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世界》說課稿

《海底世界》說課稿

  作為一名教職工,通常會被要求編寫說課稿,編寫說課稿是提高業務素質的有效途徑。說課稿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海底世界》說課稿,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海底世界》說課稿1

  【說教材】

  這是一篇科普知識性課文,全文共七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以一個問句總領全文,激發讀者的興趣;最後一個自然段針對第一自然段的提問作答,起到總結全文的作用;中間2——6自然段具體講述了海底的景色和物產。文章生動有趣地講述了海底的奇異景色和豐富物產,以此讓學生了解海底是個怎樣的世界,感受自然的神奇和偉大,激發學生熱愛自然、探索自然的興趣,喚起學生海洋環保意識。

  【說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瞭解海底世界的奇異景色和豐富物產。

  能力目標:讓學生透過三、四自然段的學習,進行句與句之間聯絡的訓練,學習本文作者抓住事物特點,仔細觀察並運用對比、擬人、數字說明等表現方法。

  情感目標:讓學生透過對課文內容的學習和了解,激發學生探索大自然奧秘的興趣,培養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喚起學生的海洋意識。

  【說教學重點、難點】

  本文的重難點是指導理解三、四自然段句與句之間的聯絡,瞭解海底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特點。

  【說教法、學法】

  《海底世界》雖然是一篇常識性課文,但由於作者運用了多種表現方法,所以毫不枯燥乏味,反而顯得生動有趣,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課文、探索大自然的興趣,因此,本課教學時,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所掌握的知識程度、學習方法等諸多方面的因素,我設計了“激趣、範讀、重點指導、示範自學、隨文識字”的教法和“合作學習、自主探究,觸類旁通、說說、想想、畫畫”的學法。這樣設計突出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了人文主義精神。透過帶領學生對課文的深入瞭解、學習,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讓學生學習理解句與句之間的聯絡的方法,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和鑑賞能力,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以及審美意識,增進學生對海底知識的瞭解,喚起學生嚮往、開發和利用海洋的意識。

  【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匯入新課:蔚藍的大海無邊無際,有時風平浪靜,有時波濤澎湃,魚群在海中游弋,輪船在海面航行,海鷗在空中飛翔,給人以襟懷開闊的壯美,令人陶醉和嚮往。今天,老師將帶領大家去領略大海的壯闊和美麗。(稍停)海面上這麼美,可你們知道大海深處是什麼樣的嗎?請大家隨著老師的朗讀到海底世界去遊一遊。( 這時教師範讀課文。)讀完之後,指導學生觀看海底美景圖,並匯出課題:這就是今天我們一起要學習的內容:23、海底世界。(板書課題)。

  二、整體感知,理解課文

  由於本篇課文的結構是“總起——分述——總結”,所以在教學新課時,我將引導學生從整體入手,先對海底世界有一個總的認識,再從整體到部分,具體學習中間2—6自然段分述的內容,最後再回到整體認識上來。

  其具體做法是:

  (1)首先教師引導:聽了老師剛才的朗讀,並聯系剛才看到的景象,想一想:海底是一個什麼樣的地方?

  (指導學生在文中找出:景色奇異、物產豐富兩個詞。)

  (2)讓學生默讀課文,思考以下幾個問題:

  a.課文開頭是一個什麼句式?這樣的開頭方式叫__________開頭法。

  b.回答課文第一自然段提出的問題是哪一句話?

  c.其它幾個自然段分別圍繞哪兩個方面在寫?(景、物)

  d.這樣的課文結構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這一部分的教學,要求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有針對性的去讀課文首尾兩段。其中教師應給學生講:這叫設問式開頭。這樣的課文結構是總起——分述——總結。在回答 c這個問題時及時板書“景、物”兩字,並引導學生區別“奇異與奇怪”這兩個詞。

  三、閱讀賞析,落實目標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這並不是說要貶低以至取消教師的主導作用。恰恰相反,學生主體作用的充分發揮必須依靠教師善於正確發揮主導作用。但講讀課文也並不是老師“整堂講,滿堂灌”,教師應掌握一個適當的度,導得恰當,放得適度。雖然小學三年級的學生學過一些閱讀方法,在教師的指導下學過一些講讀課文,但這些學生還處於中段學習狀態,他們的智商還有待開發,知識經驗也不豐富,不可能完全掌握學習的方向、內容和方法。因此,學習過程中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探究仍然離不開教師相應的輔導。在這一教學環節中,我是這樣做的:

  (1)談話匯入:剛才同學們說2—6自然段是圍繞景色奇異、物產豐富這兩個方面來寫的,請同學們找一找,哪些自然段是寫景色奇異,哪些自然段在寫物產豐富。

  (2)學習“景色奇異”的部分。

  讓學生齊讀2、3自然段,再回答問題:

  a.從哪個方面可以看出海底景色奇異?(黑暗卻有光點閃爍,寧靜卻有各種聲音。)

  b.課文是怎樣寫海底很黑暗的?

  “陽光射不到海底,”(黑暗的原因)

  “有許多光點像閃

  爍的星星”(以明襯暗)(板書:黑暗—光點閃爍)

  c.課文是怎樣來描寫海底很寧靜的?

  “海面上波濤澎湃,海底依然很寧靜。”(依然—依舊,對比襯托)

  “風浪只能影響到海面下幾十米深。”(寧靜的原因)

  “海底是否沒有一點兒聲音呢?不是。”(是否——是不是,設問,總領全段,承上啟下。)

  d.海底有哪些聲音?作者用了哪些表現方法?

  “竊竊私語”一詞把物當人寫(擬人),段中用了4個打比方的句子組成一組句子(排比),用了3個擬聲詞,對海底動物的聲音進行了具體描摹,給人以身臨其境的感覺。(板書:寧靜——許多聲音)

  e.寫海底很寧靜可為什麼又要寫有許多聲音呢?

  “寧靜但不是死寂”,援引古人“蟬鳴山愈靜”的手法,以聲襯景更顯寂靜。)

  小結:黑暗中有許多光點閃爍,寧靜中有許多聲音共鳴,這就是海底景色的奇異之處。

  (3)學習“物產豐富”的部分。

  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運用老師剛才指導的分析課文的方法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自學4、5、6自然段。

  列出自學提綱:

  a.從哪幾個方面可以看出海底物產豐富?

  (動物.植物.礦物)

  b.海底的動物著重寫了哪幾種?它們的活動方式是怎樣的?

  (海參——靠肌肉伸縮爬行;梭子魚——比火車還快,

  烏賊、章魚——利用噴水而後退;貝類——巴在船底……)

  c.海底有哪些植物和礦物?

  (植物:多種多樣、色彩各異)

  (礦物:煤、鐵、石油、天然氣、稀有金屬……)

  d.寫動物、植物、礦物用了哪些方法?

  (舉例子、列數字、作比較......)相機板書:(動物、植物、礦物)

  讓學生先獨自自學,再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探討出較為正確的答案,教師稍作評講。

  總結:寫海底物產豐富時,作者抓住特點,歸類分述,詳略得當,生動形象,相得益彰。

  (4)課文第四自然段。

  讓學生齊讀第四自然段,回答問題:這段話共有幾句話?每句話講的是什麼?句與句之間是怎樣進行聯絡的?從而讓學生體會句與句間的緊密聯絡,學會分析句子邏輯,並運用到自己的寫作中去。

  (5)總結全文:海底是一個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世界(板書:景色奇異、物產豐富),對人類的生存發展有著不可估量的經濟價值。浩翰的大海,佔據了地球表面的十分之七,海中生物有二十多萬種,僅海產品年產量可供三千億人食用,而地球上目前只有五十三億人,是人類的天然糧倉。陸地上的礦物按目前的開採速度,幾十年就會開採一空,而海底是個巨大的聚寶盆,已經探明的白銀有數百萬噸,黃金有一千萬噸。人類未來發展的出路,就是走向海洋。同學們,讓我們努力學習,進一步探索海洋的秘密,將來去開發海洋,造福人類!

  四、合作探究,深化主題

  任何一篇課文都是情感與載體的和諧統一。我們在教學時,要把語言文字訓練和對學生進行思想情感教育統一在教學過程中。因此,在教學中,我除了給學生介紹海底知識,還讓學生從理解課文內容入手,再配以畫面,輔以音樂,深化主題,從而引導學生熱愛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奧秘,讓學生從學習過程中去體會海洋的神奇富饒。

  (1)說說:海底美景圖及問題:海底是這樣一個風景優美,物產豐富的地方,假若你擁有了整片大海,你將怎樣去開發利用它,讓它最合理的被人類利用而不受到傷害?

  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自主討論,再選代表發言。

  (2)想想:除了課文中所述的海底美景,你認為海底還有什麼美景和物產值得我們去探索、去發現、去利用?

  (3)畫畫:假若我們以後的生活空間要轉移到海底,你將準備怎樣去營建你的新家?請把你的設計圖畫出來。

  (課後作業)

  五、板書設計

  (先出示整個板書,再在講解的過程中用有色字顯出板書順序。)

  海底世界

  黑暗 光點閃爍

  景寧靜 許多聲音

  海底世界

  動物 動態各異

  物植物 色彩各異

  礦物 種類豐富

《海底世界》說課稿2

  《海底世界》說課稿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說課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海底世界》。我主要從北師大版小學三年上冊語文,一、說教材、二、說學情、三、說教學目標、四、說教法五、說學法、六、說教學過程、七、說板書設計。

  一、說教材

  《海底世界》是北師大版小學語文第五冊第十單元《奇妙的海底世界》中的一篇主體課文,是一篇科普性說明文,作者透過生動形象的語言,從海底的明暗度,聲音,動物、植物和礦藏幾方面介紹了海底的有關知識,描繪了一個“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海底世界,文章以流暢自然的語言為基調,沒有華麗的詞藻,不見雕琢的痕跡,但是給人親切熱情的感覺。我們透過作者對海底世界的描繪,可以感受到作者對整個自然、對生命的熱愛,從而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和探索大自然奧秘的興趣。

  課文結構清楚,採用“總—分—總”的結構,課文開頭先講海底深處的情況,然後具體講述海底世界奇異的景色、豐富的物產,最後總結“海底真是個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世界!”在具體說明時,詳略分明,動物、植物說得較詳細,礦藏說得簡略。

  文中運用了打比方、列數字、作比較的說明方法,使語言更加生動、形象。

  二、說學情

  三年級學生年齡比較小,見識少,再加上海底世界對於他們來說很陌生,根本沒去過,瞭解就更少了,要想感受海底世界的景色奇異,物產豐富就更不容易了。

  針對這種情況,我運用多媒體出示圖片,為學生展現真實的動態的海底世界,幫助學生理解課文。

  三、說教學目標

  針對三年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材特點,我將教學目標定位為:

  1、知識目標:探究課文第2~6自然段,憑藉生動形象的語言文字,認識一些海底生物,瞭解一些海洋知識,感受海底的景色奇異、物產豐富。

  2、能力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認識“總分總”的結構,學會圍繞一句話把內容寫具體的方法。

  3、情感目標: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和探索大自然奧妙的興趣。

  教學的重點是:引導學生認識海底生物的特點,瞭解海洋知識,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

  教學的難點是:學會圍繞一句話把內容寫具體的方法。

  四、說教法

  現代教學論認為,教師的作用不單是“資訊源”,更重要的是學生學習活動的調空器,教師應做到“導而弗牽”,為學生的學習導向、導法、導練、導學,以民主的教風和循循善誘的技巧,把學生引到一種想學、愛學、會學的境地。

  為此,針對本教材的特點,我從情景教學入手,先從形式到內容,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再從內容到形式,使學生學會如何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思想。最終獲得知識、情感和能力三豐收。本課的教學設計就體現出以下幾個特點:

