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新課程說課稿模板(通用16篇)

高中政治新課程說課稿模板(通用16篇)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說課稿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高中政治新課程說課稿模板,歡迎大家分享。

  高中政治新課程說課稿 篇1

  今天我要進行說課的框題是:xxxx,首先,我對本框題進行分析。

  一、說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xx》是人教版教材高一政治必修1第單元第。個框題。在此之前,學生們已經學習了,這題為為過渡到本框題的學習起到了鋪墊的作用。因此,本框題在經濟常識中具有不容忽視的重要的地位。本框題前面承接本教材的這部分內容,後面是本教材的

  這部分內容,所以學好這個框學好以後的經濟常識打下牢固的理論基礎,而且它在整個教材中也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本框題包含的一些經濟理論,是以後政治學習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今後高考的必考內容。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本教材的結構和內容分析,結合著高一年級學生他們的認知結構及其心理特徵,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三、說教學的重、難點

  本著高一新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基礎上,我確定了以下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

  重點的依據:只有掌握了,才能理解和掌握

  教學難點:

  難點的依據:較抽象;學生沒有這方面的基礎知識。

  為了講清教材的重、難點,使學生能夠達到本框題設定的教學目標,我再從教法和學法上談談:

  四、說教法

  我們都知道政治是一門培養人的實踐能力的重要學科。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使學生“知其然”,還要使學生“知其所以然”。我們在以師生既為主體,又為客體的原則下,展現獲取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方法的思維過程。

  考慮到我校高一年級學生的現狀,我主要採取學生活動的教學方法,讓學生真正的參與活動,而且在活動中得到認識和體驗,產生踐行的願望。培養學生將課堂教學和自己的行動結合起來,充分引導學生全面的看待發生在身邊的現象,發展思辯能力,注重學生的心理狀況。

  當然教師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學資源。教師本人應該透過課堂教學感染和激勵學生,充分調動起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對解決實際問題的渴望,並且要培養學生以理論聯絡實際的能力,從而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同時也體現了課改的精神。

  基於本框題的特點,我主要採用了以下的教學方法:

  1、直觀演示法:利用圖片等手段進行直觀演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2、活動探究法:引導學生透過創設情景等活動形式獲取知識,以學生為主體,使學生的獨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思維能力、活動組織能力。

  3、集體討論法: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組織學生進行集體和分組討論,促使學生在學習中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的精神。

  由於本框題內容與社會現實生活的關係比較密切,學生已經具有了直觀的感受,可以讓學生自己閱讀課本並思考,並例舉社會上存在的一些有關的經濟現象,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討論,然後進行歸納總結,得出正確的結論。這樣有利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對本框題知識的認知更清晰、更深刻。

  五、說學法

  我們常說:“現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沒有掌握學習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學過程中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讓學生從機械的“學答”向“學問”轉變,從“學會”向“會學”轉變,成為真正的學習的主人。這節課在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方面主要採取以下方法:思考評價法、分析歸納法、自主探究法、總結反思法。

  最後我具體來談談這一堂課的教學過程:

  六、說教學過程

  在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注重突出重點,條理清晰,緊湊合理。各項活動的安排也注重互動、交流,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主動性。

  1、匯入新課:(2—3分鐘)

  由上節課學過的知識和教材開頭的情景設定匯入新課。

  導語設計的依據:一是概括了舊知識,引出新知識,溫故而知新,使學生能夠知道新知識和舊知識之間的聯絡。二是使學生明確本節課要講述的內容,以激發起學生的求知慾望。這是政治教學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

  2、講授新課:(35分鐘)

  在講授新課的過程中,我突出教材的重點,明瞭地分析教材的難點。還根據教材的特點,學生的實際、教師的特長,以及教學裝置的情況,我選擇了多媒體的教學手段。這些教學手段的運用可以使抽象的知識具體化,枯燥的知識生動化,乏味的知識興趣化。還重視教材中的疑問,適當對題目進行引申,使它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串聯、積累、加工,從而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

  3、課堂小結,強化認識。(2—3分鐘)

  課堂小結,可以把課堂傳授的知識儘快地轉化為學生的素質;簡單扼要的課堂小結,可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政治理論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並且逐漸地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個性。

  4、板書設計

  我比較注重直觀、系統的板書設計,還及時地體現教材中的知識點,以便於學生能夠理解掌握。

  板書:

  5、佈置作業。

  針對高一年級學生素質的差異,我進行了分層訓練,這樣做既可以使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又可以使學有餘力的學生有所提高,從而達到拔尖和“減負”的目的。

  課堂作業:

  【我為什麼要這樣上課】

  一、對教材內容的處理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知識的跨度、學生的認知水平,我對教材內容有增有減。

  二、教學策略的選用

  (一)運用了模擬活動,強化學生的生活體驗,教材這部分知識所對應的經濟現象,學生具有了一定的生活體驗,但是缺乏對這種體驗的深入思考。因此在進一步強化這種體驗的過程中進行了思考和認知,使知識從學生的生活體驗中來,從學生的思考探究中來,有助於提高學生的興趣,有助於充分調動學生現有的知識,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也有助於實現理論知識與實際生活的交融。

  (二)組織學生探究知識並形成新的知識

  我從學生的生活體驗入手,運用案例等形式創設情境呈現問題,使學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在問題的分析與解決中主動構建知識。

  在引導學生思考、體驗問題的過程中,可以使學生逐步學會分析、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做既有利於發展學生的理解、分析、概括、想象等創新思維能力,又有利於學生表達、動手、協作等實踐能力的提高,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力求實現教學過程與教學結果並重,知識與能力並重的目標。

  也正是由於這些認識來自於學生自身的體驗,因此學生不僅“懂”了,而且“信”了。從內心上認同這些觀點,進而能夠主動地內化為自己的情感、態度、價值觀,並融入到實踐活動中去,有助於實現知、行、信的統一。

  結束:

  各位領導、老師們,本節課我根據高一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徵及其認知規律,採用直觀教學和活動探究的教學方法,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教師的“導”立足於學生的“學”,以學法為重心,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的學習,主動地參與到知識形成的整個思維過程,力求使學生在積極、愉快的課堂氛圍中提高自己的認識水平,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我的說課完畢,謝謝大家。

  高中政治新課程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1、教材所處地位與作用

  《政治生活》教學目的:為學生的健康成長進行馬克思主義基本觀點教育,著眼於公民參與民主政治所應有的文化素養,著眼於現實生活中公民與國家的關係,以學生能夠感受到的並能參與的政治生活為起點,說明人民享有和行駛民主權利,感受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意義和價值,形成正確的政治觀點。因此第二單元引導學生明確:我國政府是為人民服務的,這是由人民當家作主的國家性質決定。本單元與上一單元的內容有內在的聯絡。人民處理好與政府的關係,是參與社會公共生活管理、行駛民主權利的表現,也是積極參與國家政治生活的重要內容,更是理解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必要途徑。本單元與上一單元為第三單元的學習奠定了堅實的生活基礎和知識基礎,在教材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佔有重要的地位。

  該框是學生學習《政府的職能》、《政府的責任》以及《政府權力:依法行政》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權力行使:需要監督》;有助於學生進一步理解人民與政府的關係;體現我國政府是為人民服務的政府。因此該框教學在本單元佔有重要地位。

  2、教學目標的確立

  以新課程核心理念為指導,依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和認識規律,確定本框教學目標為:

  ①知識目標:把握對政府權力進行制約和監督的意義,認識我國的行政監督體系,瞭解"陽光工程"及其意義。

  ②能力目標:透過社會關注《焦點訪談》,分析政府接受監督的必要性和重要意義,提高學生歸納與分析的能力;分析權力的運用可能兩種結果,初步培養學生學會辯證地觀察問題、認識問題能力;利用教材提供的情景和問題特別是學生有關的生成資源,提高學生初步探究學習的能力。

  ③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瞭解權力的兩面性,形成正確的權力觀念;認識人民監督政府對國家、社會發展的重要性,培養積極參與民主監督的政治素養;瞭解相關加強和改進政府工作的資訊,體會政府接受人民監督的重要意義。

  3、教學重難點的確定

  依據新課程理念,結合課程標準內容第二單元第6條"評價一項加強對政府權力進行監督的改革措施,說明政府的權力不能濫用,行使權力要反映人民的利益和願望".引導學生認識政府權力行使需要監督的合理性和途徑分析;因此:為什麼要監督政府?如何制約和監督政府權力?成為教學重點。

  由於學生成長經歷和認識水平所限,對我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政黨制度、行政機關與國家權力機關的關係、國家與公民的關係等問題不理解;特別是在實際中存在著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現象,以及現象依然嚴重,增加了該框教學的難度。因此:如何制約和監督政府權力?成為教學難點。

  總之要突破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既要原於學生的生活經歷,引發問題;又要高於學生,對於學生存在問題進行從理論和實踐層面進行引導;最後迴歸學生生活,鼓勵學生積極嘗試參與對政府的民主監督。

  二、說教學方法

  1、教學基本理念:依據新課程理念,在教學中力求貫徹並體現課程改革的新理念,堅持以"學生為本,教師為導"的教學觀。注重過程性,以問題為中心,關注問題,引發問題,圍繞問題展開分析,進行探討;注重實踐性,力求採用多種教學實現方式,營造良好的互動氣氛,在平等的交流中完成教學目標;注重開放性,為學生思維和能力的發展提供一個廣闊的空間和視野,從而引導學生調查、思考,使學生在不同層次的活動中,體驗活動,增長學習能力並形成正確的價值觀。為此根據學生的生心特點和認識規律,努力營造良好的師生互動課堂環境,讓學生共同參與課堂,相互交流、溝通、啟發,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體驗學習過程,從而達到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

  2、結合教學內容特點和學生實際情況,體現教學的科學性、民主性和依法執教,我綜合運用下列幾種教學方法:

  ①情景教學法。透過情景和問題的引導,啟發學生思維,激發學習興趣,主動探索知識,引導學生去感知和體驗教學內容。

  ②講授法。針對教材的重難點,採用系統講授的方法,以引導學生對教材的正確理解。

  ③實踐教學法。引導學生收集相關的材料,特別是調查本地政府在政務公開方面的做法,來分析本地政府是否敢於接受人民監督以及怎樣接受監督,以培養學生運用知識分析實際問題的能力。

  總之選用幾種不同教法結合使用,以增強教學效果。

  三、說學法

  現代教育心理學表明:學生的學習過程不僅是一個接受知識的過程,而且也是一個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學生學法的指導,做到教學與學法相結合。

  ①根據本框教學內容特點和學生的成長經歷,指導學生收集材料、整理材料、分析材料、提煉問題,加深對教學目標的理解。

  ②運用新的學習方式(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引導學生進一步認識。

  總之具體的學法融入於教學過程中,體現在教學環節中。

  四、說教學思路設計與環節處理

  (一)、教學基本思路:依據新課程理念,以學生問題為中心和教師引導分析有機結合,在尊重教材的基本結構上,對於教材細節部分進行適當的調整,挖掘並整合學生學習資源。

  (二)、教學過程

  環節1、創設情景、匯入新課 (教學內容:群眾喉舌 政府鏡鑑)

  複習依法行政基本觀點後,引導學生思考:若政府沒依法行政怎麼辦?運用多媒體播放已看過的《焦點訪談》影片。

  探究一:為什麼《焦點訪談》備受眾人關注?

  學生討論,教師總結社會公眾關注問題。(學生舉例事先準備有關案件,教師點評學生具有社會參與意識。)

  環節2、情景分析 (教學內容:對政府權力進行制約和監督的意義)

  探究二:閱讀材料二則:原廣西玉林市委書記李乘龍說:我的權力太大,監督機構對我形同虛設。原江西省副省長說:我當上副省長以後,天馬行空來去自由。

  問題:

  ①作為高階政府官員為什麼會出現如此嚴重的違法亂紀、濫用權力的現象?

  ②對政府權力進行監督和制約什麼重大意義?

  學生分析①後,教師引導:絕對的權力導致絕對的。進一步設問:是不是說所有掌握權力的人都是腐化分子呢?若不是,請舉例說明。

  (運用對比方法)把上述材料和學生的回答結合起來,引導學生思考:在運用權力上存在兩種截然不同的表現,前者腐化,後者造福一方,這說明了什麼?

  師生共同分析,得出結論一:對權力進行制約和監督的必要性。特別是我國的國家性質決定了政府的權力是法律和人民賦予的,政府一切權力屬於人民,因此政府必須自覺接受人民的監督,人民也有權監督政府。

  學生先分析②(培養學生擴散性思維),進而指導學生閱讀並完整回答對政府權力進行監督和制約的重大意義;培養學生閱讀能力和歸納能力。

  探究三:既然對政府權力監督和制約有必要性且意義重要。那麼

  我國曆史上對於權力監督有哪些機構?

  ②聯絡當前狀況如何對政府權力進行監督和制約?

  歷史科代表回答問題①後,教師分析:對於權力的監督問題,無論是西方、還是中國古代的思想家,對此都有深刻的論述, 引導學生看書P47頁,師生討論觀點一和觀點二。

  總結:在今天,我們的黨和政府、以及人民,對權力進行制約和監督與過去相比有了更加深入的認識。自然過渡到對問題②,讓學生先談。()教師分析:正如同志曾經說:"制度好可以使壞人無法任意橫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無法充分做好事,甚至會走向反面。"很顯然,要有效地制約和監督權力,防止權力的濫用,關鍵就在於建立健全制約和監督機制。(教師講解,突破難點)

  ⅰ、靠民主。切實保障廣大人民的選舉權、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使人民能夠真正約束掌權者的行為。

  展示學生提供材料——社會民間反事例

  ⅱ、靠法制。實現國家政治生活的制度化、規範化、程式化,確保權力按法律行使,合理執行。

  展示學生提供材料——與政府相關的法律法規。

  透過以上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這個制約和監督機制,一靠民主,二靠法制,兩者缺一不可。(板書)

  (對於學生舉例事例的有效資訊進行板書,目的在於將學生的注意力引向對監督渠道或方式的探究。)教師歸納總結:要有效地制約和監督政府權力,就必須建立健全我國的行政監督體系。要求學生見書本圖形分析,按監督主體的不同進行劃分。(運用多媒體播放《審計風暴》影片)

  課堂練習:(展示例子,讓學生判斷監督的形式,加深行政監督體系理解)

  探究三:(針對學生收集整理材料疑問引發的)我國的監督體系如此完善,為什麼社會上的的現象依然嚴重?

