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四世同堂》筆記

讀《四世同堂》筆記

讀《四世同堂》筆記1

  老舍的這一部長篇小說濃縮了八年抗戰的全部,若是非要尋個究竟,當從祁家三兄弟看全文之中的典型人物!

  首先從瑞宣說起,他是個兩重性格的人物。一方面愛護家人,團結親眷,維護四世同堂的封建壁壘。這是作為長孫就應做的事情,對於妻兒的愛護,對祖父,父母的奉養等責無旁貸。唯唯諾諾地支撐著家的樑柱。然而亡國奴的罪惡感深深地烙在了心上,無法擺脫自身的束縛,雖然他也明白覆巢之下豈有完卵的道理,但是心靈的自我譴責一步步逼迫著他要擔負起養家餬口的擔子!中國曆來就有的百事孝為先的古訓成為他的絆腳石,雖然他是個有知識有理想有高尚品質的青年,這和《家》裡的覺新有同樣的特點,總為命運所玩弄牽絆,所不一樣的是瑞宣還有思想,還在思想,這無疑給下文勇敢地走入教室,秘密地寫文章出報紙作宣傳來反抗侵略買下了伏筆。至於小羊圈裡的小崔,耍把式的劉師傅程長順孫七等都有類似的阻礙,他們都有無法放下家而報效祖國的矛盾。劉師傅也只是經過瑞宣答應照應他的妻子才走上抗日的道路!為了顧家而甘願苟活在日本人的統治下怒不敢言!關於這種思想的破產最好的說明要論小崔的死了!記得小崔臨死前說,早知如此還不如去抗日殺鬼子呵!至於孫七被活埋,小文夫婦的被殺等一切都說明了中國人民敢怒而缺乏鬥爭的勇氣與動力,不到徹身傷及自身利益絕不會有反抗的舉動!而我們的人民需要的是一個領導,苟安於生活,只會忍受著任人宰割的苦楚!

  瑞豐這個遊手好閒無恥卑賤的人物,他的人生觀念就是吃喝玩樂,有奶便是娘,在他的世界觀裡沒有家國觀念。剛當上科長就立即搬出了小羊圈。不顧家人的生活窘困,一味的黏著胖菊子吃喝玩樂,膽小怕事,只顧自我自身享樂毫無親情可言。當瑞宣被捕後,回家時與守門士兵爭執時,想到的只是自我的利益,極端自私地為自我開脫!對上巴結,對下欺壓的漢奸走狗的嘴臉和冠曉荷,大赤包,藍東陽等是一路貨色。只是為了權力金錢享樂而活著,為了這些所謂的“富貴”生活不惜失去尊嚴,氣節,禮義廉恥而甘願做日本人的走狗漢奸。文中最精彩的部分便是對這些無聊人的表情,動作,語氣,語言的刻畫。將這些人的漢奸心理活靈活現地表露出來。但是作者的筆鋒太過銳利,也太過殘忍!冠曉荷的家被日本人抄了,妻子被逮捕,房子被封了,依然死心塌地相信日本人,對於日本人的深信不疑,近乎於成了一種迷信,即使在應對死亡依然執著於得到日本人的救護,這份匪夷所思的信仰未免太過於絕對!這類方面的描述無疑要比電視劇裡呈現的要精彩得多!語言的刻畫相對集中,鮮明,而畫面看到的多半太過分散易於忽略。

  有時也在想瑞豐,冠曉荷,大赤包等這一類人的生活的世界觀彷彿也沒什麼過錯。每個人都為自我活著,不妨礙別人,並且以正當的方式養活自我也沒什麼過錯。但是他們過分地強調了自身私慾的蔓延,他們所謂的幸福生活是以犧牲人民的和國家的利益為代價的,這就必將導致自身的滅亡!可惜的是他們臨死也沒弄懂怎樣回事!

  瑞全這個激進主張用心抗日誓死不做亡國奴的青年,代表著國家的期望和千千萬萬個參加抗戰的人們。瑞全,仲石等這些都是投身革命的人。至於怎樣進行抗戰,倒有一些偏頗!仲石與日本士兵同歸於盡!顯然存在著對抗戰本身具有盲目的曲解,然而這種莽夫式的戰鬥方式是不值得提倡的!當錢詩人得知此訊息時卻大加讚賞,這種報國精神值得提倡,但是應對整個中日戰爭來說,這豈不是很幼稚嗎!抗戰是一個民族的職責而不是某一個人的衝動!正是因為有這麼一群人堅持抗戰給這個充滿悲情色彩的小羊圈帶來希冀!

  整部小說充滿著悲情色彩,即使抗戰勝利,但妞妞這個鮮活的生命卻永遠地閉上了眼睛!情節過於鬆散,依著時光順勢帶出事情始末,卻沒有情節銜接的緊扣性。但是作者以此而增添了太多議論,無疑給作品添加了思想,使得人物性格鮮明,豐滿!讀來似讀一部很出色的抗戰史!無疑也是一部對戰爭的控訴史!

