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下冊語文《海底世界》說課稿範文(精選19篇)

三年級下冊語文《海底世界》說課稿範文(精選19篇)

  作為一名老師,常常需要準備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要怎麼寫好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三年級下冊語文《海底世界》說課稿範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三年級下冊語文《海底世界》說課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海底世界》是蘇教版第六冊的一篇說明文。簡潔、生動的語言,清楚的條理,是這篇文章的特點。它從海底動物、海底植物和海底礦藏三方面介紹了海底的有關知識,激發了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和探索大自然奧秘的興趣。

  本文文質兼美,各自然段行文結構相似,特別是第三自然段是典型的圍繞中心句展開敘述,是對學生進行習作訓練的好教材。

  二、教學目標、重難點

  針對三年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材特點,我將教學目標定位在

  1.知識目標:學會本課的生字,能理解詞語的意思;認識一些海底生物,瞭解一些海洋知識。

  2.能力目標:學會圍繞中心寫一段話。

  3.情感目標: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和探索大自然奧妙的興趣。

  教學的重點是:引導學生認識海底生物的特點,瞭解海洋知識,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

  教學的難點是:學會圍繞中心寫一段話。

  教學課時:二課時。

  三、教法、學法

  現代教學論認為,教師的作用不單是“資訊源”,更重要的是學生學習活動的調空器,教師應為學生的學習導向、導法、導練、導學,以民主的教風和循循善誘的技巧,把學生引到一種想學、愛學、會學的境地。為此,針對本教材的特點,我從情景教學入手,先從形式到內容,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再從內容到形式,使學生學會如何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思想。最終獲得知識、情感和能力三豐收。本課的教學設計就體現出以下幾個特點:

  (一)注重情境的教學

  情境教學法能牢牢把握和促進兒童發展的動因——情感,展開和推進教與學的雙邊活動,使教學收到最最佳化的效果。本教材是一篇適宜於進行情境教學的好文章,而且也只有透過情境教學,才能使學生感受到海底世界的奇妙,激發出他們探索大自然奧秘的興趣。為此,我設計了以下幾個情境教學的環節:

  ①以錄象匯入課文,教師又以帶有啟發性的問題,誘發學生學習課文,探索奧秘的興趣。

  ②動畫、聲音的及時展示,再現了課文的情景,變具體為生動,變抽象為具體,讓學生感到自己彷彿置身於海底世界,對大自然的喜愛得到了進一步的昇華。

  (二)注重學法的指導

  成功的語文教學策略應該體現以學生為主,以自學為主,以訓練為主,達到“教是為了不教”這一教學宗旨。因此,根據本教材的內容及其結構特點,我設計了一系列的學法指導訓練環節:

  ①採用指導讀第二自然段——師生共讀第三自然段——獨立學習第四自然段的遷移教學方式,使學生學習說明文“一找、二劃、三讀、四說”的閱讀方式。

  ②對於長句的教學採用了“讀範句——照句式寫分句——連起來變長句”的訓練方式。

  ③注意課堂上學法的及時梳理和小結,讓學生明確並掌握學法的步驟。

  (三)注重讀寫的結合

  葉聖陶先生曾說過:“閱讀是什麼一回事?是吸收。……寫作是什麼一回事?是表達。……閱讀和寫作,吸收和表達,一個是進,從外到內,一個是出,從內到外。”這兩者是緊密聯絡,相輔相承的。在學生理解了課文表達方法之後有針對性地設計一定量的片段練習,實現學寫遷移,是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一種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

  在本課第三自然段的教學中,我先透過一找、二劃、三讀、四說,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明白後五句是圍繞第一句“海底動物各有各的活動特點”來寫的。然後再請同學們圍繞“預防非典,大家各有各的辦法。”寫一段話,這樣“就文取材”的說寫訓練,提高了閱讀教學中寫的密度和語言文字訓練的強度,同時充分發揮了文字的作用,使其成為一種有效的作文教學途徑。

  四、教學過程的設計

  (一)匯入激趣。

  ①“海”,組詞。

  ②你對海有什麼瞭解?

  同學們的知識真豐富。那你可知道,海底世界是什麼樣的嗎?(播放錄象)

  今天就讓我們跟著課文《海底世界》一起去遊覽一番。

  (二)精讀課文第二自然段。

  ①當海面上波濤洶湧的時候,海底……。再大的風浪,……。那麼海底是否一點兒聲音沒有呢?

  ②你從哪兒知道的?

  ③是的,海底是有聲音的,因為小動物們在……。竊竊私語是什麼意思?你能用動作或一句話來解釋一下麼?你能用“竊竊私語”說一句話麼?

  ④讓我們帶上特製的水中聽音器聽一聽。你聽到了什麼聲音?(導讀)

  ⑤你為什麼讀得這麼小聲?

  ⑥其他同學你們也來試一試。自由朗讀這一句。指名朗讀。

  ⑦剛才同學們讀的這些,都是寫海底動物的什麼呀?找找看,有哪些模仿聲音的詞?

  ⑧句子的最後用上省略號,說明什麼?

  ⑨你猜一猜,海底動物還會發出哪些聲音,用“有的.像……一樣……”的句式來說一說。

  ⑩請你把這些句子連成一段完整的話:“如果你用上特製的水中聽音器,就能聽到各種各樣的聲音:……”

  (三)師生共讀課文第三自然段。

  過渡:多麼可愛的海底動物,你認識他們麼?

  ①觀察插圖,同座互相指一指你認識的海底生物。請同學上來介紹。

  ②那這些海底動物是怎樣活動的呢?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第三自然段,想一想,它是圍繞哪句話寫的?

  ③默讀課文,用“——”畫出課文中介紹的海底動物。

  ④找出你喜歡的動物,讀一讀介紹它的句子,想一想它的活動特點是什麼?(學生回答哪個動物,就出示哪個動物的動畫)

  ⑤這一自然段透過六種動物的活動方式說明了海底動物各有各的活動特點。

  ⑥齊讀課文第三自然段。

  ⑦請同學們圍繞“預防非典,大家各有各的辦法。”寫一段話。

  ⑧想一想你可以寫哪些人的方法。提示:醫務人員……老師……同學們……

  ⑨總結學習方法:找中心句——劃出圍繞中心句寫了哪幾個方面——讀句子——用自己的話說特點

  (四)學生根據學習方法自學課文五自然段。

  ①學生自學

  ②集體交流,出示檢測題:

  A中心句是( )。

  B從( )和( )兩方面說明海底植物的差異很大。

  C海底植物顏色的特點是( ),形態的特點是( )。

  (五)師生共讀第五自然段

  ①海底不僅是一個景色奇異的動植物公園,更是一個天然寶庫。這裡蘊藏著豐富的……

  ②學生可以自由補充自己知道的知識。

  六、總結課文

  海底有這麼多可愛的動物,美麗的植物,還有這麼豐富的礦物資源,海底真是個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世界。其實我們人類對海洋的瞭解還只是冰山一角,包括人們對宇宙的瞭解也是如此,大自然裡還有很多很多的奧秘等著我們小朋友去發現、去研究呢!

  (七)板書設計

  ① 23 海底世界

  景色奇異閃閃發亮

  竊竊私語 美麗的世界

  動物 多

  物產豐富 植物 奇

  礦物 豐

  這個板書出現在第二課時,幫助學生總體把握課文結構。

  ② 海底動物 的 活動特點

  海參 爬行緩慢

  梭子魚 遊動快速

  烏賊、章魚 後退

  貝類 自己不動

  深水魚 會發光

  這個對應式板書在學習第三自然段時形成,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課文,同時明白如何圍繞中心寫一段話。

  三年級下冊語文《海底世界》說課稿 篇2

  1問好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我是語文組6號考生。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海底世界》下面開始我的說課。

  2總括語

  根據新課標理論,我將以教什麼,怎麼教,以及為什麼這麼教為設計思路。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法學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等幾個方面進行說明。

  3教材分析

  教材是教師進行教學的主要依據,是學生獲取知識的重要來源。首先我對本節教材進行一定的分析。《海底世界》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主要講述,作者透過描述海底聲音,海里的動物各有各的活動方法,海底植物的差異性和海底礦藏等幾個方面,向我們介紹了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海底世界,激發了學生熱愛自然,探索海底世界的興趣。

  在教學過程中瞭解和研究學生是上好一堂課的基礎。就要求教師不僅要分析好教材,還要把握學生的實際情況。這樣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接下來我將對學情進行分析。

  4教學目標

  根據《課程標準》的具體要求,結合教材,本著面向全體學生,自主發展的原則,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一:知識能與能力目標:學生掌握竊、私、屬等生字詞。並且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學生透過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的方法。能夠提升分析段落結構及句式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體會作者對海底世界的喜愛之情,激發探索海底世界的興趣。

  基於以上三維教學目標的確立,我將本節課的重難點劃分如下。本節課的重點是朗讀課文,並掌握本節課的生字詞,瞭解海底世界景色奇異和物產豐富的特點。教學過程中的難點是由學生體會作者對海底世界的喜愛之情,激發學生探索海底世界的興趣。

  5學情分析

  光對教材的分析還不夠,因此我將對學生進行學情分析。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學生的已有的知識結構和認知水平,是教師授課的依據與出發點。我所面對的七年級學生正處於青春期,情緒會出現波動,有時相當激烈、粗暴甚至失控,有時情緒高漲、熱情洋溢,有時又消極低沉、孤獨壓抑。情緒的偏差可能會導致行為的偏差。幫助青春期學生正確認識情緒、學會積極面對情緒,塑造健全的人格顯得尤為重要。

  6教學教法

  葉聖陶認為: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同時我為了實現既定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將採用講授法,提問法,任務驅動法等方法相結合的方式開展我的教學。為了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引導同學們採用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方法來學習。

  7教學過程

  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為了更好的完成教學目標,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我將透過匯入、新授、鞏固、小結以及作業等5個環節來展示我的教學過程。

  匯入

  好的匯入,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的吸引住。因此在上課伊始我將以這樣的方式進行匯入。同學們,你們假期的時候有沒有去過海邊呢?嗯,我聽到同學們都說去過,那哪位同學願意來分享一下大海是什麼樣的呢?嗯,好,請最後排高個子的男生你來分享。哦,他說大海一望無際,看不到邊際,有輪船,有海鷗,還有許許多多的貝殼,可漂亮了。好,這位同學說的非常棒,語言表達能力真不錯。那麼你們想想,我們剛才只看到了大海的表面以及它周邊的事物,那我們的海底又是怎麼樣的呢?好,今天老師就帶著大家一起去《海底世界》遊玩,好不好?透過提問式的匯入方法,不僅可以引起學生的注意,還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新授

  首先,我會請同學們朗讀課文。在朗讀過程中掌握竊、私、屬等的生字詞,讀準字音認清字形。在這一環節中,我將會採用不同學生的範讀和集體朗讀的方式,來檢查他們對字詞的掌握情況。

  透過這樣的方式,不僅可以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而且還能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其次,我將引導學生再次朗讀課文,並讓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思考這篇課文主要分為幾部分,在這一環節中,我將採用問答的形式來啟發學生理解主要內容。透過問答的形式啟發學生得出這篇課文主要分為海底世界的環境,動物,植物,礦藏,等幾個方面呈現了海底世界的景色奇異,物產豐富。

  最後,引導學生深入研讀課文,並思考以下幾個問題:

  1、第1段用了什麼句式?有什麼作用?

  2、課文第3~5自然段在結構上有什麼特點?關於這一部分,我將採取小組合作討論的方法,引導學生思考。全班共分為6個小組,每組6人討論時間為5分鐘。時間到後分別請小組代表來發言。從而總結得出,第1段用了提問的形式引出主題。課文3~5自然段在結構上是總分結構。整篇課文以總分總的結構呈現,顯的整個文章結構清晰,並且透過體會作者對海底世界的喜愛之情,激發學生探索海底世界的興趣。

  透過這樣的安排,層層遞進,不僅可以使學生掌握字詞,理解字義,還能提升學生團結協作能力,瞭解事物的能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孔子說: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當引導學生再次以開火車的方式朗讀課文。從而加深對海底世界的認識。新疑獨特的鞏固練習,不僅可以使學生鞏固所學知識,而且更能夠激發學生,探索大自然的興趣。

  小結

  在課程即將結束時,我會帶領同學們一起回顧今天所學內容。以此培養和鍛鍊學生的歸納總結能力。並且掌握了本節課的生字詞,以及瞭解了文章大意,以及段落結構和句式。

  作業

  請同學們課下搜尋關於海底世界的相關的影片分享給大家。這樣的作業形式,不僅使學生鞏固新知,而且能鍛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上是教學過程的呈現。

  8板書設計

  最後講一下我的板書設計,我的板書主要分為左中右三個板塊,左板塊寫本節課的生字詞,中間部分黑板最頂端寫本節課的標題,中間寫本節課的新授內容,右板書主要是用於練習,我的板書簡單明瞭,直觀易懂,清晰的展現了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以及行文脈絡。可以讓學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本節課的知識。

  以上是我說課的全部內容,謝謝各位考官。

  三年級下冊語文《海底世界》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海底世界》是九義教材六年制小學語文第五冊第四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這是一篇科普知識性美文。課文以生動、有趣、準確、形象的語言為我們展示了一個神奇美麗的海底世界。文章雖沒有華麗的詞藻,也不見雕琢的痕跡,但卻以自然流暢的語言為基調,給人以親切、熱情的感受。透過這些文字,我們不難體會到作者對生命、對整個大自然的熱愛。

  全文共有7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緊扣課題提出問題:“你可知道,大海深處是怎樣的嗎?”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第二至第六自然段是文章的重點部分,針對上文提出的問題,具體、生動、有序地描述了海底的光線、聲音、動物、地貌、植物和礦藏,展現了一幅神秘有趣、色彩鮮豔、生動活潑、千姿百態的海底世界圖。最後一個自然段是對全文的總結,指出“海底真是個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世界”,給學生留下一個整體、深刻的印象。

  二、說教學目標

  透過本課教學,引導學生了解海底是個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世界。透過多樣化表達,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和蒐集資訊、處理資訊的綜合實踐能力。透過對課文的精讀品味,激發學生熱愛自然、探索自然奧秘的興趣。因此,教學重點為:瞭解海底世界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特點。教學難點是:學習作者怎樣把海底動物種類繁多、活動有趣寫具體的方法。

  三、說教學物件

  三年級學生經過兩年多的學校生活,已初步形成了主動識字的意識和習慣,逐步養成了課外閱讀的好習慣,對自己感興趣的問題能積極地蒐集、整理相關的文字、圖片資料。同時,三年級學生接觸計算機已經有一段時間了,他們也不再僅僅滿足於這些靜止的資料,而是渴望自己去探尋。因此,我將尊重學生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慾,設計“海底世界展覽會”、“海底世界”新聞釋出會等環節,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學習,使之獲得成功的體驗,幫助他們樹立實踐創新意識。

  四、說教法

  1、情境創設法

  教師就要透過創設情境激發學生求知的慾望,充分發揮他們的主體性、積極性、創造性,使他們主動的、積極的去學習。

  《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字之間對話的過程。”也就是說,閱讀課堂是由這三者之間的互動形成的。在《海底世界》的教學中,課始情境的創設,教師是一個能激發學生思維的引導者——引導學生自己找到探究內容進行探究;當學生就“海底景色是怎樣的奇異,物產是怎樣的豐富”問題進行研究、討論的過程中,教師則是一個能欣賞學生意見的傾聽者、能積極參加小組探究的參與者;當學生呈現探究成果時,教師又是能判斷學生認識正誤的辨別者。這實質上是一個師生互動、教學相長的動態生成過程。

