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治水》說課稿9篇
《大禹治水》說課稿9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說課稿,藉助說課稿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什麼樣的說課稿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大禹治水》說課稿,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大禹治水》說課稿1
一、說教材
《大禹治水》是蘇教版教材二年級上冊第六單元內的一篇課文,縱觀第六單元的幾篇課文,都是寫人的文章,歌頌了主人公某一方面的精神品質。《大禹治水》這是一個古代傳說,講的是大禹為了治理洪水為老百姓造福,吃盡了千辛萬苦,三過家門而不入,終於制服了洪水的故事。把這樣一個歷史故事放在二年級教材中進行教學,我想不僅僅是讓孩子瞭解大禹其人、其事,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感受到他身上所表現出來的吃苦耐勞、堅持不懈、一心為公、無私奉獻的精神品質。
全文共四個自然段:
第一段寫:洪水的危害。
第二段寫:大禹怎樣治水的。
第三段寫: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故事。
第四段寫:大禹制服了洪水,成了代代相傳的英雄。
二、說學情
由於生活在當今社會的獨生子女多數生活條件優越,受到家長的寵愛,較缺乏“關心他人、關心社會”的思想,加之大禹治水的故事距今已久,因而對大禹治水的艱辛和不顧個人生活幸福,一心為百姓謀幸福的高尚情懷,多數學生在理解和感受上有一定的困難。這就是本課教學的重點、難點。
古代傳說是學生感興趣的,但其中的英雄形象很難在學生心中樹立,這是時代的侷限。為此,我力求在第一課時就讓“大禹”的偉大形象在學生心中確立,怎麼辦呢?利用多媒體,要學生從一開始就牢記“大禹”的名字,並用書上的插圖作為幻燈片的背景,讓大禹的形象深入學生的內心。
三、說教學重難點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讀準兩個多音字,認識新偏旁“衣字旁”,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寫好生字;
3、理解課文內容,知道大禹是我國古代傳說中的一位為民造福的英雄,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頑強意志、獻身精神。
四、說教學方法
根據對教材的分析研究,我發現本課就有好幾處想象的訓練點。因此,本課的教學我打算抓住文中一些關鍵詞句,藉助多媒體課件的直觀形象畫面,讓學生充分動口、動腦,展開豐富想象,利用想象來拓展學生思維的空間,然後在一次次的朗讀中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頑強意志和獻身精神,從而得到思想上的啟迪,情感上的昇華。本課在寫作上很有特點。除了首尾段對比,突出重點之外,數量詞的運用對突出大禹一心為公,無私奉獻的精神十分明顯。
總之,想讓學生在輕鬆、競爭的氛圍中學習新知,陶冶情操。
《大禹治水》說課稿2
尊敬的各位領導、評委老師:
大家好!我說課的題目是部編版語文二年級上冊第15課《大禹治水》,下面我準備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法與學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這五個方面來談一談《大禹治水》這篇課文的教學設想。
一、教材分析
《大禹治水》是部編版小學語文第三冊第六單元的主體課文。這一單元圍繞“偉人”的第一篇主題編排了三篇課文。作為第一篇課文,它承載著讓學生感悟偉人心繫百姓的高貴品質,使學生理解何為奉獻的重任。《大禹治水》是一個流傳千古的神話故事。課文講述了大禹十三年堅持治理洪水,三過家門而不入,最終開通河道,治水成功,為百姓造福的故事。大禹心繫百姓、無私奉獻的精神為世人所敬仰。全文結構清晰,語言精練。按照事情的發展順序,第一自然段講治水前洪水經常氾濫,百姓生活在苦難之中;第二自然段講鯀治水九年沒有成功,他的兒子禹繼續治水;第三自然段講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文中“十三年、三次、一次、到處奔走”等詞句集中體現了大禹的奉獻精神;第四自然段講禹帶領人們採用疏導的辦法制服了洪水,百姓過上了安居樂業的生活。課文描述的治水前後兩個場景形成了鮮明對比,更加凸顯了大禹的奉獻精神和疏導治水的智慧。選編本文,旨在引領學生在讀故事、講故事的語言實踐中,體會大禹心繫百姓、無私奉獻的精神。
課文配有1幅插圖,畫面宏闊,圖中眾多百姓在禹的帶領下熱火朝天地開通河道,禹正在與有經驗的老者察看地形。畫面與課文第四自然段內容對應,為學生領會課文、感受禹的形象提供了憑藉。
根據本單元訓練重點,本課具體要求及學生的認知水平,我將教學目標制定如下:
1.初讀課文,利用學過的方法獨立自主的識字,讀準字音,培養學生獨立識字的能力。
2.讀通課文,瞭解課文內容。深入體會洪水的泛濫給百姓帶來的災難,為深入理解大禹一心一意治水的奉獻精神做好鋪墊。體現語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
教學重為、難點:
1.識字方面:掌握15個字的讀音,“洪”“災”“難”3個字的字形。理解“淹沒”等詞的意思。
2.內容方面:抓住“淹沒、倒塌、沖毀”等詞語感悟洪水氾濫的景象,為下節課體會大禹的奉獻精神做好鋪墊。。
3.初步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識。
由於本課特點需要學生認識的字詞較多,我將本節課的重點確定為隨文識字、讀通順課文。
二、學情分析
二年級學生具有天真活潑,好奇好問,好模仿易感染的心理特點,容易被直觀形象、新鮮活動的事物所吸引,並能在教師創設的情境中獲得體驗,達到情感共鳴、因此在教學中,我根據學生的身心特點設計情境,設計遊戲,分散識字難點,讓學生在一堂課中能始終學得輕鬆,學得愉快。
三、教法與學法
根據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這一基本理念,結合本課教學目標及學情,我採取以下教學方法:
1.情景識字法:識字與寫字是低年級學生學習的重點與難點,而集中識字對學生而言比較枯燥,為此我在教學中注意運用多種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具體的情景中識字,這樣學生易於接受。
2.分組討論法:引導學生充分發揮集體的智慧,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樂趣,感受成功的喜悅。
在對待學生的學習上,我以學生的“學”為教學的出發點,讓學生放開手腳,積極參與,大膽求索。本課我指導學生用如下方法進行學習:
