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數學說課稿小學模板5篇

實用的數學說課稿小學模板5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說課稿,說課稿可以幫助我們提高教學效果。快來參考說課稿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數學說課稿小學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數學說課稿小學 篇1

  一、說教材分析

  《質數和合數》是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小學數學第十冊第二單元第三節的內容,在教材第23--24頁。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因數與倍數的關係,2、3、5的倍數的特徵等知識,這為過渡到本節的學習起著鋪墊作用。本節內容是學生學習分解質因數、求最大公因數和最小公倍數的基礎,在本章教學內容中起著承前啟後的重要作用。

  作為一名小學數學老師,不僅要傳授給學生數學知識,更要給學生傳授數學思想,數學意識,數學邏輯分析能力。因此,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和心理特徵,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a、使學生理解質數和合數的意義,知道它們之間的聯絡與區別;b、會正確判斷一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熟記20以內的質數。

  2、能力目標:透過100以內的質數表的製作,使學生學會合理選取學習材料的方法,同時培養學生的歸納總結能力,觀察分析能力。

  3、情感目標:透過小組間交流討論,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透過獨自觀察分析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同時,本著課程標準的要求,我確定瞭如下教學重、難點:透過學生的觀察分析,討論歸納出本課的重點——質數和合數的意義;透過師生交流突破難點——如何正確判斷一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

  二、說教學方法

  新課程下的數學教學強調要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去認識自己所生活的環境與社會,學會數學地思考,初步學會用數學知識、方法去分析事物,思考問題。同時新課程標準要求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教師要為學生提供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究和合作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因此根據本節知識特點、小學生的認知規律,根據課標精神,我採取了動手操作,引導探索,發現規律為主,教師講解為輔的教學方法,構建探索型的教學模式,充分體現“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教育理念。

  三、說學法指導

  教師的任務不僅是傳授給學生知識,讓學生學會,教師更應該傳授給學生的是學習方法,讓學生會學。所以我準備讓學生透過觀察、比較,採取從個別到一般的概括方法,比較對照,區別異同的方法等學會分析、總結歸納問題。

  四、說教學程式

  新課標指出,有效的教學活動應當建立在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上,所以根據學生對舊知識的掌握能力,我將教學思路擬訂為“求約數,探底鋪墊——找規律,自主探究——分類歸納,理解意義——解釋應用,驗證結論”。努力構建探索型的課堂教學模式。

  1、 複習準備:讓學生複習上節課學習的因數與倍數的關係,主要複習因數的含義,為下面的新課墊定基礎。

  2、 新課匯入:由自然數能不能被2整除可以分為奇數和偶數引出今天的新課內容,自然數還可以分為質數和合數(板書課題)。然後讓學生分別求出2、3、5、7和4、6、8、9的因數,仔細觀察它們的因數有什麼特徵,小組之間交流討論。(主要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和交流合作的精神)

  3、 過程展開:(1)小組派代表彙報觀察結果,教師根據同學們的觀察歸納引出質數和合數的意義——一個數,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兩個因數,叫做質數(或素數);一個數,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還有別的因數,這樣的數叫做合數。(學生自己觀察歸納,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氣氛,而且把課堂還給了學生,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這樣更能加強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與掌握)。(2)讓同學們判斷以下幾個數17、22、35、87、96是質數還是合數,總結出判斷一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的方法。明確可以找出每個數所有的約數,再根據質數和合數的意義來判斷;一個數,只有找到1和它本身以外的第三個約數,就能判斷這個數是合數還是質數。不必找出所有的約數來,這樣可以提高判斷的效率(在練習中總結方法不僅能加強同學們的應用能力,還能培養他們獨立分析解決問題、歸納解決問題方法的能力)。(3)問同學們是不是還忘了1的存在?引出1既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然後讓同學們口頭練習,說說最小的質數是幾,最小的奇數是幾,最小的合數是幾,最小的偶數是幾,旨在讓學生將質數、奇數、合數和偶數的概念區別開來。(4)讓學生根據教材24頁的表格,製作一個質數表,找出100以內的質數。小組可以先交流討論一下,這個質數表可以怎樣去做,怎樣快速的判斷出這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然後彙報方法,教師適當指點。比如可以先把是2的倍數的數劃去,再把是3,5,7的倍數的數劃去,最後驗算一下剩下的數。

