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合作用的場所說課稿(通用5篇)
光合作用的場所說課稿(通用5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說課稿,編寫說課稿是提高業務素質的有效途徑。說課稿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光合作用的場所說課稿(通用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光合作用的場所說課稿1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識別綠色植物葉片的結構,說出各部分結構的主要功能。(重點)
2、解釋葉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難點)
3、說明葉綠體是光合作有物場所。
4、舉例說出光合作用需要光。
(二)能力目標:
1、練習徒手切片。
2、觀察葉片的結構,觀察綠葉細胞中的葉綠體。(重點)
3.情感目標:
讓學生建立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觀點。
(三)教學重難點:
1、重點葉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
2、難點:解釋葉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
(四)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同學們,透過前面的學習,我們已初步瞭解光合作用離不開光和葉綠體。你知道光合作用是在植物體的哪個器官中進行的呢?
回答:葉
提出問題:參天大樹拔地而起,枝繁葉茂;纖纖小草茁壯成長,生生不息。無論是參在大樹,還是纖纖小草,一般都具有葉,葉是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葉片是葉的主要部分。葉片作為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它具有哪些結構及其結構相適應的功能?
二、 引導學生進行試驗探究
[講述]:讓我們透過實驗觀察並認識葉片的結構。
[實驗]:葉片的結構。
[步驟]:
(1)練習徒手切片,製作葉片橫切面的臨時玻片標本。
(2)使用顯微鏡先觀察葉片橫切面的臨時玻片,再觀察葉片的永久橫切片,根據《葉片結構》認識葉片各部分的名稱,瞭解其功能。
4人一小組進行實驗,先製作並觀察徒手切片,然後再觀察葉片結構的永久切片,對照書P36的“葉片立體結構模式圖”認識葉片各部分名稱。
[想一想]:
(1)葉片的背面與正面的綠色一樣深嗎?為什麼?
(2)怎樣區分上表皮與下表皮?
(3)氣孔的開關受什麼控制?
以四人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交流。
(1)葉片正面顏色深,柵欄層細胞內含有較多的葉綠體。
(2)上表皮的氣孔少,下表皮較多;上表皮靠近柵欄層,下表皮靠近海綿層。
(3)氣孔的開關受保衛細胞控制。
[小結]:葉片的結構
表 皮——保護作用
氣 孔——葉片與外界環境進行氣體交換的門戶
柵欄層——細胞排列緊密且整齊,細胞裡含有較多的葉綠體
海綿層——細胞排列較疏鬆,細胞內含有較少的葉綠體。
葉 脈——具有輸導水、無機鹽和有機物及
[提問]:
(1)葉片呈現綠色的原因是什麼?
(2)光合作用的場所是什麼?
(3)你是否能解釋葉為什麼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
[講述]:葉片的葉肉細胞和保衛細胞中含有葉綠體,葉綠體中又含有綠色的葉綠素。葉綠素能吸收光能,為光合作用提供能量,因此葉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
[觀察]:讓我們動手親自觀察綠葉細胞中的葉綠體。
[指導]:學生2人一組,用鑷子取下天門冬植物的小枝,製作成玻片標本,放在顯微鏡下,注意細胞中的綠色部分。
[講述]:葉綠體中的葉綠素,是葉片呈現綠色的主要原因。葉綠體是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沒有葉綠體,綠色植物就不能進行光合作用。
[講解]:同學們提出的問題很好,其實植物葉綠體中含有的色素即葉綠體色素一般由葉綠素a、b,葉黃素,胡蘿蔔素組成,表現出綠色、藍綠色、橙色、黃色。
[提問]:葉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其他器官是不是都不能進行光合作用?
[小結]:葉綠體是光合作用的場所。
[講述]: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也需要光。只有在一定強度的光照下,植物才有進行光合作用,製造有機物,滿足自身生長髮育的需要。
[出示]:在光下和黑暗處培養的小麥苗。
[提問]:你知道兩盆小麥苗的葉色為什麼不同嗎?
