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天氣系統說課稿(通用12篇)

常見天氣系統說課稿(通用12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那麼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常見天氣系統說課稿,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常見天氣系統說課稿 篇1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要說課的課題是《常見天氣系統》,我準備從教材、教法學法、學情、教學過程、板書設計和自我評價等六個方面來說。首先,我對教材進行分析。

  一、說教材

  1、說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常見天氣系統》是人教版教材高一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地理》必修(1)第二章第三節的內容,它是在前兩節內容的基礎上,闡述常見的天氣現象的成因,又為後面氣象災害的學習提供了理論基礎。是本單元知識結構中重要的一個環節,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

  2、說教學目標

  根據本教材的結構和內容,結合學生的認知結構、心理特徵以及面臨學考的具體形式,我特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①影響我國天氣的主要天氣系統,掌握它們對天氣的影響。

  ②透過閱讀鋒面型別圖,提高學生讀圖識圖的能力,及分析問題的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①透過問題激發學生的求知慾、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

  ②透過獨立思考和相互合作,在教師的指導下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三)情感態度欲價值觀:

  激發探究地理問題的興趣和動機,養成求真、求實的科學態度,培養學生理論聯絡實際的能力。

  3、說教學重、難點

  根據高一《常見天氣系統》新課程標準和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結合學生的現實情況,確定了以下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一)重點:對我國天氣有重要影響的鋒面天氣及其天氣特徵。

  確定的依據:是因為鋒面系統是影響我國的主要天氣系統。我國的降水和一些災害性天氣大都與鋒面有聯絡。另外,掌握了冷、暖鋒的形成以及與天氣的關係可以“學以致用”,解釋發生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見的天氣現象。

  (二)難點:冷鋒、暖鋒與天氣的關係。

  確定的依據:原因有四:

  1、鋒面對天氣的影響比較抽象;

  2、要抓住冷、暖氣團哪個為主動;

  3、鋒面兩側的溫度、溼度、氣壓、風等有明顯差異;

  4、要懂得什麼是過境前、過境時、過境後,它們分別被什麼天氣系統控制。

  二、說學情

  高一學生地理基礎、學習能力與實踐能力都較差,對實際生活體驗較少,相關學科知識掌握欠缺,需要在教學中透過教學方法與手段引導學生掌握相關知識,形成相關能力。

  三、說教法、學法

  1、說教法

  我們知道《地理》是一門培養人的實踐能力的重要學科。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使學生“知其然”,還要使學生“知其所以然”。因此,主要採用了以下的教學方法:

  (1)直觀演示法:利用資料、圖片透過多媒體進行直觀演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活動探究法: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透過各種活動形式來獲取知識,使學生的獨立探索性得到充分的發揮。

  (3)合作討論法:針對學生難理解的疑難問題,組織學生進行集體或分組討論,促使學生在學習中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精神。

  2、說學法

  我們常說:“現代的文盲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掌握科學學習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學過程中應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讓學生從機械的“學答”向“學問”轉變,從“學會”向“會學”轉變,成為真正學習的主人。這節課學習方法主要有:課前收集資料法、分析歸納法、自主探究法、總結反思法。

  接下來,我重點談談這一堂課的教學過程:

  四、說教學過程

  為了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主動性,我將本節教學分為以下幾個步驟

  活動一:引導學生從天氣預報的收聽、收看及蒐集天氣諺語等方面來談談常見的天氣系統。然後用多媒體展示學生課前收集的資料並提出問題,匯入新課。

  1、播放近一、兩週的中央天氣預報的影片資料。

  2、收集的幾條天氣諺語。

  3、提出問題:日常生活中,我們時常會經歷不同的天氣變化,那麼你可知道這些變化著的天氣是如何形成的?是誰導演了它的發生、發展和演化呢?天氣預報員又是根據什麼來預測和預報未來天氣的變化呢?今天我們就來共同探討這些問題。

  透過這樣的設計活動和問題目的是引導學生關注社會生活,探尋問題答案——天氣系統的成因,以匯入新課。從而改變地理學習方式,激發學生對地理問題的興趣,培養地理學習能力,鼓勵積極探究,形成主動學習的態度。

  活動二:先由各小組派代表說說透過觀察圖片對冷鋒天氣的認識,然後我再進行點評和總結。接著利用表格進行歸納總結,幫助學生完成由“感性到理性、由具體到抽象”的認知過程,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和綜合思維能力。最後運用所學知識解釋所蒐集來的天氣諺語及課後活動。

  圖片一:展示鋒面圖片,自主學習鋒面定義。

  圖片二:動畫展示冷鋒及其天氣

  1、學生活動:觀察畫面變化分析冷鋒天氣

  2、教師活動:引導學生對比分析鋒面兩側氣團的移動方向、代表符號,鋒面過境前、過境時、過境後氣溫、溼度、氣壓和天氣變化。

  圖片三:展示暖鋒及其天氣

  1、學生活動:觀察畫面變化對比分析鋒面兩側氣團的移動方向、代表符號,鋒面過境前、過境時、過境後氣溫、溼度、氣壓和天氣變化。

  2、教師活動:引導、點評。

  圖片四:以學習小組為單位,合作討論,完成“冷鋒、暖鋒天氣”表格內容。

  圖片五:學以致用,多媒體展示問題,學生討論回答:

  1、解釋“一場秋雨,一場寒”、“一場春雨,一場暖”

  2、P42活動。師生合作,閱讀分析,得出結論。

  3、影響我國天氣的鋒面主要是什麼型別的鋒?各形成什麼特殊天氣?

  透過這樣的設計活動目的是培養學生分析歸納及知識遷移能力,使學生了解影響我國的鋒面系統,並能做到學以致用會解釋身邊的天氣現象。

  活動三:

  這節課的知識點較為抽象,要求學生掌握的內容不多,關鍵是培養學生形成自主學習、獨立思考的探索精神和創新思維能力。因此,講完新課後,我將引導學生自己小結新課內容,從而理清知識脈絡,全面理解常見的天氣系統。

  佈置作業:

  由於高一學生素質有差異,佈置作業時,我將進行分層訓練,這樣做既可以使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又可以使學有餘力的學生有所提高,從而達到拔尖和“減負”的目的:

  A類學生(中上層的):做《贏在課堂》的能力提升題。

  B類學生(中下層的):做《贏在課堂》的自主學案及圖表導讀。

  五、說板書設計:

  為了既能直接體現教材中的知識點,又便於學生理解和掌握,我採用比較直觀、系統的板書設計(如下):

  2.5常見的天氣系統

  一、鋒面系統

  (一)鋒面結構與特點

  1、概念:冷、暖氣團的交介面

  2、結構特點:暖氣團在鋒面之上,冷氣團在鋒面之下

  3、天氣特點:鋒面附近常伴有云、雨、大風等天氣

  (二)鋒面型別與天氣

  分類概念暖氣團上升情過境前過境時過境後天氣例項

  冷鋒冷氣團主動向暖氣團移動被迫抬升溫暖晴朗颳風、下雨、陰天、降溫氣溫下降,氣壓上升,天氣轉晴我國北方夏季的暴雨,我國冬季爆發的寒潮,我國北方冬、春季節的大風和沙暴天氣

  暖鋒暖氣團主動向冷氣團移動主動徐徐爬升低溫晴朗連續性降水氣溫上升,氣壓下降,天氣轉晴春暖多晴

  六、自我評價

  這節課主要採用了直觀體驗和活動探究的教學方法,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教師的“導”立足於學生的“學”,以學法為重心,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地學習,主動地參與到知識形成的整個過程,力求讓學生在積極、愉快的課堂氛圍中提高自己的認知水平和思想素質,從而達到教書育人的教學效果。

  我的說課完畢,謝謝大家!

  常見天氣系統說課稿 篇2

  一、 說教材

  (一)說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常見的天氣系統地理說課稿本單元教材緊緊圍繞大氣環境與人類生存和發展關係這一主線,其中前四課主要介紹大氣的組成、垂直分佈、運動等方面的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本課是在前四課的基礎上,從生活實際需要出發,論述影響我國天氣變化的幾種常見的天氣系統,本課的學習還為後面第八課氣象災害颱風、寒潮等的學習提供理論基礎。透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學會識讀電視天氣預報節目中常出現的簡易天氣圖,聽懂播放的天氣形勢預報。

  (二)說教學目標的確定

  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和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和認知能力,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

  ①記住影響我國天氣的主要天氣系統:鋒面系統,低壓系統,高壓系統。

  ②理解鋒面系統的分類,掌握它們對天氣的影響。

  ③理解低壓系統和高壓系統的區別,記住它們對天氣的影響。

  2、 能力目標:

  ①透過閱讀冷鋒、暖鋒、低壓、高壓等各類圖,提高學生閱讀識圖能力。

  ②透過閱讀天氣形勢圖,使學生學會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

  3、 情感態度和價值目標:透過閱讀各類圖形,培養學生理論聯絡實際的能力。激發學生學科學,愛科學的人生觀。

  (三)說教材重、難點的確定

  1、教學重點:

  ①對我國天氣有重要影響的鋒面天氣。

  ②高壓系統、低壓系統的天氣特徵。

  2、教學難點:

  ①冷鋒、暖鋒與天氣的關係。

  ②南北半球氣旋與反氣旋的氣流狀況與差異。

  3、教學重、難點確定的依據:

  確定鋒面天氣為本課重點之一是因為鋒面系統是影響我國的主要天氣系統。我國的降水和一些災害性天氣大都與鋒面有聯絡。例如,我國北方夏季的暴雨,我國冬季爆發的寒潮以及北方冬、春季節的沙塵暴天氣都是冷鋒造成的天氣現象。另外,掌握了冷、暖鋒的形成以及與天氣的關係可以“學以致用”,解釋發生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見的天氣現象。例如“一場春雨一場暖”,“一場秋雨一場寒”。高壓、低壓系統的天氣特徵也是本課的重點。因為夏秋季節,我國東南沿海常出現的颱風天氣就是熱帶氣旋強烈發展的表現,我國長江流域的伏旱天氣以及北方秋季“秋高氣爽”的好天氣都是在高壓系統的控制下形成的。

  把冷鋒、暖鋒與天氣的關係確定為難點之一,原因有四。一是鋒面對天氣的影響比較抽象,二是要抓住冷、暖氣團哪個為主動,三是鋒面兩側的溫度、溼度、氣壓、風等有明顯差異,四是要懂得什麼是過境前、過境時、過境後,它們分別被什麼天氣系統控制。本課難點之二是南北半球氣旋與反氣旋的氣流狀況與差異,造成這一難點的原因主要是難於長久性的記憶,容易將南北半球氣旋與反氣旋的水平氣流旋轉方向記錯。