  4、 課堂拓展:判斷正誤

  a、最小的質數是1,最小的合數是2。 ( )

  b、所有的質數都是奇數,所有的合數都是偶數。 ( )

  c、在自然數中,除了質數就是合數。 ( )

  5、課堂遊戲

  讓學生依次起來回答自己的學號是質數還是合數。比如我是1,我既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我是2,我是質數……

  6、小結:透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總結質數和合數的意義,怎樣根據它們的意義來判斷一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強調1既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最小的質數是2,最小的合數是4,加深學生的印象。(五年級的學生還處於思維的過渡期,雖然可以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但還是需要教師對知識點的反覆強調來加深記憶)。

  7、課後作業:獨立完成教材第25頁的練習1、2、3題,以鞏固今天所學的知識內容。

  板書設計:

  質數和合數

  2 3 5 7

  ↙↘ ↙↘ ↙↘ ↙↘ → 只有1和它本身兩個因數

  1 2,1 3,1 3,1 7 ↓

  質數(素數)

  4 6 8 9

  ↙↘ ↙↘ ↙↘ ↙↘ → 除了1和它本身還有別因數

  1 2 4,1 2 3 6 , 1 2 4 8, 1 3 9 ↓

  合數

  1 → 既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

  教學反思:

  《數學課程標準》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培養獲取新知的能力;注重發展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本節課的內容是在學習了因數、倍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生在掌握了因數、倍數的知識後,能準確找出每一個數的所有因數,再透過觀察因數的個數,學習質數合數的概念,比較容易接受。運用舊知識引出新知識,層次知識內在的聯絡,瞭解知識的形成過程,讓學生感悟學習方法,不僅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而且為學生創設了良好的自學環境。但仍然存在許多不足:在課堂上,凡是學生能自己發現的知識老師應該少暗示或不暗示,在教學過程中應充分給予學生親自實踐、思考、發現的機會,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去探究,去找尋。這樣,學生才能在寬鬆、和諧的學習環境中,興趣盎然地掌握了數學基本知識,同時思維也得到了發展。

數學說課稿小學 篇2

  (一)教材說明: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統計學在現代社會中已經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統計觀念是現代公民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在統計中,對資料的分析以及做出科學推斷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平均數”在小學和前兩節也已經初步學習,而且在日常生活中應用的非常廣泛;但現實生活的事務是多方面的,針對資料中出現的“異常值”時該如何評價呢?中位數應運而生。從知識的掌握看:它是對描述一組資料“集中趨勢”的進一步完善,提高資料分析能力。從數學的應用價值看:從“單一”的“平均數”評價逐步過渡到“多元”的綜合評價,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有利於逐步形成統計觀念。

  2、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明確中位數的含義,會求一組資料的中位數。

  教學難點:理解平均數、中位數在描述一組資料特徵方面的差異,對統計資料多角度、全面的分析。(由於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缺乏這方面的經驗,可以多借助一些生活中的事例及現代教育技術來幫助學生突破這一難點)

  3、教學目標分析:

  知識與能力目標:

  ①、理解中位數的意義,會求一組資料的中位數。

  ②、為學生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嘗試解決一些社會生活問題,積累數學應用、創新意識。

  過程與方法目標:

  ①、透過社會調查活動,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及收集、整理資訊的能力。

  ②、在透過對大量資料的統計、計算中培養認真、耐心、實事求是的態度。

  情感與態度目標:

  ①、讓學生在合作學習中學會交流、相互評價,提高學生的合作意識與能力。在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培養其自信心。

  ②、在問題情境中激發學習積極性;在中位數的學習中,滲透一組資料對稱的數學美以及樹立求中位數時對應的數學思想。

  4.教法和學法:

  ①、根據本節課的內容主要採用“以問題為中心”討論發現法。教師提出問題,透過學生與學生(或教師)之間相互討論、學習;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發現概念的產生過程及思想方法的概括過程。透過學生的自主學習體現其主體地位;教師是透過參與學生活動中以啟發、調整、激勵體現主導地位。

  ②、在學生合作學習的同時,始終堅持對學生進行“學疑結合”、“學思結合、“學用結合”的學法指導,注意對學生的主體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二)教學流程:

  佈置作業創設情境、提出問題合作探討、探究新知自主學習、形成概念指導應用、積極創新歸納小結、反思提高。

  (三)教學過程:

  【課前準備】

  事先佈置學生準備統計圖表,包括扇形圖,折線圖和條形圖。課前時間學習小組長檢查,並作出評價。收集完成情況較好的作業。

  【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問題1、某餐廳招聘服務員.小張聽領班說這裡的平均月工資超過1000元,覺得不錯,就前來應聘,並獲得錄用。小張工作幾天後,發現沒有一個服務員的工資超過每月800元,平均工資怎麼可能是每月1000元呢?帶著這個疑問,他來到財務室看到這樣一張工資表:人員經理領班出納服務員雜工合計月工資(元)600025002000800600——人數(人)12220227工資支出(元)60005000400016000120032200請大家仔細觀察表中的資料,分別按學習小組討論回答下列問題。1、領班所說的平均月工資超過 1000元,是否欺騙了小張?1.2、平均月工資1000元能否客觀地反映餐廳一般員工的收入?為什麼?3、你覺得還能用什麼更合理的資料來反映一般員工的收入?

  設計意圖:

  提出一個真實的問題,力求創設一種問題情境;疑問是發現之母,透過現實和學生認知上的矛盾激發同學的探索慾望。在問題的情境中發現,有利於建立新的認知結構。

  【合作探討、探究新知】

  在討論過程中可能會出現以下幾種解決問題的方案:

  1、去掉經理的工資,求其它幾個數的平均數。

  2、以大多數人即大堂服務員的工資來反映平均工資水平。

  3、以處於中等水平的員工(出納)工資來反映平均工資水平。

  設計意圖:

  學生之間各自發表自己的見解,相互評價、相互完善;在自主探索中發現概念的形成過程,在合作學習中提高學生的整體認識水平。同時,教師作為參與者,應主動地加入到學生的討論中,對學生的認識不斷地起促進和調節作用;在討論的過程中積極瞭解學生的認知特點,不斷調整自己的教學。教師對問題解答要點:(1)為什麼去掉經理工資?與截尾平均數的區別?因為客觀存在的事實,是不容抹殺的。體現統計是一門客觀公正的科學,應具備實事求是的精神。(2)為什麼以大堂服務員的工資來反映平均工資水平?因為這樣評價更符合實際情況。以此為契機,對學生進行客觀公正的科學價值觀的培養。

  【自主學習、形成概念】

  讓學生自學教材,結合上面的故事帶著問題進行討論、解決。有助於同學的閱讀理解能力和探索能力的培養。採取同學間“一問一答”的形式即:一部分同學提問,另一部分回答,活躍課堂氣氛。可能提出的問題:(1)什麼是中位數呢?(2)怎麼確定中位數呢?(3)中位數有什麼作用呢?(4)中位數和平均數有什麼異同?(5)各有什麼優缺點?。教師小結:中位數和平均數都是描述一組資料“集中趨勢”的“特徵數”。平均數比較穩定,它與這一組資料中每一個數都有關係,對這一組資料中所包含的資訊最為充分、最為廣泛,在統計中有重要作用,但計算比較較繁,並且容易受極端值的影響;中位數作為一組數的代表,可靠性比較差,計算較易,但不易受極端值的影響。