1.朗讀感悟法:《新課標》指出小學各年級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的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
2.合作探究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索學習生字的方法,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的自學生字的能力。
四、教學過程
為了創設一個紮實有效的課堂,使學生學有所獲,我設計了以下四個環節:
1.談話匯入,激發興趣(多媒體)
在教學開始時,我請孩子簡單介紹一下大禹,並且告訴孩子們大禹名字的由來,激發學生情感,然後引導學生質疑課題提出:(1)大禹為什麼治水?(2)大禹使怎麼治水?(3)大禹治水的結果如何?3個問題。這樣設定懸念,這樣可以激發學生學習新課文的慾望。
2.初瀆課文,重點識字
a.自由讀課文,標出生字和自然段,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讓學生在初讀中瞭解課文大概內容。
b.出示生詞,多種形式練讀,全班糾正字音,重點指導“二類字”的字音。在聽讀中糾正字音,培養合作精神。在獨立識字中產生成就感。學生掌握了一些獨立識字的方法,本著《大綱》中識字教學應認寫分流、多認少寫、字不離詞的原則,我在這個環節只對重點字詞有針對性地加以指導。
c.分組朗讀詞語,讓學生讀出不同的感受。第一組詞語描述的是洪水帶給人們的恐懼與傷害,第二組詞語告訴我們的是洪水退卻後人們生活的變化。使學生初步感受到因為有了大禹治水,人們才能從“痛苦極了”走向“安居樂業”的生活。為下文學生理解大禹的人物品質做鋪墊。
d.讓我們和這些“朋友”一起回到課文中再來默讀課文。想想課文描述的是一個怎樣的故事?課堂中我設計的思考是:大禹為什麼治理洪水?如何治理洪水?結果如何?葉聖陶說“學語文要靠自己讀書,自己領悟”為此我創設這樣的問題。引領學生回答問題了解全文。培養學生口語表達能力。
3.精讀感悟,體會洪水氾濫。在教學第一自然段時,播放洪水課件,讓學生體會洪水之大。主要引導學生抓住“氾濫”“淹沒”“沖毀”“痛苦極了”等詞來體會百姓的生活困苦,從而明確大禹治水的意義與迫切。
二年級的教學,應堅持直觀形象的原則,要結合多媒體教學,要結合少量詞和句的理解,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加深對字的認識,在本段教學中我採用隨文識字的方式講解了“洪”“災”“難”,以字理識字,學生既識記了字形又瞭解了字義,從而感悟中國漢字的博大精深。
4.佈置作業:我讓學生閱讀其他流傳千古的神話故事,拓展了學生的視野。
五、板書設計
板書是無聲的語言,是整篇課文的眼睛,本節課我設計的板書做到了簡潔明瞭,突出重點。
我以上的說課設計是基於以下理念進行的:
1.立足於學生的發展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2.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六、說反思
上完這節課我有以下幾點感悟:
一、重視學生的朗讀指導
1.讀出詞語的感情色彩。我將文中含有生字的詞語分為兩組讓學生讀出不同的感受。第一組詞語描述的是洪水帶給人們的恐懼與傷害,第二組詞語告訴我們的是洪水退卻後人們生活的變化。使學生初步感受到因為有了大禹治水,人們才能從“痛苦極了”走向“安居樂業”的生活。為下文學生理解大禹的人物品質做鋪墊。
2.讀出洪水的兇猛以及可恨。在教學第一自然段中,讓學生觀看洪水氾濫的情景,讓他們直接感受當時的狀況。並在動畫情境的渲染下提問:在這滔滔的洪水中,你彷彿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讓學生在想象中,再現故事發生時的生活場景,同時也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潛力。繼續播放洪水氾濫的情景,讓學生說說看了以後的情緒如何。這主要是為朗讀作好情感的鋪墊,再讓學生透過讀來釋放自我的感情。第一自然段的教學將畫面與音樂良種刺激融為一體,更好地激發了學生對語言的多角度思考,多方位想象,並且透過讀來表現起內心的感受,自然而然明白大禹治水的原因。
二、重視訓練學生想象和說話能力
在指導孩子理解洪水的兇猛可恨時,引導孩子說說看到圖片上兇猛的洪水,你會想到哪些詞語。播放洪水影片時,我讓孩子說說假如你是影片中的某一個人,你會怎麼想怎麼做,採取半扶半放的方法,讓孩子自由想象和表達。
三、重視識字寫字教學的'指導
新課標要求教師要運用多種識字教學方法和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提高識字教學效率。為此,對本節課的識字教學,我做了以下思考:
1.在教學生字“難”的時候,我讓孩子自己觀察它的結構以及書寫要點,然後進行範寫。
2.在教學生字“洪”“災”的時候,我採用了字源法,讓孩子瞭解了兩個字的演變和意義。
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有以下幾點需要改進:
1.要讓學生充分的讀,讀的要有層次、有梯度。每次讀應給給學生明確的任務。訓練朗讀要在紮實中層層遞進。不能因為是公開課而拘泥於流程,要把孩子的朗讀訓練到位。
2.在教學時,孩子的回答超出自己的預設,要有隨機應變的能力,機智地把孩子的答案一步步轉化成自己的預設,而不能直接否定孩子的回答。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多揣摩揣摩自己的課堂語言,力求精煉而又具有引導性。
以上我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法與學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反思這六個方面來對本課進行說明。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各位評委老師!
《大禹治水》說課稿3
一、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會寫6個字。
2.學習課文過程中自主積累詞語。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初步培養學生樂於查詢資料的興趣。
5.透過學習課文體會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敬業精神。
二、教學重點
1.會寫6個字,並且做到端正、整潔,培養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
2整體會課文內容,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教學難點
體會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敬業精神。
四、教學準備
1.課前請學生了解:大禹是什麼時代的人?他是誰?
