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的集郵冊說課稿

美麗的集郵冊說課稿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往往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寫說課稿能有效幫助我們總結和提升講課技巧。說課稿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美麗的集郵冊說課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美麗的集郵冊說課稿1

  一、說教材

  (一)教學內容

  本次執教的內容是北師大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語文四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美麗的集郵冊》中提到的名勝風光、出土文物、藝術品等,皆在郵票中呈現過,併成為郵票的內容。全詩共四小節。開篇第一小節用很直白的語言道出:“我有一本美麗的集郵冊。”再一一說出它的主題、首頁的奧妙。二、三小節從兩個角度描述祖國的偉大、美麗,一是祖國山河壯麗,二是歷史長河積澱了無窮的智慧。最後一小節縱情歌頌偉大的祖國,表達作者無比自豪之情。

  (二)教學目標

  1、根據本課的特點找出一一對應的句子,感悟詩歌之美。

  2、有感情的朗讀詩歌,深入理解詩歌內容,體會作者對偉大祖國的讚美之情。

  3、體會詩歌開篇點題、結尾點題、首尾呼應、結構嚴謹的寫作特點。

  4、透過學習與作者發生情感共鳴,激發學生的愛國之情。

  (三)教學重點、難點:

  感悟“我”的集郵冊美麗在哪些方面。引導學生查閱課文中描述的歷史人文資料,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

  二、說教法

  1、多媒體直觀法:教師利用電教手段,創設多種情意,使學生置身於課文所描繪的情景中,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學習,讓學生興趣盎然地學、積極主動地學、生動活潑地學。使他們能更好、更快、更準地把握教學的重點、難點。

  2、自讀、自悟法:教給學生讀書方法,培養讀書的能力,體現以讀為本、以學為導、導學結合,提高素質的教學特點,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主體”。尊重學生的個性體驗,把學生放在一個真實的情境中,注重語言的積累,加深情感體驗,培養學生的語感,透過閱讀積累形象材料,情感材料,形成價值觀、積極的人生態度、使三維目標得到落實。

  三、說學法

  對於四年級的學生來講,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是《課程標準》對本學段的要求。因而在學文時,學生採用“自讀、自悟”、“多讀多背”、“批註評價”的學習方式來理解課文。

  四、說教學程式

  (一)激趣匯入

  出示一本精美的集郵冊,裡面有許多漂亮的郵票,問學生想不想看,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要學習的內容。(設計意圖:現在的學生對郵票比較陌生,可以用實品激發學生的興趣)

  (二)學習課文,理解課文

  1、自讀、思考第一個問題

  為什麼集郵冊是美麗的?集郵冊裡都有哪些郵票?(設計意圖:從整體入手,把握文章內容,理解文章條理)

  2、學生品讀、思考

  3、學生回答

  (三)找詩歌的寫作特點

  思考第二個問題:動腦筋想一想,這首詩歌在寫法上有什麼特別的地方?(設計意圖:體會詩歌運用對偶、比喻、擬人多種修辭手法表達強烈的感情,首尾呼應的結構顯得非常嚴謹、完整。)學生自讀課文思考

  (四)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出示三句話,每句話的“啊”代表什麼?

  讀這三句話時,感情一句比一句強烈好,還是讀得一樣好?(設計意圖:引導學生讀課文讀書對祖國的讚美、讀出中國人的自豪、激動的感情。)

  (五)回頭感悟,昇華延伸

  問:為什麼集郵冊是美麗的?有沒有新的理解?