  二、 說教學方法

  那麼,如何把握重點,突破難點,實現本課的教學目標呢?那就要選擇適宜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

  1、教學方法:

  本課主要採取讀圖分析法和對比法。本課的許多知識點容易混淆,例如,冷鋒與暖鋒的概念和形成的天氣,氣旋與反氣旋的氣流運動方向等。透過比較,可以讓學生比較深刻地認識不同事物之間的異與同,區別與聯絡,可以深刻地把握各種事物的本質特徵。本課幾種常見的天氣系統的形成過程及其對天氣的影響比較抽象,而課本有許多的插圖,所以可透過教師一系列的設問,來指導學生分析圖表中的地理資訊,變抽象為直觀,更好地展示知識的內在聯絡和事物的空間分佈,運動狀態,以便於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2、教學手段:

  在教學手段上,充分發揮多媒體課件的作用,把多媒體資訊如文字、圖象、聲音等有機整合並顯示在螢幕上,給學生以全新的視聽感覺。

  三、 說學法指導

  1、讓學生重檢視文轉化,進一步培養學生閱讀地圖的能力。

  本課文字簡潔,圖象豐富,色彩鮮豔,主題突出。學生學習過程中應緊密聯絡教材中的插圖,將抽象、深奧的天氣系統知識轉化為直觀的圖象,彌補同學們感性認識的不足,並鞏固理性知識。

  2、藉助手勢,幫助強化記憶。

  南、北半球氣旋與反氣旋水平氣流運動方向的判別,是本課的難點之一,可指導學生藉助手勢,幫助強化記憶。

  四、 說教學程式

  (一)匯入新課:

  先播放兩段“城市天氣預報”和“天氣形勢預報”的錄影。看完後,告訴學生要能夠看懂和聽懂這些天氣預報圖,首先要了解影響我國的主要天氣系統及其與天氣有關的基礎知識。這樣匯入新課,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起他們的求知慾。

  (二)講授新課:

  鋒面系統

  1、鋒面結構與特點

  (利用多媒體播放鋒面動畫,透過教師一系列的提問,引導學生了解鋒面的概念,結構特點,天氣特點)

  1 概念:冷暖氣團的交介面

  2 結構特點:暖氣團在鋒面上面,冷氣團在鋒面下面。

  (問:①為什麼暖氣團總在鋒面的上面?②一上一下兩種不同性質氣團會穩定存在嗎?)

  3 天氣特點:鋒面附近常伴有云、雨、大風等天氣

  (過渡:根據冷暖氣團誰主動移動,可將鋒面一般分為兩種型別)

  2、鋒面型別與天氣

  (利用多媒體播放冷鋒、暖鋒與天氣的動畫,透過以下問題幫助學生學習冷、暖鋒與天氣的關係,完成表1內容)

  (問題:①冷、暖氣團誰主動向對方移動?暖氣團抬升情況如何?

  ②何為鋒面過境時、過境前、過境後?提示學生根據鋒面移動的方向來確定。 ③冷、暖鋒面過境前,過境後分別在什麼氣團控制下,天氣如何? ④冷、暖鋒過境時天氣如何?

  ⑤冷鋒、暖鋒降水都發生在鋒面的哪一側?它們又有何不同?)

  教師講解:我國降水和一些災害性天氣大都與鋒面有聯絡。影響我國天氣的鋒面主要是冷鋒,例如,我國北方夏季的暴雨,我國冬季爆發的寒潮,我國北方冬、春季節的大風和沙暴天氣都是冷鋒造成的天氣現象。

  常見天氣系統說課稿 篇3

  一、 說教材

  (一)課標解讀

  (略)

  (二)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單元教材緊緊圍繞大氣環境與人類生存和發展關係這一主線,其中前兩節主要介紹大氣的受熱、運動等方面的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本課是在前兩節的基礎上,從生活實際需要出發,論述影響我國天氣變化的幾種常見的天氣系統。透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學會識讀電視天氣預報節目中常出現的簡易天氣圖,聽懂播放的天氣形勢預報。本課的學習還為後面氣象災害颱風、寒潮等的學習提供理論基礎。

  (三)說教學目標的確立

  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以及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和認知能力,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2能力目標;

  3德育目標( 具體見課件)

  (四)說教材重點、難點的確定

  1、教學重點:對我國天氣有重要影響的鋒面天氣。

  2、教學難點:冷鋒、暖鋒與天氣的關係。

  二、說教法學法

  (一)說學生

  (二)說教法

  (三)說學法

  三、說教學程式設計

  共五步:(一)時間安排 1、複習匯入 3分鐘;2、新課講授 30分鐘;3、練習提高 10分鐘;4、課後安排 2分鐘;(二)匯入新課;(三)講授新課;(四)課堂練習;(五)教學反思

  教學過程具體如下:

  (一)匯入新課:

  展示幾幅天氣的畫面,讓學生了解常見天氣狀況,感性認識地理現象,最快進入學習狀態,然後播放一段城市天氣預報的影片。看完後,告訴學生要能夠看懂和聽懂這些天氣預報圖,首先要了解影響我國的主要天氣系統及天氣有關的基礎知識。

  (二)講授新課:

  1、重點概念詳解—築牢基礎

  教學內容:

  重點講述氣團、鋒面系統、冷鋒、暖鋒等概念。

  教師活動:

  利用多媒體播放鋒面動畫,透過教師一系列的提問,引導學生了解重點概念,結構特點,天氣特點。學生活動:學生分組討論分析重要概念,氣團介面天氣特點。

  設計意圖:

  透過這樣設計,使學生從感官上接受概念並能運用以前的知識更好的理解念,為下面的知識做好鋪墊。

  2、巧妙過渡—理解諺語

  一場秋雨一場冷

  一場春雨一場暖

  黃梅時節家家雨

  設計意圖:透過這樣設計,重在貼近學生現實生活,激起學生參與的熱情,增強學習興趣,提高對傳統地理文化的理解力。

  3、教學重難點突破—能力提升

  重要內容:各種鋒面系統與天氣狀況

  教師活動:動畫演示,設計問題和表格,引導學生自主和合作學習,給學生進行有效指導和鼓勵,最後進行重點內容總結。

  學生活動:引導學生分析鋒面移動時某個地方所經歷的天氣;相互討論後完成表格內容;引導學生探究鋒面引起的天氣現象的差異和產生的原因。

  設計意圖:結合動畫的展示,層層設問,依據學生的思維模式,由簡入難,一步步的引導,啟發學生,是他們透過自己親身的參與,以及透過同學之間的合作,獲的知識、得出結論

  4、總結新課 鞏固練習

  透過活動課“試做天氣預報員”和典型例題,檢測學生對本節課的掌握情況,提高解題能力。

  教師活動:

  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

  學生活動:

  分組練習。

  設計意圖:

  這樣設計既能檢驗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又能鍛鍊學生的個體,培養了學生的能力。

  (課堂結束語)

  幾日來的黃山市陰雲密佈,陽光難得一見,我們期待著明天有一個好天氣,因為我們相信――我們的明天更美好。

  5、佈置作業

  (略)

  6、教學反思:

  本科內容是全節教材的基礎和關鍵,重於原理,偏重空間模式,難度較大。透過空間模式法和對比分析法進行教學,便於學生理解掌握,多媒體的動畫演示使抽象知識直觀化,教師隨時測試教學效果,及時獲得即時反饋,查漏補缺,便於學生理解鞏固知識,效果較好。

  常見天氣系統說課稿 篇4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鋒面系統與天氣》。下面,我將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這四個方面簡單介紹。

  一、 說教材

  1、 教材分析

  本節選自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二章第三節。

  本節是繼氣壓帶、風帶移動對氣候影響之後,從微觀角度介紹了鋒面系統與天氣,以點帶面使學生理解不同時空的天氣變化。透過本節的學習,使學生學會識讀電視天氣預報節目中常出現的簡易天氣圖,聽懂播放的天氣形勢預報,能夠說明鋒面系統是如何對所到達地區的天氣產生影響的,併為接下來的氣候學習做鋪墊,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

  2、 學情分析

  (1)教學物件:高中一年級學生

  (2)學生情況:高一的學生經過初中的課改,個性普遍突出,他們富有好奇心又活躍;在心理上,他們渴望自主探究和表現,對感興趣的知識表現出高度的熱情,並具有一定的團結協作能力;

  但我們應該清楚一個並不樂觀的現實:由於地理並不被列入中考範圍,高一學生,從初中到高中中間對地理學習有一年(初三)的真空狀態,相對於其他科目,基礎比較薄弱,再加上學生的地理空間分析能力普遍較差,這給我們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都增加了困難;所以,我們更應該注重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3、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要求和學生的學情,確定以下三維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① 瞭解氣團(冷氣團、暖氣團)的概念;

  ② 理解鋒面的概念、特點和分類;

  ③ 理解和掌握各種鋒面形成的原因,過境前、過境時、過境後的天氣變化情況。

  ④ 學會簡易天氣圖的閱讀和鋒面系統示意圖的繪製。

  【過程與方法】

  ① 透過介紹鋒面系統,訓練學生獨立分析、推理的能力;

  ② 運用所學知識,利用天氣圖進行天氣形勢的預報,培養學生讀圖、析圖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透過天氣系統的學習,瞭解天氣系統對全球各地天氣變化影響,認識地理要素間相互影響、相互滲透、相互制約的辯證關係。

  ②透過分析鋒面系統對我國的天氣的影響,增強學科學、愛科學,將所學知識用於實際生活生產,運用科學知識服務社會的意識。

  4、說教材重、難點的確定

  【教學重點】

  ①鋒面系統的識別;

  ②冷鋒的形成過程及其對天氣的影響。

  ③簡易天氣圖的判讀。

  依據:鋒面系統是影響我國天氣的主要天氣系統,我國的降水和一些災害性天氣,大都與鋒面系統有關。例如:我北方夏季的暴雨,冬季的寒潮,多是由於冷鋒形成的鋒面雨;北方冬、春季節的沙暴天氣,也多與鋒面有關。