2.生字卡片。
3.教學課件。
五、教學課時
2課時。
六、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匯入。
1.(板書:大禹)同學們,你們知道大禹是誰嗎?(學生介紹自己找到的資料,教師可以適當補充並進行概括提煉。)
2.(板書:治水)“治水”是什麼意思?用自己的話說一說。我們一起來學習第32課,看看大禹是怎樣治理洪水的。
(二)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1.用你喜歡的方式讀書(可以自己讀也可以和小夥伴讀),有不認識的字請拼音朋友幫助你。讀完課文把生字畫下來,再讀一讀。
2.小組同學在一起讀生字卡片,互相幫助讀準字音。
3.教師出示生字詞卡片,學生認讀(可指讀、開火車讀、分組讀)。
4.自己讀課文,標出自然段,並和同桌交流。
5.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思考:為什麼要治水?
(三)細讀課文,讀中感悟。
1.為什麼要治水?(第一自然段)
(1)播放錄影資料:洪水氾濫的景象。
看完這段錄影你的心情怎樣?讀一讀“無家可歸”這個詞。
(2)如果你就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你最渴望的是什麼?
(3)朗讀第一自然段。
2.大家都渴望安定的生活。開山挖河,治理洪水,參加治理洪水的人多不多?你從哪裡看出來的?
體會“成千上萬”的意思,讀一讀這個詞。
3.課件出示句子:“他們不辭辛勞,日夜苦幹。”
你有什麼感受?
4.大禹就是這成千上萬人的首領,你覺得他是一個什麼樣的人?自己讀課文,找到相關的詞句做出標記。
5.集體交流,讀中體會大禹的敬業精神:
學生讀自己找到的句子,教師要注意指導學生朗讀。
(1)“……聽見兒子在家裡啼哭,他的心被牽動了。……”
他的心裡在想什麼?讀一讀“牽動”這個詞。身邊的人見到這種情景會對他說什麼?他又會怎樣回答?
(2)“他毅然轉過身……”
請學生做一做“毅然轉過身”的動作,說一說這個詞的意思,讀一讀這個詞語,再讀句子。
(3)學生根據第二自然段的內容進行表演。
教師可以給出一些重點詞語:牽動、望了望、毅然,幫助學生體會大禹的心情。
(4)有感情地朗讀第二自然段,自讀,指名讀。
(5)“大禹在外治水十三年,三次路過家門,但一次也沒有進去看一看。他的兒子十多歲了,還不知道父親的模樣。”
①第二次路過家門,大禹心情怎麼樣?為什麼不進去?
②第三次路過家門,身邊的人又會說什麼?大禹怎樣做?
③孩子從小到大都沒有見過父親,他會怎樣問媽媽?
媽媽又會怎樣回答他?(師生、生生之間的對話)
(從孩子的角度進一步體會大禹的敬業精神)
(6)有感情地朗讀第三自然段,自讀,指名讀。
6.經過十三年的苦幹,河道疏通了,河水被制伏了,老百姓過上了安定的日子。齊讀第四自然段。
(四)整體感知。
大禹的時代離我們已經太久遠了,但是他治水的故事為什麼能流傳下來?你們最想對大禹說的一句話是什麼?(大禹的精神是人們所敬佩的,這是一個民族的精神)
(五)作業設計。
1.把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
2.你還知道上古時代哪些部落首領的事蹟?可以講給同學聽。
板書設計
大禹治水
無家可歸安定
不辭辛勞
日夜苦幹
三過家門而不入敬業世代相傳
第二課時
(一)複習匯入。
1.出示生字卡片,學生做猜字遊戲。
2.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做到有感情。
(二)詞語積累。
學習課文後,你喜歡文中的哪些詞語或句子?讀或背給大家聽。本課四個字的詞語較多,要注意積累。
(三)自主識字。
1.出示生字卡片:搶讀生字。
2.獨立識記。
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方法記憶。
(四)指導書寫。
1.本課六個字都是左右結構的字,可以重點指導。
2.指導書寫左右結構的字:
左窄右寬:治洪淹但代
左寬右窄:引
3.教師範寫。
4.學生進行書寫練習。
(五)作業設計。
1.抄寫生字詞。
2.把自己喜歡的詞語或句子抄寫在“採蜜集”本上。
《大禹治水》說課稿4
【說教材】
《大禹治水》是蘇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第15課,文章主要寫了大禹治水的過程,讓學生感受大禹的無私奉獻,舍小家為大家的崇高品質。
全文共四個自然段,第一段寫:洪水的危害。第二段寫:大禹怎樣治水的。第三段寫: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故事。第四段寫:大禹制服了洪水,成了代代相傳的英雄。
【說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要求,針對二年級學生特點,第一課時的學習目標如下:
1、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力爭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會讀、會寫本課的10個生字,認識兩個多音字,認識1個偏旁。
3、 初步理解課文內容,感受大禹是我國古代傳說中的一位為民造福的英雄。
【說教學重、難點】
根據第一課時特點,我確立的教學重點和難點如下:
1、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 初步感受大禹無私奉獻的精神。
【說學情】
古代傳說是學生感興趣的,但其中的英雄形象很難在學生心中樹立,這是時代的侷限。為此,我力求在第一課時就讓“大禹”的偉大形象在學生心中確立,怎麼辦呢?利用多媒體,要學生從一開始就牢記“大禹”的名字,並用書上的插圖作為幻燈片的背景,讓大禹的形象深入學生的內心。
【說教學方法】
在教學本課時,試圖使用如下的教學方法:多媒體教學法、小組討論法、競賽法等等。總之,想讓學生在輕鬆、競爭的氛圍中學習新知,陶冶情操。
【說教學過程】
一、匯入
1、(出示禹的圖片)這是誰?告訴你們,他是我國古代一位英雄的名字,(板書“大禹”)透過預習,你知道他做過什麼?(板書“治水”)
2、齊讀課題,你想了解什麼?可以同桌交流。(相機板書:為什麼?怎樣?結果?)