  【指導應用、積極創新】

  問題2:

  (口答)求下列各組數的中位數:(1)、90,96,84,80,95(2)、90,96,84,80,95,25(3)、-5,28,6,72,99,-1,56(4)、85,4,48,-2,95,4,8,100

  設計意圖:

  學生從練習中體會:(1)資料個數的變化對中位數的影響,如1、2小題。(2)中位數只與這組資料的個別數有關,如:3、4小題。

  問題3、十一月份兩個班級月考數學成績的比較:(三班人數43人,四班人數為38人)課前給學生兩個班級同學的月考數學成績,要求他們分組統計(按照習慣,組距為10分)。課堂上讓學生評價兩個班級數學成績哪一個更好些?學生多數會用平均數來評價,教師引導從中位數角度試著來評價。

  設計意圖:

  (1)未分組中位數的計算:應用電腦的排序功能與沒有排序時比較,加深印象。以及人數的變化對中位數的影響。

  (2)分組中位數的計算:根據分組表,先計算中位數所在的組數,再確定對應的標誌值——中位數。體會分組可以提高統計效率。

  問題4、出示學生準備的折線圖,計算圖中這組資料的中位數。例如:

  月份7891011度數8747546894112用電統計表12

  問題5:出示學生準備的條形圖,計算圖中這組資料的中位數。例如:

  年份0102030405房屋中介個數:(萬)1.20.82.12.90.45

  問題6:出示學生準備的扇形圖,計算這組資料的中位數。

  55%30%5%10%合格良優不合格

  設計意圖:(1)從同學提供、製作的.圖表中選擇幾個有代表性的進行練習(如折線圖、條形圖)。來源於同學的基本素材,可以調動大家的積極性。(2)透過練習,樹立求中位數時對應的數學思想﹝位置數,標誌值﹞,從而解決利用中位數決定自己成績在班級的大致位置。

  【歸納小結、反思提高】

  本節課你學習了什麼內容?有什麼體會?還有哪些問題沒有解決?

  【設計意圖】:由於本節課採用的是“討論與探究”相結合的方法,同學對知識的理解可能不全面、不繫統;透過以上問題的歸納小結進一步加強對知識的鞏固和提升。

  【佈置作業】練習冊§31.3選做題:(關於標準日產量的定額)某車間為了改變管理鬆散的狀況,準備採取每天任務定額,超產有獎的措施,提高工作效率.下面是該車間15名工人過去一天中各自裝備機器的數量(單位:臺)

數學說課稿小學 篇3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分數的基本性質》。下面我將從“說教學理念、說教材、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程式、說板書設計”六個方面來說課。

  一、本課的教學理念有:

  1、以學生髮展為本,著力強化主體意識。

  2、從學生已有的認知發展水平和知識經驗出發,為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變“學數學”為“做數學”。

  3、致力於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關注過程,讓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感受驗證、轉化等數學思想方法。

  二、說教材

  《分數的基本性質》一課是義務教材六年制數學第十冊第四單元的一個內容。這部內容的學習是在學生學習了分數的意義、分數與除法的關係、商不變性質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它是進一步學習約分、通分的基礎。

  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的認識知規律,將本課的教學目標擬定如下:

  1、知識與技能:理解和掌握分數的基本性質,知道分數基本性質與整數除法中商不變性質的關係。能運用分數的基本性質把一個分數化成分母相同而大小相等的分數;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及動手實踐的能力,進一步發展學生的思維。