  《海底世界》一課著重描寫了海底世界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特點。教材雖配有插圖,但卻是靜止的,顯得很蒼白,不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於是,我將運用一套製作精美生動的動畫課件,為學生創設一個形象、直觀、和諧的學習情境。湛藍的海水、美麗的珊瑚、五彩繽紛的植物……神秘而美麗的海底世界是多麼令人神往!當這些美妙神奇的東西直觀地展現在學生面前時,一定會引起他們在情感和心理上的共鳴。這樣,既加深了學生對海底世界的瞭解,又激發了他們學習課文,積累語言的興趣。學生置身於這樣一個特定的環境中,強烈地感受著海底世界的神奇美麗,一定會加深對具體情境的體驗和領悟,使認知和情感更加協調地發展。因此,情景創設法將貫穿整個教學過程的始終。

  2、自主探究學習法

  在語文教學中,還要為學生營造一個自主學習的環境。放手讓學生自己去讀書,主動地融入到閱讀情境中去,要解放學生的大腦,解放學生的四肢五官,要在課堂與生活之間架起一道彩虹。要讓他們“走出”課堂,“跳出”文字內容,愉悅地進入自我學習中,豐富自身感受,從而自覺地運用語言,積累語言。因此,我設計了自由分組、小組討論、組間競賽等學習方式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學習。這樣既有利於學生馳騁想象,極大地滿足了學生抒發內心情感的需要,有迎合了學生之間精神交往的需要;既使學習與學生生活經驗得到了結合,又實現了學生對現實生活的不斷超越。因此,自主探究學習法是這節課的另一個主要教學方法。

  3、突破重點

  本課教學重點之一就是了解海底世界景色的奇異,但這比較抽象,離學生的生活實際較遠。學生難以理解海底動中有靜、黑中有亮、靜中有聲的奇異景色,學起來也比較枯燥乏味。為了便於學生充分了解海底世界的景色奇異,我創設了和諧生動的教學情境,即透過動畫課件讓學生親自去領略一番。

  (1)進行海面和海底的對比。利用動畫課件先後演示海面的波濤澎湃和海底的悄然無聲,並分別提問:這樣的景象可以用什麼詞來形容?這樣,學生不僅理解了“波濤澎湃”和“寧靜”的詞意,還體會到了大海動中有靜的奇異之處。

  (2)感受黑暗深海中的點點星光。利用動畫課件假想一名小潛水員,隨著潛水深度的增加光線越來越暗,最後是一片黑暗。滑鼠點選光點會變成有發光器官的深水魚。這樣,學生對海底黑中有亮的體會一目瞭然。抽象乏味的科學知識變得形象直觀、富有童趣,還激發了學生繼續探究的興趣。

  (3)傾聽海底動物的竊竊私語。利用動畫課件演示一個插入海底的水中聽音器,並配有各種聲音,同時提問:你彷彿還聽到了什麼聲音呢?誰能模仿課文的說法運用排比的方法把同學們說的這些聲音連起來。這樣的方法,學生不僅親耳傾聽了海底奇妙的聲音,還在表達的過程中培養了想象力、創造力,並透過模仿課文的說法理解了比喻、排比這些修辭手法的好處,真可謂一石三鳥。這種實踐性練習,使學生覺得親切自然,很好地淡化了訓練意識,消除了學習與生活的界限,激發了學生主動參與實踐的熱情。

  4、突破難點

  本課的教學難點是學習作者怎樣把海底動物種類繁多、活動方式有趣寫具體的方法。我主要採用情境創設與自主學習相結合的方法來突破這個難點的。

  對於小學生來說,單純的語言文字訓練比較枯燥乏味。因此,我根據三年級學生年齡特點,具體設計了讀、看、說、演四步教學法來突破難點。旨在讓學生在輕鬆的氛圍中主動獲取知識,培養能力。

  一讀:這段文字淺顯易懂,不需過多講解、分析,因此,我重在調動學生讀書的積極性,讓學生熟讀成誦,在讀背中領悟語言,積累語言。

  二看:透過動畫演示各種動物的活動方式直觀感受活動方式多、有趣,為下一步的說做鋪墊。

  三說:引導學生自由發言,充分交流,談出自己對海底動物種類繁多、活動方法有趣的體會,從而領悟到課文采用的是列資料、做比較、打比方等寫法把海底動物種類多、活動方式有趣寫具體的。四演:讓學生自己上臺表演是激發學生讀、看、說興趣的引子,又是對學生練讀、練觀察、練說效果的檢驗。這四步學生動了口、動了眼、動了腦、又動了手,循序漸進,步步落實,使語言文字訓練落到了實處。

  五、學法

  “讀一讀,找一找”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了解課文內容,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教會學生自主學習;其次,“感情朗讀”能夠讓學生在讀中領悟出海底景色的奇異,培養學生的美感意識;“形象表演或者聲音模仿既是對抽象文字的具體反應,又是培養學生其他能力(比如表演能力)的一個契機。

  六、教學過程

  (一)播放課件,談話匯入,激趣探奇。

  透過欣賞海底世界,再提出疑問,看完影片之後,你們想說些什麼?從而揭題,並齊讀課題。

  (二)、理清思路,檢查預習

  初步感知課文內容,引導學生找出文章的中心句,弄清課文的主要內容,理順文章結構,理清課文思路。

  (三)精讀課文,理解內容

  1、學習二、三自然段:以讓學生動手劃一劃,交流,感悟,模仿、指導感情朗讀等方式,抓住重點句段“海面上波濤澎湃時,海底依然寧靜”,“陽光射不到海底,水越深光線越暗,500米以下就全黑,在這一片黑暗的深海里卻有許多光點像閃爍的星星,那是有發光器官的深水魚在遊動。”“海底的動物常常在竊竊私語。”的理解,體會海底黑暗之中有亮光,寧靜之中有聲音,的奇特、美麗。並指導學生用不同的方法理解詞語“依然”“竊竊私語”的意思。

  2、學習四、五、六自然段:用“讀一讀,找一找,說一說,演一演”等方式,引導學生了解海底動物多,植物多,礦產多,從而體會海底世界物產豐富。指導學生以動物的身份介紹自己的活動方式,並輔以多媒體動畫幫助學生形象感知,讓學生了解到海底動物的活動方法多種多樣,體會景色的奇異。

  (四)、欣賞品味,深入理解

  媒體演示:“海底世界”影片,使學生對海底有更深的瞭解。

  學了課文,看了那麼多的資料,這時你想說什麼?

  (五)動手實踐,拓展延伸

  這節課我們跟隨作者暢遊了神奇的海底世界,你心目中的海底世界是個怎樣的世界呢?課後透過上網,查閱書籍資料,從媒體上收集更多的海底的知識,讓我們一起辦個“海底世界”的展覽。

  七、說板書

  板書是執教者教學過程的體現,它分為板書什麼和怎樣板書兩部分。我們設計的板書是抓住文章的主要內容、文章結構、寫作順序來板書的。

  這樣的板書設計,條目排列有序,內容層次分明,形式簡潔大方,它既概括了本文的知識要點,又體現了文章結構、寫作順序和本堂課的教學軌跡,將海底世界的特點一目瞭然的展現在學生面前。清晰的體現了作者由景到物,由總到分再到總的寫作思路。在教學中,這樣的板書能引導和控制學生的思路,幫助學生理清教材知識結構,有利於學生形成。

  三年級下冊語文《海底世界》說課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教學內容:《海底世界》是人教版美術教材第四冊第六課的課題。本課題主要透過讓學生欣賞海底世界圖片和學生優秀作品等,使學生對色彩有了初步的視覺感知,進而認識冷色。並引導學生展開想象,運用色彩對海底世界進行大膽的創新描繪,促進學生個性化的發展,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表現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學目標:

  根據教學大綱:逐步培養學生認識各種色彩,學會運用冷色的要求和學生的年齡特點以及實際認知水平等情況,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為:

  (1)、認知領域:初步感受和認識冷色,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造型能力。

  (2)、操作領域:學會運用大面積的冷色表現美麗的海底世界,培養學生的動手和表現能力。

  (3)、情感領域:讓學生在學習中受到美的薰陶,增強學生保護生態的意識,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三、教學重、難點:

  由於本課的教學目標已經明確,那麼知識點自然就凸顯出來了,那就是認識和運用冷色。因此我擬定:

  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感受和認識冷色,運用大面積的冷色表現大自然中的美。

  但是,我們的施教物件是年齡較小的小朋友,他們對事物的理解和對知識的掌握程度都會相對的弱些。考慮到以上因素,我將教學難點定為如何引導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並能運用冷色描繪美麗的海底世界。

  四、學情分析:

  二年級的小學生對一切新奇的事物都很感興趣,而《海底世界》正好迎合了他們的獵奇心理,在這片豐富多彩、無奇不有的海洋天地裡,有著他們想知道又不太瞭解的各種東西。因此在這基礎上,教師要抓住時機,適時適度地為他們解惑,滿足他們的求知慾,進而激發他們表現海底世界的慾望。但是我們應該認識到,小學生的動手能力相對較差一些,我們可透過引導想象和教授方法步驟等手段,讓學生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中完成學習任務,期待進一步拓展和昇華。

  五、教、學法分析:

  我認為教學本課時不能夠作過多的的說教,畢竟小學生很難有耐心也不容易理解你的說教。所以我主要採用的是複習鞏固和直觀演示教學法。因為教學本課之前我們已學習了《溫暖的陽光》這一課,該課題講授的是暖色調的色彩知識,而本課學習的是冷色調的色彩知識,它們相互關聯又各有千秋。因此,透過複習可加深理解並延伸到本課,起到一個承前起後的作用。另外,這是一種動手繪畫的課題,由於年齡特點的原因,學生需要簡要明瞭的方法進行學習,也希望得到更多的時間來進行表現,而且透過演示,學生可知道如何利用手中的畫筆來表現生活中的美。因此,直觀演示教學法非常適用於本課,它讓學生一目瞭然且容易掌握。另外,學習過程中的最佳狀態是眼、腦、手並用,只要做到這三者並用,學生的學習效率自然就會得到提高。因此,我將本課的學法歸納為:看——欣賞圖片,感知冷色。想——展開想象、認識冷色。做——運用冷色、大膽表現。這樣,學生學習起來就容易多了。

  教具、學具準備:為了更好的完成本課的教學目標,我準備了海底世界圖片若干,也讓學生準備油畫棒、白紙、橡皮等。

  六、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本課時,巧妙成功的匯入是學習的關鍵,而生動正確的引導更是必不可少。因此,結合本課的知識要點和對學生的大致瞭解,我特將本課的教學過程設計如下:

  1、複習匯入,激發興趣。

  大家都知道興趣是學習的首要條件,而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則是上好一節課的前提;因此我設計了以下導語:

  同學們還記得嗎?不久前我們學習了《溫暖的陽光》這一課的色彩知識,那熱烈的暖色令我們興奮不已。同學們學得都很好、大家還創作了許多優秀的繪畫作品。大家還記得暖色有哪些顏色嗎?(紅、橙、黃等)。那麼今天我們也是學習色彩知識,但是它跟《溫暖的陽光》中的暖色有所不同,它是暖色的“對立”色——冷色。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如何運用冷色來表現海底風光,好嗎?揭示學習課題——《海底世界》,以此激起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慾望。

  2、引導觀察,感知冷色。

  在學生興趣正濃的時候,抓住時機,出示海底世界的圖片進行欣賞、引導:同學們知道嗎?在我們生活的地球上有71%的面積是藍色的海洋。而在這廣闊無垠的海洋深處的海底世界裡,還生存著各種各樣的海洋生物,它們豐富多彩,形態各異。富麗堂皇。那麼,如果讓大家用色彩來表現這個美麗的海底世界,你們會選擇哪些顏色呢?進一步激起學習熱情。引導觀察:海水——藍色,海洋生物——綠、青等。認識冷色:藍、綠、青等。然後啟示:這些顏色給人寧靜、沉寂、寒冷的感覺;像冰雪,像夜晚,像海洋一樣,讓學生進一步從客觀上認識冷色,培養了學生的審美、觀察能力。

  3、演示方法,引導創作:

  在學生已經初步認識冷色的基礎上,進一步鼓勵和引導學生大膽運用大面積的冷色來描繪海底世界,教師演示:用基本形(圓、半圓、橢圓、三角、梯形、扇形等)想象組合海底的生物形態。提出創作要求:運用冷色調進行描繪,大膽發揮想象,套用基本形表現海底世界生物。教師巡視指導。力求畫面豐富飽滿,體現出學生心中的海底世界。至此,教師再提出:讓學生到生活中去觀察各種冷色,學會用自己的所學知識去解讀生活中的所見,進而發現和表現生活中的美。

  4、作品展示與課堂總結。

  在學生創作完成以後,收集部分比較突出的優秀作品和一些相對較差的作品來展示,先讓學生來自評或賞析,鼓勵他們說出創作意圖,然後教師再作指導總結。主要從他們對冷色的運用,畫面的佈置安排以及造型能力等方面進行比較,指出它們好在哪裡,哪些不足的地方需要改進,讓學生加深理解,鞏固知識。另外,肯定和表揚優秀者,同時鼓勵相對較差的學生進行課後創作,力爭有更好的表現,讓他們重獲信心,或透過創作感受和熱愛大自然,自覺保護大自然。以此來拓展本課的教學目標,使目標得到進一步延伸。

  結束語:今天我感到非常愉快,因為我看到大家學習很認真,也創作出許多令我意想不到的優秀作品,這是我最希望看到的結果,不過大家不能因此而驕傲起來。我們應當再接再勵,更多的到生活中去觀察、去發現、去創造更多的美來,好嗎?

  七、板書設計:

  科學合理的板書設計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而且學生的認知過程也很輕鬆。考慮到本課的知識點比較集中,因此,我將板書設計如下:

  海 底 世 界

  一、感受冷色——欣賞圖片

  二、認識冷色——藍、青、綠等

  三、運用冷色——表現海底世界

  四、表現海底生物——套用基本形

  三年級下冊語文《海底世界》說課稿 篇5

  【說教材】

  這是一篇科普知識性課文,全文共七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以一個問句總領全文,激發讀者的興趣;最後一個自然段針對第一自然段的提問作答,起到總結全文的作用;中間2——6自然段具體講述了海底的景色和物產。文章生動有趣地講述了海底的奇異景色和豐富物產,以此讓學生了解海底是個怎樣的世界,感受自然的神奇和偉大,激發學生熱愛自然、探索自然的興趣,喚起學生海洋環保意識。

  【說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瞭解海底世界的奇異景色和豐富物產。

  能力目標:讓學生透過三、四自然段的學習,進行句與句之間聯絡的訓練,學習本文作者抓住事物特點,仔細觀察並運用對比、擬人、數字說明等表現方法。

  情感目標:讓學生透過對課文內容的學習和了解,激發學生探索大自然奧秘的興趣,培養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喚起學生的海洋意識。

  【說教學重點、難點】

  本文的重難點是指導理解三、四自然段句與句之間的聯絡,瞭解海底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特點。

  【說教法、學法】

  《海底世界》雖然是一篇常識性課文,但由於作者運用了多種表現方法,所以毫不枯燥乏味,反而顯得生動有趣,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課文、探索大自然的興趣,因此,本課教學時,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所掌握的知識程度、學習方法等諸多方面的因素,我設計了“激趣、範讀、重點指導、示範自學、隨文識字”的教法和“合作學習、自主探究,觸類旁通、說說、想想、畫畫”的學法。這樣設計突出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了人文主義精神。透過帶領學生對課文的深入瞭解、學習,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讓學生學習理解句與句之間的聯絡的方法,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和鑑賞能力,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以及審美意識,增進學生對海底知識的瞭解,喚起學生嚮往、開發和利用海洋的意識。

  【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匯入新課:蔚藍的大海無邊無際,有時風平浪靜,有時波濤澎湃,魚群在海中游弋,輪船在海面航行,海鷗在空中飛翔,給人以襟懷開闊的壯美,令人陶醉和嚮往。今天,老師將帶領大家去領略大海的壯闊和美麗。(稍停)海面上這麼美,可你們知道大海深處是什麼樣的嗎?請大家隨著老師的朗讀到海底世界去遊一遊。( 這時教師範讀課文。)讀完之後,指導學生觀看海底美景圖,並匯出課題:這就是今天我們一起要學習的內容:23、海底世界。(板書課題)。

  二、整體感知,理解課文

  由於本篇課文的結構是“總起——分述——總結”,所以在教學新課時,我將引導學生從整體入手,先對海底世界有一個總的認識,再從整體到部分,具體學習中間2—6自然段分述的內容,最後再回到整體認識上來。

  其具體做法是:

  (1)首先教師引導:聽了老師剛才的朗讀,並聯系剛才看到的景象,想一想:海底是一個什麼樣的地方?