意圖:用影象匯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同時,自然結題。學會質疑是教會學生的學習方法,力爭做到:學生想了解的正是老師要教授的。
二、初讀課文
(一)自讀課文
要求:認真拼讀生字,把課文多讀幾遍,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意圖:學生有疑問後會迫不及待地想找到答案,這時,讓他們自己讀書,滿足了這種需要,同時,自瀆課文也是在訓練學生的自學能力。
(二)消滅“攔路虎”
1、看書上的字,一齊拼讀。
2、出示生字卡片,小老師領讀。
3、一口喊出這個字。(齊讀、開火車讀)
意圖:學習生字可以靈活機動,有學生齊讀,有指名讀,有開火車讀還有小老師領讀,形式豐富,學生感興趣,學起來不枯燥,自然效果佳。
三、讀書比拼
1、師生大擂臺(分別讀一句。)
2、下面,老師來做裁判,我們來一場男生女生大比拼,看看我們班的女生讀書棒,還是男生讀的強。
意圖:採用競賽的形式,讓學生在比試較量中做到把課文讀通順、讀流暢。
四、解決問題
現在,黑板上的問題你弄明白了嗎?課文中就有答案,找一找,並用“——”畫出相關的句子。
意圖:學生的質疑不是形式,此環節要學生在文中找答案,既讀了書,又學會了整理答案的能力。
五、做操寫字
看著這些字你想提醒別人注意什麼?(相機寫出這幾個字)
意圖:學生並不喜歡寫字,在動筆前讓學生動起來,做做寫字操,活動了手指也調動了學生寫字的積極性。在描紅寫字時提醒學生正確的寫字姿勢,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最後,展示學生的作業,鼓勵其他學生繼續寫好字。
《大禹治水》說課稿5
一、習舊引新,遷情入境
這一部分主要是引入新課並完成第一自然段的教學,我是這樣匯入的:小朋友們,這一節課我們繼續學習《大禹治水》這篇課文,透過上一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大禹為什麼要治理洪水?
然後出示圖片讓學生感受洪水給人類帶來的危害。孩子們暢所欲言,有的說:我看到了滔滔的洪水淹沒了農田,衝倒了房屋,老百姓無家可歸,互相摻扶著四處去流浪等等,然後透過引讀的方式指導了第一節的朗讀,突出抓住“無家可歸”,以及“滔滔”這兩個詞,充分感知滔滔的洪水給人類帶來的災難。
二、創設情境,讀中設境
接下來,我跳過二、三自然段,直接講第四自然段。讓學生體會洪水被制服後老百姓喜悅的心情,與第一自然段形成巨大的反差。
接著又抓住“安定”這個詞,讓學生來講什麼樣的生活才是安定的生活,從而與第一自然段的“無家可歸”形成鮮明的對比。又問這幸福美滿的日子都是誰帶來的,孩子們興奮地高喊:大禹!所以人們把大禹稱為“偉大英雄”。有意識地把思想教育融於語言文字訓練之中,使學生在讀思說的教學活動中受到了崇高的人格薰陶和感染。
最後再指導學生感情朗讀:洪水被制服了,老百姓高興嗎?(高興)那麼你們高興嗎?孩子興奮地說:“高興”。我就緊跟著讓學生高興地讀這一段。
三、引入情境,境中悟情
這一部分主要是學習課文的第二、三自然段。
在第二自然段的學習中,我安排了兩個環節。第一環節中我首先提問了“大禹為治理洪水做了哪些事呢?”學生積極交流並提出1是查看了水流和地形2是挖通了九條大河 劈開了九座大山。然後分句指導朗讀,在朗讀過程中適時地點出表現大禹治水辛苦的詞“走遍”、“吃盡”、“千山萬水”、“千辛萬苦”、“九條大河”、“九座大山”。透過學生反覆的朗讀,細細體會大禹治水的辛苦和不屈不饒的精神。
第二環節我提問:我們已經知道大禹帶領老百姓挖通了許多許多條河,劈開了許多許多座山,那在劈山挖河的過程中禹會遇到哪些困難?吃了哪些苦?這個問題在師生完全平等的平臺沙鍋內幫助學生提煉生活、豐富想象,重新構建了原有的知識儲備。學生積極性一下子調動了起來。學生情不自禁的說了很多困難和艱辛。
第三自然段講的是一個“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故事,文中的“13年”、“三次路過家門”、“一次都沒有進去”、“兒子十多歲了”這些數字都充分說明大禹為治理洪水捨己的精神。我讓學生反覆朗讀,從中感悟文中數字的精妙。
最後啟發學生想象,大禹的兒子十多年見不到自己的爸爸,他的心情會怎樣?面對兒子的傷心,媽媽又會怎樣安慰他呢?
透過學生各種不同的表述,不僅對學生進行了說話訓練,而且渲染了學生的情感,使學生受到了極大的震撼。我順勢又推了一把,難道大禹不關心自己的家人嗎,不疼愛自己的孩子嗎?不是,他是為了讓老百姓過上安定幸福的日子呀!大禹真是一位偉大英雄啊!讓我們帶著崇敬的心情再來讀一讀這個感人的故事。氣氛的渲染、成功的引導,讓學生走進了文字,走進了主人公,讓學生的脈搏和作者的脈搏一起跳動。
四、昇華情感,情中悟理
講完二、三自然段後,我又回到第四自然段,引導學生透過表演重溫老百姓對大禹的感激之情。“言語”的發源來之於具體而深刻的情感。在一片喜慶的祥和氛圍中,在情動於中而形於外的境界裡,我進一步挖掘教材蘊含的思想性:學到這,難道你不想對大禹說點什麼嗎?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內心的情感,孩子的思維插上了想象的翅膀,暢所欲言。不僅再次提升了大禹在學生心目中的偉大形象,而且讓大禹這種勇敢頑強、一心為民的精神在學生心中永久沉澱!