  教師引導與溫家寶總理影片相結合,迴歸情景匯入,展現我國各級政府善於接受民主監督,解決群眾難題,改進政府工作的良好形象。目的是引導學生能正確對待社會問題,期望未來成長為制度建計者。

  環節3、情景迴歸、參與體驗(教學內容:為"陽光工程"喝彩)

  探究四:什麼是陽光工程,目的何在,有何意義?

  學生回答,教師結論:作為中學生,我們要有監督意識,學會監督政府;正如偉大領袖曾經說過:"只有讓人民來監督政府,政府才不敢鬆懈;只有人人起來負責,才不會人亡政息。"

  課堂總結:分析本課基本觀點,明確知識結構,昇華學生思想感情,引導學生形成正確價值觀,為監督政府而努力嘗試,為將來成為制度設計者而努力讀書。

  作業設計:調查永安市政府或鄉鎮政府政務公開的相關內容,從中你得到什麼啟示?

  版書設計:

  原因(必要性、重要意義)

  權力的行使:需要監督 措施(機制與體系)

  "陽光工程"(目的與意義)

  (三)教學反思:

  1、課前集體備課程,事先預計本框教學有一定難度,且學生可能受社會負面影響較大等;所以課前組織學生有意識收集材料、整理材料,問題設計貼近學生生活與認知思維能力,關注困惑點,所以在教學中能引起學生興趣,並充分調動整個教學,組織流暢。

  2、在教學中,以問題探究的形式來啟發學生,體現了教學的基本理念與思路設計,引導學生程度恰當,認為符合新課程教學。

  3、在教學中,基本上能把握教材,利用學生所收集的材料特別是學生的生成資源,並加以整合,做到課程把握與開發相結合,感覺處理很滿意,學生反映也良好。只不過課前準備也有點累,但能獲得學生認可也值。

  高中政治新課程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

  本課是《經濟生活》內容的第一堂課,講述貨幣的相關知識。在現實生活中,商品的交換都是以貨幣為媒介的。只有懂得貨幣,才能真正懂得商品,懂得商品經濟的基本規律。只有瞭解了貨幣的產生和本質,才能為經濟常識以後各課學習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才能幫助同學樹立正確的金錢觀,走出拜金主義的誤區打下堅實的思想基礎。此外,本課從學生具有一定生活體驗的“錢”入手,是全書的開篇,起著引領和匯入作用,是深刻認識各種經濟現象、進行後續學習的基礎,所以必須高度重視。

  2、教學目標確立的依據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應堅持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教學理念為指導、以《普通高階中學思想政治新課程標準》為準繩,以學生的認知水平為出發點,以學生終身發展奠基為落腳點,確定瞭如下三位一體的教學目標,即知識目標、能力目標、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①依據新課程標準和教材內容,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的知識目標是:識記一般等價物和貨幣的定義;理解商品交換經過物物交換到以貨幣為媒介的交換四個階段以及貨幣的本質是一般等價物;運用所學原理分析貨幣產生的過程。

  ②根據學生觀察、思考、分析和判斷能力不成熟及涉世不深、閱歷淺的實際情況,結合思想教育要求,確立的能力目標是:培養學生學會透過現象看本質,運用基本原理分析現實問題的能力。指導學生學會用聯絡、全面的觀點認識一般等價物、貨幣和商品三者之間的區別與聯絡。

  ③針對思想政治課是德育的主渠道、主途徑和某些學生思想上存在的實際問題,確立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是:透過學習貨幣知識,教育學生正確對待貨幣,要對學生進行“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的傳統教育,增強學生抵制拜金主義思潮影響的自覺性。

  3、重點、難點及確立的依據

  教學重點為貨幣的本質。因為只有懂得了貨幣的本質,才算真正懂得商品,懂得價值規律;才能使學生對貨幣有正確認識,抑制拜金主義和“金錢萬能”的腐朽思想,樹立正確的金錢觀。

  教學難點是“金銀天然不是貨幣,但貨幣天然是金銀”。因為貨幣產生前金銀只不過是普通的商品,歷史上充當過一般等價物的商品有很多,但後來一般等價物固定在金銀上,商品都要貨幣去交換,這對學生來說理解起來有一定的困難。

  二、說教法

  依據思想政治課的性質和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從學生生理特點和認知規律的實際出發,課堂教學中我堅持以學生髮展為本,實現教師由知識的傳授者向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促進者、指導者轉變,學生由知識的被動接受者向自主探究者轉變。本堂課我採用了以下教學原則和方法:

  1、教學原則:理論聯絡實際的原則,即在組織課堂教學,落實教學內容時,能密切結合和聯絡當前社會熱點、社會生活中和學生身邊的一些具體的例子,以加深學生對教材知識的理解和運用。

  2、教學方法

  ①情景教學法:透過課件演示,為學生創設生動直觀的教學情景,啟迪學生思維、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②合作探究法:圍繞本堂課的教學目標,結合學生成長的實際,關注社會熱點問題,我組織學生進行課堂討論,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共同營造和諧、寬鬆、民主的氣氛,學生在探究知識的同時形成了豐富的人生態度和情感體驗。

  ③自主學習法:透過引導學生讀、議、悟,讀思結合,動口動腦結合等多種方法,適應探究性學習的要求,以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想方設法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凡是學生能讀懂、能說得出、能解決的問題一律讓學生自己來做。

  三、說學法

  現代教育思想尤其注意學生的主體作用,重視學生學的方法。教學是學生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教師是教學過程中的幫助者、引導者、學生才是教學的主體。本堂課我引導學生掌握和運用以下方法:

  1、“具體——抽象——具體”的認識方法,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

  2、讀議領悟法,充分利用教材可讀性強的特點,組織學生閱讀——分析——歸納,理解基本知識和原理,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

  3、討論法,把學生在思想認識中存在的誤區同本課內容結合,引導學生討論交流,提高認識。

  四、說教學過程

  【匯入新課】

  合作探究法

  日常生活中,人們的衣食住行都離不開貨幣。為什麼人們離不開貨幣?它是用來幹什麼的呢?

  使學生在思考這個問題得出,貨幣是用來購買商品和服務。

  【探究一】

  (一)商品的含義:

  1、從現實生活來看,我們擁有貨幣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購買自己所需要的商品,在眾多的商品中,這些商品都有什麼共同的特徵?

  探究商品的含義:商品是用來交換的勞動產品。

  2、並學會判斷商品和普通物品、勞動產品的區別。一是勞動產品,其次必須用於交換。

  3、分析價值的含義:凝結在商品中的無差別的人類勞動就是商品的價值。不同商品之間能夠進行交換是因為生產商品都耗費了人的體力和腦力,而這種體力和腦力是沒有差別的,是任何商品的生產所共有的。

  4、引導學生分析總結商品的兩個基本屬性:使用價值和價值。

  【探究二】

  情景教學法

  (二)一般等價物的產生

  1、利用幻燈片演示感受物物交換的困難,創設教學情境。

  讓學生思考如下幾個問題:

  a。如果擁有紅珍珠的人需要的是咖啡,誰能成交?

  得出:兩人都能成交——偶然的物物交換

  b。如果這幾個人都成交,需要什麼條件?

  得出:雙方都互相需要——擴大的物物交換

  c。你能設想出讓更多的人都成交的辦法嗎?

  得出:把自己的東西換成市場上大家都樂意接受的商品,然後再用這種商品去換回自己所需要的東西。即最好的辦法是媒介交換——以一般等價物為媒介的商品交換

  讓學生談談他對這種交換的感受,並概括總結提高交易成功機率的辦法。

  最終找到解決辦法:尋找大家相對比較樂意接受的商品,即一般等價物的產生。

  2、這裡須明確一個問題:

  一般等價物,首先明確它是物——商品;其次,等價(物)說明該商品可以表現其他商品的價值;最後,一般(等價物)——它可以與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換,充當各種商品交換的媒介。

  自主學習法

  (三)分析比例貨幣與其他一般等價物──揭示貨幣的本質

  1、多媒體展示牛羊、貝殼、布匹等一般等價物的圖片,引導學生認識它們的缺陷。

  2、展示課件,說明金銀的優點,揭示貨幣的產生:由金銀固定充當一般等價物。

  3、引導學生歸納總結在商品交換過程中,貨幣的產生過程。

  得出:貨幣充當一般等價物,是貨幣與其他商品的本質區別,因此貨幣的本質是一般等價物。

  4、歸納小結

  教師點拔啟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參與框知識的重溫與梳理工作,然後教師操作課件把貨幣的產生過程逐步展現出來,其目的是使學生鞏固深化所學的知識,透過歸納總結,學生能將所學的知識系統化、網路化,明確重點及知識間的內在聯絡。

  以貨幣為媒介的交換是商品交換髮展的第四個階段。

  5、分析:“金銀天然不是貨幣,貨幣天然是金銀”。

  (1)“金銀天然不是貨幣”:意思是金銀天生並不是貨幣。因為金銀最初出現在市場上也只是一般的普遍商品,只是當商品交換髮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當一般等價物都集中到金銀上,由金銀固定地充當一般等價物時,才是貨幣。因為金銀並不是一來到世界就成為貨幣的。

  (2)“貨幣天然是金銀”:意思是貨幣天生應該由金銀來充當,或者說金銀天生就具備了充當貨幣的優良特點。這是由金銀的自然屬性決定的,金銀具有體積小,價值大;易於分割,不易磨損,便於儲存和攜帶等優點。

  6、自我發展、開拓視野

  有興趣的同學可以查閱貨幣發展史,瞭解貨幣發展的有關知識。並嘗試說明:作為比黃金更貴重的“白金”為什麼沒有成為貨幣。

  結束語

  以上就是我們今天學的知識。自從貨幣產生以後,商品的交換就以貨幣為媒介來進行,由於貨幣是一般等價物,能同一切商品相交換,所以它是財富的象徵。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往往把貨幣稱為錢,提起錢大家都知道,它的作用可不少,到底有哪些作用呢?請大家預習下一框題:貨幣的職能。

  高中政治新課程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一)、本框在本課中的地位:本框是第七課第一節的內容也是本課的重點內容之一,這一框在第七課中起了承上啟下的作用。說承上是因為本框的內容既是對前課《商品服務市場的內容及特點》內容的拓展延伸,說啟下是因為本框內容是學好後一節《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基礎,學好本框有利於加深學生對商品服務市場基礎性地位的認識,同時為學好下節的內容做好必要的知識鋪墊。

  (二)、本框在經濟常識中的地位:本課的內容涉及經濟活動環節中的交換和消費環節,市場交易處於經濟活動的交換環節,市場交易活動是否有序則對整個經濟活動都將產生影響,本框內容的學習,將幫助學生認識遵循市場交易原則對發展社會市場經濟的意義,進而認識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任務的長期性和艱鉅性。

  (三)、本框的內在結構:本框在內容上條理比較清晰,教材主要按“為什麼—是什麼—怎麼辦”的邏輯順序展開論述的,既講了三個問題:市場交易原則的作用、市場交易原則的內容、遵循市場交易原則的意義。

  (四)教學重難點的確立及依據

  1、教學重點:市場交易原則的內容、作用和違反市場交易原則的危害。確立依據是

  ①這些內容與社會現實聯絡緊密,是教材與生活的鏈結點,具有現實意義,這有利於學生進行有意義學習,增強社會參與意識和社會責任感。

  ②這也是由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知識結構決定的

  2、教學難點:堅持市場交易原則的意義。確立依據本知識點主要是讓學生認識到遵循市場交易原則不是個人的行為而是市場經濟不完善帶來的結果以及該如何完善,對高一學生來講怎樣從身邊的經濟現象中抽象概括出其內在本質有點困難。

  (五)、教學目標:透過本課教學,使學生懂得市場交易的基本原則及重要性和現實意義。

  1、識記方面:市場交易原則的內容和作用;

  2、能力方面:學生辨證地認識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理論聯絡實際的能力,做到學以致用。

  3、情感價值觀目標:

  (1)透過具體的事例滲透市場道德觀,如正當競爭誠實信用、職業道德建設等。

  (2)規範市場經濟秩序需要法制建設和道德建設相結合學習中中滲透對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

  (3)增加對社會的瞭解,增強社會責任感。

  教學目標確定的依據:《教學大綱》,教材內容,《思想政治課課程標準》,學生知識水平及認知特點。

  二、說教法:

  按照理論聯絡實際的原則、主導與主體相結合的原則、教學直觀性原則和教學多感官共同參與原則等要求,根據學生學習和思維規律和課本內容,要充分體現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教師要扮演好“主導”的角色,所以考慮採用以下方法:

  1、案例分析法:思想政治課是正面明理的課程,而現實社會中有反有正,與其一味強調正面教育還不如讓學生在正反案例的分析過程中引導他們形成正確的認識,也培養了理論聯絡實際的能力。

  2、表演法:根據教學多感官共同參與原則,為創設輕鬆的學習環境,採用表演小品的手段,活躍氣氛,增強視聽效果,調動積極性,提高課堂效率。

  3、投影、漫畫展示法:投影和漫畫有著生動形象的表現能力,運用該方法可揭示、諷刺一些違反市場交易原則的現象和行為。

  4、比較法:透過分析比較各市場交易原則的異同,抓住特點,把握聯絡。

  三、說學法:

  美國著名作家愛墨生說過:"教育成功的秘密在於尊重學生。"在政治課的教學中要充分體現以學生為本的思想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參與性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所以,在學法上,主要引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獨立地學習和創造。針對此我設計以下的學法指導:

  1、分析歸納法在教學中,引導學生透過對具體事例的分析,讓學生概括出市場交易原則的重要性。

  2、討論法在本課違背市場交易原則的行為和危害教學中,宜採用討論法交流,拓展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協作精神。

  3、知識遷移法該方法意在培養學生的理論聯絡實際的能力。引導學生將所學知識原理,分析社會現象,提高自己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說過程:

  (一)匯入新課:

  北京同仁堂的歷史和南京冠生園“陳餡月餅”事件導致破產的兩個案例作為匯入。針對案例設定兩個問題:

  (1)為什麼同仁堂,經歷了三百年的風雨在今天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金字招牌仍不腿色呢?