  (指導學生在文中找出:景色奇異、物產豐富兩個詞。)

  (2)讓學生默讀課文,思考以下幾個問題:

  a.課文開頭是一個什麼句式?這樣的開頭方式叫----------開頭法。

  b.回答課文第一自然段提出的問題是哪一句話?

  c.其它幾個自然段分別圍繞哪兩個方面在寫?(景、物)

  d.這樣的課文結構叫:----------------------。

  這一部分的教學,要求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有針對性的去讀課文首尾兩段。其中教師應給學生講:這叫設問式開頭。這樣的課文結構是總起——分述——總結。在回答 c這個問題時及時板書“景、物”兩字,並引導學生區別“奇異與奇怪”這兩個詞。

  三、閱讀賞析,落實目標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這並不是說要貶低以至取消教師的主導作用。恰恰相反,學生主體作用的充分發揮必須依靠教師善於正確發揮主導作用。但講讀課文也並不是老師“整堂講,滿堂灌”,教師應掌握一個適當的度,導得恰當,放得適度。雖然小學三年級的學生學過一些閱讀方法,在教師的指導下學過一些講讀課文,但這些學生還處於中段學習狀態,他們的智商還有待開發,知識經驗也不豐富,不可能完全掌握學習的方向、內容和方法。因此,學習過程中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探究仍然離不開教師相應的輔導。在這一教學環節中,我是這樣做的:

  (1)談話匯入:剛才同學們說2—6自然段是圍繞景色奇異、物產豐富這兩個方面來寫的,請同學們找一找,哪些自然段是寫景色奇異,哪些自然段在寫物產豐富。

  (2)學習“景色奇異”的部分。

  讓學生齊讀2、3自然段,再回答問題:

  a.從哪個方面可以看出海底景色奇異?(黑暗卻有光點閃爍,寧靜卻有各種聲音。)

  b.課文是怎樣寫海底很黑暗的?

  “陽光射不到海底,”(黑暗的原因)

  “有許多光點像閃

  爍的星星”(以明襯暗)(板書:黑暗—光點閃爍)

  c.課文是怎樣來描寫海底很寧靜的?

  “海面上波濤澎湃,海底依然很寧靜。”(依然—依舊,對比襯托)

  “風浪只能影響到海面下幾十米深。”(寧靜的原因)

  “海底是否沒有一點兒聲音呢?不是。”(是否——是不是,設問,總領全段,承上啟下。)

  d.海底有哪些聲音?作者用了哪些表現方法?

  “竊竊私語”一詞把物當人寫(擬人),段中用了4個打比方的句子組成一組句子(排比),用了3個擬聲詞,對海底動物的聲音進行了具體描摹,給人以身臨其境的感覺。(板書:寧靜——許多聲音)

  e.寫海底很寧靜可為什麼又要寫有許多聲音呢?

  “寧靜但不是死寂”,援引古人“蟬鳴山愈靜”的手法,以聲襯景更顯寂靜。)

  小結:黑暗中有許多光點閃爍,寧靜中有許多聲音共鳴,這就是海底景色的奇異之處。

  (3)學習“物產豐富”的部分。

  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運用老師剛才指導的分析課文的方法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自學4、5、6自然段。

  列出自學提綱:

  a.從哪幾個方面可以看出海底物產豐富?

  (動物.植物.礦物)

  b.海底的動物著重寫了哪幾種?它們的活動方式是怎樣的?

  (海參——靠肌肉伸縮爬行;梭子魚——比火車還快,

  烏賊、章魚——利用噴水而後退;貝類——巴在船底……)

  c.海底有哪些植物和礦物?

  (植物:多種多樣、色彩各異)

  (礦物:煤、鐵、石油、天然氣、稀有金屬……)

  d.寫動物、植物、礦物用了哪些方法?

  (舉例子、列數字、作比較......)相機板書:(動物、植物、礦物)

  讓學生先獨自自學,再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探討出較為正確的答案,教師稍作評講。

  總結:寫海底物產豐富時,作者抓住特點,歸類分述,詳略得當,生動形象,相得益彰。

  (4)課文第四自然段。

  讓學生齊讀第四自然段,回答問題:這段話共有幾句話?每句話講的是什麼?句與句之間是怎樣進行聯絡的?從而讓學生體會句與句間的緊密聯絡,學會分析句子邏輯,並運用到自己的寫作中去。

  (5)總結全文:海底是一個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世界(板書:景色奇異、物產豐富),對人類的生存發展有著不可估量的經濟價值。浩翰的大海,佔據了地球表面的十分之七,海中生物有二十多萬種,僅海產品年產量可供三千億人食用,而地球上目前只有五十三億人,是人類的天然糧倉。陸地上的礦物按目前的開採速度,幾十年就會開採一空,而海底是個巨大的聚寶盆,已經探明的白銀有數百萬噸,黃金有一千萬噸。人類未來發展的出路,就是走向海洋。同學們,讓我們努力學習,進一步探索海洋的秘密,將來去開發海洋,造福人類!

  四、合作探究,深化主題

  任何一篇課文都是情感與載體的和諧統一。我們在教學時,要把語言文字訓練和對學生進行思想情感教育統一在教學過程中。因此,在教學中,我除了給學生介紹海底知識,還讓學生從理解課文內容入手,再配以畫面,輔以音樂,深化主題,從而引導學生熱愛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奧秘,讓學生從學習過程中去體會海洋的神奇富饒。

  (1)說說:海底美景圖及問題:海底是這樣一個風景優美,物產豐富的地方,假若你擁有了整片大海,你將怎樣去開發利用它,讓它最合理的被人類利用而不受到傷害?

  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自主討論,再選代表發言。

  (2)想想:除了課文中所述的海底美景,你認為海底還有什麼美景和物產值得我們去探索、去發現、去利用?

  (3)畫畫:假若我們以後的生活空間要轉移到海底,你將準備怎樣去營建你的新家?請把你的設計圖畫出來。

  (課後作業)

  五、板書設計

  (先出示整個板書,再在講解的過程中用有色字顯出板書順序。)

  海底世界

  黑暗 光點閃爍

  景寧靜 許多聲音

  海底世界

  動物 動態各異

  物植物 色彩各異

  礦物 種類豐富

  三年級下冊語文《海底世界》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線描畫:線描畫是用線條的變化來描繪物件及其形體結構的繪畫方式,是最古老、也是最原始的一種繪畫方式,也是我國傳統繪畫的方式之一。線描畫的繪畫工具比較簡單,可以用勾線筆、鉛筆、油畫棒、鋼筆等,利用點、線、面來進行繪畫,既可以對物象進行細緻入微地刻畫,也可以對物象進行簡單地藝術處理。既可以進行造型訓練,亦可作為藝術家表達情感的一種表達方式。

  我班幼兒在透過簡筆畫的訓練基礎上,再進行線描畫的練習,會使其繪畫的精細方面和手眼協調方面,有很大發展。不僅提高幼兒的繪畫能力。同時能提高幼兒專心做事的能力。更能激發幼兒的繪畫興趣。

  幼兒在欣賞、工程部工作總結髮現、感受線條美的同時,大膽進行創作,不僅能將幼兒零碎的經驗加以提煉,而且與《綱要》中提倡的"教育生活化、生活教育化"的理念相吻合,同時在大班開展線描畫,能引導幼兒透過"觀察-想象-發現-表現-創造"系列活動,有意識地鍛鍊和培養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促進個性的發展,所以,我把線描畫作為這學期我班美術特長訓練的主要內容。由此我設計了此次活動。

  二、說目標

  1、學習用線條的形狀變化和疏密排列來裝飾魚。

  2、鼓勵幼兒按自己的想象大膽創作

  3、向幼兒進行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環保教育。

  活動重點:學習用線條的形狀變化和疏密排列來裝飾魚。

  活動難點:鼓勵幼兒大膽想象和創作。

  三、說活動準備:

  1、多媒體課件《海底世界》

  2、畫好的線描畫作品、其他小朋友畫的線描畫魚

  3、欣賞老師的作品

  4、白紙,鉛筆

  四、說教學方法:

  選用適當的教學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依據《綱要》的精神和本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採用了以下的教法和學法:

  1、多媒體教學法。藉助多媒體手段進行觀察欣賞演示,則更為簡潔、生動,容易吸引幼兒的注意。本次活動設計中,我透過幻燈片的展示,讓幼兒感受到魚寶寶身上線條的紋樣美、圖案美;

  2、觀察比較法。觀察法即運用觀察進行教學的方法,透過觀察,幼兒既形成了準確的形體印象,又把握了局部的細節特點。而在觀察中進行比較,則能讓幼兒更加直觀地感受不同的創作手法帶來的不同效果。本次活動中,為了讓幼兒直接感受點、線、面的疏密變化和規律性對裝飾效果的影響,我採用了觀察比較的方法,讓幼兒在觀察比較三幅特徵明顯的線描畫作品中,發現裝飾過於繁雜、無規律,裝飾手法單一、缺少變化都不能給人帶來美的享受,從而有效地突破了本次活動的重難點。

  3、欣賞評價法。欣賞評價法指的是將幼兒不同特點的作品進行對比評價,肯定各自的特點。在本次活動的最後環節,我採用了欣賞評價法,在欣賞的同時圍繞兩個問題展開點評:

  問題1、"你最喜歡哪個魚寶寶?為什麼?"使幼兒在審美的同時自然地習得經驗,為下次經驗遷移做準備。

  問題2、"你是用怎樣的線條和圖案來裝飾魚寶寶的?"讓幼兒用語言將自己的裝飾意圖表達出來,達到分享和交流的目的。在這一環節,教師和同伴的欣賞與評價能讓幼兒體驗到活動帶來的愉悅感和成就感。

  三年級下冊語文《海底世界》說課稿 篇7

  一、說教材

  《海底世界》是蘇教版六年制小學語文第六冊的第七單元第一篇課文,這是一篇有關海洋的常識性課文,全文用生動形象的語言介紹了海底的景色奇異、物產豐富。

  全文共有6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緊扣課題提出問題:“你可知道,海底世界是什麼樣的嗎?”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第二至五自然段,是文章的重點部分,針對上文提出的問題,具體、生動、有序的描述了海底的聲音、動物、植物、礦藏,展現了一幅神秘有趣、色彩鮮豔、生動活潑、千姿百態的海底世界圖。最後一自然段是全文的總結,指出“海底真是個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世界”給學生留下一個整體的深刻印象。

  二、說教法、學法

  1、激發興趣

  《海底世界》一課著重描寫了海底景色奇異和物產豐富的特點。教材雖配有插圖,但卻是靜止的,不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於是我們精心製作了一套動畫課件,為學生創設了形象、直觀的和諧情境。

  2、突破重點

  《海底世界》一課,教學重點之一是讓學生了解海底世界景色的奇異之處,但這比較抽象,學生難以理解海底那靜中有聲,動靜結合的奇異景色。為了便於學生充分了解海底世界的景色,我創設了和諧情境,即透過CAI讓每位學生親自去領略一番。

  ①進行海面和海底的對比:利用動畫先後演示海面上波濤澎湃(伴有海浪拍打岩石的聲音)和海底悄然無聲的對比情境,並分別提問:這樣的景象可以用個什麼詞來形容它?學生不僅理解了“波濤澎湃”和“寧靜”這兩個詞的意思,更體會到了大海動中有靜的奇異之處。

  ②整體感知,加深印象:透過CAI欣賞海底美麗的景色,再次整體感受“海底是一個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世界”,從而激發學生從小立下大志,長大探究海洋奧秘的情感。

  這樣透過多媒體計算機創設和諧情境,把抽象的語言文字外顯為直觀形象的動態畫面,讓學生充分感受了語言文字所描述的意境,幫助學生理解了課文的重點,取得了理想的教學效果。

  3、強化訓練

  加強語言文字訓練,是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重要一環。

  我在教學《海底世界》時,是這樣進行訓練的:

  (1)觀察訓練。在教學第2自然段時,根據課文內容設計CAI課件,把文字介紹轉化成動態畫面。要求學生在觀看畫面時,用一個詞來概括其內容,這促使學生在觀察時抓住事物特點,積極進行思考。

  (2)說話訓練。觀察解決了言之有物的問題,而說話應該是培養學生表現事物的能力。在進行說話訓練時,我是這樣做的:

  ①看畫面,說圖意。利用多媒體計算機把第2自然段的語言描述用對比的動態情境形象地表現出來。讓學生用學過的觀察方法仔細地看了畫面以後,用自己的話說說畫面的意思。由於說話訓練是在認真觀察的基礎上進行的,所以學生在表達觀察時都能做到有條有理。

  ②看畫面,練複述。在學完課文後,出示總起句“海底真是個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世界。”透過電腦把海底美麗奇異的景象呈現於學生面前,要求學生看著畫面,用上總起句和板書上的重點詞語說一說海底的景色奇異、物產豐富表現在哪些方面。這樣,學生對課文的主要內容加深了理解,同時又鍛鍊了運用語言的能力。

  總之,透過CAI創設和諧情境進行強化訓練,學生在自我參與中興趣盎然,觀察能力、想象能力、語言表達能力都得到了發展。

  三、教學程式

  (一)啟發談話,匯入新課。

  同學們,上堂課我們初步學習了24課,你們能否用一句話概括一下海底是怎樣的世界?那麼,海底景色的奇異表現在哪裡?物產豐富又表現在哪裡?這一節課,我們再一次去探索一下。

  (二)創設情境,講讀課文第2自然段。

  1、學生自由讀第2自然段,邊讀邊想:這一段共幾句話?每句講的是什麼?這一自然段主要講什麼?

  2、細讀交流

  ①講讀第一、二句(板書:寧靜)(相機出示課件)

  ②講讀第三句(板書:有聲音)(相機出示課件)

  ③講讀第四句(相機出示課件)

  ④講讀第五句(相機出示課件)

  ⑤引讀第六句

  3、齊讀第二自然段。

  小結:海底的景象就是這麼光怪陸離,這麼千奇百怪。

  (三)講讀第三自然段。

  1、小組討論:第三自然段共有幾句話?是圍繞哪句話寫的?這句話中的關鍵詞是什麼?

