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三年級品德與社會《學看平面圖》說課稿(精選6篇)

小學三年級品德與社會《學看平面圖》說課稿(精選6篇)

  作為一名教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說課稿是怎麼寫的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三年級品德與社會《學看平面圖》說課稿,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學三年級品德與社會《學看平面圖》說課稿 篇1

  一、說內容

  各位考官,大家好。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三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一課《學看平面圖》。從三年級起,品德與社會的內容開始讓學生在認識家庭生活的基礎上,開始認識和了解社會。本課以圖文並茂的方式,力求讓學生了解平面圖在生活中的用途,看懂簡單的平面圖,能借助平面圖認路、尋路,具備基本的生活技能。

  二、說教學目標

  1.透過課前查詢、蒐集和展示平面圖活動,瞭解平面圖在生活中的用途。

  2.指導學生看懂簡單的平面圖,認識平面圖中的方向和圖例,能在平面圖中找出某一地點的位置。

  3.指導學生用簡單的圖形表示生活中處於相對空間位置的事物,學習畫簡單的平面圖。

  理由:《品德與社會》課程目標中提出的,讓學生了解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識,為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成為具有愛心、有責任心、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

  三、說學情分析

  透過調查發現,絕大多數學生是由家長陪同入學的,所以,多數學生欠缺相應的知識。第二,學生對於周圍的事物感到好奇,渴望獨立做事的願望越發強烈。但是家長既擔心他們沒有獨立性,又擔心他們在獨立處理問題時遇到問題、挫折、困難。所以,學生對於這部分的內容是很有興趣的,需要在家長方面做好溝通,確保安全的情況下,可以鼓勵學生主動去認識和實踐。

  四、說重難點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指導學生讀懂簡單的平面圖。教學難點是畫簡單的平面圖。

  五、說教學方法

  利用兒童喜歡遊戲動漫的特點,我以學生所喜愛的動畫片人物形象帶領學生進行識路遊戲為線索,使整個教學情境貫穿本課的始終,從而使學生身臨其境地參與到教師所創設的情境之中,學生的學習使興趣濃厚,主動性強,學習的熱情高漲。我主要採用創設情景、小組合作等活動方式。

  六、說教學步驟

  《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倡導教師應是學生的支持者、指導者、參與者。因此,我將本課的教學內容設計為一下四個環節:

  (一)遊戲匯入,感知平面圖

  上課伊始,出示卡通人物形象的圖片,告訴學生今天將完成一個特別有挑戰的任務。這樣一開始,透過遊戲以及一系列的生活中的平面圖,讓學生初步感知平面圖。

  (二)創設情境,學看平面圖

  利用上一節課的地圖引入活動“學習認識平面圖”。這是這節課的重點,我主要從兩個方面來突破。

  環節一,幫助卡通人物,搬運障礙物。

  課件出示:一座巨大的障礙物擋住了去路。由此來認識到指向標是來指示方向的。接著隨著障礙物的清除,出現了動物園的平面圖,在此引出圖例。

  環節二,比賽認圖例

  來讓學生來加深對圖例的認識。透過遊戲讓學生在快樂中認識了平面圖,從而突破了教學的重點。

  環節三,合作找路線

  最後讓學生透過小組合作運用平面圖,並找出行的路線,比如去看大象,熊貓等(板書:認清指向標看懂圖例)

  這一環節的設計,讓學生進一步將平面圖知識的學習與身邊的生活聯絡起來。

  (三)迴歸生活,學畫平面圖。

  體驗快樂迴歸生活是品德課的基本目標。因此,我設計了“畫畫學校的平面圖”這一環節:在此我會提前讓學生觀察學校,然後在引導同學討論的基礎上歸納總結畫平面圖的基本方法和步驟,最後透過分小組合作完成。從而突破本節課的難點。

  (四)全課總結,暢談收穫新課程的一個特點就是給學生留有自由發展和創造的空間。這一環節我會讓學生自己總結,這節課你學會了什麼?