  祖國這麼美,我們今後應該怎麼做?(設計意圖:昇華“美麗”的,讓學生理解美麗的不僅是郵票的圖案、顏色等,更重要的我們祖國壯麗的山河和燦爛的文化美麗。我們應該好好學習,將來讓祖國更美麗。)

美麗的集郵冊說課稿2

  一、教材簡析

  《美麗的集郵冊》以詩歌的形式、豪邁的情懷描述了偉大祖國壯麗秀美的山川、博大精深的歷史文化,在方寸世界裡抒發出對偉大祖國的由衷讚美之情。詩中提到的名勝風光、出土文物、藝術品等,皆在郵票中呈現過,並繼續成為郵票的內容。

  全詩共四小節。開篇第一小節用很直白的語言道出:“我有一本美麗的集郵冊,”再一一說出它的主題、首頁的精妙。二、三小節從兩個角度描述祖國的偉大、美麗,一是祖國山河壯麗,二是歷史長河積澱了無窮的智慧。最後一小節縱情歌頌偉大的祖國,表達作者無比自豪之情。

  二、設計意圖

  由於本課安排的是第二課時,所以在設計本課教學時,我們選擇直奔主題的方式,走進文字的第二、三、四小節。而在第二、三小節的寫作手法上,是一個一一對應的句式;在內容上,透過豐富的郵票,介紹了祖國的壯麗山川和燦爛文化,所以教學和指導二、三小節,就成了本課的重難點。教學這兩個小節,我們採用“由扶到幫”的方式,讓孩子透過“勾——找——品——讀”,這四個步驟來指導學習。這也恰好結合了我們本期本年段的科研主題“引導小學生挖掘重點詞句的閱讀研究”。

  在設計教學環節中,我們緊緊圍繞“美麗”這一理念:郵票的美、詩句的美、家鄉的美、祖國的美。我們還結合了中段學生應具備的句式訓練,蒐集有關家鄉美景圖片,激發孩子仿造句式,創編詩句,爭當“小詩人”的興趣。詩歌的教學,既要體現誦讀之美;又能邊讀邊展開畫面進行想象。在本堂的教學設計中,我們採用多種形式的誦讀,讓孩子讀出詩句的美,感悟祖國壯麗山河之美,回味祖國燦爛文化的源遠流長。

  三、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理解集郵冊的內容,根據本課的特點找出一一對應的句子,感悟詩歌之美和集郵冊的美麗。

  2、有感情的朗讀全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能力目標:

  1、引導學生結合課文插圖,進行大膽想象。

  2、引導學生查閱課文中描述的歷史人文資料,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情感目標:

  透過學習與作者情感發生共鳴,激發學生的愛國之情。

  教學重點:詩票對照,激勵學生大膽想象,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查閱課文中描述的歷史人文資料,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

  四、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1、談話引入

  2、聽寫

  (二)品讀體會,瞭解歷史長河。

  1、出示自學提示:

  2、學生自學

  3、全班交流

  4、討論:

  (三)拓展延伸

  1、指導朗讀

  2、仿寫一段

  3、總結

  板書設計:

  美麗的集郵冊

  壯麗山河偉大的祖國

  歷史長河

美麗的集郵冊說課稿3

  一、教材簡析

  《美麗的集郵冊》是一首充滿激情的詩歌。描述了郵票世界裡偉大祖國的壯麗河山和燦爛的歷史文化,抒發了對偉大祖國的讚美之情。

  第二、三小節作者分別從兩個角度描述了祖國偉大美麗。第二小節介紹的都是有代表性的祖國名勝,建築古蹟,字裡行間滲透了作者對祖國的讚美之情。第三小節敘述了歷史長河積澱了無窮的智慧。這是每一個時代的代表。也無疑是我們的祖先勞動的碩果,歷史的每一個時期,我們的祖先都給我們留下了智慧的結晶,看了這些郵票,讀著這些句子,孩子們對祖國、對民族的自豪感不禁會油然而生。

  二、設計意圖

  由於本課安排的是第二課時,所以在設計本課教學時,我們選擇直奔主題的方式,走進文字的第二、三、四小節。而在第二、三小節的寫作手法上,是一個一一對應的句式;在內容上,透過豐富的郵票,介紹了祖國的壯麗山川和燦爛文化,所以教學和指導二、三小節,就成了本課的重難點。

  教學這兩個小節,我們採用“由扶到幫”的方式,讓孩子透過“勾——找——品——讀”,這四個步驟來指導學習。這也恰好結合了我們本期本年段的科研主題“引導小學生挖掘重點詞句的閱讀研究”。