  2、請同學們自由讀,看看你對哪種動物的活動方式最感興趣,說說它的活動特點。(相機出示課件)

  3、選擇讀。

  小結過渡:為了寫動物活動方式的多種多樣,作者選取了五種動物來具體說明,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正是由於這些動物不同的活動方式,也使海底世界奇異無比。海底植物的風采又是怎樣的呢?下面我們接著學習第四自然段。

  (四)講讀第四自然段。

  1、指名讀,思考:這段是圍繞哪句話寫的?

  2、學生再自由讀這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麼?(板書:色彩多樣,形態各異)

  3、欣賞美麗的海藻。

  小結過渡:海底植物真是千姿百態,奇觀異彩,不僅豐富了海底的物產,使海底的景色也如此奇異。海底除了我們所看到的動植物,還有什麼?

  (五)講讀第五自然段。

  1、自由讀,你讀懂了什麼?(板書:礦物、豐富)

  2、齊讀。

  (六)總結課文。

  透過今天的學習,我們知道了海底真是個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世界;是一個生氣勃勃的世界;是一個神秘的世界;是一個令人嚮往的世界。

  1、欣賞海底的美麗和富饒。

  2、齊讀課文,出示練習。

  3、已經有不少探險家、研究海洋的科學家到過海洋,還把奇異的景色拍成電影、電視,但是,人類對海底還沒有完全認識,我們還要想辦法開啟這座神秘的寶庫,這就需要科學知識,需要勇氣。

  (七)作業。

  1、繼續閱讀有關海洋的書,準備交流。

  2、運用本課已學過的先總後分的寫法,寫一片斷:課間活動真是豐富多彩。

  附:板書

  景色 奇異 寧靜

  有聲音

  海底世界 動物 活動 有特點

  物產豐富 植物 色彩 多樣

  形態 各異

  礦物 豐富

  總之,本課的教學設計首先遵循整體性教學原則,無論是全文的教材處理,還是一個自然段讀的訓練,都採取了整體—部分—整體的教學方法。其次,遵循了實踐性與主體性教學原則,讓學生在和諧情境中去理解與體會,從而獲取知識,形成能力。再次,加強了語言文字的訓練,使學生各方面能力得到了發展。

  三年級下冊語文《海底世界》說課稿 篇8

  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學會本課14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2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能力目標: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喜歡的自然段。並摘抄優美的詞句。

  情感目標:透過對課文的誦讀品味,感受海底世界的神奇美麗,物種繁多,物產豐富。並學習作者怎樣把種類繁多,活動有趣寫具體的方法。

  教材分析

  《海底世界》是小學語文第六冊的一篇科普知識性美文。課文以生動有趣、準確形象的語言為我們展示了一個神奇美麗的海底世界。

  教學物件

  三年級學生接觸計算機已經有一段時間了,他們不再象低年級兒童那樣滿足於觀賞一些美麗的圖片,而是渴望自己操作計算機,由於學生是一個個生動活潑的個體,有著不同的體驗,感悟語言文字有著鮮明的個性。於是我尊重學生的個性,安排了“課文”“階梯練習”“知識宮”“討論”等模組讓學生自主進行探究學習,使之獲得學習成功的體驗。

  教學方法

  說演結合,加強口語表達能力:通過當小導遊的方式,讓學生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然後自主評價,來喚起學生內心的表達衝動,使他們的語言如涓涓細流,在師生雙向互動的過程中潺潺流淌,呼之欲出。同桌演練、集體演練,使每個學生都有參與說、演的機會,培養了每個學生的口語表達的能力。

  情境創設法:古希臘學者羅塔戈說過:“頭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點燃的火把。”教師透過創設情境,激發學生求知的慾望,充分發揮他們的主體性,積極性和創造性,使他們主動地、積極地去學。

  自主探究式學習:我們的語文教學,要為學生營造一個自主學習的環境,放手讓學生去自主讀書,主動融入閱讀情境,要解放學生的大腦,解放學生的四肢五官,要在課堂與生活之間架起一道彩虹,要讓他們“走出”課堂,“跳出”文字內容,愉悅地進入自我學習中,豐富自身感受,從而自覺地運用語言,積累語言。這樣既有利於學生馳聘想象,極大地滿足了學生抒發內心情感的需要,又迎合了學生之間的精神交往的需要;既使學習與學生的生活經驗得到了結合,又實現了學生對現實生活的不斷超越。

  觀事物的聯絡,充分感覺語言的形象美,音韻美,在學習中透過單行朗讀,整篇誦讀,學生從對具體單一的畫面理解,

  教學過程

  (課文學習與課件資源緊密結合,其中有三個模組是亮點:“課文”“階段練習”“討論”)

  一、利用媒體,引入揭題。

  1、在“匯入”模組中,用播放影音錄影的方式,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生動自然的引入新課。

  2、創設情境:“小導遊培訓”:讓孩子們乘坐“魔力方舟”進行海底探秘。回來後正是錄用。激發孩子們極大的學習熱情。

  二、運用網路,探究學習。

  1、讓孩子們兩人一組、三人一組組成學習合作小組,進行自主學習。

  2、在“課文”模組中,有課文內容、影像圖示、聲音圖示、圖片按鈕、名詞解釋等等內容,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性地進行學習。

  三、進入題庫,自主練習。

  1、在“階段練習”模組中,設計了基礎題、跳一跳、新挑戰,三個分層階段練習,可以檢測學生自主學習的效果。

  2、檢測過關的學生可以直接進入下一模組的學習,還沒過關的學生可以回到“課文”模組繼續進行有針對性的補充學習。

  四、瀏覽資源,拓展延伸。

  在“知識宮”模組中,設計了“電影”“圖片”“故事”“友情連結”四塊內容。學生不僅可以瀏覽到大量的教學資料,還能透過友情連結直接到英特網上遨遊。

  五、網上交流,實時反饋。

  在“討論”模組中,學生能提出不懂的問題,也可以為他人作答,還能跟老師請教。真正打破了時間與空間的侷限性,體現了現代網路資訊科技的優越性。

  三年級下冊語文《海底世界》說課稿 篇9

  浩瀚無邊的大海是令人神往的世界,有時風平浪靜,有時波濤澎湃。那深不可測的海底又更是奇妙,吸引著無數好奇的人冒著生命的危險去一探究竟。

  《海底世界》就是一篇介紹海底的科普知識性課文,作者透過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了一個“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海底世界,文章以流暢自然的語言為基調,沒有華麗的詞藻,不見雕琢的痕跡,但是給人親切熱情的感覺。我們透過作者對海底世界的描繪,可以感受到作者對整個自然、對生命的熱愛。

  海底我們都沒有去過,教學中若只讓學生知道課本上的點滴動物、植物,在學生腦海中要形成廣而深,並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海底世界是有一定難度的,因此我設計了《海底世界》網路課件,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現代教育資訊科技創設情景,把認知活動和情感活動結合起來,激發學生的求知熱情;與此同時,透過網路擴充套件延伸,並讓他們自己交流、表演,豐富了他們的課外知識,給予了學生一個“研究”的機會。網路教育與傳統教育優勢互補,既培養了語言能力,又發展了思維能力。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

  1、探究課文第2~6自然段,透過使用相關教學軟體,感受作者生動形象的語言,瞭解海底是個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地方。

  2、透過自主探究式的學習,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蒐集資訊、處理資訊等綜合實踐能力。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激發學生熱愛自然,探索自然界奧秘的興趣。

  下面,我就《海底世界》第二課時的教學,來具體談談我對“發揮網路環境優勢,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一點設想。

  一、營造氣氛,激發興趣

  愛因斯坦有句名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課堂一開始,我便使用媒體播放影音錄影,

  把藍色的海水、兇猛怪誕的大魚、美麗的珊瑚……這些奇妙的東西盡情展現在學生的面前。

  這樣做,能夠一下子地激發他們對海底世界的好奇和興趣,他們置身情境,強烈地感受著無形之“力”的作用,情不自禁地關注、嚮往、投入到課堂中。

  二、創設情境,引領深入

  課堂是學生的課堂,教師要從知識的傳授者轉變成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在抓住了孩子的心的基礎上,我找了一個表達能力較好的同學出來,讓他為我們當個小導遊,帶領我們遊覽一下海底的世界,讓孩子用自己的語言將他初讀課文後的理解表達出來,用孩子的語言向孩子敘述,我想這是再好不過了。

  三、重點研讀,感受美,欣賞美

  1、自由讀課文第2—6自然段,讓學生對課文有了一個大體的瞭解,知道這幾個自然段主要介紹了什麼。

  2、多媒體出示動畫配樂朗誦,讓學生透過直觀形象的動畫演示,對課文中所描繪的海底的動物,植物以及礦藏等有了一個直觀深入的理解。(這一步能讓學生更好、更直觀地領略到大自然的神奇和魅力,正如《語文教學課程標準》所指出的:閱讀教學是教師和學生同時產生審美體驗的一個過程)。

  3、鑑賞閱讀,個性化地體味語言。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學生在學習當中,不是被動地接受資訊,而是對外部資訊進行主動地選擇、加工和處理,從而獲得知識的意義,學習的過程是自我生成的過程,這種生成是他人無法取代的,是由內向外的生長,而不是由外向內的灌輸。因此我會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角度看世界,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自我的感受。(比如說這個句子我覺得哪裡好,這一個部分還可以怎樣說,又或者這一點是我的話,我會怎樣來表達,林林總總,不一定要按照書本的說法)

  4、在活動中培養思維,在實踐中培養能力。

  有表達就會有爭論,這時,我抓住時機隨機出示幾個句子。

  ①“海面上波濤澎湃的時候,海底依然很寧靜。”(“依然”是什麼意思?用一個近義詞表示,用這樣近義詞替換的方式,讓學生從中理解大海很深很深、當海面波濤澎湃的時候,海底卻同原來一樣寧靜。)

  ②海底有光嗎?回答這一問題時教師讀有關“光點”的句子,讓學生從中找出重點詞“卻”,然後展開討論:“卻”在這句話中起什麼作用?經過討論讓學生明白“卻”在句中有轉折連線的作用,說明黑中有亮。

  ③“海底的動物常常在竊竊私語。”

  a、什麼是“竊竊私語”?

  b、聽錄音,聽一聽海底世界動物的竊竊私語。

  c、作者這樣描寫有什麼好處?

  d、作者是怎樣具體描寫的?用“有的……有的……有的……”句式說一說。

  e、海底的動物只有這幾種聲音嗎?省略號在這裡表示什麼?

  f、“它們吃東西的時候發出一種聲音,行進的時候發出另一種聲音,遇到危險還會發出警報。”這句話告訴我們什麼?

  ④“海底的動物,已經知道的大約有三萬多種,它們各有各的活動方法。”

  a、“已經知道”這四個字說明了什麼?

  b、出示填空練習。

  --------每小時只能前進四米。

  --------每小時能--------,攻擊其他動物的時候,比普通的火車還快。

  --------利用水的反推力--------。

  --------自己不動,能--------做免費的長途旅行。

  c、填空後指讀句子,體會作者用了哪些表現手法?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⑤課文怎樣介紹海底植物色彩的?指讀有關句子,找出其中的連線詞語。

  ⑥“陸地上蘊藏量很少的稀有金屬。” 課文中描寫植物和礦產的時候,為什麼只寫這幾種?

  (設計意圖:以問題引導探究,讓學生在資訊重組、比較分析、多向開放、合理想象、自由質疑的提問和情境中探究,為學生提供一個更開闊的、更活躍的探究平臺。問題的解決,激起學生強烈的探究慾望,又能激起學生進一步深入閱讀、不斷鑽研,在良性迴圈中,最終形成積極探究的心理傾向。)

  5、再次欣賞,品味領悟。(這時,同學們對課文的爭論和探討已經比較深入了,於是我再次播放課文的錄音朗讀,讓同學們輕聲跟讀,在這過程中,再次體驗作者生動形象的語言描寫,同學們的腦海裡自然浮現出剛才看錄影,看動畫時的畫面,等於在作者的帶領下又在海底作了一次遨遊。)

  整個第3環節我的設計意圖是透過開展讀、說、寫、評等活動,給予學生選擇的權利、展示的舞臺,因而學生就有了更多感知、觀察、思考和探索的機遇,就有了更多表達情感的平臺。充分地表達了學生從文字中體驗到的情感,使學生的潛能得以生髮、表現。

  四、小組合作,探究拓展

  課前,我將相關的海底資源連結到《海底世界》課件中,我鼓勵學生以3—4人的小組形式,確立自己小組想要探究的目標,(比如海底的動物、海底的植物、海底的地形、海底的礦藏、海底的氣候等)運用現代的發達的計算機網路,教師從旁協助指點,上網查詢整理有關的資訊,然後記錄在自己的小本子上,鼓勵他們每個小組都能自己寫一段話介紹介紹自己的“研究”成果,然後和別的小同學交流交流。(在學習理解了課文的基礎上,大部分的同學一定不滿足於課本所學的,孩子的好奇心決定了他們是一群求知慾旺盛的孩子,我設計這個活動可以點燃學生求知的火把,透過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溝通學生生活世界和書本世界的橋樑,為學科課程提供廣泛的感性背景,讓每一個學生在學習的歷程中,在互相交流感悟中充分展示自我,讓學生在體味語言、交流表達過程中,陶冶、塑造學生心靈。)

  附:板書設計

  23. 海底世界

  景色奇異 物產豐富

  黑中有亮(黑暗—光點) 動物 各有各的

  植物 多彩多樣

  靜中有聲(寧靜—竊竊私語) 礦物 多種多樣

  (設計意圖:隨機抓住學生彙報過程中出現的“閃亮點”進行板書,使整節課亂中有序,幫助學生更好地把握文字的重點,起到引領作用。同時,隨機板書也作為一種肯定學生探究成果的形式,促進學生進一步探索的熱情。)

  語文學科具有積澱豐厚的人文魅力,整節課的教學設計我力圖找準語文學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平衡點。這一節課我根據本課文知識性、科普性較強的特點,選用了動畫、影片、網路等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是為了突出語文學科的特點,利用直觀的形象,努力營造一個充滿美感和智慧的氛圍,使之與兒童的情感、心理發生共鳴而契合。我認為,學習要成為學生的一種內在的需要,就得使兒童能在課堂上把他內心的自由、愉悅和本真釋放出來,這樣的課堂才是快樂的課堂,這樣的學習才是快樂的學習。這是我所追求的,也正是我所實踐的。

  我的說課完了,謝謝大家!