最後拓展部分,我又讓學生廣泛收集資料,找一找歷史上還有哪些像大禹這樣的偉大英雄。讓這種精神世界的教育得以延續。
《大禹治水》說課稿6
一.說教材
各位老師好,我說的是蘇教版國標第三冊的《大禹治水》這篇課文。縱觀第六單元的幾篇課文,都是寫人的文章,歌頌了主人公某一方面的精神品質。《大禹治水》這是一個古代傳說,講的是大禹為了治理洪水為老百姓造福,吃盡了千辛萬苦,三過家門而不入,終於制服了洪水的故事。把這樣一個歷史故事放在二年級教材中進行教學,我想不僅僅是讓孩子瞭解大禹其人、其事,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感受到他身上所表現出來的吃苦耐勞、堅持不懈、一心為公、無私奉獻的精神品質。
教材中大禹治水的經過是教學的重點,文中並沒有過多的描述,僅以“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故事補充表現大禹的奉獻精神,對此,我抓住教材這一“空白點”,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尋找想象訓練點,在想象感悟中走進人物世界,豐富內心感受。然而,根據二年級學生已有的知識經營,如果僅靠文字內容,我想這是不夠豐富的想象,因此,課前我指導學生蒐集一些大禹治水時,人們流傳的一些故事,幫助學生認識大禹,充分理解文字內容。為了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多媒體課件也是我教學中不可缺少的條件,它有助於渲染場景,激發學生的感情。
二.說目的
根據學生的年齡和認知特點,結合本單元“感悟英雄人物的偉大”的訓練重點,我擬定了認知、智慧、情感三方面的教學目標:
1、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 學會本課生字,讀準兩個多音字,認識新偏旁“衣字旁”,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寫好生字;
3、理解課文內容,知道大禹是我國古代傳說中的一位為民造福的英雄,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頑強意志、獻身精神。
理解課文的第二小節,瞭解大禹是如何治水的。是教學的重點,在朗讀中感悟大禹制服洪水的頑強意志和獻身精神,是教學的難點。
三.說教法
根據對教材的分析研究,我發現本課在寫作上很有特點。除了首尾段對比,突出重點之外,數量詞的運用對突出大禹一心為公,無私奉獻的精神十分明顯。因此,本課的教學我打算抓住文中一些關鍵數量詞,藉助多媒體課件的直觀形象畫面,動口、動腦,展開豐富想象,利用想象來拓展學生思維的空間,然後在一次次的朗讀中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頑強意志和獻身精神,從而得到思想上的啟迪,情感上的昇華。
這一課,我分二課時教學。第一課時,學習生字詞,讀通、讀好每一自然段,初步感知大禹是我國古代的英雄人物;第二課時:精讀課文,捕捉關鍵數量詞,從中感悟大禹治水的艱辛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頑強意志、獻身精神。下面我重點說一說第二課時的教學。
四.說過程
第二課時的教學,我分為四個部分。
①第一部分,從標題入手,質疑問難,激發閱讀興趣
齊讀課題,思考:大禹治理的是怎樣的一場洪水?你是從哪裡感受到的?(這裡我出示課件幫助學生直觀感受)(學生重點抓住“滔滔、淹沒、衝倒、無家可歸”等詞來體會。題目是文章的眼睛,隱含著文章的主旨。緊接下來板書課題《大禹治水》,介紹大禹的名字並解題,此處的“治水”治的是洪水,也就是疏通水道,消除水患的意思。
葉聖陶說過:“學語文要靠自己讀書,自己領悟”為此我創設這樣的情境。如果此時你置身其中有什麼感受?這個環節的設計是想引導學生換位思考去體會課文內容,談自己的感悟。培養學生口語表達能力。 當學生真正領悟到了洪水給人們帶來的苦難。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課文,昇華感情,為大禹敢於下決心治理洪水作下情感鋪墊。
②第二部分,解讀數量詞,切入合理想象,感受大禹精神
新課標指出:“應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課文第二段用簡練的幾句話敘述了大禹治水的經過,教學中我緊扣關鍵詞“千辛萬苦”,讓學生想象大禹在治水的時候,遇到了哪些困難?老師適時引導,“假如大禹在治水中渴了怎麼辦?餓了怎麼辦?累了又怎麼辦?”在孩子的想象中大禹的形象逐漸飽滿,在孩子的想象中孩子得到了真正的生活體驗、情感體驗。圈出數量詞“九條、九座” ,此時,讓學生談談自己對大禹的看法。這樣,大禹不怕吃苦,頑強治水的形象就在學生的腦海中刻下了深深的印記。
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亞里斯多德也曾指出:“想象力是發現、發明等一切創造活動的源泉。”在語文教學中,我們應該充分挖掘教材因素,尋求訓練點,利用想象來拓展學生思維的空間,培養其思維的廣遠性、深刻性和創造性。課文第三段大禹治水時“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故事感人肺腑,教材中並沒有進行過多的描述,這是一個可以充分利用和挖掘的空白點。我抓住這一“空白”,鼓勵學生大膽體驗和想像感人的語言、精彩的場面、美好的情感等,然後把自己的理解與想像表達出來。這段內容的教學,主要抓住關鍵詞語,來看一串數字:大禹在外治水13年,曾經三次路過自己的家門,但他一次也沒有進去看一看。禹的兒子十多歲了,還不知道父親是什麼樣子。這裡我先和學生一起算了一筆賬,一年365天,13 年,四千多個日日夜夜中,大禹曾三過家門而不入,如果是你,當你一天沒見到爸爸,你可能不覺得怎麼樣,當你一個星期沒見到爸爸,你可能也不會覺得怎麼樣,當你一個月、一年見不到爸爸,你會怎麼想?禹的兒子十多年見不到父親,他會怎麼想?