  【教學難點】

  冷鋒、暖鋒的形成過程與天氣的關係。

  依據:該部分內容比較複雜、抽象,學生較難理解。尤其是鋒前鋒後區分較難,過境前、過境後、過境時所受冷暖鋒控制和形成的天氣狀況不易理解。

  二、 說教法

  學生是學習的中心,教師起組織者、指導者和促進者的作用。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利用多媒體作為輔助工具,採用影片直觀演示法、發現教學法、讀圖分析法、比較法、講解及討論法、歸納法、角色扮演法等。重視學生的參與性、探究性,引導學生體驗成功的快樂,增強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與能力。

  1、直觀發現教學法:本課鋒面系統內容較為抽象,學生不易接受。透過電教手段摸擬演示,提出探究問題,邊演示邊啟發。使學生接觸客觀事物,把具體感受和抽象思維結合起來,發展能力,增強興趣。

  2、比較法:由於許多知識點容易混淆,在教學過程中,運用比較法揭示概念之間異同點,尋找知識間的相互聯絡,對知識的理解、鞏固和深化是一條重要途徑,它是一切思維的基石。例如,冷鋒與暖鋒的概念和形成的天氣的區別,透過比較,深刻地認識不同事物之間的區別與聯絡,深刻地把握各種事物的本質特徵。

  3、讀圖分析法:本課時教學用圖很多,有的顯示結構,有的顯示過程,有的顯示符號,讀圖分析,從圖象中發現資訊是掌握理論知識的重要方法。

  4、小組討論法:主要在學習鋒面過境前後的天氣變化,透過小組討論,班級交流、教師歸納總結,拓展學生思維,加深對前面理論知識的理解。

  5、角色扮演法:主要用於“試做天氣預報員”活動環節,透過天氣形勢預報幫助學生閱讀天氣形勢圖,學以致用,讓學生感到學習地理知識終身受用,增強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6、歸納法:貫穿教學過程始終,是做階段知識小結使用的最重要方法。有助於知識體系化。

  三、 說學法

  1、 自主探究的學習法

  上課時佈置預習任務,學生透過預習,自我總結,形成基本的知識體系。

  2、小組合作探究學習法

  教師設定問題,學生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等學習方式,經過自己的思維活動和動手操作獲得知識,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四、說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教師』播放近期的天氣預報,提醒學生注意天氣形勢預報資訊。

  『學生』認真欣賞天氣預報,並注意天氣形勢預報資訊。

  『教師』總結承轉:從上述天氣預報中我們可以獲知冷鋒所經地區出現陰天、大風、降溫、雨雪天氣。為什麼冷空氣對所經地區天氣產生重大影響?今天我們來研究該問題,學習鋒面系統與天氣。

  『設計意圖』“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影片的觀看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喚起學生的求知慾望。

  (二)教學新課

  1、【氣團】

  『教師』學習鋒面系統之前,我們首先必須學習一個與鋒面密切相關的概念——氣團,請同學們閱讀課本第54頁,合作探究,成下列問題:

  ①什麼是氣團?

  ②氣團分類及性質對比:

  『學生』認真閱讀課本,小組討論,完成以上問題。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和總結能力。

  2、【鋒面的結構與特點】

  採用多媒體演示法和啟發式教學法

  『教師』播放鋒面動畫,解釋鋒面結構

  『學生』欣賞鋒面動畫,瞭解其結構,思考老師的問題。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地理空間分析能力,使學生透過自己的觀察和分析瞭解鋒面的概念、結構與天氣特徵。

  3、【冷鋒】

  採用多媒體演示法、自主探究法和合作探究法

  『教師』 播放冷鋒動畫,播放前設問:

  ① 鋒面移動方向?

  ② 雨區位置?

  ③ 冷鋒降水發生在鋒面的哪一側?

  『學生』 鼓勵學生踴躍回答問題,激發學習熱情。

  『設計意圖』 大膽放手,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角,成為知識的主動探索者。透過積極討論、相互辯論激發學生的學習靈感。同時,師生共同探討,又可以進一步融洽師生關係,讓學生在和諧、平等的環境中輕鬆、愉快地學習知識、掌握知識。

  『預期效果』 學生能在頭腦裡演示冷鋒的動畫,理解其形成過程及其對天氣的影響。

  4、【暖鋒】

  採用動畫演示暖鋒過境前後的天氣變化。

  『學生』鼓勵學生積極討論暖鋒過境前後的天氣變化,每一個小組積極派出代表描述天氣狀況。

  『教師』進行點評,肯定學生的成果。

  『設計意圖』由於時間的關係,學完冷鋒後學生稍感疲倦,透過小組討論,加深對暖鋒的理解。教師肯定學生的成果,讓學生感覺到成功的喜悅,進一步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增強學生的自信心,讓學生真正在快樂中學習。

  『預期效果』學生能夠理解暖鋒的形成過程及其對天氣的影響。

  5、【比較冷鋒、暖鋒】

  採用圖表對比法展示冷暖氣團的特點,發動學生。

  『設計意圖』 採用對比法對本課的易混淆知識點進行對比總結。透過比較,讓學生比較深刻地認識不同事物之間的異與同、區別與聯絡,進而更加深刻地把握各種事物的本質特徵。

  『預期目標』 理解冷鋒、暖鋒的區別。

  6、【準靜止鋒】

  介紹準靜止鋒的定義,各個小組收集有關準靜止鋒的資料,以小組為單位交一份報告。

  7、【爭當天氣預報員】

  採用角色扮演法

  『教師』 展示一張簡易天氣圖,請學生上臺播報某地的天氣形勢,『設計意圖』 學以致用,進一步鞏固知識點。天氣預報與我們的生產、生活密切聯絡,讓學生感到學習地理知識終身受用,增強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同時可以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和口頭表達能力。

  8、【當堂檢測】

  單項選擇題:

  ⑴、氣溫升高、氣壓降低、天氣轉晴是( )

  A 冷鋒過境時的天氣 B 冷鋒過境後的天氣

  C 暖鋒過境時的天氣 D 暖鋒過境後的天氣

  ⑵、冷鋒與暖鋒的共同點是( )

  A.都形成連續性降水

  B.降水都降在鋒前

  C.都是冷氣團在下,暖氣團在上

  D.都屬於氣候系統

  ⑶、下列哪幅圖能反映冷鋒過境前後的氣壓變化( )

  9、【課堂小結】

  圖表展示

  五、板書設計

  鋒面系統與天氣

  一、 氣團

  1、定義

  2、分類

  二、 鋒面

  1、定義

  2、分類

  常見天氣系統說課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㈠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教材把學生日常生活中最為關注的天氣狀況作為切入點,誘導學生思考日常生活中對天氣狀況的描述。接著介紹天氣和氣候兩個不同的概念,要求學生說出天氣與氣候的區別,“天氣”與“氣候”是日常接觸較多,但有時又不太注意區分的兩個概念,正確區分這兩個概念,是正確理解、表述、傳達天氣和氣候資訊的前提,這為今後學習本章氣候知識打下了基礎。實際上,什麼叫天氣,什麼氣候,也是人們日常生活中所需要的常識,透過本節的學習,使學生能在生活中正確使用這兩個術語。

  教材接著介紹了天氣預報的有關知識,給出了常見的天氣符號,電視中常見的衛星雲圖和城市天氣圖,重在培養學生閱讀和使用天氣預報圖的能力。

  教材提供的大氣環境監測的閱讀資料,既是聯絡實際,貼近生活的內容,又是具有前瞻性的內容。隨著人們對大氣環境質量的關注,大氣環境質量的變化不久將會像天氣變化一樣受到最普遍的重視。

  本節教材特色之一是從實踐出發,聯絡實際,將生活實際帶入課堂,讓學生切切實實感受到現在學習的是對生活有用的地理,是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

  ㈡教育教學目標:

  1、 認知目標:

  ⑴知道“天氣”和“氣候”的區別,並在生活中正確使用這兩個術語。

  ⑵識別常用天氣符號,能看懂簡單的天氣圖。

  2、能力目標:

  ⑴學生透過閱讀“天氣”、“氣候”二個框題的內容,提高閱讀材料的能力,只有會讀,才能感知教材、領會教材,抓住重點。

  ⑵培養學生分析和比較能力。透過閱讀討論,讓學生區分出天氣與氣候的不同。天氣是短時段的大氣狀況,氣候是長時段的大氣狀況;天氣是多變的,氣候是相對穩定的。

  ⑶透過師生雙邊活動,初步培養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培養學生加強理論聯絡實際的能力。這是認識上的第二次飛躍,是該節教材的特色之一,如學生在知道了天氣與氣候的區別後,要求在日常生活中正確使用這兩個術語。為此,教材還安排了練習2加以實踐。在認識了常用的天氣符號後,要求學生學會看天氣預報,看懂簡單的城市天氣圖。

  ⑷教材特別注重培養學生閱讀天氣預報圖和使用天氣預報圖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⑴引導學生從現實生活的經歷與體驗出發,激發學生對地理問題的興趣,使學生了解地理知識的功能與價值,形成主動學習的態度。

  ⑵透過讓學生記錄天氣預報及空氣質量預報的有關資料,使學生初步養成求真、求實的科學態度。

  ⑶透過收聽、收看當地電視臺、廣播電臺的天氣預報和全市空氣質量預報的節目,瞭解家鄉的天氣及大氣環境,培養學生關心家鄉的環境與發展,增強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情感。

  ⑷透過讓學生用例項說明人類活動對大氣環境的負面影響及保護大氣環境的重要性的活動,增強學生對環境的保護意識,初步形成可持續發展的觀念,逐步養成關心和愛護環境的行為習慣。

  ⑸透過師生互動,構建一種民主、平等、交往的新型師生關係。

  ㈢教學重點和關鍵:

  從日常生活入手,著重區別“天氣”與“氣候”兩個不同的概念,並要求學生學以致用,認識常用的天氣符號,學會看天氣預報。

  二、教法闡述:

  ㈠教學方法。

  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原則,即“以學生活動為主,教師講述為輔,學生活動在前,教師點撥評價在後”的原則,根據初一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聯絡實際安排教學內容。採用學生參與程度高的學導式討論教學法。在學生看書、討論基礎上,在教師啟發引導下,運用問題解決式地理教學法,師生交談法、影象訊號法、問答法、地理課堂討論法,引導學生根據現實生活的經歷和體驗及收集到的地理資訊(感性材料)來理解課文中的理論知識。在採用問答法時,特別注重不同難度的問題,提問不同層次的學生,面向全體,使基礎差的學生也能有表現的機會,培養其自信心,激發其學習熱情。此法能有效地開發各層次學生的潛在智慧,力求使每個學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展。同時透過課堂練習和課後作業,啟發學生從書本知識回到社會實踐,學以致用,落實教學目標。