[講述]:葉綠素只有在光下才能形成,因此,在生產實踐中,可以利用“葉綠素的形成需要光”的原理生產韭黃。
三、課堂總結:
教學反思
本節課著眼於學生科學探究精神和能力的培養,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主動精神,注意開發學生的智慧和潛能,透過讓學生動手實驗、仔細觀察、探究分析,在自主獲得新知的同時,提高自身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本節透過激發興趣匯入新課,引起學生熱烈討論;引導學生進行實驗,讓學生全員參與、全程參與實驗,動手動腦,既分工又合作;結果展示討論的過程就是交流質疑的過程;結合實際事物進行教學,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整個教學過程充分體現了STS教學理念。
光合作用的場所說課稿2
教學目標:
1、識別綠色植物葉片的.結構,說出各部分結構的主要功能。
2、練習徒手切片。
3、解釋葉是光合作用的器官。
4、說明葉綠體是光合作用的場所。
5、舉例說出興合作用需要光。
教學重點:
識別綠色植物葉片的結構,說出各部分結構的主要功能。
教學難點:
(1)識別綠色植物葉片的結構,說出各部分結構的主要功能。
(2)解釋葉是光合作用的器官。
課前準備:
(1)學生準備:準備新鮮的葉片。
(2)教師準備:準備實驗"觀察葉片的結構"的材料用具。
教學過程 :
一、匯入新課
透過上節課的學習,已初步瞭解要進行光合作用離不開和時綠體,這節我們具體探究一下在植物的六大器官中哪個上進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它具有哪些結構及結構相適應的功能,以此激發學生探究興趣。
二、探究過程
(一)葉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
學生2人一組。
(1)練習徒手切片,製作葉片橫切面的臨時玻片標本。
(2)使用顯微鏡垂危觀察葉片橫切面的臨時玻片標本,再觀察葉片的永久橫切面玻片標本,歸納葉片的基本結構及功能。
教師:巡迴指導,提示切割方向、方法等,組織學生小組討論如何切割,應注意什麼?
學生:把制好的臨時玻片放在顯微鏡下進行觀察,然後再把永久切片放在顯微鏡下,進一步瞭解葉片的結構。
展示學生畫的葉片結構圖,鼓勵學生說出各部分的名稱及結構特點。
學生:各組討論,歸納葉片的基本結構和功能。
教師引導:
(1)葉片的背面與正面的綠色一樣深嗎?為什麼?
(2)怎樣區分上表皮和下表皮?
(3)說明氣孔的開關受什麼的控制?
小結:在知道了葉片的結構及功能後,讓學生分組討論:
(1)解釋葉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
(2)葉片的結構適於接受陽光照射的特點。
(二)葉綠體是光合作用的場所
(1)知道葉呈綠色的原因。
(2)明確光合作用的場所。
(3)會應用"葉綠素的形成需要光"這一道理。
教師:提出問題,激勵學生回答。
問題:
(1)葉片呈綠色的原因是什麼?
(2)光合作用的場所是什麼?
(3)在生產中你知道怎樣利用"葉綠素的形成需要光"這一原理。
三、課堂小結
葉片——————葉綠體———————葉綠素——————光能——————光合作用——————有機物
這說明:葉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葉綠體是光合作用的場所。
光合作用的場所說課稿3
教學目標:
1.識別綠色植物葉片的結構,說明各部分結構的主要功能
2.解釋葉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
3.說明葉綠體是光合作用的場所
4.舉例說出光合作用需要光
教學重點:
1.觀察葉片的結構
2.識別葉片的各部分結構
3.觀察綠葉細胞中的葉綠體
教學難點:
解釋葉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掌握葉片結構的知識是理解葉能夠進行光合作用的認識基礎。在宏觀世界裡,一片綠葉給學生的整體印象比較深刻,而要識別顯微鏡下葉片的結構,分辨不同的葉片細胞,懂得葉片細胞有的含葉綠體,有的不含葉綠體,理解葉片的不同細胞有不同細胞有不同的功能,對於初中學生有一定的難度。
教學方法:
講授法、實驗法
教學教具:
顯微鏡、刀片、鑷子、載玻片、蓋玻片、培養皿、綠色植物、葉片的橫切面玻片標本、水、葉綠體標本
教學過程:
一、引入
我們知道,綠色植物透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變成貯存能量的有機物,並且釋放出氧氣的過程,叫做光合作用。植物光合作用的發現,促進了農業生產方式的變革,推動了人類社會的進步。那麼,光合作用的場所在什地方呢?今天我們來學習一下植物光合作用的場所。
二、新授
T:光合作用需要光,那我們來想一想,在植物中哪一部分能吸收大量的光呢?
S:葉子在植物體中能吸收大量的光。
T:那光合作用應在什麼地方進行的呢?
S:在植物的葉子裡進行的。
T:哪我們就知道葉子中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
下面我們來共同學習葉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
(一)、葉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
參天大樹拔地而起,枝繁葉茂:纖纖小草茁壯成長,生生不息。
綠色植物一般具有葉,中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我們來看一下幾種植物的葉子。看看它們有什麼共同的特點?