  在設計教學環節中,我們緊緊圍繞“美麗”這一理念:郵票的美、詩句的美、家鄉的美、祖國的美。我們還結合了中段學生應具備的句式訓練,蒐集有關家鄉美景圖片,激發孩子仿造句式,創編詩句,爭當“小詩人”的興趣。

  詩歌的教學,既要體現誦讀之美;又能邊讀邊展開畫面進行想象。在本堂的教學設計中,我們採用多種形式的誦讀,讓孩子讀出詩句的美,感悟祖國壯麗山河之美,回味祖國燦爛文化的源遠流長。

美麗的集郵冊說課稿4

  一、教材分析:

  《美麗的集郵冊》是北師大版四年級上冊“方寸世界”主題中的第一篇課文。本主題單元透過郵票這一扇視窗,傳達給學生豐富的文化資訊,從中可以讓學生了解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拓展知識視野,並培養學生健康的生活情趣。《美麗的集郵冊》以充滿激情的詩歌形式,配以美麗的插圖,描繪了郵票世界裡偉大祖國的錦繡河山和燦爛的文化,抒發了對偉大祖國的讚美之情。課文透過這種形式,既讓學生了解了祖國的名勝風光、出土文物、藝術品等,拓寬了學生視野,又讓學生在豪邁的情懷中增強身為中國人的自豪感和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二、學情分析:

  1、在學習本課之前已具備的學習能力:能流利地朗讀課文,能表達自己的見解;掌握了幾種基本的識字方法;有獨立學習的習慣如:能劃下讀懂的詞句,能簡單地寫自己的體會。有的學生能結合課文內容查閱有關資料。

  2、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特點: 如今,郵票已漸漸淡出普通人的視野,對於生活閱歷並不豐富的四年級學生來說,首先要讓學生了解郵票,並對其產生濃厚的興趣。其次,這首詩歌篇幅相對較長,且內容跳躍性比較大,不易記憶,考慮到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非常需要藉助郵票或教學光碟創設情境,讓學生更深入理解詩歌內容。

  3、四年級的學生,對於祖國的河山、歷史的碩果,可能很感興趣,但很可能忽略對句子詞語的深刻解讀。教師要循循善誘,讓學生細細品讀課文中的含義深刻的句子和精美的詞語。從而與作者的情感達到共鳴。

  三、教學方法:

  基於對以上教材和學情的分析,我選用了北師大版四年級上冊附帶的教學光碟,並加入了一些其他光碟中搜集的資料。本文是一首詩歌,在教學方法上主要採用:

  1、朗讀法:理解詩歌的形式就是大聲的朗讀。這是一首激情澎湃的詩歌。在教學過程中,我採取指名讀,男女生交替讀,齊讀等多樣化朗讀的形式,讓學生在誦讀中充分感受詩歌魅力,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演示法:本篇課文的資訊量較大,我通過出示課文中提及的各種郵票和其他形式的郵票,創設集郵冊的情境,使優美的語言形象直觀,使抽象的詞語具體形象化,激發學生的興趣,便於理解詩歌。

  3、討論法:這是一首處處有美的詩歌。在教學中我緊扣“美麗”二字,透過小組合作的方式,發現詩中美的詞句,並用詩歌和郵票兩相對照,激勵學生大膽想象,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為此,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四、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多種形式朗讀詩歌,討論交流,找出一一對應的.句子,感悟“我”的集郵冊的美麗體現在哪些方面。

  2、詩歌、郵票兩相對照,激發學生大膽想象,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誦全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4、以詩歌中的名勝、文物、藝術品等陶冶學生情操,培養愛國情感。

  五、教學重、難點:

  重點:引導學生多種形式朗讀詩歌,討論交流,找出一一對應的句子,感悟“我”的集郵冊的美麗體現在哪些方面。

  難點:詩歌、郵票兩相對照,激發學生大膽想象,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流程:

  (一)激趣匯入

  首先我以小禮物的方式出示集郵冊,激發學生的好奇心,然後利用教材附帶光碟中的“資料”部分的資源介紹豐富的集郵冊的內容,讓學生對集郵冊的美有初步的感知。在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後,再提示大家集郵冊裡還有好多非常美的郵票,老師還為這本集郵冊配上了一首詩歌,自然匯入到詩歌的學習。

