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物體的差異性排序》說課稿範文

《按物體的差異性排序》說課稿範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說課稿,藉助說課稿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應當如何寫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按物體的差異性排序》說課稿範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一、說教材

  1、說教材數學活動《按物體的差異性排序》選自兒童之家出版社的數學潛能大班教材中的一個排序活動,要求幼兒觀察物體的特徵,排除第二特徵的干擾根據差異性進行排序。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到處充滿了按規律排序:家裡人的服裝可以大小排序、環境裝飾上的規律排序、物品包裝上的規律排序、……這些有規律的排序帶給我們生活帶來了美的感受。

  2、設計意圖找規律的教學內容其實從小班就開始學習了,但基本上都是兩個維度的有規律排序,而本次數學活動是三個維度的排序。大班年齡段的小朋友在生活中有意或無意識地會發現生活中存在一些規律排序的現象,有時也在美術活動中表現這種美,可是小朋友還不善於發現它們到底有什麼規律,如何來表現這種規律。於是我選擇了這個活動設計成小朋友喜歡的探險情境,讓幼兒主動參與活動去觀察、實踐、創造、體驗規律的秩序感與美感。

  二、說目標

  1、說目標。根據《綱要》精神並結合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學習能力,我確立瞭如下認知目標:觀察物體的特徵,排除第二特徵的干擾根據差異性進行排序。

  能力目標:學習發現物體的序列關係。

  情感目標: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和秩序感,喜歡並樂於參與數學活動。

  2、教學目標分析

  找規律的內容其實從小班就開始學習了。大班的孩子已經具有較強的觀察能力,喜歡對同類事物進行比較,善於找出事物的細微差別。但在物體出現第二特徵時,欠缺對同類特徵的事物歸類、排序的能力。此外,對於兩兩物體特徵的分類,大班的孩子基本上是很容易就可以達到的,稍加梳理就可以完成教學目標。因此我根據本班幼兒的實際學習情況和對教材要求的瞭解,擬定了這節課的活動目標。

  3、教學重、難點分析

  根據本節課的教學任務,我認為本活動的重點是讓幼兒排除第第二特徵的干擾,懂得發現物體量的差異性,如;由多到少,由粗到細,由高到矮,由大到小,由長到短的規律特徵進行排序。而教學難點是讓幼兒自己發現學具中的差異性規律進行排序,並進行創意建溝。

  三、說教學準備:

  課件、地墊20個、數字1—10兩套、各類特徵的學具20套、工作毯20塊、照相機。

  四、說教法和學法

  大班幼兒具有一定的動手操作能力,新舊知識遷移的能力,這些能力為本節課的學習做好了充分準備。遵循新課程所倡導的基本理念,本節課採用瞭如下教法和學法:

  1、情景引入法:

  課堂透過“探險”的情境,使幼兒提高學習興趣,產生探索新知的'慾望。活動中透過給智慧大門鑲嵌寶石以及給迷宮修路這兩個環節,引導幼兒發現物體差異性的規律,建構知識系統。

  2、遊戲法幼兒在初步瞭解排序規律後,透過1—10數字兩種不同的排序遊戲,讓幼兒在活動的同時再一次感知數字的差異性排序規律。

  3、自主探索法:

  幼兒在認識的基礎上,透過提供多方位的學習材料,讓幼兒進行動手操作,體驗和探究按物體差異性排序的規律。

  五、說教學流程

  整體思路意圖課堂教學是幼兒數學知識的獲得、技能技巧的形成、智力、能力的發展以及思想品德的養成的主要途徑。為了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我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了系統的規劃,遵循目標性、整體性、啟發性、主體性等一系列原則進行教學設計。

  首先我根據學習內容,把活動內容融入故事情境,本節課教學內容是在幼兒學習按規律排序的基礎上展開的教學。整節課教學設計努力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情境為主線、活動為中心”的原則,讓幼兒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的全過程,透過“音樂谷”“智慧大門鑲寶石”“走迷宮”“智慧果排隊”“自主操作”等活動,讓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使幼兒學得輕鬆、學得愉快,幼兒的積極性、主體性得到充分的表現,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在故事情境中設計了以下個主要的教學程式。(教學過程)

  1、以“去探險”情境引入,在“魔法手號變變變”的歌曲中,初步感受音的高低,手位的高低。此時歌曲匯入即使活躍課堂氣氛,也是課堂教學內容的開啟。

  2、設計“給智慧大門鑲寶石”的活動,是作為主導作用的老師和主體地位的學生,雙邊互動的一個教學過程。大班孩子對於兩兩物體的物體特徵都能清楚表述,當出現第二特徵干擾時就不能準確的尋找到序的規律。這時出示課件,引導幼兒觀察顏色種類數量形狀都不同的寶石,並採取依照幼兒已有知識經驗,讓幼兒在不經意中,把已有的經驗加以梳理形成新的知識點。這一環節是在學生已有基礎上的提高。

  3、設計“修路走迷宮”的環節,是把孩子視覺感受的差異排序規律的經驗,透過整理鋪路材料讓孩子自己探索尋找的過程,直觀感受物體的差異性,並利用物體的差異性進行建構遊戲擺迷宮、走迷宮,讓幼兒在遊戲中感受到尋找差異規律的樂趣。

  4、設計“尋找智慧果,給數字寶寶排隊”的遊戲,是在充分利用修路的材料的同時,讓孩子感知他們很熟悉的數字寶寶。從大到小和從小到大的排列關係,也是一個遞增或遞減的差異性排序。

  5、設計自主操作過程,目的在於給幼兒提供不同種類的學具,讓幼兒發現其中的規律,並按規律建構出各種圖案。讓幼兒能夠大膽地說出自己建構的圖案是按什麼規律擺放的。透過操作,幼兒對學具差異性排序有了認識,培養了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拓展了幼兒的思維,內化了所學的知識,還會培養了幼兒創新的能力。“蒙氏”中就有:我聽到了,就會忘記;我看到了,就學會了;我做了,就理解了。從這段話不難理解,操作是多麼的至關重要。

  六、教學反思:

  經過周密嚴謹的教學活動的制定,我的這次活動比較圓滿的完成了,教學目標基本達到。但仍存在一些遺憾:

  我的活動材料準備的很豐富,孩子在自我探索的過程中目標都已達到。但由於沒有啟發到位,孩子們沒有用自己的話表述出來。如果幼兒學會用數學的語言清楚的表達,這樣便於教師知道每一位幼兒對數學領域的學習情況,能關注到個體,不至於“拔苗助長”。

最近訪問