  七、說板書設計

  根據三年級學生的特點。我設計出了這樣圖文並茂的板書。

  學看平面圖

  認清指向標看懂圖例

  以上是我關於《學看平面圖》的說課內容,請各位考官批評指正。

  小學三年級品德與社會《學看平面圖》說課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學看平面圖》位於人教版小學三年級《品德與社會》下冊第四單元“尋路和行路”的第一課。本課分為兩部分,一是認識平面圖中的方向和圖例,能看懂簡單的平面圖,並能從中找到指定位置。二是讓學生學畫簡單的平面圖。

  二、學習目標

  依據課程目標和學生的年齡特點,我設定了本課的學習目標如下:

  (1)透過課前查詢、蒐集和展示平面圖活動,說出平面圖在生活中的用途。

  (2)能看懂簡單的平面圖,認識平面圖中的方向和圖例,能在平面圖中找到某一點的位置。

  (3)學習畫簡單的平面圖,能認識顯示生活中處於相對空間位置的事物,並能用簡單的圖形表達出來。

  三、學習重、難點:

  根據本課的特點我認為學習重點應該為:看懂簡單的平面圖形,能從中找到某一點的位置。

  依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我認為本節課的學習難點是:畫出簡單的平面圖形。

  四、評價方案:

  有目標就要有評價,根據我制定的學習目標,我在本節課採用以下幾種方式進行評價檢測:

  1.針對目標<1>,透過自己的經歷,說出平面圖在生活中的用途,目標達成率為95%以上。

  2.針對目標<2>,透過設計遊玩線路檢測孩子們能否看得懂平面圖,能否找到平面圖中某一點的位置,目標達成率為85%左右。

  3.針對目標<3>,透過畫校園平面圖來檢測孩子們能否認識生活中處於相對空間位置的事物,目標達成率為80%左右。

  五、學前準備:

  根據本課的學習內容和學生的年級特點,我在上課前應準備課件、一些動物卡片。

  為了幫助學生突破難點,學生在課前應瞭解生活中在哪裡有平面圖,蒐集各種平面圖,嘗試看圖;觀察學校各種設施的位置。

  六、教學預設:

  依據目標,本節課設計了以下教學環節:

  (一)、課前互動:為了迅速帶領孩子們進入課堂,引起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在上課前我設計了課前互動這一環節:

  1、同學們,你們想去遊樂園嗎?遊園裡有我們最熟悉的遊樂專案,你們最喜歡哪一項遊樂專案呢?

  2、是呀?遊樂園裡有我們最熟悉的遊樂專案,碰碰車、過山車等,在今天的學習中老師就要和大家一起去遊樂園遊玩。

  (二 )、匯入新課:課前的互動引起了同學們的學習興趣,我乘此東風迅速引入本節課要學習的內容。

  (課件出示遊樂園圖)遊樂園是我們大家都非常向往的地方,這麼大的公園,如果我們要在有限的時間內玩得高興,你有什麼辦法?(指名說)

  老師有個辦法,公園裡有平面圖,如果我們學會看平面圖,就可以在有限的時間痛快地遊玩。(板書:學看平面圖)

  (三)、辨別方向

  1、(課件出示遊樂園平面圖)這是一張遊樂園的平面圖。提到平面圖我們就要明確方向。我們在一年級的語文課上和這學期的數學課上已經認識過方向,現在我們來回憶一下: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可以利用兒歌辨別方向,(課件出示兒歌),全班齊念兒歌。在平面圖上,我們利用“上北下南,左西右東”來辨別方向。請同學們開啟課本52頁,根據剛才所說的來填寫方向。(學生動手填、指名說)剛才我們填寫的就叫方向標。請大家再讀一遍(板書:方向標)

  2、我們參照方向標看看自己喜歡的遊樂專案它們分別位於公園的哪個方向?