  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學習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是新課程的基本理念。地理課程要提供給學生與其生活和周圍世界密切相關的地理知識,學習基礎性的地理知識和技能,增強學生的生存能力,使所學的內容不僅對學生現在的生活和學習有用,而且對他們的終身學習和發展有用。

  ㈡教學手段。

  採用多媒體電腦教學手段。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充分發揮計算機所特有的資訊處理優勢及其互動性強的特點,將文字、聲音、圖形、動畫和影象等多種媒體綜合一體化,它在教學中的運用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認知主體作用的發揮。

  三、學法指導:

  學習方法是學習時所採用的手段和方式,學習方法不同,學習效果各異,因此,教師的任務就是要教學生學會學習,使他們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以利於終身學習。

  ㈠學生特點分析:

  中學生心理學研究指出,初中階段是智力發展的關鍵年齡,從初一起,學生邏輯思維從經驗型逐步向理論型發展,觀察能力、記憶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隨著迅速發展。

  從年齡特點來看,初一學生剛由小學上來,他們好動、好奇、好表現。抓住學生特點,積極採用形象生動、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和學生廣泛的、積極主動參與的學習方式,定能激發學生興趣,有效地培養學生能力,促進學生個性發展。

  ㈡學習方法和能力培養:

  1、讓學生課前從各種不同渠道收集天氣或氣候方面的資料或趣聞,收聽、收看天氣預報節目並做記錄,這本身就是一種學習。蒐集、記錄資料的過程就是很好的學習過程。透過此類活動,可培養學生初步學會利用課本以外的資源獲取地理資訊的基本技能,培養地理學習能力。同時有了充分準備的學生在課堂上踴躍發言,競相釋出自己從書上、報上、網上、電視上的發現,在課堂上參與交流,展示是最好的評價。學生在課堂活動中產生學習樂趣、積極的情感,形成自主學習的意識。

  2、“課堂小組討論法”即課堂上學生針對教師提出的問題展開討論,啟動思維,發表自己見解的一種學習方法,討論把使用智慧,體現自我的機會十分平等地送給每一個人,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探求真理的快樂。透過小組討論,培養學生的互動能力,使學生學會合作學習。現代科學研究的社會化趨勢需要群體研究方式,互動能力的培養日益顯得重要。本堂課討論的機會較多有師生之間、小組之間的互動。

  3、利用電腦課件,讓學生觀察衛星雲圖,瞭解衛星雲圖,初步學會看衛星雲圖,培養實踐能力。同時激發其好奇心和求知慾。(說明:雖然“衛星雲圖”有關知識非課程標準所要求掌握,但由於學生看天氣預報時首先要接觸到,但又不能一下看懂,因而很好奇,要求教師介紹,所以教學中做了一定安排)。

  4、每位同學自制一版階段“學習成果”小報,來交流展示,並自制一個30cm×30cm的某城市天氣圖(用天氣符號表示),課堂用來互相提問,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在動手中學習地理知識。同時又能使全體同學廣泛參與。

  5、佈置作業時給學生四個可能就發生在身邊的有關空氣汙染的例子,讓學生選擇一個自己較感興趣的問題談看法,培養學生學會運用已有知識談對一些地理問題的看法或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

  ㈢學法的理論思考:

  心理學研究表明:動機和興趣是人的行為的兩大內在動力。可見,地理學習動力,包括了地理學習興趣指向和地理學習動機層次。明確的學習目的、強烈的學習動機和濃厚的學習興趣構成學生學習的動力系統。教師應在課堂上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來自學生主體的最有力的動力。

  四、課堂教學程式:

  ㈠展示階段“學習成果”(小報一版)在小組內交流(下課後交)

  ㈡簡明匯入後請2——3學生髮布收聽、收看並記錄下來的廈門地區近二日天氣情況,並詢問學生從哪裡獲得天氣情況的資料?(可從電視、廣播、報紙、氣象網站等途徑獲得)

  ㈢閱讀1、2框題,討論以下問題:

  1、 什麼是天氣?什麼是氣候?(提問層次較低學生)

  2、 討論:天氣與氣候的區別(提問層次中或上的學生)

  3、 練習題(四成語各描述天氣或氣候?)

  後教師引導學生得出:天氣與氣候方面區別,並舉例加以說明。

  透過 練習,要求學生學會在日常生活中正確使用這兩個術語。

  ㈣請2——3學生髮布天氣或氣候方面的資料或趣聞,後教師也釋出三條,請學生判斷分別指的是“天氣”或“氣候”,加以鞏固這兩個概念的區別。

  ㈤天氣對我們很重要(請學生結合實際談天氣與人類息息相關)

  這節課著重學習“天氣預報”的有關知識。

  演示課件內容 :

  天氣預報的意義。

  衛星雲圖(演示如何讀圖)。

  天氣符號與天氣預報圖。

  再現中央電視臺播報的某些城市天氣預報。

  透過以上學習,要求學生能識別常用的天氣符號,能看懂簡單的天氣圖。

  ㈥教師展示自制教具—天氣符號和現實生活結合的簡圖,幫助學生建立生活經驗與形象的圖示和抽象的符號之間的有機聯絡。 再熟悉常用天氣符號圖例。

  ㈦運用電腦“課件”做課堂練習,鞏固新課知識。

  1、連線:在衛星雲圖上,綠色、藍色、白色各表示什麼?(請層次較低學生做答)

  歸納:藍色 陸地綠色 海洋 白色 雲雨區

  2、看圖回答問題(課件展示): (請層次中等或較好的學生做答)

  a、黃河流域大部分地區是什麼天氣? b、北京附近是什麼天氣?

  c、長江中下游又是什麼天氣? d、較大範圍的降水雲區出現在什麼地方?

  3、下列天氣符號所代表的天氣與圖中人們所進行的活動是否吻合?

  4、學生舉自制某城市天氣圖(用符號表示),互相提問,學當天氣預報播音員。

  ㈧由於大氣汙染日益嚴重,人們越來越關心大氣環境的質量。

  結合隨州實際,教師詢問:

  隨州有無釋出“空氣質量預報”?哪些途徑可得到此資料?

  ㈨課堂小結:

  1、天氣與氣候的區別,正確使用二術語。

  2、識別常用天氣符號,學會看懂簡單的天氣圖。

  ㈩佈置作業:

  1、寫一篇“天氣與人類息息相關”的小論文(教師稍做指導:可綜合寫,亦可就某一方面寫)。

  2、用例項說明人類活動對大氣汙染的負面影響及保護大氣環境的重要性。

  3、舉四個可能就發生在我們身邊的例子,選擇一個比較感興趣的問題,談談自己的看法(思考即可,下節課交流)。

  常見天氣系統說課稿 篇6

  本節課是七年級(上)第三章第一節的內容,屬於“自然環境與自然資源”方面的基礎知識。在

  1、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

  2、學習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

  3、改變地理學習方式

  4、構建基於現代資訊科技的地理課程”等理念指導下,結合新課程教學目標的三個維度,即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這節課目標設計如下:

  1、 知道“天氣”的內涵,能在生活中正確使用“天氣”這一術語。

  2、 能識別常用的天氣符號,看懂簡單的天氣圖。

  3、 養成收聽、收看廣播、電視天氣預報節目的習慣,並根據天氣預報合理安排自己的活動。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因為天氣跟日常生活、生產密切相關,而且對終身發展有用,所以能在生活中正確使用“天氣”這一術語、能識別常用的天氣符號能看懂簡單的天氣圖是本節課的重點。

  難點:又由於天氣符號、天氣圖比較抽象,與學生生活有一定距離,再加上天氣預報節目中常用天氣和天氣圖每過一段時期可能有所改變,因此識別常用的天氣符號,看懂簡單的天氣圖是本節課的難點。

  三、教法和學法

  針對以上的重點和難點,我主要用演示圖片、談話、實踐、強化和發現等方法相結合來做好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

  再根據學生的的心理發展規律,我主要讓學生自主探究學習,具體採取了視聽、討論發言、小組合作交流、比賽、角色扮演等學習活動,從而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

  四、教學過程

  具體做法如下:

  1、提問:“那麼誰能來描述一下今天的天氣情況呢?(注意描述過程中都用到哪些關鍵詞!)

  2、我對能正確使用“天氣“這一術語的學生作出肯定評價後,讓學生繼續描述給出的三張表示不同天氣的圖片所反映出來的天氣情況,並提出問題:“那麼描述天氣要從哪些方面來講呢?天氣又有什麼特點呢?”

  3、接著再根據學生的生活提問:“在你的生活中都經歷過哪些不同的天氣型別呢?對你產生了哪些影響?”

  4、學生自由發言後,我小結到:由剛才同學們的發言可見,天氣會影響我們的生活,那麼除此之外還會影響到哪些方面呢?請看大螢幕:“出示三張關於豐收、洪澇、乾旱的圖片,學生看完後,再展現兩則資料(關於赤壁之戰中諸葛亮借東風和今年9月10日——12日“海馬”颱風對北部地區影響的資料),由此讓學生議一議天氣對人類活動還有哪些影響?

  5、學生交流時,如果有學生總結出:天氣對人類活動既有有利也有不利的方面。我會肯定這種一分為二看問題的觀點是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的從而讓他享受成功的喜悅。

  6、在以上整個活動過程中,我設計的層層遞進的系列生活化問題紿終貫穿其間,這樣透過創設真實吸引學生學習的情境,使學生感到親切自然,從而形成主動學習的態度,學習地理的興趣被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實踐能力也得到了培養。

  7、以上是讓學生知道“天氣”的內涵,學會在生活中正確使用“天氣”這一術語,接下來的內容就是本節課的另一重點也是難點:“識別常用天氣符號,看簡單天氣圖。”

  8、先由我說出並解釋一些民間諺語:“青蛙叫,雨水到。天上星星跳,風雨就來到 。蜻蜓一起飛,表示有暴雨。”。意在讓學生要日常生活中能具備看雲識天天氣的能力,由此提出問題:那麼我們怎麼來看懂衛星雲圖和在城市天氣預報圖上辨別各城市的天氣情況呢?

  9、於是出示一幅衛星雲圖,提出問題:衛星雲圖中不同顏色分別表示什麼含義?

