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浮與什麼因素有關說課稿

沉浮與什麼因素有關說課稿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可以幫助我們提高教學效果。那麼問題來了,說課稿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沉浮與什麼因素有關說課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

  《沉浮與什麼因素有關》是《沉和浮》單元中的第二課。在前一課的教學中,學生已經瞭解到同種材料的物體的沉浮與其重量、體積大小沒有關係,那麼到底與什麼因素有關呢,這是學生經過學習之後自然而然產生的疑問,那麼在這節課就要來解決學生的這個疑問。這節課主要有兩個活動,第一個活動,利用對比實驗的方法,探究不同材料的物體的沉浮與其重量及體積關係的規律。第二個活動,探究如何改變小瓶子的沉浮狀態的實驗,從而認識到體積相同的條件下,改變整個物體的重量可以改變其沉浮狀態。學習完這節課之後,又為後面繼續研究物體沉浮規律作鋪墊。

  對於學生來說, 沉和浮的現象並不陌生,他們知道很多物體在水中的沉浮情況,但到底物體為什麼會有沉有浮呢,究其原因他們並不瞭解,所以這節課就是要透過大量的實驗,使學生認識到不同材料構成的物體的沉浮規律。

  由於這節課探討的是不同材料的物體在水中的沉浮與體積和重量有沒有關係的問題,所以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定為:

  知識目標有兩個:

  1、知道不同材料構成的物體的沉浮與自身的重量和體積都有關,如果體積相同,重的物體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體積小的物體容易沉。

  2、知道改變物體的重量,可以改變物體的沉浮狀態。

  技能目標:

  學會用控制變數的科學方法進行實驗,探索不同材料構成的物體沉浮的規律。

  情感目標:

  在實驗中理解控制變數這種科學方法的意義,感受科學原理應用於實際的巨大作用。培養學生善於合作、勇於探究的品質。

  這節課的重點我認為有兩個:⒈認識不同材料的物體,在控制其它因素不變的條件下,沉浮與其重量、體積都有關。⒉體積相同的條件下,改變整個物體的重量可以改變其沉浮狀態。

  由於學生的生活經驗與科學原理不相符,尤其是對於重量相同的物體,體積大的容易浮,體積小的反而容易沉,這一點在學生思維理解上會有錯誤,以及忽略了實驗中小瓶子也是由不同材料構成的物體,那麼這節課我們要扭轉他們的錯誤經驗。

  所以我將難點定為以下三個:

  1、學會用對比實驗的方法來比較物體沉浮規律。

  2、認識重量相同的物體,體積大的容易浮,體積小的容易沉這一沉浮規律。

  3、認識到改變小瓶子的重量的實驗,實際上也是在改變小瓶子的材料組成結構。

  二、 教學具準備

  教師準備:

  水槽、小石塊、泡沫塑膠塊、回形針、蠟燭、帶蓋的空瓶、蘿蔔、橡皮、投影儀、課件。

  學生準備:

  水槽、體積相同重量不同的球、重量相同體積不同的正方體、小瓶子。

  三、教學設計

  我將這節課設計為四個大環節。第一個環節,演示潛水艇實驗,提出問題並引出課題。

  第二個環節,利用對比實驗的方法,探究不同材料的物體的沉浮與重量及體積關係的規律。第三個環節,探究體積不變,改變小瓶子的沉浮狀態,從而認識到體積相同的條件下,改變整個物體的重量可以改變其沉浮狀態。第四個環節,應用拓展環節,對本節課進行總結。

  在第一個環節中,我自制一個潛水艇的模型

  告訴學生:這有一艘船,你們信不信,我想讓它沉它就沉,想讓它浮它就浮。教師演示,你知道這是怎麼回事嗎?那麼物體的沉浮到底與什麼因素有關呢?今天我們繼續來研究這個問題!這個環節是匯入環節,選擇潛水艇實驗是因為潛水艇是一個控制沉浮最好的工具,把它引入到課中,可以激起學生的興趣,並很好的引出本課的教學內容。

  第二個環節,主要是設計探究不同材料的物體的沉浮與重量、體積有關的實驗

  這是本課的第一個難點,我採用引導談話及學生之間的互動來突破難點。首先利用上節課用過的小石塊、泡沫塑膠塊等7種材料來提出問題:你知道他們在水中誰會沉誰會浮?因為這是上節課已經探究過的問題,所以學生很容易就能回答出來。然後再問一問學生,它們的沉浮有沒有規律,是大的重的就沉、小得輕的就浮嗎?從實驗的結果來看是沒有這樣的規律的。這時我就會問:你覺得這些物體的沉浮究竟會與什麼因素有關呢?在這裡學生會說出很多因素:如重量、體積、大小、液體等等。這時可以引導學生一個一個的來研究!但是還要明確一下,因為這節課的時間有限,我們不可能都研究了,所以先選擇重量和體積這兩個因素來探究一下。

  在這裡我設計了一個預設過程,讓學生說說對這個實驗的一些想法,如重量一樣的情況下,體積大小會對沉浮有什麼影響;體積一樣的情況下,重量大小會對沉浮有什麼影響。當學生說出之後,我就可以瞭解學生對這個實驗的理解程度,好為後面的實驗設計做準備。