  三年級下冊語文《海底世界》說課稿 篇10

  一、說教材

  《海底世界》是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第六冊第六組的第三篇課文。本組課文都是圍繞一個“美”字來寫的,讚美了大自然的景物美和人物的心靈美。《海底世界》是一篇科普知識性課文,課文透過生動有趣的語言介紹了海底奇異的景色和豐富的物產,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激發了學生熱愛自然,探索自然奧秘的興趣。全文按總分總的結構分別介紹了海底景色奇異和物產豐富。

  本單元的訓練重點是透過多種形式讓學生熟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抓住課文中準確生動的語言,在頭腦中形成畫面,進一步體會景美人更美,感受作者豐富的想象力,喚起他們對美的追求。這是著重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用生動語言進行描述的能力。學生在學習《荷花》一課時已學過了用生動語言進行描述,想象畫面,這一課要繼續滲透這一訓練重點。根據教材內容和本單元訓練重點,我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1.情感目標:透過讀懂課文,從中瞭解大自然的神秘與美麗,受到愛自然、保護環境的教育。

  2.基本技能目標:理解課文內容,能用有的……有的……有的……還有的……說一句話。

  3.認識目標:學習課文中的生字新詞。

  4.語感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根據教材編排的特點,我確定本文教學重點有:

  1、瞭解海底景色奇異和物產豐富的特點。

  2、透過語言文字展開想象,再現課文所描寫的情景。這一重點的目的是通

  過對語言文字展開想象,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有效地培養和激發出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聯想力,發展學生感受美的能力。同時,這也是本課學習的難點。

  課前準備:學生收集關於大海的資料。

  教具準備:卡片、多媒體課件、實物標本。

  二、說教法

  一堂好的語文課應充分體現“書聲朗朗,議論紛紛,高潮迭起,讀讀寫寫”這十六個字。針對以上教學思想,本文的教學我主要選用“自學研究”式的教學方法,主要依據是這樣能使學生主動參加到研究過程中,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自學能力,體現老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新課改思想。再輔之議論法和情景感染法,真正把語文上成語文素質教育課。

  三、說學法

  “向學生傳授學法,讓學生學會”是教學這節課的真正目的。根據教材和學生的認知水平,主要向學生滲透自學的方法,讓學生會讀書,重視朗讀,組織學生多種形式的讀。在多讀的基礎上,透過學生想、劃、議等活動,調動學生積極思維。

  四、說教學程式

  本文教學分兩課時完成。

  第一課時的教學內容主要是交流關於大海的資料,完成認識目標和初讀課文後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理清課文脈絡。第二課時的教學內容是完成情感目標、基本技能目標。下面我重點說說第二課時的教學設計,在第一課時的基礎上分以下環節進行教學:

  (一)複習:

  1、聽寫本課13個生字、新詞。

  2、回顧大螢幕出示問題:

  (1)課文圍繞第幾自然段來寫的?

  (2)哪些自然段寫景色奇異,哪些自然段寫物產豐富?

  (二)匯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想知道大海深處是怎樣的嗎?請同學欣賞《海底世界》錄相。看完後交流留下的印象。

  (三)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1、學習2-3自然段。

  指名朗讀2、3自然段,其它同學思考大螢幕上的問題:這兩個自然段分別從哪兩個方面來介紹海底景色奇異的?這個問題是訓練學生的概括能力,理解這兩個自然段的主要內容。學生比較容易找到是從黑暗中的發光魚和海底的各種聲音兩方面來介紹的。我根據學生的回答予以歸納板書,再讓學生根據課文中描述的景象予以想象,然後播放發光魚錄相,目的是讓學生更直觀地認識海底景色奇異。瞭解海底聲音時讓學生齊讀文中的原句,再聽聽海底各種聲音的錄音,最後讓學生用有的……有的……有的……還有的說一句話

  2.自學4、5、6自然段。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4、5、6自然段,思考並透過小組合作完成大螢幕上的問題。

  ①這三個自然段分別從哪三方面來介紹海底物產豐富的?

  ②海里的動物已經知道的大約有多少種?文中介紹了哪幾種動物?是怎樣描寫它們的活動方法的?(從文中劃出來,多讀讀)

  ③介紹了哪些植物,文中是怎樣描述它們的?

  ④介紹了哪些礦物?

  這四個問題的設定,主要是讓學生透過動植物種類多、活動形式多來了解海底物產豐富。

  (2)自學完後全班交流。

  交流海里動物已經知道的大約三萬種時體會作者語言的準確性。用“已經知道”和“大約”來表明動物遠不止這麼多種,激發學生熱愛大海,探索自然的興趣。交流到海底動物活動方法時讓學生完成大螢幕上的連線題。感情朗讀體會海底動物有趣的活動,體會作者生動形象的語言描寫。學生回答完後螢幕出示每種動物的圖片,展示一部分實物標本。(畫面和實物展示,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減輕理解課文的難度。)學生對海底植物描寫部分比較容易理解,螢幕出示畫面增強直觀感就可以了。在交流礦產時我會滲透環保知識,讓學生意識到應愛護海洋,節約能源,保護環境。

  (四)結寫作方法

  作者用生動、形象、準確的語言準確的語言向我們介紹了神秘的海底世界,作者先總的提出問題,激發同學們瞭解海底奇異景色和豐富物產的興趣,最後又用一句話概括了全文的內容,使文章的結構非常緊密。

  (五)反饋練習

  學生根據自學的內容及師的提示總結全文,完成板書。設計此練習的目的是加深學生對本節課所學知識的印象,瞭解學生對本節課的重點的掌握情況。

  (六)作業:

  寫一個片段,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對某處景物進行描寫。

  (七)板書

  黑暗中光點閃爍

  景色奇異

  寧靜中竊竊私語

  海底世界動物知道三萬多種

  物產豐富植物多種多樣

  礦物蘊藏豐富

  三年級下冊語文《海底世界》說課稿 篇11

  一、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黑龍江教育出版社小學資訊科技教材(第二冊)第一單元第七課《大家一起放風箏》的教學內容。因結合學生心理特點、創設教學情景的需要,我將課題改為《美麗的海底世界》。本課是關於畫圖知識的延伸,培養學生順利、快捷操作使用畫圖的技能。教材的目的是讓學生初步瞭解並掌握一些常用工具的名稱及基本用法,重點是掌握利用畫圖的選取工具的使用方法。小學生對色彩非常感興趣,豐富的色彩可以建立美麗的畫面,還可以使學生感受到美的薰陶,尤其是學生在學習了計算機畫圖的基本操作要領之後,學習興趣更是被大大激發,學習熱情也空前高漲,表現慾望極其強烈。其實,學生學習需要的就是興趣和動力。

  此課的目的在於進一步讓學生掌握畫圖的功能,培養學生的設計能力和創新能力,同時喚起學生的生活體驗,激發學生的情感,使學生受到資訊科技教育的同時,感受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喚發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熱愛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培養學生富有情趣、積極向上的道德情操。因此,這節課整合了資訊科技教育、環保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

  二、學情分析

  教學物件是小學三年級學生,他們具有一定的資訊科技基礎與操作能力,而且想象力已經接近現實生活。無論在學習還是在生活中,都有不甘落後的心理,自我控制能力比較強,所以對他們學習時的指導要有針對性和啟發性。

  根據以上的分析,確定教學目標如下:

  三、三維目標

  知識與技能:熟練掌握選取工具的使用方法,並對圖形進行移動、複製、等操作。恰當選擇自選圖形聯絡生活實際綜合繪圖。

  過程與方法:透過學生自由選擇學習內容,在兩次分組中合作交流、學習知識,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和與他人的溝通能力,增強學生的集體觀念;培養學生自信心,提高學生審美能力和環保意識。

  教學重難點:

  使學生掌握圖形的移動、複製操作;

  四、教法學法

  資訊科技教學要遵循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以練習為主線的教學原則。針對本課的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實際,我確定的教學方法是:

  1、用美麗的海底圖片匯入新課,創設教學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積極主動參與到教學中。

  2、根據資訊科技學生操作性很強的特點,在講完一個知識點後,及時做相應的練習,以鞏固所學內容。

  3、為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探究學習能力,本節課主要採用教師適當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學習等多種操作方法。

  充分利用計算機課堂雙主體結構的特點,本節課的設計也體現了雙方體的要求。

  五、教學準備:

  硬體資源準備:多媒體網路教室和投影機。

  軟體資源準備:Windows98或以上的作業系統。

  資源素材準備:用幻燈片製作的課件。

  六、教學過程

  根據心理學、教育學原理:小學生思維以形象思維為主、記憶以機械記憶為主、注意力以無意識注意為主。結合本課的教學內容、資訊科技學科的特點、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生活經驗水平,本課設計要形象、兒童情趣濃厚、易於感知,把抽象的知識寓於實踐操作、動手練習之中,設計任務時加入學生平時喜歡的圖畫,適時出現,使學生始終維持較久的注意力,有益於學生全身心的投入到課堂教學全程。具體教學程式如下:

  <創設情景,匯入新課>

  (一)創設情境,激趣匯入

  教師展示一個美麗的海底世界畫面,學生透過已有的生活體驗發表自己的評價,意識到畫面的多姿多彩。教師抓住時機匯入本節課內容。

  此環節設計的目的是創設美好的學習情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利用學生易於感知色彩豔麗的形象、熱衷於對海底世界嚮往的心理趨向,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情境中積極、主動地接受任務。

  (二)嘗試學習,完成任務

  (課件演示:一幅只畫了一條熱帶魚的範畫)

  出示任務一:

  教師提問:同學們,看到這幅畫,你們想一想,要畫出這樣的魚,我們都需要用到畫圖軟體中的哪些工具呢?

  學生討論回答問題:直線工具、曲線工具、橢圓工具、油漆桶工具。

  教師過渡:那同學們想不想自己動手試一試畫一條這樣的魚呢?

  該任務設計的目的為了使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這是學生已經學過的知識,學生很容易完成。

  (教師進行指導、評價。由於此項操作簡單,教師只需根據學生操作、探究的過程和方式予以表揚、鼓勵性評價,激發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要求:嘗試的過程中學生可以藉助教材和課件中的範畫進行學習。

  該任務設計的目的為了使學生自主學習在顏料盒中取色、自定義編輯色彩的方法。學生不易完成的部分教師及時引導、更正、補充。

  (教師進行指導、評價:小朋友,大家畫得都很不錯,你們真棒!希望你們繼續努力,加油!)

  (課件出示兩條一模一樣的魚,老師說:小朋友們想不想知道為什麼會多出一條小魚來呢?)

  出示任務二:

  探究兩條一模一樣的魚是怎麼來的?進而學習選取工具的使用方法。

  出示課題:選取工具定義影象

  教師進行演示並講解選取工具的使用方法。

  該任務設計目的為了使學生自主學習選取工具的三種用法,對不能完成的部分教師及時更正、引導、補充。

  (課件出示一幅自己設計的海底世界圖:小朋友,你們真聰明,這麼快就學會了這麼多的知識,謝謝你們,我這還有一幅美麗的畫,看!{展示一幅用本節課知識畫出的圖片},我相信小朋友們也能畫出這麼美麗的圖片,我們來一次比賽……)

  出示任務三:

  發揮你的想象力,創作一幅圖畫,用選取工具把你設計的海底世界畫出來,看誰的畫面顏色漂亮,看誰的畫得小魚最多,可能單獨作戰,也可能小組合作方式來解決,遇到技術問題可透過小組討論或向老師求助來解決。

  該任務設計目的為了使學生在掌握基本操作技能的基礎上,進一步實踐、綜合應用、探究學習,發展學生創作能力、實踐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

  集體討論、交流、評價

  該環節設計目的為了使學生在自主學習、實踐應用的基礎上,能整體理解全課知識點,並遷移學生學習、生活實際,培養審美情趣,促進思維,促進學生素質綜合提升。

  本節課教師丟擲一個個任務,激發學生的創作慾望,使學生能夠自我探索、自主學習、自主創新、團體協作,達到掌握操作方法和使用選取工具的目的。在這一環節中,使用優越有效的評價制度(畫得好的學生獎勵掌聲),激勵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創作熱情和鑑賞能力,並能夠簡單敘述創作意圖,促進學生深入理解,豐富內涵,陶冶情操。

  (三)課外延伸、學習總結階段

  1、環保教育,注重情感

  (師:你們說的很好!是啊,如果我們再不保護環境,保護大海,也許有一天就看不到美麗的海底世界了。所以從現在開始,我們共同從保護環境開始做起,好嗎?)

  2、課件展示:擁抱大海的圖片。

  七、設計理念

  本節課,我注重體現以下理念:

  1.學科整合。本課整合了美術、資訊科技和思想品德三大學科,以及資訊科技教育知識的內部整合。

  2.講練結合。就本課內容而言,三年級學生非常感興趣,在課堂上只需堅持精講多練、學生自主學習的原則。

  3.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本節課,學生變被動接受學習轉變為自主愉快的自主、探究式學習,並透過多種學習方式獲取資訊,掌握操作技能。

  三年級下冊語文《海底世界》說課稿 篇12

  一、說教材:

  海底世界,是一個絢麗多彩的世界,生活著新奇的生物。它同樣是一個神秘的國度。孩子們往往會被這種神秘與新奇所吸引。而作為今天的欣賞名師作品和手工,今天要挖掘的是孩子們觀察欣賞的能力和手工技能。幼兒的年齡特點決定了幼兒好奇心強,對未知的海底世界充滿了好奇,充滿了想象和嚮往。魚是兒童喜愛表現的物件之一,海底世界深藍色的海水裡生長著各種各樣的魚類,同時還生長著各種門類的海洋生物,海底是一個充滿了神秘色彩的水下世界。

  本次活動《海底世界》以此為內容題材,分別透過剪貼的形式來實施教學活動,引導幼兒認識魚的形狀特徵,色彩變化,從而瞭解海底世界對稱形和不對稱形之間的差異以及表現時方式方法的不同,使之在學習和操作的過程中加以區別,並在此基礎上促發幼兒的形象思維和創造想像的能力,讓幼兒透過剪貼的學習活動,用自己的作品來表現自己對馬蒂斯作品《海底世界》的理解和對海底世界的美好、豐富的想象。

  二、說活動目標

  這次的活動目標是:

  1、感受馬蒂斯剪貼畫作品簡潔、誇張的造型藝術風格,嘗試用概括、誇張的剪影方式表現海底世界

  2、體驗創作剪貼的樂趣。

  三、說活動準備

  首先是材料準備:

  工具與材料是美術創作的必要條件。恰當地選擇工具將會提高幼兒學習的興趣,促使他們更主動地投入創作。本次活動中,我供給了彩紙、剪刀、膠水。

  其次經驗準備,在活動前讓幼兒知道大海里的各種生物。

  四、說教法:

  在此次活動中,我所用的教學方法有

  1、引導發現法:在活動的開始,老師引導幼兒欣賞海底世界,所用的方法就是引導發現法,教師作為活動的組織者,又是孩子的引領者,要引領孩子主動的去觀察、去發現。

  2、觀察法:在活動過程中,老師引導幼兒觀察作品的特點。

  3、個別指導法:在幼兒進行創作的時候,老師個別指導一些美工基礎較差的幼兒,鼓勵他們大膽的嘗試。對於能力強的孩子,可以引導他們使用多種顏色,達到有層次的教學的目的。

  五、說學法:

  1、觀察法

  2、嘗試法

  六、說教學過程

  一、瞭解剪影的藝術特徵,引發聯想

  1、、我首先出示剪影圖片,引起幼兒的興趣。透過觀察、討論瞭解剪影的特點。

  2、透過對剪影的認知,初步感知剪影的藝術形式。

  透過讓幼兒觀察馬蒂斯作品的一個片段,從而瞭解到剪影是用很簡單的圖形來表現的。

  二、欣賞馬蒂斯的剪貼畫《海底世界》,感受作品的風格,表達自己的認識

  1、出示畫家照片,介紹畫家及作品名稱。

  2、幼兒分組欣賞、討論,教師巡迴指導。

  3、幼兒欣賞自己創作的海底世界,互相說一說自己畫的是什麼。

  三年級下冊語文《海底世界》說課稿 篇13

  一、教給同學“整”的方法,實現“合”的最佳化

  教材說明 《海底世界》是一篇科普知識性課文。課文透過生動有趣的語言,介紹了海底奇異的景色和豐富的物產。 教學的目的,一是讓同學瞭解海底是個怎樣的世界,感受自然的神奇和偉大;二是讓同學在美的享受中,發生瞭解自然、探索自然的興趣。 教學重點:瞭解海底景色奇異和物產豐富的特點。 難點:學習作者怎樣把海底動物種類多、活動有趣寫具體的方法。

  學習目標據此,我將本課教學重點和目標定位在:

  1、利用網路互動優勢,引導同學理清課文敘述順序,學習作者怎樣把海底動物種類多、活動有趣寫具體的方法,因材施教,建構新的知識點。

  2、利用網路資源優勢,瞭解海底世界是一個怎麼樣的地方,激發熱愛自然、探索自然奧妙的興趣。

  3、利用網路開放優勢,想象文章描繪的情景,熟讀成誦,分層發散,實現同學個性化發展,引導同學自主探究,使其學會高效率的合作學習。

  根據目標定位,我把分為短期、長期兩個層面。

  短期:在網路教室集中教學,時間為兩課時。首先,利用網路資源創設情境,激發同學探究興趣,圍繞“你認為海底世界是個怎樣的世界?”讓同學自主提出問題:例如:我認為海底世界是個奇妙的世界(或美麗的世界,物產豐富的世界,神秘的世界……),針對這些問題,引導同學自讀課文,整體感知,理清文章敘述順序。然後,藉助網路資源引導他們合作學習,理解重難點,在文中或利用網路找出你想象的海底情景,想象文章描繪的“神奇”情景,並做到熟讀成誦。最後,透過分層擴充套件,啟發形成新一輪探究興趣。

  長期:為利用主題網頁分散教學,活動時間設計為一個月。同學圍繞“潛水劇樂部”、“海洋生物研究所”“小小潛水員”等主題活動,師生一起開發新的課程資源。

  以短期教學促發長期探究,以長期探究引向生活積累,讓語文學習真正做到為生活服務。

  整合的課堂一.“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渠之清冽源自活水,正是因為有了豐富的網路資源這一源源不時的活水,才使同學發生孜孜不倦的探究慾望。對《海底世界》一課,我就是這樣利用資源導新的。

  活水要留入渠中,還少不得教師有價值的引導。

  二.“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 ”

  這正是同學個性化發展的壯闊景象。

  在《海底世界》的重難點教學中,我藉助網路的互動優勢,實現同學個性化的學習,為其構件了自主探究的平臺。

  正所謂“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這裡,我用李白的千古絕句作比,是想說明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之妙,當然,合作的學習少了太白先生的孤寂,多的是眾人拾柴火焰高的快慰。

  三.“春城無處不飛花,萬紫千紅總是春”

  我為同學展開多維度評價和發散性的擴充套件,讓小朋友的心中對語文的熱愛、對知識的探究始終“總是春”般的感覺。

  我的反思

  整合是大勢所驅,作為網路時代的教師,我們應該多考慮些什麼?