假如你是他的妻子或家人,你又會怎麼想?如果你是他的鄰居,13 年沒見他回過家, 你又會怎麼想?假如你是大禹,初次路過家門時會想些什麼?第二次,第三次呢?十多年來都不曾見過自己的兒子,大禹是狠心的父親嗎?一連串的追問,典型場景的渲染,關鍵時候老師的引導,一次次撥動學生的心絃,使學生成功地步入角色,走進文字,激發起表達的慾望,從而在積極的情感體驗中展開想象的翅膀,在交流中內化語言,發展思維,昇華了對人物的崇敬之情,達到入境、動情、達理。
③總結延伸 激發感情
課文第四小節寫道:“洪水被制服了,老百姓過上了安定的日子,大家非常感激這位治水的偉大英雄。從此,大禹的名字代代相傳。”這段的教學,我抓住關鍵詞“代代相傳”。首先、我引導學生觀看課本中洪水被制服後一片山清水秀、輕舟漫遊,反映人民生活安居樂業情景的插圖,同時再次與壓題畫洪水氾濫圖形成鮮明的對比。在對比中讓學生進一步認識到大禹的功勞。這時,啟發學生說說,大家對大禹會說些什麼感激的話呢?最後,老師總結:“像大禹這樣,一心為人民辦好事,才是真正的英雄!大家永遠不會忘記他!他的故事一傳十,十傳百!從幾千年前就一直流傳到今天,而且會一代一代的傳下去,這就是代代相傳!你願意把這治水英雄的故事傳下去嗎?回家把這個故事告訴給父母聽,或者弟弟妹妹聽。如此激qing,大禹的頑強意志、獻身精神、高大形象就此已經深深地印在孩子們的腦中。
④留疑感悟
課文學完了,我留下疑問為什麼課文開頭叫禹,課文最後又叫大禹呢?從標題入手從標題結束本課,同時也作為本課的作業設計。
整個教學過程中,一系列的數量詞的捕捉聯絡了學生的三次想象。第一次是在大禹決心治水時,第二次是在大禹治水過程中,第三次是在大禹治水成功以後。三次想象一脈相承,不僅拓展了學生想象的空間,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而且促使學生加深了對大禹這一人物形象的理解,受到一次愛他人、愛人民生命財產的高尚道德品質教育。
《大禹治水》說課稿7
一、分析教材,把握訓練要點
《大禹治水》是蘇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第15課。講的是古時候大禹治理洪水的事。透過本課的閱讀讓學生感悟理解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原因,體會大禹意志頑強、為百姓造福的獻身精神。本課共4個自然段,第1自然段講洪水氾濫的景象,點明大禹治水的原因。第2自然段講大禹治水的經過。第3自然段講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故事。第4自然段講大禹治水的結果。
二、根據學生的年齡及認知特點,結合本單元“感悟英雄人物的偉大”的訓練重點
我擬訂了認知、智慧、情感三方面的教學目標:①學會本課10個生字(音、形、義),理解由生字組成的新詞。學會1個新偏旁。②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③理解課文內容,感知大禹治水的頑強意志和獻身精神,是我國古代傳說中的一名為民造福的英雄。目標力求有層次、具體明確。
三 以情為線,最佳化教學流程
本著為學生提供一個真正自由、寬鬆的舞臺,利於學生自主、個性化的學習的教學理念,我設計了以下教學流程:
激趣入境——讀中設境——境中悟情——情中悟理。
激趣入境:上課開始,透過創設這樣的問題情景:“同學們愛讀神話故事嗎?請說說你知道的神話故事有哪些。”“讀課題,請提出自己想知道的問題。”從而激發學生思考、表達、交流的願望,努力營造一個朋友般面對面交流的平等、和諧的學習氛圍。
讀中設境:教學中關注學生情感的發展變化,始終以學生情感的發展為主旋律。教學第一小節時,在動畫情境的渲染下提問:“讀著讀著,在這滔滔的洪水中,你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你的心情怎樣,為什麼?”同時鼓勵生生間的互評。將畫面與音樂融為一體,更好的激發學生對語言的多角度思考、多方位想象。
第二小節的學習儘可能的把學習的時間、空間、自由還給學生。我這樣設計:①分四人小組討論:你最喜歡哪一句話,為什麼? ②交流彙報。同時引導學生髮揮想象:禹為了治水吃過哪些苦?引導學生結合重點詞句透過看、讀、議、評進一步理解感悟大禹治水的辛苦。
境中悟情:第三小節的學習放手讓學生自學,透過看圖講故事,自由交流發言,感情朗讀感悟大禹的偉大。
情中悟理:學第四小節時,透過詢問:“讀著讀著,現在你的心情怎樣,為什麼?老百姓的日子怎麼樣了?”(播放流動圖)進而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望和感情火花,讓孩子的思維插上了想象的翅膀,最終脫口而出:“大禹,我想對您說……”這樣,讓人文性與思想性進一步整合,讓學生用“心理視線”去讀書,讓學生獲得情感的愉悅。
四 以學促教 ,落實讀寫專案
識字教學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我將識字教學與閱讀活動結合起來。本著《課標》中識字教學應認寫分流、多認少寫、字不離詞的原則,我在這個環節只對重點字詞有針對性地加以指導。讓學生互相交流記憶生字的好辦法,互相啟發,共同識字。
在寫字教學中我透過示範書寫、讓學生隨老師板書書空、鼓勵學生提出合理的改進建議,提高課堂的參與度,使寫字得到落實。
透過讓學生說心裡話:大禹是好爸爸還是壞爸爸?進而鼓勵個性化發言,讓學生髮表自己的不同見解。
啟發學生想象:教學第一節時,透過放影像(“滔滔的洪水淹沒了農田,衝倒了房屋,害得老百姓無家可歸”的畫面),激發學生的憐憫心、同情心,並想象洪水畫面。進而引導學生想象:禹為了治水吃過哪些苦?如果你就是禹的兒子,你會怎麼想?你想對大禹說點什麼呢?通過幾次想象來拓展學生想象的空間,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促使學生加深對大禹這一人物形象的理解,受到一次愛他人、愛人民生命財產的高尚道德品質教育。
課堂上儘量體現“以讀為本” 、“以情感人”、 力求找到閱讀教學與識字教學的最佳結合點。
學法方面,重視學生讀書習慣的培養,透過學生自主地問、看、聽、說、讀、劃、寫、思、議、演等多種形式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閱讀活動,使學生感悟讀中生情、景中有情的樂趣。
五、有的放矢, 選擇教學媒體
