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法的起源和發展說課稿
羅馬法的起源和發展說課稿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說課稿,編寫說課稿是提高業務素質的有效途徑。優秀的說課稿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羅馬法的起源和發展說課稿,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羅馬法的起源與發展》。高中新課改理念提倡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那麼作為一名高中歷史老師,我們如何在新課改理念的指導下,立足於我們的課本,展開我們的教學活動呢?今天我將以《羅馬法的起源與發展》這一節教學過程說一說我的一些嘗試。
一、教材分析
1、本課在教材中的地位:
本課時是人教版高一歷史第二章第六課內容。教材緊扣羅馬法的起源與發展這一重要思想,側重介紹了羅馬法的相關基礎知識。教材利用多類羅馬法的相關原始資料,說明了羅馬法的形成過程、內容及影響。同時透過本課的學習也為下一個單元《近代西方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的確立與發展》作了鋪墊。
2、教學的重難點
羅馬法的演變、作用和影響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①識記:羅馬法的定義、內容及作用
②理解:羅馬法的演變特點以及羅馬法對世界文明程序的影響
羅馬法對於維繫羅馬帝國的作用;
(2)能力目標:
①培養學生活學活用的能力
②培養學生綜合分析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
培養學生追求民主、法制的意識和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
三、教學物件:
高一學生好奇心強,對新知識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強,這些特徵非常有利於本節課教學活動的開展和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四、教學手段:
多媒體輔助教學地圖冊
五、教學方法
1、方法:以案說法,比較方法,問題探究法
2、課前準備:
事先讓學生預習課文並翻閱相關資料,有條件的可以翻閱初中的歷史教材。
六、教學過程:
本課教學過程設計主要採用適當、多樣、靈活的教學方法,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地位。引導學生全面深刻地掌握教學內容。下面我將利用一個小故事匯入新課。
(一)新課匯入:
有這麼一個故事,發生在外國某個大學食堂。一天中午,學生到食堂打飯。外國學生在學生視窗整齊地排隊,中國學生則是一窩蜂地衝教師視窗。還有幾個中國學生譏笑美國學生:“美國人真傻,還排什麼隊。”這個故事給我們什麼啟示?
設計意圖:加深學生的法制觀念,規範學生的日常行為,更好完成情感訓練目標,調動學生探究法律起源的積極性,同時匯入新課。
什麼是羅馬法?
羅馬法指公元前6世紀末到公元7世紀古羅馬制定和實施的全部法律。廣義上的羅馬法指通行於古羅馬統治的整個地中海世界的法律制度;狹義上的羅馬法僅指羅馬公民法。
過渡:羅馬法是怎麼完善發展的?
(二)新知探究
探究1:從習慣法到成文法
羅馬共和國早期,盧修斯是一個仁慈、善良的貴族,也是羅馬一支軍隊的首領。生前立遺囑,希望把他一半的財產捐給那些跟隨他作戰受傷或戰死士兵的家人。但盧修斯死後,他的家人卻不履行其遺囑,受傷或戰死士兵的家人因此告上了法庭,請同學們想一想
①法官會怎樣判決?為什麼?
②如果你是平民面臨上述的結果,你是否願意?當你的權利受到不公正的損害,你會怎麼做呢?
③如果還是這個案例,根據《十二銅表法》,法官會怎麼判?
④透過這個案例分析一下《十二銅表法》頒佈的意義是什麼?
學生活動:聯絡教材《十二銅表法》的內容節選進行分組討論,對比分析《十二銅表法》頒佈前後,古羅馬司法程式發生了什麼變化?
設計意圖:透過學生閱讀材料,分組討論,培養學生合作探究的能力以及對比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過渡:《十二銅表法》是不是羅馬法的最終形態呢?
探究2:從公民法到萬民法
多媒體展示擴張中的羅馬帝國版圖
教師提問:羅馬法由公民法向萬民法過渡是由什麼決定的
學生活動:觀看地圖後,閱讀教材相關內容,討論後回答,是由羅馬帝國的擴張決定的。
設計意圖:通過了解古羅馬帝國擴張的過程,聯絡教材內容,引導學生分析羅馬法進一步發展的原因,並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
小結:羅馬法的形成過程
起源:習慣法、<<十二銅表法>>
發展:公民法、萬民法
完善:<<民法大全>>
其中,以上內容除習慣法外,都可以作為羅馬成文法的代表、
探究3、作用和影響
(1)羅馬法對於維繫古羅馬帝國統治的影響
材料一:宣揚君權神授:“沒有東西比皇帝陛下更高貴和更神聖”。皇帝敕令具有法律的效力。
材料二:保護奴隸制度:奴隸和隸農必須無條件地服從主人,服從“命運”的安排,對逃亡的奴隸和隸農必須嚴加懲治。 ———摘編自《民法大全》
材料三:擔任高階官職的人必須選自出身自由的.人,特別規定自治市中已獲公民權者對被釋奴隸的各種權利。 ————根據羅馬帝國西班牙行省自治市市政法
材料四:[羅馬帝國]到處都由羅馬法官根據羅馬法進行判決,從而使地方上的社會秩序都被宣佈無效,因為它們與羅馬法制不相符合。 ———馬克思
學生活動:討論後由一名同學總結,羅馬法對於維繫羅馬帝國產生的作用:
1、提供法律依據
2、穩定社會秩序;3、鞏固帝國統治等,同時點出羅馬法的實質。
(2)羅馬法對於世界文明程序產生了什麼影響?