  (2)南京冠生園同樣是個老字號,用陳餡做月餅是什麼行為?有什麼危害?

  用正反案例的強烈對比吸引學生注意力,進而激起學習興趣並在此基礎上探討兩個問題,教師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歸納企業能否在競爭中處於不敗之地一個重要的原因看其是否遵守市場交易原則。在學生討論的過程中不僅回顧了經濟常識有關內容也初步認識了市場交易原則的重要性。同時也過渡到下個教學環節什麼是市場交易原則?有什麼作用?

  高中政治新課程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1、本框內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框的內容是對上一節教學內容的延續,在上節課中學生已經學習了社會再生產的四個環節:生產、分配、交換與消費,以及他們之間的關係,這屬於生產關係的範疇。經濟就是人們在生產資料所有制的基礎之上進行的生產、分配、交換與消費的活動,以及在此過程中形成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我國的所有制結構構成了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這一制度為本單元生產與經營提供了一種制度上的保障。因此本框題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生產關係要適應生產力的發展這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是符合生產力的發展要求,符合我國國情的。

  本框題的邏輯結構主要是由一條主線構成的: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是什麼(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公有制為什麼是我國經濟制度的主體,其地位如何體現,它的實現形式怎樣→我國實行這一基本經濟制度的必然性。這一節內容主要是一個總—分—總的邏輯結構順序,因此本課也可以採用這種總—分—總的方法進行教學。

  2、重難點以及其確立的依據

  重點:公有制的主體地位和國有經濟的主導作用。

  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公有制是社會主義的根本經濟特徵,是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因此有關公有制主體地位的內容是本課的重點。瞭解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對於我們認識國家經濟發展的原因、堅定社會主義信念,積極參加社會經濟生活大有裨益。

  難點:公有制的實現形式以及我國實行這一基本經濟制度的必然性。

  學生對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方面的知識瞭解甚少,不容易理解為什麼股份制會成為公有制的主要實現形式,把握起來有些難度。對與我國實行這一基本經濟制度的必然性的問題它涉及到我國的社會性質,我國國情和生產關係要適應生產力的基本原理,學生分析的時候會有一定難度,因此也把它作為本課的一個難點。

  3、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透過學習要使學生能夠識記我國基本經濟制度的具體內容,各種經濟成分的含義、地位和作用;公有制主體地位的體現。理解堅持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的意義。在現實生活中,能夠區分各種經濟成分,並說明它們的作用。

  (2)能力目標:

  重點培養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觀察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一種合作探究問題的能力及鑑別、思考、判斷等思維能力。理解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的辨證原理,並能用它來解釋我國實行這一基本經濟制度的原因,培養學生一種知識的遷移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透過本課的學習,要使學生能夠擁護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認識到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符合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國情,有利於促進我國生產力的發展。要平等的看待每一種經濟成分的地位與作用。

  二、說學法

  學生的實際情況是學法研究的起點,根據高一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心理特點,我將採取學生合作探究的方法和製作學習卡片的方法來進行學法指導。

  高一年級的學生已具備了一定的知識基礎和能力基礎。首先,在初中,學生已經初步瞭解了我國初級階段的國情,“一箇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和我國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的相關知識,以及生產關係與生產力的辨證原理的基本內容,學生應該能夠掌握本課的內容,高一年級的學生有了一定的生活閱歷,在經過了中考的分流之後,學生已經有了擇業意識和前途意識,因此迫切希望瞭解各行各業的一些基本情況。其次,在能力上,這一階段的學生已經具有了一定的理論概括能力,抽象思維能力,能夠理解教材當中的知識與內容。人本主義心理學和建構主義心理學的原理,這一階段的學生希望能夠自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這樣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我們應該充分的相信學生有這種能力,因此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我才採用了讓學生合作探究的方法來讓學生進行學習。製作學習卡片主要是為了強化和鞏固學生所學的知識,方便學生理解與記憶。

  三、說教法

  根據新課改的要求,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本框內容相對抽象和理論化一些,而且本課知識點比較多,層次多,如果按照傳統的以講授法為主的教學的話,必然會造成散亂的印象,重難點容易被弱化。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出現,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採取情景探究法和問題探究法進行教學。首先,運用多媒體創設情景,使學生進入學習情景,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然後,根據本課中設定的幾個問題,引導學生透過相互合作來解決問題,再利用多媒體實現情景的拓展與迴歸,一方面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另一方面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思想,對學生進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在進行問題探究時,透過教學生製作學習卡片進行學習,這樣可以鞏固學生所學的知識,也方便其記憶。

  四、說教學流程

  1、課前準備

  首先,將本框題的主要內容劃分兩塊:其中一塊是六種經濟成分在教師的指導下由學生自己探究來完成。另一塊是公有制的主體地位和我國實行這一基本經濟制度的必然性,這一部分主要以教師講解為主。在為了突破這一部分難點內容時在開展新課之前要給學生介紹生產力、生產關係及兩者聯絡的知識;以及讓學生了解所有制與所有制實現形式的區別。然後,在課前將學生按照位置分為6組,給學生分發學習卡片,人手一份,最後,準備好多媒體。

  設計意圖:節約課堂時間,起到一定的預習作用。可以使學生有準備地進入本堂課,帶著興趣,帶著問題,帶著目的聽課,提高課堂效率。

  2、情境匯入

  多媒體放映各成功人士附有就業單位的照片,來創設情境,引出本框題的主要內容。

  設計意圖:利用多媒體匯入新課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學習興趣。

  3、新課教學

  在使學生們進入創設的情境之後,積極的引導他們暢想,“自己以後想從事什麼工作,為什麼”,引出六種經濟成份及各自的含義、地位和作用。然後根據課前分好的組和任務,請學生代表發言。教師要幫學生明確個體經濟和私營經濟的區別。

  設計意圖:倡導學生主動參加與交流合作,變革學習方式,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在主動、積極的學習環境中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創造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使學生掌握瞭如何思考,如何識別資訊,如何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激發學生探索的好奇心,培養了學生對科學知識本身的興趣和熱愛,形成了自我學習和探索的精神。

  承接過渡:這六種經濟成份各自是否完全不同?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轉入到所有制結構的學習。

  閱讀課文分析歸納:(學生歸納得出)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是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教師要幫學生明確國有經濟是國民經濟的支柱,最後由老師來總結學習成果。

  設計意圖:從實際生活出髮結合書本知識有利於培養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和歸納總結能力,學會自主學習。

  承接過渡:放映關於公有制經濟佔優勢及控制領域的幻燈片,引導學生進入對公有制主體地位的學習。

  設計意圖:利用現實生活中的例子,有利於學生的理解和掌握,同時能激發學生學習的樂趣,拓展學生的思維面和知識遷移能力。

  承接過渡:那麼公有制的實現形式有哪些呢?其中主要實現形式是什麼?為什麼?(知識補充:公有制和公有制的實現形式的區別。)

  設計意圖:轉入到對公有制實現形式的學習。

  合作探究:讓學生分組討論,得出結論,派代表發言。

  設計意圖:學生透過運用已掌握的知識並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經驗,進行討論分析,可以幫助學生增強分析問題的實際經驗,透過學生積極主動思維,並吸收他人和集體的智慧,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和教師的引導下加強了對理論的運用和學習,使他們不斷提高進行事實判斷、經驗概括和邏輯推理的能力。

  承接過渡:我國為什麼要堅持這個基本經濟制度?引導學生結合教材圖片“牛耕地”、“農業機械化生產”和“現代化溫室”主要從我國的社會性質,初級階段我國的國情,以及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客觀規律來進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設計意圖:運用圖片資料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創造力,培養學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並讓學生掌握分析與綜合、發散思維多向思維等思維方法。

  4、板書設計:

  設計意圖:本板書對教材高度概括,精心提煉,使人感到簡明準確,一目瞭然。把課本複雜知識予以簡化,不僅能更直觀的反映本課的教學要點,幫助學生理解記憶,有利於學生掌握知識。此外,學生可以利用板書進行課後複習,縮短複習時間,提高複習效率。

  5、課堂小結

  利用多媒體和板書展現本節課的綱要,並指出重點和難點。

  設計意圖:不僅使學生將所學的知識相互連線形成知識網路,而且進一步強化對重點知識的認識,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並有利於學生在課後對所學知識進行有針對性的複習。

  6、課堂練習

  利用多媒體展示由易到難的練習。

  設計意圖:鞏固所學知識並把它轉化為讀題解題的能力,在練習中能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使各類學生都能獲得成功感,培養學習本學科的興趣。

  7、課後探究

  聯絡國家鼓勵青年人自主創業的時政熱點,讓學生課後查閱青年學生創業基金的實施專案,鼓勵學生將來進行自主創業。

  設計意圖:鞏固所學知識,並能運用到現實生活中去。樹立學生的創業意識。

  五、小結

  本課教學主要突出以下幾個特點:

  1、重學生:以學生髮展為本,確定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貫徹“以人為本”的原則,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進而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精神。

  2、重能力:透過合作探究活動,培養學生集體思考、知識遷移、發散思維的能力。以市場經濟生活知識來支撐,突出思想政治觀點教育;注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使學生自主生成知識,學會學習。

  3.重教學:綜合運用多種教學形式,活躍課堂氣憤,激發學生興趣。精心設計多媒體,透過形象直觀的動畫展示,以便於學生記憶、理解、掌握,提高教學效率。

  4、重反饋:透過訓練來強化知識,透過運用來鞏固和提高,把知識內化為學生的素質並形成能力。

  高中政治新課程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樹立正確的消費觀》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思想政治》必修第一冊《生活與哲學》第1單元第3課的第2框的內容。

  第一框《消費及其型別》講了影響消費的客觀因素,本框題則是從

  響消費的主觀因素來分析形形色色的消費心理,樹立正確的消費觀。

  本部分內容條線清晰,結構完整。在本框題的第一部分《消費心理面面觀》中,講解了,人們的消費行為主要受到四種消費心理的影響。在前三種消費心理中均有其不利的方面,因此,在我們的生活消費中,應堅持求實心理,因為這是一種理智的消費。並且求實心理為第二部分《做理智的消費者》起了鋪墊作用,因為《做理智的消費者》這部分是求實心理的具體展開。《做理智的消費者》一共需要堅持四個原則,前三個原則分別是從消費對家庭的影響,對自身的影響以及對我們周圍的環境的影響進行闡述的,最後一個勤儉節約、艱苦奮鬥的原則是對“樹立正確消費觀”這一問題的歸納和總結,也是正確的消費觀的本質和中心所在。

  二、說教學目標

  基於對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根據新課程標準,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瞭解消費心理的種類,能夠辨別不同的消費心理,並能對不同消費心理進評價。理解正確的消費原則,能夠結合個人消費行為,說明怎樣才是一個理智的消費者。

  2.過程與方法:結合具體消費行為透視消費心理,促進學生進一步掌握透過現象看本質的方法;結合正確消費原則的講解,促進學生進一步運用比較分析的方法和理論聯絡實際的方法。

  3.情感、態度、價值取向:教育學生樹立科學的消費觀,增強艱苦奮鬥、勤儉節約意識和綠色消費意識

  三、說教學的重、難點

  依據教學目標,本課重點為“做理智的消費者”。

  難點為“勤儉節約、艱苦奮鬥”這一消費原則。因為這一代學生多數是獨生子女,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環境中成長起來,對艱苦奮鬥、勤儉節約逐漸有了距離感、陌生感。在這種情況下,對學生進行“勤儉節約,艱苦奮鬥”教育非常必要。

  四、 說教法

  新課標倡導“構建以生活為基礎,以學科知識為支撐的課程模組”,結合學生實際,主要採取以下教法:

  1.三步探究教學法:即“生活連結、發現問題;討論探究、構建知識;能力提升、學會運用。”

  2.多媒體輔助教學法:透過直觀演示,將複雜問題具體化、形象化,易於理解記憶,提高教學效率。

  五、說學法

  我在採用教學方法的同時,也注重學法指導。我面對的學生學習基礎不是很好,習慣於接受、探究能力較差,運用所學理論指導實踐能力比較薄弱,但參與意識、表現慾望強烈,新課標又重視學生主動性的發揮,因此本課採用探究學習與合作學習。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六、說教學過程

  透過以上教學目標的確立,教學方法的設想以及學法指導,我將透過以下幾個環節進行教學。

  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我在本課匯入設計中,透過我想買雙鞋,但是不知道買那種較為合適,請同學們幫我出主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進而引出不同的消費觀。

  2.層層深入,構建新知。

  新課標重視學生主動性的發揮,重視探究學習與合作學習,重視課堂教學回歸生活,重視生活實踐能力的提高。這環節設定的生活情境要能夠成為學生探究的起點,成為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的“觸點”,把學生的學和教師的教落到實處。

  第一個問題“消費心理面面觀”,透過多媒體課件創設具體的生活情境。

  情境一:小婷同學她在日常愛好中的特徵。

  情境二:與眾不同的褲子設計,嚇死人。

  情景三:丹丹為了在同學面前顯示自己有錢,而送同學一個進口的MP5作為生日禮物。

  透過剖析這些圖文並茂的生活事例,使學生了解消費心理的種類、表現、特點,並能對這些消費心理作出科學評價,培養學生的辯證思維品質。同時透過這些個案情景設定,使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之感,於學生反思自己的消費心理,為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奠定思想基礎。

  第二個問題“做理智的消費者”是本節課的重點,主要講的是正確消費應該遵循的原則,包括“量入為出、適度消費;避免盲從、理性消費;保護環境、綠色消費;勤儉節約、艱苦奮鬥”。結合這四個原則,做了三個不同的情景和一則調查,讓學生分組討論,彙報交流,教師點撥歸納、深化拓展。第四個正確消費原則“勤儉節約、艱苦奮鬥”既是本節課的重點也是難點問題,在第同學們理解前面三個原則的基礎探究擁有名牌與勤儉節約、艱苦奮鬥之間是否矛盾,並且在當代是否應該繼續堅持勤儉節約、艱苦奮鬥,引導生分析歸納比較鑑別,潛移默化中讓學生心靈受到震撼和洗禮,認識到消費中不能鋪張浪費,在頭腦中樹立勤儉節約、艱苦奮鬥意識。