讀《四世同堂》筆記2

  《四世同堂》這部小說是以盧溝橋事變爆發、北平淪陷為背景,以祁家四世同堂的生活為主線,形象、真切地描繪了以小羊圈衚衕住戶為代表的各個階層、各色人等的榮辱浮沉、生死存亡。作品深刻的反映出了廣大人民群眾在日軍欺凌下的悲慘命運,同時譴責了賣國附敵者的醜陋。老舍以戰爭下的人性為筆觸,為我們揭露了當時陰暗的社會。那種時代的烙痕成為讀者不能磨滅的記憶。而透過人性醜惡餘善良的比較,作者讚美了反抗侵略的勇敢無畏的人們,也鞭笞了賣國求榮的醜惡。在《四世同堂》裡,我們看到了像祁老大爺這樣正直,懂得民族大義與國家榮辱的令人肅然起敬的長者;我們看到了不屈不撓、深明大義的祁瑞宣;也看到了賣國求榮、貪圖安逸的祁瑞豐;更看到了熱血青年祁瑞全。一切不一樣人物的描述都深刻的反映出了那個動盪年代下的人物、社會的縮影,或英勇不屈、忠貞報國,或苟且偷生、賣國求榮。在《四世同堂》裡發生的一切,作者無非是在告訴我們這樣一個道理:一個民族的落後將會遭遇怎樣的結局。

  國破家必破。這個是我在《四世同堂》裡看到的另一個道理。一個家族是不可能在國破的狀況下依舊昌盛的,國破家必亡。就像小說裡描述的一樣,一個四世同堂之家最終也在侵略者的鐵騎下、在戰爭的摧殘下徹底的崩塌。我想一個四世同堂的大家族尚且如此,在戰爭中走向了瓦解,更何況那些千千萬萬的小家和小我呢?弱國無強家,只有把個人的榮辱和家族的興衰和國家的命運系在一齊,才能真正的求得生存之道,才能得到全面的昇華。戰爭永遠都是可怕的,它是對人性的一個全面的考驗和挖掘,在生死的較量中我們往往最容易迷失了自我,做出錯誤的決定。而又有多少人能夠做到像祁瑞宣、祁瑞全這樣的剛正不阿?還是像祁瑞豐這樣淪為走狗,出賣自我的國家、出賣自我的民族只為保全生命的完整?《四世同堂》為我們揭示的社會和生命太深刻也太沉重了,我們永遠不敢設身處地的去想象,永遠不敢應對在那種環境下的真實的自我掙扎。然而這就是老舍,一個飽經滄桑的偉大作家,他用有力的`一支筆為我們刻畫出一個如此沉重的世界,絕對值得我們用心去體會和品讀。

讀《四世同堂》筆記3

  第一次看到《四世同堂》這本書應該是幾年前,我在找其他書的時候恰好發現了它,牛皮紙封面,書頁都泛黃了,看著很是破舊,我想著裡面無非是聊些家長裡短的瑣事,就沒翻開。

  第二次看到是在萬聖書屋,那時候已經有人給我推薦了這本書,書店裡的版本有分上/下部的,有分《惶惑偷生饑荒》三部曲的,好厚一本小說,沒有勇氣看下去。

  然而,緣分就是那麼蹊蹺,最終我還是去看了這本書。上部看的是那本在圖書館偶遇的舊書,下部則用手機看的。

  這部小說以抗戰為背景,以祁家祖孫四代為主體,描寫了北平胡同裡的普通居民在日本侵華時期生活狀態的變化。在我眼中,這就是一個故事,沒有刻意去傳達深刻的道理,也沒有過度的吶喊和呼籲,更多的是單純地記錄和不斷地自我反思和掙扎。老舍先生是個心細、心誠的作家,寫這部小說是在北平淪陷的第五個年頭,小說之所以那麼長曆時那麼久,依我對這本書的感受來說,一方面是因為作者對國家對北平這座城愛得深切,這種愛使他捨不得放棄描寫他能想到的每一個場景、每一種文化,其實我一開始對這樣慢的小說節奏有點不耐煩,直到看到後來才能理解這種感情,要知道當時的中國隨時面臨著亡國的危險,書中的場景、文化傳統很可能再也看不到了,所有他必須這麼寫。另一方面呢?朋友說書中對主人公之一瑞宣忠孝不能兩全、家國只能選其一的糾結掙扎描寫得很好,我第一反應就是瑞宣身上可能有作者自己的影子,一個人在寫自己的時候往往更真實和全面,也許在抗戰的這些年,作者跟小說主人公瑞宣一樣,為國家的危亡擔心,為自己的苟且偷生愧疚,他想盡辦法獲取最新的戰況,並始終堅定中國必勝的信心,最終期盼已久的抗戰勝利了,小說也因此結束。

  這部小說是有很深刻的時代意義的,但在今天的讀者看來可能會索然無味,因為它與我們這個時代無關。但這樣的故事應當是一個民族的瑰寶,有人寫這樣的故事,有人讀這樣的故事,歷史才不會那麼容易重演。有句話說,在這個世界上和平是暫時的,戰爭才是常態,但願下一次在國家遇到危難時,我們中國人能少一分懦弱、多一份勇敢,反抗得越早,災難就會越少,對於那些遲早要來的東西,又何必拖延呢?

  去看看書裡面一向愛好和平的國人吧!我們看重家庭、感情,渴望用隱忍、退讓換來平靜的生活,可是沒有國哪有家,一不小心,就什麼都沒有了。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