針對學生知識經驗少、喜歡直觀、注意力易分散的特點,我自制了音畫、圖文並茂的課件來最佳化教學環節,同時注意了小黑板、字卡、紙條等常規教具的運用,力求讓學生在學習中獲得一些美的愉悅和智慧的啟迪。
六、“情”為線,合理設計板書
板書設計以“情”為主線,以事為據,精選詞語,透過對比,突出大禹治水的艱辛,感悟大禹的偉大。板書力求美觀、醒目、易理解。
附板書設計:
15大禹治水
害 無家可歸
千辛萬苦 千山萬水
三過家門而不入
《大禹治水》說課稿8
【說課內容】蘇教版教材二年級上冊第六單元《大禹治水》。
【說教材】
《大禹治水》是一個古代傳說,講述的是大禹為了治理洪水為老百姓造福,歷盡千辛萬苦,三過家門而不入,終於制服了洪水的故事。
把這樣一個歷史故事放在二年級教材中進行教學,我想不僅僅是讓學生了解大禹其人、其事,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感受到他身上所表現出來的吃苦耐勞、堅持不懈、一心為公、無私奉獻的精神品質。
透過分析教材並結合新課標要求,我制定了本課時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理解課文內容,知道大禹是我國古代傳說中的一位為民造福的英雄,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鼓勵學生運用結合語境、聯絡生活實際等方法理解詞語。
情感態度價值觀: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頑強意志、獻身精神。
教學重點:瞭解大禹是怎樣不辭辛苦,利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制服洪水為民造福的。
現在的孩子缺乏“關心他人、關心社會”的意識,加上故事背景時代久遠,因而對大禹不顧個人幸福,一心為百姓謀幸福的高尚情懷,多數學生在理解和感受上有一定的困難。因此體會大禹的獻身精神是本節課的教學難點。為突破難點,透過朗讀、想像、聯絡學生實際進行角色體驗的方法加深理解和體會。
【說教法】
根據對教材的分析研究,我發現本課有幾處想象的訓練點。因此,本課的教學我採用“讀中感悟”的方式,運用創設情景法、問題引導法、閱讀討論法引導學生讀書、想象和交流。利用想象來拓展學生思維的空間,然後在一次次的朗讀中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頑強意志和獻身精神。
【說學情、說學法】
二年級的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學習基礎,透過一年來的學習和訓練,他們已經積累了一些學習方法和閱讀技能。他們喜歡朗讀,想象豐富、有強烈的表現欲和求知慾。本節課學生透過“讀、思、議、悟”自主參與、積極學習,構建了有活力的課堂。
【說教學流程】
一、習舊引新 遷情入境
我從談洪水給人們帶來的危害引入課題,解題。透過兩個同音字“治”與”制“的比較,學生既區分了字義,同時又用“治理、制服”這兩個詞統領起全篇,激發學生探知興趣。
整體感知後觀看洪水氾濫的影片,學生真切地感受到災情的嚴重、百姓無家可歸的處境以及大禹此時此刻的心情,為下文的學習渲染了心理氛圍。。
二、創設情境, 讀中設境
新課標指出:“應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課文第二段用簡練的幾句話敘述了大禹治水的經過,教學中我緊扣關鍵詞“千辛萬苦”來貫穿本節課的教學。我進行了如下設計:
1.巧抓想象點,學生“情感蔓延”
情動才湧。我設計了兩處想象訓練:想象大禹在走遍千山萬水的過程中可能會遇到哪些困難?禹在帶領老百姓挖河、劈山的過程中,又會遇到哪些困難?學生提煉生活、豐富想象。透過想象體會到大禹的辛苦及面對困難無畏的精神,。
2.巧抓互動點,教師“穿針引線”
運用朗讀的牽引。對小學二年級的學生來說,這篇文章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難度,很多地方能意會而不會言傳。在這樣的情況下,只有反覆地朗讀體驗,以讀促思,才能獲得更深刻的理解。透過對“禹下決心治理洪水” “千辛萬苦、千山萬水”等重點詞語、句子讀的訓練,引領學生進入情境,讓學生看到大禹治理洪水的決心、用心、恆心 、責任心,從而感受到大禹治理洪水的頑強意志。大禹的形象在學生心中逐漸飽滿起來。
三、引入情境,境中悟情
課文第三段大禹治水時“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故事感人肺腑,教材中並沒有進行過多的描述,這是一個可以充分利用和挖掘的空白點。我抓住這一“空白”,鼓勵學生大膽體驗和想像感人的語言、精彩的場面、美好的情感。這段內容的教學,先透過填空練習,讓學生體會一連串數量詞的運用的精妙。再讓學生聯絡自己,設身處地站在禹的兒子的角度想一想:缺失父愛的童年,他的童年少了多少歡樂?接著設定典型場景進一步渲染:大禹的兒子十多歲了,還不知道父親是什麼樣子。有一天,他終於忍不住了,跑去問母親。他會怎樣問母親?母親怎樣回答?用問答再一次撥動學生心絃,學生領悟到沒有人不愛自己的家,也沒有哪個父親不愛自己的孩子,大禹為了讓千萬的老百姓過上好日子,舍小家顧大家。引出成語“三過家門而不入”。此時再讓學生談談,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大禹?至此,大禹的勇敢無畏、智慧、無私的英雄形象在學生心中紮了根,人物變得立體。學生在境中悟情,讀中思索,體會了大禹的偉大精神,達到入境、動情、達理。
四、深入情境,情中悟理
漫長的13年,大禹歷盡千辛萬苦,終於制服了洪水。老百姓的生活是怎樣的呢?引入第四段的教學。這段的教學,先引導學生看洪水被制服後一片山清水秀、輕舟漫遊,反映人民生活安居樂業情景的圖片,理解“安定”。教師追問:是誰給老百姓帶來的這樣的日子?學生自然而然地會和課文開頭的一幕人們無家可歸的生活狀態對比,進一步認識到大禹的功勞。最後昇華情感:教師再一次質疑:人們為什麼稱他為“大”禹?從“大”字型會人們對英雄的尊重和愛戴。人文性與思想性進一步整合,讓學生用“心理視線”去讀書,得到情的激發,智的啟迪,美的薰陶。
五、全課總結,課外拓展
全課結束,我對大禹的精神進行小結,指出大禹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徵。
推薦閱讀《愚公移山》《精衛填海》的故事
有興趣的同學蒐集歷史上有哪些為治理洪作出過巨大貢獻的人?