  1、情境教學法

  情境教學法能牢牢把握和促進兒童發展的動因——情感,展開和推進教與學的雙邊活動,使教學收到最最佳化的效果。本教材是一篇適宜於進行情境教學的好文章,而且也只有透過情境教學,才能使學生感受到海底世界的奇妙,激發出他們探索大自然奧秘的興趣。為此,我設計了以下幾個情境教學的環節:

  ①以錄象匯入課文,教師又以帶有啟發性的問題,誘發學生學習課文,探索奧秘的興趣。

  ②動畫、聲音的及時展示,再現了課文的情景,變具體為生動,變抽象為具體,讓學生感到自己彷彿置身於海底世界,對大自然的喜愛得到了進一步的昇華。

  2、讀寫結合法

  這篇課文采用了總—分—總的結構,其中第四自然段又是圍繞中心句來寫具體的,在教學時要讓學生對這種寫法有更進一步的認識,後面設計了一個一個小練筆,圍繞中心句寫一段話。這樣“就文取材”的說寫訓練,提高了閱讀教學中寫的密度和語言文字訓練的強度,同時充分發揮了文字的作用,使其成為一種有效的作文教學途徑。

  3、直觀形象法

  這篇文章所講的動物、植物都是活生生的東西,我藉助多媒體課件出示動、植物的圖片,聲音,為學生展現真實的海底世界,讓他們眼見為實,切實感受到海底世界的景色奇異,物產豐富。

  4、朗讀品析法

  語文課應注重以讀為主,讓學生在讀中理解,讀中感悟,從而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感受海底世界的景色奇異、物產豐富,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1、小組合作探究法

  科普類文章往往容易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比較容易理解。我覺得在這堂課中,“小組合作,自主探究”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同時,體現了以學生為本,教師是一個組織者的新教學理念。

  2、朗讀法

  這篇課文語言優美,生動形象,在教學中要讓學生充分地讀書,自由讀、透過多種形式的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培養語感,理解課文內容,感受海底世界的景色奇異,物產豐富。“有感情朗讀”能夠讓學生在讀中領悟出海底景色的奇異,培養學生的美感意識;

  五、說教學過程

  1、圖片匯入 2、明確任務

  3、小組交流 4、全班展示

  5、總結全文 6、讀寫結合

  六、說板書設計

  這樣的板書簡潔明瞭,既能概括重點,又讓人一目瞭然。

  七、課後反思:

  設計內容有點多了,總想的面面俱到,讓學生學到更多的知識。結果沒有了做練習的時間。

  (會用"普通"、"物產豐富"造句。)

《海底世界》說課稿3

  各位領導、評委、老師們,大家好!我說課的內容是蘇教版國標本小學語文第6冊第23課《海底世界》。

  浩瀚無邊的大海是令人神往的世界,有時風平浪靜,有時波濤澎湃。那深不可測的海底又更是奇妙,吸引著無數好奇的人冒著生命的危險去一探究竟。

  《海底世界》就是一篇介紹海底的科普知識性課文,作者透過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了一個“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海底世界,文章以流暢自然的語言為基調,沒有華麗的詞藻,不見雕琢的痕跡,但是給人親切熱情的感覺。我們透過作者對海底世界的描繪,可以感受到作者對整個自然、對生命的熱愛。

  海底我們都沒有去過,教學中若只讓學生知道課本上的點滴動物、植物,在學生腦海中要形成廣而深,並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海底世界是有一定難度的,因此我設計了《海底世界》網路課件,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現代教育資訊科技創設情景,把認知活動和情感活動結合起來,激發學生的求知熱情;與此同時,透過網路擴充套件延伸,並讓他們自己交流、表演,豐富了他們的課外知識,給予了學生一個“研究”的機會。網路教育與傳統教育優勢互補,既培養了語言能力,又發展了思維能力。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

  1、探究課文第2~6自然段,透過使用相關教學軟體,感受作者生動形象的語言,瞭解海底是個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地方。

  2、透過自主探究式的學習,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蒐集資訊、處理資訊等綜合實踐能力。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激發學生熱愛自然,探索自然界奧秘的興趣。

  下面,我就《海底世界》第二課時的教學,來具體談談我對“發揮網路環境優勢,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一點設想。

  一、營造氣氛,激發興趣

  愛因斯坦有句名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課堂一開始,我便使用媒體播放影音錄影,

  把藍色的海水、兇猛怪誕的大魚、美麗的珊瑚……這些奇妙的東西盡情展現在學生的面前。

  這樣做,能夠一下子地激發他們對海底世界的好奇和興趣,他們置身情境,強烈地感受著無形之“力”的作用,情不自禁地關注、嚮往、投入到課堂中。

  二、創設情境,引領深入

  課堂是學生的課堂,教師要從知識的傳授者轉變成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在抓住了孩子的心的基礎上,我找了一個表達能力較好的同學出來,讓他為我們當個小導遊,帶領我們遊覽一下海底的世界,讓孩子用自己的語言將他初讀課文後的理解表達出來,用孩子的語言向孩子敘述,我想這是再好不過了。

  三、重點研讀,感受美,欣賞美

  1、自由讀課文第2—6自然段,讓學生對課文有了一個大體的瞭解,知道這幾個自然段主要介紹了什麼。

  2、多媒體出示動畫配樂朗誦,讓學生透過直觀形象的動畫演示,對課文中所描繪的海底的動物,植物以及礦藏等有了一個直觀深入的理解。(這一步能讓學生更好、更直觀地領略到大自然的神奇和魅力,正如《語文教學課程標準》所指出的:閱讀教學是教師和學生同時產生審美體驗的一個過程)。

  3、鑑賞閱讀,個性化地體味語言。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學生在學習當中,不是被動地接受資訊,而是對外部資訊進行主動地選擇、加工和處理,從而獲得知識的意義,學習的過程是自我生成的過程,這種生成是他人無法取代的,是由內向外的生長,而不是由外向內的灌輸。因此我會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角度看世界,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自我的感受。(比如說這個句子我覺得哪裡好,這一個部分還可以怎樣說,又或者這一點是我的話,我會怎樣來表達,林林總總,不一定要按照書本的說法)

  4、在活動中培養思維,在實踐中培養能力。

  有表達就會有爭論,這時,我抓住時機隨機出示幾個句子。

  ①“海面上波濤澎湃的時候,海底依然很寧靜。”(“依然”是什麼意思?用一個近義詞表示,用這樣近義詞替換的方式,讓學生從中理解大海很深很深、當海面波濤澎湃的時候,海底卻同原來一樣寧靜。)

  ②海底有光嗎?回答這一問題時教師讀有關“光點”的句子,讓學生從中找出重點詞“卻”,然後展開討論:“卻”在這句話中起什麼作用?經過討論讓學生明白“卻”在句中有轉折連線的作用,說明黑中有亮。

  ③“海底的動物常常在竊竊私語。”

  a、什麼是“竊竊私語”?

  b、聽錄音,聽一聽海底世界動物的竊竊私語。

  c、作者這樣描寫有什麼好處?

  d、作者是怎樣具體描寫的?用“有的……有的……有的……”句式說一說。

  e、海底的動物只有這幾種聲音嗎?省略號在這裡表示什麼?

  f、“它們吃東西的時候發出一種聲音,行進的時候發出另一種聲音,遇到危險還會發出警報。”這句話告訴我們什麼?

  ④“海底的動物,已經知道的大約有三萬多種,它們各有各的活動方法。”a、“已經知道”這四個字說明了什麼?

  b、出示填空練習。

  ________每小時只能前進四米。

  ________每小時能________,攻擊其他動物的時候,比普通的火車還快。

  ________利用水的反推力________。

  ________自己不動,能________做免費的長途旅行。

  c、填空後指讀句子,體會作者用了哪些表現手法?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⑤課文怎樣介紹海底植物色彩的?指讀有關句子,找出其中的連線詞語。

  ⑥“陸地上蘊藏量很少的稀有金屬。”課文中描寫植物和礦產的時候,為什麼只寫這幾種?

  (設計意圖:以問題引導探究,讓學生在資訊重組、比較分析、多向開放、合理想象、自由質疑的提問和情境中探究,為學生提供一個更開闊的、更活躍的探究平臺。問題的解決,激起學生強烈的探究慾望,又能激起學生進一步深入閱讀、不斷鑽研,在良性迴圈中,最終形成積極探究的心理傾向。)

  5、再次欣賞,品味領悟。(這時,同學們對課文的爭論和探討已經比較深入了,於是我再次播放課文的錄音朗讀,讓同學們輕聲跟讀,在這過程中,再次體驗作者生動形象的語言描寫,同學們的腦海裡自然浮現出剛才看錄影,看動畫時的畫面,等於在作者的帶領下又在海底作了一次遨遊。)

  整個第3環節我的設計意圖是透過開展讀、說、寫、評等活動,給予學生選擇的權利、展示的舞臺,因而學生就有了更多感知、觀察、思考和探索的機遇,就有了更多表達情感的平臺。充分地表達了學生從文字中體驗到的情感,使學生的潛能得以生髮、表現。

  四、小組合作,探究拓展

  課前,我將相關的海底資源連結到《海底世界》課件中,我鼓勵學生以3—4人的小組形式,確立自己小組想要探究的目標,(比如海底的動物、海底的植物、海底的地形、海底的礦藏、海底的氣候等)運用現代發達的計算機網路,教師從旁協助指點,上網查詢整理有關的資訊,然後記錄在自己的小本子上,鼓勵他們每個小組都能自己寫一段話介紹介紹自己的“研究”成果,然後和別的小同學交流交流。(在學習理解了課文的基礎上,大部分的同學一定不滿足於課本所學的,孩子的好奇心決定了他們是一群求知慾旺盛的孩子,我設計這個活動可以點燃學生求知的火把,透過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溝通學生生活世界和書本世界的橋樑,為學科課程提供廣泛的感性背景,讓每一個學生在學習的歷程中,在互相交流感悟中充分展示自我,讓學生在體味語言、交流表達過程中,陶冶、塑造學生心靈。)

《海底世界》說課稿4

  一、說教材

  《海底世界》是一篇淺顯的知識性課文,作者透過生動形象的語言,刻畫了一個“景緻奇怪,物產富厚”的海底天下,文章以流通自然語言為基調,沒有富麗的詞采,不見雕琢的陳跡,但是給人密切熱情的感覺。我們透過作者對海底天下的刻畫,可以感覺到作者對整個自然、對生命的熱愛。

  教學中若只讓學生知道講義上的點滴動物、植物,在學生腦海中要形成廣而深,並景緻奇怪、物產富厚的海底天下是有難度的,因此必須給學生計劃了一個“研究”的時機,使學生進一步相識博識的海底天下。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

  1、探究課文第2~6自然段,透過感受作者生動形象的語言,瞭解海底是個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地方。

  2、透過多樣化的表達,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蒐集資訊、處理資訊等綜合實踐能力。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激發學生熱愛自然,探索自然界奧秘的興趣。

  二、設計理念

  1、過程開放,體現探究性

  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在探究性的閱讀教學中,倡導的是學生學習過程的開放。它突破傳統的限制,立足於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學生創設探究的背景,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積極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創新精神。

  ⑴情境的創設

  在課堂中,創設一定的情境,能啟發學生運用多維視角去思考解決問題,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豐富學生的思維方式,讓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的全過程,從而滿足他們的探究欲、表現欲。

  在廣闊的海洋裡生活繁衍著無數的生物,神秘而又美麗的海底世界令無數人為之傾倒,為之讚歎。學生樂於親近海底世界,因此創設“大海深處是什麼樣的”,能使學生的心靈與文字產生撞擊,使兒童既有經驗與文字產生衝突,尋找到孩子心跳與文字心跳的合拍點,產生移情效應。他們置身情境,強烈地感受著無形之“力”的作用,情不自禁地關注、嚮往、投入。

