  黃花比藍花多4朵。

  藍花比黃花少4朵。

  藍花和黃花一共有8朵。

  黃花的朵數是藍花的幾倍。

  [這裡通過出示情境圖、擺花片、比較藍花和黃花,讓學生從自己熟悉的生活出發,數學源於生活,沒有生活的數學是沒有魅力的數學。]

  2、揭示課題。

  問:你是怎麼知道黃花的朵數是藍花的3倍的呢?

  引導學生說:藍花有2朵,黃花有3個2朵,黃花的朵數就是藍花的3倍。

  教師指出:把藍花的朵數看作1份,黃花的朵數有這樣的幾份,我們就說,黃花的朵數是藍花的幾倍。

  誰願意到

  板書課題:倍的認識

  3、逐層認識。

  追問:把藍花的朵數看作1份,黃花的朵數有這樣的幾份?我們可以怎樣敘述他們之間的關係呢?

  同桌互相說說。

  如果黃花再添2朵,現在是幾個2朵(4個2朵),我們怎樣敘述他們之間的關係呢?

  指名回答。

  如果拿去2朵黃花,剩下幾朵黃花,那麼黃花的朵數是藍花的幾倍呢?

  4、練習反饋。

  出示想想做做第2題

  讓學生邊看圖邊說出兩種書的倍數關係。

  [透過以上的操作,使學生明白幾個幾份,就是幾倍,由日常概念份引出數學概念倍。由學生先探討,然後再研究,最後教師再揭示,層層推進,加深了對倍的認識。同時透過份數的變化,讓學生明白份數與倍數的關係]

  三、深入研究、鞏固認識。

  1、動手操作。

  藍花有2朵,紅花有4個2朵,你能擺出來嗎?

  指名上去擺紅花。

  問:他是怎麼擺的?為什麼要2朵2朵地擺?

  問:怎樣說出紅花與藍花的關係?

  指名回答,然後一起說。

  2、練習深化。

  出示想想做做第3題

  提問:白菜有( )棵,青菜有( )個( )棵。青菜的棵數是白菜的( )倍。

  如果添1棵白菜,青菜的棵數又是白菜的幾倍呢?

  如果再添2棵白菜,白菜有( )棵,青菜有( )個( )棵,青菜的棵數是白菜的( )倍。

  [上一層次的教學主要是讓學生掌握幾份就是幾倍的聯絡,這裡著重讓學生了解當標準量發生變化時,那他們的倍數關係也會發生變化。學生在情境的創設和動手操作中自主構建了數學知識,在探究中發現,在合作中明理,從而對倍的含義的理解更加理性。]

  四、導練啟思,拓展延伸

  1、做想想做做第1題

  提問:紅帶子的長是綠帶子的幾倍?你是怎麼知道的?

  2、做想想做做第4題

  (1)出示題目,自讀理解

  (2)動手擺一擺,填一填

  (3)在小組內互相交流

  3、做想想做做第5題

  學生在書上畫一畫,教師注意巡視檢查

  4、找倍數:如 教室裡燈管的根數是電扇的( )倍

  國旗上小星星的顆數是大星星的( )倍

  爸爸的年齡是兒子的( )倍

  5、拓展練習:

  看,孫老師帶來的水果真多呀!(出示情境畫面)

  (2個桃 3個蘋果 4個梨 6個菠蘿 8個草莓 12個西瓜)

  看著這幅圖,你會用今天學習的有關倍的知識說一句話嗎?

  [練習形式多種多樣,使學生對倍的理解更加透徹。發展練習更能體現學生的自主性,學生在自主探究中發展思維,提高語言的敘述能力。]

  五、總結提升

  透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懂得了什麼知識?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