  3.巧設訓練,鞏固提高。

  為了使學生更好地理解、領悟、深化所學的知識,因此讓同學們課後根據理智消費的原則,模擬一份家庭一個月消費計劃,並結合個人行為,說說怎樣才算一個理智的消費者。

  4.歸納總結,提高認識。

  這節課學習了“消費要受到種種消費心理的影響,但只要遵循正確的消費原則,就一定能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做一名理智的消費者”。

  綜上,這節課堅持正確引導、形成能力的原則,嚴格按照新課標的要求,積極構建和諧課堂,使課堂在過程實施、情境創設、知識構建、問題拓展、能力提升、練習環節上,始終堅持“以學生為本”,力求實現三維目標的有機結合,使政治課教學真正迴歸生活。

  高中政治新課程說課稿 篇7

  一、說教材

  (一)本框內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框內容是第二單元第四課《生產與經濟制度》中的第一節的內容,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生活與消費”的相關內容,這為過渡到本框題的學習起到了鋪墊的作用。這一課是繼上一單元的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問題,透過分析消費與生產的關係問題,巧妙地把消費過渡到生產。因此,本框題在經濟常識中具有不容忽視的重要的地位。第二框的內容為第七課第二節《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學習奠定了基礎,,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地位非常重要。

  (二)對本節課教材內容的認識和理解

  本框題的邏輯結構:由上一單元的消費問題引出生產與消費的辯證關係,指出生產對消費具有決定作用,消費對生產具有重要的反作用——由生產的決定性作用引出社會主義國家必須大力發展生產力的內容,幫助同學們認識到生產在經濟生活的基礎地位和核心作用,引導學生深入瞭解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深刻認識到我國的各項工作都必須服從和服務於經濟建設這個中心,為下一課介紹“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做好鋪墊。

  (三)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透過教學,使學生識記生產與消費的關係、社會再生產的四個環節及其相互關係,瞭解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主要矛盾;理解我國大力發展生產力的原因、意義及如何發展生產力。

  2.能力目標:

  透過對生產與消費之間辨證關係的學習,初步培養學生的辨證思維能力;準確認識生產在社會生活中的決定性作用,從而培養正確認識我國當前為什麼要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洞察力,以及如何分析和解決我國現階段的經濟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透過本課的學習,要使學生領會物質資料的生產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牢固樹立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社會生產力的觀念。能夠擁護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認識到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發展生產力,各項工作都要服從和服務於經濟建設這個中心。

  (四)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生產與消費的關係

  確立理由:學生只有正確把握這對關係,才能深刻理解我國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為什麼是發展生產力、我們為什麼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等基本問題。

  難點:社會再生產四個環節間的關係

  確立理由:學生對於社會再生產的四個環節在概念上,並不是很清楚,甚至很抽象,於是四個環節間的關係更是難以把握,尤其是生產與消費的關係,因此把這一內容作為本框題的教學難點。

  (五)教材的處理

  ① 根據本課的內容設計問題,讓學生自主探究,有利學生從整體上來把握知識點,培養閱讀的能力。

  ②充分利用多媒體的優勢來展示跟內容有關的材料,並堅持一材料多用的原則。這樣既直觀,又能體現例子的典型性和精練性。

  ③有選擇性地利用書中的幾個探究。由學生自主閱讀材料,進行討論,並聯系已學的知識,提煉觀點,這有利調動學生的發散思維、創新意識,懂得知識遷移,使教學更具啟發性。

  ④使用傳統教學來分析相關的重難點,這樣能夠彌補多媒體教學的不足,提高上課的效率。

  二、教學方法:

  這一課的有關內容,初中的思想政治課本已經有所表述,高一學生對於這一知識其實並不感覺陌生。但是,高一學生對的判斷、分析還缺乏必要的經驗積累和較為深層次分析問題的能力。所以針對本框的特點,我將在教學中採用如下方法:

  1.討論教學法。

  針對教材重點、難點,開展討論,發揮學生主體作用。

  2.案例分析法

  理由:用案例更加通俗易懂,並且利於調動學生課堂參與的積極性。

  3.多媒體演示法

  理由:利用多媒體展現大量圖文及影片資料,能更活躍課堂氣氛,增強視聽效果,提高課堂教與學的效率。

  三、學法指導:

  1.探究性學習法。 “自主探究”、“合作探究”。

  自主探究:讓學生作學習的主人,“願學、愛學、樂學”,並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

  合作學習:小組分工合作讓學生在生生互動中,促使學生克服“以自我為中心,合作精神差,實踐能力弱”等不足,培養綜合素質。

  2.案例分析法

  這有利於提高學生的觀察、分析、歸納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四、教學流程

  I. 匯入新課(2-3分鐘)

  教師:透過幻燈片展示一組生活中的商品和服務的圖片讓學生分類說明,並引出話題:人們消費的商品和服務從何而來?經學生討論和教師總結得出結論:商品和服務必須透過生產創造出來。

  設計說明:讓學生能夠鞏固已學的消費型別的知識;初步懂得消費不是由主觀決定,而是由客觀物質狀況決定。做到“溫故而知新”。

  II. 講授新課(35分鐘)

  1.教學任務一——生產決定消費

  教師:用幻燈片展示課本29頁漫畫“今非昔比”,然後設問,並請同學討論:

  1、坐擁江山和美人的皇帝為何坐不上汽車,打不了電話?(為得出生產決定消費的物件)

  2、在出行方面,皇帝只能坐馬車,現在普通人卻能坐上飛機,說明什麼問題?(為得出生產決定消費的方式)

  3、汽車比馬車快得多,高檔的多,說明了什麼?這種變化得意於什麼?(為得出生產決定消費的質量和水平)

  4、假如沒有電腦的出現。人們會不會有上網的衝動?這說明了什麼?(為得出生產為消費創造動力)

  教師總結:生產決定消費,沒有生產就沒有消費。人類的歷史就是生產發展的歷史,物質資料的生產是人類社會賴於存在和發展的基礎

  設計說明:透過漫畫的討論分析及幾組相關問題的解決,進行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啟發式教學,啟用學生內在的求知慾,引導學生積極思考,獨立探究,自行發現並得正確結論,掌握“生產決定消費”的觀點,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達到教學目的。

  2.教學任務二——消費對生產具有反作用

  指導學生閱讀書本29頁探究活動2的文字材料,並討論分析“消費對生產有什麼影響”?教師也參與學生的討論分析,共同得出消費對生產具有反作用。為了讓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消費對生產的反作用,讓學生進行分組討論並舉身邊的例子來說明這個“為什麼消費對生產具有反作用”,教師對這些例子進行點評,並總結:

  1、消費是生產的目的。

  2、消費對生產起著導向的作用。

  3、消費是生產的動力。

  4、消費為生產創造出新的勞動力。

  並舉例本縣的一些例子加以說明。

  設計說明:透過對文字材料的分析,增強學生的閱讀理解和歸納總結能力,學會分析案例,透過學生的舉例,教師的點評,讓學生透過現象認識事物的本質,從身邊的實際出發更加深刻地理解、掌握“消費對生產具有反作用”的觀點,也突顯出教材的精神,貼近生活,再次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3.教學任務三——社會再生產

  用多媒體展示問題:從整個社會來看是否生產出的產品一次性提供給人們消費,這個過程就簡單的地停止呢?讓學生進行閱讀討論分析思考,從而引出話題“社會再生產”的概念及其四個環節的相互關係。並對社會再生產的四個環節進行分析和總結,重點指出在生產、分配、交換、消費四個環節中,生產是決定性環節,消費是最終目的和動力,分配和交換是橋樑和紐帶,並用多媒體把這四者的關係展示出來。

  設計說明:設計這個問題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透過圖示,可以將社會再生產四個環節的相互關係直觀地呈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記憶深刻。

  4.實施教學任務四——大力發展生產力

  正因為生產的決定性作用,要求我們大力發展生產力。讓學生們閱讀思考書本30頁的資料,以及多媒體中展示的我國經濟與其他國家經濟的比較,讓幾個同學對比談談感受和變化,然後引出“我國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國情,指出社會的主要矛盾。為了解決這個矛盾,我們必須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設計說明:透過展示讓學生明白為什麼我們牢牢扭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懂得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的原因,培養了學生的透過現象看本質和分析能力。

  5、課堂小結(2-3分鐘)

  高中政治新課程說課稿 篇8

  一、教材分析

  即本課的教學地位和作用 《社會發展的規律》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思想政治》必修第4冊,

  《生活與哲學》第4單元第11課的第1框的內容。

  本節課的這部分內容,是本單元的第一框,主要講授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辯證關係原理、社會的基本矛盾、以及社會歷史發展的總趨勢。透過社會發展的總趨勢的學習,分析說明社會主義社會的發展是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一。該框是學習好歷史唯物主義的基礎,對學生們正確認識人類社會發展以及下一框的學習具有很重要的作用認識人類社會發展以及下一框的學習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二、說教學目標(每個說1~2個)

  按照新課標教學目標,結合著高二年級學生他們的認知結構及其心理特徵,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透過學習掌握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辯證關係、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以及社會發展的總趨勢。

  2、能力目標:透過對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辯證關係的學習,初步形成用歷史唯物主義原理看待社會現象、分析和解決社會問題的能力。透過對社會基本矛盾原理的學習,初步形成正確認識社會發展的能力,

  3、情感與價值觀的目標:透過學習讓學生能從社會存在出發理解社會意識,堅持思想領域的問題要到物質領域中去尋找根源,堅定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立場。並且讓學生能主動尊重社會發展規律的基礎上去實踐,為社會歷史的發展和人類進步事業作出自己的貢獻。

  三、說教學的重、難點(各說2~3個)

  本著高二新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基礎上,我確定了以下的教學重點和難點教學重點和難點在於如何使學生理解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以及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矛盾和規律。對哲學上實踐的概念,社會的基本矛盾以及延伸出來的理論在理解上需要學生擁有較強的抽象思維能力,並且正確理解以上知識點對下一階段的學習以及樹立學生正確人生觀價值觀也很重要,因此我把它作為本框的重點和難點。

  為了講清教材的重、難點,使學生能夠達到本節課設定的教學目標,我再從教法和學法上談談:

  四、 說教法和學法

  我們知道,根據新課改的要求、創新教育的精神和我們政治學科的特點,我確定本節課採用“啟發式”的教學指導思,引導學生積極思維,熱情參與,獨立自主地解決問題。我在採用講授法的基礎上準備配合運用情景設定,提問,集體討論,活動探究等教學方法,並結合運用我本人所擅長的多媒體道具,根據所創設的情境,誘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充分挖掘他們的知識潛能。

  學法上,我貫徹的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因而,我在教學過程中特別重視創造學生自主參與,合作交流的機會,真正實現學生從“學會”向“會學”轉變,這節課在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方面主要採取以下方法:思考評價、分析歸納、自主探究、總結反思等。這些方法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儘可能讓學生多動腦、多觀察、多思考、多交流、多分析 讓學生在自己的思維的活躍中領會本節課的重點難點,最後我具體來談談這一堂課的教學過程:

  五、說教學過程(重點說)

  1、 課題引入: 我設計以提問哲學到底是什麼?的問題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我設計典型事例,透過學生討論,教師總結的形式,並得出其實哲學就在我們身邊。

  2、 講授新課:(35分鐘)透過教材第一目的講解,讓學生明白,生活和學習中有許多蘊涵哲學道理的故事,表明哲學並不神秘總結並過渡:生活也離不開哲學,哲學可以是我正確看待自然、人生、和社

  會的發展,從而指導人們正確的認識和改造世界。整個過程將伴隨著多媒體影像資料和生生對話討論以提高學生的積極性。

  3、課堂反饋,知識遷移。

  最後對本科課進行小結,鞏固重點難點,將本課的哲學知識遷移到與生活相關的例子,實現對知識的昇華以及學生的再次創新;可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重點和難點,為下一框學習做好準備。

  4、板書設計 我採用直觀板書的方法,對本課的知識網路在多媒體上進行展示。儘可能的簡潔,清晰。使學生對知識框架一目瞭然,幫助學生構建本課的知識結構。

  5、佈置作業 我會留適當的自測題及教學案例讓同學們做課後練習和思考,檢驗學生對本課重點的掌握以及對難點的理解。並及時反饋。對學生在理解中仍有困難的知識點,我會在以後的教學中予以指導。

  以上是我對本節課的一些粗淺的認識和構想,因為我本人到現在仍沒有更多的教學經驗,設計上仍有很多不足之處,我會在今後的工作中不斷完善和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也感謝各位老師的批評指正 我的說課完畢,謝謝老師!

  高中政治新課程說課稿 篇9

  一、說教材

  在課程內容開始之前,我先談一談我對教材的理解。

  《對具體問題進行具體分析》是《哲學常識》第三課《堅持矛盾分析的方法》第二節第兩框的內容。主要是講唯物辯證法“矛盾的特殊性”原理的方法論“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在這一課中學生要根據上節課掌握的矛盾特殊性原理,來掌握其方法論要求: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本課是對第一節“矛盾的普遍性”的繼續和深化,也是後面教學內容“善於把握重點和主流”的前提,是教育學生學習和堅持矛盾分析方法的關鍵環節。

  二、說學情

  教學必須符合學生的天性和身心發展的規律,我將學生的情況分析如下:

  哲學是比較抽象的東西,而高二學生只是容易把握形象思維,卻缺乏一定的辯證思維能力,因此對哲學有關知識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難。本目內容與學生生活的關係比較密切,學生已經具有一些的哲理儲備,因此,可以充分利用學生的知識能力,讓學生自己閱讀來闡釋其中的哲學意義。並列舉社會上存在的一些富有哲理的故事,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討論,然後進行歸納總結,得出正確的結論。這樣有利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對哲學的興趣更盎然。

  三、說教學目標

  本著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結合教材和學情,我確定了以下三維目標:

  知識目標:

  知道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基本含義;

  理解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在馬克思主義體系中的重要地位;

  理解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我們正確認識事物的基礎,是我們正確解決矛盾的關鍵。

  能力目標:

  學生初步理解和掌握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科學方法,培養對這一科學方法的運用能力,即運用這一方法去觀察和分析實際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堅信具體問題進行具體分析是我們正確解決矛盾的關鍵。

  四、說教學重難點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為了實現本課的教學目標,我將教學的重難點確定為:

  重點:

  理解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正確解決矛盾的關鍵。

  難點:

  學生結合生活例項,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五、說教學方法

  本節課堅持“教與學、知識與能力的辯證統一”和“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發展”的原則,採用情景教學法、討論法等,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六、說教學過程

  本節課為了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和互助、參與、合作意識,真正實現知識與能力的同步提高,我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

  環節一:圖片匯入

  我向學生展示格里膜斯維特火山圖片,讓學生觀察圖片此火山噴出的是不是火焰。設疑:火山噴發噴出的一定是火嗎?