  ⑵角色的轉換

  《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字之間對話的過程。”也就是說,閱讀課堂是由這三者之間的互動形成的。在《海底世界》的教學中,課始情境的創設,教師是一個能激發學生思維的引導者——引導學生自己找到探究內容進行探究;當學生就“大海深處是什麼樣的”問題進行研究、討論的過程中,教師則是一個能欣賞學生意見的傾聽者、能積極參加小組探究的參與者;當學生呈現探究成果時,教師又是能判斷學生認識正誤的辨別者。這實質上是一個師生互動、教學相長的動態生成過程。

  ⑶資源的拓展

  兒童的內心是最無拘無束的,他們渴望走向原野,親近自然,渴望在廣闊的天地間放飛夢想。這就要求閱讀教學要徹底走出“課堂中心、書本中心、教師中心”的封閉性,充分拓展空間,增強活力。一方面,我們要鼓勵學生在真實世界的際遇中學習,與現實對話,為學生創造社會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到社會上去觀察、調查、訪問。例如要求學生課外查詢有關海底世界的知識,引導學生透過如課外書籍、圖書館、網路等途徑獲得資訊。另一方面,我們要把大世界引入課堂,在教學中充分挖掘各種各樣的教育資源,根據教育目標對資源進行重新組合與調整,溝通學生生活世界和書本世界的橋樑,為學科課程提供廣泛的感性背景,為課本知識的運用提供實踐的平臺。例如在教學中播放海底世界的錄影、出示海底世界的圖片等。

  二、挖掘內涵,注重人文性

  語文學科具有積澱豐厚的人文魅力,尊重學生生命價值、尊重學生文化及其多樣性,是小學語文課程的應有之義。語文教學必須實現學科順應學生,必須在教學中尊重學生生命的本性,弘揚學生個性,激發學生保持和加強生命的力度,使有限的生命具有無限的生命力。

  ⑴挖掘文字中的人文性

  透過放錄影,把藍色的海水、兇猛怪誕的大魚、美麗的珊瑚……這些奇妙的東西盡情展現在學生的面前。再加上配有優美音樂的解說詞,學生們彷彿置身於美麗神奇、千姿百態的海底世界,留下深刻的印象,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畫出一幅幅美麗的海底世界。另外如文中“海底的動物常常在竊竊私語”等的重點研讀。

  ⑵體現課堂交流中的人文性

  讓每一個學生在學習的歷程中,在互相的交流感悟中充分展示自我,提升生命價值,讓學生在體味語言、交流表達過程中,陶冶、塑造學生心靈。

  ⑶滲透課堂作業中的人文性

  現代閱讀教學觀需要我們以生活的理念構建起語文教學大課堂。在教學中,我們要將課堂的語言訓練和課外的生活實踐活動進行有機結合,從而使學生從單一的語文課堂步入廣泛的社會語文空間。如:

  “海底的動物常常在竊竊私語,我們用水中聽音器一聽,就能聽見各種聲音,發揮你的想象,請你寫一寫。”

  “關於海底的奇異景色,你還想知道些什麼?課外查尋、蒐集相關的資料,你自己來寫寫《海底世界》。”

  這種實踐性的作業形式,讓學生親近自然,很好得淡化了訓練意識,消除了學生學習與生活的界限,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實踐的熱情。

  三、感悟運用,突出個性化

  《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1、個性化地體味語言

  在閱讀教學中,透過學生的自主體驗,讓學生逐步學會以語言文字為依託,分析語言現象,在字、詞、句、篇的聯絡中揣摩語言文字的內涵,體會文章內在的思想感情。例如學生對海底世界“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理解;又如對海底小動物“竊竊私語”這個詞的理解等,可以充分引導學生進行個性化研讀,強化個性體驗。

  2、多樣化地語言表達

  語文課是師生個性自由馳騁的舞臺,所以要鼓勵學生進行多樣化地表達,展示學生的個性。在閱讀教學中,透過學生多樣化的表達,開闊學生的視野。

  例如學生對“大海深處是什麼樣”的彙報時,有的直接摘錄了書上描寫的原句來表達,有的加以概括列出幾個關鍵詞語,有的用圖片等,學生在表達中思辨,在傾聽中評判,不僅提高了語言運用能力,而且提高了蒐集資訊、處理資訊等綜合實踐能力。

  三、設計思路

  根據文字的特點、學生的個性發展需求以及設計理念,本節課教學思路為: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創設情境觀察,交流對話

  引導探究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引導表達讀說寫評

  引導拓展蒐集、處理資訊

  四、教學程式

  (一)創設情境,激起探究興趣

  1、假期裡,有些同學跟著爸爸媽媽遊覽過大海,欣賞了美麗的海水,海灘,不過,你知道大海深處是怎樣的嗎?現在,讓老師帶著你們一起乘潛水艇,到海底世界去看看那兒的奇異景色。(出示錄影,並配樂朗讀)

  2、你知道大海深處是什麼樣的嗎?

  主要特徵

  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

  (設計意圖:通過錄像展示海底世界的奇異景色,使學生產生身臨其境之感,既加深了對海底世界的瞭解,又激發了學生學習課文、積累語言的興趣。學生置身於這樣一個特定的環境中,對具體情境的體驗、領悟更深,認知和情感發展更協調。

  情境的實質是人為優化了的環境,是促使兒童能動地活動其中的環境。這種充滿美感和智慧的氛圍,與兒童的情感、心理會發生共鳴而契合。它所關注的是兒童內心的自由、愉悅、釋放、本真,追求的是兒童在課堂中的快樂生活。)

  (二)自主合作,共同探究特點

  1、自由讀課文第2~6自然段,填寫表格。

  2、小組交流,師巡迴指導。

  3、呈現探究成果。(出示一份中等學生的填寫表格)

  體味句子。(隨機出示句子)

  ①“海底真是個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世界。”

  ②“海面上波濤澎湃的時候,海底依然很寧靜。”(“依然”是什麼意思?用一個近義詞表示,用這樣近義詞替換的方式,讓學生從中理解大海很深很深、當海面波濤澎湃的時候,海底卻同原來一樣寧靜。)

  ③海底有光嗎?回答這一問題時教師讀有關“光點”的句子,讓學生從中找出重點詞“卻”,然後展開討論:“卻”在這句話中起什麼作用?經過討論讓學生明白“卻”在句中有轉折連線的作用,說明黑中有亮。

  ④“海底的動物常常在竊竊私語。”

  a、什麼是“竊竊私語”?

  b、聽錄音,聽一聽海底世界動物的竊竊私語。

  c、作者這樣描寫有什麼好處?

  d、作者是怎樣具體描寫的?用“有的……有的……有的……”句式說一說。

  e、海底的動物只有這幾種聲音嗎?省略號在這裡表示什麼?

  f、“它們吃東西的時候發出一種聲音,行進的時候發出另一種聲音,遇到危險還會發出警報。”這句話告訴我們什麼?

  ⑤“海底的動物,已經知道的大約有三萬多種,它們各有各的活動方法。”a、“已經知道”這四個字說明了什麼?

  b、出示填空練習。

  ________每小時只能前進四米。

  ________每小時能________,攻擊其他動物的時候,比普通的火車還快。

  ________利用水的反推力________。

  ________自己不動,能________做免費的長途旅行。

  c、填空後指讀句子,體會作者用了哪些表現手法?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⑥課文怎樣介紹海底植物色彩的?指讀有關句子,找出其中的連線詞語。

  ⑦“陸地上蘊藏量很少的稀有金屬。”課文中描寫植物和礦產的時候,為什麼只寫這幾種?

  (設計意圖:以問題引導探究,讓學生在資訊重組、比較分析、多向開放、合理想象、自由質疑的提問和情境中探究,為學生提供一個更開闊的、更活躍的探究平臺。問題的解決,激起學生強烈的探究慾望,又能激起學生進一步深入閱讀、不斷鑽研,在良性迴圈中,最終形成積極探究的心理傾向。)

  隨機點評:

  你是怎麼理解的?能說一說嗎?

  你還能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真能幹!

  你和作者一樣會觀察、會分析!

  他是讀中有所發現的,你也能來有感情地讀一讀嗎?(朗讀指導)

  你認為奇異在哪裡?他提供的材料有什麼不足?

  鼓勵多種表達:

  還有與這份不一樣的嗎?再交流。

  疏理學法:

  引導學生歸納理解課文內容的方法。

  (1)思——問題。

  (2)畫——重點句。

  (3)找——重點詞語。

  (4)說——自己對內容的理解、感受。

  (設計意圖:自由寬鬆的語文課堂才會激起學生智慧的波瀾。我們老師要允許學生用自己的眼睛觀察,用自己的腦袋思考,用自己的嘴巴表達,獲得自我滿足。教學中要鼓勵學生的思維自由馳騁縱橫,充分展示了學生對文字的獨特理解。在這兒,老師再也不是傳統定義中的傳道授業解惑的人了,更像一個專業的主持人。)

  三、引導表達

  1、配樂有感情地朗讀。

  2、展開想象,練習說話、寫話。

  (1)海底世界景色奇異,物產豐富表現在哪些地方?你能用“有的……有的……還有的”或“有……有……還有”來說一說嗎?

  (2)仿寫一段話:

  海底的動物常常在竊竊私語,我們用水中聽音器一聽,就能聽見各種聲音,發揮你的想像,請你寫一寫。

  (3)學習了這篇課文,我們瞭解到海底世界是如此美麗多彩,景色如此奇異,物產如此豐富。想象一下,假如你來到海底,你要做些什麼?

  (設計意圖:活動是學生的潛能得以生髮、表現的基礎。學生有活動的時空、有選擇的權利、有展示的舞臺、就有了更多感知、觀察、思考和探索的機遇,就有了更多表達情感的平臺。在這兒,透過展開讀、說、寫、評等活動,充分地表達了學生從文字中體驗到的情感。)

  四、拓展整合

  關於海底的奇異景色,你還想知道些什麼?課外查尋、蒐集相關的資料,請你來寫一寫《海底世界》。

  (設計意圖:聯合學生從探究學習中得到的情緒體驗的水平,透過課堂教學內容的有機延伸,使學生的情緒體驗延伸整合,引領其向更遠更遼闊的地步提拔,為學生開啟更多實際生存天下的窗戶,拓寬學生髮揮各自才氣的天地。課外閱讀、社會觀察、民間採風,便是對社會、對人生舉行深入的體驗感悟,從而建構起良好的語文配景。)

《海底世界》說課稿5

  一、說教材

  教材分析:

  《海底世界》是兒童學習與發展活動指南中班上冊數學教材《數與量》主題中的一個分類計數活動。《綱要》中科學領域目標要求:“幼兒能從生活和遊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係並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而遊戲又是幼兒最喜愛的活動,它既能讓幼兒主動參與,又能在遊戲中獲得知識經驗,根據這一特點,我設計了以遊戲“小魚遊”為主線來開展的《海底世界》這一數學活動。整個活動我注重由感知入手,從具體到抽象,從易到難,循序漸進將形象有趣的遊戲貫穿活動全過程。把數學融入到遊戲之中,讓幼兒在遊戲中理解數學的實際意義,並提高數能力。

  學情分析:

  4——5歲幼兒能根據物體的某些明顯特徵進行分類,但分類後說明分類標準又成了中班孩子進行分類活動的難點。《指南》建議:利用生活和遊戲中的實際情境,引導幼兒理解數概念,透過實物操作引導幼兒理解數與數之間的關係。因此,運用計數法來表示分類標準,根據統計結果進行比較,然後逐步過渡到用語言描述分類標準。

  活動目標

  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實際情況,確立了認知、能力、情感等方面的目標:

  1.認知目標:學習分類計數的方法,鞏固對5以內數的認識,感知數物對應,嘗試用圓點來表示數量。

  2.能力目標:能用分類計數的方法來表現物體的數量。

  3.情感目標:培養幼兒的動手、動腦能力,激發幼兒對數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重難點:

  根據目標,我把活動重點定位於:引導幼兒學習分類計數的方法。

  活動難點是:能將數物對應,並用圓點表示數量。

  活動準備:

  海底世界背景圖1幅;海底世界樓房大圖1幅;烏龜圖片1張、螃蟹圖片2張、小蝦圖片3張、章魚圖片4張、小魚圖片5張;海底動物玩具和計數卡每小組1份。

  二、說教法

  本節活動中我運用到的教法有:遊戲激趣法、情景感染法、操作法。

  1、遊戲激趣法:遊戲的過程就是一個感知、體驗的過程。在遊戲的過程中小朋友們體驗了在老師的引導、幫助、鼓勵下獲得成功的快樂。

  2、情景感染法:本次活動,我非常重視情景創設,透過創設情景感染幼兒。如:活動中以“小動物們迷路了”情景引入,“送小小動物回家”這一環節幼兒的情緒高漲,興趣非常濃厚。這種方法不僅為幼兒創設了生動活潑的生活情景,還為幼兒創設了寬鬆、自由、探索的學習環境。

  三、說學法

  根據《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活動指南》中科學領域的要求,我最大限度的支援和滿足幼兒透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來獲得知識經驗的需要,因此我的學法主要有:

  1、多感官參與法:為了更好地突出幼兒的主體地位,整個活動透過讓幼兒看一看、數一數、計一計、說一說等多種感官方式,幫助幼兒獲得直接感知和經驗。

  2、快樂遊戲法:遊戲既是教法也是學法,又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方法,使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為幼兒提供一個輕鬆、愉悅的活動氛圍。

  此外,我還運用了操作法、講述法和討論法

  四、說活動過程

  整個活動我將遵循“教師主導、幼兒主體”的原則,抓住幼兒的興趣是由強漸弱的特點,設計循序漸進環環相扣的環節,透過遊戲激趣——展示交流——操作提升——遊戲鞏固——延伸體驗這一流程來組織本次活動,因此,活動過程如下:

  第一個環節,遊戲匯入。

  教師帶領幼兒做手指遊戲《小魚遊》,引出活動的主題《海底世界》。

  第二個環節,情景引入,學習分類計數。這個環節是活動的重點。

  展示背景圖“海底世界”激發幼兒興趣。幼兒欣賞圖畫,教師提問:海底有哪些小動物?此問題的提出對幼兒學習分類做了鋪墊。設定情景,請幼兒分別把背景圖中的小動物送回家,引導幼兒準確使用量詞,透過數數來感知每個代表隊各有幾名隊員,再說出應該用數字幾來表示,如:1只海龜、2只螃蟹等,並找出數字卡片貼至相應的小動物房間,這樣有效培養了幼兒數物對應的能力。

  第三個環節,透過比較感知動物數量,嘗試用圓點來表示分類計數。

  幼兒透過數數、計數、數物對應的方法進行比較,找出了數量最多的——小魚代表隊當裁判。同時,這個環節又是幼兒自主探索、感知數量的過程,為此,我啟發幼兒嘗試用圓點來表示數量,讓他們透過比較來感知數的大小、多少。孩子們在輕鬆自然的遊戲氛圍中學習感知了5以內的數量,也培養了幼兒手眼協調點數的良好習慣。

  第四個環節,幼兒操作,鞏固練習分類計數,突破難點。教師巡迴指導幼兒操作。

  第五個環節,教師點評,結束活動。

  本節活動以遊戲貫穿始終,在情景中感知了5以內的數量,掌握了分類計數這一重點,透過操作活動讓孩子們在材料的相互作用過程中進行探索學習,突破了活動難點,達到了活動目標。

《海底世界》說課稿6

  一、說教材

  《海底世界》是蘇教版六年制小學語文第六冊的第七單元第一篇課文,這是一篇有關海洋的常識性課文,全文用生動形象的語言介紹了海底的景色奇異、物產豐富。

  全文共有6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緊扣課題提出問題:“你可知道,海底世界是什麼樣的嗎?”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第二至五自然段,是文章的重點部分,針對上文提出的問題,具體、生動、有序的描述了海底的聲音、動物、植物、礦藏,展現了一幅神秘有趣、色彩鮮豔、生動活潑、千姿百態的海底世界圖。最後一自然段是全文的總結,指出“海底真是個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世界”給學生留下一個整體的深刻印象。

  二、說教法、學法

  1、激發興趣

  《海底世界》一課著重描寫了海底景色奇異和物產豐富的特點。教材雖配有插圖,但卻是靜止的,不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於是我們精心製作了一套動畫課件,為學生創設了形象、直觀的和諧情境。

  2、突破重點

  《海底世界》一課,教學重點之一是讓學生了解海底世界景色的奇異之處,但這比較抽象,學生難以理解海底那靜中有聲,動靜結合的奇異景色。為了便於學生充分了解海底世界的景色,我創設了和諧情境,即透過CAI讓每位學生親自去領略一番。

  ①進行海面和海底的對比:利用動畫先後演示海面上波濤澎湃(伴有海浪拍打岩石的聲音)和海底悄然無聲的對比情境,並分別提問:這樣的景象可以用個什麼詞來形容它?學生不僅理解了“波濤澎湃”和“寧靜”這兩個詞的意思,更體會到了大海動中有靜的奇異之處。

  ②整體感知,加深印象:透過CAI欣賞海底美麗的景色,再次整體感受“海底是一個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世界”,從而激發學生從小立下大志,長大探究海洋奧秘的情感。

  這樣透過多媒體計算機創設和諧情境,把抽象的語言文字外顯為直觀形象的動態畫面,讓學生充分感受了語言文字所描述的意境,幫助學生理解了課文的重點,取得了理想的教學效果。

  3、強化訓練

  加強語言文字訓練,是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重要一環。

  我在教學《海底世界》時,是這樣進行訓練的:

  (1)觀察訓練。在教學第2自然段時,根據課文內容設計CAI課件,把文字介紹轉化成動態畫面。要求學生在觀看畫面時,用一個詞來概括其內容,這促使學生在觀察時抓住事物特點,積極進行思考。

  (2)說話訓練。觀察解決了言之有物的問題,而說話應該是培養學生表現事物的能力。在進行說話訓練時,我是這樣做的:

  ①看畫面,說圖意。利用多媒體計算機把第2自然段的語言描述用對比的動態情境形象地表現出來。讓學生用學過的觀察方法仔細地看了畫面以後,用自己的話說說畫面的意思。由於說話訓練是在認真觀察的基礎上進行的,所以學生在表達觀察時都能做到有條有理。

  ②看畫面,練複述。在學完課文後,出示總起句“海底真是個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世界。”透過電腦把海底美麗奇異的景象呈現於學生面前,要求學生看著畫面,用上總起句和板書上的重點詞語說一說海底的景色奇異、物產豐富表現在哪些方面。這樣,學生對課文的主要內容加深了理解,同時又鍛鍊了運用語言的能力。

  總之,透過CAI創設和諧情境進行強化訓練,學生在自我參與中興趣盎然,觀察能力、想象能力、語言表達能力都得到了發展。

  三、教學程式

  (一)啟發談話,匯入新課。

  同學們,上堂課我們初步學習了24課,你們能否用一句話概括一下海底是怎樣的世界?那麼,海底景色的奇異表現在哪裡?物產豐富又表現在哪裡?這一節課,我們再一次去探索一下。

  (二)創設情境,講讀課文第2自然段。

  1、學生自由讀第2自然段,邊讀邊想:這一段共幾句話?每句講的是什麼?這一自然段主要講什麼?

  2、細讀交流

  ①講讀第一、二句(板書:寧靜)(相機出示課件)

  ②講讀第三句(板書:有聲音)(相機出示課件)

  ③講讀第四句(相機出示課件)

  ④講讀第五句(相機出示課件)

  ⑤引讀第六句

  3、齊讀第二自然段。

  小結:海底的景象就是這麼光怪陸離,這麼千奇百怪。

  (三)講讀第三自然段。

  1、小組討論:第三自然段共有幾句話?是圍繞哪句話寫的?這句話中的關鍵詞是什麼?

  2、請同學們自由讀,看看你對哪種動物的活動方式最感興趣,說說它的活動特點。(相機出示課件)

  3、選擇讀。

  小結過渡:為了寫動物活動方式的多種多樣,作者選取了五種動物來具體說明,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正是由於這些動物不同的活動方式,也使海底世界奇異無比。海底植物的風采又是怎樣的呢?下面我們接著學習第四自然段。

  (四)講讀第四自然段。

  1、指名讀,思考:這段是圍繞哪句話寫的?

  2、學生再自由讀這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麼?(板書:色彩多樣,形態各異)

  3、欣賞美麗的海藻。

  小結過渡:海底植物真是千姿百態,奇觀異彩,不僅豐富了海底的物產,使海底的景色也如此奇異。海底除了我們所看到的動植物,還有什麼?

  (五)講讀第五自然段。

  1、自由讀,你讀懂了什麼?(板書:礦物、豐富)

  2、齊讀。

  (六)總結課文。

  透過今天的學習,我們知道了海底真是個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世界;是一個生氣勃勃的世界;是一個神秘的世界;是一個令人嚮往的世界。

  1、欣賞海底的美麗和富饒。

  2、齊讀課文,出示練習。

  3、已經有不少探險家、研究海洋的科學家到過海洋,還把奇異的景色拍成電影、電視,但是,人類對海底還沒有完全認識,我們還要想辦法開啟這座神秘的寶庫,這就需要科學知識,需要勇氣。

  (七)作業。

  1、繼續閱讀有關海洋的書,準備交流。

  2、運用本課已學過的先總後分的寫法,寫一片斷:課間活動真是豐富多彩。

  附:板書

  景色 奇異 寧靜

  有聲音

  海底世界 動物 活動 有特點

  物產豐富 植物 色彩 多樣

  形態 各異

  礦物 豐富

  總之,本課的教學設計首先遵循整體性教學原則,無論是全文的教材處理,還是一個自然段讀的訓練,都採取了整體—部分—整體的教學方法。其次,遵循了實踐性與主體性教學原則,讓學生在和諧情境中去理解與體會,從而獲取知識,形成能力。再次,加強了語言文字的訓練,使學生各方面能力得到了發展。

《海底世界》說課稿7

  一、說教材:

  海底世界,是一個絢麗多彩的世界,生活著新奇的生物。它同樣是一個神秘的國度。孩子們往往會被這種神秘與新奇所吸引。而作為今天的欣賞名師作品和手工,今天要挖掘的是孩子們觀察欣賞的能力和手工技能。幼兒的年齡特點決定了幼兒好奇心強,對未知的海底世界充滿了好奇,充滿了想象和嚮往。魚是兒童喜愛表現的物件之一,海底世界深藍色的海水裡生長著各種各樣的魚類,同時還生長著各種門類的海洋生物,海底是一個充滿了神秘色彩的水下世界。

  本次活動《海底世界》以此為內容題材,分別透過剪貼的形式來實施教學活動,引導幼兒認識魚的形狀特徵,色彩變化,從而瞭解海底世界對稱形和不對稱形之間的差異以及表現時方式方法的不同,使之在學習和操作的過程中加以區別,並在此基礎上促發幼兒的形象思維和創造想像的能力,讓幼兒透過剪貼的學習活動,用自己的作品來表現自己對馬蒂斯作品《海底世界》的理解和對海底世界的美好、豐富的想象。

  二、說活動目標

  這次的活動目標是:

  1、感受馬蒂斯剪貼畫作品簡潔、誇張的造型藝術風格,嘗試用概括、誇張的剪影方式表現海底世界

  2、體驗創作剪貼的樂趣。

  三、說活動準備

  首先是材料準備:

  工具與材料是美術創作的必要條件。恰當地選擇工具將會提高幼兒學習的興趣,促使他們更主動地投入創作。本次活動中,我供給了彩紙、剪刀、膠水。

  其次經驗準備,在活動前讓幼兒知道大海里的各種生物。

  四、說教法:

  在此次活動中,我所用的教學方法有

  1、引導發現法:在活動的開始,老師引導幼兒欣賞海底世界,所用的方法就是引導發現法,教師作為活動的組織者,又是孩子的引領者,要引領孩子主動的去觀察、去發現。

  2、觀察法:在活動過程中,老師引導幼兒觀察作品的特點。

  3、個別指導法:在幼兒進行創作的時候,老師個別指導一些美工基礎較差的幼兒,鼓勵他們大膽的嘗試。對於能力強的孩子,可以引導他們使用多種顏色,達到有層次的教學的目的。

  五、說學法:

  1、觀察法

  2、嘗試法

  六、說教學過程

  一、瞭解剪影的藝術特徵,引發聯想

  1、、我首先出示剪影圖片,引起幼兒的興趣。透過觀察、討論瞭解剪影的特點。

  2、透過對剪影的認知,初步感知剪影的藝術形式。

  透過讓幼兒觀察馬蒂斯作品的一個片段,從而瞭解到剪影是用很簡單的圖形來表現的。

  二、欣賞馬蒂斯的剪貼畫《海底世界》,感受作品的風格,表達自己的認識

  1、出示畫家照片,介紹畫家及作品名稱。

  2、幼兒分組欣賞、討論,教師巡迴指導。

  3、幼兒欣賞自己創作的海底世界,互相說一說自己畫的是什麼。

《海底世界》說課稿8

  一、說教材:

  線描畫:線描畫是用線條的變化來描繪物件及其形體結構的繪畫方式,是最古老、也是最原始的一種繪畫方式,也是我國傳統繪畫的方式之一。線描畫的繪畫工具比較簡單,可以用勾線筆、鉛筆、油畫棒、鋼筆等,利用點、線、面來進行繪畫,既可以對物象進行細緻入微地刻畫,也可以對物象進行簡單地藝術處理。既可以進行造型訓練,亦可作為藝術家表達情感的一種表達方式。

  我班幼兒在透過簡筆畫的訓練基礎上,再進行線描畫的練習,會使其繪畫的精細方面和手眼協調方面,有很大發展。不僅提高幼兒的繪畫能力。同時能提高幼兒專心做事的能力。更能激發幼兒的繪畫興趣。

  幼兒在欣賞、工程部工作總結髮現、感受線條美的同時,大膽進行創作,不僅能將幼兒零碎的經驗加以提煉,而且與《綱要》中提倡的"教育生活化、生活教育化"的理念相吻合,同時在大班開展線描畫,能引導幼兒透過"觀察-想象-發現-表現-創造"系列活動,有意識地鍛鍊和培養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促進個性的發展,所以,我把線描畫作為這學期我班美術特長訓練的主要內容。由此我設計了此次活動。

  二、說目標

  1、學習用線條的形狀變化和疏密排列來裝飾魚。

  2、鼓勵幼兒按自己的想象大膽創作,20xx黨建工作總結髮展幼兒的初步的創新能力。

  3、向幼兒進行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環保教育。

  活動重點:學習用線條的形狀變化和疏密排列來裝飾魚。

  活動難點:鼓勵幼兒大膽想象和創作。

  三、說活動準備:

  1、多媒體課件《海底世界》

  2、畫好的線描畫作品、其他小朋友畫的線描畫魚

  3、欣賞老師的作品

  4、白紙,鉛筆

  四、說教學方法:

  選用適當的教學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依據《綱要》的精神和本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採用了以下的教法和學法:

  1、多媒體教學法。藉助多媒體手段進行觀察欣賞演示,則更為簡潔、生動,容易吸引幼兒的注意。本次活動設計中,我透過幻燈片的展示,讓幼兒感受到魚寶寶身上線條的紋樣美、圖案美;

  2、觀察比較法。觀察法即運用觀察進行教學的方法,透過觀察,幼兒既形成了準確的形體印象,又把握了局部的細節特點。而在觀察中進行比較,則能讓幼兒更加直觀地感受不同的創作手法帶來的不同效果。本次活動中,為了讓幼兒直接感受點、線、面的疏密變化和規律性對裝飾效果的影響,我採用了觀察比較的方法,讓幼兒在觀察比較三幅特徵明顯的線描畫作品中,發現裝飾過於繁雜、無規律,裝飾手法單一、缺少變化都不能給人帶來美的享受,從而有效地突破了本次活動的重難點。

  3、欣賞評價法。欣賞評價法指的是將幼兒不同特點的作品進行對比評價,肯定各自的特點。在本次活動的最後環節,我採用了欣賞評價法,在欣賞的同時圍繞兩個問題展開點評:

  問題1、"你最喜歡哪個魚寶寶?為什麼?"使幼兒在審美的同時自然地習得經驗,為下次經驗遷移做準備。

  問題2、"你是用怎樣的線條和圖案來裝飾魚寶寶的?"讓幼兒用語言將自己的裝飾意圖表達出來,達到分享和交流的目的。在這一環節,教師和同伴的欣賞與評價能讓幼兒體驗到活動帶來的愉悅感和成就感。

《海底世界》說課稿9

  一、說教材

  《海底世界》是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第六冊第六組的第三篇課文。本組課文都是圍繞一個“美”字來寫的,讚美了大自然的景物美和人物的心靈美。《海底世界》是一篇科普知識性課文,課文透過生動有趣的語言介紹了海底奇異的景色和豐富的物產,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激發了學生熱愛自然,探索自然奧秘的興趣。全文按總分總的結構分別介紹了海底景色奇異和物產豐富。

  本單元的訓練重點是透過多種形式讓學生熟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抓住課文中準確生動的語言,在頭腦中形成畫面,進一步體會景美人更美,感受作者豐富的想象力,喚起他們對美的追求。這是著重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用生動語言進行描述的能力。學生在學習《荷花》一課時已學過了用生動語言進行描述,想象畫面,這一課要繼續滲透這一訓練重點。根據教材內容和本單元訓練重點,我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1.情感目標:透過讀懂課文,從中瞭解大自然的神秘與美麗,受到愛自然、保護環境的教育。

  2.基本技能目標:理解課文內容,能用有的……有的……有的……還有的……說一句話。

  3.認識目標:學習課文中的生字新詞。

  4.語感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根據教材編排的特點,我確定本文教學重點有:

  1、瞭解海底景色奇異和物產豐富的特點。

  2、透過語言文字展開想象,再現課文所描寫的情景。這一重點的目的是通

  過對語言文字展開想象,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有效地培養和激發出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聯想力,發展學生感受美的能力。同時,這也是本課學習的難點。

  課前準備:學生收集關於大海的資料。

  教具準備:卡片、多媒體課件、實物標本。

  二、說教法

  一堂好的語文課應充分體現“書聲朗朗,議論紛紛,高潮迭起,讀讀寫寫”這十六個字。針對以上教學思想,本文的教學我主要選用“自學研究”式的教學方法,主要依據是這樣能使學生主動參加到研究過程中,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自學能力,體現老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新課改思想。再輔之議論法和情景感染法,真正把語文上成語文素質教育課。

  三、說學法

  “向學生傳授學法,讓學生學會”是教學這節課的真正目的。根據教材和學生的認知水平,主要向學生滲透自學的方法,讓學生會讀書,重視朗讀,組織學生多種形式的讀。在多讀的基礎上,透過學生想、劃、議等活動,調動學生積極思維。

  四、說教學程式

  本文教學分兩課時完成。

  第一課時的教學內容主要是交流關於大海的資料,完成認識目標和初讀課文後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理清課文脈絡。第二課時的教學內容是完成情感目標、基本技能目標。下面我重點說說第二課時的教學設計,在第一課時的基礎上分以下環節進行教學:

  (一)複習:

  1、聽寫本課13個生字、新詞。

  2、回顧大螢幕出示問題:(1)課文圍繞第幾自然段來寫的?(2)哪些自然段寫景色奇異,哪些自然段寫物產豐富?

  (二)匯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想知道大海深處是怎樣的嗎?請同學欣賞《海底世界》錄相。看完後交流留下的印象。

  (三)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1、學習2-3自然段。

  指名朗讀2、3自然段,其它同學思考大螢幕上的問題:這兩個自然段分別從哪兩個方面來介紹海底景色奇異的?這個問題是訓練學生的概括能力,理解這兩個自然段的主要內容。學生比較容易找到是從黑暗中的發光魚和海底的各種聲音兩方面來介紹的。我根據學生的回答予以歸納板書,再讓學生根據課文中描述的景象予以想象,然後播放發光魚錄相,目的是讓學生更直觀地認識海底景色奇異。瞭解海底聲音時讓學生齊讀文中的原句,再聽聽海底各種聲音的錄音,最後讓學生用有的……有的……有的……還有的說一句話

  2.自學4、5、6自然段。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4、5、6自然段,思考並透過小組合作完成大螢幕上的問題。

  ①這三個自然段分別從哪三方面來介紹海底物產豐富的?

  ②海里的動物已經知道的大約有多少種?文中介紹了哪幾種動物?是怎樣描寫它們的活動方法的?(從文中劃出來,多讀讀)③介紹了哪些植物,文中是怎樣描述它們的?④介紹了哪些礦物?

  這四個問題的設定,主要是讓學生透過動植物種類多、活動形式多來了解海底物產豐富。

  (2)自學完後全班交流。

  交流海里動物已經知道的大約三萬種時體會作者語言的準確性。用“已經知道”和“大約”來表明動物遠不止這麼多種,激發學生熱愛大海,探索自然的興趣。交流到海底動物活動方法時讓學生完成大螢幕上的連線題。感情朗讀體會海底動物有趣的活動,體會作者生動形象的語言描寫。學生回答完後螢幕出示每種動物的圖片,展示一部分實物標本。(畫面和實物展示,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減輕理解課文的難度。)學生對海底植物描寫部分比較容易理解,螢幕出示畫面增強直觀感就可以了。在交流礦產時我會滲透環保知識,讓學生意識到應愛護海洋,節約能源,保護環境。

  (四)結寫作方法

  作者用生動、形象、準確的語言準確的語言向我們介紹了神秘的海底世界,作者先總的提出問題,激發同學們瞭解海底奇異景色和豐富物產的興趣,最後又用一句話概括了全文的內容,使文章的結構非常緊密。

  (五)反饋練習

  學生根據自學的內容及師的提示總結全文,完成板書。設計此練習的目的是加深學生對本節課所學知識的印象,瞭解學生對本節課的重點的掌握情況。

  (六)作業:

  寫一個片段,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對某處景物進行描寫。

  (七)板書

  黑暗中光點閃爍

  景色奇異

  寧靜中竊竊私語

  海底世界動物知道三萬多種

  物產豐富植物多種多樣

  礦物蘊藏豐富

《海底世界》說課稿10

  一. 教材分析

  《海底世界》是九義教材五年制小學語文第六冊第三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這是一篇科普知識性美文。課文以生動、有趣、準確、形象的語言為我們展示了一個神奇美麗的海底世界。文章雖沒有華麗的詞藻,也不見雕琢的痕跡,但卻以自然流暢的語言為基調,給人以親切、熱情的感受。透過這些文字,我們不難體會到作者對生命、對整個大自然的熱愛。

  全文共有7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緊扣課題提出問題:“你可知道,大海深處是怎樣的嗎?”。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第二至第六自然段是文章的重點部分,針對上文提出的問題,具體、生動、有序地描述了海底的光線、聲音、動物、地貌、植物和礦藏,展現了一幅神秘有趣、色彩鮮豔、生動活潑、千姿百態的海底世界圖。最後一個自然段是對全文的總結,指出“海底真是個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世界”,給學生留下一個整體、深刻的印象。