練習的設計,將學習由課內引向課外,增加積累,拓展視野。 【說板書設計】
大禹治水
大禹治水意志堅,
踏遍萬水和千山。
三過家門而不入,
英雄美名代代傳。
這節課的板書是將文中的一些重點詞語連結成詩的形式呈現的,是對大禹人物精神的概括提煉,重點突出,便於學生理解和記憶。
《大禹治水》說課稿9
教材分析:《大禹治水》是北師大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第十單元的一篇主體課文。講的是一個流傳千古的神話故事。本課講述的是古時候大禹治理洪水的事。透過本課的閱讀讓學生理解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原因,體會大禹不顧個人利益,一心一意為百姓謀幸福的精神。
本課共5個自然段,第1自然段講洪水氾濫的景象,點明大禹治水的原因。第2、3、4自然段講大禹治水的經過。第5自然段講大禹治水的結果。本課分兩課時完成。這節課介紹的是第一課時的內容。
教學目標:1初讀課文,利用學過的方法獨立自主的識字,讀準字音,培養學生獨立識字的能力。
2讀通課文,瞭解課文內容。深入體會洪水的泛濫給百姓帶來的災難,為深入理解大禹一心一意治水的奉獻精神做好鋪墊。體現語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
教學重為、難點:
1識字方面:掌握“婚、鯀”的字音,“禹、塌、牲”的字形。理解“倒塌、淹沒”等詞的意思。
2內容方面:抓住“淹沒、倒塌、沖毀”等詞語感悟洪水氾濫的景象,為下文體會大禹的奉獻精神做好鋪墊。
教學方法與理念:
一、明確主題,養成習慣。
對於當今社會都是獨生子女的現象,從小培養學生“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精神是十分必要的。因此這一環節我設計了出示本單元主題:奉獻。(師)你能按自己的理解說說什麼是奉獻嗎?(學生暢談自己的感受)(師)唐.李商隱曾說:“春蠶到死絲方盡,蠟蚷成灰淚始幹。”中華民族從遠古至今就有許多具有奉獻精神的英雄。今天我們就來認識這樣一位。
二、瞭解人物,進入課題。
由於時代背景和人物與學生的生活距離很遠,因而我課前佈置學生收集有關大禹的資料不僅有效地開發了課本資源,而且也為幫助學生理解課文所體現的精神做了準備。(出示大禹頭像)(師)同學們課前收集了許多大禹的資料,一定對大禹有了一些瞭解,誰願意介紹給大家?(學生彙報,教師出示電腦)(師)關於大禹提傳說有許多許多,我們要學習的是廣為流傳的一篇《大禹治水》
出示課題,齊讀課題。和教師一起來書空“禹”字。(師)同學們一定很想知道大禹是怎樣治理洪水的,那就來看看課文是怎麼描述這個故事的。
三、初讀課文,獨立識字。
1自由讀課文,標出生字和自然段。讓學生在初讀中瞭解課文大概內容。
2指名讀課文,全班糾正字音,重點指導“婚、鯀”的字音。在聽讀中糾正字音,培養合作精神。在獨立識字中產生成就感。(師)課文中又來了一些“朋友”,讓我們來認識一下吧!
3出示生詞。學生掌握了一些獨立識字的方法,本著《大綱》中識字教學應認寫分流、多認少寫、字不離詞的原則,我在這個環節只對重點字詞有針對性地加以指導。如:“息壤”的意思;“塌、牲”的字形結構;“叮囑”的近義詞;“拄”有幾個兄弟?
4(師)讓我們和這些“朋友”一起回到課文中再來默讀課文。想想課文描述的是一個怎樣的故事?
四、研讀課文,深入體會。
1思考:大禹治理的是怎樣的一場洪水?你是從哪裡感受到的?(這裡我出示課件幫助學生直觀感受)(學生重點抓住“倒塌、淹沒”等詞來體會。請使用站內搜尋引擎查詢本課全部資料。本站()地址是:www.5ykj.com
2葉聖陶:“學語文要靠自己讀書,自己領悟”為此我創設這樣的情境。如果此時你置身其中有什麼感受?這個環節的設計是想引導學生換位思考去體會課文內容,談自己的感悟。培養學生口語表達能力。
3有感情朗讀課文,昇華情感。(師)你們真正領悟到了洪水給人們帶來的苦難。誰願意帶著你的感悟再來讀一讀課文?學生有感情朗讀課文,其他同學評讀課文。
五、交代學習內容,明確下節目標。
(師)面對這災難,人們多麼渴望有人能把這洪水治服。見到人們受苦,鯀、禹父子站了出來,他們是怎樣把洪水治服的?下節課我們繼續學習。
板書設計:
大 禹 治 水
上 古 英 雄 洪 水 泛 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