  我總結:我們發現這張圖片中火山噴出的不是火焰,而是冰塊,原來是因為附近有個冰川,擠壓透過火山口噴出。這奇特的現象,告訴我們一個哲學道理:矛盾具有特殊性,我們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這就是我們接下來要學習的內容《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環節二:講授新課

  在講授新課的過程中,我將從整體把握教材,著重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1.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正確認識事物的基礎。

  首先是連連看活動

  我透過PPT出示連連看題目:

  如果你是廠長,你會怎麼安排這些職工的工作?(連連看)

  “吹毛求疵”者 民事調解員

  “謹小慎微”者 產品質量檢查員

  “一團和氣”者 突擊手

  “求勝好強”者 安全監督員

  讓學生分組討論並派代表回答問題:進行人員與職位的匹配,並說明原因。

  透過連連看活動引出知識: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正確認識事物的基礎。用連連看的方式,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分析問題的同時鍛鍊瞭解決問題的能力。

  2.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正確解決矛盾的關鍵。

  此環節採用探究教學法,首先出示材料:孔子對不同的人問的同一個問題,往往給予不同的回答。魯國的大夫孟懿子問孝,他說:“無違。”不違背禮儀就是孝。孟武伯問孝,他說“父母唯其疾之憂。”父母最擔心孩子生病,保持自身的健康就是孝。弟子子游問孝,他說“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孝的關鍵是敬,而不是簡單地養活父母。子夏問孝,他說:“色難”,在父母面前經常保持愉悅的容顏就是孝。

  出示課堂探究問題:孔子的上述做法包含著什麼哲學道理?

  可能一部分同學對材料中四個學生的基本情況不瞭解,所以我出示探究提示,說明四個學生的特點:

  孟懿子:魯國最有勢力的三家大夫之一,但有時候不僅用魯公(諸侯)的禮儀,甚至還有用天子禮儀的時候,這就叫僭越。(禮儀要求:一是要虔誠恭敬盡到禮數,不能敷衍塞責;二是要按照既定的禮教,即天子、諸侯、大夫、士、庶人各有差等,不得僭越。)

  孟武伯:孟懿子之子。出身貴族,驕奢淫逸,有聲色犬馬諸多切身之疾。

  子游、子夏:孔子的高徒,供奉父母的禮節對他們來說不成問題,孔子唯恐他們的敬愛之心不夠懇切,用這話來警示弟子,讓他們知道,侍奉父母之道不在於外表,而在於內在,因此不應該求之於外,要求之於內心。

  學生進行探究,並分組討論,代表發言。

  教師總結:孔子對不同人所問的同一個問題有不同的回答,包含了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我們正確解決矛盾的關鍵這一哲學道理。(注:根據學生情況簡單介紹)

  透過探究和討論活動,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中來,透過討論、發言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及知識的運用能力。

  環節三:鞏固提高

  本環節透過小組對抗賽大比拼的形式對學生所學的知識進行鞏固。

  讓學生說出蘊含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成語、俗語以及舉出違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成語或者俗語。

  透過學生舉例子的形式,能夠更好地檢測學生的學習效果,使學生更深切地體會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重要性,從而實現教學目標。

  環節四:小結作業

  在課程即將結束時,我會結合板書內容,採取學生總結的形式,並進行補充和說明,回顧本課內容,突出重難點,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

  授課結束後,我會給學生設定一個寫作型作業:讓學生撰寫小論文,寫出自己運用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方法分析了哪些具體問題,有哪些感受,從而領悟並掌握這一馬克思主義活的靈魂的重要性。

  高中政治新課程說課稿 篇10

  “說課”是教學改革中湧現出來的新生事物,是進行教學研究、教學交流和教學探討的一種新的教學研究形式。“說課”有利於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也有利於提高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因而受到廣大教師的重視,登上了教育研究的大雅之堂。不論是在教師招聘考試中,還是在以後的教師職業生涯中,大家都要經歷說課這個環節。因此,中公教師特意為大家準備了《實踐及其特徵》這一節課的說課稿,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更好地備考。

  今天我要說課的題目是《實踐及其特徵》。我將從說教材、說學情、說教學目標、說教學重難點、說教學方法、說教學過程、說板書設計7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

  教材是教師執教的依據,也是學生學習的依據。因此,我首先談一談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必修四在整個高中政治學習中,既是重點也是難點。第六課主要介紹馬克思主義哲學體系中的認識論部分,有相對獨立性特點。第一框題《人的認識從何而來》是認識論學習的開篇一課,也是關鍵一節,是否理解和理解程度如何直接影響本部分內容的掌握與運用。本課分為二個目題,第一目分析了實踐的含義、形式、特點;第二目分析了實踐為什麼是認識的基礎。

  二、說學情

  教學之路從認識學生開始,下面我來談一談學情。

  本課教學物件是高二年級學生,在心理思維上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求知探究能力,對感興趣的社會熱點問題善於合作探究、勇於思索、樂於表達自己的見解;在認知結構上具備了一定的抽象思維能力,對於什麼是認識,什麼是實踐,什麼是正確認識的來源與檢驗標準有了自己生活化、經驗化的理解,所以不應該只大量灌輸和拓展較多的空洞理論,應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藉助感人的生活素材和熟悉的生活案例來啟發學生,讓學生自己在社會生活中體悟實踐是認識的唯一來源、發展動力、檢驗標準和最終目的,讓每一位學生能夠獲得充分的、自由的、多元的、和諧的發展。

  三、說教學目標

  依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的要求以及本教材的結構和內容分析,結合學生的認知結構及心理特徵,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識記實踐的含義、構成要素;理解實踐的特點;聯絡實際分析實踐與認識的關係。

  【能力目標】

  透過學習實踐和認識關係原理,使學生樹立科學實踐觀。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牢固樹立實踐第一的觀點,運用實踐的觀點指導自己的學習和生活。

  四、說教學重難點

  依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我確定了以下的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

  【重點】

  實踐的概念、實踐是認識的基礎。

  【難點】

  實踐的特點、實踐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

  五、說教學方法

  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本節課我根據學生的心理特徵及其認知規律,主要採用了活動法、案例分析法、小組討論法等教學方法。

  六、說教學過程

  分析完教材,制定好教學方法,我再來具體談談這節課的教學過程。

  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將從新課匯入、新課講授、鞏固提高、小結作業四個環節展開教學。各項活動的安排也注重互動、交流,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主動性。

  環節一:匯入新課

  本環節我透過展示馬克思生前最喜愛的一則寓言引出本課主題。

  哲學家問船伕:“你懂數學嗎?”

  “不懂。”船伕說。

  “你的生命價值失去了三分之一,”哲學家說,“你懂哲學嗎?”

  “更不懂。”

  哲學家感慨:“那你的生命價值就失去了一半!”

  一個巨浪把船打翻,哲學家掉在河裡。船伕問:“你會游泳嗎?”

  “不會,不會!”

  船伕說:“那你的生命價值就失去了全部。”

  這樣的匯入有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順利地引出本節課的主題。

  環節二:新課講授

  在新課講授環節,我將從教材的邏輯結構出發,著重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重點闡述“教什麼”、“怎麼教”、“為什麼這麼教”等問題。本框題主要透過好朋友推介會、我心目中的朋友、讓友誼之樹長青、真正的朋友4個方面展開。

  1.實踐的含義

  首先,採用問答的形式和同學們一起分解實踐的含義,如實踐的主體是什麼、實踐的物件、手段是什麼來一步步引出實踐是人們有意識、有目的地能動性地改造客觀世界的活動。從而使學生從不同角度掌握實踐的含義。接著,我會展示幾個例項,讓學生判斷哪些屬於實踐,從而鞏固學生對實踐含義的掌握。

  討論:下列活動中哪些是實踐?

  A.蜜蜂築巢

  B.農民種莊稼

  C.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

  D.科學家繪製人類基因組圖譜

  學生依據對實踐的理解,區分一般活動和實踐活動,深化對實踐概念的認識和理解。

  2.實踐的特點

  首先讓學生觀看中國開展探月活動的影片,多媒體展示問題思考的以下問題:

  A.中國開展探月活動能不能隨心所欲?這說明實踐具有什麼特點?

  B.面對月球的低溫高寒,我們是不是無能為力呢?這說明實踐具有什麼特點呢?

  C.探月單個人能否完成?這說明實踐活動具有什麼特點?古代只能舉頭望明月,而現代卻能登月探測,體現實踐的哪一特點?

  讓學生結合自身在現實生活中的事例回答。

  設定的每個問題都對應實踐的一個特點,這樣有利於學生對實踐特點的理解與把握。

  3.實踐是認識的基礎

  在講解本知識點時,透過4個探究活動來分析實踐是認識的基礎的不同表現。

  (1)實踐是認識的來源

  在此我設定了品嚐橙子活動,重現了活生生的現實情境,藉助品嚐橙子的活動,學生體會到想要知道橙子味道,就需要品嚐,即實踐。實現在講解中深入淺出、化繁為簡的理想目標,有利於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

  (2)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

  【多媒體展示:對經濟發展的要求的認識】思考是因為什麼變化推動認識的發展?

  【分析】P44頁教材的探究活動,恩格斯的名言:是什麼推動了科學的發展?

  學生可以結合在《經濟生活》中的知識積累及現實生活的經驗,思考並回答問題。

  (3)實踐是檢驗認識正確與否的唯一標準

  本知識點講解圍繞黃金週政策要不要廢除,大致形成了兩派。【多媒體展示“廢除派”、“堅持派”的觀點】

  【多媒體展示“暢所欲言”】觀點一:黃金週政策應該廢除;觀點二:黃金週政策應該堅持,對此你認同哪一觀點,請說明理由。以四人小組討論2分鐘,然後推選一人代表小組發言。

  面對黃金週政策的爭議,如何檢驗黃金週政策的正確性?

  在透過設定另一活動:“是真的嗎?”,即將筆插進一個裝滿水的塑膠袋中,水會不會漏出來?藉此講解為什麼說明實踐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唯一標準。

  設定生活化的情景,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圍繞黃金週展開辯論性的討論,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思辨思維。藉助一個小實驗,巧妙地實現了對“實踐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唯一標準”這一難點的突破。

  環節三:鞏固提高

  在鞏固提高環節,我會出示幾句詩句:

  1.近水知魚性,近山識鳥音

  2.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3.“行以求知,學以致用”

  讓學生從認識論角度,判斷詩句或名言體現了什麼哲學道理?

  透過此環節,進一步鞏固學生對實踐是認識的基礎表現的理解,突破難點。

  環節四:小結作業

  根據本框的內容特點及學生學習的特點,我會結合板書內容,採用歸納式小結。透過小結環節,使同學們對本節課形成更清晰的認識。

  內容講授完畢,我會給學生布置作業:

  練一練

  據醫學史料記載,17世紀20年代,英國有個醫生給一位生命垂危的青年輸羊血,奇蹟般地挽救了該青年的生命。其他醫生紛紛仿效,結果造成了大量受血者死亡,輸血醫療手段便被禁止使用。

  19世紀80年代,北美洲醫生給一位瀕臨死亡的產婦輸人血,產婦起死回生。醫學界再次掀起輸血醫療熱,卻帶來驚人的死亡。

  直到1901年維也納醫生萊因茨坦發現了人的血型系統,才打開了科學輸血的大門。

  上述材料是怎樣體現“實踐是認識的基礎”這個道理的?