  二. 教學目標

  透過本課教學,引導學生了解海底是個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世界。透過多樣化表達,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和蒐集資訊、處理資訊的綜合實踐能力。透過對課文的精讀品味,激發學生熱愛自然、探索自然奧秘的興趣。因此,教學重點為:瞭解海底世界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特點。教學難點是:學習作者怎樣把海底動物種類繁多、活動有趣寫具體的方法。

  三. 教學物件

  三年級學生經過兩年多的學校生活,已初步形成了主動識字的意識和習慣,逐步養成了課外閱讀的好習慣,對自己感興趣的問題能積極地蒐集、整理相關的文字、圖片資料。同時,三年級學生接觸計算機已經有一段時間了,他們也不再僅僅滿足於這些靜止的資料,而是渴望自己去Inter網上探尋。因此,我將尊重學生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慾,設計“海底世界展覽會”、“小小解說家”等環節,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學習,使之獲得成功的體驗,幫助他們樹立實踐創新意識。

  四. 教學方法

  1. 情境創設法

  古希臘學者羅塔戈說過:“頭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點燃的火把”。教師就要透過創設情境激發學生求知的,充分發揮他們的主體性、積極性、創造性,使他們主動的、積極的去學習。

  《海底世界》一課著重描寫了海底世界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特點。教材雖配有插圖,但卻是靜止的,顯得很蒼白,不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於是,我將運用一套製作精美生動的動畫課件,為學生創設一個形象、直觀、和諧的學習情境。湛藍的海水、美麗的珊瑚、五彩繽紛的植物……神秘而美麗的海底世界是多麼令人神往!當這些美妙神奇的東西直觀地展現在學生面前時,一定會引起他們在情感和心理上的共鳴。這樣,既加深了學生對海底世界的瞭解,又激發了他們學習課文,積累語言的興趣。學生置身於這樣一個特定的環境中,強烈地感受著海底世界的神奇美麗,一定會加深對具體情境的體驗和領悟,使認知和情感更加協調地發展。

  因此,情景創設法將貫穿整個教學過程的始終。

  2. 自主探究學習法

  在語文教學中,還要為學生營造一個自主學習的環境。放手讓學生自己去讀書,主動地融入到閱讀情境中去,要解放學生的大腦,解放學生的四肢五官,要在課堂與生活之間架起一道彩虹。要讓他們“走出”課堂,“跳出”文字內容,愉悅地進入自我學習中,豐富自身感受,從而自覺地運用語言,積累語言。因此,我設計了自由分組、小組討論、組間競賽等學習方式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學習。這樣既有利於學生馳騁想象,極大地滿足了學生抒發內心情感的需要,有迎合了學生之間精神交往的需要;既使學習與學生生活經驗得到了結合,又實現了學生對現實生活的不斷超越。因此,自主探究學習法是這節課的另一個主要教學方法。

  3. 突破重點

  本課教學重點之一就是了解海底世界景色的奇異,但這比較抽象,離學生的生活實際較遠。學生難以理解海底動中有靜、黑中有亮、靜中有聲的奇異景色,學起來也比較枯燥乏味。為了便於學生充分了解海底世界的景色奇異,我創設了和諧生動的教學情境,即透過動畫課件讓學生親自去領略一番。

  (1)

  進行海面和海底的對比。利用動畫課件先後演示海面的波濤澎湃和海底的悄然無聲,並分別提問:這樣的景象可以用什麼詞來形容?這樣,學生不僅理解了“波濤澎湃”和“寧靜”的詞意,還體會到了大海動中有靜的奇異之處。

  (2)感受黑暗深海中的點點星光。利用動畫課件假想一名小潛水員,隨著潛水深度的增加光線越來越暗,最後是一片黑暗。滑鼠點選光點會變成有發光器官的深水魚。這樣,學生對海底黑中有亮的體會一目瞭然。抽象乏味的科學知識變得形象直觀、富有童趣,還激發了學生繼續探究的興趣。

  (3)

  傾聽海底動物的竊竊私語。利用動畫課件演示一個插入海底的水中聽音器,並配有各種聲音,同時提問:你彷彿還聽到了什麼聲音呢?誰能模仿課文的說法運用排比的方法把同學們說的這些聲音連起來。這樣的方法,學生不僅親耳傾聽了海底奇妙的聲音,還在表達的過程中培養了想象力、創造力,並透過模仿課文的說法理解了比喻、排比這些修辭手法的`好處,真可謂一石三鳥。這種實踐性練習,使學生覺得親切自然,很好地淡化了訓練意識,消除了學習與生活的界限,激發了學生主動參與實踐的熱情。

  4. 突破難點

  本課的教學難點是學習作者怎樣把海底動物種類繁多、活動方式有趣寫具體的方法。我主要採用情境創設與自主學習相結合的方法來突破這個難點的。

  對於小學生來說,單純的語言文字訓練比較枯燥乏味。因此,我根據三年級學生年齡特點,具體設計了讀、看、說、演四步教學法來突破難點。旨在讓學生在輕鬆的氛圍中主動獲取知識,培養能力。一讀:這段文字淺顯易懂,不需過多講解、分析,因此,我重在調動學生讀書的積極性,讓學生熟讀成誦,在讀背中領悟語言,積累語言。二看:透過動畫演示各種動物的活動方式直觀感受活動方式多、有趣,為下一步的說做鋪墊。三說:引導學生自由發言,充分交流,談出自己對海底動物種類繁多、活動方法有趣的體會,從而領悟到課文采用的是列資料、做比較、打比方等寫法把海底動物種類多、活動方式有趣寫具體的。四演:讓學生自己上臺表演是激發學生讀、看、說興趣的引子,又是對學生練讀、練觀察、練說效果的檢驗。這四步學生動了口、動了眼、動了腦、又動了手,循序漸進,步步落實,使語言文字訓練落到了實處。

  五.教學過程

  (一) 舊知匯入,創設情境。

  上節課我們初步學習了課文,回憶課文寫了海底世界的哪兩個特點?分別是哪幾個自然段描寫的?這節課我們將進一步去體會海底世界的神奇,進一步去探索海底世界的奧秘。

  (二) 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1. 自主學習二、三自然段

  (1)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把課文讀一讀,感受海底世界景色的奇異,劃出相關語句。

  (2) 全班交流,播放課件幫助理解。

  a.“海面”與“海底”理解“動中有靜”。

  b.黑暗深海中的星光閃爍理解“黑中有亮”。

  c.海底聽音器理解“靜中有聲”。

  2.合作學習四至六自然段

  (1) 看看作者從幾方面介紹了海底世界物產的豐富?(動物、植物、礦物)

  (2) 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部分自由組成小組,合作學習。

  (3) 小組彙報。

  按照讀:朗讀感悟———看:欣賞課件——說:品讀體驗——演:美讀感悟的閱讀主線來學習。

  (三)課堂小結,課外延伸

  這節課我們跟隨作者暢遊了神奇的海底世界,你心目中的海底世界是個怎樣的世界呢?讓我們究辦個海底世界展覽會,請你來當小小解說家。

  地址:黑龍江省大慶市龍鳳區龍鳳大街148號

  郵編:163711 電話:0459-6759746

《海底世界》說課稿11

  一、教給同學“整”的方法,實現“合”的最佳化

  教材說明 《海底世界》是一篇科普知識性課文。課文透過生動有趣的語言,介紹了海底奇異的景色和豐富的物產。 教學的目的,一是讓同學瞭解海底是個怎樣的世界,感受自然的神奇和偉大;二是讓同學在美的享受中,發生瞭解自然、探索自然的興趣。 教學重點:瞭解海底景色奇異和物產豐富的特點。 難點:學習作者怎樣把海底動物種類多、活動有趣寫具體的方法。

  學習目標據此,我將本課教學重點和目標定位在:

  1、利用網路互動優勢,引導同學理清課文敘述順序,學習作者怎樣把海底動物種類多、活動有趣寫具體的方法,因材施教,建構新的知識點。

  2、利用網路資源優勢,瞭解海底世界是一個怎麼樣的地方,激發熱愛自然、探索自然奧妙的興趣。

  3、利用網路開放優勢,想象文章描繪的情景,熟讀成誦,分層發散,實現同學個性化發展,引導同學自主探究,使其學會高效率的合作學習。

  優秀教案根據目標定位,我把分為短期、長期兩個層面。

  短期:在網路教室集中教學,時間為兩課時。首先,利用網路資源創設情境,激發同學探究興趣,圍繞“你認為海底世界是個怎樣的世界?”讓同學自主提出問題:例如:我認為海底世界是個奇妙的世界(或美麗的世界,物產豐富的世界,神秘的世界……),針對這些問題,引導同學自讀課文,整體感知,理清文章敘述順序。然後,藉助網路資源引導他們合作學習,理解重難點,在文中或利用網路找出你想象的海底情景,想象文章描繪的“神奇”情景,並做到熟讀成誦。最後,透過分層擴充套件,啟發形成新一輪探究興趣。

  長期:為利用主題網頁分散教學,活動時間設計為一個月。同學圍繞“潛水劇樂部”、“海洋生物研究所”“小小潛水員”等主題活動,師生一起開發新的課程資源。

  以短期教學促發長期探究,以長期探究引向生活積累,讓語文學習真正做到為生活服務。

  整合的課堂一.“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渠之清冽源自活水,正是因為有了豐富的網路資源這一源源不時的活水,才使同學發生孜孜不倦的探究慾望。對《海底世界》一課,我就是這樣利用資源導新的。

  活水要留入渠中,還少不得教師有價值的引導。

  二.“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 ”

  這正是同學個性化發展的壯闊景象。

  在《海底世界》的重難點教學中,我藉助網路的互動優勢,實現同學個性化的學習,為其構件了自主探究的平臺。

  正所謂“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這裡,我用李白的千古絕句作比,是想說明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之妙,當然,合作的學習少了太白先生的孤寂,多的是眾人拾柴火焰高的快慰。

  三.“春城無處不飛花,萬紫千紅總是春”

  我為同學展開多維度評價和發散性的擴充套件,讓小朋友的心中對語文的熱愛、對知識的探究始終“總是春”般的感覺。

  我的反思

  整合是大勢所驅,作為網路時代的教師,我們應該多考慮些什麼?