  3、小結:我們學看平面就要先學會認準方向標,看清圖例。

  (板書:認準方向標,看清圖例)【本環節的設定讓學生在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上學習了方向標和圖例】

  (四)、認識其它平面圖:為了讓同學們知道平面圖形在生活中的作用,所以我接著設計了“認識其它平面圖”,讓孩子們知道平面圖在生活中的應用。

  1、老師收集了幾個平面圖(教師展示,指明有圖例,有方向標)這是同學們熟悉的鄭風苑公園平面圖,戶型圖,醫院平面圖和上海世博園平面圖。

  2、除了我們剛才看的平面圖,生活中還有很多的平面圖,你們還見過哪些平面圖?學生展示收集的平面圖,要求:說說是哪裡的平面圖,從圖中知道了什麼?

  3、小結:生活中的平面圖真多呀!它能幫助我們很快了解一個地方的基本情況,而且還能幫助我們找到要去的地方。【本環節的設定讓孩子們在生活中瞭解平面圖的作用。】

  (五)、學習是為了應用,所以我接著設計下一教學環節,用平面圖

  1、同學們喜歡去動物園嗎?現在,我們再一起去動物園玩一玩。(出示動物園平面圖)

  2、四月的動物園是鮮花盛開的季節,讓我們去欣賞一下吧。現在老師當導遊,帶大家去。我們從南門進去,沿著這條路一直往北走,來到了熊貓館,看過憨態可掬的大熊貓後,我們還想去看一些動物:老虎、猴子、孔雀、黑熊。(圈出來)請同桌兩個同學討論設計一條遊覽路線,看看該怎樣走,要求:邊走邊說清楚往哪個方向走,並用水彩筆標出路線)

  3、彙報設計結果(2人)

  請一位同學當導遊,帶領全班同學去遊覽(同桌2人合作,1人用教鞭指路線,邊指邊說,1人用磁鐵走路線)

  老師知道,大家想看的動物各有不同,課後,同學們可以利用我們剛才的方法繼續在這個平面圖上找找自己想看的動物,並設計出最佳遊覽路線。

  4、小結:有了平面圖,今後到陌生的地方,就可以藉助當地的地圖來解決問題。【在生活中學習,更加貼近學生實際,完成了本課的學習重點。】

  (六)、畫畫學校的平面圖【設計本環節完成學習目標<3>】

  1、同學們學會了看平面圖,現在我們來試著畫一畫我們學校的平面圖。畫平面圖前我們先認準方向,畫方向標。↑ 大家一定要記住,在平面圖上我們採用上北下南、左西右東來辨別方向。接著,我們站在一個固定點——學校大門這裡,(課件出示)老師用 這個圖例來表示大門,寫出圖例,大門在學校的北邊,畫出大門。學校的教學樓在大門的西面,老師用( )這個圖例來表示。(課件相機出示實物圖)(出示課件)現在請同學們看看操場、餐廳各在學校的什麼位置,選擇自己喜歡的圖形自己設計圖例,前後四人小組合作畫一畫。(學生練習畫平面圖。並指名畫得好的小組展示。)

  (七)、不斷學習,不斷總結才會有進步,課堂的總結可以畫龍點睛,為此在課堂結束時,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本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七、板書設計:

  板書必須要有明確的目的性,必須嚴格為教學目的服務。板書必須要簡明扼要,用最精煉的文字、圖示來表現,體現本課的主要內容,為此我的板書設計如下:

  學看平面圖

  認清方向標

  看清圖例

  小學三年級品德與社會《學看平面圖》說課稿 篇3

  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喜歡認識平面圖,願意繪製平面圖。

  能力:能看懂簡單的平面圖,能在平面圖中找出某一地點的位置;學習畫簡單的學校平面圖;能認識現實生活中處於相對空間位置的事物,並用簡單的圖形表示出來。

  知識:瞭解平面圖在生活中的作用;認識平面圖中的方向及圖例。

  學情分析

  從學生的心理特點與認知程度來看,三年級小學生已有一定的方位感與空間感,對依圖找物有濃厚興趣,他們對方向已有了一些基本的體驗與認識,如知道太陽昇起的地方是東方等。但三年級的學生對平面圖沒什麼概念,不知道平面圖的作用。