  (1)第一次輸羊血成功,從而發現輸血可以救治病人,說明實踐是認識的來源。

  (2)從輸羊血到輸人血直到終於解決輸血問題,表明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

  (3)輸羊血的成功及大量受血者殘廢和輸人血的再次成功及一次輸血醫療熱帶來驚人的死亡,直到終因發現血型系統而使輸血問題得以成功解決,說明實踐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

  (4)為救人而輸血失敗的原因,直至發現人的確定血型系統,從而最終解決輸血問題,說明實踐是認識的目的和歸宿。

  七、說板書設計

  板書是無聲的語言,是教師口頭講述的輔助手段,是知識的高度凝集與集中。依據本節課的知識特點,我的板書設計如下:

  結束語:各位評委老師,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高中政治新課程說課稿 篇11

  一、說教材

  1、本框題的地位和作用

  《 消費及其型別 》是高一經濟與生活第 一 單元第三課《多彩的消費》中的第一框。在此之前,學生們已經學習了《神奇的貨幣》和《多變的價格 》,也就是怎樣去交換,現在就進入本單元的最後一環,即怎樣去消費,這既為下一框《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做好鋪墊,又為第二單元學習生產做準備,是“交換——消費——生產”鏈條中的重要一環,在整本教材中起著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 。同時,消費是最貼近我們生活的經濟現象,從消費入手有利於我們的教學更貼近學生的生活,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本框題在經濟生活中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本框題的教學內容是根據新課程標準1、3的規定,其中包含的影響消費的因素,消費的型別以及消費的結構三個目都是今後高考的必考內容。

  2、教學目標

  根據本教材的結構和內容分析,結合著高一年級學生他們的認知結構及其心理特徵,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知識目標:識記和理解影響消費的因素;瞭解消費型別的三種分類,特別是錢貨兩清消費,貸款消費和租賃消費的異同;瞭解消費結構變化的趨勢以及恩格爾係數變化的意義。能力目標:引導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論高度,學會從多角度去分析影響消費的因素。瞭解我國消費結構的變化趨勢,可以增強學生關注現實生活的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引導學生透過對自己家庭消費水平迅速提高的感受,結合我國恩格爾係數走勢的分析,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增強民族自豪感

  3、教學的重、難點

  本著高一新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基礎上,我確定了以下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本框的重點是影響消費的因素(前兩點最重要),重點的依據:只有掌握了 影響消費的因素才能找出提高消費水平的途徑和方法。 教學難點:消費型別中的貸款消費難點的依據: 貸款消費對於中學生來講比較抽象;學生比較缺乏這方面的基礎知識。

  二、說教法 為了講清教材的重難點,使學生能達到預設的教學目標,再談談我的教法

  1、指導思想

  根據新課改的指導思想,按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貼近學生的原則進行教學。鑑於我們學校學生的實際情況,他們對居民生活消費有比較多的生活經驗,但也存在許多模糊認識,錯誤觀點,所以要結合學生的認知能力,知識儲備以及生活體驗來進行教學設計。讓學生真正參與教學活動,充分引導學生全面地看待身邊的經濟現象、

  2、教材內容的處理及依據

  本框題的教學三個目,影響消費的因素這一目需教師靈活處理的,課本講了三方面的因素,其中居民收入和物價水平是最主要因素,但歸根到底都是由經濟的發展水平決定的,同時由這些因素我們可以而且有必要引導學生總結出提高消費水平的途徑和方法,這兩處都需求要教師歸納總結的、消費的型別這一目高考主要以選擇題的形式出現,主要考查學生判斷某種消費行為屬於哪一種消費型別,所以這一目只需用例項簡單解釋說明、消費結構這一目重點透過引導學生分析課本近幾年的我國恩格爾走勢圖來把握恩格係數和消費結構變化的意義,引導學生總結出其根本原因也在於經濟的發展、

  3、教法的選擇及依據

  情景教學法:立足生活實際,從生活中取材,創設情景,讓學生就自己熟悉的問題發表見解,激發學生的積極性,提高他們理論聯絡實際的分析運用能力。舉例法:聯絡學生生活的實際,透過生活中的例子來分析印證教材的觀點,更貼近學生的生活,更易接受。討論法:針對某些提出的問題,組織學生進行討論,促使學生學會在學習中解決問題,

  4、教具的選擇

  鑑於我校新教學樓教學硬體的實際情況,我主要是進行利用黑板加粉筆的講授式教學

  三、說學法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才是真正的主體,根據新課標的理念,學生應學會如何學習,因而在教學過程中我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讓學生從機械的記憶接受式的學習向理解領悟式的學習轉變,成為真正的學習的主人。這節課指導學生的學法主要採取:體驗式學習、交流合作學習、分析歸納式學習。本課的教法與學法是相互聯絡的,只要透過教師創設情景,舉例說明才能引導學生進行體驗式,相互間交流合作地學習。

  四、說教學過程

  在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注重突出重點,條理清晰,注重互動、交流,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主動性。

  1、匯入新課:(2—3分鐘)展示幾組現代人的消費圖片(或描繪機組現代人消費的情景),引導學生感受現代多彩的消費,同時,引導學生討論為什麼會人們的消費發生了這麼大的變化?

  2、講授新課:(35分鐘)

  一、影響消費的因素

  1、收入是消費的基礎和前提

  (1) 居民的消費水平不僅取決於當前收入,而且受過去,未來收入預期的影響、(利用父母的工資單解釋可支配收入)

  (2) 社會總體消費水平的高低與人們的收入差距大小有關。我國總體消費水平不高,重要原因是人們的收入差距過大,城鄉差距問題。

  2、物價水平對消費的影響

  3、商品的效能、外觀、質量、包裝、購買方式、商店位置、服務態度、售後維修與保養情況都會影響消費。(舉例子:組裝機和品牌機p21,學生買mp3)

  4、經濟的發展水平 辨析:提高收入必然會提高消費水平

  ⑴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可支配收入越多,消費水平就越高、

  ⑵提高消費水平措施:

  ①促進經濟發展(根本途徑)

  ②提高收入水平(主要途徑)

  ③穩定物價

  ④生產適銷對路的高質量產品

  二、消費型別 有形商品消費:鋼筆、水果

  1、產品型別不同 勞務消費:家教、維修、家政 ¨¨¨老師的困惑:剛出來工作,沒房子住,老師的爸媽說要我賺夠錢才去買房子,而老師的弟建議我去貸款買房,老師的朋友就建議去租房子暫時住著,請同學們總結以下這幾種消費方式? 錢貨兩清消費:“一手交錢一手交貨”所有權與使用權分離 貸款消費: “花明天的錢圓今天的夢”

  2、交易方式不同,借貸行為需還利息,適用於大宗購買耐用商品, 適用於收入穩定的有償還能力的人(中學生可不可以貸款消費?討論) 租賃消費:所有權不變,使用權在租賃期內歸租賃者所有,較低層次的衣食住行需要

  3、消費目的不同 發展資料消費:教育、培訓享受資料消費:旅遊

  三、消費結構

  1、含義

  2、恩格爾係數:食品支出佔家庭總支出的比重(注意是比重不是數量)

  3、 恩格爾係數的變化與消費結構變化的關係 ·反映家庭生活水平的高低,恩格爾係數過大,必然會影響其他消費的支出,特別是發展資料和享受資料消費的支出,限制消費層次和消費質量的提高。

  ① 農村城市居民的恩格爾係數都呈下降的趨勢,這說明農村居民和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在不斷提高,消費質量不斷改善,

  ②同時,反映出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高於農村居民的生活水平。

  ③消費結構不斷變化的根本原因在於經濟的發展,生活水平的提高、

  3、課堂小結,強化認識。(2—3分鐘)

  4、板書設計

  一、影響消費的因素經濟發展水平(根本因素) →發展經濟收入水平 → 提高收入 提高消費水平的措施 物價水平 → 穩定物價商品效能外觀包裝質量 →生產適銷對路的高質量產品

  二、消費的型別

  1、產品型別不同 有形商品消費 勞務消費

  2、交易方式不同 錢貨兩清消費 貸款消費租賃消費

  3、消費目的不同 生存資料消費 發展資料消費享受資料消費

  三、消費結構

  1、含義

  2、恩格爾係數:食品支出/家庭總支出

  3、消費結構變化的根本原因:經濟的發展,生活水平的提高、

  4、 課堂課後練習 (檢驗學生學習的情況) 《成才之路》的練習 (教師挑選典型的題目進行評講) 我的說課完畢,謝謝大家。

  高中政治新課程說課稿 篇12

  今天我要說課的題目是《生活處處有哲學》。我將從說教材、說學情、說教學目標、說教學重難點、說教學方法、說教學過程、說板書設計7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

  教材是教師執教的依據,也是學生學習的依據。因此,我首先談一談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生活處處有哲學》是生活與哲學教材中第一單元第一課的第一框。本單元以哲學和生活、實踐的關係問題為主線,設定了“美好生活的嚮導”“百舸爭流的思想”“時代精神的精華”等內容,《生活處處有哲學》以生活例項講了哲學的起源和功能,破除學生對哲學的神秘感,克服學生對哲學的距離感。

  二、說學情

  教學之路從認識學生開始,下面我來談一談學情。

  哲學知識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高二學生已經積累了一定的生活經驗,對世界以及人與世界的關係都有自己的一些看法和觀點。但這些觀點大都比較淺顯,不能形成一定的體系。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密切聯絡生活,激發學生對哲學的興趣,引導學生用理性和智慧的眼光認識世界。

  三、說教學目標

  依據《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的要求以及本教材的結構和內容分析,結合學生的認知結構及心理特徵,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識記哲學的起源和任務。理解哲學就在我們身邊,哲學是一門給人智慧、使人聰明的學問,哲學可以指導人們正確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

  【能力目標】

  培養分析問題的能力,鍛鍊辯證思維能力;初步具有用理性和智慧的眼光認識自然、社會和人生的變化和發展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增強對哲學的體悟和思想認同,從而喜歡哲學、熱愛哲學,切實體會到生活需要智慧,生活需要哲學。

  四、說教學重難點

  依據《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我確定了以下的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

  【重點】

  哲學的功能。

  【難點】

  哲學產生於人類實踐活動,產生於人們對世界的追問和思考。

  五、說教學方法

  依據“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的原則,結合學生的認知特點,我準備採用多媒體教學法、小組討論法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加強學生對文字內容的深入解讀,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和語言表達能力。

  六、說教學過程

  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將從新課匯入、新課講授、鞏固提高、小結作業四個環節展開教學。各項活動的安排也注重互動、交流,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主動性。

  環節一:故事匯入

  PPT展示“古希臘人學哲學”的故事,引發學生對哲學的思考,匯入本框內容。這透過故事匯入有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順利地引出本節課的主題。

  環節二:講授新課

  1.哲學就在我們身邊。

  首先讓學生回憶孩童時期,他們所提出來的奇怪的問題,如“天會塌下來嗎?天塌地陷以後,我們該怎麼辦?”“動物會說話嗎?動物也在思考嗎?”

  學生回答之後,我進行引導:人們為什麼會追問和思考這些問題?我是什麼樣的人?世界是否因為我而存在我的生命的意義和價值是什麼?

  學生分小組討論“人們為什麼會追問和思考這些問題”,代表發言。最後我進行總結回答,把討論的主題上升到哲學層面,引導學生理解哲學的產生,即哲學源於人們對實踐的追問和對世界的思考。

  2.哲學是指導人們生活得更好的藝術。

  (1)哲學是一門給人智慧、使人聰明的學問。

  首先用PPT展示“司馬光砸缸”的故事,讓學生討論其他的解決方法。

  學生在探究討論中感悟到思維方法對於人們認識事物有重要作用,激發學生學習哲學的興趣。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解決方案,直接引出思考問題:不同的人對這個問題有不同的解決方法,說明了什麼?最後總結引出不同的人往往會有不同的思維方法,而思維方法在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中具有重要作用,所以說,哲學對於人們思想方法的形成起著重要的作用。

  透過解決司馬光砸缸的故事中的問題,進一步讓學生認識到哲學給人智慧、使人聰明,逐層深入,對於初學哲學的同學們來說,有一個漸進的學習過程。

  (2)哲學的任務是指導人們正確地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

  學生思考課本P6頁伊壁鳩魯的話:

  “為什麼不知道宇宙的性質、沒有對自然和社會的正確認識,就不能享受快樂?”

  “為什麼把學習哲學和靈魂的健康、人生的幸福聯絡在一起?”

  並分組討論,找出一些例項證明伊壁鳩魯的話。比如人類無視自然環境、破壞生態環境、“事與願違”甚至“搬起石頭砸自己腳”的事例,引導學生明確沒有正確的世界觀,沒有對自然和社會的正確認識,就不會有幸福的生活。哲學是解決世界觀問題的,因此伊壁鳩魯把學習哲學和人生的幸福聯絡在一起。透過生活中的一些例子,來理解所學知識,從而使學生認識到哲學的任務是指導人們正確地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激發學生學習哲學的熱情。

  環節三:鞏固提高

  PPT展示故事:中國的《羅密歐與朱麗葉》。

  該事件內容是周總理參加日內瓦會議期間,為外國記者放映中國戲劇電影《梁山伯與祝英臺》。周總理批評工作人員解釋太多,工作不看物件,最終要求工作人員在請柬上寫上一句話:“請您欣賞彩色歌劇電影——中國的《羅密歐與朱麗葉》,最終獲得讚揚。

  我進行設疑:中國的《羅密歐與朱麗葉》——《梁山伯與祝英臺》為什麼在國外能受歡迎?

  學生能夠討論出外國朋友對中國的傳統愛情故事瞭解甚少,而對於莎士比亞的名著《羅密歐與朱麗葉》卻很熟悉,根據外國的實際情況,周總理靈活的應對工作,都充分體現了與我們生活緊密相關的哲學思想。

  透過中國的《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故事,再次讓學生認識到哲學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指導我們正確地解決問題。

  環節四:小結作業

  我會結合板書內容,採用歸納式小結。透過小結環節,使同學們對本節課形成更清晰的認識。

  並佈置作業:請同學們以“生活處處有哲學”為題,寫一篇小短文。以鞏固本節課所學的內容,並提高同學們的表達能力。

  七、說板書設計

  板書是無聲的語言,是教師口頭講述的輔助手段,是知識的高度凝集與集中。依據本節課的知識特點,我將板書設計如下:

  結束語:

  各位評委老師,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高中政治新課程說課稿 篇13

  今天我要說課的題目是《揭開貨幣的神秘面紗》。我將從說教材、說學情、說教學目標、說教學重難點、說教學方法、說教學過程、說板書設計7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

  教材是教師執教的依據,也是學生學習的依據。因此,我首先談一談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揭開貨幣的神秘面紗》是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經濟生活第一單元第一課第一框的內容。它從學生的日常消費行為入手,形象、生動、系統的講述了商品及其基本屬性、貨幣的產生及其職能以及紙幣的相關知識,它不僅是學生學習後面內容的理論基礎,也是能否引發學生對經濟常識興趣的重中之重,因而本框題的內容顯得尤為重要。學習本框對於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金錢觀重要的意義。

  二、說學情

  下面我來談一談學情。高一學生對於貨幣在經濟生活中的使用具有一定的生活體驗,具有較高的自主探究的熱情。他們具備了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能夠透過經濟現象形成一定的規律性的知識,但是還不能上升到理論高度。因此在課堂教學中一定要注意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進行授課,讓學生自己舉例,啟用他們已有的生活經驗,幫助學生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

  三、說教學目標

  依據新課標要求以及本教材的內容,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識記商品的概念及其基本屬性、貨幣的本質及其基本職能、理解貨幣產生的過程及紙幣的發行規律。

  【能力目標】

  透過聯絡生活現象以及對具體材料的分析,認識到貨幣的產生有其必然性,提高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確立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商品貨幣觀念,樹立正確的金錢觀。