  10、師生共同完成後,讓學生先仔細閱讀辨別書本和地圖冊上的天氣符號,再播放一段“天氣預報節目”給他們看,要求學生注意天氣預報員是怎樣播放城市天氣預報的。並讓學生為下面的小組比賽作好準備!如果天氣預報節目中有出現與書本不相符的天氣符號,要給同學們作解釋:天氣預報節目中常用天氣符號和天氣圖每過一段時期可能有所改變。

  11、小組遊戲比賽規則:小組內的一位學生上前負責抽取出城市;另選出一名天氣預報員到大螢幕前在城市天氣圖上找到城市後,播報出該城市的天氣情況;其他組員根據天氣預報員播報的天氣狀況在我準備的天氣符號卡片中找出相應的天氣符號,向大家展示,其他同學作評委;最後評出優勝組並頒獎。

  12、在這裡我把這一環節設計成遊戲形式,讓學習小組儘可能多的識別天氣符號,對優勝小組給予表揚和象徵性的物質獎勵。不僅創造機會讓學生識別更多的常用天氣符號,而且激發了學生的內在需要,讓學生有了直接興趣,更重要的是能讓學生有一種成就感!

  13、在這一教學活動中,為了把形成結論的過程變得更生動,我讓學生進行視聽、實踐、比賽、合作交流等學習活動,使學生真正成為地理學習的主人。

  14、在學習對終身發展有用的理念指導下,我又設計瞭如下的角色扮演活動:明後天學校將舉行秋季運動會,如果你是運動員,班主任、體育教師、校長都有應該充分考慮天氣情況,那麼你會從哪些方面來作準備呢?

  這一活動讓學生可學以致用,同時也可使我自己對本節課作一個客觀、理性的思索,是教師發展的又是一重要途徑!

  佈置作業:回去收聽、收看天氣預報節目,與同學交流明後天我們威海的天氣是什麼樣的。目的讓這一節課能在學生的生活中有所體現和延伸!

  常見天氣系統說課稿 篇7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你們好!

  我今天所說課的篇目是《看雲識天氣》(板書:課題),它是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多彩四季”的第三篇課文。下面我將從課標要求、教材理解,教學方法,學法指導,教學程式和板書設計五個方面逐一闡述我的教學設計與設計理念。

  一.說教材

  1.教材內容

  本文是一篇介紹雲和天氣關係的科普文,文章成功運用了分類說明、打比方說明等方法,使得內容準確生動、層次明晰。

  鑑於這種分析,我認為該課的教學目標應確定為

  知識目標

  1.理解、積累“峰巒、預兆、輕盈、均勻、崩塌、瀰漫、徵兆、一霎間、千姿萬態、變化無常”等詞語。

  2.反覆朗讀課文,識記一些關於天氣方面的諺語,增加生活常識。

  能力目標

  1.複習鞏固比喻的修辭手法,積累文中比喻,體味語言準確生動的特點。

  2.學習常用的說明方法,特別是打比方和分類別。

  3.練習快速閱讀,概括課文內容要點。

  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觀察自然的興趣和留心自然現象的習慣。

  3.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快速閱讀,概括課文內容要點。分析本文寫作層次清晰的特點。

  教學難點:分析、把握課文主體部分怎樣看雲識天氣的內容和結構層次。

  二.說教法

  1.結構、層次:從學生活動角度主要設計為三個環節:快速閱讀整體感知——選點品讀——遷移擴讀。

  2. 具體方法:

  (1).朗讀法。本文雖是介紹科學知識的說明文,但語言生動、描摹細緻、用語準確,反覆誦讀中體會生動說明的好處。

  (2).觀察與聯想。本文語言生動,表述形式多種多樣,作者大量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透過細緻的描繪勾畫出了千姿百態的雲。

  教學中引導學生從實踐中觀察和總結,激發豐富的聯想,鼓勵說出更有創意的理解。

  (3).圖表概括法。課文主體部分重點介紹怎樣看雲識天氣,這部分涉及的雲層、光彩種類繁多,變化複雜,可引導學生透過列圖表,使之結構層次清楚,內容明確。

  3.手段及依據:教學手段方面,設想運用簡單課件輔助教學,做到實用、有效,不搞花樣。提供文字材料以提示重點作資料參考,圖片畫面的運用也僅為激發聯想想像而設,堅定語文課堂“文字學習為主,多媒體輔助教學”的教學立場。

  三.說學法

  學生在充分預習、熟悉課文的基礎上,必須掌握以下學法:

  自主學習法要求學生必須學會使用工具書,養成看課文註解,自學課文的好習慣,自主參與到教學的各個環節中去,如課前預習、課上積極思考踴躍發言、課後及時複習鞏固等。經過自學,應基本讀準字音、理解課文內容。我國的當代教育家魏書生、錢夢龍、黎世法等人的教學論都特別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法。

  誦讀品味法要求學生在自主學習,掃清文字障礙,初通文意後,能透過反覆涵詠朗讀品味,讀出文中的韻味,還課堂以朗朗書聲。透過讀可以對學生進行美的薰陶,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優秀文化的精神。

  創造性學習法要求學生有豐富的想象力,大膽創新的精神,學會聯想、想象、體味、感悟、遷移、轉換,才能創造出屬於自己的新的東西來,嚐到學習與創造的成功的.喜悅。我國著名教育家王森然的王氏教學理論以及徐錦熙的三段教程論都特別重視學生的發展性創造實踐,日本東京文理大學的垣內松三教授的教育理論也極力推崇讓學生進行創造性學習,足見,創造性學習法是有其較強科學性的。

  四.說教學過程

  教學板塊之一:快速閱讀活動。活動目的——整體感知。

  1.學生快速閱讀全文並思考

  (1)本文是一篇科普文,主要介紹雲和天氣的關係。切合文題揭示雲和天氣關係的語詞是什麼?它運用了什麼說明方法?

  (2)有關雲和天氣的關係,文章是從哪兩個方面說明的,找出標出說明角度變化的語雨、句。

  (3)全文是按什麼說明順序來寫的?

  提示:你從哪些語句中可以發現文章的層次結構,並由此概括出主要內容?

  【方法積累】:在閱讀中抓住關鍵語句(過渡句、總領句、段中心句、總結句),有助於發現文章層次結構,熟悉課文內容。

  (4)課文主體部分對雲和天氣關係的具體細緻的介紹,第1段的概述在語言運用上的顯著特點是形象生動的比喻的運用,試具體分析其作用。體會生動說明的妙處,掌握打比方的說明方法。

  教學板塊之二:選點品讀活動。活動目的——列表歸納雲與天氣變化關係,掌握常用的說明方法,體會本文寫作層次清晰的特點

  列表分析雲與天氣關係——輔以圖片,讓學生閱讀後直觀感知各種雲彩變化和天氣變化的對應關係。

  (1)語段中清晰的思路是透過分類別的方法表現出來的,請以簡表的形式列出晴天雲的形態變化、特徵以及預示的天氣變化等情形對比。教師指導學生完成。

  (2)第4、5、6段的寫作思路與第3段相同,請學生仿照對第3段的分析以圖表的形式標示這三段的內容要點。

  學生合作完成,教師適當引導。

  教學板塊之三:課堂練習及延伸閱讀。活動目的——體會語言的生動性,掌握本課的說明方法,識記一些關於天氣方面的諺語,增加生活常識。培養學生觀察自然的興趣和留心自然現象的習慣。

  1.本文的語言生動形象,又十分準確。在括號內選擇恰當的詞語填空。體會其表達效果。

  2.下面一段話的句序被打亂了,將理順後的句序寫在後面的方格內。

  3.指出下列各句使用的說明方法或修辭手法。

  4.如果將下面一段描寫天氣的語言改成天氣預報的語言形式,請用恰當的語言表述。

  5、蒐集更多的看XX識天氣的諺語。

  五.板書

  ● 板書設計

  一(1) 關係密切 總層次清晰

  二(2—6)雲 識 天氣 分思路明確

  三(7) 意義、侷限 總一目瞭然

  說明方法:分類別 舉例子打比方

  說明順序:邏輯順序

  說明方式:生動說明平實說明

  我的說課內容結束

  常見天氣系統說課稿 篇8

  我國自古就強調樂學,主張“教童子,必使其趨向鼓舞,心中喜悅”。基於這一教育思想,我在教學中作了嘗試,下面我就從教材等方面對本課時的教學設計作如下說明:

  一、解讀課本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天氣變化,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人們的生活,變化莫測的天空,給人們帶來了無限遐想,學生對神奇的天空有著濃厚的興趣,也渴望瞭解浩瀚天空的有關常識。《多姿多彩的天氣》這一課題從藝術與生活的關聯出發,以音樂為側重教學。教材透過欣賞大自然各種有趣的天氣景象如風、雨等入手,學習音樂知識強、弱以及漸強、漸弱符號,為下一課題學習《大雨和小雨》作鋪墊。

  (二)、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瞭解各種不同的天氣,透過模仿風聲初步學習音樂知識強、弱以及漸強、漸弱符號。

  能力目標:能用不同的表演形式表現天氣。

  道德情感目標:從不同藝術視角感受大自然的變化,增進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教育學生保護環境。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學習音樂知識強、弱以及漸強、漸弱符號。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用不同的表演形式表現天氣。

  教學準備:製作課件和力度記號卡片,準備各種打擊樂器。

  二、結合實際談教法:

  本課學習物件是小學二年級的學生。他們活潑、好動、注意力不穩定,但同時,他們的模仿、想象力及表現欲很強。只有那些他們認為有意思、有趣的他們才會主動去學、去記。本課採用直觀式的情境教學策略,順應低年級學生的直觀思維方式,容易讓低年級的孩子接受。具體的教法有:

  1、情境法。創設良好的課堂學習情境是有效地激發學生藝術創造力的必要手段。

  2、直觀演示法。運用多媒體教學,為學生提供一種聲音、影象結合的動態情境,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

  3、積極評價法。《課標》指出:評價有利於學生了解自己的進步,有利於學生表現力、創造力的發展。教師的評價語言能讓學生更樂意、更專注到課堂當中來。

  學法:在指導學生學習方法上,運用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育思想,以學生參與各種活動為主要形式,運用實踐法、觀察法、表演體驗法等方法,透過讓學生動腦、動手、動眼、動口去聽、想、看、模仿,在讓學生直接參與各種實踐活動的過程中,去感受、體驗、想象和創造。

  三、明理導行話程式:

  美國教育家娜丹戴克說:“告訴我,我會忘記,做給我看,我會記住,讓我參加,我就會完全理解。”根據這一理念,我設計如下教學程式:

  (一)、組織教學:

  我安排了一個課前的律動《七色光》,讓孩子跟著我一起律動進入教室,學生一進教室就能感到身心愉悅,為即將開展的表演做鋪墊。再透過《師生問好歌》把孩子的注意力都拉到自己身上,使孩子從課前活動的興奮中回到課堂上。