  從學生的社會環境與生活基礎來看,受生活範圍的侷限,農村小學三年級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沒有運用平面圖的經驗,他們很少看到平面圖,接觸平面圖的機會比較少。

  透過對學生的現狀及困惑的分析,我們發現,農村小學三年級的學生對平面圖的相關知識知之甚少,平時學生在生活中也很少用到平面圖,本課對他們而言,有一定的學習難度。

  因此,本課針對以上的學情分析,確定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能看懂簡單的平面圖,認識平面圖中的方向及圖例,學習畫簡單的平面圖。教學難點是幫助學生認識現實生活中處於相對空間位置的事物,並用簡單的圖形表示出來。

  要想突破教學重難點,教師在教學之前,要儘可能利用當地現有條件,引導學生進行調查,使學生藉助生活中看到的平面圖,初步瞭解平面圖,由此獲得對平面圖的初步印象。在教學中,儘量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透過設計遊玩路線等遊戲,使學生在玩中學習,引導學生認識平面圖上的方向及圖例,再指導學生在平面圖中找出某一點的位置,為學畫學校的平面圖打好基礎。學校是學生熟悉的地方,透過畫學校的平面圖,加深學生對平面圖的瞭解,初步學習畫簡單的平面圖。

  教學重點

  能看懂簡單的平面圖,認識平面圖中的方向及圖例,學習畫簡單的平面圖。

  教學難點

  認識現實生活中處於相對空間位置的事物,並用簡單的圖形表示出來。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相關課件。

  學生準備:檢視、蒐集在生活周圍看到的平面圖。準備彩色筆。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1課時完成話題“生活中的平面圖”的教材內容。

  第2課時完成話題“畫畫學校的平面圖”的教材內容。

  教學過程

  第1課時

  活動一尋找生活中的平面圖

  1.調查交流:學生說說自己在哪些地方看到過平面圖。

  2.展示:學生展示蒐集的商店、餐館、醫院等平面圖,並結合平面圖介紹這一地方的概況。(板書:平面圖)

  :生活中我們在許多地方都會看到平面圖,學會了看平面圖,對我們的日常生活有很大的幫助。

  設計意圖:藉助生活中看到的平面圖,初步瞭解平面圖。

  活動二學習認識平面圖

  1.[播放動畫:認識圖例、方向標]

  引導學生結合情境,根據課前調查,進行交流研討:這幅平面圖表示的`是什麼地方?這個地方有些什麼?你是怎樣知道的?平面圖中圖例表示的是什麼意思?哪是方向標?它指向什麼方向?

  2.[出示圖片:辨別圖上方向]

  引導學生結合情境交流研討:圖上其他方向應該怎麼確定?完成書上填空。

  3.[出示圖片:生活中的平面圖]

  引導學生結合情境交流研討:這些平面圖在生活中有哪些用途?怎樣看懂平面圖?(板書:生活中的)

  :透過圖例,我們可以知道平面圖上畫的是什麼。我們還要記住平面圖上方向的一般規定是上北下南,左西右東。(板書: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設計意圖:透過學看簡單的平面圖,及認識平面圖中的圖例和方向,瞭解平面圖在生活中的用途,學會看簡單的平面圖。

  活動三設計遊玩路線

  [播放動畫:遊動物園]

  引導學生結合情境交流研討:這兩個同學想看熊貓、獅子、老虎、猴子和黑熊。我們來幫他們設計一條遊覽路線,告訴他們應該怎樣走。

  設計意圖:能從平面圖中找到指定的地點。

  板書設計

  生活中的平面圖

  圖例方向標

  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第2課時

  活動一實地觀察校園

  1.瞭解觀察校園的方法。

  (1)確定校園的一個固定觀察點(校門口或操場上),面北朝南,辨認一下實際的方向。(板書:確定方向)

  (2)從固定點看校園,面北朝南,看看學校的各種設施處於怎樣的相對位置上,並做好記錄。(板書:記錄各種設施的位置)