  四、說教學重難點

  依據課程標準,我確定了以下的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

  【重點】

  貨幣的本質及其基本職能,貨幣產生的歷史必然性。

  【難點】

  貨幣的本質。

  五、說教學方法

  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本節課我主要採用了談話法、小組討論法、合作探究法等教學方法。

  六、說教學過程

  分析完教材,制定好教學方法,我再來具體談談這節課的教學過程。

  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將從新課匯入、新課講授、鞏固提高、小結作業四個環節展開教學。各項活動的安排也注重互動、交流,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主動性。

  環節一:匯入新課

  我會設疑匯入,學生在生活中都有購物的經歷,錢在經濟生活中叫做貨幣,詢問學生貨幣為什麼能購買東西呢,它的本質是什麼呢?從而進入本框的學習。

  這樣的匯入方式貼近學生生活,拉近了學生與課堂之間的距離,有利於激發了學生的興趣,順利引出主題。

  環節二:新課講授

  在新課講授環節,我將從教材的邏輯結構出發,著重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重點闡述“教什麼”、“怎麼教”、“為什麼這麼教”等問題。本框題主要透過貨幣的本質、貨幣的基本職能、紙幣、3個方面展開。

  1.貨幣的本質

  材料一: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去農貿市場買糧食、蔬菜、水果,到商店去買,油、鹽、醋,這些需要購買的物品都是商品。

  材料二:牛奶老闆需要鹽,鹽老闆需要搞頭,搞頭老闆需要咖啡,咖啡老闆需要紅豆,紅豆老闆需要牛奶。

  首先我會展示兩個案例,引導學生同桌之間交流,最後明確,用於交換的.勞動產品就是商品。貨幣的本質是一般等價物,能表現其他一切商品的價值。

  之所以這樣設計,能夠增加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寓學於樂。

  2.貨幣的基本職能

  接下來我會展示資料。

  材料一:有一天,大學生小王非常飢餓,去了超市看到超市貨架的商品標著醒目的價格,最後拿出現金,用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方式,買了一瓶牛奶。小王想要出國留學,所以,用螞蟻花唄買了想要出國的物品,在出國之前,把一部分錢存在中國銀行,另一部分兌換成美元。

  我會請學生以小組討論的方式進行思考,貨幣執行了哪些職能?

  最後師生明確貨幣共有五種職能,其基本職能有價值尺度和流通手段,其他職能有支付手段、貯藏手段和世界貨幣的職能。

  之所以這樣設計是貨幣在我們生活中被應用,但是學生很少知道其職能,同時小組討論能激發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增強合作意識。

  3.紙幣

  我會出示北宋人們用交子購物的影片,然後請學生思考使用紙幣與使用金屬貨幣相比,有何好處,紙幣是隨意發行的嗎?

  學生交流之後,師生共同總結,紙幣是由國家發行的,強制使用的,紙幣的發行量必須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為限度。紙幣由於製作成本低,易於保管攜帶,不易磨損,因而被普遍使用。但是有利必有弊,假幣也開始在市場上出現,我國依法打擊假幣行為,製造假幣是違法行為,不僅要識別假幣,還要提高鑑別假幣的能力。

  之所有這樣設計是讓學生不僅能夠學到知識,還要把知識運用到生活實際中,提高辨別假幣的能力。

  環節三:鞏固提高

  在鞏固提高環節,我會展示馬克思的經典語錄“金銀天然不是貨幣,貨幣天然是金銀”,對本節課的內容進行鞏固提高,使同學們進一步梳理本節課學過的內容。

  環節四:小結作業

  根據本框的內容特點及學生學習的特點,我會結合板書內容,採用歸納式小結。透過小結環節,使同學們對本節課形成更清晰的認識。

  內容講授完畢,我會給學生布置作業:一是以“我的金錢觀”為題寫一篇小論文,二是請同學們到當地的銀行去向工作人員瞭解辨別假幣的有關知識,並將這些知識和家人及其他同學分享,提高大家辨別假幣的能力。

  透過佈置這樣的作業,鞏固本節課所學的內容,並提高同學們的鑑別假幣的能力,增強同學們的分享意識。

  七、說板書設計

  板書是無聲的語言,是教師口頭講述的輔助手段,是知識的高度凝集與集中。依據本節課的知識特點,我的板書設計如下:

  結束語:各位評委老師,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高中政治新課程說課稿 篇14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結構】:《矛盾就是對立統一》是高二哲學常識第三課第一節的第一框,是唯物辨證法中的很重要的一框,是從第二課"普遍聯絡"中引出矛盾的思想,著重掌握矛盾的概念,在整個辨證法中起到一個基礎作用,為後面所要學習的知識作好鋪墊。

  2、【教學重點及難點】:正確理解和把握矛盾的含義既是重點,也是難點。這是因為:矛盾概念是第三課最基本的概念,只有真正搞懂了什麼是矛盾,才有可能進一步理解和把握關於矛盾問題的一系列基本觀點,掌握矛盾分析的方法;而且,哲學上的矛盾概念高度概括和抽象,對於剛剛接觸這一概念的中學生來說,理解起來有很大難度。因此,引導學生深入理解和把握矛盾概念,對於培養學生的辨證思維能力,有著"奠基","啟蒙"的重要意義。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透過教學,學生對矛盾的概念有較為深入的理解,並能透過各種例項對矛盾的概念加以闡述;識記"對立","統一"的基本含義。

  2、【能力目標】:應著重培養學生辨證思維的能力。要注重培養學生抽象思維的能力,初步瞭解和掌握"具體——抽象——具體"的科學方法。

  3、【德育目標】:學生能夠明確,沒有一定的條件,矛盾雙方是不會轉化的,從而認識到無論在個人成長或是在社會進步,國家發展等各方面,都必須發揮主觀能動性,努力創造條件,促使矛盾向著有利方向轉化。

  4、【美育目標】:透過漫畫,經典古詩詞,瞭解既對立又統一的平衡美,提高審美趣味。

  三、教學思想和方法

  1、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思想,始終把學生的主體性放在首位,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教師在課前收集材料和資訊,在課堂中創設情境,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情境當中,在參與中發現問題,討論問題,解決問題,從而在教師的指導下得出結論。

  2、哲學的基本概念往往是抽象的,這一點,矛盾的概念更為突出。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堂上始終掌握教學直觀性原則,透過大量的感性材料和通俗的表述,從具體現象著手,慢慢引導學生概括出抽象的哲學概念。

  3、在教學手段上結合傳統教學和多媒體工具,透過多媒體創設大量的材料,資訊,輔助教學。

  四、教學過程

  (一)匯入:古詩詞對比

  【古詩】 "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

  "一鳥不鳴山更幽"

  引導學生從語文角度對比,匯入課題(設定懸念,激發興趣)

  (二)講授新課

  先由學生快速閱讀課文第一自然段,從我國春秋時期著名思想家者老子和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的表述中,讓學生體會一分為二的思想,並讓學生按照書中所述的" 地分為高山和平原,水分為淡水和鹹水……氣候分為冬和夏,春和秋"用其他內容把這個句子排列下去,目的就是讓學生從大量的具體的事例中去引出抽象的矛盾概念——對立統一(這裡需要選擇其中一個例子來突破)。

  在同學們所舉的例子裡選擇一個,比如:

  高山和平原

  兩者既不同,又緊密聯絡,這就是哲學中所說的矛盾,即對立統一

  在得出矛盾的概念之後,關鍵就在於具體理解和把握這一概念,這是本課的重點和難點,教師用設疑法,漫畫討論法,古詩詞比較法等,讓學生展開充分的討論,想象,思考,來突破一個一個的難點和重點。

  首先來理解"對立",這一點相對比較簡單,透過一組反義詞來理解對立的含義,學生比較容易掌握。這裡還有一個注意點,即"鬥爭性"的理解:

  設疑:哲學上講的鬥爭和日常生活中特別是政治用語中的"對立","鬥爭"是不是一回事

  學生討論——教師引導——得出這是"共性與個性的區別"。

  其次來理解"統一",這一點應具體分兩個方面講(透過兩個情境)

  A。漫畫 "你敢剪嗎 " (適當在漫畫中新增有關資訊:如顏色,海洋或尖刀等,以增強漫畫的形象性,直觀性)

  設問 多少人 神態,動作怎樣 (新增畫外音)

  某甲和某乙所處位置和神態說明什麼

  某甲敢剪嗎 為什麼 說明什麼

  得出結論:矛盾雙方在一定條件下相互依存。(適當地補充一些簡單的例子 ,如磁鐵的南北兩極)

  B。故事情境 "盲人為什麼會領路" (英國倫敦——"霧都")

  劣勢 (一般情況)

  盲人

  優勢 (大霧)

  結合教材中的"議一議":天下事有難易乎 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

  學生討論——教師點撥——得出結論:一定條件下,矛盾雙方會相互轉化。

  (這裡聯絡學生實際,加強德育教育)

  講到這裡,矛盾的含義講得差不多了,為了加深理解和正確把握這一概念,還需指出幾個注意點:

  1、矛盾雙方的對立和統一,始終是不可分割的(這是一個難點,教材只是透過舉例,沒具體分析,學生得出這一結論有點困難)

  A,藉助剛才的漫畫"你敢剪嗎" 設問:如果某甲離開自己這一邊,跳到對方一邊跟對方在一塊,行嗎 會導致什麼結果(會否發生變化 向什麼方向變化) 這又說明什麼

  ——學生討論,發言,得出結論,對立和統一不可分割(相反相成)。

  B,再出示匯入新課時所用的古詩詞"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以及王安石對此句的修改:"一鳥不鳴山更幽",(讓學生自己來分析,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教師引導,鼓勵學生從兩句詩歌中體會辨證思想,運用辨證思想,這樣才能寫出千古絕唱來。

  (體現對立統一美,提高學生的審美觀)

  2、矛盾雙方對立統一的關係,既存在於事物內部,又存在於事物外部。(簡要分析:事物內部與事物外部區分的相對性)

  (三)結尾:朗誦狄更斯的文章(多媒體顯示):狄更斯在描寫第一次產業革命時代的英國時寫到:"這是一個最壞的時代,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這是一個令人絕望的冬天,這是一個充滿希望的秋天。我們面前什麼也沒有,我們面前什麼都有。"

  再次體會矛盾的思想,進一步鞏固消化新吸收的知識,同時,還可補充時政資料:中美兩國之間的關係(既有對立,又有統一)。

  (四)板書設計

  對立:相互排斥,相互分離(鬥爭性——絕對的) 雙方始終不可分離

  關係

  矛盾 一定條件下相互依存

  統一: (同一性——相對的) 統一於任何事物中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

  高中政治新課程說課稿 篇15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用量變引起質變的道理看問題》是人教版教材高二政治必修上冊第四課第二節第二框題。本課既是對第二課發展觀點的進一步具體和深化,又是在第三課矛盾分析法的指導下,具體地分析事物發展的狀態,回答事物怎樣變化、發展。因此,與第二、三課之間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絡。同時,由於本課內容從青年學生的實際出發,內容豐富,對於青年學生正確對待人生和社會有著非常直接、非常現實的指導作用,因而在唯物辯證法教學中歷來受到格外的重視和歡迎。加之,本框是在前一框題量變與質變原理的基礎上幫助學生學會用正確的方法分析事物的發展,對學生選擇正確的行為方式具有現實的指導作用,屬於哲學方法論的內容。所有這些都使得本框題的地位和作用更加重要和突出。

  2、教學目標

  基於本人對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根據《課程標準》和學生的認知結構及心理特徵,我特別制定了這樣的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透過教學使學生能夠運用本框的哲學觀點,並以例項對其加以分析說明;並能用量變引起質變的道理,對“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等名言進行解釋。

  能力目標:透過本框教學,結合方法論教育的要求,培養學生聯絡個人和社會生活的實際,進行觀察、分析、判斷和指導自己選擇正確行為方式的能力。

  思想覺悟目標:透過本框教學,引導學生把遠大理想、崇高目標與腳踏實地、埋頭苦幹的奮鬥精神結合起來,增強其社會責任感,學會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

  3、教學重點和難點

  為了實現本課的教學目標,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我確立以下內容為本課教學的重難點內容。

  教學重點:把把遠大理想、崇高目標與腳踏實地、埋頭苦幹的奮鬥精神結合起來,即青年學生在成長過程中要從小事做起是本框教學的重點。因為這是全課的重要教學、教育目標之一,也是我們進行世界觀,方法論教育的落腳點和歸宿,其中也滲透了政治課德育教育的目標。

  教學難點:要堅持適度原則。因為這一原則對青年學生特別具有現實的啟發、教育意義,但在現實生活中又是比較難把握的,正所謂“知易行難”,所以需要加以特別的分析引導。

  4、對教材的整合及處理

  前一框題在講解量變引起質變的形式時說到既有數量的增減,還包括構成事物的成分在結構和排列次序上的變化。因此,為了便於學生對教材知識的鞏固和掌握,體現知識前後間的對應統一,我把本框教材最後部分的內容重視“最佳化結構”調整到前面重視量的積累這裡進行講述。

  二、說教學構思

  本框知識的邏輯思路是:怎樣用量變引起質變的道理看問題,即量變與質變的關係原理的方法論意義,知識容量不算多,要在40分鐘內完成教學任務時間較為充裕,但也必須作到重點突出,詳略適當。所以,對於本框的難點,同時也是方法論意義的第一點“堅持適度原則”主要由教師講解分析例項完成。對於後面的內容,為了體現哲學理論聯絡實際的特點,便於學生理解,主要讓學生透過對現實生活中的具體事例分析來總結方法論意義,從而完成教學任務。

  那麼如何在教學過程中實現教學目標,做到重點突出、難點突破呢?這就需要正確的教學方法和策略。教學是藝術,是科學,它的本質在與創造。教育家孔子說過:“法無常法,貴在得法”,針對不同的教材內容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將會有事半功倍之效。針對本課內容,我設計了以下幾種教法:

  三、說教法

  1、事例教學法。為了貫徹哲學理論聯絡實際的原則,我把教學中的理論知識與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學生學習生活的實際聯絡起來,既加強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又有利於提高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問題教學法、歸納分析法。透過對比、討論等多種方式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體現啟發式教育這一指導思想,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滲透素質教育新理論。

