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規律》說課稿

《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規律》說課稿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說課稿,編寫說課稿是提高業務素質的有效途徑。那麼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規律》說課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規律》說課稿1

  一、說教材分析

  《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規律》選自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冊第二章直線運動第六節,本節內容是運動學部分的重點內容之一,它是在“位移”、“速度”、“平均速度”、“加速度”等概念的基礎之上對勻變速直線運動規律的總結,又是以後學習動力學知識的基礎,所以具有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

  二、說學情分析

  高一學生思維活躍,有一定的邏輯推理能力,剛剛學習過位移、速度、平均速度、加速度等概念,對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含義有一定的瞭解;已經有了採用觀察、歸納、討論、公式、圖象等方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基礎;學生對物理新內容的學習有相當的興趣和積極性。但探究問題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等方面的發展不夠均衡。

  三、說教學目標設計

  教學目標的設計克服以往“重知能、輕情感”的缺點,注重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的目標,所有目標都較為具體,這樣做是為了使目標具有可操作性,也利於將教學目標轉化為學生的學習目標,體現以學生學習為主的思想。

  四、說突出重點和突破難點的策略

  本節教學重點是探究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規律,建立速度和位移公式。突出策略:透過具體的例項引導學生分析、思考、探究使學生對兩個公式的建立過程有深刻的認識;透過例題訓練使學生知道如何把學到的知識應用到實際問題中。

  本節教學難點是平均速度公式,突破策略:運用具體例項,使學生對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平均速度有較多的感性認識,Flash課件輔助,使學生理解可以由v—t圖象匯出位移公式,再回頭印證前面的感性認識是正確的。

  五、說設計的特色或亮點

  教學設計以學生髮展為本,強調讓學生先認識再探究進而掌握運動的規律;勤動手、善用腦進行再創造,使能力獲得全面培養。

  教學設計充分利用教學資源,製作Flash課件,動畫展示v—t圖象推導位移過程中2等分時面積差異大,4等分較小、8等分更小、16等分比8等分更小、推到無窮時沒分別,幫助學生理解這種無限分割,逐漸逼近的方法,突破學生思維障礙。學案的設計體現以學生學習為主的思想,探究規律部分有提示,給學生以引導作用;課堂練習部分選用了與課本例題相似的題目,在題目之前有特別提醒,提醒學生解答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課後練習選用課本上的例題,題目之後有提示,提醒學生完成後與課本例題對比,尋找不足,規範解答,充分利用課本例題的示範作用。最後的閱讀題利用課本閱讀材料上一個小小的印刷錯誤設疑,引導學生再次閱讀課文體會其中所蘊含的數學思想和方法,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提示中用到一些語氣詞,目的是為了給學生營造一種輕鬆的學習氛圍,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板書體現這節課的重點內容及方法,層次分明,對學生歸納總結起到示範作用。

  六、說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分為以下五個環節:

  第一環節例項引入讓學生觀看“神六”起飛、汽車剎車體會什麼樣的運動可以看成是勻變速直線運動,豐富感性認識。第二環節由汽車加速例項提出問題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尋找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公式,兩種推導方法,讓學生體會數學方法在物理中的重要作用。第三環節用同樣的例項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尋找勻變速直線運動的位移公式,這裡方法一因為平均速度是難點,所以教師要用具體例項引導學生分析得出平均速度的公式,再根據平均速度的定義和剛剛所學的速度公式就可以推匯出位移公式。對於方法二用v—t圖象推位移公式,指導學生閱讀課本給出關鍵片語提示學生,在學生透過閱讀了解的基礎生,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動畫展示變化過程,幫助學生理解“無限分割逐漸逼近”的思想,理解可以用v—t圖象上圖線下方圍成的面積計算位移的數值,由學生自己計算,得出位移公式及平均速度公式。再次體會數學方法在物理中的重要作用。第四環節由學生自己歸納本節課所學到的知識與方法,教師點評。第五環節課堂練習本環節給出兩個例題(例題2為備用題)先由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再點評,提醒學生解答這類題必須先畫運動過程草圖;標出已知量和未知量;再選擇公式求解;解答過程的書寫格式必須規範;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規律》說課稿2

  一、說教材

  勻變速直線運動是機械運動中一種重要的運動,勻變速直線運動規律(即速度公式和位移公式)是高中物理運動學部分的一個重要內容,教材編排將它放在速度與時間的關係(即V—t圖象)和加速度之後,它是對前面所學知識的深化和加強,同時也為即將學習的自由落體運動奠定了知識基礎,因為自由落體運動是一種特殊的勻變速直線運動。

  本節課的重點是勻變速直線運動規律的建立和理解,難點是對速度公式,位移公式的理解,尤其是加速度的正負值在這兩個公式中所表示的物理意義。結合新課程標準,提出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⑴掌握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和位移公式。知道它們是如何推匯出的,會應用公式對問題進行分析和計算,對於速度公式還要知道它圖象的物理意義。

  ⑵能用公式和影象描述勻變速直線運動,體會數學在研究物理問題中的重要性。

  過程與方法:透過對速度和位移公式的推導,讓學生了解物理學的研究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透過教師引導,學生自己推導得出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和位移公式,領略學習成功的喜悅。