  2、情感、態度:激發學生積極主動的情感狀態,養成注意傾聽的習慣。

  本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理解和掌握分數的基本性質,會運用分數的基本性質。

  三、說教法

  樹立以“以學生髮展為本”、“以學定教”、“教為學服務”的思想,因此在教學中,我採用引導自學、合作探索相結合法,讓學會運用分數的基本性質把一個分數化成分母不同但大小相等的分數,有效地提高了教學效率。在知識的鞏固階段,我還採用組織練習法,當然以上這些教法並不是孤立存在的,本著“一法為主,多法為輔”的思想,我將多種教法進行最佳化組合,以達到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實現教學目標的目的。

  四、說學法

  1、學生在運用分數的基本性質時,引導學生採用自主發現法、操作體驗法,學生在摺紙上畫出相應的陰影部分後,必然會對那三個圖形進行觀察和比較,從中有所發現。之後老師透過啟發學生運用分數的基本性質,證明那三個分數大小相等,讓嘗試中發現,在實踐中體驗。從而加深學生對分數基本性質的理解。

  2、在學習例題的過程中教師先採用啟發法,再採用自自學嘗試法,獨立自主地學習將分數化成分母不同但大小相同的分數,並嘗試完成做一做,達到檢驗自學的目的。

  五、說教學程式

  依據新的教學理念及學生的認知特點,將本課的教學模式制定為:

  總之,學習無止境,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更加努力地鑽研教材、設計教法,力爭使每一節數學課都能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數學說課稿小學 篇4

  一、 說教材:

  1. 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本節教學內容是來自人教版第幾冊第幾單元的教學內容,是小學數學課程的重要內容之一。一方面,它是在學習了什麼知識的基礎上,對什麼知識的進一步深入和拓展。另一方面,它又為今後我們學習什麼知識奠定知識基礎,因此,本節課的教學內容起到了承前啟後的作用。

  2. 教學目標:

  根據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學生的認識規律和教學內容,我制定了以下三維目標:

  知識目標:瞭解,理解,掌握,運用什麼??

  能力目標:經歷,體驗,探索什麼知識,培養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

  情感目標:透過什麼學習,培養學生認真勤奮、積極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質疑的學習習慣。

  3. 教學重難點:

  依據學生的已有的經驗,為了使自己的教學行為有的放矢,特制定了以下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二、 說教法:

  新課標指出,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本著“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為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制定了以下教法:

  1. 情境教學法:讓學生置身在情境中學習,引入生動情境,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

  引發數學思考,鼓勵學生創造性思維。

  2. 直觀演示法:直觀是手段,抽象才是目的。運用直觀的手段幫助學生理解抽象的問題,達

  到化難為易的效果。

  3. 課件輔助教學:資訊科技與教學內容的有效整合,可以實現原有教學手段無法達到的教學

  效果。

  4. 數學思想滲透法:數學思想是數學的靈魂,掌握數學思想方法讓學生學會學數學。

  三、 說學法:

  新課標指出,學生的學習應當是一個生動的,活潑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據此設計以下學法:

  1. 動手實踐法:解放學生的雙手,讓學生直接體驗、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並發現其中蘊涵

  的數學思想。

  2. 合作交流法: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發揮集體的智慧。

  3. 自主探索法:自主學習讓學習到的知識內化成自己的東西,這是我們應該追求的目標。

  此處,在教學中給學生一定的自學空間,給學生提出問題的機會,給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都是本節課學生的學習方法。

  四、 說教學過程:

  新課標指出,教學活動是師生積極參與、交往互動和共同發展的過程。本著這個教學理念,我設計了以下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引出新課。

  【設計意圖】讓學生置身在這樣的情境中,非常巧妙地調動學生注意力,很自然的過渡中今天研究的課題,既簡單又實效。

  (二)引導探究,自主發現。或思想引領,探索新知。

  【設計意圖】時刻圍繞數學思想展開教學,環環相扣,既讓學生獲得了知識與技能,更是讓學生感悟到數學思想方法的魅力。

  (三)隨堂訓練,學以致用。

  【設計意圖】跟蹤課堂,反饋效果,達到鞏固新知的目的,也進一步滲透了數學思想方法,既鞏固又拓展,一舉兩得。另外讓學生板演,一方面是為了暴露問題,另一方面是為了能在錯誤中思辨和改進,讓學生引以為戒。

