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小學說課稿模板錦集3篇

精選小學說課稿模板錦集3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是進行說課準備的文稿,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說課稿是怎麼寫的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說課稿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學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今天我上課的內容是PEP小學英語Book3Unit 3 My friends A區域性的了Let’s leam 和Let’s find out。本冊在本套教材中起著個“過渡”這樣一個作用,由聽說逐漸轉向聽說讀寫,逐步滲透書寫,對同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四會單詞的加入。而本單元的四會單詞又是比較難的一單元,本單元主要圍繞“我的朋友”即如何描述自身身邊熟悉的人來展開的。本節課主要是讓同學學習幾個描述人物外貌特徵的單詞或片語,如:long hair, short hair, thin ,strong, quiet。並且能結合句子“He has…,She has…,She is… ,He is…”在生活中運用所學語言。本課教學內容貼近同學生活,比較容易讓同學接受,難在單詞的靈活運用上以和個別個別單詞的發言,如quiet,thin,所以我在佈置教學時,把單詞和句子結合起來,把單詞的運用做作為重點,而不是單純的認讀單詞。

  二、 說教學目標:

  英語課程規範為旗幟鮮明的提出“以培養同學的創新精神的實踐能力為重點,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作為一個英語教師,必需明確英語教學的目的的就是培養同學用語言進行交際的能力。教學的主要任務不是積累知識,而是發展思維。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更主要的是設法結合同學的生活實際發明交際活動的情景,以增強同學學習英語的興趣,使他們能積極參與言語實踐活動。因此,基於以上觀點對知識傳授、能力培養、思想教育三者統一的要求在分析教材的基礎上我擬定這節課的教學目標為:

  知識目標:

  1、能聽、說、認讀friend, long hair short hair, stong, quite, thin等單詞和片語。

  2、能聽懂、會說My friend is strong/thin。 He has short/long hair/big eyes/small mouth並能在實際中運用;

  能力目標:

  1、培養同學的英語聽力和用英語說話的能力。

  2、培養同學的語言創新能力。

  情感目標:

  1、培養同學的合作意識和競爭意識。

  2、對同學進行關心朋友,朋友間要互相協助的思想教育。

  說教學重、難點:

  重點:描述人物相貌特徵的詞彙。

  難點:quiet的發音。

  三、 說教法、學法:

  (一) TPR活動法

  用TPR活動法生動愉快地讓同學適應上課,開始進入狀態,同時更是一個對以前的學習內容的複習,為下面的學習內容做鋪墊,為同學展開新內容提供知識基礎,也為課堂氣氛增色不少。

  (二)詞不離句、單詞與句子教學相結合:每一個單詞或片語出現後作相應的運用,以和替換練習,這是一種語言的內化和發明過程,使同學更易接受和理解單詞,並有利於單詞的運用以和接下來的會話教學。

  (三)小組學習法:每四、五人一組,在互動中互相啟發發生思維的碰撞,同時注意保證每個同學都有機會參與學習、而培養同學和夥伴合作的意識和戰略,提高人際交往能力。同學也在獨立與合作的交織中調控了自身的學習,變得自信、自強。

  (四)練習法:最後設定一個讀短文和寫的練習,讓小學英語從聽說走向聽說讀寫,為以後的“寫”做準備。

  (五)競爭教學法:本節課中兩大組竟賽描述My friend。 可以激發他們的積極性,使他們將注意力高度集中在所學內容上,提高學習效率。

  四、說教學過程

  本堂課我大體上分為四大塊;

  (一)熱身和複習

  佈置Let’s do 和 Look and say 。

  這一過程既是同學複習舊的語言知識,為下一步學習作好鋪墊,也是透過TPR活動讓同學把所有的注意力集中到課堂中來,為英語學習發明了一種良好的氛圍。

  (二)新課出現

  1,運用複習中的舊知引出新知,long hair ,short hair。同學容易接受和理解,並和時運用。In our class。 Who has long hair ?。Who has short hair。?