  三年級下冊語文《海底世界》說課稿 篇14

  【說教材】

  《海底世界》這是一篇以介紹海底知識為主的科普類文章,主要介紹了海底的奇異景色和豐富的物產。

  根據本單元的重點:按事物的幾個方面給課文分段。這篇文章可以分兩段:

  第一段(1—2):主要介紹海底的奇異景色;

  第二段(3—5):主要介紹海底豐富的物產。

  【說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讀寫“是否”等詞語,理解“竊竊私語”在句子中的意思。

  2.初步學會按事物的幾個方面分段的方法,能根據問題的提示理解長句與難句的意思,會背誦第2自然段。

  3.能用“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有的還好像……”的句式造句。

  4.知道海底景色奇異,物產豐富;初步培養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說教學重點】

  1.瞭解海底景色的奇異;

  2.能用“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有的還好像……”的句式造句。

  (把這兩點作為重點的理由是:奇異是第一段的中心詞,有利於文章知識的集中與拓展;排比式的句式訓練不僅可以幫助學生了解排比的好處,還可以積累寫作經驗,提高語言鑑賞能力和表達能力)

  教學難點是能夠具體地瞭解海底景色的奇異。

  【說教學時數】

  根據學生的接受能力,結合教學目標,我安排了2課時來教學這篇課文:

  第一課時:學會“否、竊、汪”3個生字,理解“竊竊私語”等詞語的意思;具體瞭解海底奇異的景色,感受海洋的奇特。

  第二課時:學會“肌”等5個生字,理解“梭子”等詞語的意思。瞭解海底豐富的物產,激發學生探索自然秘密的興趣,喚起學生的海洋意識。

  【說學法】

  科普類文章往往容易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比較容易理解。我覺得在這堂課中:

  “小組合作,自主探索”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同時,體現了學生為本,教師是一個組織者的新教學理念;其次,“感情朗讀”能夠讓學生在讀中領悟出海底景色的奇異,培養學生的美感意識;“形象表演或者聲音模仿既是對抽象文字的具體反應,又是培養學生其他能力(比如表演能力)的一個契機。

  【說教法】

  為了使學生能更清晰而又形象的瞭解海底的奇異景色,除了用“朗讀品析法”和學生進行交流以外,我還較多地應用了電化教學,如:利用投影片展示海底的景色,用音樂感染學生,用錄影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等。

  結合上述,我設計了5部分來完成我的教學:

  一、放飛想象;

  二、眼見為實;

  三、側耳傾聽;

  四、總結全文;

  五、作業佈置。

  具體過程如下:

  【說教學過程】

  一、放飛想象。

  播放一段海浪與海鳥相伴的音樂,引導學生靜靜聆聽,在腦中自由想象。欣賞完後,引導學生說一說自己聽到的大海的樣子等。(這一環節的設計,可以幫助教學者瞭解學生對大海的已有認識,還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夠有機地進入課堂)

  二、眼見為實。

  播放錄影,感受海面的波濤澎湃。

  1.聯絡畫面,理解“波濤澎湃”的意思。(形象而直接)

  2.設問句激疑:你可知道,大海深處的景色是怎樣的嗎?海面上雖然波濤澎湃,海底卻是一片寧靜。若不相信,就請你自由朗讀課文,找一找海底寧靜的原因。(這樣自然地就帶領學生進入了課本)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進行板書:海底:寧靜

  3.請生再讀一讀課文,可以探討,看看海底還是怎樣的?

  在給予一定時間討論的基礎上,集體交流,同時板書:黑暗。

  錄影展示,進一步感受海底的黑暗,然後由錄影作為引線,使學生認識海洋中有發光器官的深水魚。(對於深水魚,學生是相當陌生的,錄影正好彌補了這一不足,不用過多的解釋,學生就瞭解了,既解決了領悟的難點,又能夠記憶深刻)

  三、側耳傾聽。

  海底是否沒有一點兒聲音呢?不是的。師邊說邊出示這一句子:

  1.認識生字:否,強調它的發音。

  2.引導學生認識設問句及其特點:自問自答。並請生說說設問句。

  播放一段很輕的聲音,請生聆聽:聽,海底的動物在竊竊私語。

  理解“竊竊私語”的意思,做做“竊竊私語”的樣子。

  那麼這些聲音是怎麼樣的呢?請生感情地朗讀課文第二自然段,找一找,劃一劃。

  1.請一位學生朗讀。

  2.相互評價一下,讀得怎麼樣。(其實,在評價的過程中,就已經引導學生如何朗讀了)

  3.出示句子:你用水中聽音器一聽,就能聽見各種聲音:有的像蜜蜂一樣嗡嗡,有的像小鳥一樣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樣汪汪,有的還好像在打鼾。

  (1)齊讀。

  (2)分析句子的結構:總分結構。

  (3)體會運用比喻形式的排比句的好處。(這一部分主要引導學生從讀當中去領悟,一是感受聲音的形象,二是瞭解聲音的種類多。)

  (4)認識象聲詞:嗡嗡、啾啾、汪汪。能模仿再寫出3個象聲詞。

  (5)用“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有的還好像……”造句。(落實教學重點。)由於學生存在著差異,對於一部分基礎稍差的學生,降低難度,用“有的像……有的像……有的還好像……”造句。

  集體交流,互相評價,獨立修改。

  (6)再讀一讀,背一背這一句子。(分散背誦難點)

  4.除了這些聲音以外,海底的動物還會發出怎樣的聲音呢?自由繼續朗讀課文。

  5.設疑:海底不是寧靜的嗎?為什麼又要描寫這麼多的聲音呢?引導學生理解:寧靜不是死寂,能夠聽到這麼小的聲音,更能體現出海底的寧靜。

  6.請學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讀。學有餘力的可以試背誦。

  四、總結全文:

  海底的世界是黑暗的,又是光亮的,海底的世界是寧靜的,又是熱鬧的。海底是奇異的,還是豐富的。(板書)

  請你自學課文3—5自然段,瞭解海底是豐富的原因。

  五、佈置作業

  1.完成作業本3、4題。

  2.自學3—5自然段。

  六、板書:

  海底:寧靜——熱鬧

  ——景色奇異

  黑暗——光亮

  此板書的設計在於:重點突出,對比鮮明,結構清晰。

  我的整個過程設計,不僅讓學生從文字中去感受海底的奇異景色,更透過直觀的錄影去感知,初步喚起了學生的海洋意識。

  三年級下冊語文《海底世界》說課稿 篇15

  一、說教材

  教材分析:

  《海底世界》是兒童學習與發展活動指南中班上冊數學教材《數與量》主題中的一個分類計數活動。《綱要》中科學領域目標要求:“幼兒能從生活和遊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係並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而遊戲又是幼兒最喜愛的活動,它既能讓幼兒主動參與,又能在遊戲中獲得知識經驗,根據這一特點,我設計了以遊戲“小魚遊”為主線來開展的《海底世界》這一數學活動。整個活動我注重由感知入手,從具體到抽象,從易到難,循序漸進將形象有趣的遊戲貫穿活動全過程。把數學融入到遊戲之中,讓幼兒在遊戲中理解數學的實際意義,並提高數能力。

  學情分析:

  4——5歲幼兒能根據物體的某些明顯特徵進行分類,但分類後說明分類標準又成了中班孩子進行分類活動的難點。《指南》建議:利用生活和遊戲中的實際情境,引導幼兒理解數概念,透過實物操作引導幼兒理解數與數之間的關係。因此,運用計數法來表示分類標準,根據統計結果進行比較,然後逐步過渡到用語言描述分類標準。

  活動目標

  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實際情況,確立了認知、能力、情感等方面的目標:

  1.認知目標:學習分類計數的方法,鞏固對5以內數的認識,感知數物對應,嘗試用圓點來表示數量。

  2.能力目標:能用分類計數的方法來表現物體的數量。

  3.情感目標:培養幼兒的動手、動腦能力,激發幼兒對數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重難點:

  根據目標,我把活動重點定位於:引導幼兒學習分類計數的方法。

  活動難點是:能將數物對應,並用圓點表示數量。

  活動準備:

  海底世界背景圖1幅;海底世界樓房大圖1幅;烏龜圖片1張、螃蟹圖片2張、小蝦圖片3張、章魚圖片4張、小魚圖片5張;海底動物玩具和計數卡每小組1份。

  二、說教法

  本節活動中我運用到的教法有:遊戲激趣法、情景感染法、操作法。

  1、遊戲激趣法:遊戲的過程就是一個感知、體驗的過程。在遊戲的過程中小朋友們體驗了在老師的引導、幫助、鼓勵下獲得成功的快樂。

  2、情景感染法:本次活動,我非常重視情景創設,透過創設情景感染幼兒。如:活動中以“小動物們迷路了”情景引入,“送小小動物回家”這一環節幼兒的情緒高漲,興趣非常濃厚。這種方法不僅為幼兒創設了生動活潑的生活情景,還為幼兒創設了寬鬆、自由、探索的學習環境。

  三、說學法

  根據《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活動指南》中科學領域的要求,我最大限度的支援和滿足幼兒透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來獲得知識經驗的需要,因此我的學法主要有:

  1、多感官參與法:為了更好地突出幼兒的主體地位,整個活動透過讓幼兒看一看、數一數、計一計、說一說等多種感官方式,幫助幼兒獲得直接感知和經驗。

  2、快樂遊戲法:遊戲既是教法也是學法,又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方法,使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為幼兒提供一個輕鬆、愉悅的活動氛圍。

  此外,我還運用了操作法、講述法和討論法

  四、說活動過程

  整個活動我將遵循“教師主導、幼兒主體”的原則,抓住幼兒的興趣是由強漸弱的特點,設計循序漸進環環相扣的環節,透過遊戲激趣——展示交流——操作提升——遊戲鞏固——延伸體驗這一流程來組織本次活動,因此,活動過程如下:

  第一個環節,遊戲匯入。

  教師帶領幼兒做手指遊戲《小魚遊》,引出活動的主題《海底世界》。

  第二個環節,情景引入,學習分類計數。這個環節是活動的重點。

  展示背景圖“海底世界”激發幼兒興趣。幼兒欣賞圖畫,教師提問:海底有哪些小動物?此問題的提出對幼兒學習分類做了鋪墊。設定情景,請幼兒分別把背景圖中的小動物送回家,引導幼兒準確使用量詞,透過數數來感知每個代表隊各有幾名隊員,再說出應該用數字幾來表示,如:1只海龜、2只螃蟹等,並找出數字卡片貼至相應的小動物房間,這樣有效培養了幼兒數物對應的能力。

  第三個環節,透過比較感知動物數量,嘗試用圓點來表示分類計數。

  幼兒透過數數、計數、數物對應的方法進行比較,找出了數量最多的——小魚代表隊當裁判。同時,這個環節又是幼兒自主探索、感知數量的過程,為此,我啟發幼兒嘗試用圓點來表示數量,讓他們透過比較來感知數的大小、多少。孩子們在輕鬆自然的遊戲氛圍中學習感知了5以內的數量,也培養了幼兒手眼協調點數的良好習慣。

  第四個環節,幼兒操作,鞏固練習分類計數,突破難點。教師巡迴指導幼兒操作。

  第五個環節,教師點評,結束活動。

  本節活動以遊戲貫穿始終,在情景中感知了5以內的數量,掌握了分類計數這一重點,透過操作活動讓孩子們在材料的相互作用過程中進行探索學習,突破了活動難點,達到了活動目標。

  三年級下冊語文《海底世界》說課稿 篇16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海底世界》這篇課文講述的是海底世界,緊扣本單元的主題。本課是一篇科普說明文,講述的是海底世界的環境、動物、植物和礦產資源。課文結構嚴謹,按照總分總的`結構詳略得當地介紹了海底世界,讓學生對海底世界的面貌有了大致的瞭解。課文總體難度不大,運用列數字,比喻的手法進行介紹,語言生動活潑。

  (二)教學目標。

  1.自習生字,掌握10個會認的字,12個會寫的字,讀準一個多音字,。

  2.準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掌握文章的結構和主旨。

  3.瞭解說明文的寫法。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瞭解文章主旨。

  難點:總結作者把海底世界動物種類多、活動方式有趣寫具體的方法。

  二、說教法。

  根據設定的教學目標,這節課我採用的教學方法有:

  1.誦讀法

  這篇文章難度不大,要讓學生透過誦讀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課文對海底世界的環境、動物、植物和礦產這幾個方面進行了生動地描述,學生透過朗讀課文,展開想象,同時結合課堂上展示的影象等資料,加深對課文主旨的理解。

  2.練習法

  練習能夠及時反饋課堂教學的效果,課文運用列數字,作對比等手法來介紹海底世界,句子生動活潑。透過課堂仿寫句子的形式,讓學生學會運用這些手法。

  3.多媒體輔助教學法

  本課可以嘗試利用多媒體課件,結合教學內容,展示海底世界的圖片、影片等資料,給學生更直觀的感受,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濃厚興趣。

  三、說學法。

  學生在充分預習、熟悉課文的基礎上,必須掌握以下學法:

  自主學習法

  要求學生課前要做好預習,瞭解課文內容,對不認識的生字學會自己查字典,對不熟悉的詞語自己標記出來,在課堂上提出來集體討論。對課後習題在預習中要有自己的思考。

  誦讀品味法

  這篇課文語言通俗易懂,是一篇優秀的說明文。課文語言生動活潑,要讓學生在誦讀過程中體會海底世界的奇妙,體會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讚美之情。