  接下來是設計實驗的`小環節。先提出問題:你打算怎麼去研究呢?在這裡,我會多留一些時間,讓學生討論、思考,然後會讓他們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一個學生說完,再找幾個同學評價一下,然後再說一說,這樣既培養了他們的合作意識,又訓練了他們的表達能力。在這裡,學生能想到的方法會很多,如把體積固定,比較重量的實驗。用一個統一的容器,將以上7種材料放入容器中,再按重量大小排列,放入水中,觀察他們的沉浮情況。但這個方法並不科學,因為容器本身的材質也會影響到沉浮狀態。這時可以讓學生討論一下為什麼不科學,再來探究更好的實驗方法。如果學生想不出更好的方法,我就可以利用教材中的兩種方法,將實驗材料展示給學生。關於實驗過程,可以問一問:你打算如何比較同體積的球和同重量的正方體呢?然後學生討論彙報。那麼師生在討論中要明確:實驗時將球按重量大小排序,正方體按體積大小排序,為了區分可以標上數字,然後放入水中,看它們的沉浮情況,並作好記錄。在這個設計實驗的環節中,無論學生選擇怎樣的實驗方法,都要明確整個實驗要如何來操作。實際上這節課的實驗設計及操作並不是很難,關鍵在於讓學生透過探討認識對比實驗並學會對比實驗的實驗方法。

  實驗設計完成之後,還要明確一下實驗中的注意事項。如操作中的安全問題;實驗表格的填寫、注意環境衛生等,為教學的順利進行做鋪墊。

  一切準備工作完成之後,學生就可以開始做實驗了。由於這節課的實驗比較簡單,那麼比較重量和體積的實驗都做一做。在實驗中,學生分組、分工合作,每個人都參與到實驗中去,教師巡視指導,察看學生操作是否規範,解決學生可能會出現的個別問題。在這裡實際上培養的是學生善於合作、樂於助人、不怕困難、勇於探究的品質。

  實驗結束之後,學生到投影儀下展示自己的結論,並解釋自己看到的現象。基本上從實驗表格中可以看得很清楚,體積相同的小球,沉浮很有規律,重的沉入水中,輕得浮在水上。重量相同的正方體,沉浮也很有規律,體積大的浮在水上,體積小的沉入水中。關於體積大小與沉浮的關係問題,學生在理解上可能會有些困難,因為在他們的已有經驗中,大的物體應該沉,小的物體應該浮。在這裡可以問一問學生,你們有誰知道原因嗎?看看學生的反映,有可能的話舉一個簡單的木頭和石頭的例子,讓學生了解到自己的已有經驗並不一定是正確的,然後明確關於這個問題,下節課我們還會繼續探究。最後在總結時,問一問:你怎麼解釋物體沉浮與什麼因素有關呢?目的是要使學生認識到對於不同的材料,在體積相同的條件下,越重越容易沉,越輕越容易浮;在重量相同的條件下,體積越大越容易浮,體積越小越容易沉。這一結論就是本節課的第一個重點,一定要讓學生掌握。

  第三個環節是對剛剛得到的結論進行驗證

  我先拿出一個空的玻璃瓶,這是什麼?學生會說當然是一個空瓶子。這個瓶子是空的嗎?這時學生會馬上瞪大眼睛仔細看,可看來看去還是空的啊,有的學生會恍然大悟,噢,裡面有空氣!小瓶子是由玻璃和空氣組成的。那為什麼瓶子裡有了空氣它還能浮在水面上呢?學生應該不難想到空氣比較輕。那麼接下來我會提出實驗要求:你能不能使這個小瓶子沉下去?根據剛剛學到的知識,學生會想到增加瓶子的重量。那麼在哪裡加呢?這一問題就是要明確不能改變瓶子的體積,只能在瓶子裡面增加一些比空氣重的物質:比如水。在這裡還有一個難點:就是往瓶子里加入了水,那麼就會擠走瓶子中的空氣,也就是說你在增加瓶子重量的同時,也改變了瓶子的材料組成結構,原來的瓶子是玻璃和空氣的混合體,現在的瓶子是玻璃、空氣和水的混合體,或者是玻璃和水的混合體,這實際上正驗證了本節課所研究的不同材料在體積相同的條件下,越重越容易沉這一知識目標。在這裡為了突破學生難以理解的難點,我設計了一個課件,用來演示改變瓶子沉浮的過程。重點是讓學生看到在改變瓶子重量時,空氣小人飛出去了,水小人游進來了的空間變化過程。學生理解了這一點,同時還為後面探究橡皮泥的沉浮實驗作思維鋪墊。在接下來的實驗設計中,我還會提示學生:你要如何增加水量使瓶子沉下去?因為實驗時如果一次性加滿水,瓶子會直接沉下去的,學生會看不到更多的沉浮現象,所以引導學生採用一點一點加水的方法,那麼就可以使他們得到更多的知識積澱。這樣引導,可以激發學生的實驗興趣,使他們在好奇心的驅使下認真完成實驗。在操作中,他們會發現瓶子在水中的很多種狀態,根據水放的多少,瓶子可以一少部分進入水中;一半進入水中;大部分都進入水中;懸浮在水中和沉入了水底。那麼當瓶子完全沉入水底之後,你再加入水看到的現象也還是一樣的。這時在總結的時候多找幾個學生說一說,聽一聽他們對自己看到的沉浮現象的解釋,並在探討的過程中得到本節課的第二個重點:體積相同的條件下,改變整個物體的重量,可以改變其沉浮狀態。

  第四個環節,是對本課的應用拓展

  首先透過剛剛做過的改變小瓶子沉浮的實驗來問一問學生:你覺得控制小瓶子的沉浮的實驗,能在生活中怎麼應用?學生會一下子想到我演示的潛水艇。那麼你現在知道潛水艇的工作原理了嗎?由學生來根據自己的已有知識介紹一下。也許學生說不清它具體的操作名稱,但基本上都能清楚潛水艇也是靠增加或減少重量來控制沉浮的。最後可以再問一問學生,不同材料構成的物體,在水中的沉浮有什麼規律嗎?這是用來檢驗一下學生對這一課的教學內容的掌握程度。多找幾個學生說一說,這樣可以讓他們將這一知識記得更牢固。

  以上是我對這節課的教學設計,不足之處還請各位評委老師指導。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