  2.以小組為單位,實地觀察校園。

  :我們在觀察時,要辨認清楚方向,做好記錄,注意遵守紀律和安全。

  設計意圖:實地觀察校園,辨認實際的方向,記錄校園各種設施的相對位置。

  活動二畫平面圖的基本方法和步驟

  1.辨認校園實際的東西南北方向。

  2.確定校園內主要景物的相對位置。

  3.把用符號代表的實際景物畫在平面圖的相應位置上。

  設計意圖:掌握畫平面圖的基本方法和步驟。

  活動三繪製學校的平面圖

  1.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畫平面圖。(板書:畫畫學校的平面圖)

  2.將畫好的平面圖在全班展示,相互觀摩和交流。課後可以人人都畫一張平面圖,向家人或朋友介紹自己的學校。

  設計意圖:透過畫學校平面圖,加深學生對平面圖的瞭解,初步學習畫簡單的平面圖。

  板書設計

  畫畫學校的平面圖

  確定方向

  記錄各種設施的位置

  小學三年級品德與社會《學看平面圖》說課稿 篇4

  教學目標:

  1. 瞭解平面圖在生活中的用途。

  2. 能看懂簡單的平面圖,認識平面圖中的方向和圖例,能在平面圖中找出某一地點的位置。

  3. 學習畫簡單的平面圖,能認識顯示生活中處於相對空間位置的事物,並用簡單的圖形表示出來。

  課前準備:

  (生)1. 收集各種平面圖,嘗試自身閱讀,看看從平面圖中能知道些什麼。

  2. 去和近的公園、商店、醫院、社群、學校……等處去檢查平面圖,並嘗試根據平面圖在實地走一走,看一看。

  3. 彩筆

  (師)1. 準備一張同學熟悉的地方的平面圖

  2. 準備一些寫有XX平面圖的卡片

  第一課時

  活動過程:

  一、猜一猜、說一說匯入(謎底為地圖)

  1. 猜謎語

  2. 師出示準備的平面圖,請生說一說“它”叫什麼名字?

  二、同學交流活動

  1. 同學結合自身的生活經驗說說在哪些 地方看到過平面圖。

  2. 同學展示自身收集的各種平面圖,並簡單說明在哪裡找到的。

  三、初識平面圖

  1. 你問我答認識平面圖(同學根據自身想了解的平面圖的知識問小組同學,或者問老師)

  2. 自由組合,結合實踐,研討怎樣看懂平面圖

  四、再識平面圖

  1. 師出示同學熟悉地方的平面圖讓同學認指,說一說

  2. 同學互相“考一考”

  3. 課後延伸(請生到這個地方去走一走,看一看)

  第二課時

  活動過程:

  一、遊戲匯入 (課前師將製作的卡片秘密發給幾位同學)

  1. 師假設要去某個陌生或不太熟悉的地方,可以找我們認識的“誰”來幫助呢?

  2. 生拿著卡片走出來大聲說“我——(某平面圖的的名稱)來幫助,並把卡片貼在黑板上。

  小結並匯入下一個活動:(同學們現在都知道了平面圖可以給我們提供許多資訊,有了它的協助,我們可以清楚地瞭解到某一地方的概況,而且還可以找到我們要去的地方)正好,現在有二個小朋友遇到了困難,我們一起幫幫他們吧。

  二、幫助設計遊玩路線

  1. 課件顯示放大的動物園平面圖(並配有二個小朋友的對話)

  2. 同學分小組設計

  3. 生彙報

  4. 小組分角色模擬扮演遊玩的路線

  三、說說你的發現:(如:指向標、動物圖畫圖例、藍色表示。為下節課自身繪製平面圖鋪墊)

  第三課時

  活動過程:

  一、明確任務(畫學校平面圖)1-2分鐘

  二、同學自由組合到操場上觀察、商討、確定小組畫圖的方案(師到各個小組指導,提建議)(10-12分鐘)

  三、討論:繪製學校平面圖有什麼要注意的問題(回到教室,3分鐘)

