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一起說說關於華夏文明的淵源1200字
[原創]一起說說關於華夏文明的淵源1200字
傳說一萬二千年前伏羲(女媧)就在南方長江流域建立華族農耕文明,幾千年後的炎帝、蚩尤等也的確是華裔,繼承了伏羲的華族農耕文明和農耕文化在南方長江流域開拓。而黃帝則應該是外來的,但絕對不是北方的蠻族,而是直接從崑崙山那邊過來的,來源於地中海文明的古國夏,給華族帶來了一種新的較為先進的文明,並與華族古農耕文明相融合,而黃帝夏的文明標誌是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和三星推的青銅像製品,使中國上古華族在南方長江流域從石器時代直接進入青銅石器並存以及到了大禹進一步完成青銅時代。
按 最末季冰河期兩萬年前才結束,覆蓋歐亞大陸的斯堪的納維亞大冰蓋到了北緯49度,就是溫哥華那個緯度,這是終年不化的!此外還有大片僅有夏季才短暫解凍的苔原凍土地區!冰河期持續了幾十萬年,北方根本不可能有人類能夠生存!所有認為北方是人類文明發祥地,黃帝是北方洛文化的觀念都是完全不懂地球氣候變遷歷史的無知的人的謬論!
所以,我對黃帝來自西域的觀點是非常贊成的。黃帝何以會戰勝華族並讓華族承認他的老大的資格呢?這完全是因為黃帝有先進的青銅文明。可以說,一般較為先進的文明多落後的文明往往是搞殖民,只有落後的文明對先進文明搞暴力征服。當然,華族的石頭兵器也不是黃帝夏青銅兵器的對手也是事實。
後世之所以稱黃帝之後的中國為華夏民族,蓋是因為本土的華族與西域外來夏族的這種融合!
從歷史看,黃帝從西域進入華族長江流域,並沒有對華族進行征服和殺戮,而是殖民或和平演變,就是說,本土華族與外來的夏族是和平融合的。黃帝甚至從內心裡接受華夏的祖先伏羲的創造的`農耕文化,並與之帶來的地中海夏文化的融合。黃帝拜伏羲聖像就是見證:《黃帝玄女戰法》雲:黃帝收服蚩尤時候遭遇挫折,於是“黃帝歸於太山(注:指南嶽衡山),三日三夜,霧冥。有一婦人,人首鳥形,黃帝稽首再拜伏不敢起,婦人曰:‘吾玄女也,子欲何問?’黃帝曰:‘小子欲萬戰勝’遂得戰法焉。” “人首鳥形的婦人”正是伏羲神糯炎帝之祖圖騰之一的鳥圖騰。
黃帝的夏文化與華族農耕文化和平融合的證據有:《管子?五行篇》載:“昔者黃帝得蚩尤而明於天道,得大常而察於地利,得奢龍而辯於東方,得祝融而辯於南方,得大封而辯於西方,得后土而辯於北方。黃帝得六相而天地治、神明至。蚩尤明乎天道,故為使當時,大常察於地利,故使為稟者……”。
黃帝的和平收復南方蚩尤並在他那裡明白道理的。並且連蚩尤手下部將,曾經與黃帝大戰時的“風伯”、“雨師”都成為黃帝的左右重要使臣。《史記?封禪書》說:“合鬼神於西泰山(注:指南嶽衡山),駕象車而六蛟龍,畢方並轄,蚩尤居前,風伯進掃,雨師灑道、虎狼在前、鬼神在後、騰蛇伏地,鳳凰覆上……”好不威風八面。黃帝入主中央帝后,“炎帝”、“赤帝”這個首領職稱又改為了“祝融”,今天湖南境內五嶽之一的南嶽衡山主峰即為“祝融峰”,有“祝融祠”,可能為當時司南治所。
所以,黃帝絕對不是北方的遊牧部落蠻族,而是西域的地中海青銅文明的夏族,他們從西方崑崙那邊來到中國的長江流域安營紮寨,並帶來了先進的青銅技術和文字,與本土華族文化相融合,一直在南方開拓著華夏共同的大道文明。這就是關於華夏文明的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