  (二)、猜謎匯入:

  利用孩子愛猜謎語的心理,我出示了一個謎語:(有位老公公,面孔紅通通,有朝一日不見它,不是下雨就颳風。它是什麼呢)來激發孩子的求知慾,緊接著,我又出示了關於雨和風的謎語,告訴學生風和雨都是一種天氣現象,從而揭示課題《多姿多彩的天氣》。

  (三)、欣賞天氣圖片

  透過觀看天氣預報,讓學生了解各種天氣現象。緊接著,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大量的天氣圖片,極大豐富了學生的視覺形象。在這一過程中,讓學生交流不同天氣的不同感受,學生們紛紛暢所欲言,充分體現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四)、展示才藝,表現天氣

  根據本節課的知識點,我從多種天氣現象中選擇三種天氣現象進行教學。

  1、太陽

  透過說說你印象中的太陽,想象豔陽高照時,你的心情等活動,讓學生學會多角度地去看待生活中的事物,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及想象力。跟著課件播放太陽公公不同表情的圖片,如:豔陽高照、半遮臉等,學生自主選擇表情進行模仿,做到寓教於樂。最後讓學生在《上學歌》的音樂中,跟太陽公公打招呼。學生自由地發揮,根據音樂創編不同的舞蹈動作,注重培養學生的獨創性,進一步激發學生表演的慾望。

  2、風

  這個環節我將枯燥的樂理知識強弱以及漸強、漸弱的教學融合到風聲的模仿中。我先讓學生聽兩種不同級別的風聲,感受強風和弱風,適時引出音樂符號f強、 p弱,接著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打擊樂器表現強弱。學生看到琳琅滿目的打擊樂器,學習興趣高漲,再讓學生聽由強到弱的風聲和由弱到強的風聲,並說說風的強弱變化,教授音樂知識:漸強、漸弱,再次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表演,有的學生用跑步、掄手、拍掌等各種不同方式變現漸強漸弱,本節課的教學難點也就迎刃而解。

  3、雨

  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提問:下雨前天空會發生什麼變化?這個環節中,我結合教材中的建議,讓學生課前利用廢棄物自制了發聲樂器,提高學生的創造力。學生用自制聲響樂器自主地來表現大雨小雨,在感受強弱的同時也為下一節課學習《大雨和小雨》作鋪墊。最後,我讓學生用打擊樂器和自制聲響樂器演唱並表演一年級學過的歌曲《小雨沙沙》。

  4、情境表演:

  我為學生提供一個下雨前後的情境,讓孩子們模仿風、雨、雷、電等,我也參與到他們中去,扮演春雨,組成了一幅師生同樂的生動畫面。透過表演,培養學生的表演能力和合作學習的能力。

  (五)、拓展延伸,寓意無窮

  《課標》指出:藝術課程是一種人文性課程。因此,在孩子對天氣有了成熟的理解基礎上,我又進一步引導孩子瞭解大自然中的惡劣天氣,讓學生明白:為什麼會出現這些天氣,我們應該做些什麼,滲透學生保護環境的教育。最後在《種太陽》的音樂中結束本堂課的教學。

  整堂課的設計,充分體現了音樂、表演、舞蹈、器樂、文化等綜合的育人功能。注重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讓學生在玩中學、在樂中學、在表演中學。

  常見天氣系統說課稿 篇9

  一、教材分析

  1、單元教學目標:

  (1)單元內容:第四單元是反映自然世界的單元。共安排了五篇課文,其體裁、題材等豐富多樣,主題集中,《化石吟》是一首科學抒情詩;《看雲識天氣》是科普說明文;《綠色蟈蟈》是觀察隨筆;《月亮上的足跡》是記敘文;《山市》是一篇文言文,總體上是繼第三單元之後,以對自然界進行科學探索為內容組成。

  (2)單元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目標: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探索未知世

  界的興趣;

  知識和能力目標:豐富學生的科學知識,提高學生閱讀現代科技文的能

  力和蒐集篩選資訊的能力;

  過程和方法目標:練習用較快速度默讀課文,抓住主要資訊,概括內容大意;在探究活動過程中獲得一些蒐集資料和研究問題的方法。

  (3)教學時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對於本單元教材的處理方面,教參提出了以下幾點意見:

  ①注意兼顧三個維度,注意滲透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

  ②淡化文體,強調綜合,以培養閱讀能力和研究能力為主;

  ③不要把閱讀課上成地理課、生物課或其他科學課;

  ④多以討論課或探究課的方式來進行教學,目的是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⑤加強課外語文實踐(包括閱讀),開展科學活動;

  ⑥加強語言積累,讓學生每人備一本“摘抄本”,摘抄優美的詞、句、段。

  2、《看雲識天氣》教材分析

  (1)內容分析:《看雲識天氣》是一篇舊課文,作者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從兩個方面介紹了雲和天氣的關係:不同形態的雲和天氣的關係;不同光彩的雲和天氣的關係。從寫作上看:層次清楚,有綱有目;能抓住雲的特點來進行說明;語言準確,運用比喻、擬人和排比等修辭手法,把雲寫得生動形象;運用了下定義、列數字、打比方、分類別等說明方法。

  (2)教材的處理:這篇課文特點鮮明,做為教學內容來看,切入點很多,過去通常把它當作說明文來處理,學習說明文的寫作方法和說明方法,但從新教材看,第一二冊並不強調文體的學習,強調的是練習學生的閱讀概括和蒐集篩選資訊的能力,甚至提出,教學時不必指出它是什麼文體,顯然課文作為教材的功能發生了變化,因此,在教材處理內容取捨方面,我兼顧了兩個方面:一是重點練習學生快速閱讀,抓住主要資訊,概括內容大意,提高學生蒐集篩選資訊的能力;二是適當複習介紹說明文的文體知識。

  二、教學目標

  1、練習快速閱讀,概括課文內容要點,理清文章思路。

  2、豐富科學知識,提高蒐集篩選資料的能力。

  3、積累課文中的比喻句,並領會運用這種修辭方法的好處。

  4、培養學生觀察自然的興趣和留心自然現象的習慣。

  三、課時劃分

  第一課時教學目標:

  1、練習快速閱讀,概括課文內容要點,理清文章思路。

  2、豐富科學知識,提高蒐集篩選資料的能力。

  3、培養學生觀察自然的興趣和留心自然現象的習慣。

  第二課時教學目標:

  1、積累課文中的比喻句,並領會運用這種修辭方法的好處。

  2、學習課文語言準確的特點,複習說明方法,瞭解本文寫作特點。

  四、第一課時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1、練習快速閱讀,概括課文內容要點,理清文章思路。

  2、豐富科學知識,提高蒐集篩選資料的能力。

  教學難點:概括課文內容要點,理清文章思路。

  五、學情分析:

  朗讀能力方面方言較重,對語文學習來說是一大障礙,對課文的整體把握能力比較欠缺,缺乏比較系統的學習方法,因此我在問題的設定和學法指導方面儘量做到具體,注意梯度,易於操作。

  六、教學方法

  教法:導讀法―――創設情景,指導、點撥。

  學法:小組學習和自學相結合,指導學生在小組學習中掌握方法,在自學中

  實踐提高。

  七、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三部分

  (影片:創設情景,激發興趣;圖片:增加感性認識;圖表:提高效率。)

  教學環節設計

  一、激發興趣,揭示課題,明確目標

  1、播放錄影片段《天氣預報》。

  2、談談張掖的天氣。(收聽或收看)

  3、出示《蘇軾避雨》,引出課題。

  4、明確學習目標。

  (1)整體感知,概括內容要點。

  (2)快速閱讀,理清文章思路。

  (3)豐富科學知識,提高蒐集篩選資訊的能力。

  (設計意圖:由《天氣預報》和《辛棄疾避雨》影片和動畫片段,創設情景,揭示課題,激發興趣,釋出“張掖天氣預報”這一設計讓學生身臨其境,進入情境獲得切實的感受。透過此環節,引起學生與課文對話的慾望。同時也使學生明白,獲取天氣預報這一資訊的渠道是廣泛的,包括電視、電話、手機簡訊、經驗判斷等方面,要注意從多方面蒐集資訊,最後明確本課學習任務是學習《看雲識天氣》,明確學習目標。)

  二、檢查預習,感知課文

  1、注音:峰巒 一霎間 預兆 徵兆 瀰漫 輕盈 月暈

  2、抽查朗讀:(2)(5)(7)。

  3、範讀,練習朗讀:指名1人朗讀。

  (設計意圖:旨在掃清閱讀障礙,透過抽查片段朗讀和練習片段朗讀,把學生迅速帶入課文閱讀當中,為進入下一個環節作準備。)

  三、快速默讀課文,理清文章的思路

  1、出示問題:快速默讀課文思考

  (1)文中哪句話點明瞭“看雲可以識天氣”?

  (2)看雲識天氣的基本經驗是什麼?

  (3)哪些雲是天氣晴朗的象徵?哪些雲是陰風雨雪的預兆?

  (4)我們還可以根據雲上的什麼現象推測天氣的情況?

  (5)給課文分段並歸納段意。

  2、全班交流。

  第一部分(第1段):指出雲和天氣的密切關係,說明看可以看雲識天氣。

  第二部分(第2-6段):具體介紹雲的形態變化,雲上的光彩現象同天氣的關係,從而說明怎樣看雲識天氣。

  第三部分(第7段):說明看雲識天氣的意義、方法和侷限性。

  (設計意圖:限識5分鐘快速閱讀課文,根據思考題概括課文內容要點,透過分段訓練,理清課文思路,從整體上把握課文。這一環節實際也是訓練學生獲取關鍵資訊的能力以及篩選、歸納概括資訊的能力的一個過程。)

  四、探究質疑,學習看雲識天氣,瞭解雲和天氣的關係

  過渡:經驗告訴我們,什麼雲往往是天氣晴朗的象徵?什麼雲常常是陰風雨

  雪的預兆?

  1、出示圖表,小組合作學習,完成晴天雲簡表。

  2、自主學習,完成雨雪冰雹雲層變化簡表。

  3、討論:課文是按照什麼順序介紹這8種雲的?