  2,運用黑板上的人物圖形,緊接著教授strong 和 thin 透過圖片中人物的對比同學比較容易理解,並和時運用。Who is strong? Who is thin? 用同學身邊的人使同學說得親切,熟悉,更易接受,易於資訊的接受和生成。

  3, Let’s chant 和時鞏固新學的兩組詞彙 long hair, short hair ,strong, thin。 併為下一個單詞quiet發明一個情鏡,由大聲的朗讀轉為恬靜的場景。

  4,quiet的教學,利用場景讓同學明白恬靜的意思,再分析人物,由場景的恬靜轉入描述人物的文靜。讓同學逐個理解,並注意發音。讓同學看清教師的口型再讀,突破難點。

  5,聽錄音,同桌共找,後再跟讀

  聽音共找是比試,以促進其認真聽並且積極辯音,又能讓同學自覺做到眼、耳、手、腦共到,跟錄音則是讓同學接觸到有英語外鄉味道,較純潔的語音,模仿地道的語言、語調。這對與我們這些沒有在大的語言環境中學習語言的同學來說非常必要,特別是教師自身在這方面有欠缺,更應讓同學多聽錄音。

  (三)趣味操練

  趣味操練以My friend為主線來佈置:

  ①描述教師的朋友(看圖片),讓同學會用一個一個句子描述friend的外貌特徵。

  ②讓同學描述自身的friend,由一個個句子提升到幾個句子或是一小段話。經過小組討論,相互交流,合作學習,學會說一段話。

  ③再由說一段話過渡到閱讀並理解一段話(四年級的同學還比較好動,注意易分散,愛表示自身。希望得到老師的認可和褒揚,而競賽是最能引發同學的興趣,發揮同學學習的主動性;使他們的注意力始終集中在課堂上,同時也培養了同學的合作競爭意識)所以在操練時始終結合分大組“競賽”激勵同學來說,大膽的表述。

  (四)鞏固和延伸:

  ①準備了一個寫的練習,選用詞彙,寫全短文〈發揮同學的創新精神,給同學一個展示自身的舞臺,更是為以後的寫作作準備,真正落實英語教學的聽、說、讀、寫〉。

  ②描述自身的家人,擴大所學詞彙運用的方面,使同學更好的在生活中運用詞彙。

  這就是我本堂課的全部內容和設計意圖,希望各位老師給我多提珍貴的意見。

小學說課稿 篇2

  《我有一雙明亮的眼睛》是九年義務教育小學品德與生活教材第一冊中第三單元《健康生活每一天》中的第二課。根據大綱的安排,這一課的主要內容是讓學生體會眼睛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瞭解正確的用眼常識,養成愛護眼睛的良好習慣。一年級學生年齡小,好奇心強,思維特點介於感知和具體形象之間。根據以上分析,我是這樣確定這一課的教學目標的:

  1、體會眼睛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對盲人以及其他患有眼疾的人表現出初步的同情心。

  2、瞭解正確的用眼常識,知道不良的用眼習慣對眼睛可能造成的損害,養成愛護眼睛的良好習慣。

  根據教材的編寫意圖,本課的教學重點是體會眼睛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瞭解正確的用眼常識和不良的用眼習慣對眼睛的損害。教學難點是養成愛護眼睛的良好習慣。怎樣讓學生輕輕鬆鬆獲得知識,在快樂中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呢?我認為關鍵在於感知體驗,寓教於樂。

  在教學過程中我採取感知體驗為主,設計大量學生體驗活動,不斷讓學生感受眼睛的重要性,及時調控課堂氣氛,從而喚起學生對眼睛的重視,誘發他們的學習動機,能積極主動地去思考、理解教師講授的學習內容。我還結合愉快、對比等多種教學方法,去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真正做到樂教於學。同時,我重點指導學生掌握和運用歸納、對比的學習方法,鍛鍊學生的觀察、說話和思維能力,培養他們的創造性思維。

  根據本班學生的心理年齡特點,我精心設計了以下幾個活動:

  活動一

  1、師出示謎語:上邊毛,下邊毛,中間有顆黑葡萄,有它可以看書報,有它可以看世界。

  生猜謎底(眼睛)

  2、教師:眼睛在人們的生活中有什麼作用?

  學生聯絡生活實際說說眼睛的作用。

  3、體驗活動

  ①找一名學生上臺蒙著眼睛畫一張笑臉,說說畫時的感受。

  ②另找一名學生在蒙著眼睛在教室裡走一圈,說說走時的感受。(師輔助)

  ③全體學生在紙上寫出自己的姓名,要求寫得端正、規範。再閉上眼睛寫一

  次,對比兩次的不同,體驗沒有眼睛的不方便,全班舉手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

  [如何引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呢?課的開頭我設計了“猜謎語”這個低年級學生喜聞樂見的遊戲,讓學生猜想,這樣一來,就像磁鐵似的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上來,使他們對這堂課充滿了好奇心。接著我讓學生進行體驗活動,真正感知體會到眼睛的重要性,沒有了眼睛做什麼事都不方便。]