  我們常說:“現代的文盲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掌握學習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學過程中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讓學生從機械的“學答”向“學問”轉變,從“學會”向“會學”轉變,成為真正學習的主人。這節課在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方面我主要採取以下方法:

  四、說學法

  1、創造條件,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和溝通;透過師生互動教學,把教師的教轉化為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防止教師進行單向資訊的傳遞。

  2、讓學生把書本知識與現實生活有機結合起來,轉變被動學習方式,在學習活動中理解知識、運用知識,並能創新知識,培養抽象思維能力、分析歸納能力和理論聯絡實際能力。

  五、說教學程式

  在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注重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條理清晰,緊湊合理。各項活動的安排也注重互動、交流,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主動性。

  1、匯入設計

  課堂匯入的好壞,對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動性,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直接影響著一堂課的教學效率和效果。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在匯入時應儘可能激發學生的興趣。為此,我在一開始便向學生展示我國三位航天英雄(楊利偉、費俊龍、聶海勝)的圖片,學生興趣大增,然後請學生講述我國神舟飛船的發展歷程,並加以適當的補充說明。此時,讓學生從哲學上來思考,神舟飛船的發展歷程體現了什麼哲學道理?(量變與質變關係原理)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是量變與質變的統一,因此我們要學會用量變引起質變的道理看問題。

  2、新課講授

  (1) 用量變引起質變的道理看問題的方法論意義

  ① 對教學難點“要堅持適度原則”的教學,具體說明如下:

  請學生回憶神舟飛船的發展歷程,思考飛船升空的過程中速度是否越快越好?然後透過對飛船速度快慢對飛船影響的分析,說明要保持事物穩定的性質和狀態就必須把事物的量變控制在一定的範圍和限度內,所以“要堅持適度原則”,並著重分析了什麼是“適度”。然後,在教師的引導下,請學生聯絡實際討論,從正反兩方面舉例說明堅持適度原則的重要性,以培養學生理論聯絡實際、學以致用的能力。

  ② 關於不失時機的促成飛躍的教學

  首先提問學生思考事物為什麼要從量變到質變?如果事物的變化永遠維持在一定量的範圍內會有什麼結果?不會有發展,不會前進,所以當量變積累到一定程度為了實現事物的發展我們必須使事物發生質變,發生飛躍,並且要把握時機。請學生根據神舟飛船發展歷程說明抓住時機實現事物飛躍、發展的重要性。同時,請學生聯絡自身實際舉例說明現實生活中不失時機促成飛躍的事例。

  事物要發展,發生質變必須先有量變,所以我們必須重視量的積累。

  ③ 關於“重視量的積累”的教學,有一點要特別注意:

  事物的變化發展總是從量變開始,積累到一定程度從而發生質變,因此為了實現事物的發展我們必須重視量的積累。請學生運用知識聯絡神舟飛船的發展歷程說明這點,並對學生現在學習過程中的知識積累與以後自身的發展之間的關係聯絡課本知識特別加以分析,以深化學生對現在知識學習重要性的認識。學生回憶前一框題量變引起質變的形式,除了有數量的積累之外還有對結構的最佳化組合,所以在這裡特別提請學生注意重視量的積累既有數量的積累變化,還有對結構的最佳化。並聯系我國現在發展過程中的西部大開發、中部崛起、東北部老工業基地的振興的政策對最佳化結構的重要加以說明分析。然後請學生聯絡學習的實際情況說明最佳化結構對學習效率的重要影響。

  (2) 關於教學重點“把遠大理想、崇高目標與腳踏實地、埋頭苦幹的精神結合起來”的教學

  請學生回憶神舟飛船的發展歷程思考神舟飛船從一號到六號,實現從無人到載人的發展,其中無數次的對飛船的修改、設計,這些都與我國幾代航天人的努力密不可分,才有了中國人千年飛天夢想的實現。所以用量變引起質變的道理看問題還告訴我們青年學生要學會把遠大理想、崇高目標與腳踏實地、埋頭苦幹的精神結合起來。

  ① 要學會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珍惜現在的學習

  ② 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因為量的積累包括兩個方面:好習慣、好思想、好作風的積累有助於提高個人的修養和行為,而壞習慣、壞思想、壞作風的積累則會使我們往壞的方向變化,甚至使我們走入歧途。

  (3) 關於本框小結

  為了使學生對本框知識有個整體的把握,本框小結即用量變引起質變的道理看問題的方法論意義和對我們個人的現實指導意義,請學生歸納總結。

  3、課堂鞏固練習

  鞏固新知識是課堂教學不可缺少的過程,練習應以提高學生技能、發展能力為目標。高中哲學常識的教學更要突出培養學生的辨證思維能力、對社會政治經濟等各種現象的觀察、分析能力、把握前後知識間的聯絡能力。據此,設計以下練習:請學生運用哲學道理全面分析“三個和尚沒水喝”的典故。

  4、佈置作業

  請學生運用量變引起質變的道理分析我國21世紀“新三步走”的戰略目標。

  六、說媒體

  雖然目前的教學裝備已有很大改善,多媒體教學已經普及。但這節課我仍然選擇的是傳統教學手段,因為這樣不僅有助於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而且能使學生集中精力學習而不會把注意力放在多媒體上面,從而提高學習的效率。

  以上就是我對這節課的設計與想法,不當之處,請各位評委老師指正。謝謝!

  高中政治新課程說課稿 篇16

  一、說課題

  我說課的課題是人教版教材必修四生活與哲學第三單元第七課第二框題“用聯絡的觀點看問題”

  二、說教材

  1、本框題在教材中的地位。

  本框題是哲學辯證法理論中一個重要觀點,既是世界觀又是上一框題《世界是普遍聯絡的》的方法論,因此它是對上一框題的延續,同時學好這個框題也為學好辯證法的其它觀點打下良好的基礎,所以它在整課中具有不容忽視的重要地位。

  2、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識記整體和部分的含義,系統的基本特徵,理解整體和部分的辨證統一關係,掌握系統最佳化的方法。

  能力目標:用具體事例分析我們做事情要從整體著眼,尋求最優目標;剖析生活例項,鍛鍊綜合性思維,更好地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樹立全域性意識和顧全大局觀念,培養合作精神,增強集體主義思想,樹立為集體做貢獻的價值觀。

  3、教學重點:整體和部分是辨證統一的關係;因為掌握了整體和部分的辯證關係,對青年學生正確處理好個人與他人、個人與集體、個人與社會的關係,從而健康成長,具有重要意義。

  教學難點:掌握系統最佳化的思維方法。因為這個知識比較抽象;學生沒有這方面的基礎。但學好這個知識,對於指導學生的認識和實踐具有重要意義。

  三、說教法

  1、直觀演示法:

  利用圖片、材料等手段進行直觀演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2、活動探究法

  引導學生透過創設情景等活動形式獲取知識,以學生為主體,使學生的獨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思維能力、活動組織能力。

  3、討論法

  針對提出的問題,組織學生進行集體和分組討論,促使學生在學習中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的精神。

  四、說學法

  讓學生從機械的“學答”向“學問”轉變,從“學會”向“會學”轉變,成為真正的學習的主人。這節課在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方面主要採取思考評價法、分析歸納法、自主探究法、總結反思法。

  五、說教學過程:

  (一)複習鞏固

  1.聯絡的含義

  2.說明世界是普遍聯絡的

  匯入:情景匯入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喚起學生的興趣是學習活動的基礎。激發學生興趣可採用設疑和創設情景的方式來進行。讓學生閱讀《太子丹贈手》故事,分析說明,手和身體是部分與整體的關係,整體離不開部分,部分也離不開爭整體,否則都不能發揮其功能。所以讓學生重視整體和部分的聯絡,用聯絡的觀點看問題。從而激發學生的興趣

  (二)新課講授:講議結合

  第一部分是重點,我採用直觀演示法和討論法等突破重點。設計情景,事例匯入,啟發思考,層層誘導,講議結合。

  1、堅持整體與部分的統一

  從坐井觀天和盲人摸象的典故中,讓學生分析,整體和部分的區別,得出結論

  青蛙錯誤的把頭頂上的天空,當作整個天空。而盲人們錯誤的把部分象當作整個大象。說明他們都錯誤的把部分當作整體,那麼他們有著怎樣的區別。引入第一個知識點

  1.整體和部分相互區別

  (1)含義不同;

  整體指事物的全域性和發展全過程;從數量上看它是一。

  部分是事物的區域性和發展的各個階段,從數量上看它是多。

  讓學生了解張網捕雀典故

  古代有個人在林中見到一張捕雀的大網,捕到的麻雀都是雀頭鑽進一個個網眼裡,於是他回家用一截截短繩結成許多互不關聯的像網眼一樣的小繩圈來捕雀,結果一個雀也沒有捕到。

  學生探究活動:

  單個網眼為什麼捕不到雀而網能捕到呢?

  師析:(1)因為他不懂得捕雀的網雖然由一個個網眼組成,但網中的網眼相互制約地聯絡在一起,成為一個整體,因而使網在功能上具備了單個網眼所不具備的功能。這說明,整體具有部分根本沒有的功能。

  (2)地位、作用、功能不同

  出示鍾和各個零部件,讓學生說思考:鐘錶是由各個零部件組成,但任何一個零部件都不具有計時的功能。這說明了那些哲學道理?

  2.(1)整體和部分相互聯絡、密不可分

  整體由部分組成,整體功能的形成離不開部分原有的功能;部分是整體中的部分,部分離開整體就不再具有部分的功能。

  讓學生分析,“國興則家昌,國破則家亡”“一著不慎,滿盤皆輸。”從而得出結論:

  (2)二者相互

  影響

  整體功能狀態及其變化會影響到部分的功能狀態及其變化;部分也影響整體,甚至在一定條件下,關鍵部分的功能及其變化甚至對整體的功能及其變化起決定作用。

  再次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給學生講述“三個老師偷油”的故事,得出方法論的啟示,方法論的講解,是對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的實現和昇華。

  3、整體和部分關係原理的方法論意義

  (1)樹立全域性觀念,立足整體,尋求最優目標

  讓學生再思考:我國為什麼提出“西部大開發”戰略?

  (2)搞好區域性,用區域性的發展推動整體的發展

  學習完整體和部分,讓學生列舉出整體和部分的例子,從而讓學生更深刻的理解二者的關係,老師再列舉一個“地球,由地核、地幔、地殼三大部分的相互聯絡構成的系統”的例子,過渡到第二部分知識點,這是本課的難點,我採取學生探究,教師總結的方法,突破難點。

  二、掌握系統最佳化的方法

  整體和部分的關係,在一定意義上就是系統和要素的關係。由於之前已經講過整體和部分的含義,所以系統和要素的含義,可直接給出。

  1、系統和要素的含義

  系統是由相互聯絡和相互作用的諸要素構成的統一整體。

  要素是組成一個整體而相互作用的部分

  為突破難點,激發學生的興趣,給學生講述一個“一舉而三役濟”的故事

  沈括在《夢溪筆談》中記述了一個“一舉而三役濟”的故事。宋真宗年間,一場大火把宮內樓臺宮室燒成廢墟。修復這些宮室樓臺有三個困難:一是取土困難,路途遙遠;二是運輸困難,要運土及大批建築材料;三是處理大量垃圾困難。面對這些困難,負責該工程的丁謂經過周密思考,首先下令把宮前的大街挖成大溝,就地取土燒磚。第二步把宮外的汴水引入大溝中,運進竹木等建築材料。第三步,重建宮室樓臺,工程完工後再把碎磚廢土填入溝內,修復原來的大街。

  學生探究活動:用哲學道理分析一舉而三役濟的意義?

  多媒體顯示:《一舉而三役濟》(內容見注4)

  引導學生探究活動得出結論:

  這個施工方案全面考慮了施工的各個環節及其相互聯絡,結構合理、關係順暢,既節約了資源,又大大縮短了工期,實現了整體的最優目標。古人尚能如此,我們更應該自覺地最佳化結構、協調發展,爭取系統目標的最最佳化。

  2、系統的基本特徵

  系統觀念為人們把握複雜事物提供了一系列科學方法和原則。

  第一,整體性原則。

  第二,有序性原則。

  第三,最佳化原則。

  學生的興趣被激發,可以再調起高潮,讓學生聽一首歌曲,三個和尚挑水,讓學生從愉快的歌聲中,明白一個道理:

  “三個和尚沒水喝”,導致這一結果的根本原因就在於人數雖然多了,但沒有形成合理的結構,不是相互支援,相互促進,而是相互制肘、相互消磨,結果各要素的力量或作用被內耗了,出現了1+1<2的效應。所以,就要求我們一定要做到:

  3、掌握系統最佳化的方法的要求

  (1)著眼於事物的整體性;遵循系統內部結構的有序性;注重系統內部結構的最佳化趨向。

  (2)用綜合的思維方式來認識事物

  鞏固練習:以鞏固知識為基礎,培養能力為目標。

  鞏固新知是課堂教學不可缺少的過程,這一階段從時間上來看是學生注意力易分散,易疲勞的階段。進行練習可重新喚起學生的注意力,練習的形式和內容可以多樣化,但要以能提高學生技能、發展能力為目標。高中哲學常識的教學更要突出培養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對社會政治經濟等各種現象的觀察、分析能力。

  最後依據本課知識結構,回顧教學內容,突出教學重點,並佈置課後作業。

  六、說教學反思

  這節課我們重點學習了用聯絡的觀點看問題,知道了整體和部分是相互區別,又相互聯絡、密不可分的。應當樹立全域性觀念,統籌全域性,實現整體的最優目標,同時必須搞好區域性,用區域性的發展推動整體的發展。明確了系統是由相互聯絡和相互作用的諸要素構成的統一整體,要運用系統最佳化的方法處理問題。設計這課的意圖是透過通俗易懂的典故、成語和材料,把抽象的哲學思想簡單化,讓學生能很容易就接受知識的目的。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滲透語文、歷史、等學科的知識,有助於學生綜合思維能力的培養。精心設定疑問,讓學生根據事例得出結論,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了思辨能力。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