  (從高層雲依次說到低層雲,從象徵晴朗天氣的雲,依次說到陰雨冰雹的雲。)小結:這部分作者把雲分為八類,來說明雲和天氣的關係,這樣根據事物的

  特點,把事物分成若干類,逐類說明的方法叫分類說明。這樣使讀者更具體、更詳盡、更全面地瞭解事物的特徵。

  4、機動部分:自學完成光彩和天氣情況簡表。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透過完成圖表的過程,瞭解各種雲的特徵,重點訓練學生抓住內容要點,篩選資訊的能力。分為三大板塊:“晴天雲”部分透過小

  組合作學習,交流後明確,,抓住內容要點,篩選資訊,瞭解雲的特徵可以從三方面入手:一是摘錄關鍵詞語,二是根據具體描述進行概括,三是聯絡上

  下文進行歸納;在掌握了這一閱讀方法的基礎上,學生自學完成“雨天雲”部分,進一步訓練這種閱讀能力。這兩部分教學在學法指導方面體現了教、

  扶、放的一個過程。透過對8種雲介紹順序的討論,學習分類說明這一顯著的寫作特點。“雲的光彩”部分作為機動內容處理。)

  五、課堂練習:選詞填空。

  (設計意圖:透過練習體會課文用詞準確,說明事物生動形象的特點,指導學生課後摘錄,積累課文中的比喻句,為下節課領會比喻修辭手法的好處做好準備。)

  六、作業:

  1、摘錄課文中用詞準確和生動形象的句子。

  2、練習看雲識天氣,輪流釋出天氣預報。

  3、以小組為單位,用分類說明的方法,積累有關天氣的諺語。

  (整體思路:從課前預習,到課堂學習及課後作業,緊緊圍繞“重點練習學生快速閱讀,抓住主要資訊,概括內容要點,提高學生蒐集篩選資訊的能力”這一主線展開。)

  教學啟示

  得:創設了學習情境,在指導學生自主合作學習方面較好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過程較為紮實。

  失:理清課文思路這一環節,用時較多(一班7分鐘,二班12分鐘),學生閱讀勾畫的學習過程也有些慢,後面“雨天雲”部分學習沒有全部完成,課堂練習部分有些匆忙,由於時間關係沒有佈置作業。分析原因有兩個方面:一是對學生學習能力估計有些高,學情分析做的不夠深入;二是說明學生在把握文章整體的能力方面有較大的欠缺,學習能力有較大的差別。這也啟示我在今後的教學中要進一步加強學法指導和學習能力的培養,要全面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常見天氣系統說課稿 篇10

  一、說教材

  《看雲識天氣》是人教社中語室組織編寫的三年制初一語文上學期第四單元第二篇課文,本文是一篇生動的科普文章。主要是介紹雲和天氣的關係以及看雲識天氣的基本經驗。文章緊密聯絡生活,語言生動形象,表述層次明白清晰,很適於作為典範文章進行閱讀教學。學生不僅能從中學到相關科學知識,還能培養獨立閱讀能力,並且更能養成在學習中細緻觀察生活、樂於思考問題的良好習慣。

  《學習的革命》一書中指出:“在教育領域,一個主要原則是:人們對喜歡的東西會學得最好,用所有的感官學會學得更快。”這篇課文我從激發學生的興趣入手,從學生的生活本身和經驗出發,讓學生帶著社會生活的體驗走進課堂,經過小組學習和師生互動,在成就自我當中讓學生帶著在語文課堂上的收穫走向生活實踐。

  二、說學情:

  《看雲識天氣》一文,選取的物件是學生們熟知的一種自然現象——雲,對於這一熟悉的自然現象所包含的科學知識,初一年級的學生們關心的甚少,瞭解得甚少;再者這篇文章也是他們初次接觸說明文,對學習說明文沒有經驗上的儲備。但他們有一個突出的優勢就是活潑好動、爭強好勝,並且願意合作,善於合作,樂於探究,因此本篇文章學習起來,沒有什麼太大的阻礙。

  三、定目標:

  根據新課程的要求、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學生本身已經具有的生活經驗及本單元的特色,努力促使學生達到這樣的三維目標:

  1、知識和能力:本文的知識性強,但並不深奧,所以在本文的學習中要注重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科技資訊的能力,歸納和概括知識要點的能力。本文的語言也很生動,因而在學習中要教給學生善用修辭、善用描寫、善用諺語等寫作手法。本文的結構層次條理清楚,學生中要教給學生環環相扣、有條不紊的構思方法。

  2、過程及方法:教師在教此文時,要改變過去那種拿起書就說這是一篇說明文的這種傳統的舊的教學方式,因為新課標、新教材明確要求要淡化文體,學習中應練習快速閱讀,準確概括各段要點的能力;練習學生口頭表達能力;練習學生拓展思維,積累的能力。在學習中,要讓學生當主人,讓學生充分動起來。

  3、情感態度價值觀:學習本文要善於引導學生能細心觀察自然界中萬事萬物,從而激發學生去了解自然,研究自然,探索自然的興趣,調動學生對大自然無比熱愛的感情,為學生今後從事科學研究奠定堅實的感情基礎。

  四、析教法:

  這是一篇科普文章,它有其自身特點,集知識性、趣味性於一體。因此在教學本文時,教師要儘可能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從讀中獲取資訊,從讀中探究科學知識的神奇與奧秘,從讀中體會生動活潑的語言的妙處,從讀中開啟學生的思維,由此及彼展開豐富的聯想。這裡所說的讀是要真正地讀進去,讀法多樣,快速默讀與大聲朗讀、齊讀與個別朗讀等。快速默讀主要是讓學生能夠準確歸納概括知識要點,大聲朗讀主要是讓學生體會本文語言的生動性,齊讀是為了體現語言的節奏美,個別朗讀主要是為了調動學習的積極性。

  當然,除了讀這種方式以外,說也是一種很重要的方式。從說中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從說中鍛鍊學生的膽量,從說中獲取教材上所沒有的課外知識。總之,在說中培養學生自主、大膽探究的能力,從而很好地完成教學任務。

  本篇課文的教學用四個步驟來完成。

  (一)激發學習興趣,揭示學習內容:

  激趣是一個教學中不可小覷的環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學生對學習的內容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再大的困難他也願意去克服,學起來自然主動積極,而且學習效果也好。激趣的方式靈活多樣,講故事、猜謎語、聽歌曲、看掛圖等不一而足。在教學本文時,可啟發學生猜以下有關自然現象的謎語:“大哥最愛跑,二哥最愛哭,三哥最愛叫,四哥把燈照,五哥摸不清,模樣最花哨。”並由此謎語順暢引出新課學習《看雲識天氣》。

  (二)師範讀課文,學生儲存重要資訊:

  科普文章的學習,主要是讓學生獲得知識,而知識的獲得直接讓學生在書上找,培養不了學生的能力,老師讀,學生聽,這樣可以培養訓練學生聽的能力,也能讓學生注意力集中,培養迅速提煉主要資訊的能力。

  可這樣設計此環節:教師範讀課文,學生不看書,專注的聽老師讀的內容,並隨時記下聽到的內容要點,然後全班交流聽記情況,交流時,教師適時地有針對性地進行強調或補充。

  (三)快速瀏覽,鞏固獲得的資訊,準確概括內容要點:

  以合作學習的方式讓學生在初步瞭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認真閱讀,加深對課文內容的認識理解,並列出內容提要。此環節在於引導學生深入閱讀文字,並準確感知課文主要內容,為後面的能力訓練打下基礎。

  具體操作方法是:讓學生快速默讀課文,對已經提煉的主要內容做更深入的瞭解,並作一些旁批,列出本文的內容提要。然後以小組為單位,交流各自整理的內容提要,相互學習補充。最後,每組推薦一名代表在班上發言,全班交流。

  常見天氣系統說課稿 篇11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教材是按內容來編排的。《看雲識天氣》屬於科普說明文,具體編排在七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二課,它和該單元其他四篇介紹科學知識的文章一樣,反映了語文和科學的關係,體現了新教材培養學生科學精神的編輯理念。

  (二)三維目標

  根據以上分析,結合新課標教學目的和要求,再聯絡學生實際,我確立了三維目標(螢幕顯示)。

  (三)重點難點

  考慮到《看雲識天氣》是七年級學生第一次接觸到的說明文,閱讀此類文章,學生會無從下手。於是,我決定從文章結構入手,將重點確定為概括內容要點、理清寫作思路,把說明文和記敘文緊緊銜接起來。十一二歲的孩子,對種類繁多的雲可能會眼花繚亂,因此,本課的教學難點就在於學會怎樣看雲識天氣。

  二、說教法

  新課標在《教學中應重視的問題》中指出,教學過程應重視學生的實踐活動,引導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掌握科學的訓練技能,全面提高語文素養。為此,我準備用自主合作為主要教學法,遵循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現代教學理念,營造和平、民主的教學氛圍。

  三、說學法

  當然,學生才是閱讀的真正主人,教學是為促進學生的發展服務的。所以,我打算讓他們用圈點勾畫的方法來篩選資訊,概括內容要點。教學中,我還會引導他們領悟和掌握閱讀和寫作的方法,為他們今後的語文學習打下基礎。

  四、說過程

  基於以上考慮,我準備用以下七個步驟(螢幕顯示)來完成這節課的教學。這七步是環環相扣,循序漸進的,既有閱讀上的要求,又有方法上的提示指導。

  (一)匯入

  上課開始,用同學們耳熟能詳的《草船借箭》的故事匯入,神機妙算的軍師諸葛亮看雲識天氣,料定三日後必有大霧。我再不失時機地插入導語,幾句簡短的話,吊足學生的胃口,讓他們躍躍欲試,順利地過渡到下一環節:默讀。

  (二)默讀

  這一環節,引導學生運用整體認知的辦法,在快速默讀的過程中勾畫句子,訓練捕捉關鍵資訊的能力。抓住“最基本的經驗”來概括內容要點,理清寫作思路,突出教學重點。這些句子提綱挈領,在文中既是中心句,又是總起句。於是,水到渠成地總結出閱讀與寫作的一般規律。

  (三)精讀

  瞭解了課文的主要內容,我決定有重點地精讀。大聲朗讀第三自然段,圈點勾畫,進一步瞭解各種雲的名稱、形態及其與天氣的關係。魯迅說讀書要“自己思索,自己做主”。郭沫若也說,“用自己的頭腦來想,用自己的眼睛來看,用自己的手來做”。這些讀書箴言,都強調了自主閱讀最可寶貴的品格。於是,我決定採

  取一個大膽的方法,讓學生自主閱讀第四五六自然段,梳理清雲或光彩及其與天氣的關係,給學生一個自主學習的空間,又為突破難點做好鋪墊。為了幫助學生實現自身價值,將自己的研究成果與大家共享,我設計了成果展示,讓學生相互啟發補充,感受合作學習的快樂,為他們進一步的探究開闢了道路。