  四、同學分組繪製平面圖

  五、各小組展示介紹

  六、(延伸:回家按圖向家長或其他的親人介紹學校的情況)

  小學三年級品德與社會《學看平面圖》說課稿 篇5

  教學內容:

  認識平面圖形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知道這些常見圖形的名稱,並能識別這些圖形,初步瞭解這些圖形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2、過程與方法。在多種形式的學習活動中,培養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以及多種解決問題方法的意識和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小組合作開放型的學習環境中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敢於創新的意識。

  教學重點:

  從物體表面抽象出平面圖形。

  教學難點:

  建立平面圖形的觀念

  教學過程:

  一、設定情境、匯入新課

  1. 複習立體圖形。

  2. 啟發學生動手操作,用學具摞出體。

  二、以舊引新、匯入新課

  1. 放手讓學生獨立學習、觀察書上第三、四幅例圖,並仿照圖用正方體、三稜柱體學具在紙上描出正方形、三角形。

  問:(1)你剛才從書上第三、四幅圖中學到了什麼?你是怎麼做的?

  (2) 摸一摸描在紙上的正方形、三角形,感覺怎樣? 小組討論:體與面的區別。

  2. 師:今天我們認識了哪幾個新朋友?(根據學生回答,在圖形下板書名稱)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認識的圖形(板書課題),這四個圖形都是平面圖形。

  三、多層練習、鞏固提高

  1. 想象印證 電腦演示:由體引出四個圖形,讓學生說出圖形的名稱。

  2. 說一說生活中在哪些物體的表面上有這幾種圖形?請你們去找一找,摸一摸。(讓學生分小組離開位置進行活動,再選代表彙報)

  3. 小組學習、引導探索 四人小組共同合作、討論,用小棒擺出幾個圖形。講一講自己的發現、疑惑,再進行全班交流。

  4. 分類:新老朋友歡聚一堂,你們能根據它們的特點,為它們分一分小組嗎?(小組交流討論,找出多種多樣的分類方法) 指明回答分類方法及理由。

  5. 發明設計

  (1)請小小設計師們利用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的組合,設計出一幅美麗的作品(電腦演示:情景激發)。

  (2)評選比賽(四人小組互評,選出小組優秀作品進行展示)。

  四、全課總結,迴歸生活

  今天我們學的這些圖形在我們的生活中到處可見,請小朋友課後留心觀察一下,把它記下來,然後與家人一起交流一下。

  小學三年級品德與社會《學看平面圖》說課稿 篇6

  教材分析:

  本節課主要是讓孩子們已經系統的掌握了整十數加減整十數、兩位數加一位數和整十數的基礎上教學的。並且前一節課以兩位數減一位數的不退位減法、兩位數減整十數做基礎,這樣的安排有利於學生從整體上掌握兩位數減一位數的退位減法,更好的理解退位減法和不退位減法之間的聯絡和區別,是今後進一步學習兩位數減兩位數最直接的基礎。

  本課教材在編排上有以下幾個特點:

  (1)“節點生長”型。

  兩位數的不退位減法是一棵樹上兩個一級節點,而退位是其發展下的二級節點,不退位減法完全可以遷移到退位減法中來。因此,兩位數的退位減法及時100以內加減法計算的重點也是難點。

  (2)重視發展學生的“活動指導策略”。

  教材安排了擺小棒的圖,要學生從中解決退位減法的突破口,不同的操作,會得到不同的計算方法。重視學生自主探究的活動,先獨立思考在小組交流合作,提倡演算法多樣化。

  (3)“用數學”與“計算”融會貫通。以往的計算教學都是計算與應用想隔離,此處沒有將“用數學”單提出來,而是將實際的情景作為先導,牽出我們需要研究的算式。這樣的安排可以提高學生“蒐集資訊——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數學邏輯思維能力,還可以更加深刻的體會到數學的生活性與有用性。

  教法與學法:

  (一)教法

  1.指向策略:引導矛盾。

  在已有的兩位數減一位數不退位減法經驗上,再用原來的辦法就絕不了了,強調“6—8不夠減了,怎麼辦?”