  (四)課堂總結,回扣目標。或反思收穫,拓展延伸。

  【設計意圖】回顧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和思想方法,讓學生對知識的產生與發展有一個清晰的線索,有利於學生自主建構知識體系。

  五、 說板書設計:

  必要的板書設計有利於學生的思維與教學過程同步,有助於學生把握教學內容的脈絡。

數學說課稿小學 篇5

  一、說教材

  1.說課內容: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第三冊第19-20頁的例1以及練習五中的第1~3題。

  2.教材簡析:

  學生已經學過加法、減法,這一節是學生學習乘法的開始,由於學生沒有乘法的概念,而且這個概念又難以建立,在這種情況下,教材一開始就專列了這一節內容。使學生知道乘法的含義,為以後學習乘法的其它知識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礎。

  教材十分重視讓學生實際操作,首先提出了讓學生擺一擺、算一算。透過實物圖、加法算式與乘法算式相對照)乘法算式的寫法、意義與加法算式相對照。這樣形數的有機結合,使學生初步認識乘法。在認識乘法過程中學會乘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從中我們可以清晰得出二個知識點:一是初步認識相同加數及相同加數的個數,從而引入乘祛,這是本節課教學的一條主線。二是乘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這是理解乘法的意義和實際計算的基礎。

  3.教學目標:

  透過本節課的教學,要求學生達到以下三個目標:

  (1)使學生初步認識乘法的含義,知道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用乘法計算比較簡便。

  (2)會讀寫乘法算式。

  (3)口述乘法算式的意義。

  4.教學重、難點及關鍵:

  初步理解乘法的含義,能根據要求正確寫出乘法算式是本節課的重點;理解乘號前、後兩個數所表示的不同意義是本節課的難點。其中識別相同加數是本節課的關鍵。

  二、說教法和學法

  本節課教學設計從四匯入手,匯入新課、導學新知、導練、導總結。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只起著帶路人嚮導作用,學生困惑時給予啟發,阻塞時給予點撥,上臺階時給予鋪墊。攀登時,給予鼓勁。讓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自覺地發現新知,探究新知。參與知識形成的全過程。

  (一)、聯絡實際,設疑導新。

  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新課匯入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是一堂課成功的起點。本節課一開始從生活例項引入,讓學生看圖,聽錄音,算一算本班捐款情況。這樣把數學與生活實際聯起來,使學生感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學起來有用處,就容易激發興趣。然後設疑,問學生在“解答的過程中遇到什麼困難?””怎麼解決這種困難?”讓學生產生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強烈慾望,從而匯入新課,學生躍躍欲進,激發了學生探求新知的慾望,為探求新知創下良好的開端。

  (二)、由"扶"到"放",導學探究

  葉聖陶先生曾說:”當教師像是幫助小孩走路。扶他一把,要隨時準備放,能放手就放手。"

  例1的教學有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師生共同擺紅花,教師指導寫乘法算式。第二個層次是讓學生自己擺方塊,嘗試寫乘法算式。第三個層次是學生看圖說留意,獨立寫乘法算式:這樣由“扶”到“放”,逐步讓學生探究新知。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也是先由教師指導寫算式的方法,然後讓學生小組交流小結寫乘法算式的方法。"一看、二數",到運用"一看、二數"的方法讓學生獨立寫乘法算式。教師始終處於客體地位,把學生推到主體地位。教師只在關鍵處啟發、點撥,留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知識的全過程,領悟到知識的真諦。同時,在由“扶”到“放”的過程中,始終遵循學生的認識規律:由具體形象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引導學生透過自己的觀察、思考、比較到動口說一說,概括出乘法的含義,建立表象,形成新的知識結構。同時也培養了學生探究新知的思維品質,促進思維的發展。