讓學生看幾種植物的葉子。
S:它們都有一個長長的柄和葉片。
T:我們反長長的柄叫做葉柄。
T:同學們,你認為光合作用是在什麼地方進行的呢?
S:光合作用是在葉片地方進行。
葉片是葉子和主要器官,下面我們研究一下葉片和結構。
學生實驗:
請大家來練習一下徒手做切片,並且識別一下葉片的結構。
1、學生4人一組,先觀察綠葉。
2、製作葉片切面的玻片標本,
把綠葉放在載玻片上,用手把綠葉按平。
用刀片慢慢的切綠葉,綠葉切的越薄越好。
把切好的綠葉放入有水的培養皿中,使葉片的切片散開。
在培養皿中選擇最薄的切片放在載玻片上,然後蓋好蓋玻片。
3、將制好的玻片標本,入在顯微鏡的低倍鏡下觀察,說出葉片和結構如書上P71圖
綠色植物的葉片一般包括表皮、葉肉、和葉脈三部分。
表皮位於葉片的最外層,分為上表皮和下表皮。表皮細胞的外壁常有一層角質層,可以保護葉片不受病菌侵害,防止葉內的水過度散失。表皮上有一種成對存在的腎形細胞,叫做保衛細胞。保衛細胞之間的空隙,叫做氣孔。氣孔是葉片與外界環境進行氣體交換的門戶。
葉肉位於上表皮與下表皮之間,一般分為柵欄層和海綿層。柵欄層的細胞排列比較整齊,細胞裡含有較多的葉綠體。海綿層的細胞排列比較疏鬆,細胞裡含有較少的葉綠體。
葉脈分佈在葉肉之間。葉脈具有輸導水、無機鹽和有機物的功能,還具有支援葉片的功能。
(二)、葉綠體是光合作用的場所
葉片的葉肉細胞和保衛細胞中含有葉綠體,葉綠體中又含葉綠素。葉綠素能夠吸收光能,為光合作用提供能量。在生命活動旺盛的綠葉細胞中,葉綠素的含量很多。
學生實驗
觀看綠葉細胞中的葉綠體
學生4人一組,把標本放在顯微鏡下觀察,注意細胞中的綠色部分。
討論:葉片為什麼呈現綠色?
葉綠體中的葉綠素,是葉片呈現綠色的主要原因。
葉綠中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沒有葉綠,綠鈀植物就不能進行光合作用。
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也需要光。只有在地定強度的光照下,植物才能進行光合作用,製造有機物,滿足自身生長髮育的需要。
光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來源。葉綠素也只有在光下才能形成。因此,生產實踐中,可以利用“葉綠素的形成需要光”的原理生產韭黃。
三、小結
植物的葉是光合作用的器官,葉中的葉綠體中光合作用的場所,葉綠體中含有葉綠素,葉綠素使葉子呈現綠色。
四、作業
書後思考題、課外探究做上課堂作業本。
五、社會實踐
1、在生活中尋找不是綠色的植物。
2、到農村菜農家學習如何生產韭黃。
六、答案
一、思考題的答案
1、判斷 (1) ╳ (2)√
2、選擇 (1)B (2)C
二、課外探究指導
韭黃是韭菜在黑暗條件下生產出來的。由於沒有光,葉綠素不能形成,葉片也就不能呈現綠色,而成黃色(選取生長旺盛的韭菜的基部,培育在黑暗條件下,生長出來的新葉的機械組織不發達,因而韭黃吃起來細嫩可口)。
光合作用的場所說課稿4
實驗目的
綠色植物是有機物的生產者。嘗試探究綠色植物進行光和作用的場所。
背景資料
學生已經瞭解了綠色植物可以透過葉綠體進行光合作用的知識。那麼光合作用究竟在綠色植物的哪一個器官中進行,具體場所在哪裡,植物體的結構特點和功能又是怎樣相互適應的,學生可以透過探究實驗來得到結論,同時也為後面學習“光合作用的實質”打下基礎。
教學目標
1.運用綠色植物透過光合作用製造有機物的原理。
2.嘗試用實驗的方法檢驗光合作用的場所。
重點難點
重點:嘗試用實驗的方法檢驗光合作用的場所。
難點:嘗試用實驗的方法檢驗光合作用的場所。
實驗關鍵
運用綠色植物透過光合作用製造有機物的原理,嘗試用實驗的方法檢驗光合作用的場所。
實驗器材
銀邊天竺葵、酒精、碘液、大燒杯、小燒杯、酒精燈、培養皿、石棉、鑷子、火柴、三腳架。
教學過程
1.匯入
師:首先讓學生在實物投影儀下展示他們自己課前各種葉片;然後我展示海桐葉和松針這兩種不同形態的葉子,並且提問:“常見的是哪一種葉型,為什麼?”引導學生觀察、對比、思考,之後得出“闊葉表面積大能充分吸收陽光,葉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結論。
2.實驗:探究光和作用的場所
師:多數葉片寬闊、扁平,是葉光合作用的主要部分,那麼葉片內部有哪些結構特點是適於進行光合作用的呢?”