  四、說教學流程。

  本課的教學課時是二課時,要結合課前的預習和課後習題,緊扣教材,結合教學目標,合理安排教學流程,以達成教學目標。

  (一)佈置預習,課前交流:

  1.利用工具書,把不認識的字詞註上音並識記字形、字義。

  2.劃出自己喜歡的語句和不懂的地方,並思考為什麼。

  3.收集海底世界相關的圖片。

  培養學生自覺學習語文的習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為課堂學習做準備。

  (二)本節課的教學內容由五個部分組成:

  第一課時:

  第一部分:匯入新課。出示海底世界的一些圖片,激發學生的上課興趣,並讓學生結合自己在電視裡或是海洋館見到過的關於海洋的景象,讓學生回答自己關於海底世界的印象,自然過渡到課文內容上來。

  第二部分:整體誦讀,梳理結構。讓學生根據錄音範文誦讀,把課文讀流利順暢。在朗讀過程中找出課文的生字和不熟悉的詞語。並思考作者是怎樣介紹海底世界的。

  第二課時:

  第三部分:朗讀課文,在朗讀過程中瞭解課文主要內容,並學習文段。

  1.要求學生回答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介紹海底世界的。再提問:說說課文是怎樣介紹海里的動物和植物的,在課文中找到答案。

  2.讓學生讀課文中優美的句子,體會句子中詞語運用的妙處。

  “海底世界的動物常常在竊竊私語”

  “還有些貝類自己不動,卻能巴在輪船底下做免費的長途旅行。”

  這些句子運用擬人的手法將海底世界動物的活動描寫得十分生動,學生要學會將這種手法運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

  第四部分:拓展延伸,展開想象。讓學生在本課學習的基礎上,結合自己課外所見和所收集的資料,進一步感知海底世界的精彩。

  第五部分:歸納總結。迴歸整體,讓學生在朗讀過程中再次體會課文的主旨,加深學生對課文主旨的瞭解。

  五、說課小結

  本課是一篇十分生動地說明文,向我們展示了海底世界的精彩。讓我們感受到了作者對海底世界和大自然的熱愛讚美之情。本課難度不大,作者按照總分總的結構分別介紹了海底世界的環境、動物、植物,簡要介紹了海底世界的礦產。本課的重點是讓學生了解文章的主旨,要引導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把握文章的結構,能用自己的語言歸納出課文的主旨。

  三年級下冊語文《海底世界》說課稿 篇17

  主題

  注重語言實踐性,提高課堂實效性

  背景:

  《海底世界》生動有趣地介紹了海底的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第4自然段介紹了5種海底動物的活動方式。它們有的向前進,有的向後退;有的自己活動,有的自己不動;有的速度極慢,有的速度極快。就在這進與退,動與不動,快與慢的鮮明對比中,突出了他們的活動方法不同,充分說明是“各有各的活動方法”。教學時,採取哪些活動方式,使學生既能瞭解海底動物的不同活動方式,又能促進學生語言實踐能力的提高,而且在活動中還能受到人文精神的薰陶?請看下面一則片斷:

  細節:

  師:大海里的動物很多很多,每種動物的活動方式都很有趣,同學們想知道課文中介紹了哪些嗎?

  生:(齊聲回答)想。

  師:下面請大家欣賞CAI課件,看後說一說影片中有哪些動物是你熟悉的,它是怎樣活動的,好嗎?

  (學生看到海底神秘、奇異的景色驚歎不已,被各種動物不同的活動方式所吸引。看完後,進行交流。)

  生:我知道那種黑黑的動物叫海參,它是爬行著活動的,而且爬得很慢。

  生:海參不是爬行,是身體伸縮蠕動,像蚯蚓一樣。

  師:你們的觀察真細緻,知道得也真多。

  生:那種身子細長的魚叫梭子魚,它遊得很快,每小時能遊幾十公里呢。

  生:烏賊和章魚是一邊向前方噴水,一邊向後面倒退著遊動的。

  生:貝類動物最懶惰,自己不肯出力,光依靠別人四處活動。

  師:聽同學們這麼一說,海底世界真是有趣極了。我們一起來看看課文上是怎樣介紹這些動物活動方式的,找出來讀一讀,你喜歡哪一種就讀哪一種,好嗎?

  (學生自由大聲朗讀,個個讀得繪聲繪色)

  生:我想讀寫海參活動方式的句子。(生讀得慢條斯理。)

  師:聽你這麼一讀,我彷彿看到海參正在懶洋洋地蠕動,爬得可真慢呀!

  生:烏賊和章魚的活動方式很奇特,我也想來讀讀。

  生:我也想來讀這一句。(生讀)

  師:兩位同學讀得都很好,一個賽一個。

  生:我想讀一讀貝類的活動方式。(生讀)

  師:其他同學喜歡不喜歡貝類這個“懶鬼”,想不想讀一讀?(生齊讀)。

  生:我還想讀一讀寫梭子魚的句子。

  師:你也讀得很好。同學們剛才讀得都很認真,接下來老師想請同學代表這幾種動物作一個自我介紹。剛才我們看過了錄影,介紹的時候可以先把它們的樣子說一說,然後把它的活動特點講清楚。可以邊說邊加上動作。

  (同學們在四人小組內興趣盎然地準備著。)

  師:老師準備了幾個動物頭飾,你想表演哪一種動物就挑一個戴上。(生開始表演)

  生:小朋友們,你們好。我的名字叫海參,我長得黑黑的,樣子很像一條大毛毛蟲,身上還有凹凸不平的花紋,別看我長得不起眼,營養價值可豐富啦!哎,不過我從小就養成了做事慢吞吞的壞習慣,在海里,要數我遊得最慢了,因為我是靠肌肉伸縮來爬行的。你們想知道我每小時能遊多少米嗎?告訴你,我每小時只能遊4米。

  生:我叫梭子魚,我的身體是流線型的,體積又小,所以嘛,我遊得可快啦!在大海里,游泳大王一定是我。我攻擊別的動物的時候,比普通的火車還快。你們一定想知道我每小時能遊幾公里吧?哈哈,不說不知道,一說嚇一跳,我每小時能遊幾十公里,快吧?如果有人問你誰遊得最快,可千萬別忘了我哦!

  生:我是烏賊,和章魚是鐵哥們兒。我肚子裡有一個墨囊,裡面裝滿了墨汁。如果有敵人來攻擊我的話,我就會向前方噴墨,施放“煙幕彈”,然後利用水的反推力迅速後退,乘機逃走。

  生:我是貝類,身穿美麗的外衣,大家都稱我“免費旅行家”。如果我想去各地走一走,我就會緊緊地巴在輪船底下,做一次免費的長途旅行。你們說我聰明不聰明?

  師:同學們演得真不錯。你們從課外讀物中還知道哪些海底動物的活動方式,能給大家介紹介紹嗎?

  生:我知道大海里有一種蝴蝶魚。蝴蝶魚身上點綴著各種色彩斑斕的花紋。尾巴前上方長著一塊黑色的斑點,斑點四周鑲著黃色或黑色的邊,看上去像是魚眼。而真正的魚眼則藏在它頭部的黑斑裡,蝴蝶魚愛在水裡倒退著遊動,其他魚把它的尾巴當成了頭,把它的倒遊看成是前進。於是,有些兇猛的魚朝它的“頭”撲去,呀,沒抓到,眼看著蝴蝶魚朝反方向飛快地逃走了。哈,上當啦!

  生:在2000米深的海底世界有一種鼎足魚,它的身子是白色的。它靠三條“腿”支撐身子站在海底,這三條“腿”分別是一對胸鰭和一個尾鰭,看上去就像一隻古代的三足鼎,鼎足魚就靠這三條“腿”在海底爬行或跳躍。

  生:大海里有一種會飛的魚,它伸展著一對又長又大的胸鰭,就像鳥兒張開翅膀在飛翔。它可以在離開水面的空中飛行幾十米,甚至二三百米,還能連續幾次在水面上時飛時落,人們還稱它“水上小飛機”呢!

  師:同學們,我建議黑板報就出一期介紹海底動物世界的專輯,大家說行嗎?

  生:(異口同聲)行。

  (學生個個躍躍欲試)

  師:請同學們把剛才說的趕快寫下來。

  結果:

  上述案例正是遵循這樣一種教學思想,努力使《海底世界》的教學成為學生語言實踐的過程。在這個教學過程中,我先讓學生“看影片說熟悉的動物活動”,由於影片畫面絢麗、聲音悅耳、形象生動,又是學生所感興趣的,因此學生自然興趣盎然地進入了學習情境。接著我以“課文中介紹了動物的哪些活動方式,你喜歡讀哪一種就讀哪一種”的方式引導學生進入“朗讀”活動中,把“要我讀”的指令變成了“我要讀”的內需。同時,在學生朗讀的過程中,由於教師不斷地採取激勵措施,因而學生的朗讀熱情高漲,一個想比一個讀得更好。然後,我提出了新的要求,把語言實踐活動由“讀”轉換成“說”——分別說說幾種海底動物的特點和活動方式。為了使學生能積極投入這項活動,我讓學生扮演成自己喜愛的動物角色,戴上頭飾進行介紹,並提出邊說邊加些動作的要求。這樣,這個“說海底動物形狀特點和活動方式”的語言實踐活動就具備了遊戲的性質,又受到了學生們的歡迎而積極投入活動之中。為滿足學生表達的慾望,我又讓學生說說他們從課外讀物中得知的一些海底動物的活動方式。這下,課堂氣氛更活躍了,學生爭著說,搶著講,“有條理地說海底動物的形狀特點和活動方式”的訓練在積極而又愉悅的氛圍中得到了落實。最後向課外拓展提出了出一期介紹“海底動物世界的專輯”黑板報的建議,讓學生把說的內容自然轉化為寫的訓練。

  評析:

  語文是一門工具性很強的學科,語言學習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實踐。學生學習語文的基礎不是一張白紙,三年級的學生已積累了許多語言材料。教師反覆的講解不但不能促進學生學習,而且會使他們產生厭倦情緒。教師應該引導學生不斷地進行“理解、積累、轉化、運用”的語言實踐過程,應該為學生的語言實踐與發展提供儘可能多的機會和時間。新課標明確指出:在教學過程中,要加強先生自主的語文實踐活動,引導他們在實踐中主動地取得知識,形成能力。教師應多給學生表現自我的機會,把學生的基本自由還給學生,給他們充分的動腦、動手、動眼的時間和空間。語文教學一定要讓學生感到“有趣”,要滿足學生多方面的需求。因此,語言實踐活動一定要貼近學生的生活,以他們喜愛的方式進行。這樣,不僅能喚起學生的全部熱情,發展他們的語言實踐能力,而且能使他們的身心得到最大程度的敞開,情感得到最大程度的釋放,個性得到充分的張揚。語文教學一定要讓學生感到“有用”,有利於提高他們的聽、讀、說、寫等能力。因此,努力使語文閱讀教學成為學生“理解、積累、轉化、運用”的語言實踐過程,勢在必行。

  三年級下冊語文《海底世界》說課稿 篇18

  一、教材分析

  《海底世界》是一篇淺顯的知識性課文,作者透過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了一個“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海底世界,文章以流暢自然語言為基調,沒有華麗的詞藻,不見雕琢的痕跡,但是給人親切熱情的感覺。我們透過作者對海底世界的描繪,可以感受到作者對整個自然、對生命的熱愛。教學中若只讓學生知道課本上的點滴動物、植物,在學生腦海中要形成廣而深,並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海底世界是有難度的,因此必須給學生設計了一個“研究”的機會,使學生進一步瞭解廣博的海底世界。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

  1、探究課文第2~6自然段,透過感受作者生動形象的語言,瞭解海底是個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地方。

  2、透過多樣化的表達,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蒐集資訊、處理資訊等綜合實踐能力。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激發學生熱愛自然,探索自然界奧秘的興趣。

  二、設計理念

  1、過程開放,體現探究性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在探究性的閱讀教學中,倡導的是學生學習過程的開放。它突破傳統的限制,立足於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學生創設探究的背景,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積極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創新精神。

  ⑴情境的創設在課堂中,創設一定的情境,能啟發學生運用多維視角去思考解決問題,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豐富學生的思維方式,讓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的全過程,從而滿足他們的探究欲、表現欲。在廣闊的海洋裡生活繁衍著無數的生物,神秘而又美麗的海底世界令無數人為之傾倒,為之讚歎。學生樂於親近海底世界,因此創設“大海深處是什麼樣的”,能使學生的心靈與文字產生撞擊,使兒童既有經驗與文字產生衝突,尋找到孩子心跳與文字心跳的合拍點,產生移情效應。他們置身情境,強烈地感受著無形之“力”的作用,情不自禁地關注、嚮往、投入。

  ⑵角色的轉換《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字之間對話的過程。”也就是說,閱讀課堂是由這三者之間的互動形成的。在《海底世界》的教學中,課始情境的創設,教師是一個能激發學生思維的引導者——引導學生自己找到探究內容進行探究;當學生就“大海深處是什麼樣的”問題進行研究、討論的過程中,教師則是一個能欣賞學生意見的傾聽者、能積極參加小組探究的參與者;當學生呈現探究成果時,教師又是能判斷學生認識正誤的辨別者。這實質上是一個師生互動、教學相長的動態生成過程。

  ⑶資源的拓展兒童的內心是最無拘無束的,他們渴望走向原野,親近自然,渴望在廣闊的天地間放飛夢想。這就要求閱讀教學要徹底走出“課堂中心、書本中心、教師中心”的封閉性,充分拓展空間,增強活力。一方面,我們要鼓勵學生在真實世界的際遇中學習,與現實對話,為學生創造社會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到社會上去觀察、調查、訪問。例如要求學生課外查詢有關海底世界的知識,引導學生透過如課外書籍、圖書館、網路等途徑獲得資訊。另一方面,我們要把大世界引入課堂,在教學中充分挖掘各種各樣的教育資源,根據教育目標對資源進行重新組合與調整,溝通學生生活世界和書本世界的橋樑,為學科課程提供廣泛的感性背景,為課本知識的運用提供實踐的平臺。例如在教學中播放海底世界的錄影、出示海底世界的圖片等。

  二、挖掘內涵,注重人文性

  語文學科具有積澱豐厚的人文魅力,尊重學生生命價值、尊重學生文化及其多樣性,是小學語文課程的應有之義。語文教學必須實現學科順應學生,必須在教學中尊重學生生命的本性,弘揚學生個性,激發學生保持和加強生命的力度,使有限的生命具有無限的生命力。

  ⑴挖掘文字中的人文性透過放錄影,把藍色的海水、兇猛怪誕的大魚、美麗的珊瑚……這些奇妙的東西盡情展現在學生的面前。再加上配有優美音樂的解說詞,學生們彷彿置身於美麗神奇、千姿百態的海底世界,留下深刻的印象,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畫出一幅幅美麗的海底世界。另外如文中“海底的動物常常在竊竊私語”等的重點研讀。

  ⑵體現課堂交流中的人文性讓每一個學生在學習的歷程中,在互相的交流感悟中充分展示自我,提升生命價值,讓學生在體味語言、交流表達過程中,陶冶、塑造學生心靈。

  ⑶滲透課堂作業中的人文性現代閱讀教學觀需要我們以生活的理念構建起語文教學大課堂。在教學中,我們要將課堂的語言訓練和課外的生活實踐活動進行有機結合,從而使學生從單一的語文課堂步入廣泛的社會語文空間。如:“海底的動物常常在竊竊私語,我們用水中聽音器一聽,就能聽見各種聲音,發揮你的想象,請你寫一寫。”“關於海底的奇異景色,你還想知道些什麼?課外查尋、蒐集相關的資料,你自己來寫寫《海底世界》。”這種實踐性的作業形式,讓學生親近自然,很好得淡化了訓練意識,消除了學生學習與生活的界限,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實踐的熱情。

  三、感悟運用,突出個性化

  《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1、個性化地體味語言在閱讀教學中,透過學生的自主體驗,讓學生逐步學會以語言文字為依託,分析語言現象,在字、詞、句、篇的聯絡中揣摩語言文字的內涵,體會文章內在的思想感情。例如學生對海底世界“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理解;又如對海底小動物“竊竊私語”這個詞的理解等,可以充分引導學生進行個性化研讀,強化個性體驗。

  2、多樣化地語言表達語文課是師生個性自由馳騁的舞臺,所以要鼓勵學生進行多樣化地表達,展示學生的個性。在閱讀教學中,透過學生多樣化的表達,開闊學生的視野。例如學生對“大海深處是什麼樣”的彙報時,有的直接摘錄了書上描寫的原句來表達,有的加以概括列出幾個關鍵詞語,有的用圖片等,學生在表達中思辨,在傾聽中評判,不僅提高了語言運用能力,而且提高了蒐集資訊、處理資訊等綜合實踐能力。

  三、設計思路

  根據文字的特點、學生的個性發展需求以及設計理念,本節課教學思路為: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創設情境觀察,交流對話↓↓引導探究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引導表達讀 說 寫 評↓↓引導拓展蒐集、處理資訊

  四、教學程式

  (一)創設情境,激起探究興趣

  1、假期裡,有些同學跟著爸爸媽媽遊覽過大海,欣賞了美麗的海水,海灘,不過,你知道大海深處是怎樣的嗎?現在,讓老師帶著你們一起乘潛水艇,到海底世界去看看那兒的奇異景色。(出示錄影,並配樂朗讀)

  2、你知道大海深處是什麼樣的嗎?