材料一:《拿破崙法典》的內容出總則以外,共有3編2281條。第一編是人法,是關於個人和親屬的規定,實際上關於民事權利主體的規定;第二編是物法,規定了各種財產和所有權及其他物權;第3編是關於取得所有權的各種方法,這一遍規定了繼承、贈與、遺囑和夫妻財產製,還規定了債法。
材料二:“私有財產是神聖不可侵犯的權利。除非由於合法認定的公共需要的明顯要求,並且在事先公平補償的條件下,任何人的財產不能被剝奪。”
——《人權宣言》
材料三:“我們認為下面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一切人生來就是平等的,他們被造物主賦予他們固有的、不可轉讓的權利,其中有生命、自由一起追求幸福的權利。”
——美國《獨立宣言》
材料四:“第二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調整平等主體的公民之間、法人之間、公民和法人之間的財產關係和人身關係。
第三條:當事人在民事活動中的地位平等。
第四條: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自願、公平、等價有償、誠實信用的原則。
第五條:公民、法人的合法的民事權益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侵犯。”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
學生活動:對比羅馬法與給出的案例,找出它們的相同點,閱讀教材內容後回答:
羅馬法如何影響到以後各國的立法?
小結:
1、歐洲第一部系統完備的法典、
2、為資產階級革命提供了理論武器、
3、奠定近代歐洲法律體系的基礎、
4、對中、日的法律制定也有影響、
設計意圖:透過學生閱讀材料、分組討論、歸納總結,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及邏輯思維能力,並突出了重點。
(三)課堂總結:
學生小結:羅馬法的定義、發展過程、作用及影響。教師點撥完善。
設計意圖:小結有利於學生對一節課的整體認識,學生自己小結有助於培養學生的歸納、表達能力,並能及時發現教學中的不足。
(四)課業評價:
材料:在羅馬頒佈的“十二銅表法”之前約一百年,也就是公元前536年,中國正處於春秋時代,在鄭國發生了一件大事——一個叫子產的政治家把當時的法律條文鑄造在一隻大鼎上,使法律條文不能再改動,也使得人人都可以看到這些條文。這件事情在社會上引起了極大的震動,許多貴族紛紛對子產發起攻擊,認為這種做法會引起社會大的動盪。一個叫叔向的人給子產寫信,信中說,我們的祖先都是根據案情的輕重來量刑的,現在你把所有的法律條文都公佈出來了,那麼犯案的人就會拿著這些條文跟你爭論不休,甚至會盜賊蜂起,牢獄人滿為患,國家都有可能因此而滅亡。然而子產卻毫不動搖,他認為叔向的這番話簡直就是因果倒置,明確法律條文並不會導致盜賊蜂起,相反人們都搞不清楚什麼應當做什麼不應當做,反而會導致盜賊蜂起。那麼子產這個鑄鼎的舉動到底引來了什麼後果呢?據史料記載,子產做了鄭國丞相三年,鄭國的社會治安是夜不閉戶,道不拾遺。
羅馬人頒佈的《十二銅表法》和中國的子產鑄鼎都反映了同樣的一個問題,要不要把法律公之於眾。請思考:
為什麼要不要把法律公之於眾這件事情會引起這麼大的反響?它說明了什麼?透過本課學習,寫一篇你眼中的法律是什麼?
(五)課後探究:
德國著名法學家耶林格在其著作《羅馬法精神》一書中說:“羅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以法律。武力因羅馬帝國的滅亡而消失,宗教隨著人民思想覺悟的提高、科學的發展而縮小了影響,唯有法律征服世界最為持久的征服。”談談你對此話的理解。
6、分析評價
本節課透過多個案例,激發學生的興趣,透過活動引導學生自主探索歷史知識,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地位並在過程中培養了各方面的能力。整個過程都以故事為導引,吸引學生注意力,效果應該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