  2.過程教學。

  讓學生參與和經歷整節課的思維過程,充分體現知識發生、形成的過程,充分發揮解題的思維價值,突出體現“自主性思維性”。

  本節課讓學生主動體驗擺小棒的過程,在其中感悟退位減法的算理,有助於形成清晰的口算思維。

  3.方法滲透。

  數學不僅是一種知識,而且具有豐富的思想和方法。注重數學思想方法的分析(此處要明白退位減法的算理),才能把數學講懂、講活、講深,才能使學生頭腦形成一個具有“活性”的數學知識結構,促進學生數學能力的發展。

  4.問題解決。

  把問題作為數學教學的出發點,是現代教育的又一原則,注意設定問題情境,讓數學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活動,逐步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學會“數學的思維”。

  (二)學法

  1.遷移、推理。

  數學知識的積累是“堆積——壓縮”的過程,是在紛繁的數學知識中抽取精華的數學思想和方法,從而靈活的應用、解決實際的問題。

  在20以內退位減法和兩位數減一位數不退位減法基礎上,有了更大數的概念,積累了“不夠減怎麼辦”的經驗,從而推想出兩位數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與過程。這樣有助於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及學生的探索能動性。

  2.自主操作、探究、合作、交流。

  “自主探究,交流合作”的學法是新教育理念一直倡導的,也是有利於學生髮展的方法與策略,是對學生的一個更高層次的要求,要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需要幾個先決的條件,如:

  (1)激起學生興趣的情境,活躍思維,創造參與的全體性。

  (2)活動本身必需的物質材料。

  (3)展示機會。

  (4)及時鼓勵和評價。

  兩位數的退位減法是計算的重點和難點,學生在已有知識基上,透過形象的動手操作,清晰退位減的過程,突破重點難點,獲得新的知識。

  教學準備:實物、課件、小棒。

  設計理念:

  本課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第3部分第二課時。本課作為計算的一種型別,屬於《新課標》四個領域之一“數與代數”的知識體系中。

  數學的學習是師生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所以有效的學習更能促進學生的發展。維果茨基認為:“只有教師走在發展的前面,這才是好的教學。”其實質就是——教學要把那些正在或將要成熟的能力推向前進。我們要樹立新的教學觀——從重視認識向重視發展轉變,而促進學生的發展必須關注學生的自主性、主動性,尊重學生髮展的差異性,強調學生髮展中的體驗與交流的過程,使他們成為發展與變化的主題,教師要在萬變中“扶植”課堂進行順暢,以變應變。

  以下幾點體現了“發展”的教學觀:

  1、充分了解學生的經驗。

  布魯姆說:“對教學影響最大的是學生已有的經驗和知識。”

  在講述新的計算型別之前,要正確且充分了解學生的水平。對於這點的處理,可以在提問的環節不壓抑學生的問題。不僅可以鼓勵學生積極發言、認真思考,還可以順勢複習舊知,有個承上啟下的作用。

  2、倡導“自主探究——小組合作——交流”式學習

  “自主探究”是一個活動過程也是學生的思維過程。師將大家帶入一個學生喜歡的情境,引導學生髮現矛盾“6減8不夠減了”,探究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法。

  《新課標》明確指出:“要經歷與他人交流各自演算法的過程。”學習數學的過程不僅僅是計算的過程,還要能在推理和思考過程中學會交流和傾聽,進行體驗,激發更多的思維,有助於創新能力的培養。

  3、重視創新能力的培養

  “創新”是新教學理念積極倡導的,也是我們正在進行教學改革的重要任務。學生的創新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也不是瞬間迸發的,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提供給學生創新的機會。比如在這節課的設計中,計算36—8時可以生成很多的演算法,是一個方法創新的好機會。另外創新是在活動中生成的,要提供給學生活動的充足條件,這是創新的物質基礎與可能性的前提。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