《海底世界》說課稿12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海底世界》這篇課文講述的是海底世界,緊扣本單元的主題。本課是一篇科普說明文,講述的是海底世界的環境、動物、植物和礦產資源。課文結構嚴謹,按照總分總的結構詳略得當地介紹了海底世界,讓學生對海底世界的面貌有了大致的瞭解。課文總體難度不大,運用列數字,比喻的手法進行介紹,語言生動活潑。

  (二)教學目標。

  1.自習生字,掌握10個會認的字,12個會寫的字,讀準一個多音字,。

  2.準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掌握文章的結構和主旨。

  3.瞭解說明文的寫法。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瞭解文章主旨。

  難點:總結作者把海底世界動物種類多、活動方式有趣寫具體的方法。

  二、說教法。

  根據設定的教學目標,這節課我採用的教學方法有:

  1.誦讀法

  這篇文章難度不大,要讓學生透過誦讀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課文對海底世界的環境、動物、植物和礦產這幾個方面進行了生動地描述,學生透過朗讀課文,展開想象,同時結合課堂上展示的影象等資料,加深對課文主旨的理解。

  2.練習法

  練習能夠及時反饋課堂教學的效果,課文運用列數字,作對比等手法來介紹海底世界,句子生動活潑。透過課堂仿寫句子的形式,讓學生學會運用這些手法。

  3.多媒體輔助教學法

  本課可以嘗試利用多媒體課件,結合教學內容,展示海底世界的圖片、影片等資料,給學生更直觀的感受,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濃厚興趣。

  三、說學法。

  學生在充分預習、熟悉課文的基礎上,必須掌握以下學法:

  自主學習法

  要求學生課前要做好預習,瞭解課文內容,對不認識的生字學會自己查字典,對不熟悉的詞語自己標記出來,在課堂上提出來集體討論。對課後習題在預習中要有自己的思考。

  誦讀品味法

  這篇課文語言通俗易懂,是一篇優秀的說明文。課文語言生動活潑,要讓學生在誦讀過程中體會海底世界的奇妙,體會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讚美之情。

  四、說教學流程。

  本課的教學課時是二課時,要結合課前的預習和課後習題,緊扣教材,結合教學目標,合理安排教學流程,以達成教學目標。

  (一)佈置預習,課前交流:

  1.利用工具書,把不認識的字詞註上音並識記字形、字義。

  2.劃出自己喜歡的語句和不懂的地方,並思考為什麼。

  3.收集海底世界相關的圖片。

  培養學生自覺學習語文的習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為課堂學習做準備。

  (二)本節課的教學內容由五個部分組成:

  第一課時:

  第一部分:匯入新課。出示海底世界的一些圖片,激發學生的上課興趣,並讓學生結合自己在電視裡或是海洋館見到過的關於海洋的景象,讓學生回答自己關於海底世界的印象,自然過渡到課文內容上來。

  第二部分:整體誦讀,梳理結構。讓學生根據錄音範文誦讀,把課文讀流利順暢。在朗讀過程中找出課文的生字和不熟悉的詞語。並思考作者是怎樣介紹海底世界的。

  第二課時:

  第三部分:朗讀課文,在朗讀過程中瞭解課文主要內容,並學習文段。

  1.要求學生回答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介紹海底世界的。再提問:說說課文是怎樣介紹海里的動物和植物的,在課文中找到答案。

  2.讓學生讀課文中優美的句子,體會句子中詞語運用的妙處。

  “海底世界的動物常常在竊竊私語”

  “還有些貝類自己不動,卻能巴在輪船底下做免費的長途旅行。”

  這些句子運用擬人的手法將海底世界動物的活動描寫得十分生動,學生要學會將這種手法運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

  第四部分:拓展延伸,展開想象。讓學生在本課學習的基礎上,結合自己課外所見和所收集的資料,進一步感知海底世界的精彩。

  第五部分:歸納總結。迴歸整體,讓學生在朗讀過程中再次體會課文的主旨,加深學生對課文主旨的瞭解。

  五、說課小結

  本課是一篇十分生動地說明文,向我們展示了海底世界的精彩。讓我們感受到了作者對海底世界和大自然的熱愛讚美之情。本課難度不大,作者按照總分總的結構分別介紹了海底世界的環境、動物、植物,簡要介紹了海底世界的礦產。本課的重點是讓學生了解文章的主旨,要引導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把握文章的結構,能用自己的語言歸納出課文的主旨。

《海底世界》說課稿13

  主題:注重語言實踐性,提高課堂實效性

  背景:

  《海底世界》生動有趣地介紹了海底的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第4自然段介紹了5種海底動物的活動方式。它們有的向前進,有的向後退;有的自己活動,有的自己不動;有的速度極慢,有的速度極快。就在這進與退,動與不動,快與慢的鮮明對比中,突出了他們的活動方法不同,充分說明是“各有各的活動方法”。教學時,採取哪些活動方式,使學生既能瞭解海底動物的不同活動方式,又能促進學生語言實踐能力的提高,而且在活動中還能受到人文精神的薰陶?請看下面一則片斷:

  細節:

  師:大海里的動物很多很多,每種動物的活動方式都很有趣,同學們想知道課文中介紹了哪些嗎?

  生:(齊聲回答)想。

  師:下面請大家欣賞CAI課件,看後說一說影片中有哪些動物是你熟悉的,它是怎樣活動的,好嗎?

  (學生看到海底神秘、奇異的景色驚歎不已,被各種動物不同的活動方式所吸引。看完後,進行交流。)

  生:我知道那種黑黑的動物叫海參,它是爬行著活動的,而且爬得很慢。

  生:海參不是爬行,是身體伸縮蠕動,像蚯蚓一樣。

  師:你們的觀察真細緻,知道得也真多。

  生:那種身子細長的魚叫梭子魚,它遊得很快,每小時能遊幾十公里呢。

  生:烏賊和章魚是一邊向前方噴水,一邊向後面倒退著遊動的。

  生:貝類動物最懶惰,自己不肯出力,光依靠別人四處活動。

  師:聽同學們這麼一說,海底世界真是有趣極了。我們一起來看看課文上是怎樣介紹這些動物活動方式的,找出來讀一讀,你喜歡哪一種就讀哪一種,好嗎?

  (學生自由大聲朗讀,個個讀得繪聲繪色)

  生:我想讀寫海參活動方式的句子。(生讀得慢條斯理。)

  師:聽你這麼一讀,我彷彿看到海參正在懶洋洋地蠕動,爬得可真慢呀!

  生:烏賊和章魚的活動方式很奇特,我也想來讀讀。

  生:我也想來讀這一句。(生讀)

  師:兩位同學讀得都很好,一個賽一個。

  生:我想讀一讀貝類的活動方式。(生讀)

  師:其他同學喜歡不喜歡貝類這個“懶鬼”,想不想讀一讀?(生齊讀)。

  生:我還想讀一讀寫梭子魚的句子。

  師:你也讀得很好。同學們剛才讀得都很認真,接下來老師想請同學代表這幾種動物作一個自我介紹。剛才我們看過了錄影,介紹的時候可以先把它們的樣子說一說,然後把它的活動特點講清楚。可以邊說邊加上動作。

  (同學們在四人小組內興趣盎然地準備著。)

  師:老師準備了幾個動物頭飾,你想表演哪一種動物就挑一個戴上。(生開始表演)

  生:小朋友們,你們好。我的名字叫海參,我長得黑黑的,樣子很像一條大毛毛蟲,身上還有凹凸不平的花紋,別看我長得不起眼,營養價值可豐富啦!哎,不過我從小就養成了做事慢吞吞的壞習慣,在海里,要數我遊得最慢了,因為我是靠肌肉伸縮來爬行的。你們想知道我每小時能遊多少米嗎?告訴你,我每小時只能遊4米。

  生:我叫梭子魚,我的身體是流線型的,體積又小,所以嘛,我遊得可快啦!在大海里,游泳大王一定是我。我攻擊別的動物的時候,比普通的火車還快。你們一定想知道我每小時能遊幾公里吧?哈哈,不說不知道,一說嚇一跳,我每小時能遊幾十公里,快吧?如果有人問你誰遊得最快,可千萬別忘了我哦!

  生:我是烏賊,和章魚是鐵哥們兒。我肚子裡有一個墨囊,裡面裝滿了墨汁。如果有敵人來攻擊我的話,我就會向前方噴墨,施放“煙幕彈”,然後利用水的反推力迅速後退,乘機逃走。

  生:我是貝類,身穿美麗的外衣,大家都稱我“免費旅行家”。如果我想去各地走一走,我就會緊緊地巴在輪船底下,做一次免費的長途旅行。你們說我聰明不聰明?

  師:同學們演得真不錯。你們從課外讀物中還知道哪些海底動物的活動方式,能給大家介紹介紹嗎?

  生:我知道大海里有一種蝴蝶魚。蝴蝶魚身上點綴著各種色彩斑斕的花紋。尾巴前上方長著一塊黑色的斑點,斑點四周鑲著黃色或黑色的邊,看上去像是魚眼。而真正的魚眼則藏在它頭部的黑斑裡,蝴蝶魚愛在水裡倒退著遊動,其他魚把它的尾巴當成了頭,把它的倒遊看成是前進。於是,有些兇猛的魚朝它的“頭”撲去,呀,沒抓到,眼看著蝴蝶魚朝反方向飛快地逃走了。哈,上當啦!

  生:在20xx米深的海底世界有一種鼎足魚,它的身子是白色的。它靠三條“腿”支撐身子站在海底,這三條“腿”分別是一對胸鰭和一個尾鰭,看上去就像一隻古代的三足鼎,鼎足魚就靠這三條“腿”在海底爬行或跳躍。

  生:大海里有一種會飛的魚,它伸展著一對又長又大的胸鰭,就像鳥兒張開翅膀在飛翔。它可以在離開水面的空中飛行幾十米,甚至二三百米,還能連續幾次在水面上時飛時落,人們還稱它“水上小飛機”呢!

  師:同學們,我建議黑板報就出一期介紹海底動物世界的專輯,大家說行嗎?

  生:(異口同聲)行。

  (學生個個躍躍欲試)

  師:請同學們把剛才說的趕快寫下來。

  結果:

  上述案例正是遵循這樣一種教學思想,努力使《海底世界》的教學成為學生語言實踐的過程。在這個教學過程中,我先讓學生“看影片說熟悉的動物活動”,由於影片畫面絢麗、聲音悅耳、形象生動,又是學生所感興趣的,因此學生自然興趣盎然地進入了學習情境。接著我以“課文中介紹了動物的哪些活動方式,你喜歡讀哪一種就讀哪一種”的方式引導學生進入“朗讀”活動中,把“要我讀”的指令變成了“我要讀”的內需。同時,在學生朗讀的過程中,由於教師不斷地採取激勵措施,因而學生的朗讀熱情高漲,一個想比一個讀得更好。然後,我提出了新的要求,把語言實踐活動由“讀”轉換成“說”——分別說說幾種海底動物的特點和活動方式。為了使學生能積極投入這項活動,我讓學生扮演成自己喜愛的動物角色,戴上頭飾進行介紹,並提出邊說邊加些動作的要求。這樣,這個“說海底動物形狀特點和活動方式”的語言實踐活動就具備了遊戲的性質,又受到了學生們的歡迎而積極投入活動之中。為滿足學生表達的慾望,我又讓學生說說他們從課外讀物中得知的一些海底動物的活動方式。這下,課堂氣氛更活躍了,學生爭著說,搶著講,“有條理地說海底動物的形狀特點和活動方式”的訓練在積極而又愉悅的氛圍中得到了落實。最後向課外拓展提出了出一期介紹“海底動物世界的專輯”黑板報的建議,讓學生把說的內容自然轉化為寫的訓練。

  評析:

  語文是一門工具性很強的學科,語言學習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實踐。學生學習語文的基礎不是一張白紙,三年級的學生已積累了許多語言材料。教師反覆的講解不但不能促進學生學習,而且會使他們產生厭倦情緒。教師應該引導學生不斷地進行“理解、積累、轉化、運用”的語言實踐過程,應該為學生的語言實踐與發展提供儘可能多的機會和時間。新課標明確指出:在教學過程中,要加強先生自主的語文實踐活動,引導他們在實踐中主動地取得知識,形成能力。教師應多給學生表現自我的機會,把學生的基本自由還給學生,給他們充分的動腦、動手、動眼的時間和空間。語文教學一定要讓學生感到“有趣”,要滿足學生多方面的需求。因此,語言實踐活動一定要貼近學生的生活,以他們喜愛的方式進行。這樣,不僅能喚起學生的全部熱情,發展他們的語言實踐能力,而且能使他們的身心得到最大程度的敞開,情感得到最大程度的釋放,個性得到充分的張揚。語文教學一定要讓學生感到“有用”,有利於提高他們的聽、讀、說、寫等能力。因此,努力使語文閱讀教學成為學生“理解、積累、轉化、運用”的語言實踐過程,勢在必行。

