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一年級數學下冊認識圖形說課稿

北師大版一年級數學下冊認識圖形說課稿

  作為一名教職工,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怎樣寫說課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北師大版一年級數學下冊認識圖形說課稿,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好:

  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認識圖形》,下面我向大家彙報一下我的教學設想。

  一、教學分析

  1、教材分析:《認識圖形》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第二冊第四單元《有趣的圖形》的起始課,是在第一冊認識了立體圖形的基礎上,初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這些平面圖形,體現了從立體到平面的思路。認識這幾種圖形不僅是今後學習其特徵、周長、面積的重要基礎,而且有助於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對培養學生的觀察、動手操作和交流的能力有著重要的作用。

  2、學情分析:本課面對一年級的學生進行教學。低年級學生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在上學期,學生已經初步認識了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這些立體圖形,形成一定的空間觀念;學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經驗,比較關注自己周圍的事物。能夠根據老師的具體要求進行有目的的嘗試,有一定的動手操作能力,會用滑鼠進行計算機基本操作。有初步的小組合作意識,有一定的觀察問題和發現問題的能力等。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透過觀察、操作等活動,初步認識並辨認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體會“面”在“體”上。

  過程與方法: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形成空間觀念和創新意識。融觀察、操作、交流、合作等學習方法為一體,注重讓學生在操作體驗中學習。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透過圖形在生活中的廣泛運用,感受到數學知識與生活息息相關,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會正確辨認四種圖形。

  教學難點:體會“面”在“體”上。

  四、教學環境及資源準備

  教學環境:計算機網路教室。

  教學資源:多媒體課件、各種立體圖型、平面圖形的學具等。

  五、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設計過程:1、出示五種立體圖形,請同學們找一找熟悉的好朋友。

  2、在認識新朋友之前你想知道什麼?

  設計意圖:幫助學生回憶舊知,為學習新知作鋪墊,同時介紹三稜柱,掃清學前障礙。

  (二)組織活動,探索新知

  活動一:認識新朋友

  設計過程:1、創設拼圖寶寶情境,請同學們找一找,再分分類,看看一共有幾種圖形。

  2、你能叫出這些圖形的名字嗎?

  3、概括:這些圖形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就是平面圖形。

  整合點:用多媒體演示分類過程,摒棄了傳統教學中在黑板上逐一貼上的繁瑣,方便快捷,一目瞭然。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背景,動態過程會與多數學生猜測的思維過程完全吻合,從新課開始就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信心,突出體現了“以學生為本”的新課程理念。

  活動二:瞭解新朋友

  設計過程:1、這些新朋友的家在什麼地方?我們到哪裡找他們?

  2、長方體的這個面是什麼形狀?你能從這些立體圖形上找出長方形嗎?

  3、你能從這些立體圖形上找出其他平面圖形嗎?

  4、摸一摸立體圖形的每個面,說說摸的時候有什麼感受?

  整合點:多數學生在生活中已經知道這幾種平面圖形,但對體和麵的關係瞭解的不透徹,透過多媒體演示“面”從“體”分離的過程,能夠直觀的、生動的體現出體和麵的關係,即“從體上找面,面在體上”。幫助學生深刻理解這一點,從而化難為簡的解決了本課的教學難點:讓學生體會“面”在“體”上。

  活動三:給新朋友畫像

  設計過程:1、小組討論,看誰能想出一個好辦法把新朋友從立體圖形上請出來。

  2、學生活動,提出要求:請選擇一種合適的方法得到這些新朋友。

  教學評價及效果:經過交流,學生想到折、印、畫、圈等方法。再一次深化了教學難點,體會到“面在體上”。在探究合作的過程中,學生的觀察、動手操作、語言表達、合作交流等能力都得到了鍛鍊,並體會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策略的多樣性。

  活動四:找朋友

  設計過程:1、生活中你在哪裡還見過這些圖形呢?

  2、找出交通標誌牌上的平面圖形。

  整合點:傳統教學中,只能是一名學生說,其他同學在腦中想象,但是藉助多媒體的演示,學生能夠真實的看到生活中的圖形和交通標誌,可以讓學生更加深刻的體會到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形在生活中普遍性,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絡,在知識與生活間精心搭設了一座橋樑,生動體現了數學的生活化。

  (三)練習實踐應用,拓展延伸

  練習是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智力的.重要手段。這個環節是教學中應用資訊科技手段效果最佳的環節,充分體現了資訊科技與數學教學的完美整合。結合學生生性好玩的特點,我用遊戲的形式設定不同層次的練習。

  練習一分餅乾

  整合點:利用多媒體教學,讓每一名學生都參與其中,提高了學生對圖形的辨別能力。同時彌補了傳統教學中的不足,讓教師在短時間內根據分圖形的情況,準確掌握了所有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做到教學反饋。

  練習二火眼金睛

  整合點:象這種圖形套著圖形的題,學生找全是個難點,教師在黑板上畫會出現圖形重合的現象,學生看得也就不是很清楚,但是,教師用多媒體演示數的過程,讓學生一目瞭然,加深了學生對圖形的認識。

  練習三小小設計師

  整合點:比起傳統教學的拼圖設計,這個練習讓學生操作簡便,省時省力,在拼組過程中又可以加深對圖形的認識,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

  教學效果及評價:三個遊戲練習採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動畫形式,讓學生在遊戲中鞏固強化了教學重點:即正確辨認四種圖形。這種化靜為動,變無聲為有聲的教學方式,符合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徵,寓教於樂,學生學得輕鬆愉快。

  (四)小結 總結反思,深化認識

  你打算怎樣把這些圖形介紹給爸爸媽媽呢?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說出平面圖形各自的基本特徵,初步滲透圖形特徵,為下節課學習作鋪墊。

  六、教學評價:

  本著對發展學生個性和創造精神有利的原則,這節課教師對學生的學習評價主要包括兩個方面:

  1.學習過程評價。主要是指在學習過程中對學生的激勵性評價。主要內容包括學生的學習態度、語言表達和合作精神。評價的方式有自評、互評和師評。

  2.學習效果評價。主要是指對學生學習結果的評價。發揮學習的激勵作用,因材施教,適時指導,讓學生在評價中取長補短,有更大進步。

  七、教學反思:

  1、將數學知識與資訊科技合理恰當的整合在一起,突出重點,解決難點,提高了學習效

  率和學生的動手能力,使學生更有效的學習知識,教學達到了最佳效果。

  2、多媒體資料的引用。文字、圖片、影音和動畫練習等,有助於學生理解和記憶。

  3、教學方式注意結合兒童的年齡特點,活動方式靈活多樣。在學會知識的同時,讓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充分發揮和鍛鍊。正是新課改精神的體現。

  總之,在這節課的設計中,我運用現代多媒體資訊科技對教學活動進行創造性設計,發揮計算機輔助教學的特有功能,把資訊科技和數學教學的學科特點結合起來,使教學的表現形式更加形象化、多樣化、視覺化,使數學課堂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上就是我說課的全部內容,謝謝各位老師耐心的聆聽,不足之處請予以指正,謝謝!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