學生們躍躍欲試,有的學生想撕開葉子,看看裡面究竟有什麼東西。我則讓他們首先看書,大致瞭解觀察葉片內部結構的實驗方法和步驟;然後認真地看我在實物投影儀下做一遍演示實驗。教師需要一邊做一邊強調徒手切片實驗操作的要點,以及顯微鏡的使用方法。
螢幕上打出觀察思考的要求:“識別葉片的幾個部分,觀察各個部分的細胞有什麼特點,思考它們分別有什麼功能?”
學生進行實驗操作,教師巡迴指導。並且把學生做得好的葉片橫切標本,透過數碼顯微鏡放大後,向全班同學展示。
教師引導學生對照插圖或者螢幕,識別菠菜葉片的三部分結構。
師:實驗材料是銀邊天竺葵或彩葉草。因為它們的葉片中有一部分不含葉綠體(銀邊天竺葵葉片的邊緣、彩葉草葉片的中央及靠葉柄的部分都不含葉綠體),所以按照課本中的實驗步驟,在滴加碘液處理後,不含葉綠體的部分不會變藍。由於該實驗與上個實驗一的實驗步驟基本相同(只少了夾葉片遮光處理),因此這個實驗請同學們親自動手實驗。
師:好,今天大家按小組繼續將昨天的實驗按實驗步驟3、4、5進行操作,小組各成員間要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同時要注意安全。
生:完成實驗。
師:為什麼銀邊天竺葵葉片的邊緣和中央部分的顏色不相同?
師:如果將銀邊天竺葵的葉片用酒精脫色和碘液處理後,葉片的顏色會發生什麼變化?
3.課堂
師:透過實驗我們可以得到什麼結論?
生:結論,綠色植物細胞中的葉綠體是有機物的“加工廠”。
作業佈置
完成實驗手冊。
板書設計
探究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
結論,綠色植物細胞中的葉綠體是有機物的“加工廠”。
教後反思
1.教師給予較多的指導,否則學生因為生活經驗不多,不能很順利地找到實驗材料。
光合作用的場所說課稿5
1、匯入新課:(複習匯入)
寫出光合作用的總化學方程式 光合作用是非常複雜的多步反應,總反應式不能表示光合作用具體的進行歷程,這樣很自然地就引入了光合作用的光反應和暗反應的過程的學習。
2、光合作用的過程
包括光反應和暗反應的概念、場所、條件、原料、物質變化、能量變化。 採用問題探究教學模式突破,含自學、演示、談話、討論、講授等)
3、出示光合作用過程示意圖並作適當講解。
4、光反應與暗反應關係的比較 列表比較法:用表格形式歸納,是內容簡潔明瞭。
5、光反應暗反應之間的聯絡:
當光合作用的光反應過程被人為阻斷,你認為暗反應會被停止嗎?反過來,當暗反應過程被人為阻斷,你認為光反應會怎樣變化? 透過比較三碳化合物、五碳化合物之間的物質的量變化,進一步鞏固光合作用的過程。
6、環境因素對光合作用強度的影響
課外作業,小組設計,選一種環境因素,分析它對光合作用強度的影響。透過小組討論,確定並實施本小組的實驗方案,寫出實驗設計,待教師審閱後,與生物實驗室聯絡,而後利用課餘時間分別安排各小組到生物實驗室完成本小組的實驗。
提供一些思路供同學借鑑,當然還可以自己創出更有新意的實驗。
①光照強度的變化
②不同波長的光(紅光、綠光)
③不同的溫度(過度、適宜、過低)
④水分對植物光合作用強度的影響
7、化能合成作用
按小組學習教材中這部分的內容,提取這二個自然段中的主要內容,然後小組派代表說說從這部分內容中獲得些什麼知識。
講清:①自養生物(光能自養、化能自養及區別),
②異養生物。
結合上一節(第3節 細胞呼吸)的內容,全面劃分生物的代謝型別。 列表比較法
小結,練習 鞏固本課時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