  (四)品讀

  葉聖陶先生指出,“凡學習語言文字,如不著眼於形式方面,只在內容上去尋求,結果是勞力多而收穫少”,光走“從內容上尋求”這一步,不是完整的語文課。因此,在引導學生熟悉文字之後,又安排了品味語言這一環節。“教材無非是一個例子”(葉聖陶語),語文最基本的特徵是以語言為核心,透過對語言的品味,達到感知語言、積累語言、運用語言、發展語言的目的。所以,我又安排了仿寫。同時,我還準備有的放矢,讓學生了解一些令文章語言生動起來的方法,為今後的寫作服務。

  (五)演讀

  在熟悉了各種各樣的雲彩之後,我準備採用更個性的辦法,讓學生學以致用,親自預報天氣,真正突破“怎樣看雲識天氣”這個難點,並且帶給他們心理上的肯定,活動空間上的拓展和思想上的放飛!21世紀的課堂,應該是學生成為真正主體的課堂,而“說”恰恰是他們充分發揮個性,表達思想的方式之一。他的課堂他作主!“民主、科學、個性”的理念,應當成為閱讀教學的靈魂。為了啟用學生的思維,我打算給學生展示一段可視材料,看一看預報員是怎樣從人文角度進行天氣預報的。之後分小組合作探究,學生之間的多向交流不僅提高了學習效率,而且給了他們思維馳騁的空間。

  (六)總結

  最後,讓學生漫談收穫體會,對教學內容進行梳理、歸納、總結,鞏固加深所學知識並使之系統化。

  (七)作業

  課的結束並不意味著學習的結束,我還要告訴學生,學習不能滿足於課本,生活中處處可以學習語文。由課內學習向課外學習延伸,調動自己的日常生活積累,說說自己熟悉的諺語。真正達到“課內長骨,課外長肉”的美好境界,讓課堂架起通向生活的橋樑。

  五、說板書

  課堂是一個資訊不斷傳遞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板書作為一種無聲的語言,是對教材內容進行高度濃縮後提出的精華。這則板書(螢幕顯示),選擇了文中的關鍵詞語組合而成,文字簡潔,學生透過它能聯想到整篇課文內容,便於抓住要領,形成整體認識。

  六、說反思

  新教材不強調文體的學習,而強調學生閱讀概括和篩選資訊的能力。所以,我有意淡化說明文這一體裁,讓學生用記敘文的思維模式去閱讀說明文。為了增強直觀性,我特意選擇了各種各樣的雲圖片,營造一種與文章內容相一致的背景。當然,隨著科學的不斷髮展,說明文應該具有時代的氣息。可設計加工文章結尾的訓練(“看雲識天氣”的侷限性)。這樣,可以提高學生探索的興趣。從以往的教學中,我看到了不足,但值得慶幸的是,我找到了補救的措施。讓我以此自勉吧!

  常見天氣系統說課稿 篇12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意義

  《看雲識天氣》是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第二篇課文,該單元主要反映對自然世界進行科學探索的內容。

  本文是一篇科普小品文,作者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從雲的形態和雲的光彩兩個方面介紹了雲和天氣的關係。文章層次清楚,有綱有目,抓住了雲的特點來進行說明,而且語言生動形象。

  2.教學目標

  結合單元教學要求和本課特點,依據新課標中“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快速閱讀課文,概括課文要點,瞭解雲與天氣變化的關係;

  (2)透過品讀課文中優美句段,體會本文語言準確生動的特點;

  (3)透過拓展延伸、作業佈置,培養學生觀察自然的興趣和留心自然現象的習慣。

  3.教學重點、難點

  根據本單元的要求及本文的特點,我將本課的教學重點確定為:快速閱讀,概括要點,品味課文生動形象的語言。

  針對本班學生學習能力參差不齊的現狀,我將本課的教學難點確定為:分析把握課文主體部分的內容和結構層次。

  4.教學準備

  為了更好地完成教學目標,我針對初一學生的心理特點及本課教學流程製作了精緻的課件,形象、生動、直觀的課件讓學生在學習課文過程中興趣大增,課堂氣氛活躍,教學效果明顯。

  二、說教法學法

  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達到教與學的和諧完美統一。基於此,我採用的教學方法是談話法、點撥法、小組合作學習法和情境教學法。

  如談話匯入課文,使學生在較為輕鬆的談話過程中進入本課的學習,消除了上課伊始的緊張感;教學過程中與學生的談話、交流,形成了教師、學生與文字三方的和諧對話,而且能使教學的各個環節自然銜接,教學流程自然流暢。

  在學生思維出現困難時,我適時使用點撥法,讓學生茅塞頓開,形成師生的和諧對話。如學生自我介紹雲與天氣的關係這一環節中,我適時點撥,學生就能更好地抓住各種雲的特點,介紹雲與天氣的關係。

  在小組合作這一環節中,我採用情境教學法,創設了這樣的一個情境:假如你就是其中的一種雲,你會怎樣向大家介紹你自己呢?請學生以自我介紹的方式來介紹雲,這樣入情入境,學生融入了課文的學習中,也能更好地掌握課文內容。

  學法上,我貫徹“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的指導思想,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具體的學法是朗讀法和勾畫圈點法,討論法、小組合作學習法,讓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閱讀習慣,養成與人合作的好習慣。

  三、說教學過程

  為了完成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課堂教學中我是從以下五個環節展開。

  環節1: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學中一個成功的導語同樣也能為一節好課鋪設一段通往成功之門的路。在教學本課時,我設計了這樣的導語:同學們,唐代詩人劉禹錫在《竹枝詞》中寫到“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情)卻有晴(情)”,因使用諧音雙關表情達意而顯得新穎別緻。那麼,大自然的晴雨天氣真的像人的感情一樣捉摸不定嗎?除了天氣預報,人們還能根據什麼識別天氣的變化呢?預習過課文的學生會回答:雲、雲彩。於是我順勢匯入:對,還可以能過雲彩。怎樣透過雲彩預知天氣情況?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一篇科普小品文《看雲識天氣》。(板書課題)

  學生在小學時就背誦過劉禹錫的這首《竹枝詞》,這一導語以學生熟悉的詩句匯入,以師生對話的方式展開,消除了學生上課伊始的緊張感,為學生營造了一種輕鬆愉悅的氛圍,創設一種詩的意境引入這篇科普小品文的學習,激發了學生的閱讀興趣。

  環節2:速讀課文整體感知

  新課標對初中學生的閱讀要求是“養成默讀習慣,有一定的速度”,這也是本單元的學習要求,因此,在這一環節中,我首先請學生速讀課文,並思考“雲和天氣有怎樣的關係?文章是從哪兩個方面來說明的?”我要求學生圈畫出相關句子,理清文章脈絡,並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雲的形態,雲的光彩。

  在這一問題解決的基礎上,我又引導學生具體思考雲的形態和雲的光彩與天氣變化的關係,並根據學生的回答分別板書雲的不同形態的名稱,及不同光彩的名稱。

  新課標對學生閱讀的要求是:“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內容,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此環節力圖將學生置於閱讀的主體地位,以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為出發點,學生邊讀

  邊思考的過程中理清了課文思路,鍛鍊了學生的速讀能力和概括能力,初步解決了教學重點。同時,我適時引導學生注意課文中“往往”“常常”這兩個詞語在文中的作用,體會本文語言準確性的特點。

  環節3:小組合作研讀賞析

  這一環節是解決重點,突破難點的關鍵環節,我採用了這樣四個步驟來完成教學:

  首先我請學生細讀課文,用不同的標誌標示出雲及其光彩的種類、特點和它們帶來的天氣情況。這樣在我的指導下,學生再次走進文字,理解文字,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也在這一環節中進一步落實。

  接著,為鍛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完成對這一問題的檢查,我創設了這樣一個情境:要求學生以第一人稱方式介紹一種雲或其光彩,要介紹清楚會帶來怎樣的天氣,並儘量使用文中原句;先自行預演,再在小組內交流;最後小組內推薦一名同學進行全班交流。

  以自我介紹的方式來介紹雲與天氣的關係,使學生能入情入境,融入對課文的學習中。我要求學生並儘量使用課文原句,這樣能使學生進一步感受課文生動形象的語言,既考察了學生對課文重點內容的理解程度,又訓練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自行預演環節,給了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為下一環節小組交流打好了基礎,避免了小組合作流於形式。全班交流的過程是一個使所有學生都受益的過程,配以課件中相應的雲的形態和光彩的圖片,學生對雲與天氣變化的關係印象深刻。步驟一、二的設計一脈相承,在學生積極主動的思維和小組討論中,加深了對雲和天氣關係的理解和體驗,並有所感悟和思考,進一步解決了教學重點。

  學生在充分了解了雲與天氣的關係之後,我進一步引導學生思考:文章介紹了這麼多的雲,但讀來卻條理清晰,作者是怎樣做到這一點的?這時學生根據板書的要點,明確分類別的說明方法會使文章層次清楚、條理分明。

  最後一個步驟是品析優美語句。新課標中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課堂上我請學生找出自己喜歡的句子,並說出喜歡的理由。在這一過程中,我適時點撥,學生體味和推敲重要字詞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體會不同的修辭方法在文中的作用。在教師、學生與文字的對話中,使閱讀真正成為“學生的個性化行為”,進一步鞏固了教學重點的學習。

  環節4:拓展延伸學以致用

  結合在課前給學生布置的作業:蒐集有關天氣的諺語,在這一環節我提問到:除了雲之外,自然界中還有許多東西都可以預示天氣。學生立刻能結合自己預習課文時所蒐集的天氣諺語來回答,這樣,學生不僅理解了諺語的含義,增加了生活常識,也拓展了知識面和閱讀範圍。作業的佈置是寫一篇觀察日記,意在讓學生學以致用,培養學生觀察自然的興趣和留心自然現象的習慣。

  四、說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書力圖全面而簡明的將授課內容傳遞給學生,清晰直觀,便於學生理清文章脈絡。

  附:板書設計

  看雲識天氣

  雲是天氣的“招牌”

  薄雲:捲雲卷積雲積雲高積雲層次分明

  形態晴朗天氣

  厚雲:卷層雲高層雲雨層雲積雨雲條理清晰

  光彩:暈華虹霞陰雨天氣

  意義、侷限

  以上,是我對本節課教材的認識和想法。不足之處請各位評委老師多多指正。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