  二、說教法和學法

  本節課以學過的位移,速度,加速度等概念和v—t影象為基礎,巧用提問,激起學生的求知慾望,自己推導得出公式,然後教師簡明扼要的講解,幫助學生理解公式。目的是更好地調動課堂氣氛,讓學生在輕鬆,自主,討論的學習環境下完成學習任務。另外透過學生自己推導公式可加深對公式的理解,從而克服教學難點。

  三、說過程設計

  新課匯入:

  什麼叫勻變速直線運動?什麼叫加速度?在學生對所提問題能得出正確回答後進一步提出,勻變速直線運動中速度與時間有何關係?位移和時間又有何關係?從而匯入新課—探究勻變速直線運動規律。

  講授新課:

  1、速度與時間的關係

  首先引導學生用圖象推導。抓住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絡,提出問題:①如何描繪勻變速直線運動v—t影象?(有加速和減速兩種情況)②根據勻加速直線運動影象,運用數學知識,求圖象上任一時刻的速度vt=?(即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公式的推導。)

  其次再根據教材中加速度的定義,公式變形推出速度公式,採用兩種方法推導有利於學生對速度公式、影象及其物理意義的理解,從而克服教學難點。

  緊接著講解書上例題1加以鞏固.意在及時鞏固,同時也複習舊知識,在此要特別注意加速度的方向和正負問題,使前後知識自然聯絡起來。

  2、位移與時間的關係

  按照教材的安排引導學生根據平均速度和位移的定義,推匯出勻變速直線運動的位移公式。這種推導學生容易接受,對於初學者來講比較適合。另外推導位移公式的方法很多,如影象法,用影象法導位移公式相對較為嚴格,但一般學生接受起來較難,教材將它放在閱讀材料中,因此可將它作為課後閱讀材料,讓學生了解用圖象法推導公式滲透的數學微分思想。

  緊接著講解書上例題2。值得一提的是,本節課的習題選用最好是隻用一個公式(速度公式或位移公式)就能解決問題,因為本節的重點是速直線運動規律的建立和理解,應用是下一節的內容。

  課堂小結

  小結要指出研究物體的運動規律,就是要研究物體的位移、速度隨時間變化的關係。

  佈置作業

  板塊一:學生課後收集物體做各種勻變速直線運動的例項,並預習自由落體運動,研究它是怎樣一種勻變速直線運動。

  板塊二:鞏固本節課所學內容,留典型的書面作業。如練習六的(2)(3)(4)包含了加速、減速和初速度、末速度都不為零的情況。

《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規律》說課稿3

  1. 說教材

  《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規律》是20xx年版高一物理教材中第二章第六節的內容。勻變速直線運動是機械運動中一種重要的運動,它既是對前一節所學的加速度的深化和加強,也為即將學習的自由落體運動奠定了知識基礎。本節課的重點是勻變速直線運動規律的'建立和應用,難點是對速度公式,位移公式的理解,尤其是加速度的正負值在這兩個公式中所表示的物理意義。

  2. 說目標

  以提高全體學生的科學素養,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培養學生。按教學大綱要求,結合新課程標準,提出三個教學目標 :

  ⑴知識與技能上,指導學生用打點計時器研究勻變速直線運動,在獲得知識的同時提高對實驗資料的處理能力。

  ⑵過程與方法上,可以讓學生提出自己的實驗方案,提高他們制定科學探究計劃的能力,還可以透過一些運動實力的討論,增強學生將物理知識應用於生活和生產的意識。

  ⑶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上,可以展示人類在月球上所進行的有關試驗照片,激發學生探究科學的熱情,領略自然規律的普適性。

  3. 說教法

  物理教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重在啟發思維,教會方法。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經歷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實驗研究過程,理解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瞭解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規律,體會實驗在發現自然規律中的作用。透過和學生共同處理實驗資料教會他們能用公式和影象描述勻變速直線運動,體會數學在研究物理問題中的重要性。在學生深刻理解這兩個公式以後,透過例題的講解,提高學生分析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

  4. 說學法

  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現代教育更重視在教學過程 中對學生的學法指導。本節課的教學過程 中要注意引導學生以學過的加速度概念為基礎,在實驗中總結出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規律。巧用提問,評價啟用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起課堂氣氛,讓學生在輕鬆,自主,討論的學習環境下完成學習任務。最後讓學生自由發言,舉出生活中一些勻變速直線運動的例子,從實踐到理論,再從理論到實踐。

  5. 說程式

  ⑴複習舊課,抓住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絡,提出問題,引起學生興趣,匯入 新課。

  ⑵講授新課:①讓學生用打點計時器來間就勻變速直線運動,提示學生如何觀察紙帶,並引導學生從觀察中總結出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規律。這樣也利於他們對這節課重點的理解和掌握。②以上節課加速度公式為基礎,運用數學推導法,推匯出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公式,並畫出它的函式圖象。在根據平均速度的定義,推匯出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唯一共識。學生透過自己推導公式可加深對公式的理解,從而克服教學難點 。

  ⑶講解例題,讓學生對公式進一步理解,並學會靈活應用,強調加速度的正負值在公式中的物理意義。

  ⑷向學生展示一些實驗照片,從理論再到實踐,使學生更進一步掌握所學知識。

  ⑸佈置作業 ,開放練習。讓學生課後收集物體做各種勻變速直線運動的例項,並預習自由落體運動,研究它是怎樣一種勻變速直線運動。鞏固本節課所學內容,留典型的書面作業 。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