《海底世界》說課稿14

  一、教材分析

  《海底世界》是一篇淺顯的知識性課文,作者透過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了一個“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海底世界,文章以流暢自然語言為基調,沒有華麗的詞藻,不見雕琢的痕跡,但是給人親切熱情的感覺。我們透過作者對海底世界的描繪,可以感受到作者對整個自然、對生命的熱愛。教學中若只讓學生知道課本上的點滴動物、植物,在學生腦海中要形成廣而深,並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海底世界是有難度的,因此必須給學生設計了一個“研究”的機會,使學生進一步瞭解廣博的海底世界。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

  1、探究課文第2~6自然段,透過感受作者生動形象的語言,瞭解海底是個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地方。

  2、透過多樣化的表達,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蒐集資訊、處理資訊等綜合實踐能力。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激發學生熱愛自然,探索自然界奧秘的興趣。

  二、設計理念

  1、過程開放,體現探究性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在探究性的閱讀教學中,倡導的是學生學習過程的開放。它突破傳統的限制,立足於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學生創設探究的背景,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積極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創新精神。

  ⑴情境的創設在課堂中,創設一定的情境,能啟發學生運用多維視角去思考解決問題,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豐富學生的思維方式,讓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的全過程,從而滿足他們的探究欲、表現欲。在廣闊的海洋裡生活繁衍著無數的生物,神秘而又美麗的海底世界令無數人為之傾倒,為之讚歎。學生樂於親近海底世界,因此創設“大海深處是什麼樣的”,能使學生的心靈與文字產生撞擊,使兒童既有經驗與文字產生衝突,尋找到孩子心跳與文字心跳的合拍點,產生移情效應。他們置身情境,強烈地感受著無形之“力”的作用,情不自禁地關注、嚮往、投入。

  ⑵角色的轉換《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字之間對話的過程。”也就是說,閱讀課堂是由這三者之間的互動形成的。在《海底世界》的教學中,課始情境的創設,教師是一個能激發學生思維的引導者——引導學生自己找到探究內容進行探究;當學生就“大海深處是什麼樣的”問題進行研究、討論的過程中,教師則是一個能欣賞學生意見的傾聽者、能積極參加小組探究的參與者;當學生呈現探究成果時,教師又是能判斷學生認識正誤的辨別者。這實質上是一個師生互動、教學相長的動態生成過程。

  ⑶資源的拓展兒童的內心是最無拘無束的,他們渴望走向原野,親近自然,渴望在廣闊的天地間放飛夢想。這就要求閱讀教學要徹底走出“課堂中心、書本中心、教師中心”的封閉性,充分拓展空間,增強活力。一方面,我們要鼓勵學生在真實世界的際遇中學習,與現實對話,為學生創造社會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到社會上去觀察、調查、訪問。例如要求學生課外查詢有關海底世界的知識,引導學生透過如課外書籍、圖書館、網路等途徑獲得資訊。另一方面,我們要把大世界引入課堂,在教學中充分挖掘各種各樣的教育資源,根據教育目標對資源進行重新組合與調整,溝通學生生活世界和書本世界的橋樑,為學科課程提供廣泛的感性背景,為課本知識的運用提供實踐的平臺。例如在教學中播放海底世界的錄影、出示海底世界的圖片等。

  二、挖掘內涵,注重人文性

  語文學科具有積澱豐厚的人文魅力,尊重學生生命價值、尊重學生文化及其多樣性,是小學語文課程的應有之義。語文教學必須實現學科順應學生,必須在教學中尊重學生生命的本性,弘揚學生個性,激發學生保持和加強生命的力度,使有限的生命具有無限的生命力。

  ⑴挖掘文字中的人文性透過放錄影,把藍色的海水、兇猛怪誕的大魚、美麗的珊瑚……這些奇妙的東西盡情展現在學生的面前。再加上配有優美音樂的解說詞,學生們彷彿置身於美麗神奇、千姿百態的海底世界,留下深刻的印象,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畫出一幅幅美麗的海底世界。另外如文中“海底的動物常常在竊竊私語”等的重點研讀。

  ⑵體現課堂交流中的人文性讓每一個學生在學習的歷程中,在互相的交流感悟中充分展示自我,提升生命價值,讓學生在體味語言、交流表達過程中,陶冶、塑造學生心靈。

  ⑶滲透課堂作業中的人文性現代閱讀教學觀需要我們以生活的理念構建起語文教學大課堂。在教學中,我們要將課堂的語言訓練和課外的生活實踐活動進行有機結合,從而使學生從單一的語文課堂步入廣泛的社會語文空間。如:“海底的動物常常在竊竊私語,我們用水中聽音器一聽,就能聽見各種聲音,發揮你的想象,請你寫一寫。”“關於海底的奇異景色,你還想知道些什麼?課外查尋、蒐集相關的資料,你自己來寫寫《海底世界》。”這種實踐性的作業形式,讓學生親近自然,很好得淡化了訓練意識,消除了學生學習與生活的界限,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實踐的熱情。

  三、感悟運用,突出個性化

  《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1、個性化地體味語言在閱讀教學中,透過學生的自主體驗,讓學生逐步學會以語言文字為依託,分析語言現象,在字、詞、句、篇的聯絡中揣摩語言文字的內涵,體會文章內在的思想感情。例如學生對海底世界“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理解;又如對海底小動物“竊竊私語”這個詞的理解等,可以充分引導學生進行個性化研讀,強化個性體驗。

  2、多樣化地語言表達語文課是師生個性自由馳騁的舞臺,所以要鼓勵學生進行多樣化地表達,展示學生的個性。在閱讀教學中,透過學生多樣化的表達,開闊學生的視野。例如學生對“大海深處是什麼樣”的彙報時,有的直接摘錄了書上描寫的原句來表達,有的加以概括列出幾個關鍵詞語,有的用圖片等,學生在表達中思辨,在傾聽中評判,不僅提高了語言運用能力,而且提高了蒐集資訊、處理資訊等綜合實踐能力。

  三、設計思路

  根據文字的特點、學生的個性發展需求以及設計理念,本節課教學思路為: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創設情境觀察,交流對話↓↓引導探究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引導表達讀 說 寫 評↓↓引導拓展蒐集、處理資訊

  四、教學程式

  (一)創設情境,激起探究興趣

  1、假期裡,有些同學跟著爸爸媽媽遊覽過大海,欣賞了美麗的海水,海灘,不過,你知道大海深處是怎樣的嗎?現在,讓老師帶著你們一起乘潛水艇,到海底世界去看看那兒的奇異景色。(出示錄影,並配樂朗讀)

  2、你知道大海深處是什麼樣的嗎?

《海底世界》說課稿15

  1問好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我是語文組6號考生。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海底世界》下面開始我的說課。

  2總括語

  根據新課標理論,我將以教什麼,怎麼教,以及為什麼這麼教為設計思路。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法學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等幾個方面進行說明。

  3教材分析

  教材是教師進行教學的主要依據,是學生獲取知識的重要來源。首先我對本節教材進行一定的分析。《海底世界》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主要講述,作者透過描述海底聲音,海里的動物各有各的活動方法,海底植物的差異性和海底礦藏等幾個方面,向我們介紹了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海底世界,激發了學生熱愛自然,探索海底世界的興趣。

  在教學過程中瞭解和研究學生是上好一堂課的基礎。就要求教師不僅要分析好教材,還要把握學生的實際情況。這樣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接下來我將對學情進行分析。

  4教學目標

  根據《課程標準》的具體要求,結合教材,本著面向全體學生,自主發展的原則,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一:知識能與能力目標:學生掌握竊、私、屬等生字詞。並且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學生透過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的方法。能夠提升分析段落結構及句式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體會作者對海底世界的喜愛之情,激發探索海底世界的興趣。

  基於以上三維教學目標的確立,我將本節課的重難點劃分如下。本節課的重點是朗讀課文,並掌握本節課的生字詞,瞭解海底世界景色奇異和物產豐富的特點。教學過程中的難點是由學生體會作者對海底世界的喜愛之情,激發學生探索海底世界的興趣。

  5學情分析

  光對教材的分析還不夠,因此我將對學生進行學情分析。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學生的已有的知識結構和認知水平,是教師授課的依據與出發點。我所面對的七年級學生正處於青春期,情緒會出現波動,有時相當激烈、粗暴甚至失控,有時情緒高漲、熱情洋溢,有時又消極低沉、孤獨壓抑。情緒的偏差可能會導致行為的偏差。幫助青春期學生正確認識情緒、學會積極面對情緒,塑造健全的人格顯得尤為重要。

  6教學教法

  葉聖陶認為: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同時我為了實現既定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將採用講授法,提問法,任務驅動法等方法相結合的方式開展我的教學。為了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引導同學們採用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方法來學習。

  7教學過程

  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為了更好的完成教學目標,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我將透過匯入、新授、鞏固、小結以及作業等5個環節來展示我的教學過程。

  匯入

  好的匯入,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的吸引住。因此在上課伊始我將以這樣的方式進行匯入。同學們,你們假期的時候有沒有去過海邊呢?嗯,我聽到同學們都說去過,那哪位同學願意來分享一下大海是什麼樣的呢?嗯,好,請最後排高個子的男生你來分享。哦,他說大海一望無際,看不到邊際,有輪船,有海鷗,還有許許多多的貝殼,可漂亮了。好,這位同學說的非常棒,語言表達能力真不錯。那麼你們想想,我們剛才只看到了大海的表面以及它周邊的事物,那我們的海底又是怎麼樣的呢?好,今天老師就帶著大家一起去《海底世界》遊玩,好不好?透過提問式的匯入方法,不僅可以引起學生的注意,還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新授

  首先,我會請同學們朗讀課文。在朗讀過程中掌握竊、私、屬等的生字詞,讀準字音認清字形。在這一環節中,我將會採用不同學生的範讀和集體朗讀的方式,來檢查他們對字詞的掌握情況。

  透過這樣的方式,不僅可以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而且還能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其次,我將引導學生再次朗讀課文,並讓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思考這篇課文主要分為幾部分,在這一環節中,我將採用問答的形式來啟發學生理解主要內容。透過問答的形式啟發學生得出這篇課文主要分為海底世界的環境,動物,植物,礦藏,等幾個方面呈現了海底世界的景色奇異,物產豐富。

  最後,引導學生深入研讀課文,並思考以下幾個問題:1、第1段用了什麼句式?有什麼作用?2、課文第3~5自然段在結構上有什麼特點?關於這一部分,我將採取小組合作討論的方法,引導學生思考。全班共分為6個小組,每組6人討論時間為5分鐘。時間到後分別請小組代表來發言。從而總結得出,第1段用了提問的形式引出主題。課文3~5自然段在結構上是總分結構。整篇課文以總分總的結構呈現,顯的整個文章結構清晰,並且透過體會作者對海底世界的喜愛之情,激發學生探索海底世界的興趣。

  透過這樣的安排,層層遞進,不僅可以使學生掌握字詞,理解字義,還能提升學生團結協作能力,瞭解事物的能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孔子說: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當引導學生再次以開火車的方式朗讀課文。從而加深對海底世界的認識。新疑獨特的鞏固練習,不僅可以使學生鞏固所學知識,而且更能夠激發學生,探索大自然的興趣。

  小結

  在課程即將結束時,我會帶領同學們一起回顧今天所學內容。以此培養和鍛鍊學生的歸納總結能力。並且掌握了本節課的生字詞,以及瞭解了文章大意,以及段落結構和句式。

  作業

  請同學們課下搜尋關於海底世界的相關的影片分享給大家。這樣的作業形式,不僅使學生鞏固新知,而且能鍛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上是教學過程的呈現。

  8板書設計

  最後講一下我的板書設計,我的板書主要分為左中右三個板塊,左板塊寫本節課的生字詞,中間部分黑板最頂端寫本節課的標題,中間寫本節課的新授內容,右板書主要是用於練習,我的板書簡單明瞭,直觀易懂,清晰的展現了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以及行文脈絡。可以讓學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本節課的知識。

  以上是我說課的全部內容,謝謝各位考官。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