  活動二

  1、師:同學們剛才已經體會到沒有眼睛的不方便了,不過,你們才體會了幾分鐘,卻有一種人要一輩子體驗眼睛看不見東西的痛苦,你們能猜出來他們是誰嗎?(猜:盲人)

  2、師:你們能幫助他們嗎?課件出示盲道、殘疾人專用廁所等圖片資料。

  [設計這一活動,其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同情盲人及眼部有疾病的人,並願意幫助他們。培養學生的同情心,鼓勵學生去幫助那些有困難的人。]

  活動三

  1、學生說說在生活中如何愛護眼睛呢?

  2、課件出示:小朋友們這樣做對嗎?為什麼?長期這樣下去眼睛會怎麼

  樣?(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交流)

  3、在平時生活中還應該注意些什麼?

  4、課件出示判決題:這幾個小朋友在平時做到了愛護眼睛了嗎?假如你

  是眼睛,你想對你的小主人說些什麼呢?並演示如何改正壞毛病。

  5、眼睛很容易受到傷害,這幾個小朋友這樣做會造成什麼後果?(小組裡討論,然後在全班交流。)

  [這一活動的設計主要是讓學生了解正確的用眼常識,知道不良的用眼習慣對眼睛可能造成的損壞,養成愛護眼睛的良好習慣。]

  活動四

  1、課件出示護眼歌,宣傳用眼衛生,預防近視。

  護眼歌

  人體眼睛是件寶,

  生活學習離不了,

  保護視力我牢記,

  眼鏡不會把我找,

  手不揉眼講衛生,

  紅眼沙眼得不了。

  2、提議:上了一堂課了,眼睛也有些累了,讓眼睛休息片刻,我們一

  起來做眼保健操吧!

  3小結:眼睛是心靈的窗戶,讓我們從現在起,養成愛護眼睛的好習慣,

  讓每一個人都有一雙明亮的眼睛。

  [本環節的設計使學生知道了眼睛很重要,要保護眼睛就得注意用眼衛生,每個人都要養成愛護眼睛的良好習慣。]

  發給每個人一張卡片,你能看明白上面的內容嗎?請你把它貼在寫字檯

  前,每天做到哪項,就在哪一格里獎勵自己一隻漂亮的眼睛,下個星期請你

  己畫一個表格,提醒自己,一直堅持到期末,看看誰的成果多。

小學說課稿 篇3

  說課內容

  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七冊略讀課文《20xx年的一天》。

  設計理念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教學應以學生自讀自悟、自學探究為基礎,運用合作、互動的學習方式,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架設生活與教材的聯絡橋樑,充分挖掘語文學習資源,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關注學生的內心感受,注意培養學生對事物的正確情感態度。

  ★讓學生在民主的氛圍中學習,在自讀自悟、互動交流中初步瞭解人類的破壞是環境汙染的重要因素,並且要為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儘自己的力量。

  教材分析

  《20xx年的一天》是一篇想象未來的日記。課文假想了30年後人們的生活環境:出門要穿抗輻射服,還要放上除臭劑。為了不受溫室效應的煎熬,要坐上宇宙飛船到太空的特殊學校去上學。那時,水汙染嚴重,以致於水中很難找到魚。時常還要躲避酸雨的襲擊。所有這一切都告誡人們:人類如果不斷破壞地球環境,就會失去美好的`生活。教材充分體現了語文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學情分析

  四年級學生對周邊的事物產生有著濃厚的興趣和強烈的學習願望,但還不能自主地從生活中進行學習,並把語文知識用於生活中。在學習方式上,能與他人合作,願與他人交流。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瞭解課文的敘述順序和主要內容,知道作者所想象的30年後地球汙染的情況。

  過程與方法目標:在互動學習方式中,促進學生的整體發展性,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開啟學生的視野。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激發學生熱愛環境的情感,培養保護環境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是理解課文內容,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養成寫日記的習慣。這是語文工具性的體現。教學難點是瞭解地球有哪些環境惡化,從而增強環保意識,使學生的感知轉化成實際行動,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提高自身的素養。