  (二)讀通詩歌,初步識美

  這部分我首先採用自由朗讀的形式,讓學生充分地朗讀詩歌,初步感知詩歌的韻律美。在朗讀前,先出示要求:

  1、力求讀正確、讀通暢;

  2、圈出陌生的字詞,多讀幾遍;

  3、遇到自己覺得很美的句子,標記並多讀兩遍。在學生朗讀完詩歌后,我再運用教學光碟中的“字詞”部分資源,指名回答,檢查認讀情況,並指出要注意的字,讓學生當堂消化生字新詞。然後,請四五個同學說說:“我”的集郵冊留給你什麼樣的印象?引導學生感受集郵冊的美。

  (三)合作探究,細細品美

  在這一環節,我主要透過學生尋美——小組論美——師生品美——共同誦美的幾個過程來解決教學的重難點。

  首先,我抓住學生對集郵冊留下的美的印象提出問題:你認為哪最能看出集郵冊的美?要求學生讀一讀畫一畫並說說自己的感受。可適當做一些批註。這裡主要採取小組合作的方式,四人一組,每組指定一個小組長,讓小組裡的每個同學充分的說說自己的體會,然後由小組長綜合意見,進行彙報。

  在學生討論的過程中,教師進行巡視指導,幫助解決疑難問題,瞭解學生的朗讀能力,在稍後的學生彙報中,可有目的性地請學生示範朗讀。

  在學生彙報時,我首先提醒學生有感情地美美地讀,再根據學生朗讀的內容出示圖片,進行詩票對照,進一步透過美的圖片讓學生充分感受詩歌內容。

  在學生彙報後,其他同學進行評價,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品讀的過程中來,達到情感的共鳴。然後再根據內容靈活採用男、女生讀、小組讀、配樂讀和齊讀,共同感受詩歌的美,重點體會第二節壯麗山河的美和第三節歷史燦爛文明。在充分地朗讀了美的詩句,理解了詩歌的主要內容後,再引導學生讀一讀,說說讀完的新發現,由此讓學生品讀準確的美詞和美妙的對句,如“驚歎”、“遊覽”等。在這裡開展師生賽讀和男女生賽讀,再次激發學生的學習

  (四)以讀促思,入情審美

  在前面充分的朗讀後,學生對詩歌已經有了一個深入的理解。最後一節,是本首詩歌的情感點,其中開頭句是前兩節第一句的反覆。這三句一句比一句強烈,表達出作者內心的激情,感染力非常強。為直到讀出這種感情,我首先讓學生找找這三小結間的相同處,找出三者的相同句式。接著讓學生反覆朗讀這三段句式,體會它們所表達的不同情感,很自然地就理解了三者之間的感情昇華:由對集郵冊的美的感知,轉入對祖國壯麗山河和燦爛文明的讚美和身為中國人的自豪。

  (五)拓展延伸,識美畫美

  小小的郵票蘊涵著豐富的文化資訊,從中可以瞭解方方面面的知識。一本集郵冊就是一個濃縮的世界。在拓展這一環節,我讓學生自己設計郵票,並仿照詩的二、三小節的句式為郵票配上自己寫的詩句,一方面鍛鍊學生的觀察能力,發現生活中的變化,體現郵票的藝術美;另一方面也讓孩子們能學以致用,能夠用一一對應的句子,描寫身邊的事物,來表達自己心中的美好感情,培養孩子的寫作興趣。