  (三).合理設計練習導練,強化新知。

  要達到學生掌握知識。最終發展能力的目的,學生的思維就必須經過反覆多次,循序漸進的實際應用。本節課的練習有兩個層次,第一個是基本練習,是讓學生看圖寫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使學生初步掌握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還可以用乘法算,並能正確寫出乘法算式。第二個層次是綜合練習。形式上多種多樣,生動有趣,符合一年級小朋友的心理特徵,讓他們在動中學,玩中學,遊戲中學,使他們對新知的認識昇華一步,進而形成技能。

  (四).指導學生學會歸納總結。

  新課後,教師引導學生對新課前提出的那幾個學習目標進行總結,這種總結既有知識的總結,又有學習方法的總結。這樣由新課開始想學什麼到結束時回憶總結學會什麼,這種做法,對整課的教學內容起到梳理概括,畫龍點睛的作用。幫助學生把新知識納入到已有的知識結構中去,同時,增強學的目標意識,有利於提高學生整體思考能力和概括總結的能力。

  三、教學程式設計

  1.複習鋪墊,孕伏新知,設疑導新。

  (1)讓學生看圖,聽錄音,從本班具體捐款的事實中算出本班捐款的情況,產生下列三道連加的算式:

  2十2十2=6

  3+3+3+3=12

  5+5+5+5+5+5=30

  (2)師:剛才解答的過程中,遇到什麼困難?

  從中揭示知識生長點,為認識乘法作知識遷移。

  (3)導新:有一種方法比較簡便,只要一步就可以解答,同學們想不想學?這種方法就是乘法,這節課我們先來學習“乘法的初步認識”。(揭示課題:乘法的初步認識)

  2.引導探究,掌握新知

  (一)檢查學生預習情況,讓學生說說你想學什麼?從而揭示學習目標。這樣,既增強學生的學習目標意識,也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二)教學例1

  透過直觀,讓學生動手操作,初步理解乘法的意義,掌握乘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

  具體採用以下模式:

  動手操作、敘述圖意(感知階段)——列加法算式,觀察說出加數的特點(建立表象)——寫出乘法算式(形成新的概念)。

  (1)師生共同擺紅花,師指導寫乘法算式。

  (2)學生自己擺方塊,嘗試寫乘法算式。

  (3)學生看圖說圖意,獨立寫乘法算式。

  (4)分析比較,揭示本質。

  指導學生觀察比較黑板上的板書:

  用加法算用乘法算

  2+2+2=62×3=6

  3+3+3+3=123×4=12

  4+4+4+4+4=204×5=20

  (1)讓學生看一看這三道算式有什麼共同的特點?

  (2)讓學生比一比這兩種算式,哪一種比較簡便?

  (3)讓學生說一說"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用乘法計算比較簡便”這個結論。

  這樣透過分析比較,不僅揭示了本質特點,同時也有利於學生抓住知識的內在聯絡。構建新的認知結構。

  (三)分層導練,鞏固新知

  1.做課本Pll0“做一做”的第1題。

  2.先讀算式,再用圓片擺一擺。

  2×33×2

  3.根據乘法算式,有節奏地做拍手遊戲。

  2×65×2

  4.說一說下面兩個算式有什麼不同?然後做“找朋友”遊戲。

  4×33×4

  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徵和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設計上面這組生動有趣的有梯度的練習,可以鞏固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逐步形成技能技巧。

  (四)引導總結,強化新知

  透過這節課的學習,你知道哪些知識,學到哪些方法?還有什麼不明白的問題提出來。大家一起探討解決。

  引導學生對教學內容歸納小結,起到梳理概括,畫龍點睛,提煉昇華的作用,從而加深學生的印象。幫助學生建立新的知識結構。

  知識擴充套件:

  第一學期上冊教學期末工作總結|年終總結第二學期下冊教學期末工作總結|年終總結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