  教法學法

  基於本課是略讀課文,根據學生已有的學習能力,以及本課的教學目標,在課前,我發給學生一張自學建議卡(幻燈片)。1、日記中講到哪些環境惡化的情況?2、作者寫這篇日記想告訴我們什麼?3、理解重難點詞語,不理解的,請把它寫在方框裡,留待小組交流。4、提出不理解的問題,把它寫在方框裡,留待小組交流。所以本課的學法是以自學和小組交流討論為主,而教師主要透過課件演示以及師生間的互動交流,為學生營造一個和諧的氛圍,從而激發學生的內在情感和環保意識。

  教學程式

  一、激趣匯入,讓學生的情感萌動。

  在教學開始,我由12月12日的一段新聞匯入新課。敦煌月牙泉的現狀使學生意識到地球環境正在發生的鉅變。隨後,師生之間交流了課前收集到的生活周圍環境情況的資料,將學生的視線轉移到自己的生活圈子,大到城市的環境汙染,小到北大橋的河水變化。之前新聞的視覺衝擊加上學生自己的生活體驗,使學生產生了環保的萌動情感。緊接著,我以一句“如果人們還不停止破壞環境的雙手,我們的地球媽媽會變成什麼樣子?今天我們就一起乘坐模擬時空機器到20xx年去看看”匯入新課。

  該環節透過教師收集的資訊和學生所見所聞之間的互動交流,首先為學生營造了一個和諧的互動空間,而教師只是一個參與者。透過師生之間的互動,讓學生明白環境汙染不是幾個地方几個人的事情,而是全球面臨的共同問題,宏大的主題從平凡中拉開。既培養學生收集資訊和處理資訊的能力,又有效地開發語文資源。同時將學生的情感自然地過渡到課文的文字中來。

  二、自讀自悟,學生的情感在文字中湧動。

  當學生的情感成功地遷移到文字中來的時候,“讀”是表達、宣洩學生情感的最佳方式。在學生讀課文的過程中,瞭解課文描述的未來一天的生活情形。課上學生採取了多種朗讀方式,有自讀、自由分段朗讀等。在這一環節中,我積極參與到學生的朗讀中去,和學生一起配合分段朗讀,實現和學生真正意義上的平等,看著學生專注的神情,我知道,學生已經完全進入了課本,在用心感悟。

  三、小組討論,學生思想的交鋒。

  這一部分教學主要是以小組為單位,在組長的組織下,將自學的結果相互彙報、討論、交流。在這個過程中,每個學生都有暢所欲言的機會,思維的火花相互碰撞,容納別人意見的同時,虛心接受別人的批評,評分員根據每個人的表現作出評價。小組討論的目的是在小組合作互動的氛圍下,解決自學建議卡中的前兩個問題:日記中講到的環境惡化情況和作者的寫作目的,把握文章的重點內容。同時梳理小組內解決不了的問題,留待全班交流。這是一種由學生獨立獲取知識和資訊的活動,旨在培養學生的認識能力和自學能力。

  對於學生提出的疑難問題,我沒有采取簡單講授的方法,而是採取全班討論的形式,利用群體的智慧、群體的思維,相互作用,相互啟悟,產生群體思維效應,而在這一過程中我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在討論食品店為什麼改名時,引導學生抓住“加重”“簡直比找金礦還難” 等詞語,透過談理解,說感受,練朗讀等方式,體會水汙染帶來的嚴重後果。同時,我也是學生學習的顧問。有的學生提出“酸雨”“溫室效應”是什麼?學生在自己課前收集資料的基礎上發表自己的見解,我只是對一些使用不恰當的詞語予以糾正,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成功的喜悅。

  四、品讀課文,學生情動於此。

  在理清順序,掃清字詞障礙後,開始細緻地品讀課文。當學生帶著懷疑、惋惜的語氣讀出“人類在糟蹋了地球之後,還會有美好的環境嗎?”時,我知道學生的環保情感已被激發出來。於是我趁熱打鐵,組織學生彙報交流社會調查的情況。在課前讓學生進行了一次社會調查(幻燈片)。1、我們周圍破壞環境的行為有哪些?2、這樣做會給環境帶來哪些影響?3、有哪些改進的方法?30年後的地球環境令我們擔憂,而社會調查的結果也在為我們敲響警鐘,我們也是破壞地球環境的一分子,保護環境應該從我做起。這時我出示了一組環境汙染的圖片,給學生的視覺效果以震撼,同時深刻認識到保護環境是每個公民的責任。

  五、設計廣告語,保護環境我心在動。

  這一環節是本課的昇華。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設計一條環保廣告語,提醒人們保護環境。各小組的方案出來之後,師生共同從中選取一條比較好的作為班級環保口號,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