美麗的集郵冊說課稿5

  一、說教材

  《美麗的集郵冊》是一首充滿激情的詩歌。描述了郵票世界裡偉大祖國的錦繡河山和燦爛的歷史文化,抒發了對偉大祖國的讚美之情。

  全詩共四小節。第一小節寫了集郵冊的主題、首頁、內容。最後一句“記錄著歷那個神聖的時刻。”表達了作者無比自豪之情。

  第二、三小節作者分別從兩個角度描述了祖國偉大美麗。第二小節描述了祖國山河的壯麗。有俊美的名山大川,有迷人的建築群,有綺麗的自然風光,也有神奇的古柏。這些都是有代表性的祖國名勝,建築古蹟,字裡行間滲透了作者對祖國的讚美之情。第三小節敘述了歷史長河積澱了無窮的智慧。從生動的畫像磚到精美的青銅器;從敦煌壁畫到石橋古塔;從秦始皇兵馬俑到唐三彩。這是每一個時代的代表。也無疑是我們的祖先勞動的碩果,歷史的每一個時期,我們的祖先都給我們留下了智慧的結晶,看了這些郵票,讀著這些句子,民族的自豪感不禁會油然而生。二、三自然段結尾的省略號引人深思,引導我們去思考、去尋找,祖國壯麗的山河,博大的歷史文化。從而進一步激發讀者的愛國之情。

  第四小節呼應開頭,以豪邁的情懷錶達了作者內心強烈的愛國之情。

  本文具有感情強烈、語言精煉、意境優美、音韻和諧等特點。尤其是第二、三小節中有些句子對仗工整。入情入境,令人陶醉,適合朗讀。第二、三、四小節的開頭反覆詠歎,一句比一句強烈,感染力強。

  二、說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2、找出一一對應的句子,感悟“我”的集郵冊的美麗體現在哪些方面。

  3、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有感情朗誦全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教學重點、難點: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三、說教法

  以讀為本,讀中感悟

  詩歌是以形象、精煉、富有感情為基本特徵的,好的詩還有一種意境美。教學以讀為本,是詩歌教學的基本任務所決定的。讀可以顯形,讀可以激趣,可以動情,可以啟智,可以育人。因此在本課時的朗讀教學中我設計了各種形式的讀,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讓學生在琅琅書聲中益知、怡情,發展語言和能力。

  四、說學法

  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新課程導引的新課堂,其本質特徵在於學生真正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是實踐主體、認識主體,又是道德主體、審美主體。因此在本節課的教學設計中,我儘可能地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機會,自主選擇學習內容,自主選擇朗讀方式,自讀自悟,自己觀察發現……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五、教學流程

  (一)匯入詩歌

  1、透過回顧上節課知識,讓學生說一說你收穫了哪些知識?

  2、檢查認讀生字情況。

  (二)整體把握

  1、默讀課文。出示自學提示:默讀課文並思考:你認為“我”的集郵冊美麗嗎?從哪幾方面看出它是美麗的?讀一讀畫一畫並說說自己的感受。可適當做一些批註。

  2、小組成員互相交流自己的理解和認識。

  (三)品讀文章,體會感情

  第二小節:重點體會:壯麗山河的美

  主要採用“讀、談體會、評讀、介紹並展示資料”等方式讓學生透過萬里長城、長江、廬山、黃山、蘇州園林、布達拉宮、西雙版納、桂林山水……瞭解中國的壯麗山河的美,從而產生熱愛祖國之情,與作者產生共鳴。

  點撥:日月潭、半屏山在哪裡?為什麼說他們在做思鄉的夢?結合現實談談自己的理解。體會作者對祖國的關心與熱愛。

  詩中很多句子是一對一對地出現的,讀起來覺得特別美。感悟詩的意思和表達的思想感情進行評讀。

  第三小節:重點感受:歷史長河積澱的無窮力量。

  主要採用掛圖,讓學生在朗讀中感悟,在欣賞中感悟,在想像中感悟;在感悟中讀,在想像中讀;以在欣賞中讀的方式感受集郵冊的美,體會作者對祖國的熱情歌頌。

  用小組喜歡的方式朗讀一一對應的句子,進行小組間的賽讀。

  (四)回顧課文,拓展延伸

  1、小作者認為“我”的集郵冊是“美麗”的,帶著這種自己的體會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2、你能仿照這篇文章用詩歌的形式、用一一對應的句子,把你對集郵冊的喜愛展示給同學們嗎?試著動筆寫一段。

  (五)作業設計

  1、有感情的朗讀詩歌,並試著背誦文章。

  2、完成仿寫內容。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