  三年級下冊語文《海底世界》說課稿 篇19

  一、教材分析:

  1、教學內容:

  海底是一個充滿了生命力和神秘色彩的水下世界。深藍色的海水中生長著花紋漂亮、形狀多樣的魚類,它是兒童最喜愛表現的物件之一。本課就設計了“對稱剪刻、遊戲活動、繪畫表現”三個教學活動,幫助學生認識、感受、表現魚和海洋生物的形狀特徵和海底世界的各種色彩變化,從而瞭解對稱和不對稱之間的區別,並在創作表現中發展兒童的形象思維和創造想象。

  2、本節課的地位和作用:

  《海底世界》是一節集欣賞設計、造型表現、合作探索等特點於一體的美術課。在此之前學生已經接觸到了用顏料、彩筆、剪刀等工具進行作畫,用彩泥、彩紙等手工材料來表現畫面的知識,並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摺紙、剪紙方法。本節課正是在此基礎上讓學生用折、畫、剪、粘等方法來進行創作,在觀察欣賞中感受美、體驗美,在實踐操作中表現美、創造美。

  3.課時安排: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和本課的知識容量,我把前兩個活動“用對稱剪法剪紙魚、剪手擺魚”作為第一課時的教學內容,活動三“用繪畫的形式展示海底世界”為第二課時的內容。我現在做課的內容是第一課時的兩個活動。

  4、本課的教學目標:

  我根據美術課標要求以及學生的知識水平、年齡特點,設計教學目標如下:

  知識與技能

  (1)認識、瞭解魚的基本特徵和形狀,並能畫、剪各式各樣的魚。

  (2)瞭解對稱形和不對稱形的區別,掌握基本的繪製方法。

  過程與方法:新課標強調,掌握知識的過程實際上是一種探究過程,選擇的過程,製造的過程,是學生形成基本美術素養、創新精神以及逐步形成正確世界觀的過程。這節課就是讓學生親歷觀察,嘗試自己探究,動手製作各式各樣色彩斑斕的魚,經歷親自動手的過程,體驗遊戲活動的快樂,感受創作表現的成功。

  情感、態度、價值觀

  培養學生在集體活動過程中,相互交流、相互啟發的良好品質,提高觀察、想象、探究、聯想的能力,培養熱愛自然,保護自然的情操。

  教學重點:

  用對稱法剪刻各式各樣的魚。

  教學難點:

  繪製魚的不同形狀以及使用剪刀、刻刀剪出魚形和花紋。

  二、教 法:

  在教學本課時,我遵循學生認知發展規律,把握“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教學理念,運用

  1、情境體驗教學法

  引導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主動地探究與發現,並用啟迪、暗示、設疑、點撥、講解示範等方式,展示學習全過程,充分發揮師生間的互動作用,從學生的興趣、能力和需要出發,努力營造一種民主、自由與和諧的教學氛圍。

  2、激勵評價法

  評價時遵循“沒有差生,只有差異”的教學理念,採用多維和多級的評價方式,尊重學生的人格、情感和差異,形成融洽的師生關係,幫助每個學生了解自己的學習能力和水平,提高學習美術的興趣。

  三、學 法:

  1、自主探究法

  這是提高學生內驅力的有效方法。 學生在自主探究的學習過程中,透過欣賞、感受、觀察、體驗、發現、對話、思考、討論、嘗試以及表現等活動,體會到了美術學習的樂趣,發展了綜合實踐能力,培養了設計意識與創新精神,陶冶了健康高尚的審美情操。

  2、互助學習法

  讓同伴之間典型帶動,互助合作,促進他們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四、教具、學具:

  我根據學生以形象為主的思維特點,準備了幾種海洋魚成品以及半成品,繪製了《海底世界》掛圖;為讓學生自主探究,還給每組準備了2份魚的模型,裝進信封中。同時準備影片儀、剪刀、刻刀、膠水等工具,給學生提供具體可感的視覺效果,為紮實掌握技能提供條件。 學生自備彩紙和舊掛曆紙數張以及剪刀、刻刀、膠水等工具。

  五、教學過程教學過程是學生經驗形成的過程,它指向經驗的產生,又是經驗得以生成的情境。因此,教學過程不再是單純的傳授知識的過程,而是促進學生反思,推動學生髮展的過程。教學實施中,我本著“以學定教”的課程教學過程觀,運用“作品引入感知美-----剪刻創作表現美——課堂延伸創造美”的教學流程,讓學生在活動中成為合作、探究、表現的主體,成為美的創造者。

  (一)作品引入 感知美

  1播放課件,展示海底魚類讓學生欣賞。提問:看到這各種各樣的魚兒你想向大家說些什麼?

  2.談話交流

  (1)談收穫。

  (2)教師評價學生的表現後小結:大海真是一個色彩斑斕,充滿生命活力和神秘色彩的世界,當你看到這麼美的世界時,你不想把它描繪出來嗎? 現在老師就把這海底世界請到咱們教室,(出示海底世界圖,激發審美期待)你發現這海底還缺點什麼?今天,咱們就用自己的雙手,來裝扮這海底世界。

  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 美的事物總是給人以嚮往與憧憬。當看到千姿百態的小精靈魚兒以及色彩斑斕的植物時,無不被鮮活的生靈所感染,所震撼,無不渴望進入那神奇的海底,觸控海的脈搏。激發起探究的興趣和動手製作的衝動,為下一步的自主探究奠定了情感基礎。)

  (二)剪刻創作 表現美

  1、學習剪紙魚

  談話:海底世界這麼豐富多彩,我們先做什麼呢?

  板書:剪魚

  ⑴ 檢查材料及工具準備情況

  談話:要想剪一條漂亮的魚該用到哪些工具和材料?你準備好了嗎?

  根據學生的準備情況,教師把自己多準備的補充給學生。

  ⑵ 觀察模型,分析魚形及製作步驟和方法

  談話:“小魚兒想和大家交朋友呢,它早就跑到大家的課桌上的信封裡了!開啟看看。我們要剪出魚的哪幾部分呢? 要想順利剪出漂亮的魚兒需要先做什麼,再做什麼呢?”然後讓學生合作觀察探討,教師提示學生為了觀察得更仔細可以把作品拆開、合併反覆研究。最後教師結合學生的回答,利用課件幫學生梳理魚形特點,總結制作過程並板書:

  對摺-----畫------剪

  ⑶教師重點引導點撥製作方法和注意事項

  ①為什麼要對摺?瞭解對稱形和不對稱形的區別

  在學生理解的基礎上老師做小結:“看,(出示剪好的形狀對稱的小魚)象這樣兩邊大小,形狀一樣的物體屬於對稱形,剪時,先對摺是個好辦法,這樣省時省力,剪出的魚兒才美麗大方。觀察一下,圖上這幾條魚哪些是對稱的,哪些是不對稱的?”

  ②在哪邊畫,畫什麼?瞭解魚的多樣性,避免錯剪。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我因勢利導:“剛才我們已經瞭解了魚的形狀,你可知道,全世界有2萬多種魚兒呢,畫圖案時,你大膽想象一下,心目中最美的魚兒長的什麼樣,把它畫下來,這一步可決定你剪的魚兒是否漂亮。在哪邊起筆魚兒才不會被剪碎?”邊說邊演示繪製時要在不開口的一邊起筆,這樣才能保證把小魚剪成功。

  ③剪刻時你能提醒大家哪些方面需要注意?

  教師提醒:小魚兒的衣服可以用剪刀剪,也可以用刻刀刻;用刻刀時應該墊上墊板,以防損傷課桌;剪刻時要均勻用力,不要傷到手。

  (設計意圖:形象的作品最能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衝擊學生的視覺效果,因此,學生欣賞模型魚時也會興趣盎然,產生動手製作的慾望。製作的過程及方法都是讓學生去發現,去總結。在探究交流的過程中感覺到我的發現得到大家的認可,我的存在很重要。再加上教師的及時性評價,讓他們體味到成功的快樂,從而激發他們學習的樂趣。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說:先生拿做來教方為真教,學生拿做來學方為實學.)

  ⑷學生剪刻 教師指導

  儘管透過觀察和點撥理清了剪刻的步驟及方法,但鑑於目前學生動手操作少的特點,剪刻的過程仍是教學的難點。在剪刻過程中我採用典型帶動、互助合作的方法讓學生實踐,即教師在巡迴指導過程中隨時找出操作熟練的學生當小老師,對其他同學的繪製及剪刻進行幫扶。

  ⑸評魚賞魚 分享快樂

  展示成果是學生獲得最大滿足的過程。為讓每一位孩子都能展示自己的作品,我採用三個步驟:展魚-----擺魚-----評魚。

  展魚 是每位同學把自己的作品在小組內進行展示,並儘可能的介紹自己作品的特點。

  擺魚 是每個小組選擇有特點的作品擺在老師繪製好的海底世界圖上,剩餘的作品各小組可在課桌上擺出一幅海底世界魚兒嬉戲的場景。讓孩子們給親手剪刻的魚兒選擇一個舒適的家。

  評魚 是讓學生對黑板上的作品和各小組的作品進行互評、自評、師生評。剪的那條魚最漂亮,色彩選擇是否合適,形狀姿態是否生動,剪刻的是否精緻,你認為怎樣改進可能更好一些等方面進行品評。在品評的過程中一方面創造美,感受美,另一方面讓學生展現自我,分享快樂。

  (設計意圖; 此環節透過作品的展示、品評,既提高了審美能力,又給學生提供表現自我的機會,激發學生的創造熱情和表現欲。正像蘇霍姆林斯基所說,我們力求使孩子在自己的勞動中體驗到感受到自己的榮譽、自尊,能為自己的成果而自豪。)

  2、製作手擺魚,體驗動態美

  這一環節既是製作的繼續,又是課堂的高潮。為激發學生的創造熱情,我設計了這樣的過渡:“同學們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就親自剪出那麼美的魚兒,看,真正成了魚的海洋,成了充滿生命力的世界,還真感謝你們這些小巧手,創造了這麼令人心動的作品。你能想出什麼辦法讓魚兒遊動起來?”以下四個環節層層深入,將活動推向高潮。

  (1)演示 老師在學生髮言的基礎上出示事先備好的手擺魚讓學生演示。

  (2)製作 觀察成品,放手讓學生製作,教師講解注意事項,重點是三個方面:A對摺後要畫整條魚的形狀;B剪出的魚形比手要大;C粘和時魚尾不要粘在一起。

  (3)表演 用手中的魚編演海底世界的趣味故事。

  當學生還沉浸在自己創作的成果中,我因勢利導:看,一條條活潑可愛的小魚遊得可真快樂,有的像在尋找媽媽,有的像在遊玩,有的像在捉迷藏,大家何不編演一個小故事,讓你的魚兒玩得更有趣?小組合作,看哪個小組演得生動形象?誰歡迎老師加入你們的行列。趕快行動吧!

  (4)評價 激發學生的創造熱情

  談話:“哪個小組最先展示自己的成果呢?其他同學當好小觀眾、小評委,我們還要選出今天的‘表演獎’‘口才獎’‘創新獎’‘小巧手’呢!”然後師生共同在海底世界這個大背景下表演節目。評價時學生先對自己今天的表現進行自評,並說出該獲得的獎項,也可自己命名;然後再評價他人的表現。教師綜合各組成員的表現進行點評激勵,延續他們的創造熱情。

  (設計意圖:美術學習不僅僅是一種單純的技能技巧訓練,而應視為一種文化學習。這一環節,師生共創濃郁的文化情境,創設有聲有色的美術課堂,用畫面,用語言,用音樂,激起學生創造的火花,推起學生愛護美、呵護美的波瀾。)

  (三)課堂延伸 創造美

  1、談話:“今天的課咱們把海底世界搬到了課堂上,下課以後就得把它搬走。你想搬到哪裡去呢?”

  教師在肯定學生想法的基礎上提議:

  大家可以把海底世界搬到走廊的牆壁上,讓其他同學也能欣賞到海底世界的美麗景色;

  大家可以把海底世界搬到你的臥室裡,讓海底的魚兒與你一同入夢。

  2、“除了用剪刻的方法外你還能想出哪些方法來表現海底世界?”

  那就選擇你喜歡的方式來創造海底世界的美麗吧!

  3、課堂寄語:

  同學們:你的智慧就在你的手指尖上。讓我們充分利用美術課堂給我們這雙小手賦予更多的智慧和力量。記住:一點點時間+一點點創意=無窮無盡的快樂、美麗、溫馨,並讓我們珍惜呵護這美麗的家園,熱愛神奇的大自然。

  4、溫馨提示:課下請同學們小心收拾好工具,把製作材料裝進方便袋,增強學生愛護教室環境的意識,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設計意圖:課標中指出,美術課程要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緊密聯絡,使學生在積極的情感體驗中提高想象力和創造力,提高審美意識和審美能力,發展學生創造美好生活的願望和能力。此環節的設計,就為學生的自由呼吸和翱翔創設了一片碧草藍天。)

  六、板書

  本節課把《海底世界》圖張貼在黑板的正中作為板書的主體,增強學生的視覺效果,讓他們在豐富圖畫的基礎上充分感受海底世界的多姿多彩。製作魚的步驟在一側板書,便於學生掌握製作的過程。整個版面既簡潔明快,又突出主題,既加深學生的記憶,又給學生以美的享受。

  以上幾個環節只是活動開始前的周密設計,但師生互動是一個動態的過程。隨著活動的不斷開展,新的目標將不斷生成,學生的認識和體驗將不斷加深,創造性的火花不斷迸發。我會用十二分的耐心和愛心,努力給學生創設一個生動活潑,多姿多彩,充滿樂趣的課堂!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